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2025/01/16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公司人才培养方案(精选26篇),希望这些优秀方案,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1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现状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结合战略、人才、管理、技术等基础上形成的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获得人才优势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为了获取人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往往会选择大规模的外部招聘,以满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导致了人力资源部门面临这样的难题: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员工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和业务状况的了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其所在岗位的最大组织效能,并且外部招聘新入职的员工忠诚度较低,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内部员工看来,他们的能力积累和提升被上级和企业管理者所忽视,极有可能挫伤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难以看到自己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上升空间,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这样的企业对于人才恐怕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在于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企业软环境。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氛围影响下,有部分员工认为,企业人员的引入和晋升大部分依靠与领导的关系,形成了员工之间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争而导致内部人际关系紧张;此外,“大锅饭”的传统思维,也导致不少员工缺乏动力、不思进取。

第二,缺乏长远人才培养规划。通常企业中主要靠员工的“师带徒”模式或自己边摸索边学习培养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识的更新与补充。

第三,如今科技信息发达,职场生力军多为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这一职场人群心眼活、想法多、胆识大。企业在管理人才的过程中,80后、90后常由于新入职场不受看中而跳槽。一旦,企业人才流失,后备人才培养不足,则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人才危机。

所以,关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企业内部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如何留住后备人才

后备人才问题是当今企业面对市场竞争与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用好新生员工与如何把新生员工培养成优秀的后备人才,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企业要想能够百年长青,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并拥有培养优秀接班人才的良好机制。

1、招聘遵循“最适合”原则

在开展招聘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引入既要考虑企业现状及发展需要,又要考虑人才自身的需求,综合各项主客观因素,选择人才,讲究适用、匹配原则。最好的人才不一定最适合企业现阶段岗位的需求,只有适合本企业、本岗位的人才,企业才应该聘用。

2、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稳定和平衡员工心态的重要条件。对于人才来说,轻松愉悦工作的环境、可以接受下属建议的上级、患难与共的同事也许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3、适度的成就感

企业要使人才感到值得留下,并且甘愿付出他们的才华与智慧,就必须给予能干的员工更多的机会,给予工作成绩优异的员工应有的收获与报酬。

4、知人善用

给有能力和发展的员工更大的发挥空间,是让员工心存感激的良方。有了这种感激做基础,就不必担心员工会离开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归属感,长久以来都是留住人才的好办法。

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后备人才包括管理型与技术型两大类,其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

1、管理型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

(1)管理培训生计划。是企业对经过筛选的、富有管理潜能的一批新员工,采取系统的、专门的培训、轮岗、导师辅导等培养措施,迅速有效提升其管理技能和工作技能素质,并逐渐安排其进入企业管理类岗位承担管理职责。这种方式适合于急需人才的企业大批地培养新人。

(2)企业接替规划。也称“接班人接替规划”,是企业通过内部人才评价与筛选确定、并持续关注那些可能成为中、高层岗位管理人才的'高潜质员工,对其在工作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上进行培训与开发,通过内部晋升的方式,安排他们逐步接替企业重要管理岗位。

(3)人才加速储备库计划。是从总体上为高管岗位发掘和培养高潜质的后备人才。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为这些后备人才提供学习的机会,加速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通过设立领导力中心,岗位分析、模拟测试、观察和评估、反馈和评估报告等四个步骤,对候选后备人才现有综合能力与岗位所需要的实际能力进行全面对比,进而确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2、技术型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

(1)岗位技能培训。分为岗前、在岗和转岗三个阶段。岗前培训可以使新员工了解企业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制度,掌握入职必须的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岗培训主要是明确各个岗位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转岗培训则是当员工进行内部调动时,为适应新工作岗位而进行的培训,以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能力。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要制定规划,对年轻的技术人员通过培训给其以深入基层的机会,学习一些与未来技术开发工作相关的基本技能;对于中老年技术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扩大知识视野,保持不断创新的活力。

(3)建立技能鉴定制度。随着培训机制的逐步建立,高技能人才技术鉴定制度也应建立起来。有关鉴定内容、工种对象、证书发放以及主持鉴定的主体部门、监督部门及其资格认定、约束机制等也都应随之完善、补充或修订,实现用制度来规范技能教育。

四、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建议

1、建立人才发展通道

企业应该为后备人才建立良好的发展通道,通过人力资源部门与员工个人的面谈沟通确定其发展目标和通道,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职位提升。通常,企业应为员工设置管理类和技术类通道,员工可依据自身岗位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

2、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明确的选拔标准,包括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以及与企业核心能力素质的契合度等方面。具体标准是针对各类后备人才的入库标准,包括员工基本条件(学历、经验、年龄等)、知识、技能、能力素质、个人绩效等方面。

3、完善培养管理机制

选择合适合理的培养方法,包括培训、轮岗、导师、挂职等方式。各种培养方式适用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别的人才企业应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培养。做好培养考核工作,对后备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明确后备人员能力提升情况,及时发现其在培养过程中的问题,通过面谈沟通为后备人才确定新的培养目标。

4、完善人才退出机制

为保证企业最优秀或最具潜力的员工能够进入后备人才梯队进行加速培养,应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使人才梯队管理与企业内部选拔和晋升机制相对接,对后备人才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一方面,表现优秀的后备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在企业出现空缺岗位时,可以获得优先晋升的机会。当然,企业应建立并完善内部选拔和晋升机制,明确任用原则和任用标准,完善选拔任用流程,明晰相关责任人,保证晋升选拔公平、公正地进行。另一方面,对于表现较差的后备人员,依据后备人才梯队淘汰机制进行淘汰。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淘汰机制,以此充分调动培养对象的积极性。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2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达到最大化发挥,工作能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积极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通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通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能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3

公司“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0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50%和55%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2、“1551”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公司培养选拔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技能人才。

3、创新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在支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培养2-3名后备院士人才,培养300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专家150人,公司系统进入国家级人才库的专家力争达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4、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引进和培养公司紧缺专家人才的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养500名金融、保险、法律和财务等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

5、特高压电网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特高压科技人才的培养,5年内滚动培养20xx名能够承担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人才。

6、西部电力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选拔4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对口派遣到东部发达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加大对西藏公司人才帮扶力度,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技术和技能人才进藏担任培训师,开展对口培训,为西藏公司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

7、学习型班组建设计划。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积极培育国家电网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8、农电工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所有农电所长的轮训工作。到20xx年底,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4

一、简介

人才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职责感,教学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一流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潜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潜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潜力并具备优秀的科学品质。

二、培养形式

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到达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了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职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等等。

