关于田园的文章
关于田园的文章(精选10篇)
消逝的田园
文/海草房
我在一个偏远幽静的山区小镇长大,来到一个不偏远却同样有幽邃之气的中原小城谋生,生活的背景永远偏安一隅,难免眼界有限,见识短浅,心境拘谨在偷得浮生的开阖不那么痛快的得意里,很难想象乡村的天高地远和都市的恢宏繁华,缺少都市流动着的历史人文熏陶,只是令生命的色彩不那么鲜明,缺少乡村经历却意味着生命底韵的贫乏,你将不会有乡村人面对事物的那种端正,沉稳,静定的态度。在别人悠久的记忆里搜寻,你会语塞和迟疑,皇天厚土,源远流长,世道人情,生生不息,你会陷进词汇匮乏,智识短路的泥沼里,解说永远孜孜不绝,道理永远一言九鼎,乡村社会像一坛老酒,有着酝酿的复杂,神秘,也有着天然的纯真,烂漫,一棵门前的老树就能摇落无数遐想,一间歪斜的老屋亦是风雨人生的象征,你会缩手缩脚,藏起自己不够开阔的,难免单调的社区似的记忆,假想与他们同步,假想必定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风光。
难以想象和理解田间劳动的艰苦,看过很多知青对这方面的刻骨铭记的文字,是那种可以把所有豪情壮志轻而易举击碎的力量,改造的作用是摧枯拉朽的,战天斗地的理想瞬间倾颓,短暂的新鲜感过后便急欲逃离。农民工在城市里显得勤奋而满足,承担的劳作囊括了人所不能的死角,五行八作,贩夫走卒,细微而密集地弥漫在城市的罅隙里,态度是耐久和巍然的,水滴石穿,落地生根,皆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心理背景:再怎么累,再怎么脏,再怎么难,赚得再少,付出的再多,总归要比回家干农活要强得多!在我少年的记忆里,关于农村的认识来自于大姨一家,每隔一段时间,大多是寒假,他们就拉家带口,拖儿带女地来了,少年自然不知愁滋味,他们的到来也带来很多乡间的奇闻,让单调漫长的假期异乎寻常,他们简朴的行装里总有一些乡间特产,粘豆包,玉米什么的,给我们尝鲜,我很欢乐,可父母却似有隐忧,他们要考虑的是尚不富裕的经济状况下,怎么供应这几口人很长时日的伙食,其实,父母是在用这种方式周济贫困的亲戚。他们穷得连冬天的取暖都成问题了,年少的我从他们身上并没有体会到多少生活的严峻,没有了解到贫穷的真相,每次对他们的到来都欢呼雀跃,我喜欢粘豆包,喜欢煮玉米,更喜欢听他们讲离奇的乡村故事,故事里叛逆,开放的风气格外吸引我,似乎乡村是一个无比丰富,资源无限的地方,他们临走时要把我们家所有不穿的衣服,鞋子,甚至破布头,(据说可以做鞋底)打包背走,我喜欢他们珍惜一切的表情,觉得东西在他们那里达到了物有所值。不断地给他们的背包里添砖加瓦,妹妹却撇着嘴,敌意重重,一脸嫌弃。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只停留在想象里,实际上,我从来没去过真正的乡村,许多来自乡村的同事对家乡也有如我一样的期待和怀念,年纪大一点的尚存对农活的记忆,记忆里只剩下了对于散淡自由的憧憬:夫妻俩可以一起上地干活,双宿双飞,没有任何压力,出一身大汗,睡一个好觉,什么都不用想,多美!他当然明白这样美的前提是有钱有闲,游离于乡村之外,享受田园生活是一种奢侈。年纪轻一点的,眉飞色舞描述小时候的游戏:河里摸鱼,树上打鸟,田野里烤土豆,赶集的热闹,游泳的畅快,比起城里孩子,不知要快乐多少倍,他们有什么呀,除了电脑游戏,真是太可怜了!说起过年的习俗,他尤其兴奋,好像时光倒退,从腊月开始说起,幸福得语无伦次,好节目数不胜数,蒸花馍,把过年吃的肉吊起来,防止他们这些馋嘴猫偷吃,在他看来都乐趣无穷,他们一群孩子跟着大人去拜年,每走一家,口袋里便多了一些花生,糖果,重要的是,他们很快乐。提起现在,他一摆手,也不是过去的乡村了,孩子出去读书,然后留在城里工作,结婚,生子,再也不回去了,不读书的,出去打工,也不再回来,回来怎么办呢,种了一年地,还不如打一个月工挣得多,过去那种聚族而居的方式改变了不少,过去可能一整村的人都有亲缘关系,都很近便,像一家人,谁家有什么事,盖房,娶媳妇,全村人都来帮忙,不要酬劳,只请吃饭,如今,乡村是彻底地凋落了。现在,再回去过年,也没有原来那么足的年味了,都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打牌,年轻人不再愿意出来拜年,他失落地摇摇头,没意思了。
母亲带来田园乐
文/董国宾
