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2025/01/14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精选25篇),希望这些优秀方案,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1

目前,我厂职工整体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人才管理机制较落后、培训机制较滞后,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我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计划。

一、加强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用人理念,真正树立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并非是简单的“管人”,也并非是单纯的待遇提升,而更应该是关怀人、重视人和尊重人,塑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只有按照个人的身心特点去实施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关怀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的生活环境等,用关心和服务员工来换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忠诚服务。

二、 实施梯队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充足、均衡,后备力量强大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制定梯队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是人才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梯队人才培养包括管理型梯队人才和技术型梯队人才培养。企业应对员工的特点、专长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设立清晰的梯队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完善职业生涯发展通路,明确人才推荐、储备、培训、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与流程。增强员工自我提升的信心与动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导员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获得职业发展。积极稳妥,有步骤的实施变革,确保公司实现新跨越。

三、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

对人才的培训支出不仅仅是单纯的经费投入,更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同时,更有技术上、管理上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比单纯的资金投资更为长远更为有意义。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明确培训流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技能和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选择标准,避免培训对象的随意选择性。培训中,组织应该全程控制,应当选择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保持联系,建立培训效果反馈系统。同时,除了正规培训外,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发各岗位帮带教练。

四、 健全激励机制制度

在人才培养中应考虑到“双赢”,在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动态的为员工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动力,以机制促进员工成长。为了使人才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应根据其需求对其进行有效激励,同时为了保证人才资源效用符合本公司的利益,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五、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

培养人才需要合理的考核与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应遵照多量化,多维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关键胜任力人物,制定有侧重的考核指标系统,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特长,公正考核,综合评价。

总之,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才能使企业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2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必须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网民以及媒体宣传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学者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通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通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范围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优良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三)职工教育培训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措施,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内容,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四)人才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能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五)人才的选拔使用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措施,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措施。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学者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六)人才的激励机制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2、制定实施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学者、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3

根据财政部和重庆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重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破解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20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很强的重庆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判断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重庆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00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一)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择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符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重庆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3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2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专家;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内容,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内容,强化管理、理论、综合能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能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八)鼓励我市符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择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择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九)由会计主管部门(市财政局)、用人单位、培养对象个人共同承担培养经费。培养经费主要用于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高级会计人才、总会计师

的选拔、集中培训、讲座、科研、管理等项开支。单位承担的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十)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才使用单位,要主动如实推荐优秀会计人才,积极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和调研活动,从学习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据此规定原则精神,具体制定鼓励本行业和单位会计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政策措施。

五、组织实施

(一)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择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三)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内容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养情况报告等工作。

(四)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4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XX]130号)精神,以及《xx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总体规划》的统一安排,我院将于20XX年年底前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了切实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推动学院又快又好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办学经验,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更新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xx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推动学院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评估方针为指导,要让其核心要求“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学院领导层及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共识并落到实处,保证评估工作健康发展;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的精神,切实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二、评建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迎评促建,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真正得到充实,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真正得到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为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xx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一)通过迎评促建,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的顶层设计,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努力培育和提炼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大幅度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二)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全面、客观、深入查找分析我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整改建设。通过一年半的迎评建设,务必实现全部7项主要评估指标、16项以上的关键评估要素以及7项以上的核心评估要素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确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构建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和推进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内涵建设进度。确保在接受正式评估之前,学院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达到或接近评估要求。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充实院系(部)两级教学管理队伍、教辅队伍和督学队伍,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评建,促进全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评建工作原则和保障机制

1、要处理好建设与评估的关系。按照“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核心要求,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扎扎实实地促改进、促建设、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求真务实,力建内涵。

2、要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切实加强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更要重视学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文化氛围等软件环境的改善,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xx人才培养模式。

3、处理好重点建设与全面改进的关系。在自评建设中,既要突出重点,对“关键评估要素”特别是“核心评估要素”要大力建设,加强对重点考察项目的整改力度,也要着眼于整体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要处理好领导重视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学院领导班子对评建工作要精心组织,靠前指挥,推动评建方案落实到位;同时要广泛动员,组织全员参与,确保学院人人了解评估指标,人人参与评建工作,人人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职责。

5、建立“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时限明确,工作到位”的评估指标(任务)责任人制度。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要坚决服从学院评建领导小组的指挥,不折不扣地接受学院布置的任务,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预定的建设项目,不拖学院评建工作后腿,不影响学院评建工作大局。

6、建立院领导督办和评建工作例会制度。院领导分工督办项目小组及各系(部)、处(室)的评建工作;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评建办工作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也要建立评建工作例会制度。

7、实行评建工作检查制度和评建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因自身原因导致工作延误或失误,将追究其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单位或个人,将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评建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学院将给予表彰奖励。

8、在今明两年学院经费预算中编列内涵建设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和评建工作专项经费。把当前制约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两大瓶颈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作为全面开展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成立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加大领导力度,加强政策导向,落实资源保障。

四、评建工作步骤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拟按以下五个阶段实施评建工作:

(一)学习动员及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XX年3月至4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XX]130号)等重要评估文件,深刻领会教育部新一轮xx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精神实质和二十字评建方针,准确理解新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评估观念;建立评建工作机构,分解下达评建任务。主要工作包括:

1、学院成立评建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各系(部)成立评建工作小组(3月下旬前完成)。

2、3月20日,召开全院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3、制定学院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根据指标体系将评建任务分解到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处、室(3月下旬前完成征求意见稿)。

4、建立学院评建信息网,设立评建工作宣传栏,编发评建简报(3月下旬前完成)。

5、邀请省内外评估专家来我院做辅导报告,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4月上中旬)。

6、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培训(4月上旬)。

7、编发《xx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习手册》和评估学习资料参考目录(4月上旬前完成)。

8、组织全院师生员工进行xx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文件和评估知识的学习讨论(3月下旬至4月中旬),4月下旬组织考试。

(二)自查自评,全面整改建设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4月

本阶段历时一年,是决定我院评建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其工作任务是在全面自查,摸清学院和本部门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进行整改建设,确保各项评建任务在本阶段基本完成,预定确保的评估指标达到合格或合格以上标准,并通过学院内部验收。

1、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根据评建任务分解表,分别召开研讨会,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联系实际,对各项指标项目及其对应的“说明”和“重点考察内容”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本项目工作小组或本系(部)整改建设方案(时间跨度为20XX年5月至20XX年4月),并于20XX年5月25日(周五)前报送学院评建领导小组。

2、各系(部)应制定本单位的评建任务分解表,将任务详细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按照“边查边改边建”的工作思路,整理、充实、完善自20XX年3月以来的各级各类文件、课程教学基本资料、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妥善建档备查。学院评建办将于20XX年6月中旬停课前组织检查评比。

