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精选23篇),希望这些优秀方案,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1
一、课题的提出
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贴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搞笑、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潜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好处。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资料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资料选取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取科学、系统的教学资料,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构成具有我园必须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资料、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到达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必须能研究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构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就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4、儿童发展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李惠桐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好处,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构成也有很大关系。必须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能够帮忙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靠,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工具,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在学前期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概念界定
1、本土资源:
当地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2、优化:
指科学地建构,使之更优秀。教学中的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取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与教育任务的解决到达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本课题中是指选取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资料,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我园的体育群众教学活动。
五、基本原则
1、经常化原则
经常化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融贯在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应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2、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时,教师应合理安排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保证幼儿在运动后能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提高身体运动的机能潜力,到达增强体质的目的。
3、多样化原则
幼儿园体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种组织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4、全面发展的原则
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指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六、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出贴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资料以及有效的、适宜的组织策略。
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资料,有效、适宜的体育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丰富体育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逐步完善本园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
七、研究资料
1、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2、如何利用民谣,优化幼儿队列队形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3、利用本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开展一物多玩的研究
以三个子课题为重点,整个小班年级组共同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八、研究思路
由幼儿园成立主课题研究组,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最终将研究成果逐步成为园所文化的奠基石。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资料、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带给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子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资料与策略。
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记录,运用测量、评价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
4.个案研究法:用于本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表现、运动技能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带给科学的依据。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状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十、研究措施
1.通过文献学习、参观、专题讲座等途径,帮忙教师丰富相关的体育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测试等基础性研究,了解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并加以分析,寻找原因,为课题研究带给依据。
3.充分思考幼儿发展的特点,建立具有层次性的目标框架,通过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意志品质、体能发展和社会交往五个维度来挖掘、筛选、整理优秀的体育教学活动资料,构成适合本园幼儿各年龄特点的,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资料。
4.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状况,活动的不同资料,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状况,灵活选取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到达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构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十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好处及课题的研究方向。
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确定课题相关成员,划分子课题,确立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明确分工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设计调查问卷与体育活动测试项目表,通过访谈、测量等方法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幼儿园体育活动价值、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本园幼儿体能发展的现状调查等基础性研究。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
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并进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的测查、统计资料等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各子课题研究组总结、交流、提升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收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构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构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成果。
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申请结题鉴定,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十二、预期成果
1、阶段成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研究典型案例、课题研究游戏活动设计、自制体育器械展示。
2、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集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孰不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中外著名教育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可见,抓住这一关键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是我园生源的主力军,占全园的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外地农民,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捡废品的。多数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孩子送来时有的衣服很脏,有的头发淋乱,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爱讲脏话,不知道跟老师打招呼,不会说普通话,地方方言很重,老师,幼儿都听不懂,喜欢打架,大声说话等等,也就是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很有必要对外来人员子女如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人类的动作十之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我国著名教育家__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践价值:
1、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幼儿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对以后的一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师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们在职为道德,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幼儿园的真正主人和服务对象,物质环境的准备突出体现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作为基础教育,要想丰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增强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必须考虑幼儿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__”期间幼儿园创办“南京市标准幼儿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外来务工:是指原本家在外地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到当地工作,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指他们的孩子。