我把母亲从乡下接到了城里。在城里买了一套住房,有宽敞的院落和理想的车库,我狠下功夫装饰了一番。现在条件好了,房子越换越大,车子也越换越漂亮了。母亲在乡下操劳了大半辈子,我把她接过来久住,也算尽一份对长辈的孝心。
岂料,不久母亲就生出一份不适来。看到城里人抽一包香烟要几十块钱,喝一瓶酒好几百,母亲多是感慨:天哪,这在乡下能买多少粮食呀!干脆连我给她买的营养品也不吃了。买贵一些的衣服,母亲心疼得舍不得穿,总要唠叨上大半天。看电视不让开灯,说那样浪费电。洗衣服尽可能用手洗,说洗得干净又省水。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应该说吃穿住都不成问题,我把母亲接过来,本想让她放下心来安享晚年,可母亲总与城市的现代节奏合不上拍。
母亲说,过日子要细算账。她常掐算着一斤面出几个馒头,自己蒸饭一个月能节省多少钱。为让母亲安下心来,我和妻子商量,干脆让母亲动手蒸馒头,不再去外面买。别说,母亲做的面食特好吃,看那粗纤维的馒头、玉米饼、窝窝头和绿豆面条,母亲竟做出了一个“农家乐”,儿子天天吵着要奶奶做,妻子也常带一些回娘家。从母亲快乐的劳作里,我又看到了童年的影子,闻到了乡村的悠远和绵香。母亲把院子开垦成了小菜园,青辣椒、西红柿、豆角、萝卜,还有两棵柿子树,成排成行,生机勃勃,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儿子满眼新奇,邻居前来赏趣,院子成了憩心的乐园。西红柿红了,豆角熟了,母亲摘一些送给邻居,高兴地说,这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哦,亲手栽种的。孙大妈干脆一改自家的小花园,不再侍弄花草,跟着母亲学种起了菜。二位老人畅谈技艺,无话不说,整天乐呵呵的。其实,我心里最明白,孙大妈追求的是一种农家乐趣,而母亲却是为了这块地能够结出果子来。
刚来那会儿,母亲瞅瞅满院子鲜花,淡淡地说,种这些花花草草有啥用?院子灿若花海,这是我精心培植的,有水仙、海棠、仙客来,还有火红的牡丹,静雅的文竹,纯洁的丁香,可是,为了母亲,为了进城的母亲有一片心灵的憩息之地,我毫不犹豫地买来了蔬菜种子,这比给母亲送上名贵食品更贵重!
花盆里的田园
文/雪夫
十月,从故乡回家,故乡的田园风光一直萦绕在脑际,钩沉起许多儿时的记忆。那些朦朦胧胧的记忆,像泛黄的旧照片一样,一张张地浮现;又像散乱的叶片,有些似曾相识,有些如同昨日。
真想让时光倒流,回到曾经浸泡在故乡田园的时空,尽管那时的岁月有些酸楚。可是人生没有回头箭,既然出发了,就不可能回到起点。年轻时血气方刚、精力充沛,只知道一直往前看,未曾回首看看走过的脚印是曲是直,更不会理会像扑克牌一样随随便便甩出去的日子。
年纪慢慢大了,在人生的麦田里,既看到了饱满的穗头,也看到了干瘪的穗头,对未来的热情也在逐渐降温。这时候,就像姜育恒唱的那首歌,“再回首,云遮断归途……”人开始依靠记忆来过活。
在记忆深处,田园是最美好的镜头,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落寞的时候,思绪会情不自禁地打开记忆的开关,带着疲惫的我,信马由缰地游走在田园之间,掠去心头的浮躁,洗净身心的尘垢,脱胎换骨一样焕发活力。
刚刚落座,十岁的儿子笑嘻嘻地凑过来说,花盆有颗种子发了芽。我凑过去一看,是他埋进去的苦瓜籽发芽了。
在我吃过的所有蔬菜中,苦瓜是最特别的,它的特别就是苦。第一次吃苦瓜,全家人都拿出了很大的勇气,尽管如此,一根苦瓜,还是被遗弃了大部分。心想这一辈子,再也不会吃一丁点苦瓜了。可是,越是想拒之千里的,越是难以忘却。苦瓜的苦涩之后,却是难以言喻的回味。那苦涩从舌根渗出,慢慢地弥漫味蕾,之后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于是,又鼓起勇气买了几根,没想到这次之后,一家人都喜爱上了这比黄连还要难以下咽的苦瓜。
这颗苦瓜种子就是在某次享受苦瓜的特别滋味之后留下来的。儿子说要在花盆里种苦瓜,可是我不知道能不能发芽。不好冷了孩子的好奇心,就让他先晒干种子,之后下种。没想到种子竟然发芽了,尽管很多种子就发了这一颗,就这已经超出了我的希望。儿子欢喜万分,奔走相告,给家里的每一个人报告这个喜讯。
