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精选23篇),希望这些优秀方案,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学习,明确学生课外读物管理要求。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明确《办法》所称的学生课外读物为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二)加强排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教务处、总务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图书室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班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三)规范管理,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学校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不在校内组织签名销售课外读物活动。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学生课外读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12种情形”不宜读物,对家长做好指导工作,严防不良读物毒害学生。
(四)丰富活动,致力建设书香校园。各班制订阅读计划,明确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读好书。制定阅读计划,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开展午间阅读,上好诵读课。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促进书香班级建设,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优秀班集体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2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学校强化校园图书馆利用率,提升书籍质量,不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不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各校要提高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加大名著等课外读物阅读量,降低漫画等“享乐”阅读。
2.开展校园阅读节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提倡“读进去,想开来,写出来”,在读书时联系生活实际,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最后提笔记录阅读感想。
3.学校应指导家长开展与孩子定时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工作措施
学校应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明确推荐程序、审核、公示、报备等要求,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一)审核到位,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1.成立“审读专家库”。
学校成立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教务处、党员教师、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组成课外读物“审读专家库”。
2.加强选书环节
(1)清单预审。学校选购课外读物需制定详细的清单明细,对课外读物的内容、适用年龄段、推荐指数、质量、出版社等信息进行详细的预审,对符合标准的予以推荐。
(2)联合推荐制。学校课外读物需由3名以上“审读专家库”成员联合推荐方能上报选购计划。
(3)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荐的课外读物进行逐一审核,全员通过方可进行采购。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务处牵头,期初、期中、期未对读物(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班级图书角)进行全面摸底清查。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和学校《关于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学校应加大书籍校园建设,健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管理,开放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拓展学生阅读活动,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2.注重宣传,严格管理。各年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学校教师要增强责任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方面的目标和市县关于推进“双语”阅读的相关要求,各年级各班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系统制定学校课外阅读活动计划,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中学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其次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四、活动规划:
1、各班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学校要根据本方案制订学班级的课外阅读计划、活动方案、管理制度,学校成立由教务主任负责,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语文教师为具体落实者的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指导小组,重点抓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一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新增两本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6)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3、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各学校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阅读时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勤查工具书、正确的坐姿、与外界干扰抗争等习惯。
4、认真上好“阅读课”。
各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课,并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应在平时,学校安排的这节阅读课主要可以做如下几件事:
(1)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节课如果说不完,下次的阅读接着进行。
(2)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精彩的片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背诵“每周一诗”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周所背诵的古诗。
(4)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在课外阅读中,最常用到的阅读方法有: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浏览和跳读,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5)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阅读一些短文、童话、儿歌等。
5、各班级每周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如是长篇可让学生读一些片断),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以督促学生完成。每隔一定的时间要进行考核,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任务。
6、“每周一诗”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每节课的课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对不认真背诵的学生要要求其重背。争取到六年级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背诵的底线——70首。
7、各年级每班每月要出一期“读书汇报”专题墙报,内容可以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好书推荐(主要介绍一些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的内容简介),读后感(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名言(可以是学生收集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读书方法介绍(向其他同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有古诗配画(给古诗配上优美的画面,但只能是增加小报的美感,不宜太多)。学生校将在橱窗内展示这些小报,每周更换一次,并定期进行小报的评比,对优秀的小报学校将给予奖励。
