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方案

2025/03/18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方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2.学习唱十六分音符及间奏,体验节日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走与跑录音带、《小鸭子的舞》录音带、小鸭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走着去,跑回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知道走的音乐慢,跑的音乐快一些。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走着去,跑回来练习走与跑的动作,音乐反复的变化,加强幼儿对快慢的感受与辨别能力。

3.歌曲:“庆祝六一儿童节”

(1)“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我们生活在今天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的花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美美的。”

(2)幼儿欣赏老师范唱《六一的歌》。

(3)随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学唱全曲,辅导幼儿唱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间奏,体验节日的快乐,用歌声表达愉快的情感。

4.复习《我有玩具大家玩》、《大雨小雨》

(1)《我有玩具大家玩》吐字要清楚,声音由弱到强,表现出我有玩具大家玩,友好的情感,利用领唱,齐唱练习。

(2)《大雨小雨》

幼儿分组,一组唱大雨,―组唱小雨,分组唱时注意衔接的要紧凑、自然,节奏准确合拍。

5.欣赏:《小鸭的舞》

(1)幼儿安静的欣赏《小鸭的舞》

提问,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哪一种小动物的事?对是小鸭子的故事。你们仔细听听小鸭子在干什么?

(2)分段听:(1)─(11)要求幼儿集中精力听音乐,从欢快活泼的音乐声中听出小鸭子在高兴的跳舞,速度稍快。

(12)─(20)启发幼儿从音乐的表现手法上听出小鸭子很高兴的游泳,速度较慢。

(21)─(25)小鸭子们游泳后又继续愉快的跳起舞来,速度稍快。

结束部分:

幼儿戴上小鸭头饰,在老师的引导下听音乐做动作,感知音乐的快慢与表达的内容关系。幼儿自然地离开教室。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橡皮泥。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今天是元宵节,你们高兴吗?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元宵的来历。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

2、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挂灯笼等)

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讲述:元宵的来历。

三、说说元宵。

1、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等)元宵这么漂亮,你想不想也来做元宵呀?

2、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四、制作元宵。

1、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看谁做得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五、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盛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吃元宵。

刚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现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八、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齐楚燕赵皆降服(打《史记》一句)--四国顺之

口道恒河沙复沙(打《史记》一句)--不可胜数

故(打《史记》一句)--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坚持到底(打《史记》一句)--虽死不易

死而轻于鸿毛(打《史记》一句)--故无贵无贱

好读书(打《论语》一句)--学而不厌

尖(打《论语》一句)--小大由之

莫中美人计(打《论语》一句)--戒之在色

退席(打《论语》一句)--不在其位

门外汉(打《论语》一句)--未入于室也

为储户保密(打《四书》一句)--慎言其余

洪湖歌声融暮色(打《滕王阁序》一句)--窜梁鸿于海曲

回归洛阳(打《前出师表》一句)--还于旧都

科举制度(打《前出师表》一句)--试用于昔日

人家在何处(打《前出师表》一句)--以咨诹zōu善道

子游(打《聊斋志异》一篇名)--鼠戏

使女择焉(打《孟子》一句)--决汝汉

易之而教之(打《孟子》一句)--选宾为主

测鼠(打一词牌名)--卜算子

休得多言(打一文学名词)--歇后语

何谓状元(打一文学名词)--第一人称

平等待客(打一文学名词)--主人公

天女散花(打一新兴词语)--高消费

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感谢

你知道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吗?不知道不要紧,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主要吃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元,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元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元宵的制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异。南方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馅儿捏成均匀的球,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沾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方案 篇3

目标:

1、通过为小老鼠找家,感受帮助别人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乐意表达。

3、能快乐的'为小老鼠绘画漂亮的房子,并进行装饰。

准备:

1、图片4幅。

2、小老鼠图片一张(正面为不开心的表情,反面为开心的表情)

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出示表情不开心的小老鼠,启发幼儿围绕“小老鼠为什么不

开心”积极思考,大胆表述。

幼儿:生病了。没东西吃了。没人陪他玩。

2、倾听小老鼠不开心的原因:大风把它的房子吹走了。启发幼儿为

小老鼠找房子

3、出示14号房子,幼儿自由选房子,并观察讨论,阐述理由。

这里有几间房子?你觉得小老鼠适合住吗,为什么?

