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2025/01/18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精选25篇),希望这些优秀方案,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1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促进有效教学”课堂变革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其中学校课程主要以写字教学为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环保教育、课外阅读以及数学与科学的课外拓展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

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一、二年级每周:语文(9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和校本课程(2课时),共26课时。

三、四年级每周: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五、六年级每周: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

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这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表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教学大纲和河北省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或开发的资源,以创办特色学校为目标,以提高文化素质和发展个性、发挥特长为核心,以教务处策划、年级组组织、教师申报、学生自愿相结合为形式,开展旨在满足学校、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的各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从而实现学生个性有发展,学校特色有体现,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高的目标。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魏国强副组长:于雷

成员:李金香、齐芳、何俊、学科主任、校本课程老师

2、实施过程

(1)由教务处摸底、调研,确定大体思路,明确工作要求。

(2)结合本校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学生家长特点,形成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家长教学生的模式来确定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计划方案。

(3)年级部根据各自的工作安排和具体情况,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根据学校拟定开发的校本课程填写志愿。

(4)本着教务处会同年级组在校长室领导下进行调整,最后形成固定的校本课程。

3、开设校本课程的科目:见附表一。

4、校本课程上课时间:严格按照课表上的课时计划执行。

5、课程的开设要求

(1)每门课在开设前要拟订并上交课程开设计划和每次的.具体安排(时间、地点、类型、内容、指导教师、所需设备与物品等)。

(2)过程中要有教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和规模等)。

(3)做好考勤和记录。对无故不参加校本课程的学生,上课教师要及时向值勤检查领导或班主任反应。

6、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7、本学期重点推进:团体心理辅导、数学训练、写作。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

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明确课程要求、改进过程管理。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D——教导处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E——教学成果评价分

3、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四、保障措施

1、物质配备:上课所需的各种学习材料、器材、设施按时足量配备和安排。

2、制度与政策配套:建立制约与激励机制,推动校本课程工作的全面开展,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完善评估评价制度,把校本课程列入工作量,按课时计课时费。学校将校本课程工作的开展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2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课程计划,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促进我校课程规范有序的发展,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本着有效和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发的原则,经讨论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已有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喜欢的、学校想要的、教师能做的”,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以学生活动为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让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可变性。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民主性原则: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创造机会,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

三、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2、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热爱祖国、适应社会。

四、整体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协调发展,阶梯发展和循序发展,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一学段,三四年级二学段,五六年级为三学段,三学段各有特色,而且内容进行再分工,形成即时、并进、整合的学习链。

2、教学策略上,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交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视活动的结果。

3、考核方法上,通过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效果的考察和测量,反思课程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序,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应多种多样。

五、内容规划

我校的学校课程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它们分别是:

(一)传统文化:古诗文诵读、名言成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诵读、礼仪教育。

(二)民族艺术:中国书法、手工制作、绘画。

(三)口语表达:民间故事、演讲交流。

(四)传统体育:跳绳、羽毛球、乒乓球。

六、课程管理

1、建立学校课程组织保障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保证课程的实施,加强对课的指导和监控。

2、建立学校课程审议报告制度。

3、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与改进机制,及时评价,做出总结。

七、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学校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转差”记录。

2、教师评价

(1)任课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取得的成绩。

(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八、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学习,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活动经费的支持,确保图书室、网络、计算机室、活动室的建设。

3、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提供保障。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3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课程计划,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促进我校课程规范有序的发展,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本着有效和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发的原则,经讨论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已有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喜欢的、学校想要的、教师能做的”,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以学生活动为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让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可变性。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民主性原则: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创造机会,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

三、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2、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热爱祖国、适应社会。

四、整体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协调发展,阶梯发展和循序发展,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一学段,三四年级二学段,五六年级为三学段,三学段各有特色,而且内容进行再分工,形成即时、并进、整合的学习链。

2、教学策略上,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交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视活动的结果。

3、考核方法上,通过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效果的考察和测量,反思课程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序,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应多种多样。

五、内容规划

我校的学校课程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它们分别是:

(一)传统文化:古诗文诵读、名言成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诵读、礼仪教育。

(二)民族艺术:中国书法、手工制作、绘画。

(三)口语表达:民间故事、演讲交流。

(四)传统体育:跳绳、羽毛球、乒乓球。

六、课程管理

1、建立学校课程组织保障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保证课程的实施,加强对课的指导和监控。

2、建立学校课程审议报告制度。

3、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与改进机制,及时评价,做出总结。

七、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学校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转差”记录。

2、教师评价

(1)任课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取得的成绩。

(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八、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学习,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活动经费的支持,确保图书室、网络、计算机室、活动室的建设。

3、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提供保障。

康各庄小学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

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

一、指导思想及实施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确立现代课程意识,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水平:加快课程建设,开发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功能;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构建比较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

、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写字课程以及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团队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4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中国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通过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课程内容

六年级硬笔书法,七年级毛笔书法。

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

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b、颜行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3、书法作品鉴赏与创作。

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字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警句名言、成语等皆可入书,若自作自书,则更佳。少则一、二字,多则长篇均可写成书法作品。

书体:甲骨、金文、篆、隶、草、行、楷皆可。

样式:中堂、对联、条幅、屏条、横幅、长卷、斗方、册页、扇面。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4、书法笔画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执笔、用笔

运笔:中锋运笔、偏锋运笔、侧锋运笔、藏锋起收、露锋起收、平移、提按、转折、换锋。

墨法:浓墨、淡墨、涨墨、枯笔和渴笔

选帖——读帖——临帖——摹贴——出贴

5、书法结构的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重心的安排、态势的表现、黑白的布置、点画的呼应

6、书法用品“文房四宝”知识。

笔:毛笔有硬毫、软毫之分。硬毫有狼毫、紫毫等类,笔毛刚健,富有弹性,利于起到,适宜些小楷或行草书,清代以前书家多用纸。软毫以羊毫为主,笔毛柔软、细腻、含墨量大,宜于写大字或楷、隶、篆书。软毫少弹性,行笔有一定难度。另为将软、硬毫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毛笔叫“兼毫”,其性能在软硬毫之间。

墨:用松木等薰烟灰制成的墨称松烟墨,用桐油等植物油薰烟制成的墨城油烟墨。松烟墨沉而黑,油烟乌而亮。

纸:书法用纸一般用宣纸。宣纸分生、熟两种,生纸吸水,更能写出枯湿浓淡的效果。宣纸以安徽所产的为佳。此外还有元书纸、皮纸等用于临写或创作。

砚:细腻而又容易下墨者为上品,如端砚等。初学者也不妨用小碟子盛墨汁来蘸墨,同样可以学习书法。

7、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1.实验班级:6~7年级。

2.建议家长主动配合教师。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实际操作(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活动记录等。

4、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5、书法作品评价

具体方式:资料收集、个人感受等。

6、比赛成绩评定。

六.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1、学生课桌太小,课桌上放上字帖剩余空间就很小了,受课桌的束缚,学生临帖不是很方便。

2、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书法不感兴趣,也很难入门,课堂上信手涂鸦。“书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学习”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也不喜欢临帖,课堂上小声说笑,甚至打闹。

4、破坏卫生。有的学生拿毛笔在墙壁上乱涂乱画;有些学生写完的毛边纸团成一团随地乱扔;有的不小心打翻墨汁,弄的桌子上、地面上很脏;还有的不小心把墨汁弄到脸上、手上、衣服上等等。

5、目前滨北镇没有专门的卖书画用品的商店,学习书法的毛笔、字帖、毛边纸、宣纸等用品不方便购买。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成立以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组成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规方案。

二、需要评估

1、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校园乒乓球队、趣味跳绳队、舞蹈队、绘画队训练有序,小主人系列活动轰轰烈烈。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羡慕马琳,多么希望能像他一样在赛场上大展国人风采。""我喜爱音乐,总是让自由的思绪和音乐一起放飞,什么时候我能自己作词作曲,写出心中的话,唱出心中的歌?""我想有一手漂亮的字!"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3、学校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小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活动场地很大,乒乓球、跳绳都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有兼职的教师,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挥毫泼墨,有的心灵手巧,寥寥几笔,精致的图案便跃然纸上。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依据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校本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四、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科学素养类:中华经典诵读