去年,他种植了一棵金瓜,也是种在花盆里。那棵金瓜在阳台随意生长,只开花不结果。我除去了多余的枝条,最后结了一个两个拳头大的小金瓜。儿子见人就夸耀那是他种植的金瓜,可是从来不给它浇水。等小金瓜熟透后,我拿它做汤,翠绿是外皮里面是金色的瓤。每吃几口,儿子就会喜形于色问大家,他种的金瓜好吃不好吃。
之后,他在花盆里种植了辣椒,密密麻麻的辣椒挂满了枝头。看着自己的种植一次次地有收获,他种植农作物的兴致越来越高了。
苦瓜的秧子细细的,很瘦,鸭掌形的叶子、金黄色的小花、钢丝一样的触须。它被安放在餐厅的窗台上,娉娉婷婷,宛若小家碧玉。尤其是它的触须,就像小手,随风挥舞,好像要与你牵手一样。这小小的苦瓜,让人不由地想起一架架苦瓜,以及那年在河西走廊看到的一望无际的麦田、一峰峰骆驼、一段段长城……
家中还有一棵石榴,每年都要结几个果实。春天树上挂满了红红的花朵,秋季便结下小灯笼一样的果实。客人到家,总会被石榴树吸引,怀疑地看看是不是真果实,当看清是真果实后,很是惊讶。于是,摘下开裂的石榴,与客人分享,听到客人由衷的赞美,心中自然欣然。
源于中国的盆景是浓缩的田园,它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被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据考证,盆景起源于唐朝之前,成熟与宋代,盛行于日本。
对于盆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着名的当数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老先生愚顽得可爱,痛扁盆景艺人之后,还说:“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不知道老先生是真做了一回医梅郎中,还是指桑骂槐、针砭时政而已。
盆景只不过是寄托人性情的一种玩物,并没有龚自珍老先生说的那么厌恶。作为知识分子,他明明知道盆景是没有错的,可是他却说它错了,而且错到骨子里了。这就是古今文人墨客的可爱之处,他们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人总结人最大的追求有三:功、德、言。实现这三个追求的道路,一是搞政治,二是着书立说,三是广收门徒。作为文人,无非也是在悲天悯人,背负人伦教化之责。当然,这种醉翁之意若是遇上政治肃清,不是嘡啷入狱,就是人头落地。尽管如此,文人依然我行我素,真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一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个时代,若是没有了文人的“百家争鸣”,那一定会“万马齐喑”的。
有个纪录片,讲的是一户阿拉伯人驮着现摘的蜜枣,十多天餐风露宿,穿越沙漠,为的是抵达海边,换取鱼干。看着纪录片,蜜枣和鱼干的滋味在我的舌尖不停地跳跃,直到眼角渗出五味杂陈的泪水。
多么想自己也有一棵蜜枣树。母亲去了沙特阿拉伯,朝觐回来时带来了伊拉克蜜枣。儿子又将枣核埋在了花盆,那颗枣核发芽了。端详着小火苗一样的蜜枣苗,脑海里浮现起了硕果累累的蜜枣树……
客居城市,虽然花盆里的田园很小,但是它依然让人心旷神怡。
雨后田园寨
文/黄育斌
我们来之前,刚刚下过一场淋漓的秋雨。我们到达之时,雨刚停,近黄昏。
雨洗过的天空,那么蓝,那么空,洁净,辽阔。几朵白云静止不动,泊在我们的仰望中。真想,剪几缕田园寨的白云,揩内心的锈。
雨洗过的青山,那么青,那么翠,在夕照的晖光里,深深浅浅青翠着,浓浓淡淡绿着。真想,裁几幅田园寨的青山,装饰俗梦。
茵茵小草如绿缎,铺在大地上,山间的风,软软吹过来,小草盎然摇曳。条条小径蜿蜒其中,如一行一行的句子,伸展。
花香及草木的清芬,婉约,若有若无,恍恍惚惚,仿佛从时光深处沁来,飘逸,氤氲,似青葱的心事。
鸟鸣及不知名的虫声,隐约,似有还无,飘飘缈缈,如枝叶上滴落的水珠,轻轻,杳杳,似多情的呢喃。
一座玻璃桥,凌空,激情,豪迈。一架水车,转动,闲逸,悠然。数条篱笆道,绿荫,芬芳,雅致。数湖碧水,涟漪,澄澈,清波。
田园寨的山,水,花,草,树,绿,篱,径,亭,桥,小船,鸟鸣,虫声,白云,清风……恰到好处地点缀着、风景着田园寨。
夕阳渐落,暮色渐起。在黄昏的苍茫里,田园寨,就是一轴秀美的山水画卷,而那一枚落日,就是田园寨画卷的印章。
流连在雨后的田园寨,左看,是一首唐诗的意境,右瞧,是半阕宋词的蕴味。让我们细细品味,品读,让我们留恋的情愫骤生。