3、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及其他重大项目规划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文件,是组织实施整改建设的重要依据,必须在20XX年6月上旬前制定并正式颁发,包括:

(1)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2)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3)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教务管理部门根据评建要求和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重新组织修订《xx工商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xx工商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台xx工商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等重要教学管理文件,为20XX年度试行开展学院全员评教提供工作标准。上述工作应于20XX年11月底前完成。

5、5月上旬前,学院确定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抓落实,抓质量。

6、加快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步伐。5月上旬前学院出台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标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以及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管理骨干、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的相关政策,制定每个学期的培训计划,安排挂职锻炼指标。

各系于5月中旬前制定20XX—20XX学年度本系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并报送人事处和评建办;各系(部)、各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努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外聘兼职兼课教师工作力度,力争通过一年半的建设,使全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善: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5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任务的20%以上由企业行业的专家或业务、管理骨干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40%以上由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承担。

7、各系整改建设方案应包括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核鉴定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科学合理地制定各专业、各年级参加职业资格鉴定或职业标准达标要求的计划,将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与职业资质获取紧密衔接;努力扩充产学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力争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方面取得实效。

8、加大对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和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按照评估要求的“就业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加快特色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软硬件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9、20XX年10月前,完成20XX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填写、审核和报送;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负责人必须熟悉和分析更新后的平台数据,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整改建设工作。

10、20XX年12月下旬,进行全院整改建设工作中期检查评比,结合20XX年年度工作考核,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三)总结验收,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20XX年5至8月

20XX年5月上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整改建设阶段工作情况总结报告”(项目小组还须提交项目自评报告初稿),学院组织检查验收,分析评估前阶段工作进展及确保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意见。评建办根据专家组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并下达《整改任务书》。

20XX年5月中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0XX年6月,评建办组织编写学院自评报告和分项目自评报告,6月底完成初稿呈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审改。

20XX年8月前,学院自评报告、分项自评报告、学院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定稿付印;自评报告、支撑材料完成最后的补充完善及归档建档工作。

20XX年8月,在接受正式评估前3个月,接受省教育厅对我院进行的评估基本条件检查。

20XX年8月下旬,评建办组织检查相关责任单位准备“专家现场考察”、“特色专业剖析”、“精品课程建设汇报”、“说(听)课”、“深度访谈”、“教师(学生)座谈会”等准备工作情况,8月底前全面完成自评建设工作。

(四)预评估及巩固、提高阶段—20XX年9月

组织好专家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预评估,并根据专家组模拟评估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讨论研究并进行最后整改,以巩固提高前面两个阶段自评建设的成果,同时对薄弱项目和前段遗留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倾注全力攻坚克难,务求突破。

高质量地完成20XX年度数据平台信息填报工作。

按评建规程要求,在专家组进校前30天将自评报告、数据采集平台最新信息及相关材料及时提交省教育厅和评估专家,并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

(五)接受专家组进校评估阶段—20XX年10月至11月

全院动员,全力投入,高质量地完成11月专家对我院进行现场考察评估的各项工作准备。

迎接专家组进驻我院进行正式评估。

评估后整改阶段—20XX年上半年或全年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评估文件的要求,xx院校在接受正式评估后,不论评估结论是“通过”还是“暂缓通过”,都必须继续实施半年至一年的整改。

学院将根据专家组评估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不足,确认差距,拟订整改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整改建设,以巩固评建成效,弥补工作弱项;继续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5

财经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讨论稿) 为切实提升财经学院专业建设内涵,提高财经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经学院教职员工充分讨论,特制定财经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管理

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根据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办公室、实验室、教学系为实施单元,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负责总体计划研究、任务分解、过程控制与总结。

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总体目标

以“特立交通,经济天下”为办学特色,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发展,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为主题,以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专业提升计划

1.专业提升计划目标

“专业提升计划”以促进财经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内涵提升为根本目标,各专业通过5年建设,建成在市内有较强竞争力、在校内拥有比较优势与特色的专业,使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1)会计学专业

进一步强化专业优势与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市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优秀”,

并争取通过国家专业评估与认证。

(2)市场营销专业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专业特色与优势,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市内同类院校前列,校内专业评估达到“良好”,并积极争取成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经济学专业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校内先进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合格”,并积极争取成为校级特色专业。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达到校内中上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合格”,并积极争取成为校级特色专业。

2、专业提升计划基本思路

(1)研究专业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专业建设目标与建设思路,确定专业特色和优势建设方向。

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外校专家、行业专业、校内专业专家构成,负责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各专业在研究专业发展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邀请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讨论、诊断2次以上,由学院相关领导牵头,各系负责组织。

(2)完善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科学合

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进一步突出实验实践教学,各专业在把握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验实践学分。形成理论课程、课内实验课程、独立实验课程、实训课程、课外实践课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体系。

理论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与学分制密切结合,逐步实现学生选课、选师、选时的自由。

(3)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建设精品课程。

逐步推行课程负责人制,完善课程授课质量规范,建立院-校-市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4)加强教材建设,完善实验教材。

加强学院教材规划与建设,特别是加强实验课程大纲与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5)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素质。

各专业根据课程性质努力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完善团队考评机制,加强团队建设与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素质。

(6)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围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针对性的改革实践。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基本目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加强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

等方面的改革,并形成一系列改革成果。

(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1)更新教育理念,实现从重视学生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用3-5年时间将各个专业打造为实践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

(2)成立学生实践工作部,专职管理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学生实践工作部由专业教师、学生工作教师、学生干部组成,每年年初制定实践计划,年末提交实践总结。

(3)创造学生校内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校内实践能力。由学生实践工作部与宣传部、学工部、后勤总公司密切合作,建立校内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4)创造并拓展学生校外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校外实践能力。 以学生实践工作部为主导,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

(5)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种专业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生人文礼仪素质提升计划

(1)制定财经学院学生礼仪规范标准,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2)加强学生文体素质培养,举办形式多样的学生文体比赛。

(3)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培养,构建学生道德档案,建立学生道德信息跟踪系统。

(四)学生就业提升计划

(1)完善财经学院学生就业工作制度规范,明确学院、教学系、教辅人员和专业教师的职责。

(2)广泛联系社会行业单位,建设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更新就业观念,创新就业形式。

(4)通过3-5年时间的建设,会计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十位,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6%;市场营销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二十位,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3%;经济学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三十位,考研率达到20%,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三十五位,考研率达到20%,一次性就业率超过88%。

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组织保障

(一)专业建设委员会

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外校专家、行业专业、校内相关专业专家构成,负责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确定专业发展定位,探索专业发展特色,诊断专业发展问题,提出专业发展实施方案。

(二)教学团队

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相似相近课程群为单元,整合学院教学资源,组建优质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实行负责人制,设负责人1人,每个教学团队由若干相关课程负责人组成。