8、设立课外书阅读的“星级”评比,基本的要求如达到(即上面第一条所提到的各年级每学期所要达到的阅读量),即可以达到五级,如果学生超过此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予以星升级,并发给证书。学生的阅读量要在学生的读书记载上予以记录。各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价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名星”等。
9、组织好阅读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之间读书经验的交流,还可以保持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持久兴趣。各学校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组织阅读成果展示:
(1)每学期组织1-2次与课外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活动主题可以是:“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假如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来到今天”,“我崇敬和喜爱的一个作家”等。
(2)充分利用黑板报、班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学期出2期以上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内容反映阅读活动。
(3)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4)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名著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4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和安排,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积极领会落实市教育局的全面指导和管理,特制定我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管理方案。
一、明确要求,落实主体责任
我校明确以校长为责任人,教务处负责牵头落实,班主任、语文教师及图书室负责人为实施者,落实落靠责任,认真履行责任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此项工作。
二、研读政策,明确工作内容
认真研读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政策,明确推荐标准与要求。积极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指导与管理。配合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和监督检查。
三、落实工作,做好推荐管理
1、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明确此项工作的政治性和严肃性。
2、学校把控第一关,每学期期末学校都统一要求各学年的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推荐读物要把握好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本着质量过关,数量适度的原则进行推荐。
3、教师把控第二关,开学后语文教师要检查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是否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从学校、教师环节严把课外读物质量和数量关。
4、检查抽查第三关,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突击检查班级图书角及学生书桌堂内的课外读物,所有的课外读物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也没有发现数量过多的现象。
四、坚持原则,推进管理要求
1、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2、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3、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4、校园内不设校内书店,也不存在通过讲座、培训等活动集中销售课外读物的现象。
总之,我校严格遵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和安排,认真履行学校、教师的主体责任,不松懈、不推诿,保障学生能够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5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和安排,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积极领会落实市教育局的全面指导和管理,特制定我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管理方案。
一、明确要求,落实主体责任
我校明确以校长为责任人,教务处负责牵头落实,班主任、语文教师及图书室负责人为实施者,落实落靠责任,认真履行责任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此项工作。
二、研读政策,明确工作内容
认真研读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政策,明确推荐标准与要求。积极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指导与管理。配合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和监督检查。
三、落实工作,做好推荐管理
1、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明确此项工作的政治性和严肃性。
2、学校把控第一关,每学期期末学校都统一要求各学年的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推荐读物要把握好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本着质量过关,数量适度的原则进行推荐。
3、教师把控第二关,开学后语文教师要检查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是否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从学校、教师环节严把课外读物质量和数量关。
4、检查抽查第三关,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突击检查班级图书角及学生书桌堂内的课外读物,所有的课外读物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也没有发现数量过多的现象。
四、坚持原则,推进管理要求
1、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2、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3、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4、校园内不设校内书店,也不存在通过讲座、培训等活动集中销售课外读物的现象。
总之,我校严格遵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和安排,认真履行学校、教师的主体责任,不松懈、不推诿,保障学生能够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6
为切实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课外读物进校园、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要求的通知》等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悉心指导亲子共读,让读书成为广大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及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工作内容
(一)组织排查,加强筛选,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组织学习,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校。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加强指导,重视管理,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各年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大力营造书香氛围。
教导处及德育处要做好学校“大阅读工程”的落实工作,定年度计划、定工作方案、定阅读内容、定考核办法,强化实施过程管理,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同时,要采取措施,组织各年级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各科组,尤其是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严肃纪律,设定“红线”,规范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朱能干校长任组长,陈珂副校长、梁月红副校长任副组长,谢敏冬、郑景升、黄孝儒、黄洁政、陈珊虹、肖凤英、关咏诗、何冬航、黎巧筠、黄巧燕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遴选、征订、审查、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
要通过网络新媒体,立足学校特色,加强校园阅读品牌建设活动的社会宣传,引导广大学生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习惯,促进书香校园的构建。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7
一、实施年级
四年级
二、实施步骤
1、组织讨论,明确目标。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①每天花多少时间读课外书为宜?
②在什么地方读书?
③读些什么书为好?
④怎样读?
