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方案(精选6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2
【设计思路】
一次,孩子们在吃间点香蕉的时候,蔡玺昆小朋友问我:“于老师,香蕉里的这些小黑点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香蕉的种子,其他孩子们听到后特别感兴趣,他们一边吃一边找种子在哪里。这时陈文臻又问我:“于老师,昨天我妈妈在炒茄子的时候,我看见里面也有一些小点,那是不是茄子的种子。”听了问题后,孩子们的兴致立刻膨胀了起来,见此情况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发动孩子从家里带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到幼儿园,一起寻找种子,于是“找种子”的活动便产生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寻求问题答案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种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4、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各类蔬菜和水果的种子,同时了解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活动准备】
1、各类水果、蔬菜若干
2、盘子若干
3、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蔬菜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鼓励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称相互介绍一下,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二)引导幼儿将蔬菜、水果分类
引导幼儿按照豆类、瓜果类、青菜类等进行分类。
(三)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找种子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问题:你要给什么蔬菜或水果找种子?它有没有种子?种子在哪里?找到的种子是什么颜色、形状,大小如何?
找种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辣椒、葱比较辣,注意别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同时提醒幼儿把找到的种子分别装到盘子里。
(四)各组一起讨论找种子的情况及结果
1、有的蔬菜有种子,如:茭瓜、南瓜、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没有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
3、西瓜、香蕉、葡萄、苹果、梨、橘子、枣、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都有种子。
4、种子的颜色:有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还有带复色斑纹的。
5、种子的形状:豌豆的种子是圆球形的;菜豆的种子是肾形的;而扁豆的种子却像被脚踩扁了似的;西红柿辣椒的种子一粒粒的小、圆而且特别多;茄子、香蕉的种子黑又小不容易发现;茭瓜、南瓜的种子与西瓜种子相似,但颜色不一样;苹果、梨的种子非常相似等。 教师小结:有些蔬菜虽然现在找不到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但是这些蔬菜是有种子的。当这些蔬菜成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慢慢边老直到开花结种)的时候,这些蔬菜也就有了种子。引导幼儿观看、认识这些蔬菜的种子。
(五)延伸活动: 借助孩子们吃水果间点这一日常环节,来支持孩子找种子的探索活动。
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至于在“分组找种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既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地发展。整个活动的气氛随幼儿思维的活跃而活跃起来。孩子们是在玩中找,找中学,议中学,想中学结束的。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3
一、推和拉。
1、一只大纸箱老师以十分费力的肢体动作和神情去端、拉、搬事先放好的大纸箱。
2、这是一只很重的箱子,怎样才能把它移到门口去呢?
3、幼儿思考后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用自己的方法来独自移动它。
4、这只大纸箱很重搬不动,也抬不起来,只能推或拉才能把它移到门口。
二、又推又拉。
1、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2、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办法,如很多人一起推它、拉它,又推又拉。
3、那么重的箱子我们可以推它、拉它,也可以又推又拉。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4、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自己组合来让大纸箱移动。
三、拉什么,推什么。
1、平时你们都拉过什么?推过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一些推、拉现象,并让幼儿自己总结只有推和拉才有物体的移动。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4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空气都不陌生,但认识尚处于“知其存在”等基础层面。由于空气无处不在而又无色无味,又根据孩子爱玩、好奇等天性,活动中我将空气与发射“炮弹”相结合。从而让孩子在玩中,发现与空气特性有关的现象。进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体验与交流中真切的感知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经过尝试、比较,探索使用空气炮的最佳方法。
2.在操作游戏中,感受并发现空气能产生推力的有趣现象。
3.游戏时,能与同伴交流,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型号PVC管若干(长、短、粗、细);泡沫小球;示意图;飞机粘贴图;音乐
活动过程:
一、我是小小解放军
1.幼儿分蓝队和绿队入座,角色扮演,导入活动
(1)教师:“我们今天有一个新角色—解放军。你们知道解放军是干什么工作的么?”(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
(2)教师:“我们来学做一下解放军吧!立正!敬礼!”(幼儿学做动作)
2.介绍操作材料及规则
(1)教师:“解放军打仗需要武器,我们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但是解放军也是非常有纪律的,听到集合令,立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2)介绍炮管和炮弹,细长型、双头封闭型两种发射管。
二、战前训练
1.提问:如何才能将炮弹发射出去呢?根据自己的猜想,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小结:将炮管和发射管进行组合就可以把炮弹发射出去。
2.幼儿选取炮管和发射管,自由练习,尝试发射炮弹,初步感知空气的作用。(提醒拿细长管的幼儿换成短管进行尝试发射炮弹)
3.分享讨论:为什么短管也能把炮弹发射出去?是什么推出了炮弹?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4.出示原理图示,小结:炮管里也存在空气,短管推动炮管里的空气就可以把炮弹发射出去。
三、军事演习
1.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我即将要进行一次军事演习了,比一比谁的炮弹打得又
远又准。”(幼儿分蓝、绿队,面对站立,用“炮管”将炮弹打入对方的框子中。)
2.幼儿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关注到影响炮弹发射距离的各种因素。
3.经验分享
(1)提问:“如何把炮弹打得更远?”幼儿自己表述,并做以师范。
(2)教师小结:对准目标、用力快速推动炮管才能将炮弹发射成功。
四、射击敌机
1.出示飞机粘贴图
教师:“看!空中有两艘敌机飞来了!我们不论是蓝队还是绿队,都是中国的解放军。我们团结合作,怎样可以射击中它呢?”