(二)科研团队

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教师研究兴趣为导向,以教师研究方向为核心,整合学院科研资源,组建优质科研团队。科研团队实行负责人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6

根据财政部和重庆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重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破解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20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很强的重庆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判断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重庆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00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一)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择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符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重庆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3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2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专家;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内容,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内容,强化管理、理论、综合能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能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八)鼓励我市符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择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择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九)由会计主管部门(市财政局)、用人单位、培养对象个人共同承担培养经费。培养经费主要用于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高级会计人才、总会计师

的选拔、集中培训、讲座、科研、管理等项开支。单位承担的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十)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才使用单位,要主动如实推荐优秀会计人才,积极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和调研活动,从学习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据此规定原则精神,具体制定鼓励本行业和单位会计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政策措施。

五、组织实施

(一)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择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三)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内容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养情况报告等工作。

(四)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7

为了强化全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配置,提升中小企业人才队伍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催生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人才匮乏、技术单一、思路狭窄、难以适应中长期发展之需求等突出矛盾,根据省、市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暨远程教育的总要求,结合我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实际,以服务全民创业,激发群众创业激情,积极实施“以培训促人才、以人才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培训工作新格局,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员工队伍和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做好全方位的人才培训服务工作。

一、目标任务

以催生中小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目的,以逐步完善和提高中小企业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环境、培训条件、培训数量、培训质量为目标,促进和带动全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和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员工、青年农民在岗及岗前知识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县域经济带头人、优秀青年农民企业家、合格的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创业人才和高素质的中小企业员工队伍,以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按照市中小企业局下达的人才培训工作任务,全年培训各类人才4000人以上。

二、培训内容

根据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趋势,今后一段时间,开展以下专业知识为内容的人才培训工作:

1、以岗前和在岗专业技能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培训;

2、以各类工程专业技术为主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3、以激发群众创办中小企业为主的创业人才培训;

4、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为主的管理人才培训;

5、以产品营销策略为主的中小企业营销人才培训;

6、以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为主的科技人才培训;

7、以企业标准计量、质量管理为主的管理型人才培训;

8、以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为主的安全管理型人才培训。

三、培训对象

根据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带动作用的支柱行业、支柱产业以及有培训需求的中小企业员工、管理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农民及有志于中小企业创业者等,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 辅导培训服务。

四、培训师资

在充分利用我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中心(培训基地)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我们将根据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发展需求的之实际,适时聘请国家、省、市有关单位和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以及本地区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成功人士、乡土人才、典型人才和优秀中小企业管理人士,作为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师资保障。

五、时间安排

计划分几个月集中一段时间,分期、分批做好下列各项培训工作:

1—3月份:中小企业员工技能培训1500人;

4—5月份:中小企业创业知识培训1000人;

8—9月份: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培训1000人;

10—11月份:中小企业工程技术培训500人;

全年累计培训以上各类人才4000人以上。

六、培训方式

彬县中小企业局将与彬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县职业教育中心联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结合我县中小企业的类别特点、行业结构、产业布局、园区建设和规划现状等,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基地)的主体地位和功能优势,对县域内所有的培训对象按行业类别、职业特点,并以企业现场培训与基地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期、分批、分类、分专业、分区域轮流开展培训。

七、培训管理

我局负责对人才培训项目的总体领导和业务指导;负责对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建设工作负总责,并定期对培训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彬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建设实施、人才培训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的编制及培训业务的具体开展工作。

八、培训平台

各项培训将以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理论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在不断完善现有设施和管理的基础上,实时开展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及辅导培训工作。

2、现场教学平台:

根据每期人才培训的具体内容和培训工作的实际要求,在我县选取具有一定教学培训条件的支柱行业、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作为现场教学培训平台,开展切合我县实际的一系列后备人才的现场教学培训工作。

九、基础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基础资源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已有的教学培训平台、教学设施、教学仪器、教学用具、电教设备等硬件设施逐步加以更新、添置、扩大和完善,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以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为依托的完整的中小企业配套服务体系。

十、预期效果

通过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的逐步建设与完善,将彻底改变现有的人才培训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县人才培训规模和水平,预计年可新增培训人数500人以上;这对改善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环境、促进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推动作用。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8

一、目的

1、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经发物业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支持。 2、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

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各物业服务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质量管理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三、主要内容

本计划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1、战略人才的甄选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制定甄选标准。

甄选条件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内年龄在32岁以下,有大专以上文凭,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青年管理人员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进入战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甄选程序

首先由各部门根据甄选条件和《战略人才推荐表》提候选人员名单,质量管理部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然后根据总经理审批结果确定战略人才库入选人员名单。

2、战略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公司对战略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复合型管理人才,采用:轮岗工作(不同岗位)+挂职锻炼(不同部门)+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a) 轮岗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部门内部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不同岗位间的配合情况。

b) 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c) 轮岗范围:本部门内或公司内不同岗位间的轮换。

d) 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和六个月,具体轮岗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e) 轮岗审批:部门内部人员的轮岗需由部门经理审批,公司质量管理部备案。跨部门轮岗,由质量管理部提议,经公司领导审批。

专业型专才培养模式

在本专业线上深度培养,培养目标是业务型专家(技师或取得某种专业资格的工程师)。采用:专业工作+继续教育+工区专业资格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3、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采用以下培养方式:

内部导师

对列入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公司指定由各部门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作为该员工的内部导师进行专业培养。

在职培训

凡列入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计划完成相关的培训课程。不按规定参加培训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战略人才计划的员工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4、战略管理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战略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战略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淘汰

经过绩效考核,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质量管理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晋升

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战略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战略人才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公司外部引入适合人才。

四、具体实施日程安排

1、20xx年11月1日~5日各部门完成人才的推荐。

2、20xx年11月6日~10日质量管理部完成推荐人才的审核。

3、20xx年11月11日~12日经总经办讨论确定人才培养名单。

4、年11月15日起开始实施“青苗培养计划”。

5、20xx年5月15日结束。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9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1 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计算机专业具有实践性强、技术发展迅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大、与具体应用结合紧密等特点,需要有不断的创新来开展新技术的研发并推进新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应用[1]. 同时,解决相关问题需要整合计算机专业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等分支学科,并对其多元知识点进行融合[2]. 因此,计算机专业尤其需要也特别适合开展科技创新教育。