习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行为方式、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交往合作习惯、学习劳动习惯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研究的内容
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文献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原则、基础理论研究。
3、内容研究: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策略研究: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家园合作状态下以及在社区活动中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 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 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 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 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 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 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 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 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 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 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5
一、课题名称:《幼儿生源问题初探》
二、问题的提出:本园位置处于孟家沟村,前身为孟家沟小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幼儿园的性质为公立幼儿园,无论在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和教学物资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幼儿园的生源现状却不甚如人意,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了相对较远的'孟家沟仁和小区里面的私立幼儿园。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这对我们幼儿园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但生源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环境下,如何扩大幼儿园的生源,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成了我们当务之急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三、研究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其家长
四、研究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五、研究方法: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六、研究的目的: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磁带、录音机。
(3)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4)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Ⅰ、组织问好。
(1)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2)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3)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Ⅱ、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Ⅲ、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1)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2)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3)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4)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学习基本工作。
(1)“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Ⅴ、学习舞蹈。
(1)幼儿完整学习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好)
(2)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
Ⅵ、小结舞蹈
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学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总结:
(1)除了藏族以外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们大(1)帮的小朋友帮他们画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愿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装饰各民族服装。
Ⅶ、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天安门去给他们,好吗?(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动作手脚还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外,基本能够跟着音乐来跳这个舞蹈。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体验了乐曲轻快、悠扬的情绪,初步了解了藏族音乐的特点。更增进了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第一课时中应该让幼儿重点欣赏歌曲,不要求幼儿能够学唱歌曲,同时应插入基本步弹簧步、进退步、后替补、侧点等步伐的学习。这样幼儿在第二课时中才能较轻松地将手部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起来。同时在教幼儿舞蹈的分解动作时,应更强调动作的细节,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运用了图谱进行教学。但是发现图谱并没有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儿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图谱画的有些小,并且没有将一句歌词中出现的动作画在一张纸上。下次如果仍然选择用图谱,那应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 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 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 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 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 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8
一.课题名称: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课题负责人:王全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三.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激情发挥。
2、通过游戏的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游戏教学,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一个好的游戏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终身教育。
4、积累好的游戏资料,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在小学1—6年级随机选择两个班的一线的体育教师,另选两个班为对比班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六.研究措施及活动安排: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具体措施安排如下:
1、初期阶段(2月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以座谈法为主要方法、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2、中期阶段(4月份)以行动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确定实验班,通过研究证明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求真务实,上好每一堂实验课,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安排教材内容,增加游戏的内容特点,配合主教材,安排各类型游戏。
3、后期阶段(7月份),整理加工,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对各方面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总结教学经验,让其符合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预计的研究结果: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课标精神,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各种身体素质。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9
一、课题名称:
《幼儿生源问题初探》
二、问题的提出:
本园位置处于孟家沟村,前身为孟家沟小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幼儿园的性质为公立幼儿园,无论在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和教学物资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幼儿园的生源现状却不甚如人意,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了相对较远的孟家沟仁和小区里面的私立幼儿园。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这对我们幼儿园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但生源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环境下,如何扩大幼儿园的生源,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成了我们当务之急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三、研究对象:
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其家长
四、研究时间:
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五、研究方法: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六、研究的.目的: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10
一、研究目的:
