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

2025/03/18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美术活动方案(精选6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 篇1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纸编活动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纸编活动

一、生成活动

在我园的民族教育活动中,我班的民族工艺展示台上,展示着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其中有各类编织的物品。一天,班上的李元溶小朋友拿着一个竹编的小动物好奇地问:“咦?这是什么做的呀?真好玩。”他的一句话马上吸引来几名幼儿。他们又拿起其它的几件编织的物品,看着、摸着、说着。几天后,班上的小朋友先后拿来了竹编、草编、布编、绳编等各种编织物。见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我准备就编织开展几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编织物品,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欲望。培养幼儿多种能力。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活动

目标:

⑴ 观察编织物的特点,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

⑵ 了解幼儿对图示的理解水平。

材料:各种编织物品若干,纸编作品若干,彩条若干,说明书一份。

过程:

⑴ 出示展示台,让幼儿欣赏,并介绍自己所带的物品,找异同点,引导幼儿小结用的材料不同,都是编织而成的;

⑵ 教师出示纸编作品组成的画面,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的兴趣;

⑶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出示作品所用的材料,并出示相关的纸编说明书,提出探索问题上面符号代表什么,和以前看过的折纸图示有什么不同;

⑷ 幼儿熟悉材料,尝试看图学习直编。

分析:幼儿对参与活动,尤其是说明书的投放很感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但是说明书的第五步对幼儿较难,需成人指导,所以在说明书的旁边应投放相应的供幼儿拆编的纸编作品,提高对图示的理解。

(二)操作活动(一)

小组活动㈠

目标:引导幼儿能自己看说明书,进行直线编。

材料:说明书,彩条及相关成品,教师边观察边帮助小组。

过程:

⑴ 幼儿分组自选编织成品,学习看说明书直线编,发现说明书中图示的规律;

⑵ 幼儿自由编织,教师辅导个别幼儿;

⑶ 引导幼儿在仿编后进行变化;

⑷ 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

分析:幼儿基本学会了看说明书,在第五步时,不少幼儿借助旁边可拆收的作品。但投放的彩条的宽度要有变化,以利于幼儿选择组画。幼儿的作品种类少,主要是因为幼儿间的相互模仿和幼儿的感性经验少所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应从丰富幼儿的经验入手。

操作活动(二)

目标:引导幼儿自己看曲线编的.说明书。

材料:说明书,彩条等。

过程:

⑴ 幼儿小组自学曲线编的方法;

⑵ 和幼儿共同总结曲线编织的特点,教师辅导个别幼儿;

⑶ 组织幼儿赏析幼儿作品。

分析:幼儿能根据说明书自学曲线编,个别幼儿不再需要教师的辅导,但有十名幼儿需旁边的辅助说明才可以编。

操作活动(三)

目标:

⑴ 鼓励幼儿利用两种编织方法编织出自己需要的形 象,

⑵ 鼓励幼儿大胆地创新,并能与同伴协商合作。

材料:彩条,胶棒,各色彩纸,水彩笔,大白纸等。

过程:

⑴ 请幼儿自由组合,协商所要组合的画;

⑵ 引导幼儿按自己的主题分工;

⑶ 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组画过程中的分歧意见;

⑷ 作品展示,引导幼儿自评、互评。

分析:幼儿经过相互协商,把各自喜爱并想表现出来的作品归纳为三类,并自觉分组,组合出的三幅画是:海底世界、森林小动物、公园一角。幼儿情绪高,兴趣浓厚,当不知道的形象出现时,幼儿会去相关的区域寻找答案。幼儿学会了协商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另外,幼儿冲出了纸条的局限,能使用多种材料进行组画。(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绘本中箩筐变样后的乐趣;

2.能大胆地在箩筐形状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添画;

3.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创意。

活动准备:

绘本图片PPT、牛皮纸若干、黑色记号笔、箩筐线描画图片若干、伴奏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箩筐图片。(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二、箩筐可以变成什么

1.幼儿猜测箩筐的作用(你觉得箩筐是用来干什么的.)