培养计算机专业科技创新人才,需要深入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建立与之相符的教育教学观念。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需要建立一套合适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将各个学科及课程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教学实践,并结合计算机科技竞赛及各个层级的科研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3].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2.1 基于科技竞赛的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鼓励科技创新与注重教学实践的初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教学实践的改革刻不容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的课时,从而提升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针对计算机学科的前沿知识,及社会领域的棘手问题、热点问题等皆可引导学生分层次逐步介入到关联的课程实践、大学生创新课题、毕业设计中来。不再以唯成绩论的单一方式进行考核,从而实现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注定其科研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使得计算机课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院以计算机竞赛为依托,增强了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校对相关计算机实践平台的规划与建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多个涉及重要课题的实验室,这便于将计算机学科的多元知识点结合起来开展开放式实验,从而提高研究性、综合性、设计性等实验在实践教学中比重。 在面向对象的JAVA 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院将教学实践改革的目标定位于结果的演示、数据的验证及更高层次的设计性与创新性结合的综合性实验,这些工作将有助于参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机科技竞赛为依托,根据教学大纲及科技创新的成果对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设计进行了教学改革,并结合计算机仿真及软件设计等竞赛的特点进行选题,使得课程设计的题目更具实用性。 为此,课程实践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具针对性,要求学生依次完成课程选题、解决方案与架构的设计、程序编写、配置、软件测试、撰写课程实践报告等步骤,并依据软件工程的'标准,形成一套以国家标准为基准的文档。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明确自身职责,并有效地培养其科技创新、软件方案设计、实践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为我院储备计算机科技创新人才资源。 除此之外,在积极引入科研项目的同时也要落实将科研成果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思想转变。

2.2 多元知识点融合的实践教学

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需要以计算机专业知识为依托,通过不断的积累,从而在某个领域保持优势,并融合各个课程的多元知识点来实现创新突破。由于计算机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我院不仅重视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关注交叉学科、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多元知识点的融会。 在平时教学中,应及时了解计算机专业各二级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把各二级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来,从而培养学生对前沿理论与先进技术的研究能力。 深入了解计算机专业各课程间的关联性,明确主要课程的关联性教学规则,从而使得各课程多元知识点融合,这样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此,改进了计算机学科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理论学习完成后, 皆开设了 16 课时左右的相关上机实践与课程设计。目标是加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相关学科与课程多元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如:在 JAVA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软法算法分析与设计的教学中, 就融合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知识、算法理论与思想的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点涉及的课程及其相关性等[4]. 同时,依据多年来各类科技竞赛的情况,在计算机相关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选题中,我们有目的的挑选其中难度适宜的作为课程设计的可选题目,逐步加强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此,将之与计算机科技竞赛进行关联,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2.3 构建计算机专业科技竞赛体系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并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课题组从国家级、省级的计算机专业竞赛中层层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我校特点的竞赛项目,并通过多年的积累,构建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计算机专业科技竞赛体系。当前,我院计算机竞赛体系分为四个层级,涉及校级选拔赛、选拔后的集中培训、湖南省组织的省级比赛、全国性质的比赛。相关竞赛项目包括: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ACM、全国软件设计与研发大赛、蓝桥杯、挑战杯、毕瘅杯等。 每个大赛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宏观上囊括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知识点[5].

2.4 组建计算机专业科技竞赛选拔和激励机制

学院鼓励和组织本院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计算机相关竞赛,并从选拔、培训、竞赛等各个环节给予支持与监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计算机相关竞赛选拔制度与激励机制,并通过多届不同类型的竞赛积累了丰富的指导经验,最终制定出一套竞赛相关的准则与指导方法。

1)制定选拔公平与优化组合的准则

计算机专业相关竞赛面向全院学生进行公开选拔,而选拔的依据涉及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逻辑能力、问题分析与设计能力、团队协同能力、领导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详见图 1.初步择优选出综合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并进行相关测评,尤其关注入选学生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及团队协同能力。此后,通过评测的学生将进入复赛,并将入围学生分成多个项目团队,依据计算机竞赛的规则进行模拟比赛, 并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评审,对每个团队表现给予综合评分,依据综合成绩,评选出成绩优异的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各个级别的竞赛。

参赛队伍的学生构成遵循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 由于计算机竞赛常以团队为单位,学生在团队中要各司其职,在此之上,更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因此,学生如何组合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一般而言,项目团队有一个组长,组长主要负责项目小组的全局协调与解决方案的掌控,为此,要求组长需具备优异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除此之外,团队中至少需要一名职责类似于核心程序员的成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的解决。 最后,文档的编写和整理及归档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步骤,这就要求项目组成员必须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述能力。从学校长远发展来看,竞赛的梯队建设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有时为了达到人员组合的最优化,需要对新老队员进行交叉组合,既可发挥老队员的比赛经验优势,也及时锻炼了新队员。

2)建立科学、规范的竞赛培训辅导机制

竞赛前的培训辅导工作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 我们对每一项赛事都制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在训练方法方面,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在选题与解决方案的制定方面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如:讲解算法、框架、原理等,而具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关键技术路线、算法设计及编码全由学生分工协作来完成,侧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以及对多元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等。

实践证明,科学规范的赛前培训辅导,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竞赛过程中,指导老师主要从宏观上对技术路线与解决方案进行指导,对项目进度和文档的规范进行把控。 例如在蓝桥杯中,由指导教师与参赛队员共同商定一个选题,而后由参赛队员完成软件整体方案的规划、技术路线、程序编码、相关文档编写等,指导老师依据进度安排,进行阶段性临界点检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提出改进意见,并在最后阶段检查程序及文档质量。

2.5 科技创新团队及实习基地的建立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集合社会及学校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持与鼓励,是个持续的过程。 在各方资源允许的情形下,实习基地的建立是必要的,此外,仍需明确发展的方向,并建立可持续性的研发梯队。 为此,我们在争团队建设方面及争取社会资源支持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企业与学院采取了院企合作的新模式,成立了多个大学生科技创新校外孵化基地。 企业方依据业务需求,组织学生团队参与项目的研发工作, 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依托指导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各类国家级、省级、厅级、横向项目及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学生基金项目为基础,在院内建立创新实习基地并配备相应的项目团队,其目的是建立可持续的、递进式的科研体系和科研团队。

由于项目的分类导致科技竞赛侧重点的差异,学校每年从学生中层层筛选出具备科研潜质,并对科研项目有认同感与强烈兴趣的学生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团队。 通过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与培训,科研团队中的学生全过程参与到方案的解决、算法的设计、程序的编码、文档的编写、系统的测试等。 这将提高项目的质量,并较好的控制项目进度的实施,也对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多元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同时,也需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并反馈到教学实践上,从而发挥科研项目对教学的积极作用[6].

