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2025/01/12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精选18篇),希望这些优秀方案,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1、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

2、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分享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二、工作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读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工作措施

(一)审核到位,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1、成立“审读专家库”。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为组长,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学科组、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组成课外读物“审读专家库”。

2、加强选书环节。

一是清单预审。学校选购课外读物需制定详细的清单明细,对课外读物的'内容、适用年龄段、推荐指数、质量、出版社等信息进行详细的预审,对符合标准的予以推荐。

二是联合推荐制。学校课外读物需由3名以上“审读专家库”成员联合推荐方能上报选购计划。

三是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荐的课外读物进行逐一审核,全员通过方可进行采购。

(二)定时清查,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1、全面摸底清查。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务处牵头,学期初、期中、期末对读物进行全面模底清查。

2、设立“图书观察员”。由各班班主任及学习委员担任“图书观察员”,负责班级图书刊物的管理,定期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3、发放告家长书。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合理选择,明确课外读物的质量要求,营造健康向上的阅读氛围,形成家校最大的教育合力。

(三)倡导阅读,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学校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通过主题班会,开展主题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每学期制作一份“推荐书单”,发挥书单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选好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氛围。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课外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审读专家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严格管理。各年级各班级要结合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要求,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学生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的质量。

学校教科室、总务处带领图书管理人员在书籍进校园把好第一关,一本本过,发现不良图书坚决控制不进入校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坚决封存管理,不准外借。年级各班级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好学生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级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宣传方式,使家长熟知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藏书进行有效排查,发现不符合应及时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迪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园。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班级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于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阅读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电子书,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科室采取积极措施,组织“首届校园读书节”活动,激发学生才气,提高教师文气,营造校园生气。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激励教师勤读书,善读书;联合家长共读书、多读书;打造书香校园,共享“悦”读之乐。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如下1—3条),教师凡触碰依规严肃处理。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引导、暗示学生到制定书店购买图书的;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士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二)注重宣传,使全校师生员工尽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三)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3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关于落实“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各级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加强新华书店进校园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以评价改革撬动学生健康发展指数的提升。

2、坚持统整性和协同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整合推进“五项管理”。推动各处室、级部齐抓、共管,明晰职责分工,制定重点任务清单,理清责任链条和责任主体,从学校管理、家庭指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做到全覆盖、齐步走、抓督察、常态化,推进“五项管理”全部落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四、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本方案中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

1、坚持底线原则,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学校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2、加强图书馆服务能级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设置书刊流通点,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3、严格管理进校园课外读物途径,规范进校园渠道。学校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负责人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4、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组织保障

(1)加强工作领导,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对标各级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的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2)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工作落地见效。根据文件精神,修订、细化学校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召开“五项管理”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问题排查、深化全员培训、强化责任落实,提升“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效。

(3)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开展主题教育,正向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有效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全方位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策略宣传,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大力营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

(4)加强日常管理,提升管理工作实效。以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抓好落实,及时整改。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4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1、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

2、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分享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二、工作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读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工作措施

(一)审核到位,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1、成立“审读专家库”。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为组长,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学科组、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组成课外读物“审读专家库”。

2、加强选书环节。

一是清单预审。学校选购课外读物需制定详细的清单明细,对课外读物的内容、适用年龄段、推荐指数、质量、出版社等信息进行详细的预审,对符合标准的予以推荐。

二是联合推荐制。学校课外读物需由3名以上“审读专家库”成员联合推荐方能上报选购计划。

三是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荐的课外读物进行逐一审核,全员通过方可进行采购。

(二)定时清查,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1、全面摸底清查。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务处牵头,学期初、期中、期末对读物进行全面模底清查。

2、设立“图书观察员”。由各班班主任及学习委员担任“图书观察员”,负责班级图书刊物的`管理,定期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3、发放告家长书。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合理选择,明确课外读物的质量要求,营造健康向上的阅读氛围,形成家校最大的教育合力。

(三)倡导阅读,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学校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通过主题班会,开展主题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每学期制作一份“推荐书单”,发挥书单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选好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氛围。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课外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审读专家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严格管理。各年级各班级要结合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要求,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5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作家、科学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往往也与他们的读书分不开的。我校开展课外读物进校园活动,将学生读书面拓宽,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外读物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成立“课外读物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实施目标:

(一)通过课外读物的推荐,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一)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在班级甚至是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通过课外读物阅读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通过开展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四、实施内容: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推荐进校园课外读物,向家长公开推荐目录。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课外读物,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不得提供校内场所供单位或个人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方式销售课外读物。学校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推荐符合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分解到各个学期,每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65万字。各班级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人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每周更新一次)、学习园地、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6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桂林市大风山一小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专项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读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班要加强对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负面清单”读物,指导家长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严禁问题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负面清单”关,严防问题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导处要做好学校“书香校园”的落实工作,制定“书香校园”工作方案、制定阅读内容,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德育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班开展“书香家庭”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象山区教育局课外读物推荐报备管理制度》。如有违反相关纪律要求,学校依据《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读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和《桂林市大风山一小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学习,明确学生课外读物管理要求。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明确《办法》所称的学生课外读物为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二)加强排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教务处、总务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图书室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班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三)规范管理,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学校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不在校内组织签名销售课外读物活动。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学生课外读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12种情形”不宜读物,对家长做好指导工作,严防不良读物毒害学生。

(四)丰富活动,致力建设书香校园。各班制订阅读计划,明确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读好书。制定阅读计划,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开展午间阅读,上好诵读课。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促进书香班级建设,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优秀班集体的主要内容之一。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8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作家、科学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往往也与他们的读书分不开的。我校开展课外读物进校园活动,将学生读书面拓宽,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外读物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成立“课外读物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实施目标:

(一)通过课外读物的推荐,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一)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在班级甚至是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通过课外读物阅读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通过开展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四、实施内容: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推荐进校园课外读物,向家长公开推荐目录。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课外读物,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不得提供校内场所供单位或个人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方式销售课外读物。学校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推荐符合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分解到各个学期,每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65万字。各班级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人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每周更新一次)、学习园地、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9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0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关于落实“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各级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加强新华书店进校园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以评价改革撬动学生健康发展指数的提升。

2、坚持统整性和协同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整合推进“五项管理”。推动各处室、级部齐抓、共管,明晰职责分工,制定重点任务清单,理清责任链条和责任主体,从学校管理、家庭指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做到全覆盖、齐步走、抓督察、常态化,推进“五项管理”全部落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四、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本方案中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

1、坚持底线原则,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学校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2、加强图书馆服务能级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设置书刊流通点,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3、严格管理进校园课外读物途径,规范进校园渠道。学校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负责人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4、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组织保障

(1)加强工作领导,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对标各级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的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2)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工作落地见效。根据文件精神,修订、细化学校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召开“五项管理”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问题排查、深化全员培训、强化责任落实,提升“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效。

(3)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开展主题教育,正向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有效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全方位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策略宣传,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大力营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

(4)加强日常管理,提升管理工作实效。以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抓好落实,及时整改。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健康安全的育人环境,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保障广大师生教育教学需求,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图书审查清理,防止问题图书进入校园,营造安全的阅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会读书、想读书、爱读书。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指导亲子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及家长的良好习惯。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图书审查清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1、图书室管理人员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关于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认真排查图书室藏书,及时发现、清理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进行封存管理,不准借阅。2。各班班主任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

3、各班级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规范课外读物推荐机制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具体书目要经学校审核,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建设,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美化学校图书室,简化借阅程序,为学生借阅图书提供方便。教室设置读书角,安排专人管理,方便学生的日常阅读,优化阅读环境。打造读书长廊等校园设施,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学校组织开展日有所诵展示、读书小报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诗词大会等活动,拓展阅读的宽度。鼓励学生、家长亲子阅读,激发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六)借助学校课程设置,助推阅读活动的开展

每天中午,设置15分钟学生自主读书时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社团课程中设置“故事大王”社,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阅读。课后延时服务中,设置阅读课程,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阅读,开展读书交流会。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2

为切实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工作,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有效拓展学生阅读活动,规定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治问题读物进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根据《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推荐程序进行推荐和选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构建书香校园、营造书香家庭,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二、成立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及各班家委会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做好排查工作,保证课外读物质量。

学校负责人及图书管理员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对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及时清理,不准借阅。各班主任要按照要求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宜读物,要教育学生不得带入学校,不得阅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对读物进行处理。学校及各班级要通过家长信、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中书籍进行排查,及时清理,禁止学生阅读。

2、健全管理机制,严把购书质量关。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向学生推荐、征订课外读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外读物领导小组,成立由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为主的读书目录审核推荐小组,按程序做好课外读物的遴选、推荐、审核、购买工作。学校每学年购买图书一次,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下发的《20XX年天津市中小学图书推荐目录》为主,由学校领导小组按照《办法》规定进行选书,再由推荐小组进行审核,最后将推荐目录通过家长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公开,公示期为3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现象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对于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进校园的课外读物,也要严格履行以上程序,严把进校关,保证课外读物的质量。