2.出示PPT。幼儿了解箩筐的作用。

装东西、装饰等。

3.师:“箩筐还可以变出很多有趣的东西。”

选择部分绘本图片,依次出示,如变成了转转椅、大帽子、秋千等。

三、幼儿自主联想,箩筐还可以变成什么

1.提问:你觉得箩筐好玩吗有趣吗如果给你一个箩筐你会变出什么

2.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出示想象作品,引导幼儿了解想象方法。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箩筐,我觉得它像……要加上什么会更像呢

四、幼儿借助箩筐变形

1.幼儿自主创想。

2.教师在过程中对特殊儿童进行指导。

五、欣赏评价

欣赏、分享、评价。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 篇3

现在的孩子看动画片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东西,往往要看动画片就要买很多的动画光碟,但是看完了之后幼儿对它又没有什么兴趣了,就丢在一边,于是就被家长给丢弃了,于是我想到了利用——光盘,制作很多出有用的东西来,我想孩子们应该也很喜欢,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环保意识也会提高很多,知道有许多废旧材料可以用来进行装饰。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大胆的在光盘上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技能。

2、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光盘再利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光盘若干、彩纸、浆糊、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引入)

师:小熊带了颜料去户外写生,在马路边看见一个朋友在哭,知道它是谁吗?其实就是小朋友以前在家里经常看见的——光盘。小熊就问:“朋友你为什么要哭啊?”“家里人嫌我没用了,就把我丢在垃圾堆里”“哦,原来是这样啊!别着急,我来帮你。”

师:孩子们,你们看见小熊是怎么帮助它的吗?你们想和小熊一起来帮助光盘朋友吗?我们一起来吧……

二、小朋友分组作画,老师个别指导,重点指导涂鸦光盘。

老师介绍分组作画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组:涂鸦光盘。

方法:宝宝们在光盘上有用刷子随意刷上自己喜欢的颜料,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用棉签蘸颜料勾画出轮廓,并进行添加想象画。

第二组:黑白光盘。

方法:宝宝们先在光盘上刷上黑色或白色的底色,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在白底上用黑色和在黑底上用白色添画人物。

三、展示小朋友作品,和小朋友一起评价作品,表扬和鼓励小朋友。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在光盘上作画的;

2、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光盘,为什么?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和含义。

2、 能利用格子画的特点去设计物品。

3、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 白纸,蜡笔,黑色构线笔

2、 蒙德里安的名画(课件制作)

3、 爵士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的特点。

1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提问:你们看见了图画上有什么?哪些颜色构成?

2. 出示第二幅作品纽约城市

,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说说它与第一幅作品的区别。提问:这幅画上有什么呢?它与第一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 出示第三幅作品《构图C》,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色块,说说它与上面几幅作品的区别。提问:这幅画上又有什么呢?它与前面两幅画有什么区别呢?

二、简单了解作品的作者。

1、你们知道刚才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谁画的吗

三、想像蒙德里安作品的含义

1、你们还想不想看看画家的作品呀?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

2、提问:你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你感觉画家他在画什么呢?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百老汇的爵士乐》你们知道什么叫爵士乐吗?

3、欣赏音乐《爵士乐》。

4、简单小结:画家蒙德里安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出了百老汇中的音乐。

四、了解作者绘画风格的运用

欣赏作者的其他一些作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和格子有关的东西,你看到哪些东西呢?播放图片,幼儿欣赏

五、幼儿设计格子画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德里安的作品,那我们学一学蒙德里安的风格,绘画一幅美丽的格子画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用印章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会互相欣赏作品,并用语言描述。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大的画有小鱼的背景图。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护衣,抹布。

3.《小鱼游》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小鱼游》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 出示小鱼图,激发幼儿印泡泡的兴趣

(师)小鱼宝宝们,你们真可爱!一边游水一边还会吐泡泡! 图上的'这些小鱼它们也会吐泡泡,可是它们的泡泡在哪儿呢?