此次逗留的时间很短,但我们知道我们不是过客,肯定会再来。我知道自己的笔拙,词穷,描摹不了田园寨美之万一。
田园寨,有桃源之乐,有田园之趣。徜徉在田园寨,令人有避世之念,归田园之心。
疫情下的 田园梦
文/小夏
受疫情的影响,我只能乖乖地待在老家——一个四线小城的郊区。以前我总是嫌弃她土气、落后、封闭,甚至贫穷,此刻却暗自庆幸能出生在这里,没有一例确诊的病人,给了我巨大的安全感。
连日的“阴霾”,我任性地穿着睡衣、拖鞋、蓬头垢面地在家里晃来晃去,时光仿佛凝固了人世间的美,成了一段被搁浅的光阴。身居在斗室之间,隔窗望远,只觉得一声清脆的鸟啼也能惊动整个世界。
人与大自然是有天生的亲近感的,久居城里的人,不约而同地都有一个田园梦,我也不例外,“一生痴病在山中”,总想着哪一天“解甲归田”实现田园梦。如果不是这段特殊的日子,我怎么能感觉到原来我离田园梦那么近。
又是一个明媚的上午,按捺不住雀跃的心,我决定去山上走走,去田野里看看。疫情困住了人群,却困不住春天,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春天依旧如约而至。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城的春天,就这样就悄悄地来了。似乎少了早莺暖树报春声的欣怡,冥冥间听到人们双手合十的诚祈:春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虽然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熟人就算彼此擦肩也未必能相认,但看着春风里怒放的花,我们深信:一切终将在这个春天里重生!
平常日子不觉得奇特的景色,此刻令人激动得想俯下身子热烈地拥抱大地。云端之下,旷野之中,田垄里还残留着冬的枯枝,山野空气干净,我大胆地呼吸,突然一束亮光在我眼前闪了一下。寻着光亮看过去,原来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儿拿着一面小镜子冲我不停地晃。他可是新年以来第一个向我打招呼的人啊,他一定想不到,无意中他传递过来一束春光,在我心头流过一片欢喜。
我总是认为远处才有风景,梦自然也在远方,其实只要能真正地放慢身心,这个曾经被我嫌弃的老家,就是我的梦中田园。当我抛却浮躁改变观看风景的方式与心态,便是看山山有意,看水水有情。“故乡多少佳山水,不似西湖浪得名”,她不迎合世人的审美,经年的天雕地塑,呈现出一派原生态的美,恰如庄子言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还有那质朴的人群,老人慈祥善良,儿童可爱顽皮,和他们在一起不用设防,不用藏着心眼儿说话,处处有真实。
田园生活,就是做简单的事,见简单的人,吃简单的饭,发现寻常事物的隐微之美,去拥抱生命本来的样子。我做不到像李子柒那样过日子,但我愿意像母亲那样,有一间小院,守一畦菜园,几道篱笆,一山云霞相伴,闲看满天繁星,最好再有一只猫咪、一条狗,每天在鸟鸣声中醒来,睁开双眼,满眼都是自己喜欢的样子。
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如果给我机会,我愿意享受这种乡村生活,哪怕是放弃很多物质享受。在我看来,在巴厘岛度假与在老家住上一个月,并没有多大区别,在于你能不能让心安静下来,享受这低头耕耘,抬头看花的清欢之美。
观田园日记
文/静静的思考
漫步于乡间小路,观赏成片的菜花梨花桃花,体验乡村的淳朴自然,一杯清茶和着清凉的心境,这三月的乡下是一幅别致的画卷。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对于乡间的小道都是没有什么耐心的。因为这条乡间的小道不像是宽阔的马路一般蜿蜒曲折不能进入到人的身边去,但是它的两旁是生长着各种花草树木。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地方的花儿会开得很大,甚至可以看到有几十朵花开在一起。这些花儿都很鲜艳,尤其是那些粉色的花真的是太美了。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小院子,但是都是用石头砌成的,看起来十分简单。