三、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到达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贴合程度。

人才培养质量,既要理解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理解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务必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即是教育同社会的关系的规律,潘懋元先生表述是,“教育务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以引申,即可表述为,“教育务必受必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为必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所以,当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即不能很好地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时,务必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即教育自身的规律,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表述即是,“社会主义教育,务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务必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则能够表述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务必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知识、潜力、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这个表述中,既包含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包含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一般性要求。所以,当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贴合人才培养目标时,则务必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主要的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合人才培养目标。

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动因既有来自教育的'外部,也有来自于教育的内部。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是,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贴合程度。总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就是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

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取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质量等),反馈到社会,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外显特征的评价,即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群体是否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发展的需要;反馈到学校自身,理解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即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群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贴合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而且,人才培养结果还务必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予以评价。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或者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时,学校务必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调整。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5

根据财政部和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潜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带给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xx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潜力很强的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决定潜力强,操作潜力强的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xx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透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国内高级会计人才。选取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贴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资料,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水平设置培训资料,强化管理、理论、综合潜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潜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潜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资料,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鼓励我市贴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取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取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五、组织实施

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取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资料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潜力素质提升,培养状况报告等工作。

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6

一、 资格条件

(一)认同宝源企业文化和历史使命,为人诚信,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二)能够较好的面对和处理工作中的压力,能够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对待工作,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持续的自学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宝源工作期间,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评价,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

(五)大专(含)以上学历,35岁(含)以下,在集团工作1年(含)以上。

二、后备人才的申报与选拔程序

各部门、各基地于每年的6月及12月上报本部门的后备人才名单。综合管理部根据各部门、各基地申报名单对候选对象进行审查、考核,筛选,确定人选,进入后备人才库。

(一)申报

申报人填写《后备人才申报表》(附后),通过以下方式上报综合管理部:

1、各部门、各基地以部门、基地名义推荐,并将申报表报综合管理部。

2、各部门、各基地员工向综合管理部自荐,直接将申报表报公司综合管理部。

3、公司提名。

二 选拔入库

综合管理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通知申报人参加选拔测试。通过测试者正式进入后备人才库,并开展培养工作。 选拔考核主要包括以下4轮,每轮考核设定基准分,未达到基准分者即淘汰。达到基准分者进入下一轮考核。每轮考核成绩保留,最后成绩为各轮成绩加权平均。

1、专业英语水平测试: 主要包括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试。

2、价值观念及综合素质测试: 主要包括职业倾向测试、个性特征测试、智力测试或写作。

3、业务知识测试:

4、面试: 由公司领导、综合管理部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面试小组进行面试,采取一对一交谈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侧重思维、表达能力的测试。

三、后备人才的培养

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基础培训、轮岗实习、内部兼职和挂职锻炼四种方式。

一基础培训

1、培养主题: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通用性知识。

2、培养方式:参加集团或公司统一组织的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培训;参加公司安排的外部培训。

3、培养目标:使后备人才熟悉业务知识、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二轮岗学习

1、培养主题:业务流程、实际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进行工作学习,了解该部门实际情况。重点了解各岗位业务知识、工作流程、相关规章制度等内容。轮岗周期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种。轮岗结束,后备人才需在一个月内上交轮岗实习报告,报告应注重实效,达到分析现状、解决问题、优化管理的目的。考核报告由该部门经理初评打分、综合管理部经理复核评分,两者按6:4比例权重后得出实习报告最终成绩。实习报告成绩将作为轮岗实习工作的主要考核依据。

三内部兼职

培养主题:增强对各部门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 综合素质和能力。 培养方式: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协助为职责,参与 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承担相关工作,在兼职业务上接受兼职部门领导管理。

四挂职锻炼

1、培养主题:综合技能的全面锻炼和提升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相应岗位上挂职,由综合管理部审批发文。挂职的时间不应低于10个月。 挂职锻炼的岗位编制做为临时编制,仅用于培养后备人才,不作为公司正式的编制。

四、后备人才的考核、淘汰、出库、任用及后续跟踪

一 后备人才考核

1.后备人才考核、淘汰周期为2年。

2.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岗位考核、能力测试3大部分。

其中:培训考核指每次培训结束后,由培训组织单位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如笔试、小组讨论、心得撰写、课题研究等),对培训结果给予评价。 岗位考核指每半年由后备人才所在部门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对后备人才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能力测试指检查两年内后备人才是否取得一项中级(含)以上职称或考取更高级学位。

二 后备人才淘汰 有以下情况者,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从后备人才库中淘汰:

1.岗位考核成绩连续两年处于所在部门50%排名以下者;

2.能力测试不合格者(两年内未完成自学内容者);

3.培训表现不合格者(未能参加必修课程学习或违反培训纪律、培训考核成绩两次以上不合格者);

4.违背诚信承诺书内容,或在工作中及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行为方式与宝源集团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不符者。

三 后备人才出库及任用

1.后备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或培养结束后,根据公司各部门、各基地的人才配置需要,由综合管理部统一调配,兼职培训、轮岗学习或挂职锻炼。经考核合格,成为公司新设或空缺岗位聘任的首要人选,正式任命后,视为正式出库。2年内未任命的后备干部自动出库。

2.后备人才出库后,纳入各公司的正常管理程序。

3.后备人才库将遵循“滚动、跟踪、淘汰、发展”的培养原则,淘汰不合格者,发展新的后备人才,实现人才滚动培养。

五、相关说明

一 后备人才入库后,其原人事关系不变动。

二 后备人才入库后,由综合管理部根据培养方案,安排其参加培训、考核或者挂职锻炼等。

三 为了做好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各部门需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参照选拔条件,积极、慎重地推荐后备人才候选人;对于申报或入选后备人才库的员工,所在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公司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对该部门第一负责人考核的指标之一。

四 参加岗位锻炼的后备人才薪资待遇参照其轮岗岗位值执行,由锻炼所在部门考核;后备人才原岗位由所在部门安排人员顶替。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7

为创建有利于青年员工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公司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一流的青年人才队伍,按照xx公司《关于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青年人才培养组织机构

(一)公司成立青年人才培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

1、讨论决定有关青年人才培养方案、专项奖励基金的确定等重大事项;

2、对各部门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督导;

3、对有关青年员工成长程度的考核测评的结果给予审核并提出建议;

4、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的落实给予审核;

5、提出对培养负责人的考核的意见和建议;

(二)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主任由人力资源部主任,成员为各部门主任。 其职责为:

1、讨论研究青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具体实施;

2、研究确定培养对象,并明确各部门培养对象名单;