3、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书习惯。

学校做好读书活动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将通过校课实施读书工程,认真制定读书计划,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与其他部门组织的读书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营造“读书校园”。各班主任要把读书活动纳入班级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构建“书香家庭”。语文学科教师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小组、推荐小组认真履行职责,严守工作纪律,切实将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落地落细落实,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加强宣传工作。学校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家长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宣传工作,形成合力,保障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领导小组、推荐小组及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认真造成课外读物工作出现问题者,严肃问责。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在县教育和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为了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感受阅读的快乐,体验文质兼美的文章魅力,激发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特制订本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对阅读课外读物的喜爱之情,使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积累优美词句,怡情养性,感受美文意境的熏陶。

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开阔孩子们的思维与眼界。

四、具体措施

宣传发动工作。学校组织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及语文骨干教师召开阅读宣传会议,转变观念,策划学校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学校统一整理清点图书阅览室的书籍,遴选和推荐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

创设良好条件,方便学生阅读。每个年级设置和安排阅读课,为每班配备书橱和图书,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利用学校微机室,指导学生网上阅读;改革图书借阅办法,让学生自主借阅。

保证阅读时间。将阅读活动纳入了教学常规管理,保证阅读课每周最少节课时间,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将阅读课2列入课程设置方案,确保不被挤占课时。

各年级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喜欢哪些书籍,然后有针对性5地指导学生阅读,根据新课标要求推荐书目,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删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指导习作结合起来,发挥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促进作用。经常了解、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老师要加入到读书活动中,与学生一起看书,定期交流读书心得等。

每班选名学生充当班级图书管理员,定期整理班级图书2角书籍,根据学校《校园推荐图书管理办法》,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读书环境,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以日记、读后感、摘抄好词好句等形式,记录读书点滴体会,发表自己对文章的内容的见解和看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做好家校交流,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班级家长群内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阅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向家长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建议家长根据书目为孩子建立家庭读书书橱,在家庭中创设读书氛围,让子女用心读书。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4

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第二条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政策,明确推荐标准与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全面指导与管理。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负责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监督检查。中小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适宜性。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第四条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重点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第五条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一)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五)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六)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七)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八)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九)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十)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十一)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十二)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第六条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第七条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本办法的原则、标准和要求。

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第十条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

第十一条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5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学生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的质量。

学校教科室、总务处带领图书管理人员在书籍进校园把好第一关,一本本过,发现不良图书坚决控制不进入校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坚决封存管理,不准外借。年级各班级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好学生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级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宣传方式,使家长熟知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藏书进行有效排查,发现不符合应及时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迪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园。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班级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于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阅读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电子书,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科室采取积极措施,组织“首届校园读书节”活动,激发学生才气,提高教师文气,营造校园生气。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激励教师勤读书,善读书;联合家长共读书、多读书;打造书香校园,共享“悦”读之乐。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如下1—3条),教师凡触碰依规严肃处理。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引导、暗示学生到制定书店购买图书的;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士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二)注重宣传,使全校师生员工尽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三)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6

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第二条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政策,明确推荐标准与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全面指导与管理。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负责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监督检查。中小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适宜性。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第四条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第五条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一)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五)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六)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七)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八)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九)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十)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十一)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十二)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第六条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第七条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本办法的原则、标准和要求。

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第十条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

第十一条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7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班主任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各班任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导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班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小学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8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关于落实“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各级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加强新华书店进校园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以评价改革撬动学生健康发展指数的提升。

2、坚持统整性和协同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整合推进“五项管理”。推动各处室、级部齐抓、共管,明晰职责分工,制定重点任务清单,理清责任链条和责任主体,从学校管理、家庭指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做到全覆盖、齐步走、抓督察、常态化,推进“五项管理”全部落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四、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本方案中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

1、坚持底线原则,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学校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2、加强图书馆服务能级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设置书刊流通点,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3、严格管理进校园课外读物途径,规范进校园渠道。学校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负责人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4、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组织保障

(1)加强工作领导,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对标各级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的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2)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工作落地见效。根据文件精神,修订、细化学校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召开“五项管理”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问题排查、深化全员培训、强化责任落实,提升“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效。

(3)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开展主题教育,正向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有效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全方位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策略宣传,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大力营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

(4)加强日常管理,提升管理工作实效。以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抓好落实,及时整改。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