只要我们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猫腻。对于这点小院子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它是一个家啊。如果你觉得庭院很单调,也可以搭配一些绿植作为装饰,让整个庭院更加美观哦。 可以让人感到特别的放松。而且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在生长着,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乡村生活就是有不一般的魅力。在梦醒时分便有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催促着起床,伸一伸懒腰,望一望窗台上那一朵早已绽放得绚丽的花,那花藤的蔓延是延续生命的气息,给人一种生机,一种崭新的活力。开启那扇柴门,一眼望去,那一块块有规格的田地,给人增添几分艺术的想象。饶着田埂漫步,吸一吸清晨的空气,那风送来的空气里面夹杂着泥土的清香,那清香沁人心脾给人以爽朗,看着田里嬉笑忙活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感受到他们生活是多么美好。令人喜爱且魂系梦牵的是那红墙小院。且不提农村那古朴的小桥流水,也不提那引人入胜的青松苍柏,也不提那黑油油的广阔的土地,以及常见的一年四季富于变化的荷塘,单是这红墙小院,就极富诗情画意。
一个人在都市生活久了,离恬静纯朴的大自然越来越远。整天萦绕于心的是焦灼和忧虑,回旋在耳畔的是嘈杂和浮躁。人毕竟来源于自然,是自然之子,崇尚自然之情尚存亲近自然之心难泯,或许这就是我向往田园的缘故吧。宁静恬淡而优美。阳光明媚,星月璀璨,落英缤纷,百鸟齐鸣。湖水纯洁透明,山林茂密翠绿。在田园里,作家们种豆生火做饭,阅读倾听孤独。享受一片安静,寻觅生命真谛;洞察自然,感悟人生。美在草地里。乡村的草地,远远望去,像一块碧绿的翡翠,走近一看,又好似一块柔软的地毯。下午,我们玩累了,喊渴了,就“扑通”一声倒在了草地上,虽说是倒,但也感觉不到一丝疼痛。
生活就是这般美好,就看你怎么过了,感受乡村生活就是在享受人生的美好,就是在为人生增添乐趣,增添快乐与美好的回忆。人生就是要体验尽不相同的生活,要是没有尝试过乡村生活那就赶快探访一下吧!保证会让你流连忘返。
与之相应成趣的画面,便是深邃的碧空下,苍劲如黛的远山,其怀抱中的广阔无垠的玉米地,地头及田边的绿树,田间的玉带般的飘入青帐深处的公路……但这画面并不静止而单调:玉米在相互招手致敬,摇身舞动,大树在沙沙地轻轻打着拍子作和,更兼满天的蜻蜓在悠闲地游弋,偶然间飞鸟的身影从碧空中滑过……这立体的画面!这唯美的画卷!那一片田野。田野里有许多蔬菜,蔬菜长得很多很茂盛。大白菜在空中摇曳着,甩动着它的身子;玉米在风中舞蹈,叶子就是它的裙子;麦子在风中摆动,好像在向朋友们招手;青菜穿上了绿色的外衣,在甩着头。到了秋天,丰收了,所有的植物又开始繁衍后代了。
当季节的日记被打开时,田园的清晨是那样的美丽,无不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草儿喝着露珠的甘,鸟儿叽叽喳喳地唱着幸福的歌,睡眼朦胧的麦芽,被一颗颗轻柔的醒,经过农民朋友的细细修整——浇施肥锄草,它们一双双嫩嫩的小手,打着欢快的节,开始抑扬顿挫地朗读风。来到田园,朦朦胧胧地看见葱绿色,这对我的近视眼有很大的疗效。都说乡下的空气比城里的空气质量好,今日一亲身体验,果然如此。天渐渐亮了起来,攻公鸡“喔喔”地把正在睡梦中的人们叫醒,似乎在提醒人们要起来干活了。看,对面农家屋顶的烟囱上,冒出了一缕缕炊烟,一阵凉爽的微风吹过,使人顿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还带着一丝丝稀粥的香味,给人以梦幻的感觉,似乎来到了世外桃源,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喧哗,只有和平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我们继续走着,走着…走进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自然美景。
回归田园