3、落实有关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激励措施;

4、对本部门青年员工的成长程度负有直接责任。

二、培养对象

公司所属正式员工中,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谦虚好学、工作勤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5岁及以下青年员工。

三、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与xx公司提出的“135技能提升工程”相一致。

(一)运行和热控、继保检修专业的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技能水平;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使青年员工的技能达到检修专责工、运行主值岗位水平;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青年员工的技能达到检修班长、运行机组长水平。

(二)设备点检专业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业务水平,即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完成一般的业务工作;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达到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点检员岗位资格;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达到专业主管水平。

(三)职能部门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业务水平,即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完成一般的业务工作;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达到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管理专责岗位资格;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达到主任助理的工作水平。

四、培养的实施

(一)、各阶段青年员工培养重点

xxxx年以前入职的青年员工,已进入成熟期培养,他们对电力行业均有一定的认知,应注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使他们早日成为各专业岗位的骨干。

xxxx年以后入职的青年员工,还处于见习期或成长期,应以掌握基本的岗位知识的培训为主,使他们在日常授课及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尽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产的基本操作及要点,达到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

1、导师制的原则

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2、导师库

根据青年员工各培养期不同,建立包括三个层次的导师的`导师库。

3、指导内容

由相应的导师针对青年员工的见习期、成长期、成熟期为其制定包含相应内容的培训计划并实施。

(三)培养形式

1、在建立导师制的基础上,根据青年员工工作部门和岗位不同,采取相应培训方式进行青年人才培养。

(1)对在职能部门的青年员工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本岗职责通过每月参与技术问答等常规培训进行日常的业务知识培训。

岗位轮换:实行AB角制度,由本部门主任安排,一是在本部门内部平行岗位之间轮岗,拓展专业广度;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见习更高一级岗位工作,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使青年员工首先充分掌握本部门范围内工作流程及运转模式。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由人力资源部安排青年员工至其他部门的岗位锻炼,更广泛地拓展其知识面和能力范围。

列席高层会议: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层会议,提高其对公司运营的全面认识。

(2)对生产专业岗位的青年员工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本岗职责要求进行日常的业务和技能知

识培训,包括常规培训、技术讲课等。

岗位轮换:人力资源部提出建议,各生产部门安排,一是跨专业轮岗,拓展其专业广度。二是选择工作流程纵向延伸的相关岗位让青年员工见习,使其进一步熟悉整个技术流程的衔接要点,为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确定方向。

职责扩大化:给予其更宽泛的职责范围,提高其专业宽度。

岗位技能大赛: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大赛,通过比赛的参与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参与各项生产方案的制定和事故分析会:参与设备检修及启动、停运、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方案的制定,参与运行事故分析会,提高其对公司生产系统的认知。

挑战性项目小组:以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基础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供培训课程。具体的实施流程是要先根据不同的青年员工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课题,管理类的课题可包括,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撰写、制度的编写、流程的优化等;生产专业的课题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写、技术难题的改进、生产操作的改进、设备的优化改进等。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限内,各个课题小组可根据需求,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后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由小组成员提交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并在公司以PPT形式做出汇报。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8

为创建有利于青年员工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公司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一流的青年人才队伍,按照**公司《关于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青年人才培养组织机构

(一)公司成立青年人才培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

1、讨论决定有关青年人才培养方案、专项奖励基金的确定等重大事项;

2、对各部门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督导;

3、对有关青年员工成长程度的考核测评的结果给予审核并提出建议;

4、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的落实给予审核;

5、提出对培养负责人的考核的意见和建议;

(二)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主任由人力资源部主任,成员为各部门主任。 其职责为:

1、讨论研究青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具体实施;

2、研究确定培养对象,并明确各部门培养对象名单;

3、落实有关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激励措施;

4、对本部门青年员工的成长程度负有直接责任。

二、培养对象

公司所属正式员工中,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谦虚好学、工作勤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5岁及以下青年员工。

三、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与**公司提出的“135技能提升工程”相一致。

(一)运行和热控、继保检修专业的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技能水平;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使青年员工的技能达到检修专责工、运行主值岗位水平;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青年员工的技能达到检修班长、运行机组长水平。

(二)设备点检专业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业务水平,即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完成一般的业务工作;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达到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点检员岗位资格;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达到专业主管水平。

(三)职能部门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业务水平,即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完成一般的业务工作;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达到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管理专责岗位资格;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达到主任助理的工作水平。

四、培养的`实施

(一)、各阶段青年员工培养重点

****年以前入职的青年员工,已进入成熟期培养,他们对电力行业均有一定的认知,应注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使他们早日成为各专业岗位的骨干。

****年以后入职的青年员工,还处于见习期或成长期,应以掌握基本的岗位知识的培训为主,使他们在日常授课及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尽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产的基本操作及要点,达到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

1、导师制的原则

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2、导师库

根据青年员工各培养期不同,建立包括三个层次的导师的导师库。

3、指导内容

由相应的导师针对青年员工的见习期、成长期、成熟期为其制定包含相应内容的培训计划并实施。

(三)培养形式

1、在建立导师制的基础上,根据青年员工工作部门和岗位不同,采取相应培训方式进行青年人才培养。

(1)对在职能部门的青年员工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本岗职责通过每月参与技术问答等常规培训进行日常的业务知识培训。

岗位轮换:实行AB角制度,由本部门主任安排,一是在本部门内部平行岗位之间轮岗,拓展专业广度;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见习更高一级岗位工作,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使青年员工首先充分掌握本部门范围内工作流程及运转模式。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由人力资源部安排青年员工至其他部门的岗位锻炼,更广泛地拓展其知识面和能力范围。

列席高层会议: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层会议,提高其对公司运营的全面认识。

(2)对生产专业岗位的青年员工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本岗职责要求进行日常的业务和技能知

识培训,包括常规培训、技术讲课等。

岗位轮换:人力资源部提出建议,各生产部门安排,一是跨专业轮岗,拓展其专业广度。二是选择工作流程纵向延伸的相关岗位让青年员工见习,使其进一步熟悉整个技术流程的衔接要点,为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确定方向。

职责扩大化:给予其更宽泛的职责范围,提高其专业宽度。

岗位技能大赛: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大赛,通过比赛的参与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参与各项生产方案的制定和事故分析会:参与设备检修及启动、停运、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方案的制定,参与运行事故分析会,提高其对公司生产系统的认知。