技能类:花样跳绳、中华武术操、快乐乒乓、小小歌唱家、快乐小画家、写字等

五、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委员会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哲学,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

5、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选修名单》,有20人左右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就允许开设。人数偏多的课程,委员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6、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委员会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委员会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委员会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带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委员会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六、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2、对教师的评价

①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七、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6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中国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通过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课程内容

六年级硬笔书法,七年级毛笔书法。

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

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b、颜行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3、书法作品鉴赏与创作。

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字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警句名言、成语等皆可入书,若自作自书,则更佳。少则一、二字,多则长篇均可写成书法作品。

书体:甲骨、金文、篆、隶、草、行、楷皆可。

样式:中堂、对联、条幅、屏条、横幅、长卷、斗方、册页、扇面。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4、书法笔画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执笔、用笔

运笔:中锋运笔、偏锋运笔、侧锋运笔、藏锋起收、露锋起收、平移、提按、转折、换锋。

墨法:浓墨、淡墨、涨墨、枯笔和渴笔

选帖——读帖——临帖——摹贴——出贴

5、书法结构的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重心的安排、态势的表现、黑白的布置、点画的呼应

6、书法用品“文房四宝”知识。

笔:毛笔有硬毫、软毫之分。硬毫有狼毫、紫毫等类,笔毛刚健,富有弹性,利于起到,适宜些小楷或行草书,清代以前书家多用纸。软毫以羊毫为主,笔毛柔软、细腻、含墨量大,宜于写大字或楷、隶、篆书。软毫少弹性,行笔有一定难度。另为将软、硬毫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毛笔叫“兼毫”,其性能在软硬毫之间。

墨:用松木等薰烟灰制成的墨称松烟墨,用桐油等植物油薰烟制成的墨城油烟墨。松烟墨沉而黑,油烟乌而亮。

纸:书法用纸一般用宣纸。宣纸分生、熟两种,生纸吸水,更能写出枯湿浓淡的效果。宣纸以安徽所产的为佳。此外还有元书纸、皮纸等用于临写或创作。

砚:细腻而又容易下墨者为上品,如端砚等。初学者也不妨用小碟子盛墨汁来蘸墨,同样可以学习书法。

7、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1.实验班级:6~7年级。

2.建议家长主动配合教师。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实际操作(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活动记录等。

4、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5、书法作品评价

具体方式:资料收集、个人感受等。

6、比赛成绩评定。

六.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1、学生课桌太小,课桌上放上字帖剩余空间就很小了,受课桌的束缚,学生临帖不是很方便。

2、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书法不感兴趣,也很难入门,课堂上信手涂鸦。“书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学习”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也不喜欢临帖,课堂上小声说笑,甚至打闹。

4、破坏卫生。有的学生拿毛笔在墙壁上乱涂乱画;有些学生写完的毛边纸团成一团随地乱扔;有的不小心打翻墨汁,弄的桌子上、地面上很脏;还有的不小心把墨汁弄到脸上、手上、衣服上等等。

5、目前滨北镇没有专门的卖书画用品的商店,学习书法的毛笔、字帖、毛边纸、宣纸等用品不方便购买。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课程设置。如:国家课程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艺术、体育、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开设:信息技术、安全法制、劳动技术。校本课程开设:校本教材、活动课。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

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下午),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活动课(包括各社团活动)。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我校地方课程课时安排为,每周一、二年级2课时,三、四年级3课时,五、六年级4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10.2%。设置综合实践、心理健康与法制等,使用相应的教材。

8、校本课程结构设置

以《弟子规》为导行的中华传统美德,所选教材是学生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教研组工作。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靳淑花

副组长:柴艳艳

组员:各班班主任

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与落。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石桥一小一直努力构建“责任+特色”办学模式,作为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七、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陈礼(校长)

副组长:峰、李永

成员:赵淑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学校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九、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10

一、课程说明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修习校本课程至少需要获得6个学分。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学校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

三、组织机构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对学校课改委员会负责,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切问题的领导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的目标

以新课改为契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五、校本课程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由于校本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内容的宽泛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还要针对学校和地方的特色。

3、自愿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资源性原则,教师要资源开发,学生要资源选择,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开发与申报