(1)1号房子没有屋顶,遇到刮风下雨就不能住了,所以不适合小老鼠住。

(2)2号房子没有门窗,小老鼠不能进入房子里,所以不适合小老鼠住。

(3)3号房子倾斜有裂缝,好像要塌了,很危险,也不适合。

(4)4号房子有猫,猫会抓老鼠,所以也不适合。

4、幼儿进一步围绕问题深入观察讨论。

原来这几幢房子都不适合小老鼠住,那你觉得小老鼠应该住怎么样的房子。

幼儿讨论:有屋顶,有门窗,没有裂缝和小猫的房子。

5、小老鼠再想请你们帮帮忙,它想请你们帮它打扮自己的家,因为他喜欢小花小草,那样他每天都可以浇花了。它能高高兴兴地搬进新房,你们愿意吗?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方案 篇4

设计意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在组织幼儿观看了“奥林匹克珍藏品展览”后,“运动”成为了幼儿最关注的话题,于是,我班围绕“我运动、我快乐”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在整理幼儿收集的奥运资料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运动标志以其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了我。在暗自庆幸发现了这个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着:幼儿园社会活动大多只关注到幼儿的情感体验,如何能打破学科的界限,体现教育的整合性,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呢?在我冥思苦想时,幼儿正在玩的“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给予了我启发,于是,我以奥运体育标志为切人点,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体育运动,让幼儿在猜想和模仿运动标志的过程中,提升民族自豪感。

“运动小人”活动,以幼儿多种感官介入的探究猜想活动为主体,以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猜想、自主表达为核心,在猜想、交流、模仿、创造中认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常见的运动项目标志,从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能认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常见运动项目的标志;

2.能模仿并用语言交流不同运动项目的动作特征;

3.为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与家人观看体育节目,对常见的运动项目有初步认识。请家长带幼儿参观“国际奥林匹克珍藏品展览”,帮助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教师:熟悉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标志和各类运动的特点。

2. 物质材料准备。

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制运动器械。

教师:课件(奥运会运动标志和宣传片)、电脑、电视、数码相机。

3. 环境准备。

师幼共同创设主题墙:“我运动、我快乐”。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1)幼儿观看课件《运动小人》,提出问题:屏幕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幼儿逐图自由猜想:不同的小人在做什么运动?

(3)集体猜想运动“蹦床”。

首先看运动图标,集体猜想:这是什么运动?为什么?再观看“蹦床”的宣传片。

(4)小结:运动小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的.标志,代表着不同的运动项目。

2.看一看,说一说。

(1)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宣传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幼儿自由交流:我最喜欢的运动。

3.演一演。

(1)游戏:我们都是运动小人。

幼儿边念儿歌边用身体动作表现运动造型:先自由表现运动造型;接着利用自制体育器械表现运动造型;最后同伴合作表现运动造型。

(2)幼儿欣赏运动造型的照片,交流自己的运动造型。

4.谈一谈。

你想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些什么?

延伸活动

1.幼儿尝试运用电线制作“运动小人”。

2.在区角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标志”,供幼儿继续猜想和认识运动图标。

活动反思

在“运动小人”活动的预设和实施中,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真正使幼儿的情感教育得到落实。

该活动的最大亮点是以探究为核心,有效实现教育的整合性。第一,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力求使幼儿经历发现问题、猜想预设、相互交流、验证假设、创造表现的全过程。第二,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历探究,为幼儿提供丰富、不同层次的材料以顺应幼儿的探究,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利用自制器械合作表演运动项目。第三,关注幼儿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方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⒈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⒉激发对数字的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二、活动准备:

电话机 遥控器 手表 闹钟

计算器 挂历 直尺等

多媒体 卡片

三、活动过程:

⒈导入

每个小朋友找一个位置,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⒉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东西

①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东西,上面有什么?(数字)

②数字中最小的是几,[老师把幼儿说的数字贴到黑板上]以及这些东西上的数字有什么作用。(换频道、拨号码、量长度等)

⒊ 拓展到身边的`数字

想一想,在什么地方还看到过数字,如汽车、马路。

⒋出示教师在马路上拍到的数字,幼儿说出这些数字有什么意义。

(可以找到住址,可以知道坐车路线)

⒌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拿出放在凳下的数字卡片,说到数字几,几就站起来,组合成身边常用的数字(110 音阶 电话号码等)

⒍活动延伸

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拼出了这么多图形,小朋友也可以回教室再进行自由组合,看还能拼出什么不一样的号码。

四、总评:

1.老师让幼儿去发现、讲述,有助于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认识一些特殊号码可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让幼儿明白了数字与生活的关系。

2.老师的教态很亲切,而且老师的眼神一直在跟幼儿进行交流,鼓励幼儿大胆地发言。

3.老师出示的多媒体图片有很多幼儿讲到,对幼儿的启发作用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