挑战性项目小组:以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基础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供培训课程。具体的实施流程是要先根据不同的青年员工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课题,管理类的课题可包括,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撰写、制度的编写、流程的优化等;生产专业的课题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写、技术难题的改进、生产操作的改进、设备的优化改进等。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限内,各个课题小组可根据需求,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后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由小组成员提交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并在公司以PPT形式做出汇报。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9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达到最大化发挥,工作能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积极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通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通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能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10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潜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务必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务必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状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舆论宣传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好处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透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透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潜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潜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三、职工教育培训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带给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潜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潜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潜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资料,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带给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四、人才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潜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五、人才的选拔使用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专家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六、人才的激励机制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2、制定实施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专家、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11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载体,是当前最受企业欢迎的校企合作方式之一。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增强校企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特制定本办法。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原则

(一)面向市场、适应需要原则

广大教职工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经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确定合作方向。选择“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对象,首先要研究合作对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研究对方在行业内的实力和基础,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到该企业就业;其次要研究对方的设备条件、技术和管理水平,学生能否学到知识与技能,能否学以致用;第三要研究对方对合作教育的进取性。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构成一种法定的协作关系。

(二)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原则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原则,有利于学校利用企业优质实践性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有利于企业利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贴合要求的人才。所以,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研究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充分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的要求,根据订单的约定,保证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保证学生自愿参与定向培养工作。

(三)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首先,课程设置应研究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要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要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要在课程方案中1

清晰体现。第二,课程设置应满足工作需要,即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本事来设置课程,确定课程的性质和资料。第三,要研究学生可持续发展与即时就业的需要,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学生的选择性来设置课程。

(四)教学规范性原则“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必须遵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保证教学完整性、系统性和灵活性。教学计划内集中实习、课程设计环节可与企业上岗培训相结合,由用人单位给出实习成绩。毕业环节可结合用人单位实际,由指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参加答辩。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程序

针对行业企业需求,校企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根据企业生产特点灵活调整课程设置,企业选派技术专家讲授部分专业课程,可根据需要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学生在学校、企业两个地点进行学习,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训,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为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对其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一)前期调研,选择合作企业

要圆满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首先就要选择良企为合作伙伴,选择那些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科研本事强、发展后劲大和有合作愿望的企业,异常是刚刚筹建的大型成长性企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空间较大。

(二)与企业签定订单协议

在对企业进行综合评定并确立合作意向后,经过充分协商,学校、企业、学生按照审批程序正式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协议书的资料要涉及合作目标、合作原则、培养对象、培养时间、三方的权利义务、其他事项等,从法律上保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2

校企合作协议要注重保护学生切身利益,订单班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当缴纳意外伤害保险。

(三)公开选拔订单班学生

校企精心组织和优化订单班的生源。学校和企业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宣传,向学生全面如实介绍企业的情况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过程、工作岗位和基本待遇等,理解学生咨询。企业派出人员对报名学生进行笔试、面视,经过综合考核合格,组成订单班。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期限不低于9个月。订单班组织完成后,要将组织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报校企合作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备案。

(四)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协议签定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资料、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等。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学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教学。

(五)课程与教材开发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应进取开发适应订单班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是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特点等确定的,体现了不一样订单的要求和不一样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课程与教材开发是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发过程应有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具体控制要求包括:深入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群的要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培养对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综合本事等;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案应与用人单位共同拟订;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案应具有前瞻性,尽量避免只注重眼前的实用主义,防止课程基础过于狭窄而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顶岗实习)

实践教学(包括顶岗实习)是“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控制要点主要有: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实践环节的指导与组织;用人单位应供给贴合培养目标的工作实践岗位;实践教学环节时间不少于一学期。

(七)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的高度信任的基础上的,这种信任必须缘于其实施过程中严格的过程管理。年终由学校交流合作处牵头,组织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订单式”人才培养考核小组,对“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考核。过程控制和评估的基本要求有:双方安排专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班级进行管理;用人单位切实履行培养协议;面向学生开展征求意见提议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学校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顶岗时间、岗位轮换等情况进行跟踪,建立顶岗学生的实训档案;技能水平、顶岗实习中的表现等应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重点。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系部主要负责人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第一职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是本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直接职责人,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是校企合作的中坚力量。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是专业与企业的直接联系洽谈人,负责校企合作协议的起草,校企合作项目的立项申报及实施,校企合作成果总结,校企合作资料的建档;系部负责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项目的初审上报,各专业校企合作的检查指导评价;校企合作处等部门对系部上报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审查,分管校企合作的学校领导、学校院长签批后生效。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12

公司“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0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50%和55%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2、“1551”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公司培养选拔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技能人才。

3、创新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在支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培养2-3名后备院士人才,培养300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专家150人,公司系统进入国家级人才库的专家力争达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4、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引进和培养公司紧缺专家人才的'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养500名金融、保险、法律和财务等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

5、特高压电网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特高压科技人才的培养,5年内滚动培养20xx名能够承担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人才。

6、西部电力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选拔4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对口派遣到东部发达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加大对西藏公司人才帮扶力度,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技术和技能人才进藏担任培训师,开展对口培训,为西藏公司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

7、学习型班组建设计划。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积极培育国家电网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8、农电工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所有农电所长的轮训工作。到20xx年底,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13

为创建有利于青年员工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公司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一流的青年人才队伍,按照xx公司《关于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青年人才培养组织机构

(一)公司成立青年人才培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职责:

1、讨论决定有关青年人才培养方案、专项奖励基金的确定等重大事项;

2、对各部门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督导;

3、对有关青年员工成长程度的考核测评的结果给予审核并提出建议;

4、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的落实给予审核;

5、提出对培养负责人的考核的意见和建议;

(二)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主任由人力资源部主任,成员为各部门主任。 其职责为:

1、讨论研究青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具体实施;

2、研究确定培养对象,并明确各部门培养对象名单;

3、落实有关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激励措施;

4、对本部门青年员工的成长程度负有直接责任。

二、培养对象

公司所属正式员工中,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谦虚好学、工作勤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5岁及以下青年员工。

三、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与xx公司提出的“135技能提升工程”相一致。

(一)运行和热控、继保检修专业的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技能水平;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使青年员工的技能达到检修专责工、运行主值岗位水平;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青年员工的技能达到检修班长、运行机组长水平。

(二)设备点检专业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业务水平,即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完成一般的业务工作;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达到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点检员岗位资格;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达到专业主管水平。

(三)职能部门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业务水平,即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完成一般的业务工作;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达到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管理专责岗位资格;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达到主任助理的工作水平。

四、培养的实施

(一)、各阶段青年员工培养重点

20xx年以前入职的青年员工,已进入成熟期培养,他们对电力行业均有一定的认知,应注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使他们早日成为各专业岗位的骨干。