通过讨论要明确,每天利用中午或晚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时间读学校图书馆里适合学生阅读的一些书。基本做到每两个星期读1本约300页的书,了解梗概,说出最精彩的地方。可以在家里读,也可以在校内读。读的时候讲究读书方法,可用浏览读、快速读,也可以用精读法重点读等。
2、设计强化物。
根据图书馆借阅登记,凡登记一次发书签一个,凡读完一本向组长报告登记获一个书签,凡获两个书签的可以在班队会时间的小组读书交流会上交流,并可再获一个书签。凡获三个书签的,可在全班读书心得会上交流。凡在全班交流会上交流的可获优惠购书券一张,并把获书签情况统计上报。
三、实施阶段
1、按上述方法,严格执行。凡符合要求的发书签并予表扬,对中途退步的'收回书签。
2、及时了解学生读书进展。发挥小组长作用,让小组长代替老师实行管理,定期了解小组成员读书进展,让小组同学相互督促,小组内部也可实行读书进展展示表,及时强化学生读书的意识。
3、小组交流时要求逐步提高。开始时,每个完成读书任务的同学可简单说一说,以后逐步提高。
4、班级读书交流会,也应循序渐进,由简单开始,逐步提高要求,可以把交流情况与发放书签多少结合起来。
四、注意事项
1、明确要求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①-④项要求。
2、对于怕读书的同学要多关心、多鼓励。
3、强化要及时。
4、鼓励学生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但不做要求)。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8
为切实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课外读物进校园、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要求的通知》等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悉心指导亲子共读,让读书成为广大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及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工作内容
(一)组织排查,加强筛选,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组织学习,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校。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加强指导,重视管理,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各年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大力营造书香氛围。
教导处及德育处要做好学校“大阅读工程”的落实工作,定年度计划、定工作方案、定阅读内容、定考核办法,强化实施过程管理,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同时,要采取措施,组织各年级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各科组,尤其是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严肃纪律,设定“红线”,规范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朱能干校长任组长,陈珂副校长、梁月红副校长任副组长,谢敏冬、郑景升、黄孝儒、黄洁政、陈珊虹、肖凤英、关咏诗、何冬航、黎巧筠、黄巧燕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遴选、征订、审查、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
要通过网络新媒体,立足学校特色,加强校园阅读品牌建设活动的社会宣传,引导广大学生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习惯,促进书香校园的构建。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高一年级是起始年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读书和学习习惯将决定着他们高中三年是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我们高一年级备课组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读书习惯,享受书香人生”为宗旨,以读书系列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科学训练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充分利用课外读物,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知识的迁移,做到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提倡学生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读物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读书活动课上进行交流。通过读写听说的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原则
广泛参与学校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自己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4、与德育相结合原则
读书活动要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相结合,让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振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5、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原则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专题研究,必然要广泛查阅大量书籍资料,这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积极引导学生读生活、读社会、读人生。
6、与本土文化教育相结合原则
要坚持阅读的本土化特色,开展本土文化教育,把《西安这座城》、《平凡的世界》等列入阅读推荐篇目,让本土文化阅读成为阅读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阅读的内容和形式
1、古诗文阅读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其中包含着很多哲理。在小学段背诵一定数量的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加强自身修养,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
2、名著阅读
引导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积极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包括文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
3、时文阅读
在提倡学生经典阅读的同时,可安排一定量的时文阅读。所谓时文是指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
4、科普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阅读的主要形式有书面阅读、音像阅读和网络阅读。书面阅读是阅读的一种主要形式。音像阅读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觉渠道共同参与的一种喜闻乐见的阅读方法。如:广播小说、电视诗歌、散文欣赏等。网络阅读也逐渐成为一种阅读的新时尚。
四、具体措施
1、学生个人要制定读书计划,并认真加以落实。建立读书个人档案,用于记录自己每学期的读书内容和成效。
2、要充分利用好晨读时间,合理安排晨读和阅读的内容。
3、教师要率先垂范,带头背诵和阅读,在教育随笔中要有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
4、课任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篇目和方法进行指导。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每个班先自行开展活动,班内交流推广,之后(初步定在本学期的第十一周)再进行年级交流,并以展板的方式和现场交流的方式呈现阅读成果。
组织全校师生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搞好读书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及时发现、研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动员教师和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中来。按照拟定的活动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教师的读书与反思要加入教师的业务考核,学生的读书情况要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10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关于落实“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各级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加强新华书店进校园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以评价改革撬动学生健康发展指数的提升。
2、坚持统整性和协同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整合推进“五项管理”。推动各处室、级部齐抓、共管,明晰职责分工,制定重点任务清单,理清责任链条和责任主体,从学校管理、家庭指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做到全覆盖、齐步走、抓督察、常态化,推进“五项管理”全部落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四、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本方案中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
1、坚持底线原则,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学校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2、加强图书馆服务能级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设置书刊流通点,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3、严格管理进校园课外读物途径,规范进校园渠道。学校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负责人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4、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组织保障
(1)加强工作领导,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对标各级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的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2)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工作落地见效。根据文件精神,修订、细化学校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召开“五项管理”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问题排查、深化全员培训、强化责任落实,提升“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效。
(3)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开展主题教育,正向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有效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全方位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策略宣传,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大力营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
(4)加强日常管理,提升管理工作实效。以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抓好落实,及时整改。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11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