3 结束语

我院以实施计算机科技创新与深化基于竞赛的实践教学为出发点,积极开拓校内外创新项目,并结合计算机科技竞赛的多元知识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社会培养一批计算机相关专业高档次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样的教学改革研究将持续下去,推广到其他专业。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10

目前,我厂职工整体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人才管理机制较落后、培训机制较滞后,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

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我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计划。

一、加强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用人理念,真正树立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并非是简单的“管人”,也并非是单纯的待遇提升,而更应该是关怀人、重视人和尊重人,塑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只有按照个人的身心特点去实施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关怀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的生活环境等,用关心和服务员工来换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忠诚服务。

二、 实施梯队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充足、均衡,后备力量强大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制定梯队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是人才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梯队人才培养包括管理型梯队人才和技术型梯队人才培养。企业应对员

工的特点、专长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设立清晰的梯队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完善职业生涯发展通路,明确人才推荐、储备、培训、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与流程。增强员工自我提升的信心与动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导员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获得职业发展。积极稳妥,有步骤的实施变革,确保公司实现新跨越。

三、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

对人才的培训支出不仅仅是单纯的经费投入,更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同时,更有技术上、管理上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比单纯的资金投资更为长远更为有意义。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明确培训流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技能和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选择标准,避免培训对象的随意选择性。培训中,组织应该全程控制,应当选择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保持联系,建立培训效果反馈系统。同时,除了正规培训外,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发各岗位帮带教练。

四、 健全激励机制制度

在人才培养中应考虑到“双赢”,在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动态的为员工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动力,以机制促进员工成长。为了使人才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应根据其需求对其进行有效激励,同时为了保证人才资源效用符合本公司的利益,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五、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

培养人才需要合理的考核与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应遵照多量化,多维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关键胜任力人物,制定有侧重的考核指标系统,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特长,公正考核,综合评价。

总之,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才能使企业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11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梯队建设

一、管理目标描述

1.管理理念

但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辽阳公司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相比之下,公司现有人才队伍总量偏小、各类人才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同时,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入实施,企业发展对专业型、管理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和种类也将越来越多。因此,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方式、加大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既是破解当前公司人才培养选拔短板的现实需求,也是加快推进公司改革发展的长远需求。

结合新形势下国网公司、省公司对人才选拔培养的总体要求以及企业内部实际状况,辽阳公司明确了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应遵循的理念。

(1)手段先进

应以科学的手段对现有人才进行甄选,提高人才的含金量和可信度。

(2)覆盖全面

选拔培养应覆盖各专业、各岗位,形成全员参与,充分体现“人尽其才”,确保各领域的人才都能得到挖掘、培养和选拔。

(3)分级管理

人才的等级不同,对企业做出的贡献也不尽相同,只有施行分级管理,才能充分体现人才的作用和含金量。

(4)多管齐下

不能单一的培养选拔某一方面的人才,应该涵盖技术业务、管理素质、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人才的选拔也不能只局限于个人职位晋升这一个简单通道。

2.管理范围和目标

“以岗位素质为主导的人才梯队建设”创新方式的提出就是基于以上理念,建立起了一个参与人员涵盖一线员工、管理人员和中层干部三个层面包含多专业、多岗位,实施过程涉及到了人才考察、选拔、培养、淘汰、使用等多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使人才培养选拔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管理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辽阳公司注重把人才培养选拔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培训水平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相结合,引入了同业对标指标、培训指标和人才指标三大类指标(如表1所示)。

二、主要管理做法

1.以岗位素质为主导的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流程

以岗位素质为主导的人才梯队建设是以构建岗位素质模型为核心、以“三级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的渐进式、周期型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2.主要流程说明

流程节点1:针对国网公司、省公司关于加强人才培养选拔的工作要求和辽阳公司现有的人才总量、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术资格、技能等级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以“岗位素质”为主导,以“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为等级的人才梯队建设思路,并形成初步实施的方案。

流程节点2:把初步形成的实施方案,向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征求意见,确保方案切实可行,具备操作性和合理性。

流程节点6:在公司内部召开动员大会,让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充分了解并支持和配合,并在公司内部形成“全员参与人才选拔培养”的良好氛围。同时,对人才选拔培养方案进行解读和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间,使各部门、各单位快速启动相关工作。

图1以岗位素质为主导的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流程

流程节点7: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公司内部人才和公司外部专家对“三级队伍”的关键岗位素质进行提炼,分别明确具备“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等级的人才应具备的关键岗位素质是什么。

流程节点8:专业部门依据罗列出的关键岗位素质,结合公司实际需求,明确每个关键岗位素质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流程节点10:各基层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公司领导在各自的层面上对相应的人才进行推荐。

流程节点11:对“第一梯队”备选人才的培训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

流程节点15:对“第二梯队”备选人才的培训以岗位技能培训+管理素质培训+岗位轮训为主。

流程节点19:对“第三梯队”备选人才的培训以岗位技能培训+管理素质培训+岗位轮训+公司外部培训为主。

3.关键流程说明

节点4、7、8、14、18、22为关键流程,是建立以岗位素质为主导的'人才梯队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司创新人才选拔培训机制的核心部分。

流程节点4:在此项工作中重点需要指出的是“三级人才”划分的范畴和合理性。主要是基于公司规模、人才数量和与国网公司、省公司人才等级划分、管理等方面的考虑,将人才等级划分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三个层级。

流程节点8:岗位素质模型包括岗位素质分级与模型构建。素质分级是指在确定关键岗位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员工岗位素质所需达到的程度进行分级,岗位素质分级一般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级”四个等级。

流程节点14:经过考试、审核,纳入“第一梯队”人才储备库的人员,可作为班组长、管理人员、更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第二梯队”人才的后备人选。同时,接受更高规格的培训和考试,进一步提升管理素质、业务素质。

流程节点18:经过考试、审核,纳入“第二梯队”人才储备库的人员,可作为中层干部、高级管理人员、更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第三梯队”人才的后备人选。同时,接受更高规格的培训和考试,进一步提升管理素质、业务素质。

流程节点22:经过考试、审核,纳入“第三梯队”人才储备库的人员,可作为向省公司推荐干部及网、省公司专家级人才后备人选。

三、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以岗位素质为主导的人才梯队建设”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两点。

第一,前期准备工作量较大。对每个岗位进行素质模型构建需要相关专业部门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配合,使得该体系运作前期工作量十分庞大。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12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必须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网民以及媒体宣传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学者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通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通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范围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优良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三)职工教育培训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措施,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内容,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四)人才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能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五)人才的选拔使用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措施,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措施。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学者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六)人才的激励机制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2、制定实施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学者、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13

20xx年,xxx市为适应新形势下青年人才培养锻炼的需要,按照丰富经历、提高能力的要求,针对35周岁以下、正科级及以下的选调生(含定向“985工程”高校选调生),或符合现行急需紧缺需求目录的人才,或近年来面向清华、北大等“985工程”高校引进的人才,制定以3年为一期限“青苗”人才成长计划实施方案。“青苗”人才成长计划的组织实施以人才所在单位为主体,市、县(市、区)两级组织部门在各自层面负责统筹推进和监督指导。