文/高光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农家的生活永远是忙碌而充实的,在农家人的眼里,踩着露珠除草,披着月光回家,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在晨曦中走向露水满地的原野,将身影没在一片无际的绿色庄稼海洋里。“手持钩镰枪,胯下青龙马,去战死那豆儿墩(此处有误)”,在长满茁壮禾苗的田间,独自手握锄头,挥汗如雨。工作之余,脱下工作装,换上一身素服,也做一做农家人,不必在乎尘土飞扬,不必在乎汗水的异味,随便舒展自己的身姿。在田间劳作,那是一种非常惬意的感觉。
清晨,迎着朝阳,独自一人行在田间,可以不用考虑工作的杂事,不用为人际关系而烦恼。独自在田间劳作,不是逃离,而是要的一种心情的平静,可以享受赤脚大仙的快乐,可以远离城里汽车和高音喇叭的繁闹;站在草丛之间,可以放开想象的翅膀,可以静静地为自己的生活大胆地渲染,可以边劳动边自修柏拉图的爱情哲学,尽情享乐阿Q的精神胜利学。在田园生活,可以酿造阳光心态:你改变不了工作的烦恼,但可以改变青苗、杂草的存在;你改变不了的事实,但可以改变土地的平整;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杂草的生存;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决定杂草和青苗的生死;你可以对着草苗抒情懒汉哲学:“大草给你搭着凉,小草跟你作着伴,你就是不长。”在田园中,你可以更改你认为不合理的生长,你可以对不可爱的杂草和青苗发挥你的生杀大权。这时的世界是这样的安宁,不会因为自己的作为而发生争执。可以远离随波逐流,可以高亢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与自己进行心灵的对话,让自己的思绪漫游于玄奥的太空。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体味田园生活,看绿的草,红的花,倾听喜鹊枝头的鸣叫,倾听蝈蝈在草丛间的欢歌,生活的芬芳无处不在。
其实世间万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飘若如烟。人生短暂,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我们生活中真正所需要的。平淡的田园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才是我们最具有生命真意的真谛!“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具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田园生活虽苦,但能够使自己享受到心里的宁静乃至安乐。
田园拾趣
文/肖池
五月末,正是春耕劳碌之际。在悉数收割了油菜,小麦之后,便是插秧。这个时候在乡下,到处都是水,整个田畴似茫无际涯的一抹汪洋。地头垅上都是些躬身劳作的人,他们或栽种或扯线或运秧,一派繁忙景象。也有栽好的稻秧,它们意气风发的立在田间,排列齐整,如刚入伍的小士兵,嫩青挺秀。水稻的最佳种植时期前后十来天,每家每户就像比赛似的,先快速把自家田地播种完,然后再去给栽种慢的人家帮忙,赚一笔收入,据说这短短的几天,收入相当的可观。
懒散些的人家就用插秧机,这种有技术含量的播种,做出来的效果却差强人意。秧苗个头小不说,还稀稀落落,东倒西歪,溃不成军。简直要让旁边纯人工出来的兄弟笑话。有点像正规部队和土匪,伪军之间的区别,不忍相看。
母亲种的田要多些,回家时就听说已请过人帮忙种了,剩下的加把劲,两天内也要如期完成。父母亲很劳累,天一抹亮就起床,匆匆扒一口饭,便下田,直到响午。午间用一个小时做饭吃饭,接着又下田,直到天黑。白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田间劳作,夜黑回家已是倦容扑面,疲累之极。想及就觉得心难安。也试过劝说让他们少做些,够吃足矣,何必这般辛劳?或许他们已成习惯,又或者舍不得田地荒废,提到总是说:“也就这一季累些,以后收成都是机械化,没事的”。面对这样的回答,我无语凝噎。能做的就是出自己一份力,让父母亲在劳作之余有多一些的时间休整便是最好的了!