1、小组组织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中小学各科教研组长和各班主任
2、小组职责: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指导和安排,负责学校课外读物的推荐、审核和管理工作。
二、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做好推荐、购买、管理工作。
(一)严格推荐程序:
1、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
2、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
3、具体流程:
(1)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
(2)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3)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严格购买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由学校图书馆进行购买,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课外读物管理:进校园的课外读物,统一由图书馆进行管理。
三、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2、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接收捐赠。捐赠读物交由图书馆统一管理。
3、加强各班级自建的图书角的监督管理,班主任老师是第一责任人。凡进入图书角的课外读物,首先要经过审核。审核由班主任牵头,联系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对本班图书角的课外读物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内开展阅读活动。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12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关于落实“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各级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加强新华书店进校园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以评价改革撬动学生健康发展指数的提升。
2、坚持统整性和协同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整合推进“五项管理”。推动各处室、级部齐抓、共管,明晰职责分工,制定重点任务清单,理清责任链条和责任主体,从学校管理、家庭指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做到全覆盖、齐步走、抓督察、常态化,推进“五项管理”全部落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四、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本方案中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
1、坚持底线原则,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学校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2、加强图书馆服务能级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设置书刊流通点,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3、严格管理进校园课外读物途径,规范进校园渠道。学校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负责人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4、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组织保障
(1)加强工作领导,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对标各级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的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2)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工作落地见效。根据文件精神,修订、细化学校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召开“五项管理”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问题排查、深化全员培训、强化责任落实,提升“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效。
(3)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开展主题教育,正向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有效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全方位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策略宣传,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大力营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
(4)加强日常管理,提升管理工作实效。以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抓好落实,及时整改。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方面的目标和市县关于推进“双语”阅读的相关要求,各年级各班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系统制定学校课外阅读活动计划,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中学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其次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四、活动规划:
1、各班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学校要根据本方案制订学班级的课外阅读计划、活动方案、管理制度,学校成立由教务主任负责,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语文教师为具体落实者的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指导小组,重点抓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一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新增两本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6)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3、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各学校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阅读时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勤查工具书、正确的坐姿、与外界干扰抗争等习惯。
4、认真上好“阅读课”。
各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课,并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应在平时,学校安排的这节阅读课主要可以做如下几件事:
(1)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节课如果说不完,下次的阅读接着进行。
(2)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精彩的片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背诵“每周一诗”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周所背诵的古诗。
(4)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在课外阅读中,最常用到的阅读方法有: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浏览和跳读,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5)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阅读一些短文、童话、儿歌等。
5、各班级每周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如是长篇可让学生读一些片断),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以督促学生完成。每隔一定的时间要进行考核,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任务。
6、“每周一诗”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每节课的课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对不认真背诵的学生要要求其重背。争取到六年级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背诵的底线——70首。
7、各年级每班每月要出一期“读书汇报”专题墙报,内容可以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好书推荐(主要介绍一些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的内容简介),读后感(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名言(可以是学生收集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读书方法介绍(向其他同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有古诗配画(给古诗配上优美的画面,但只能是增加小报的美感,不宜太多)。学生校将在橱窗内展示这些小报,每周更换一次,并定期进行小报的评比,对优秀的小报学校将给予奖励。
8、设立课外书阅读的“星级”评比,基本的要求如达到(即上面第一条所提到的各年级每学期所要达到的阅读量),即可以达到五级,如果学生超过此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予以星升级,并发给证书。学生的阅读量要在学生的读书记载上予以记录。各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价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名星”等。
9、组织好阅读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之间读书经验的交流,还可以保持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持久兴趣。各学校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组织阅读成果展示:
(1)每学期组织1-2次与课外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活动主题可以是:“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假如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来到今天”,“我崇敬和喜爱的一个作家”等。
(2)充分利用黑板报、班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学期出2期以上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内容反映阅读活动。
(3)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4)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名著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14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1、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