我们班级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带着,整天关在家里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使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环境,以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对待班级的各项活动比较被动,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退缩型幼儿。孩子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从上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幼儿特别喜欢音乐活动,每次的音乐活动小朋友都能积极参加,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因此老师鼓励这些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励他们能主动进行表演。希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班级通缩型幼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集体环境,和小伙伴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二、研究内容:
本次课题研究以大班幼儿为主,教师根据自己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音乐的实际水平,自己立课题,从大班年龄幼儿入手,从各个层面上对音乐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为:
(1)歌唱、打击乐器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在幼儿园音乐歌唱、打击乐教育活动中,一切从孩子周围生活和实际水平出发,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幼儿歌表演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是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有规律的、富有美感的动作,具有乐、歌、舞为一体。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研究对象及范围:
班级内性格比较内向的退缩型幼儿
四、预期成效: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本研究以行动研究、观察法(个案记录)、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总结评价法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音乐的实结际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
具体如下:
1、调查法:初测,班级任意抽3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并以统一的音乐内容对幼儿进行测试:其内容为:兴趣、性格、看图说话、听音乐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动作,根据调查情况加以分析,为实验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2、观察法: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依据幼儿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并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系列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将观察过程记录撰写成退缩型幼儿观察个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它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的个性,才能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知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方面,获得高度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中极为注意营造优美和谐的音乐氛围,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优美、愉快、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然而教师以有效的方法进行音乐舞蹈、节奏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水平,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
4、比较法:在实验中,根据对比班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测试,然后比较分析,再进一步的探索,不断的给予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音乐教育个案、论文和总结。
六、研究进度:
1、第一阶段(20xx.3-20xx.5)课题的准备和初步实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加强相关理论的积累。认真学习有关音乐研究的理论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并进行课题研究的设计。
2、第二阶段(20xx.6-20xx.7)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首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理解音乐,喜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音乐水平。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论证教学方法、形式的可行性。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确保本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性。
3、第三阶段(20xx.9-20xx.11)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调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结题阶段(20xx.12-20xx.3)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任务撰写教学论文、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11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 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 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 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 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 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12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 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13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现实背景: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户外活动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户外活动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培养充满朝气、健康活泼的幼儿是学前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也需要加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加强幼儿身体锻炼。户外体育锻炼,可以为孩子提供增强互相协作能力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机会,是幼儿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是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发展身体活动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来。但目前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体育教学活动单一;体育活动形式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体育活动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等等。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课题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这一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改变我园幼儿户外游戏的现状,增强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自主快乐的游戏。同时,也更新教师组织活动的理念,拓展老师的思路,增强教师的观察和总结能力,促进教师向有力的支持者、智慧的引导者发展。幼儿园《纲要》“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这一理论依据,让幼儿创造性的运用投放的材料而进行的户外体育游戏。在孩子们玩这些物品的时候,教师将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呢?如何让孩子们这样的户外游戏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教师干涉活动的尺度是多少?孩子现在的游戏还处于无目的,无规则状态,因此,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户外建构是的体育活动,研究目的.是:让孩子们能自发的合作,将投放的废旧材料自主的整合利用,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来组合这些材料达到有趣的游戏,有目的的锻炼。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充分的户外游戏活动。然而,孩子的户外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难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园开始了对幼儿户外活动的探索。
2、研究意义
(1)户外活动是幼儿与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空间、时间相互作用,促进其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活动,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一项活动,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大有好处。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2)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室内的好几倍,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环境,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课题中的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选择的自主性、环境的开放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内容的丰富性、创新性等特点。是满足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在和孩子的玩耍之间,教孩子学会观察,学会适应,掌握新知,建立自信,是最受孩子欢迎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户外活动中运动能使骨骼强健,肌肉发达,促进身体健康发育;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为大脑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使头脑更灵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对幼儿园中班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利用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幼儿运动能力的方法进行积极、大胆的实践研究,试图打破原有的体育教育模式,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的充满情趣化的教学环境。希望对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形成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幼儿园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2、小班幼儿身体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对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3、幼儿园对开展幼儿小班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该部分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活动形式和途径等,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研究之上,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