1、实验中学的每位教师都有开发校本课程的义务。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提前一个学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编写课程纲要和教案,有能力的老师还可以编写校本教材。

2、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的要求,按时申报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上报申报材料,包括课程提纲、教案、教学计划等等。

(二)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审核,审核采取看材料,听汇报,以及试听等方式,通过审核的校本课程纳入到下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供学生在下学期进行选修。不合格的校本课程,教师修改完善后,可在下学期继续申报。

(三)选课

1、校本课程的选课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在每学期初进行。

2、学生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本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进行初选,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一门,最多选两门,且不能重复。

3、教务处根据学生的初选情况进行调整,每门课程最多不能超过60人,最少不能少于30人。超出规定人数的课程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名单,未中签的学生重新选课;少于30人的课程不开设,学生重新选课。最终由教务处登记汇总,形成校本课程选课结果一览表。

(四)实施

教师按照教务处最终的选课结果一览表,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授课。由教务处组织统一检查。

(五)考核

1、学校不组织校本课程的统一考试,由任课教师在授课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

2、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3、由任课教师根据《大庆实验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

(六)总结反思

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和修改后的课程纲要上报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七、校本课程的管理

1、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2、学校要组织有意愿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确定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的主题。

3、学校要组织培训教师,特别要重视教研组和教师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多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4、经常进行资源调查,整合蕴藏在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和社区中的课程资源。

5、学校要通过学生选择和评价等方式实现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

6、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评价,了解和掌握校本课程的开设效果,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7、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动态调整。

8、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均可获得相应的报酬。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在学校质量评价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

2、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学校要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九、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按时足量的配备和安排开设校本课程所需的场所、仪器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参评先优模、外出学习和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11

一、指导思想

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程,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我校的《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习,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学习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写出学校课程学习体会。

3、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第二阶段:体验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收获礼仪习惯

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

成员: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习惯。

3、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12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根据实验中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剪纸、舞蹈、音乐、美术、体育项目训练、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大周5课时,安排在下午3、4节公共自习课上。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

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结合各地的教研情况,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习,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务实钻研学习,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通过实践,反馈调节,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裢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教师开发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收集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差异。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水平,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材料,为课程选材的提供依据。

2、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

3、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鉴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

5、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在我看来,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能够找到最优秀的自己。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13

一、课程说明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修习校本课程至少需要获得6个学分。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学校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

三、组织机构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职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对学校课改委员会负责,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切问题的领导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的目标

以新课改为契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五、校本课程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由于校本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内容的宽泛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还要针对学校和地方的特色。

3、自愿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资源性原则,教师要资源开发,学生要资源选择,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开发与申报

1、实验中学的每位教师都有开发校本课程的义务。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提前一个学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编写课程纲要和教案,有能力的老师还可以编写校本教材。

2、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的要求,按时申报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上报申报材料,包括课程提纲、教案、教学计划等等。

(二)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审核,审核采取看材料,听汇报,以及试听等方式,通过审核的校本课程纳入到下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供学生在下学期进行选修。不合格的校本课程,教师修改完善后,可在下学期继续申报。

(三)选课

1、校本课程的选课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在每学期初进行。

2、学生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本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进行初选,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一门,最多选两门,且不能重复。

3、教务处根据学生的初选情况进行调整,每门课程最多不能超过60人,最少不能少于30人。超出规定人数的课程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名单,未中签的学生重新选课;少于30人的课程不开设,学生重新选课。最终由教务处登记汇总,形成校本课程选课结果一览表。

(四)实施

教师按照教务处最终的选课结果一览表,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授课。由教务处组织统一检查。

(五)考核

1、学校不组织校本课程的统一考试,由任课教师在授课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

2、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3、由任课教师根据《大庆实验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

(六)总结反思

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和修改后的课程纲要上报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七、校本课程的管理

1、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2、学校要组织有意愿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确定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的主题。

3、学校要组织培训教师,特别要重视教研组和教师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多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4、经常进行资源调查,整合蕴藏在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和社区中的`课程资源。

5、学校要通过学生选择和评价等方式实现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

6、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评价,了解和掌握校本课程的开设效果,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7、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动态调整。