20xx年以后入职的青年员工,还处于见习期或成长期,应以掌握基本的岗位知识的培训为主,使他们在日常授课及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尽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产的基本操作及要点,达到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

1、导师制的原则

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2、导师库

根据青年员工各培养期不同,建立包括三个层次的导师的导师库。

3、指导内容

由相应的导师针对青年员工的见习期、成长期、成熟期为其制定包含相应内容的培训计划并实施。

(三)培养形式

在建立导师制的基础上,根据青年员工工作部门和岗位不同,采取相应培训方式进行青年人才培养。

(1)对在职能部门的青年员工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本岗职责通过每月参与技术问答等常规培训进行日常的业务知识培训。

岗位轮换:实行AB角制度,由本部门主任安排,一是在本部门内部平行岗位之间轮岗,拓展专业广度;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见习更高一级岗位工作,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使青年员工首先充分掌握本部门范围内工作流程及运转模式。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由人力资源部安排青年员工至其他部门的岗位锻炼,更广泛地拓展其知识面和能力范围。

列席高层会议: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层会议,提高其对公司运营的全面认识。

(2)对生产专业岗位的青年员工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本岗职责要求进行日常的业务和技能知

识培训,包括常规培训、技术讲课等。

岗位轮换:人力资源部提出建议,各生产部门安排,一是跨专业轮岗,拓展其专业广度。二是选择工作流程纵向延伸的相关岗位让青年员工见习,使其进一步熟悉整个技术流程的衔接要点,为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确定方向。

职责扩大化:给予其更宽泛的职责范围,提高其专业宽度。

岗位技能大赛: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大赛,通过比赛的参与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参与各项生产方案的制定和事故分析会:参与设备检修及启动、停运、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方案的制定,参与运行事故分析会,提高其对公司生产系统的认知。

挑战性项目小组:以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基础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供培训课程。具体的实施流程是要先根据不同的青年员工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课题,管理类的课题可包括,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撰写、制度的编写、流程的优化等;生产专业的课题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写、技术难题的改进、生产操作的改进、设备的优化改进等。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限内,各个课题小组可根据需求,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后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由小组成员提交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并在公司以PPT形式做出汇报。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14

一、 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意义

健全完善青年人才发现、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建立更加有利于青年成长、满足企业事业需要、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育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青年人才队伍。

通过该体系的建立,公司将进一步明确不同序列青年人才的发展路径,并以职业发展路径为基础制定企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合理使用的人才识别体系,并给予不同层次的人员相应的培养机会,通过科学适用的体系流程及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内部聚集的资源,解决公司核心人才的差距问题,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支持。

二、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一、 基本制度与体系

(一)管理组织 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管理组织包含一个决策机构,和一个实施机构。青年人才培养决策机构是人事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构成。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机构是人力资源部培训站,负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实施。

(二)青年人才的标准

1. 青年管理人才

从事党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上、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青年管理能手、或优秀管理成果奖、或具有获得推广实施的科学管理方法实践;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培养和发展潜力的员工。

2. 青年技术人才

从事科技研究、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3. 青年技能人才

从事技能操作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高级工资格证书或被评为总公司高技能人才;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三)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

1. 青年管理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见习→科员→主办→主管→岗位经理→部门经理→更高

2. 青年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见习→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资深工程师→更高

3. 青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更高

三、公司的岗位能力管理体系

在确定了公司的职业发展路径后,以此为基础制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用素质、专有能力、岗位技能。通用素质和专有能力,主要是体现战略目标及业务发展对员工核心素质能力的整体要求;岗位技能则是要体现专业特点及职责分配对员工履行日常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 人才识别与筛选

识别于筛选青年人才,首先要建立公司关键岗位继任计划,以其名单作为青年人才识别的基础,然后运用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对名单内的员工进行潜力评价,接着按照岗位序列的不同,结合能力评价与业绩评价两个维度建立九宫格,筛选出本序列的业绩与能力均表现优秀的青年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对象。

五、 人才培养与培训

(一)各阶段青年人才培养重点

xxxx年-xxxx年入职青年员工为精英型培养,这些青年员工进入公司已经5年以上,对公司及行业均一定的认知,对于这个层次人员的培养,应注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使他们早日成为青年管理人才、青年技术人才以及青年技能人才。

xxxx年-xxxx年入职青年员工为大众化培养,这些青年员工进入公司基本不满3年,由于煤炭行业的工艺流程复杂的特性,因此对于xxxx-xxxx年入职的青年员工的培养,应该以掌握基本的岗位知识的培训为主,使他们在日常授课及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尽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产的基本操作及要点。

(二)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

1. 导师制的原则

“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2. 在确定了内部导师后,将导师按照级别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导师库。

3. 指导内容 导师为学员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是导师制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但是不同级别的导师、不同层次的'学员在制定年度培养计划的过程中侧重点所不同。

(三)青年人才培养的形式

在建立导师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青年人才的培养。

1. 青年管理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按照公司《岗位轮换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安排轮岗,拓展其专业广度。后备管理干部的岗位轮换所涉及的岗位应尽可能多的包含整个管理流程的工作环节,通过这些岗位的轮换可以使后备管理干部充分掌握整个工作流程的运转模式,更好的管理全局。

列席高层会议: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层会议,提高其对公司运营的全面认识。

高校管理课程:积极联系高校联办的管理课程,提高理论知识高度。

2. 青年技术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后备技术骨干的岗位轮换应选择工作流程纵向延伸的相关岗位,通过在这些岗位上的轮换,可以使后备技术骨干进一步熟悉整个技术流程的衔接要点,对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确定方向。

挑战性项目小组:以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基础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供培训课程。具体的实施流程是要先根据不同的序列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课题,管理干部课题可包括,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撰写、制度的编写、流程的优化等;技术骨干课题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写、技术难题的改进措施等;岗位能手课题可包括,生产流程的改进建议、生产操作的改进方案、产线漏洞的改进建议等。然后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限内,各个课题小组可根据需求,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后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由小组成员提交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并向领导做出汇报。企业会根据不同的小组课题,为小组选派指定的导师,导师全过程指导课题小组直至完成课题成果。

3. 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岗位能手的岗位轮换应选择工作流程横向延伸的相关岗位,通过在这些岗位上的轮换可以使后备岗位能手更加清楚整个生产流程,为进一步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15

公司“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0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50%和55%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2、“1551”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公司培养选拔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技能人才。