4、影响小班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幼儿园的管理规范的影响、幼儿教师素质的影响、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影响等。
5、制定幼儿户体育活动的策略研究。这部分研究内容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提出优化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小班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挖掘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以期对不同幼儿园小班幼儿身体素质提高的研究提供现实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设计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方法的设计: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实践、观察、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1、幼儿目标:通过实践研究,构建“户外体育活动的优化方案”,促使幼儿更有兴趣地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并与户外环境产生有效互动;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里感受大自然的熏陶,促进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2、教师目标:
探索出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方式以及有效管理的原则;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
(1)对搜集到的相关理论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该课题。
(2)对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修改并最后确定本课题的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对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到其他小班对幼儿体育能力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解,学习先进的经验,写出学习心得。
(2)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3)对得出的阶段性的研究结论及时总结,形成阶段性读书心得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总结。
3、结题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本阶段是课题形成研究成果的阶段,主要是对各种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对于研究资料开展书籍期刊与网络知识相结合,认真研读国内外关于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理论结构,以我园的学生生活状况为研究积极进行调查问卷,形成初期的资料研究。
本课题分阶段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成分阶段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当然这一切的成果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学校对这一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领导的指导关心、研究课题人员的努力、经费支持等,本课题一定会达到预期目标,形成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理论体系和幼儿园对于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模式。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14
一、课题名称:《幼儿生源问题初探》
二、问题的提出:本园位置处于孟家沟村,前身为孟家沟小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幼儿园的性质为公立幼儿园,无论在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和教学物资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幼儿园的生源现状却不甚如人意,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了相对较远的孟家沟仁和小区里面的私立幼儿园。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这对我们幼儿园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但生源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环境下,如何扩大幼儿园的生源,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成了我们当务之急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三、研究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其家长
四、研究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五、研究方法: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六、研究的目的: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15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间游戏。
是指:在教学活动之间或教学活动与集体游戏之间开展的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是指:通过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小班课间游戏意识不足的问题。
2.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较少的问题。
3.小班课间游戏的材料贫瘠的问题。
4.小班课间游戏的指导策略较单一的问题。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三)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详尽阐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在幼儿园设计、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这本著作对于我选择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以及研究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方面有很大帮助。
五、研究方法设计: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内容:
(一)理论假设:
我认为如果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以及《学前游戏论》研究结果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提高教师的游戏意识和开发能力,逐步建立起小班课间游戏材料库,并加强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就可以明确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
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同时,幼儿与教师都能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知识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3.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
2.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
3.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间游戏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操作措施:
(一)落实课题研究工作,规范课题管理。
在园长的引领下,由我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在自己的“博客”中,设立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研究体会、方案设计等专题内容。
2.每学期至少开展针对两名幼儿的“个案跟踪研究”。
3.撰写课题研究计划与总结。
4.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
5.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至少一次公开展示研究活动。
(二)开展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展课题研究更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教育理论知识、科研知识。围绕本课题研究,我将加强游戏知识的学习。同
时,在专业杂志中,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最新研究动态,借鉴、研究有效的指导策略,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适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小班幼儿开展课间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发展。同时,邀请青年教师培训班指导老师与同组学员观摩与指导,在与专家、同行“面对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课题研究内涵,了解小班课间游戏的基本知识。
(三)遵循科学原则,加强实践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将主要遵循多样性、兴趣性、发展性等多项原则,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建一个能与幼儿、家长、同行积极互动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丰富的小班幼儿课间游戏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料、照片资料、视频资料等。同时平台中也将开辟专栏将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困惑与大家分享、探讨。
八、课题研究对象:
赵楼幼儿园小班幼儿。
九、课题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
1.搭建课题研究网络平台,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能够为我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帮助。我园配备了
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保证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幼儿园订阅、购买了相关的书籍与刊物,为我查阅文献资料提供了物质保障。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3.小班课间游戏集。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16
一、研究目的:
我们班级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带着,整天关在家里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使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环境,以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对待班级的各项活动比较被动,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退缩型幼儿。孩子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从上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幼儿特别喜欢音乐活动,每次的音乐活动小朋友都能积极参加,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因此老师鼓励这些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励他们能主动进行表演。希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班级通缩型幼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集体环境,和小伙伴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二、研究内容:
本次课题研究以大班幼儿为主,教师根据自己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音乐的实际水平,自己立课题,从大班年龄幼儿入手,从各个层面上对音乐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为:
(1)歌唱、打击乐器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在幼儿园音乐歌唱、打击乐教育活动中,一切从孩子周围生活和实际水平出发,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幼儿歌表演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是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有规律的、富有美感的动作,具有乐、歌、舞为一体。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研究对象及范围:
班级内性格比较内向的退缩型幼儿
四、预期成效: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观察法(个案记录)、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总结评价法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音乐的实结际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
具体如下:
1、调查法:初测,班级任意抽3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并以统一的音乐内容对幼儿进行测试:其内容为:兴趣、性格、看图说话、听音乐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动作,根据调查情况加以分析,为实验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2、观察法: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依据幼儿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并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系列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将观察过程记录撰写成退缩型幼儿观察个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它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的个性,才能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知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方面,获得高度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中极为注意营造优美和谐的音乐氛围,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优美、愉快、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然而教师以有效的方法进行音乐舞蹈、节奏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水平,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
4、比较法:在实验中,根据对比班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测试,然后比较分析,再进一步的探索,不断的给予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音乐教育个案、论文和总结。
六、研究进度:
1、第一阶段(20xx.3—20xx.5)
课题的准备和初步实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加强相关理论的积累。认真学习有关音乐研究的理论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并进行课题研究的设计。
2、第二阶段(20xx.6—20xx.7)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首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理解音乐,喜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音乐水平。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论证教学方法、形式的可行性。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确保本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性。
3、第三阶段(20xx.9—20xx.11)
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调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结题阶段(20xx.12—20xx.3)
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任务撰写教学论文、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17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对幼儿的培养存在“重知识、轻情感技能”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容忽视。为还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我们将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途径与策略,探索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师介入指导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例如,游戏区(Phayingarea)、学习区(leamingarea)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刘焱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是具有幼儿特点的,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多元化的活动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
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这里是指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等。
区域活动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有效区域活动环境,投放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差异性的有效区域活动材料,并给予幼儿有效的启发式指导,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幼儿探究、交往、动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由于班额过大、空间范围小,开展活动区活动存在拥挤、凌乱的情况。
(2)活动区设置缺乏科学性。
(3)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缺乏适宜性、动态性和层次性。
(4)教师的指导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活动区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有很大启发。
(三)以加德纳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强调人有多种智能,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智能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呈强势智能,有些呈弱势智能。这就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拥有优势,相反,在另一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显现相对的弱势,因此教育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强势智能。活动区活动的宗旨就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既能让幼儿充分满足自己兴趣、展示强项,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其它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新《纲要》理论知识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
3、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1)区域墙饰创设及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指导策略;
(3)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评价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对象: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小、中、大班。
八、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明确个人分工。
(3)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6月)
(1)对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2)召开教师会议让全体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专题讲座,以理论引领实践。
(4)骨干教师区域活动观摩研讨,及时反思、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撰写阶段性总结及论文,完成各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9月)
(1)区域现场展示活动。
(2)论文的撰写及汇编。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科研人员能力保障:
(1)课题组主持人欧燕钦和蔡榕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水平,欧燕钦是市骨干教师,蔡榕芳是县级优秀青年教师、并在20xx年参加“福建省第六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她们撰写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2)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本中心幼儿园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人,县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她们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的论文曾有多人次获得县级一、二等奖,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
2、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统一认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准备充分。
组长:欧燕钦蔡榕芳
组员:陈惠钦吴晋梅林丽香陈静静陈美燕郑贞
3、时间保障: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阶段经验;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成果,部署课题研究,巩固和推广研究成果;幼儿每周区域活动时间充足,教学与科研同步进行。
4、经费保障:
学校核拨专用款项用于该课题的研究、实施。
十、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调查与分析。
2、区域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论文汇编。
3、各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区域活动现场展示。