8、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均可获得相应的报酬。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在学校质量评价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

2、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学校要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九、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按时足量的配备和安排开设校本课程所需的场所、仪器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参评先优模、外出学习和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14

一、课程开设的需求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弟子规》第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由此可见在《弟子规》进校园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校本课程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高一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三、课程教学理念

《弟子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理念应当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顾况《行路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这一点,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优秀的经验,自无须赘言。《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弟子规》校本课程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文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纵横联系,指导运用: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朱熹)。《弟子规》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弟子规》这样的古文古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礼仪行为的课程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诵读文字、解释句子、读懂意思,这样的课程,目标是有欠缺的。学生不会理解得很渗透,对行为改善的帮助不会很大。

作为校本课,引导现代的学生来学习古文古训,应该为其注入新的含义,在目标上加进一些现代的气息,这是该思考的。古时候的弟子规,多是从礼仪角度讲的。但是,做为现代人,我们该怎么样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校本课该思考的问题。

1、研究。研究就是去探究文字背后所存在的科学道理。把古人没有讲出来的意义、没有想到的意义研究出来。比如:“年方少,勿饮酒”,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科学道理。

2、悟理。悟理,就是用心来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一般性的做人道理。有些行为礼节,现在已经不再讲究。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文字背后表达出的人与人交往的一般性要求。如“揖深圆、拜恭敬”

3、表演。表演就是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文字所描绘的行为动作,让孩子在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来产生对好的行为的“好”,对不良行为的“恶”,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

4、批判。《弟子规》中有贞节烈女的一些要求。既然是古训,其间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我们不能够因为其间有糟粕就不再要求学习,也不会因为它是古训就全盘接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去批判。我们要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发展和培养的个性,主见意识。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宋代朱熹主张先读《近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弟子规》校本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

其二,《弟子规》是古代经典篇章。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规》校本课程所选内容,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校本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使《弟子规》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评价建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弟子规》校本课程,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从学生《弟子规》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弟子规》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弟子规》,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使评价更具综合性。

自我评价。通过反思,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

小组间评价。同学之间互夸,互助,共同进步。对以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共同确定努力方向。

师生之间互相评价,《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不单单是学生的事,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这样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还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15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目的和意义

1、传承中华文明。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李国富

副组长:王建申刘俊华

成员:徐诚伟乔运良侯华科张瑞颖

四、实施办法

1、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开设至少一节“国学”校本课程。小学阶段重在朗读背诵,中学阶段要将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国学经典》课本进校园。统一选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国学经典》丛书,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下发到各学校,并做好活动用书的宣传推荐工作。

4、各学校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小学、幼儿园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一些经典诗文为主,初、高中以诸子百家著作和古文为主。

5、诵读安排:在早课、语文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学校要选出质量较好的“国学”校本课程教案,上报到县基础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平舆教学教研通讯》发表。

8、县教研室组织开展“国学”校本课程优质课教师评选活动。

9、积极配合德育室工作,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16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班庄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

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员: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建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结合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发掘本地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在1~6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年级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写好教学反思。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17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学校课程的开发,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我校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学校课程文件,结合学校自身所在区域特点,从挖掘内部潜力入手,逐渐形成了一套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特色的学校课程教育体系。

二、培养目标

(一)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在对师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仍然从“修身养志”、“经典诵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构建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课程。在开发学校课程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国家课程进一步优化,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基础上,重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过程(此项内容是否属于学校课程,专家有争议,我们学校暂且划为学校课程);二是开发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进一步体现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追求。

(二)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课程通过开放、多元的学生社团系列学校课程的建设,不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省、自律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参与、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结构及门类

(一)修身养志学校课程开发系列

这个系列的学校课程的开发涉及到教育和教学的方方面面,前面两年我们开发的学校课程项目都在其中,具体情况如下:

1、我校已开发的课程:

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合唱、舞蹈、音乐、象棋、国画、素描、手工制作、手工编织、书法、英语、物理、地理、作文、名著阅读、数学、微机,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现在所开设的多数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许多家长纷纷表示对非常支持我校学校课程的实施工作。今年可以继续开发。

2、我校未开设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包括未申报过、申报过未开设两种情况)