“青苗”人才成长计划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青苗”人才培养机制,提高“青苗”人才培养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青苗”人才队伍活力,形成“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的人才工作良好局面,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青年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青苗”人才成长计划的主要实施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青苗”人才和单位各制定计划。“青苗”人才进行一次深入的自我分析,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开展职业规划。单位根据“青苗”人才的职业规划,结合实际需要,制定“青苗”人才成长计划,确定培养方向、内容和措施。指定导师。“青苗”人才所在单位为“青苗”人才指定一名“传、帮、带”导师,帮助引导“青苗”人才结合自身实际和组织需要主动成才。进行培训。有机整合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和各业务部门的培训资源,进一步丰富“青苗”人才培训内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需求适时安排,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开展谈心。导师、单位主要领导、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都要对“青苗”人才进行个别谈心或集体谈心,听取“青苗”人才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谈心交心来交流业务、沟通思想,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起到面对面的“传帮带”作用。安排锻炼。1.实践锻炼。坚持面向基层一线、面向重大项目一线、面向中心工作一线的原则,每年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青苗”人才参加市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课题调研、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等中心工作。2.挂职锻炼。进一步发掘“青苗”人才在不同岗位上、不同领域内的潜力,为“青苗”人才找准定位、提高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3.轮岗锻炼。建立“青苗”人才轮岗制度,根据其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轮岗或交流。健全信息库。按一人一册建立“青苗”人才档案、信息库。

各级各部门可结合各位“青苗”人才的特点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自选动作。对各级各部门在“青苗”人才培养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市委组织部将适时进行总结推广。

“青苗”人才成长计划主要工作要求:一是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市直各有关单位确定一名“青苗”人才成长计划实施联络员,具体负责“青苗”人才成长计划实施的跟踪协调和进度统计。二是各级各部门将“青苗”人才成长计划的实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组织部将视情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三是建立“青苗”人才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四是“青苗”人才要胸怀抱负,脚踏实地,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自觉按照组织要求和工作需要打造自己,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多做贡献,防止不思进取、骄傲自满、心浮气躁、自律不严等不良思想苗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14

根据财政部和重庆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重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破解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20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很强的重庆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判断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重庆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00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一)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择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符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重庆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3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2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专家;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内容,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内容,强化管理、理论、综合能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能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八)鼓励我市符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择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择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九)由会计主管部门(市财政局)、用人单位、培养对象个人共同承担培养经费。培养经费主要用于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高级会计人才、总会计师

的选拔、集中培训、讲座、科研、管理等项开支。单位承担的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十)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才使用单位,要主动如实推荐优秀会计人才,积极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和调研活动,从学习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据此规定原则精神,具体制定鼓励本行业和单位会计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政策措施。

五、组织实施

(一)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择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三)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内容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养情况报告等工作。

(四)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15

为了强化全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配置,提升中小企业人才队伍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催生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人才匮乏、技术单一、思路狭窄、难以适应中长期发展之需求等突出矛盾,根据省、市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暨远程教育的总要求,结合我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实际,以服务全民创业,激发群众创业激情,积极实施“以培训促人才、以人才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培训工作新格局,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员工队伍和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做好全方位的人才培训服务工作。

一、目标任务

以催生中小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目的,以逐步完善和提高中小企业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环境、培训条件、培训数量、培训质量为目标,促进和带动全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和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员工、青年农民在岗及岗前知识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县域经济带头人、优秀青年农民企业家、合格的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创业人才和高素质的中小企业员工队伍,以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2015年按照市中小企业局下达的人才培训工作任务,全年培训各类人才4000人以上。

二、培训内容

根据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趋势,今后一段 时间,开展以下专业知识为内容的人才培训工作:

1、以岗前和在岗专业技能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培训;

2、以各类工程专业技术为主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3、以激发群众创办中小企业为主的创业人才培训;

4、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为主的管理人才培训;

5、以产品营销策略为主的中小企业营销人才培训;

6、以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为主的科技人才培训;

7、以企业标准计量、质量管理为主的管理型人才培训;

8、以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为主的安全管理型人才培训。

三、培训对象

根据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带动作用的支柱行业、支柱产业以及有培训需求的中小企业员工、管理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农民及有志于中小企业创业者等,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 辅导培训服务。

四、培训师资

在充分利用我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中心(培训基地)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我们将根据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发展需求的之实际,适时聘请国家、省、市有关单位和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以及本地区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成功人士、乡土人才、典型人才和优秀中小企业管理人士,作为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师资保障。

五、时间安排

计划分几个月集中一段时间,分期、分批做好下列各项培训工作:

1—3月份:中小企业员工技能培训1500人;

4—5月份:中小企业创业知识培训1000人;

8—9月份: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培训1000人;

10—11月份:中小企业工程技术培训500人;

全年累计培训以上各类人才4000人以上。

六、培训方式

彬县中小企业局将与彬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县职业教育中心联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结合我县中小企业的'类别特点、行业结构、产业布局、园区建设和规划现状等,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基地)的主体地位和功能优势,对县域内所有的培训对象按行业类别、职业特点,并以企业现场培训与基地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期、分批、分类、分专业、分区域轮流开展培训。

七、培训管理

我局负责对人才培训项目的总体领导和业务指导;负责对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建设工作负总责,并定期对培训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彬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建设实施、人才培训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的编制及培训业务的具体开展工作。

八、培训平台

各项培训将以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理论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在不断完善现有设施和管理的基础上,实时开展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及辅导培训工作。

2、现场教学平台:

根据每期人才培训的具体内容和培训工作的实际要求,在我县选取具有一定教学培训条件的支柱行业、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作为现场教学培训平台,开展切合我县实际的一系列后备人才的现场教学培训工作。

九、基础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基础资源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已有的教学培训平台、教学设施、教学仪器、教学用具、电教设备等硬件设施逐步加以更新、添置、扩大和完善,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以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为依托的完整的中小企业配套服务体系。

十、预期效果

通过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的逐步建设与完善,将彻底改变现有的人才培训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县人才培训规模和水平,预计年可新增培训人数500人以上;这对改善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环境、促进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推动作用。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16

一、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潜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带给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xx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潜力很强的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决定潜力强,操作潜力强的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xx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透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国内高级会计人才。选取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贴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资料,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水平设置培训资料,强化管理、理论、综合潜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潜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潜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资料,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鼓励我市贴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取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取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五、组织实施

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取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资料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潜力素质提升,培养状况报告等工作。

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17

根据财政部和重庆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重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破解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xx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很强的重庆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判断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重庆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00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一)会计领军人才。