5、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实验报告。
仙游县枫亭开发区中心小学年
3-5月
1.如何体现体育器材在活动中一物多玩的方法。
陆续
2.如何体现体育器材在活动中一物多玩的方法。
卫燕
以上是针对课题的研究实施研究方案,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将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思路,一切从实际教育活动出发,力求此次的研究活动从实际中来,回归实践中去,最终能够通过研究改变我园户外活动的现状,是我园幼儿能够运用所投放的材料,自由组合,快乐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养成合作,互助的集体观念,自主、自信的享受游戏。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18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现实背景: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户外活动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户外活动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培养充满朝气、健康活泼的幼儿是学前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也需要加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加强幼儿身体锻炼。户外体育锻炼,可以为孩子提供增强互相协作能力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机会,是幼儿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是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发展身体活动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来。但目前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体育教学活动单一;体育活动形式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体育活动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等等。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课题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这一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改变我园幼儿户外游戏的现状,增强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自主快乐的游戏。同时,也更新教师组织活动的理念,拓展老师的思路,增强教师的观察和总结能力,促进教师向有力的支持者、智慧的引导者发展。幼儿园《纲要》“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这一理论依据,让幼儿创造性的运用投放的材料而进行的户外体育游戏。在孩子们玩这些物品的时候,教师将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呢?如何让孩子们这样的户外游戏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教师干涉活动的尺度是多少?孩子现在的游戏还处于无目的,无规则状态,因此,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户外建构是的体育活动,研究目的是:让孩子们能自发的合作,将投放的废旧材料自主的整合利用,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来组合这些材料达到有趣的游戏,有目的的锻炼。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充分的户外游戏活动。然而,孩子的户外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难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园开始了对幼儿户外活动的探索。
2、研究意义
(1)户外活动是幼儿与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空间、时间相互作用,促进其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活动,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一项活动,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大有好处。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2)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室内的好几倍,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环境,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课题中的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选择的自主性、环境的开放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内容的丰富性、创新性等特点。是满足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在和孩子的玩耍之间,教孩子学会观察,学会适应,掌握新知,建立自信,是最受孩子欢迎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户外活动中运动能使骨骼强健,肌肉发达,促进身体健康发育;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为大脑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使头脑更灵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对幼儿园中班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利用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幼儿运动能力的方法进行积极、大胆的实践研究,试图打破原有的体育教育模式,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的充满情趣化的教学环境。希望对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形成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幼儿园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2、小班幼儿身体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对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3、幼儿园对开展幼儿小班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该部分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活动形式和途径等,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研究之上,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
4、影响小班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幼儿园的管理规范的影响、幼儿教师素质的影响、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影响等。
5、制定幼儿户体育活动的策略研究。这部分研究内容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提出优化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小班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挖掘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以期对不同幼儿园小班幼儿身体素质提高的研究提供现实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设计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方法的设计: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实践、观察、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1、幼儿目标:通过实践研究,构建“户外体育活动的优化方案”,促使幼儿更有兴趣地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并与户外环境产生有效互动;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里感受大自然的熏陶,促进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2、教师目标:
探索出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方式以及有效管理的原则;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
(1)对搜集到的相关理论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该课题。
(2)对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修改并最后确定本课题的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对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到其他小班对幼儿体育能力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解,学习先进的经验,写出学习心得。
(2)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3)对得出的阶段性的研究结论及时总结,形成阶段性读书心得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总结。
3、结题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本阶段是课题形成研究成果的阶段,主要是对各种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对于研究资料开展书籍期刊与网络知识相结合,认真研读国内外关于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理论结构,以我园的学生生活状况为研究积极进行调查问卷,形成初期的资料研究。
本课题分阶段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成分阶段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当然这一切的成果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学校对这一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领导的指导关心、研究课题人员的努力、经费支持等,本课题一定会达到预期目标,形成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理论体系和幼儿园对于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模式。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19
一、课题名称:《幼儿生源问题初探》
二、问题的提出:本园位置处于孟家沟村,前身为孟家沟小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幼儿园的性质为公立幼儿园,无论在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和教学物资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幼儿园的生源现状却不甚如人意,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了相对较远的孟家沟仁和小区里面的私立幼儿园。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这对我们幼儿园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但生源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环境下,如何扩大幼儿园的.生源,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成了我们当务之急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三、研究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其家长