(1)过去开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不够细化,多数情况只是笼统的称为趣味数学、趣味化学、趣味英语、趣味地理等,范围太大,没有针对性,往往成果就不够明显。今年可以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目前教材的薄弱环节,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整合或细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如:语文语法、汉字拼写、软笔书法、硬笔书法、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表演、数字速算、代数题归类、存钱利率、数学测量、化学魔术、创新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物理的电工常识、实验改进、生活中的力、光对社会的影响等等(招生对象可以是同一个级部的)。我校学生的薄弱方面,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整合或细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

(2)手工类如:编织、粘贴画、创意制作、纸艺、布艺等,也可细化。例如,针对某一个品种的学习。

(3)航模制作、机器人足球、科技发明、礼仪、人际交往、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属于目前的薄弱课程,尤其人文方面的,国家教育部也认识到了目前在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也在大力提倡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以欢迎老师们在这些项目上加强研究。

(二)组建学生社团

1、组建社团的宗旨:

为丰富我校学生校园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这学期将成立学生社团,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发相聚在一起,通过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彼此交流、共同进步。同时,给社员提供一个积累社会经验、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使学生初步形成某些特长,并不断提高学生在各种文化领域方面的修养,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美好人生奠基。

2、组建社团的步骤

(1)调查学生意向,确立成立社团的领域。

(2)每个社团撰写要成立的学生社团章程草案。

(3)招募成员。

(4)确立社团的指导老师。

(5)社团撰写申请书。

(6)向学校提交申请,并获得回复。

(7)召开成立会,并开始活动。

四、课程开发

(一)规范学校课程开设模块。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青岛市《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和《莱西市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学实施意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青岛、我市教研室的指导谋划下,我校的学校课程设置分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

1、必修模块: 课程名称是《中华诵〃经典诵读》。原因:一是实现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二是拥有青岛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和莱西市“中华诵〃 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单位的师资优势和物质基础;三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必修模块进入班级课程表,每周一节课。

2、选修模块。根据学生兴趣需求,遴选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按照民族文化领域、自然探究领域、社会探究领域、 艺术探究领域、 体育与健康领域五大领域,按照因地制宜、宁缺毋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调整、拓展和优化选修课程内容。选修课程采用“四定一动”的模式进行。四定:定时间(全校选修学校课程统一集中安排在每周四下午课间活动)、定地点(各班教室和各种活动场地)、定教师、定学生;一动:学生选课走班。这样的组织形式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和空间,便于管理和考评。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培养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品牌亮点、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成就感、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丰富的学校课程教化中不断彰显和提升。

(二)严格学校课程开发流程

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按照各级政策文件要求,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严格执行了以下开发实施步骤和程序:

1、学期初研究制定《学校课程开发指南》。编制开发指南时,充分考虑学生兴趣需求、高效课堂和四项活动、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师资配置和校内外资源等综合因素。

2、教师申报。教师根据开发指南所列的`课程种类,结合专业背景和特长爱好,向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提交学校课程申请表。学校领导小组对教师课程省报表进行审查评估。

3、编写学校课程纲要。通过审查评估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编写好学校课程纲要。纲要包括:课程名称、拟开课级部、课程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及进度、课程管理和评价等。

4、编制课程目录和简介。学校课程业务小组根据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以级部为单位编制学校课程目录和简介,目录和简介由班主任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在征求教师和家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选修课程。学校以级部为单位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指导和协调,合理搭配选课人数。

5、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背景分析、课程种类和介绍、开课教师和地点、教师考核、学生管理和评价、保障机制等主要内容。

6、学生走班上课。每周四下午,以级部为单位学生选课走班。教师根据课程纲要编写教案或教材,组织上课并负责学生管理和教学评价。

五、实施与管理

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关键在领导,“一把手”尤为重要。为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建立了四级组织领导:一是配齐领导班子,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抓教学的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史校长始终将学校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工程”坚持亲力亲为,每学期亲自为全校师生做学校课程专题报告;每学期初亲自参与指导学校课程编审和学生选课走班工作;每月定期亲自听取学校课程专题汇报,为学校课程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保证;每周深入班级听评学校课程,亲自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二是配强由教导处人员、学校课程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业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开课场地安排、教师搭配、上课查岗、学生意见反馈、教师学生考核等工作。三是成立由家长组建的督查小组,每周邀请部分督查小组成员到校旁听老师上课,实地督查学校课程实施情况,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限期整改,对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用并实施。四是成立由教导处、政教处和学生会人员组成的新闻宣传报道小组,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班校会等形式和途径宣讲学校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时总结推广我校学校课程的成果和经验。领导决策推动、业务组织实施、家长过程监督、新闻及时宣传报道的管理体制,为学校课程的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六、课程评价