3、创新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在支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培养2-3名后备院士人才,培养300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专家150人,公司系统进入国家级人才库的'专家力争达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4、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引进和培养公司紧缺专家人才的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养500名金融、保险、法律和财务等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

5、特高压电网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特高压科技人才的培养,5年内滚动培养20xx名能够承担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人才。

6、西部电力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选拔4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对口派遣到东部发达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加大对西藏公司人才帮扶力度,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技术和技能人才进藏担任培训师,开展对口培训,为西藏公司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

7、学习型班组建设计划。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积极培育国家电网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8、农电工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所有农电所长的轮训工作。到20xx年底,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16

§1、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各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2、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第六条“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第七条“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第八条“精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第九条“雄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对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司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3、战略人才的甄选

第十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十一条甄选条件

进入战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第十二条甄选工具

1、《战略人才推荐表》(见附件一)

2、《职业锚(职业倾向)自我评价测试问卷》(见附件二)

3、《管理人员能力评价表》(见附件三)

4、职业满意度测试(见附件四)

5、《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见附件五)

第十三条甄选程序

对于公司战略人才,首先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甄选条件和甄选工具提候选人员名单,然后由总经理确认战略人才库入选人员名单。

§4、战略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公司对战略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第十四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公司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即采用:轮岗工作(不同系统)+挂职锻炼(不同部门)+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第十五条业务/管理型专才培养模式

对于业务/管理型专才,强调又红又专,在业务线和管理线上深度培养。公司采取线**叉培养模式,即采用:业务或专业领域内轮岗+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内部指导人培养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5、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各级人员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第一部分:对于列入“雏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雏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内部导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十六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雏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十七条在职培训

凡列入公司“雏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在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十八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雏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在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部分:对于列入“飞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飞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内部导师、岗位轮换、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十九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飞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二十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飞鹰计划主要在于培养中层管理人员,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部门内部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不同岗位间的配合情况。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本部门内部不同岗位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和六个月,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内部人员的轮岗需由部门经理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内部轮岗的人员仍由部门经理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内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飞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二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飞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部分:对于列入“精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精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内部导师、岗位轮换、内部培训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二十三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精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二十四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精鹰计划主要在于培养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拔尖人才、销售拔尖人才,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公司不同部门主要职责和不同部门间的配合情况。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公司不同部门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间的轮岗需由主管副总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间轮岗的人员由新任职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内部培训师

为了满足公司高级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凡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或未能完成《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六条内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七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四部分:对于列入“雄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雄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岗位轮换、内部培训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二十八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雄鹰计划主要为公司培养分公司总经理级或副总经理(公司运营副总经理、营销副总经理、工程副总经理)人才,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公司不同部门主要职责和不同部门间的配合情况。运营副总经理主管财务部、综合部、报建部、成本部、营销副总经理主管销售和策划、工程副总经理主管工程部、监理部、招标部,针对上述主管区域不同将有针对性的培训。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公司不同部门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间的轮岗需由主管副总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间轮岗的人员由新任职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内部培训师

为了满足公司高级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必须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凡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或未能完成《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十条内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十一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6战略管理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第三十二条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战略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战略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第三十三条淘汰

经过绩效考核,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人力资源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未能达到本制度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和公司签订培训协议的,或未能达到本制度第二十六条和第三十规定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培养。

凡淘汰出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仍有机会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但第二次被淘汰的人员将失去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

公司将根据《培训评估管理办法》对各层次战略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凡不配合评估工作的个人,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淘汰出战略人才管理库。

第三十四条晋升

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战略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战略人才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公司外部引入适合人才。

§7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管理办法的拟订和修改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六条本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17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xx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潜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到达最大化发挥,工作潜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透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透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到达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透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潜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思考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18

为创建有利于青年员工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公司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一流的青年人才队伍,按照**公司《关于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青年人才培养组织机构

(一)公司成立青年人才培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

1、讨论决定有关青年人才培养方案、专项奖励基金的确定等重大事项;

2、对各部门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督导;

3、对有关青年员工成长程度的考核测评的结果给予审核并提出建议;

4、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的落实给予审核;

5、提出对培养负责人的考核的意见和建议;

(二)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主任由人力资源部主任,成员为各部门主任。 其职责为:

1、讨论研究青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具体实施;

2、研究确定培养对象,并明确各部门培养对象名单;

3、落实有关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激励措施;

4、对本部门青年员工的成长程度负有直接责任。

二、培养对象

公司所属正式员工中,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谦虚好学、工作勤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5岁及以下青年员工。

三、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与**公司提出的“135技能提升工程”相一致。

(一)运行和热控、继保检修专业的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技能水平;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使青年员工的技能达到检修专责工、运行主值岗位水平;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青年员工的技能达到检修班长、运行机组长水平。

(二)设备点检专业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业务水平,即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完成一般的业务工作;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达到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点检员岗位资格;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达到专业主管水平。

(三)职能部门青年员工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路径

1、入职一年通过定向见习,具有本岗位一般业务水平,即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完成一般的业务工作;

2、见习期完毕后,再通过两年的成长期培养,达到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管理专责岗位资格;

3、经过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养后,达到主任助理的工作水平。

四、培养的实施

(一)、各阶段青年员工培养重点

****年以前入职的青年员工,已进入成熟期培养,他们对电力行业均有一定的认知,应注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使他们早日成为各专业岗位的骨干。

****年以后入职的青年员工,还处于见习期或成长期,应以掌握基本的岗位知识的培训为主,使他们在日常授课及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尽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产的基本操作及要点,达到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

1、导师制的原则

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2、导师库

根据青年员工各培养期不同,建立包括三个层次的导师的导师库。

3、指导内容

由相应的导师针对青年员工的见习期、成长期、成熟期为其制定包含相应内容的培训计划并实施。

(三)培养形式

1、在建立导师制的基础上,根据青年员工工作部门和岗位不同,采取相应培训方式进行青年人才培养。

(1)对在职能部门的青年员工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本岗职责通过每月参与技术问答等常规培训进行日常的业务知识培训。

岗位轮换:实行AB角制度,由本部门主任安排,一是在本部门内部平行岗位之间轮岗,拓展专业广度;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见习更高一级岗位工作,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使青年员工首先充分掌握本部门范围内工作流程及运转模式。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由人力资源部安排青年员工至其他部门的岗位锻炼,更广泛地拓展其知识面和能力范围。

列席高层会议: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层会议,提高其对公司运营的全面认识。

(2)对生产专业岗位的青年员工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本岗职责要求进行日常的业务和技能知