四、研究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五、研究方法: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六、研究的目的: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20
一.课题名称: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课题负责人:王全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三.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激情发挥。
2、通过游戏的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游戏教学,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一个好的游戏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终身教育。
4、积累好的游戏资料,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在小学1—6年级随机选择两个班的`一线的体育教师,另选两个班为对比班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六.研究措施及活动安排: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具体措施安排如下:
1、初期阶段(2月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以座谈法为主要方法、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2、中期阶段(4月份)以行动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确定实验班,通过研究证明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求真务实,上好每一堂实验课,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安排教材内容,增加游戏的内容特点,配合主教材,安排各类型游戏。
3、后期阶段(7月份),整理加工,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对各方面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总结教学经验,让其符合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预计的研究结果: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课标精神,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各种身体素质。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21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对幼儿的培养存在“重知识、轻情感技能”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容忽视。 为还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我们将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途径与策略,探索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师介入指导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例如,游戏区(Phayingarea)、学习区(leamingarea)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刘焱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是具有幼儿特点的,范文写作 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多元化的活动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
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这里是指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等。
区域活动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有效区域活动环境,投放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差异性的有效区域活动材料,并给予幼儿有效的启发式指导,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幼儿探究、交往、动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由于班额过大、空间范围小,开展活动区活动存在拥挤、凌乱的情况。
(2)活动区设置缺乏科学性。
(3)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缺乏适宜性、动态性和层次性。
(4)教师的指导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活动区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有很大启发。
(三)以加德纳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强调人有多种智能,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智能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呈强势智能,有些呈弱势智能。这就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拥有优势,相反,在另一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显现相对的弱势,因此教育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强势智能。活动区活动的宗旨就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既能让幼儿充分满足自己兴趣、展示强项,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其它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新《纲要》理论知识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
3、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1)区域墙饰创设及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指导策略;
(3)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评价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对象: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小、中、大班。
八、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明确个人分工。
(3)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6月)
(1)对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2)召开教师会议让全体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专题讲座,以理论引领实践。
(4)骨干教师区域活动观摩研讨,及时反思、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撰写阶段性总结及论文,完成各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9月)
(1)区域现场展示活动。
(2)论文的撰写及汇编。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科研人员能力保障:
(1)课题组主持人欧燕钦和蔡榕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水平,欧燕钦是市骨干教师,蔡榕芳是县级优秀青年教师、并在20xx年参加“福建省第六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她们撰写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2)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本中心幼儿园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人,县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她们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的论文曾有多人次获得县级一、二等奖,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
2、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统一认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准备充分。
组长:
组员:
3、时间保障: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阶段经验;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成果,部署课题研究,巩固和推广研究成果;幼儿每周区域活动时间充足,教学与科研同步进行。
4、经费保障:
学校核拨专用款项用于该课题的研究、实施。
十、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调查与分析。
2、区域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论文汇编。
3、各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区域活动现场展示。
5、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实验报告。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22
体育活动是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能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选题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于专项体能活动,很少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器械活动,形式上是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由于器材不丰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在难以确保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不断优化我们上林苑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幼儿具有强健的身体。
二、研究目的
(一)研究活动的总目标
1.制作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体验活的乐趣。
2.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整体功能,使孩子德、智、体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通过探索,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级研究活动目标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走、爬、钻、跳、滚接等方面
中班:通过走、跑、跳、拍皮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灵活性的运用器材,体现器材的趣味性……
大班:通过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绳、拍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三、操作实践
(一)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素材
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园在体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购买的和一些简单的器材,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用油桶、报纸球、绳子等制作自己使用的活动器具。如我们可以将小竹棍当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宫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饮料罐和塑料瓶,如:将粒粒橙、酸奶瓶等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还可以用各种易拉罐做成高跷,做成梅花桩练习平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动。