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

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

选择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

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

符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重庆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3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2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专家;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内容,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内容,强化管理、理论、综合能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能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八)鼓励我市符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择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择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九)由会计主管部门(市财政局)、用人单位、培养对象个人共同承担培养经费。培养经费主要用于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高级会计人才、总会计师

的选拔、集中培训、讲座、科研、管理等项开支。单位承担的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十)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才使用单位,要主动如实推荐优秀会计人才,积极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和调研活动,从学习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据此规定原则精神,具体制定鼓励本行业和单位会计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政策措施。

五、组织实施

(一)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择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三)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内容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养情况报告等工作。

(四)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18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1.有科学的儿童观,有志献身小学教育事业,富有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熟悉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懂得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工作;

3.具有较全面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具备小学班级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掌握小学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小学学校管理的内容,能从事小学教学、后勤或其他管理工作。

3.掌握语言教育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能成为小学语文、英语学科教学骨干力量,或从事更高一级学校的语言教育教学工作;

4.掌握数理教育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能成为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骨干力量,或从事更高一级学校的数理言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

5.掌握艺术学科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成为小学音乐、美术专职骨干教师,能胜任学校文体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训练等工作。

三、学制、学时、学分与学位

学制:四年

课内教学学时:2603

学分:192

学位:教育学学士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19

目前,我厂职工整体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人才管理机制较落后、培训机制较滞后,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

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我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计划。

一、加强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用人理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并非是简单的“管人”,也并非是单纯的待遇提升,而更应该是关怀人、重视人和尊重人,塑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只有按照个人的身心特点去实施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关怀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的生活环境等,用关心和服务员工来换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忠诚服务。

二、实施梯队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充足、均衡,后备力量强大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制定梯队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是人才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梯队人才培养包括管理型梯队人才和技术型梯队人才培养。企业应对员工的特点、专长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设立清晰的梯队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完善职业生涯发展通路,明确人才推荐、储备、培训、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与流程。增强员工自我提升的信心与动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导员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获得职业发展。积极稳妥,有步骤的实施变革,确保公司实现新跨越。

三、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

对人才的培训支出不仅仅是单纯的经费投入,更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同时,更有技术上、管理上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比单纯的资金投资更为长远更为有意义。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明确培训流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技能和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选择标准,避免培训对象的随意选择性。培训中,组织应该全程控制,应当选择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保持联系,建立培训效果反馈系统。同时,除了正规培训外,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发各岗位帮带教练。

四、健全激励机制制度

在人才培养中应考虑到“双赢”,在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动态的为员工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动力,以机制促进员工成长。为了使人才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应根据其需求对其进行有效激励,同时为了保证人才资源效用符合本公司的利益,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五、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

培养人才需要合理的考核与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应遵照多量化,多维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关键胜任力人物,制定有侧重的考核指标系统,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特长,公正考核,综合评价。

总之,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才能使企业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20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必须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网民以及媒体宣传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学者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通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通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范围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优良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三)职工教育培训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措施,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内容,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四)人才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能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五)人才的选拔使用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措施,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措施。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学者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六)人才的激励机制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2、制定实施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学者、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21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xx]130号)精神,以及《xx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总体规划》的统一安排,我院将于20xx年底前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了切实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推动学院又快又好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办学经验,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更新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xx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推动学院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评估方针为指导,要让其核心要求“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学院领导层及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共识并落到实处,保证评估工作健康发展;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的精神,切实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二、评建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迎评促建,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真正得到充实,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真正得到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为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xx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一)通过迎评促建,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的顶层设计,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努力培育和提炼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大幅度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二)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全面、客观、深入查找分析我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整改建设。通过一年半的迎评建设,务必实现全部7项主要评估指标、16项以上的关键评估要素以及7项以上的核心评估要素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确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构建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和推进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内涵建设进度。确保在接受正式评估之前,学院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达到或接近评估要求。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充实院系(部)两级教学管理队伍、教辅队伍和督学队伍,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评建,促进全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评建工作原则和保障机制

1、要处理好建设与评估的关系。按照“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核心要求,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扎扎实实地促改进、促建设、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求真务实,力建内涵。

2、要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切实加强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更要重视学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文化氛围等软件环境的改善,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xx人才培养模式。

3、处理好重点建设与全面改进的关系。在自评建设中,既要突出重点,对“关键评估要素”特别是“核心评估要素”要大力建设,加强对重点考察项目的整改力度,也要着眼于整体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要处理好领导重视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学院领导班子对评建工作要精心组织,靠前指挥,推动评建方案落实到位;同时要广泛动员,组织全员参与,确保学院人人了解评估指标,人人参与评建工作,人人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职责。

5、建立“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时限明确,工作到位”的评估指标(任务)责任人制度。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要坚决服从学院评建领导小组的指挥,不折不扣地接受学院布置的任务,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预定的建设项目,不拖学院评建工作后腿,不影响学院评建工作大局。

6、建立院领导督办和评建工作例会制度。院领导分工督办项目小组及各系(部)、处(室)的评建工作;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评建办工作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也要建立评建工作例会制度。

7、实行评建工作检查制度和评建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因自身原因导致工作延误或失误,将追究其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单位或个人,将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评建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学院将给予表彰奖励。

8、在今明两年学院经费预算中编列内涵建设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和评建工作专项经费。把当前制约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两大瓶颈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作为全面开展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成立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加大领导力度,加强政策导向,落实资源保障。

四、评建工作步骤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拟按以下五个阶段实施评建工作:

(一)学习动员及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xx年3月至4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xx]130号)等重要评估文件,深刻领会教育部新一轮xx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精神实质和二十字评建方针,准确理解新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评估观念;建立评建工作机构,分解下达评建任务。主要工作包括:

1、学院成立评建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各系(部)成立评建工作小组(3月下旬前完成)。

2、3月20日,召开全院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3、制定学院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根据指标体系将评建任务分解到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处、室(3月下旬前完成征求意见稿)。

4、建立学院评建信息网,设立评建工作宣传栏,编发评建简报(3月下旬前完成)。

5、邀请省内外评估专家来我院做辅导报告,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4月上中旬)。

6、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培训(4月上旬)。

7、编发《xx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习手册》和评估学习资料参考目录(4月上旬前完成)。

8、组织全院师生员工进行xx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文件和评估知识的学习讨论(3月下旬至4月中旬),4月下旬组织考试。

(二)自查自评,全面整改建设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4月

本阶段历时一年,是决定我院评建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其工作任务是在全面自查,摸清学院和本部门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进行整改建设,确保各项评建任务在本阶段基本完成,预定确保的评估指标达到合格或合格以上标准,并通过学院内部验收。