识培训,包括常规培训、技术讲课等。

岗位轮换:人力资源部提出建议,各生产部门安排,一是跨专业轮岗,拓展其专业广度。二是选择工作流程纵向延伸的相关岗位让青年员工见习,使其进一步熟悉整个技术流程的衔接要点,为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确定方向。

职责扩大化:给予其更宽泛的职责范围,提高其专业宽度。

岗位技能大赛: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大赛,通过比赛的参与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参与各项生产方案的制定和事故分析会:参与设备检修及启动、停运、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方案的制定,参与运行事故分析会,提高其对公司生产系统的认知。

挑战性项目小组:以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基础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供培训课程。具体的实施流程是要先根据不同的青年员工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课题,管理类的课题可包括,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撰写、制度的编写、流程的优化等;生产专业的课题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写、技术难题的改进、生产操作的改进、设备的优化改进等。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限内,各个课题小组可根据需求,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后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由小组成员提交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并在公司以PPT形式做出汇报。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19

公司“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0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50%和55%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2、“1551”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公司培养选拔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技能人才。

3、创新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在支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培养2-3名后备院士人才,培养300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专家150人,公司系统进入国家级人才库的专家力争达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4、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引进和培养公司紧缺专家人才的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养500名金融、保险、法律和财务等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

5、特高压电网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特高压科技人才的培养,5年内滚动培养20xx名能够承担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人才。

6、西部电力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选拔4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对口派遣到东部发达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加大对西藏公司人才帮扶力度,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技术和技能人才进藏担任培训师,开展对口培训,为西藏公司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

7、学习型班组建设计划。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积极培育国家电网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8、农电工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所有农电所长的轮训工作。到20xx年底,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20

《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为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重点建设内蒙古、陕西、新疆3个煤炭大省(区),显然,新疆地区在我国煤炭工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新疆煤炭资源储量约为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储量的40.6%以上。新疆地处祖国边陲,煤炭人才引进困难。近年来新疆地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方面出现实习时间短、实习基地管理困难、人才需求与人才供应矛盾等实际问题。笔者在承担采矿工程专业《井巷工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时发现课程内容间存在可“分解—交叉—重组”的情形,尝试构建新的、适合学生对专业知识由实用性向适用性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期对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工程教育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新疆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新疆首所应用型本科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是在原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学校的龙头专业,20_年被教育部纳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面对机械化、自动化、可视化和绿色环保化的当今采矿行业,采矿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于一个煤炭企业的采矿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生态环保的开采要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重视学生应用型工程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共识和新的趋势[1]。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以培养适应煤炭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新疆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尤其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采矿工程属特种行业、高危行业的事实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故该专业在传统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应更注重对学生从事艰苦、高危行业工作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的培养[2],即行业奉献精神———一种能为国家、社会的采矿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应用型工程教育。

二、应用型本科培养方案的模块化结构

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实施校企联合培养———“3+1”学分制培养模式,总毕业学分为182学分。第一至第六学期采取“理论+实践(课程设计)”的在校培养方式;第七学期为生产实习时间,采取煤矿现场“参观+定岗+讲座+专题”的培养方式;第八学期为毕业设计(实践)时间。培养过程采用模块化渐进式的教育培养结构体系,该体系由思政与健康教育、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能力教育、素质拓展教育六个培养模块组成。首先,通过思政与健康教育模块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乐观、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通过公共基础教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解决基本工程问题的计算、推导工具;再次,经过专业基础教育的学习让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有一定的认知;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能力教育的培养达到塑造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1、专业能力培养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包括专业方向教育和专业应用能力教育两个子模块,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专业课程组合形式、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培养过程中做到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为导向。

2、专业方向教育。专业方向教育子模块主要培养采矿工程卓越工程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考虑《采矿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核心课程内容间的联系及复杂关系,采用“分解—交叉—重组”的方法对授课内容及授课时间进行优化组合,便于学生对类似知识点的把握与理解。按照课程分解后各构成部分间的衔接递进关系,在授课内容及时间上进行交叉重组。

3、专业应用能力教育。根据现形式下煤矿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广,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采煤技术人员,而是适合于从事采煤、掘进、通风、运输、管理等诸多岗位的煤矿技术全能型人才;此外,现有专业课课程结构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上、系统化上、烦琐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实践彼此孤立的现象。所以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打破原有的专业核心课程结构模式,探索全新的、适合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由实用性向适用性转变的核心课程结构,将实践课尽可能地糅合到理论课堂当中去,利于培养“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结语

新疆工程学院为新疆地区唯一一所工科类本科院校,该校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占新疆煤炭行业管理人才的80%以上,与新疆煤炭机械化、绿色化、智能化开采密不可分,为了给新疆煤炭资源由传统的粗放式开采向先进的精细化转化思路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支持,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采矿工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结合新疆的区域特色及区域煤层赋存特征,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尤其要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新疆工程学院采矿教研室从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定、课程结构、核心课程授课内容及时间上结合、实践课程的安排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以期为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做一些铺垫性工作。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21

公司“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0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50%和55%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2、“1551”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公司培养选拔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技能人才。

3、创新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在支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培养2-3名后备院士人才,培养300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专家150人,公司系统进入国家级人才库的专家力争达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4、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引进和培养公司紧缺专家人才的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养500名金融、保险、法律和财务等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

5、特高压电网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特高压科技人才的培养,5年内滚动培养20xx名能够承担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人才。

6、西部电力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选拔4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对口派遣到东部发达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加大对西藏公司人才帮扶力度,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技术和技能人才进藏担任培训师,开展对口培训,为西藏公司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

7、学习型班组建设计划。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积极培育国家电网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8、农电工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所有农电所长的轮训工作。到20xx年底,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22

公司“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0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50%和55%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2、“1551”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公司培养选拔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技能人才。

3、创新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在支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培养2-3名后备院士人才,培养300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专家150人,公司系统进入国家级人才库的专家力争达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4、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引进和培养公司紧缺专家人才的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养500名金融、保险、法律和财务等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

5、特高压电网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特高压科技人才的培养,5年内滚动培养20xx名能够承担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人才。

6、西部电力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选拔4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对口派遣到东部发达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加大对西藏公司人才帮扶力度,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技术和技能人才进藏担任培训师,开展对口培训,为西藏公司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

7、学习型班组建设计划。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积极培育国家电网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8、农电工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所有农电所长的轮训工作。到20xx年底,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23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xx﹞4号)、《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xx﹞1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xx〕61号)等文件精神,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质量,决定开展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题培训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1、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专题解读。

3、“1+X”证书制度与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介绍;扩招100万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4、研讨交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工作。