2、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分享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二、工作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读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工作措施
(一)审核到位,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1、成立“审读专家库”。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为组长,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学科组、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组成课外读物“审读专家库”。
2、加强选书环节。
一是清单预审。学校选购课外读物需制定详细的清单明细,对课外读物的内容、适用年龄段、推荐指数、质量、出版社等信息进行详细的预审,对符合标准的予以推荐。
二是联合推荐制。学校课外读物需由3名以上“审读专家库”成员联合推荐方能上报选购计划。
三是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荐的课外读物进行逐一审核,全员通过方可进行采购。
(二)定时清查,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1、全面摸底清查。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务处牵头,学期初、期中、期末对读物进行全面模底清查。
2、设立“图书观察员”。由各班班主任及学习委员担任“图书观察员”,负责班级图书刊物的.管理,定期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3、发放告家长书。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合理选择,明确课外读物的质量要求,营造健康向上的阅读氛围,形成家校最大的教育合力。
(三)倡导阅读,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学校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通过主题班会,开展主题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每学期制作一份“推荐书单”,发挥书单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选好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氛围。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课外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审读专家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严格管理。各年级各班级要结合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要求,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1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16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17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的精神,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我校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特制订本方案。
一、加强领导
为做好我校读物管理工作,特成立“邵伯小学读物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家委会成员
二、认真实施
1、列出负面清单,对图书室、学生书包、教师办公室藏书等一一对照,进行清理。具体负面清单如下:
(1)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2)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4)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5)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6)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7)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8)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9)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10)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11)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12)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2、凡是各类机构进校园进行公益性讲座、培训等活动必须经校长室同意(非公益性一律不允许),严禁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向学生推销课外读物。
3、任何班级和教师不得向学生推销课外读物,更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一经发现,当年师德考核定为基本合格以下等级。
4、学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基础上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优秀读物,让学生知识得到丰富,思想得到升华。
三、加强监管
学校将读物管理情况作为教师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将学校读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18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根据区教体局文件精神,我校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学生阅读活动,努力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现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我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把握方向,守住底线。课外推荐读物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梳理源头,分类管理。把控进校园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
加强研究,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加强对阅读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发挥阅读主渠道作用
1、增量提质馆藏图书,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的渠道,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2、建设图书馆课程,丰富课外阅读活动。重视学生阅读需求,关注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开发图书馆课程,定期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等课程;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
3、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探索有效管理办法。在充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根据学段特点,有序引进馆藏图书中的数字出版产品,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要求,探索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数字出版产品进校园管理办法。
4、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学校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以评促建,提升图书馆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力争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5、收集阅读信息,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技术,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策研制。及时收集学生借阅信息,并从不同维度做好分类统计和差异比较。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向学生推送个人借阅信息和个性化的推荐书目,同时为馆藏图书管理和新进图书遴选、图书馆课程开发建设等积累数据,提供精准服务。
6、加强队伍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建立与完善图书馆专业人员培训进修、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
(二)丰富课外读物资源,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组室负责人认可并审核,报学校备案。
4、不鼓励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主体责任,完善指导、监管机制。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主任
(二)加大经费投入,规范采购流程
完善学校图书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用足用好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确保进校园图书资源的质量。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19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为学生营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室)规程>的通知》(教基〔20xx〕x号)及《关于印发的通知》(教材〔20xx〕x号)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校园意识形态安全。课外读物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全校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规范程序,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建立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相关机制,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二、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采购规范的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含数字出版产品),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2学校每学年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开放图书馆,设立班级读书角,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3学校对孩子携带进入校园的读物进行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及时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4、家长应在正规渠道购买课外读物,重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购买符合孩子认知发展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积极向上的正版书籍,对于不适当的书籍要及时禁止阅读。
5保证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倡导亲子阅读,教育孩子爱护图书。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20
一、实施年级
四年级
二、实施步骤
1、组织讨论,明确目标。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①每天花多少时间读课外书为宜?