2.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物多玩。例如我们前面用竹子制作出来的金箍棒,我们也有很多种玩法:“钻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孙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宫”等等。还可以用一些废纸做成纸球,可以进行抛、扔、投等多种玩法尽量拓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为了将活动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从而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我们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既有长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我们参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目标,针对各班不同水平的幼儿,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目标。
1.晨间锻炼活动
为提高幼儿晨间锻炼的质量,我们在组织形式及内容编排上尽量采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为主,内容丰富,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欢的内容,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
2.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我们也将以器材为主,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安排活动,让孩子想尽办法扩大户外活动空间。提供简单的材料供游戏进行,让幼儿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游戏,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富特色。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成为户外活动的真正主人,使户外体育活动达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习惯。
3.体育教学活动
我们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延伸到户外活动之中,《开展体育活动观摩》和《开展户外体育器械评比活动》,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并不断创新提高,使户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器材的使用的科学合理,丰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我们把体育教学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并针对大、中班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游戏,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评比活动》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四、成员组成与分工
组长:肖国苗上林苑幼儿园园长,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成员:卫燕上林苑幼儿园保教主任,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陆续上林苑幼儿园保教主任,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杜进上林苑幼儿园教师,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武晓上林苑幼儿园教师,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五、研究内容
月份
研究主题内容
主持人
**年
7—8月
1.召开教研会议,传达教研计划,明确学期任务及要求
肖国苗
2.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有关文章
肖国苗
**年
9—12月
1.如何开展户外活动中体育器械的投放研究
卫燕
2.小班“自制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的使用”观摩活动
陆续
3.中大班“自制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的使用”观摩活动
卫燕
4.如何使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有效使用的研究。
肖国苗
**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篇23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对幼儿的培养存在“重知识、轻情感技能”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容忽视。为还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我们将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途径与策略,探索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师介入指导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例如,游戏区(Phayingarea)、学习区(leamingarea)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刘焱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是具有幼儿特点的,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多元化的活动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
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这里是指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等。
区域活动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有效区域活动环境,投放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差异性的有效区域活动材料,并给予幼儿有效的启发式指导,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幼儿探究、交往、动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由于班额过大、空间范围小,开展活动区活动存在拥挤、凌乱的情况。
(2)活动区设置缺乏科学性。
(3)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缺乏适宜性、动态性和层次性。
(4)教师的指导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活动区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有很大启发。
(三)以加德纳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强调人有多种智能,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智能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呈强势智能,有些呈弱势智能。这就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拥有优势,相反,在另一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显现相对的弱势,因此教育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强势智能。活动区活动的宗旨就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既能让幼儿充分满足自己兴趣、展示强项,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其它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新《纲要》理论知识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
3、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1)区域墙饰创设及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指导策略;
(3)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评价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对象: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小、中、大班。
八、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4月--**年5月)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明确个人分工。
(3)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年6月--**年6月)
(1)对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2)召开教师会议让全体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专题讲座,以理论引领实践。
(4)骨干教师区域活动观摩研讨,及时反思、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撰写阶段性总结及论文,完成各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7月--**年9月)
(1)区域现场展示活动。
(2)论文的撰写及汇编。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科研人员能力保障:
(1)课题组主持人欧燕钦和蔡榕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水平,欧燕钦是市骨干教师,蔡榕芳是县级优秀青年教师、并在20xx年参加“福建省第六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她们撰写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2)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本中心幼儿园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人,县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她们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的论文曾有多人次获得县级一、二等奖,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
2、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统一认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准备充分。
组长:欧燕钦蔡榕芳
组员:陈惠钦吴晋梅林丽香陈静静陈美燕郑贞
3、时间保障: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阶段经验;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成果,部署课题研究,巩固和推广研究成果;幼儿每周区域活动时间充足,教学与科研同步进行。
4、经费保障:
学校核拨专用款项用于该课题的研究、实施。
十、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调查与分析。
2、区域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论文汇编。
3、各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区域活动现场展示。
5、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实验报告。
仙游县枫亭开发区中心小学年
3-5月
1.如何体现体育器材在活动中一物多玩的方法。
陆续
2.如何体现体育器材在活动中一物多玩的方法。
卫燕
以上是针对课题的研究实施研究方案,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将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思路,一切从实际教育活动出发,力求此次的研究活动从实际中来,回归实践中去,最终能够通过研究改变我园户外活动的现状,是我园幼儿能够运用所投放的材料,自由组合,快乐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养成合作,互助的集体观念,自主、自信的享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