母亲的菜园子不大,种类蛮多。苦瓜,黄瓜,茄子,辣椒正在开花,不提也罢。结果结得最欢腾的是四季豆。也就七八株豆秧,密密麻麻结了好几百串豆荚。去摘它,它就静静悬在那,嫩俏俏,脆生生。有些还藏叶缝里,羞于见人,要拔开才能一睹芳容。不消一会,就装满了整个背篓,真正体会到了一种收获的喜悦。院子里的桃,枇杷,核桃也结得喜人。枇杷结得实在,不多,但味甜好吃,吃少了还不过瘾。脆桃结得经济,满满压了一树,个小味淡,少有人问津。可惜的是核桃,还没成熟就陨落了一地,随时都听得到掉下砸地的声音,当真心疼得紧。
再几个月,核桃便可成熟,田野也将迎来新的景象。寒暑交替,物种轮换,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这就是生活的乐趣!
田园之美
文/廖洪玉
早晨的乡村一片宁静,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能看到东边的太阳慢慢升起来,田野里,时不时地飘来了泥土的芳香。
每天吃完早餐,我们会到家门前不远处的一片菜地里,摘当天要吃的菜回家,再用田边的水去淋菜。有水的滋润,青菜更绿更嫩,我们每天总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心里有着一种无比惬意无比满足的感觉。
踏着泥土路,我来到了菜园里,看到中间的蔬菜长得碧绿又茂盛,郁郁葱葱随风舞蹈着。我小心翼翼摘着菜叶,生怕不小心弄痛了它。四周边种上一排荷兰豆苗(也称为豌豆),豆苗的辫子越长越长,一直顺着小竹子往上爬。偶尔飞来几只小蜜蜂,正躲在诱人的豆苗小花朵上忙碌着。再仔细看,绿叶里面结满了一串一串饱满的豆荚,正是成熟的时候,摘取下来清洗干净,放到窝里与肉一起翻炒,豆荚质嫩,咬起来脆嫩脆嫩的感觉真的好爽。
生活在城里久了,听到的,看到的新闻报道多了,不少蔬菜都是化学物质催熟的。再看看眼前这块土地,自己更加喜欢上它了。心里多么的想把这一片土地带回城市中呀,在空闲的时间种种菜,那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乡村的中午,耀眼的太阳光芒照射着,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冻。家门前的小白狗正在懒洋洋地爬在地上,时不时用凝聚的目光注视着前方。鸡棚那边突然传来母鸡“咕嗒,咕嗒,咕嗒”的唱声,然后看到母鸡大摇大摆地走出来。我冲进鸡棚里,看到刚下的蛋正躺在窝里,开心地捡起来喊着“母鸡生蛋啦!”手中拿着蛋,还感觉到暖暖的。仔细看着这蛋,椭圆形的表面上有点粗糙,没有市场的蛋那么大个,那么光亮,但绝对是能让人吃得放心的绿色食品呀。
渐渐地,黄昏来临了,乡村的黄昏是那么秀美,那么恬静。远处的西边能看到落日通红又金黄,在夕阳的照射下,那座山都镶上了一道金边,看起来是那么神奇美丽啊!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烟囱有了袅袅炊烟,一缕缕乳白色的炊烟往上飘着,给屋脊、树木和田野笼罩了一层朦朦胧胧白烟。慢慢的,所有的一切都被弥漫在夜色里。
吃完晚饭过后,一家人在自家的院子里坐着,聊聊天,是多么的悠然自得哪。
抬头遥望,天空是多少的明亮,布满着一闪一闪的星星。乡村的田园风光尽显在我眼里,是乡村的自然,和谐的美景啊,令人陶醉,令人依恋,让人一直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中。
秋的况味
文/静荷灵儿
1.秋感
不经意间,秋的味道爬上指尖,浅唱。
秋露凝霜,蝉鸣稀声,蛙舔着稻谷的香,无语。
细数,经年风雨,草枯草又青,诠释倔强的轮回。
我端坐秋的一隅,品秋的况味如茶,微苦。香浓写在如歌的诗句里。
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伤感秋的颓废,父辈手拢阡陌,脚踏陇上的日子,不知何时起,成了我寻根,却迷失的方向,涨红脸的大高粱,不知何时起,成了我梦里走失的相思林。
在两者间徘徊,我始终无法抵达故居的门前。
游子的心,随一叶飘零,天之涯,地之角,随处是我家,随处亦无家。
人都说,秋天是收获丰盈,收获梦想的时刻,那么春天也许就是播种神话的使者,而我却总在春意阑珊时,想抓牢春的脚步把自己写进神话,可是,每一次,都脚步凌乱的跌进清秋的袖衫里,忧伤的看这一季疮痍,一季的残,黄色在我眼里,不再是涌动的流金,不再是弯镰里的汗,而是枯萎,颓败。
曾经,抱着一生的梦想做赌注,只要浅秋给我一份微暖,我愿倾尽最后一滴红颜泪,洗涤飒飒秋风里的尘埃。然,本性孤傲的我,最终只是看着风舞的落叶,默默无语。
城市的街道,被熙攘的人流与车鸣声覆盖,狭窄的空间无法看清头顶那一片湛蓝。然,浅秋,却穿过五彩斑斓的广告牌,斜斜舞落一地的秋凉,脱掉街上蝶舞的裙袂,一双双长筒靴,把夏日最后一丝飘逸装进丝袜里。
我,逃离水泥板里的燥热,玻璃门里的烘烤,驾驭一缕秋思,用纷乱的心丝梳篦浅秋的暖阳,去田野间感受氤氲空气中的稻香,也许,只有稻谷的香浓,才使我放逐情感于浅秋中,寻那些许的明媚吧。零星的小野菊懒散的睡在淡淡的草黄中,给寂寥的山野涂抹上一丝灵动,秋意融进弹拨的弦筝中,心随音乐在秋的况味中游弋……
一叶知秋,偶然看见飘落门前的一枚黄叶,躬身拾起。
轻拈依稀泛绿的叶脉,浅尝一缕秋的况味,悠叹,生命的轮回,终还是一世一尘缘,说不定明年的这一叶残,又飘落到谁的门庭?