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

3.明确用瓶盖等印泡泡要注意的事项。

出示瓶盖与颜料,教师示范讲解。

4.幼儿印画。

幼儿随着《小鱼游》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泡泡,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瓶盖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不需要该颜色时用抹布擦去。

5.相互欣赏并展览幼儿作品。

同伴间相互欣赏泡泡的大小与颜色,分享集体创作成果的欢乐。 活动结束!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 篇6

一、活动背景:

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他们会乐于参与,乐于尝试。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精心创设了游戏环境,充分让幼儿在玩玩画画中体验作画的乐趣。这次活动是在游戏的环境中融入不同方向的曲线的练习,以“彩带跳舞”为线索,组成了由“感受――体验――参与表现”的一系列艺术活动,使幼儿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下,大胆、快乐地参与活动。

二、过程实录:

(一) 活动目标。

1.结合游戏引导幼儿学画不同方向的曲线,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大胆作画,互相合作的能力。

(二) 活动准备。

1.彩带人手一条,贴有小鱼的大、小画纸若干、音乐磁带。

(三)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快乐,激发兴趣。

(1)教师在音乐中手持彩带跳舞。

师:今天,我来跳个舞吧!

(优美的音乐,教师的舞蹈和舞动的彩带,使孩子们的视线立刻集中到老师的身上,自然地引入活动。)

(2)与幼儿一起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舞动,在游戏中感受曲线。

师:我跳得舞怎样?

(幼儿回答:很好,很漂亮,很美....彩带也一扭一扭的)

(孩子们对彩带充满了好奇,使他们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体现幼儿对游戏的迫切性.)

2.观察曲线的画法。

(1)引导幼儿再次跟着音乐边舞动彩带,边观察曲线。

师:小朋友的彩带舞得真漂亮,老师奖励你们,让你们再玩一玩。但这次请你仔细观察,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再次的游戏,使幼儿又兴奋起来,老师明确的提出了目的,为下一个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使幼儿的视线停留在彩带上,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

(2)向同伴介绍彩带的舞蹈。

师:小朋友们都仔细观察了,你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你的彩带是如何跳舞的?

(幼儿回答:像圆圈,毛毛虫....)

(幼儿展开了积极的讨论,都想把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同伴,气氛热烈又活泼。教师可让幼儿讨论之后,自由舞动彩带,从不同方向感受不同的曲线,这样,加深了幼儿对曲线的认识。)

(3)请个别幼儿说说彩带是如何“跳舞”的。

师: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幼:我的彩带一扭一扭,像虫子一样的。

幼:我的.彩带是扭屁股一样,这边动一动,那边动一动。

幼:我的彩带一曲一曲,像一条小路。

幼:我的彩带像波浪,曲曲长长的。

……

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请大家模仿后,老师记录,记录后,师生共同空手画曲线等。

(通过同伴间的讨论后,幼儿已能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来,伴以游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技能,教师的记录,又加深了幼儿对曲线的认识及了解,使幼儿乐于参与,积极表现。)

3.在游戏情景中作画。

(1) 出示活动教具,以小鱼口吻引出游戏情景。

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好吗?(提供大、小不同的画纸,孩子按要求选择。)

(孩子们观察准备的画纸,许多孩子跑向大纸,大纸上有许多的小鱼,引着幼儿去合作。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大纸或小纸,急于想把自己体验的各种曲线表现在画纸上。有的小朋友画了一张,又画了一张.)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画的曲线,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教师在这里提供了一个说的环节,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所画的曲线的含义,小朋友们都抢着发言,学习兴趣很浓,幼儿积极性很高,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4、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以小鱼的身份,游到每个“池塘”去看一看,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家”。

(这一环节符合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特点,非常的巧妙,使幼儿积极参与讲评作品的活动,但幼儿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而是以小鱼的身份,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