评价是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两年来,围绕调动师生参与学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不断完善修订师生考评办法,特别是巧妙利用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将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职称评聘、工资发放、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极大促进了教师工作干劲和热情。

(一)赏罚分明的教师评价

1、参照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对课程纲要评估合格、学生选课达到开课要求、按时备课上课的教师,在期末绩效考核中按国家课程任课课时工作量的2倍记分。

2、学期末学生评价为合格等级、档案材料上交齐全的教师,在期末绩效考核中加记5分作为奖励。

3、在期末被评为“优秀学校课程”的教师加记3分作为奖励。

4、在家长、学生调查问卷中,通过率不到半数的课程,下学期坚决取消。

5、两年后,参加职称评定的教师,须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具“近两年成功开发过学校课程”的资格证明。

6、周四下午教导处、督查室联合对教师上课进行专门检查考核,累计两次无故不上课者,上课无故外出接打手机者,无精心备课者取消年终评先选优资格。

(二)鼓励参与的学生管理

1、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开课教师从学习兴趣、参与态度、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品质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由学生本人、教师、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优秀、合格的,发给盖学校印章的结业证书,存入学生的地校课程档案袋。在同学科比赛获奖的,享受学校奖励。

2、召开成果展示会。每学期末学校统一组织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各种技艺比赛为主体的成果展示会,表彰在学校课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学生上课等级证书,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参与上课的热情。

3、强化学生过程管理。针对走班式上课,学生上课人数难以管理的问题,学校严格了考勤制度,上课教师每一节必须每节课清点学生人数,学生无故不上课扣班级千分赛分数,学生请假必须要有班主任的请假条制度。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情况纳入班级千分赛考核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人正满怀激情与梦想,在思考中奋勇前行,不断提高学校课程建设水平,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踏上一个又一个事业的新高峰!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18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剪纸》。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3—6年级每周2节,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校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19

我校于20xx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xx市二期课改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习课程和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20

自自治区书法教育学校在我校挂牌后,我校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并深入开展了系列活动;本学期,经学校研究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和落实,实施方案具体概括为:三落实一展示。

一、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一二年级为每周两节,三至六年级为每周一节,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后的10分钟。

二、教师教授的落实。

1、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怎么教,教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2、每位书法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老师们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在学习后去指导学生是没什么问题的。

3、书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4、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书法演示或教师书写方法的示范,以此来引导学生。

5、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习充分结合起来,不可以只练不教,盲目练习。

三、学生学习的落实。

1、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体笔画的练习到字的练习逐步推进。

2、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做到持之以恒。

3、动员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四、展示

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书法展示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时也将此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去努力,书法教育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开展时间:

从本学期3月8日开始进行。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2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

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22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文理并重,外语强化,全面发展,国际融合”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

D——教导处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

E——教学成果评价分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七、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6、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7、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己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8、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九、运作机制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小芳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副组长:陈钢(教务处主任)浦培根(教研室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2)校本课程研究组:各教研组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xxxx年3月——6月)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第1周)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第2周)

C、教导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第3周)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导处;(第5周)

E、教导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第6周)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编写教材。(第7周-第18周)

G、校本课程教材交教导处。(第18周)

2、实施阶段(xxxx年9月——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第1周)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第2周)

C、教导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第3周)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导处检查(第4周);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第4周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春学期第18周)。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18周)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第19周);

C、教导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第19周)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23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教学大纲和河北省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或开发的资源,以创办特色学校为目标,以提高文化素质和发展个性、发挥特长为核心,以教务处策划、年级组组织、教师申报、学生自愿相结合为形式,开展旨在满足学校、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的各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从而实现学生个性有发展,学校特色有体现,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高的目标。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魏国强副组长:于雷