二、参加人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相关领导,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相关领导,各省(区、市)职教行政、教研机构负责人及学科教研员,中、高职业院校校领导、教务处与专业负责人等。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承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四、时间、地点

1、时间:20xx年10月28日至31日(28日报到,31日离会)。

2、报到地点:南京珍宝假日酒店(江宁店)(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1706号),南京水晶蓝湾公寓酒店(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1568号)。

3、会议地点:南京珍宝假日酒店(江宁店)(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1706号)。

五、其他

1、本次活动收取会务费900元/人(由上海程津会务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开具发票),住宿费470元/天/间(标准间合住235元/天/人,单住470元/天/人)。住宿统一安排,会务费、住宿费、往返差旅费由参加人员所在单位承担。

2、培训证书:活动结束后,由教育部职教所培训中心统一颁发证书,培训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

3、本次会议预计接待人数600人,请参加人员于10月18日前,将基本信息按附件要求的报名方式发送回执,报满即止。本次活动不提供接送站(机),请自行前往。

4、会议报名及联系方式:

高职院校及其他与会人员:会议报名及联系方式详见附件1。

中职学校及地市行政(教研机构):会议报名及联系方式详见附件2。

附件:

1、高职院校及其他与会人员报名方式及会议联系人信息

2、中职学校及地市行政(教研机构)报名方式及会议联系人信息

3、乘车线路及交通示意图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20xx年9月20日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24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达到最大化发挥,工作能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积极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通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通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能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25

一、 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意义

健全完善青年人才发现、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建立更加有利于青年成长、满足企业事业需要、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育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青年人才队伍。

通过该体系的建立,公司将进一步明确不同序列青年人才的发展路径,并以职业发展路径为基础制定企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合理使用的人才识别体系,并给予不同层次的人员相应的培养机会,通过科学适用的体系流程及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内部聚集的资源,解决公司核心人才的差距问题,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支持。

二、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一、 基本制度与体系

(一)管理组织 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管理组织包含一个决策机构,和一个实施机构。青年人才培养决策机构是人事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构成。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机构是人力资源部培训站,负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实施。

(二)青年人才的标准

1. 青年管理人才

从事党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上、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青年管理能手、或优秀管理成果奖、或具有获得推广实施的科学管理方法实践;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培养和发展潜力的员工。

2. 青年技术人才

从事科技研究、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3. 青年技能人才

从事技能操作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高级工资格证书或被评为总公司高技能人才;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三)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

1. 青年管理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见习→科员→主办→主管→岗位经理→部门经理→更高

2. 青年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见习→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资深工程师→更高

3. 青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更高

三、公司的岗位能力管理体系

在确定了公司的职业发展路径后,以此为基础制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用素质、专有能力、岗位技能。通用素质和专有能力,主要是体现战略目标及业务发展对员工核心素质能力的整体要求;岗位技能则是要体现专业特点及职责分配对员工履行日常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 人才识别与筛选

识别于筛选青年人才,首先要建立公司关键岗位继任计划,以其名单作为青年人才识别的基础,然后运用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对名单内的员工进行潜力评价,接着按照岗位序列的不同,结合能力评价与业绩评价两个维度建立九宫格,筛选出本序列的业绩与能力均表现优秀的青年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对象。

五、 人才培养与培训

(一)各阶段青年人才培养重点

xx年-xx年入职青年员工为精英型培养,这些青年员工进入公司已经5年以上,对公司及行业均一定的认知,对于这个层次人员的培养,应注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使他们早日成为青年管理人才、青年技术人才以及青年技能人才。

xx年-xx年入职青年员工为大众化培养,这些青年员工进入公司基本不满3年,由于煤炭行业的工艺流程复杂的特性,因此对于xx-xx年入职的青年员工的培养,应该以掌握基本的岗位知识的培训为主,使他们在日常授课及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尽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产的基本操作及要点。

(二)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

1. 导师制的原则

“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2. 在确定了内部导师后,将导师按照级别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导师库。

3. 指导内容 导师为学员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是导师制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但是不同级别的导师、不同层次的学员在制定年度培养计划的过程中侧重点所不同。

(三)青年人才培养的形式

在建立导师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青年人才的培养。

1. 青年管理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按照公司《岗位轮换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安排轮岗,拓展其专业广度。后备管理干部的岗位轮换所涉及的岗位应尽可能多的包含整个管理流程的工作环节,通过这些岗位的轮换可以使后备管理干部充分掌握整个工作流程的运转模式,更好的管理全局。

列席高层会议: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层会议,提高其对公司运营的全面认识。

高校管理课程:积极联系高校联办的管理课程,提高理论知识高度。

2. 青年技术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后备技术骨干的岗位轮换应选择工作流程纵向延伸的相关岗位,通过在这些岗位上的轮换,可以使后备技术骨干进一步熟悉整个技术流程的衔接要点,对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确定方向。

挑战性项目小组:以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基础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供培训课程。具体的实施流程是要先根据不同的序列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课题,管理干部课题可包括,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撰写、制度的编写、流程的优化等;技术骨干课题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写、技术难题的改进措施等;岗位能手课题可包括,生产流程的改进建议、生产操作的改进方案、产线漏洞的改进建议等。然后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限内,各个课题小组可根据需求,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后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由小组成员提交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并向领导做出汇报。企业会根据不同的小组课题,为小组选派指定的导师,导师全过程指导课题小组直至完成课题成果。

3. 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岗位能手的岗位轮换应选择工作流程横向延伸的相关岗位,通过在这些岗位上的轮换可以使后备岗位能手更加清楚整个生产流程,为进一步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篇26

一、简介

人才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职责感,教学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一流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潜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潜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潜力并具备优秀的科学品质。

二、培养形式

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到达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了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职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等等。

三、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到达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贴合程度。

人才培养质量,既要理解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理解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务必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即是教育同社会的关系的规律,潘懋元先生表述是,“教育务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以引申,即可表述为,“教育务必受必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为必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所以,当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即不能很好地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时,务必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即教育自身的规律,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表述即是,“社会主义教育,务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务必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则能够表述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务必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知识、潜力、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这个表述中,既包含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包含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一般性要求。所以,当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贴合人才培养目标时,则务必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主要的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合人才培养目标。

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动因既有来自教育的外部,也有来自于教育的内部。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是,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贴合程度。总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就是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

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取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质量等),反馈到社会,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外显特征的评价,即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群体是否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发展的需要;反馈到学校自身,理解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即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群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贴合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而且,人才培养结果还务必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予以评价。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或者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时,学校务必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