1、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根据评建任务分解表,分别召开研讨会,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联系实际,对各项指标项目及其对应的“说明”和“重点考察内容”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本项目工作小组或本系(部)整改建设方案(时间跨度为20xx年5月至20xx年4月),并于20xx年5月25日(周五)前报送学院评建领导小组。

2、各系(部)应制定本单位的.评建任务分解表,将任务详细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按照“边查边改边建”的工作思路,整理、充实、完善自20xx年3月以来的各级各类文件、课程教学基本资料、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妥善建档备查。学院评建办将于20xx年6月中旬停课前组织检查评比。

3、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及其他重大项目规划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文件,是组织实施整改建设的重要依据,必须在20xx年6月上旬前制定并正式颁发,包括:

(1)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2)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3)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教务管理部门根据评建要求和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重新组织修订《xx工商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xx工商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台xx工商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等重要教学管理文件,为20xx年度试行开展学院全员评教提供工作标准。上述工作应于20xx年11月底前完成。

5、5月上旬前,学院确定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抓落实,抓质量。

6、加快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步伐。5月上旬前学院出台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标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以及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管理骨干、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的相关政策,制定每个学期的培训计划,安排挂职锻炼指标。

各系于5月中旬前制定20xx—20xx学年度本系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并报送人事处和评建办;各系(部)、各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努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外聘兼职兼课教师工作力度,力争通过一年半的建设,使全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善: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5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任务的20%以上由企业行业的专家或业务、管理骨干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40%以上由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承担。

7、各系整改建设方案应包括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核鉴定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科学合理地制定各专业、各年级参加职业资格鉴定或职业标准达标要求的计划,将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与职业资质获取紧密衔接;努力扩充产学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力争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方面取得实效。

8、加大对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和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按照评估要求的“就业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加快特色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软硬件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9、20xx年10月前,完成20xx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填写、审核和报送;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负责人必须熟悉和分析更新后的平台数据,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整改建设工作。

10、20xx年12月下旬,进行全院整改建设工作中期检查评比,结合20xx年度工作考核,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三)总结验收,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20xx年5至8月

20xx年5月上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整改建设阶段工作情况总结报告”(项目小组还须提交项目自评报告初稿),学院组织检查验收,分析评估前阶段工作进展及确保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意见。评建办根据专家组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并下达《整改任务书》。

20xx年5月中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0xx年6月,评建办组织编写学院自评报告和分项目自评报告,6月底完成初稿呈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审改。

20xx年8月前,学院自评报告、分项自评报告、学院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定稿付印;自评报告、支撑材料完成最后的补充完善及归档建档工作。

20xx年8月,在接受正式评估前3个月,接受省教育厅对我院进行的评估基本条件检查。

20xx年8月下旬,评建办组织检查相关责任单位准备“专家现场考察”、“特色专业剖析”、“精品课程建设汇报”、“说(听)课”、“深度访谈”、“教师(学生)座谈会”等准备工作情况,8月底前全面完成自评建设工作。

(四)预评估及巩固、提高阶段—20xx年9月

组织好专家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预评估,并根据专家组模拟评估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讨论研究并进行最后整改,以巩固提高前面两个阶段自评建设的成果,同时对薄弱项目和前段遗留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倾注全力攻坚克难,务求突破。

高质量地完成20xx年度数据平台信息填报工作。

按评建规程要求,在专家组进校前30天将自评报告、数据采集平台最新信息及相关材料及时提交省教育厅和评估专家,并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

(五)接受专家组进校评估阶段—20xx年10月至11月

全院动员,全力投入,高质量地完成11月专家对我院进行现场考察评估的各项工作准备。

迎接专家组进驻我院进行正式评估。

评估后整改阶段—20xx年上半年或全年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评估文件的要求,xx院校在接受正式评估后,不论评估结论是“通过”还是“暂缓通过”,都必须继续实施半年至一年的整改。

学院将根据专家组评估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不足,确认差距,拟订整改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整改建设,以巩固评建成效,弥补工作弱项;继续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22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必须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网民以及媒体宣传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学者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通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通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范围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优良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三)职工教育培训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措施,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内容,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四)人才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能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五)人才的选拔使用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措施,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措施。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学者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六)人才的激励机制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2、制定实施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学者、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23

一、现状分析

1、目前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职院校师生的共同行动。原因是一部分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还谈什么创新创业?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对学生传统单一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然在教学领域保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瓶颈”,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方案探讨

1、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创新与创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或服务的发现、发明和设计的过程,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新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创业活动的最核心要素和最本质的特征,是创业的灵魂和关键,也是创业可持续性的保障。而创业基于创新,并推进创新。高职教育“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也应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2、确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双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具有高超的创新、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和社会竞争力。二是“双创型”人才也应该具有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

3、优化“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和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4、创新“双创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实际存在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二是模拟教学法,运用模拟器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以培养学生资讯获得、动作技能和决策等能力;三是“实战”教学法,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在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真实的角色,开展业务工作,以达到真实的学习目的。

5、强化“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训内容,确保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

6、改革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应以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要尽量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激情,能激励学生不遗余力地去探讨、钻研;在考核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采用开放式、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建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等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

7、建立保障机制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对“双创”教育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意见,将“双创”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三是设立“双创”专项基金,对学生的“双创”活动进行专项资助。

三、结束语

本文旨在确定“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分析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进行转型提供探讨方法。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24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必须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网民以及媒体宣传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学者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通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通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范围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优良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法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三)职工教育培训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措施,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内容,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四)人才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能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五)人才的选拔使用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措施,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措施。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学者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六)人才的激励机制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2、制定实施首席学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学者、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篇25

一、前言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本文将就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企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培养目标

1.提高员工专业和知识水平,增强员工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2.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团队整体效率。

3.激发员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4.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队伍,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三、培养对象

企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应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新员工、基层员工、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

四、培养内容

1.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岗位,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知识、销售技巧、客户服务等。

2.团队协作培训: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沟通技巧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创新思维培训:鼓励员工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提供创新思维和方法论的培训,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领导力培训: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领导力培训,包括团队管理、决策制定、沟通协调等。

5.企业文化培训: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培养方式

1.在线学习:利用企业内部网络平台,提供各类培训课程,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学习。

2.线下培训:组织各类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邀请专家授课,提高培训效果。

3.导师制度:为新员工配备导师,指导新员工熟悉企业环境、工作流程和人际关系等。

4.岗位轮换:有计划地安排员工在不同岗位上进行轮换,以拓宽员工的视野和知识面。

5.团队活动:组织各类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实施步骤

1.制定培养计划: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培养计划。

2.资源安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场地、师资、资金等资源,确保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3.培训实施:按照培养计划,组织各类培训和活动,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4.效果评估:对培养计划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培养计划。

5.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培养计划,使其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和发展战略。

七、结语

企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培养计划。同时,要注重培养计划的实施和效果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培养计划,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