成员:李金香、齐芳、何俊、学科主任、校本课程老师

2、实施过程

(1)由教务处摸底、调研,确定大体思路,明确工作要求。

(2)结合本校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学生家长特点,形成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家长教学生的模式来确定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计划方案。

(3)年级部根据各自的'工作安排和具体情况,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根据学校拟定开发的校本课程填写志愿。

(4)本着教务处会同年级组在校长室领导下进行调整,最后形成固定的校本课程。

3、开设校本课程的科目:见附表一。

4、校本课程上课时间:严格按照课表上的课时计划执行。

5、课程的开设要求

(1)每门课在开设前要拟订并上交课程开设计划和每次的具体安排(时间、地点、类型、内容、指导教师、所需设备与物品等)。

(2)过程中要有教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和规模等)。

(3)做好考勤和记录。对无故不参加校本课程的学生,上课教师要及时向值勤检查领导或班主任反应。

6、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7、本学期重点推进:团体心理辅导、数学训练、写作。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

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明确课程要求、改进过程管理。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D——教导处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E——教学成果评价分

3、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四、保障措施

1、物质配备:上课所需的各种学习材料、器材、设施按时足量配备和安排。

2、制度与政策配套:建立制约与激励机制,推动校本课程工作的全面开展,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完善评估评价制度,把校本课程列入工作量,按课时计课时费。学校将校本课程工作的开展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24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实施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校本课程。

2、学校办学目标的需要

我校明确指出“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有爱心,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成才但必须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转向“科研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力求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3、科学性原则。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要深入广泛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有益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4、开发性原则。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专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五、课程定位: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甚微。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为课外阅读。

六、实施意义: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我们教师统筹安排,科学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七、实施计划:

1、目标与要求

低年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独立性差,让他们读一些思想健康,内容浅显的注音读物、连环画、卡通片等,也可采用听读形式(听录音或老师、家长讲),允许“一知半解”。

中高年级: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要高一些,让他们读一些中外名篇名著,适当作些摘记,并用读后感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墨多读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和消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经受祖国和世界灿烂文化的熏陶,汲取营养,提高鉴赏水平。

2、方法与途径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但是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不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a、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b、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c、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d、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e、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f、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 4)、教会做读书笔记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

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

3、评价与展示

组织阅读成果展示。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1)、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4)、中高年级学生也可编一些读书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八、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顾问:曲中甫组长:惠新建

副组长:徐秋娟张晓文

组员:张水红冯会琴赵春霞谷战敏

高建峰王玲枝孟丽霞冯春草郭雍亚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篇25

一、指导思想

小班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小班化教学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学生是有潜力的,有差异的,并且是不断发展的;教师与学生是学习的伙伴,是共同成长的伙伴;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进一步读懂课标,深度研究教材,善于把握学情,更大胆地开放课堂,让教师设身处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指导、引领、激励;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发言的机会,张扬自己个性的舞台;创新的平台;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

1.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活用数学教材,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导学案有效提问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会倾听同学发言。能够引发学生倾听、思考、探索、交流、再提问。

3.培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促使人人进步。

4.在1-3年内数学组学科培养2名以上学科带头人或名优教师,并在承担市级以上课堂教学的展示,打造市级精品课例。

三、数学组课题: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四、小班化教学推进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

该阶段制定数学组“小班化”教学研究基地实施方案。主要是环境、氛围、使教师进入状态。研究导学案的设计、小组建设、课堂环节。

课题:“有效提问”

1.教师撰写个人研究课题项目方案。

2.通过隔周一次的数学集体备课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导学案的有效设计、小组建设、课堂环节研究等活动。

3.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交流活动。

第二阶段:

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教师撰写个人研究课题项目方案。

2.根据班级特点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3.阶段性总结。

成果展示阶段:

1.公开课,活动展示。

2.收集教师论文,组成论文集。

3.收集教师优秀课件,建立课件夹。

4.撰写课题总结。

数学课题组成员:

组长:金xx

组员(7名):南xx。

五.人员安排:

金xx:写“小班化”研究方案、阶段性总结。

孙xx:收集,整理有关课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