默然,“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的意境悠然溢上心头,一丝淡淡的清愁,牵着一叶的残,写进一秋的忧,细瘦的眼隙,被城市楼群遮挡成一眼落寞的铅灰,抱着唐诗宋词,走进颓废的平平仄仄里。
偶尔,捡拾,浅秋遗落的一丝明媚。诗鬼李贺的“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忧伤与无奈落进晚秋深处,心底的一丝暖,沐浴秋阳,梳篦思绪,点染,秋的章节横陈……
那山,那水,那树,那一片繁荣的田园。
2.那山
那山,迤逦向远,红枫赤墨,霜染霞山灿烂一片,不愿告别蓊绿的苍松翠柏,如掌,托起红霞翩跹。一抹跳动的血色,在枝头怒放。秋踮起脚走路,无痕飘过。淡淡泛黄的绿地,松软落在谁的脚尖?
仰望穹天,猎鸟的鹰,扑打着翅膀,俯冲一片无边的蔚蓝,搏击长风,与水剪影。骄傲,神勇的轮回。真应了那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点墨豪情。
天高地远,南归的大雁,大写人字,天上人间,洒一路恢弘,一路雁鸣,山,缱绻着雁的影,一路迤逦相随;雁,眷顾着山的深情。不惜前行1000,后退800的艰辛,一路走,一路回眸,直到冷秋席卷雁门关。
秋走远,雁无踪,山还在原地等待。
3.那水
那水,清澈如镜,孪生的倒挂着残落的荷茎,对影嗟叹莲的心事,梵唱,无染的一生。波声告白,丰盈的蒹葭,在水中央,长长短短的蒲棒,是浅秋的拂尘,掸落秋殇随锦鳞的华色入海,寻更远的栖息地。
一如,游子的心,虽不能望断天涯,却真的望穿秋水。
4.那树
那树,叶落枝稀,寒鸦粗糙的垒砌,昭然入目。
蝶舞的残叶,在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悄然落地的瞬间,根系抱紧了自己的种族,就算成泥,成土,依然注入一丝血脉,期待春来时,站在枝头,复苏。
曾记得,童年的游戏,几条纵横的麻绳,围着老树缠绕,织一张摇椅,把安徒生的白雪公主绑在梦里,闭上眼睛,在梦网中游走,偶尔忘形,跌落地上,躺在松软的落叶中,望着参天的树顶,梦呓,我就是你脚下的一株小草,用一生仰望你参天的魅力。
5.那一片田园
那一片繁荣的田园,我做在田园之上,指尖随叮咚的弦声漫舞,歌流进浅金的田野。
稻香沉醉的陇上,纵横着又一季的收获,躬耕者的笑靥,是向着秋阳绽放的葵花,丰盈,饱满,却执拗的把一瓣葵香留在圆盘上,诠释它的坚强,一如梵高画笔下的葵花,再饱满也绝不残落,颓败只属于逆向阳光的人。
我是属于逆光者,却偏爱葵花的暖,也许生命中的秋天,远比坐在云上看风生水起的日子落寞。
素手牵红尘,终无法抵达心的彼岸,秋凉时,饮一阙清冷,留一米秋阳,吸吮淡淡的况味,秋韵落心,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