②在什么地方读书?
③读些什么书为好?
④怎样读?
通过讨论要明确,每天利用中午或晚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时间读学校图书馆里适合学生阅读的一些书。基本做到每两个星期读1本约300页的书,了解梗概,说出最精彩的地方。可以在家里读,也可以在校内读。读的时候讲究读书方法,可用浏览读、快速读,也可以用精读法重点读等。
2、设计强化物。
根据图书馆借阅登记,凡登记一次发书签一个,凡读完一本向组长报告登记获一个书签,凡获两个书签的可以在班队会时间的小组读书交流会上交流,并可再获一个书签。凡获三个书签的`,可在全班读书心得会上交流。凡在全班交流会上交流的可获优惠购书券一张,并把获书签情况统计上报。
三、实施阶段
1、按上述方法,严格执行。凡符合要求的发书签并予表扬,对中途退步的收回书签。
2、及时了解学生读书进展。发挥小组长作用,让小组长代替老师实行管理,定期了解小组成员读书进展,让小组同学相互督促,小组内部也可实行读书进展展示表,及时强化学生读书的意识。
3、小组交流时要求逐步提高。开始时,每个完成读书任务的同学可简单说一说,以后逐步提高。
4、班级读书交流会,也应循序渐进,由简单开始,逐步提高要求,可以把交流情况与发放书签多少结合起来。
四、注意事项
1、明确要求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①-④项要求。
2、对于怕读书的同学要多关心、多鼓励。
3、强化要及时。
4、鼓励学生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但不做要求)。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21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1、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
2、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分享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二、工作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读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工作措施
(一)审核到位,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1、成立“审读专家库”。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为组长,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学科组、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组成课外读物“审读专家库”。
2、加强选书环节。
一是清单预审。学校选购课外读物需制定详细的清单明细,对课外读物的内容、适用年龄段、推荐指数、质量、出版社等信息进行详细的预审,对符合标准的予以推荐。
二是联合推荐制。学校课外读物需由3名以上“审读专家库”成员联合推荐方能上报选购计划。
三是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荐的课外读物进行逐一审核,全员通过方可进行采购。
(二)定时清查,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1、全面摸底清查。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务处牵头,学期初、期中、期末对读物进行全面模底清查。
2、设立“图书观察员”。由各班班主任及学习委员担任“图书观察员”,负责班级图书刊物的管理,定期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3、发放告家长书。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合理选择,明确课外读物的质量要求,营造健康向上的阅读氛围,形成家校最大的教育合力。
(三)倡导阅读,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学校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通过主题班会,开展主题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每学期制作一份“推荐书单”,发挥书单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选好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氛围。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课外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审读专家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严格管理。各年级各班级要结合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要求,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22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
1、小组组织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中小学各科教研组长和各班主任
2、小组职责: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指导和安排,负责学校课外读物的推荐、审核和管理工作。
二、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做好推荐、购买、管理工作。
(一)严格推荐程序:
1、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
2、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
3、具体流程:
(1)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
(2)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3)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严格购买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由学校图书馆进行购买,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课外读物管理:进校园的.课外读物,统一由图书馆进行管理。
三、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2、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接收捐赠。捐赠读物交由图书馆统一管理。
3、加强各班级自建的图书角的监督管理,班主任老师是第一责任人。凡进入图书角的课外读物,首先要经过审核。审核由班主任牵头,联系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对本班图书角的课外读物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内开展阅读活动。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篇23
一、指导思想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学习,明确学生课外读物管理要求。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明确《办法》所称的学生课外读物为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二)加强排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教务处、总务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图书室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班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三)规范管理,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学校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不在校内组织签名销售课外读物活动。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学生课外读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12种情形”不宜读物,对家长做好指导工作,严防不良读物毒害学生。
(四)丰富活动,致力建设书香校园。各班制订阅读计划,明确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读好书。制定阅读计划,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开展午间阅读,上好诵读课。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促进书香班级建设,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优秀班集体的主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