幼儿讨论发射方法。
2.出示图纸,介绍秘诀
(1)幼儿解读图示,探索发射炮弹的新方法。
(2)教师小结:将“发射器”快速从“炮管”中抽出来。
3.威力炮管射击
幼儿面对有粘性的“大飞机”,用新的方式发射“炮弹”。
4.提问:为什么这种发射方法会让炮弹的威力变大呢?
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更大的“炮管”发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呢?幼儿在活动后进行再次探索。
活动反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气炮》这一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空气的压力不能直观看到,但生活中又有许多利用此原理的地方。因此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知识点呢?对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空气炮”为主要游戏的活动,从而在活动的观看中,感知空气的压力。视频中,活动以解放军导入,在“武器”的图片展示中,引起孩子的兴趣。接着展示操作材料,并且视频中有孩子操作的方法,为观看的孩子提供了操作演示,以更清楚的了解探究方法。并且以动画的演示,解释“空气炮”的原理既简单易理解,又生动形象,这对孩子的知识经验积累给予帮助。并且,结合音乐效果和孩子击打“飞机”的操作视频,使活动趣味性增强。活动后,鲜明的动画形象,结合一首关于“空气”的儿歌,使活动完美结束。孩子在观看此活动视频时,不但有知识点的掌握,更是乐趣贯穿前后,不断的设疑增加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在观看此整个活动中,时时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其知道团结、合作的必要性,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总之,幼儿在观看中可以很好的达到预期目标。
小班歌唱《小鸡抓虫》视频+教案+课件PPT(第11届幼儿园音乐教育优质课视频专辑)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5
根据《纲要》“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精神,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幼儿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内容拓展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它,如玩各种的电动玩具、遥控器等等,而对于电池的神奇力量,幼儿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为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的习惯。我设计了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尝试学习活动——有趣的电池。
本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各种各样的玩具和不断地探索,一步步地揭开电池的各种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电池并学会安装电池的方法,其中渗透了蓄电池的环保作用,与幼儿园主题“我爱环境”相连。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尝试操作,了解电池的外形、种类和简单的功能;2、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3、让幼儿学习用语言来表达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电动玩具及物品若干,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电池及幼儿人手一份简易电池安装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物品的尝试活动中,感知玩具和物品无电池的状态。
1、放音乐,幼儿进电动玩具城。
师:这里是电动玩具城,大家来看一看,玩一玩,试一试,看看这些有趣的玩具和物品里面有些什么小秘密?
2、幼儿按意愿分散选择玩具、物品,进行摆弄和尝试,教师巡回观察。
师:你刚才玩的是什么?好玩吗? 为什么所有的电动玩具和物品都不能动起来?
(刚才玩的电动玩具和物品里面都没有电池),那怎么办呢?(装电池)
二、第二次尝试:给电动玩具和物品配上电池。
1、认识电池
师:这小小的电池有这么大的作用。老师这里有许多电池,你们看看有没有看到过的?在哪里看到过的?(幼儿回答)
师:电池真有趣,有圆的、方的、扁的、大的,还有小的,电池用完了,随意乱扔,会污染环境。这种电池你们见过吗?(蓄电池)这种电池用完了,也象其他电池一样扔掉吗?那该怎么办?(幼儿回答)
小结:对这种用完了还可以充电反复使用的电池,叫蓄电池。用蓄电池开的车很好,没有噪音,没有污染,可以保护我们周围生活环境。
2、 幼儿尝试:给玩具和物品配上合适的电池。
(1) 出示一件电动玩具,请幼儿说说:“它的电池要装在哪里?需要什么样的电池?怎么装?电池盒里有什么秘密?(请一幼儿上台)
(2) 出示安装示意图,说明记法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试一试给电动玩具和物品配上合适的电池,让它们都动起来!
3、第三次尝试:认识正负极并准确安装电池。
师:大家都找到了大小合适的电池,可为什么有的不能动起来呢?(引导幼儿回答:电池装反了也不能动)
(1)认识正负极问:电池的两头一样吗?你用了几个电池?你是怎样安装电池的?(个别幼儿边展示示意图边回答)
(2)幼儿尝试按正确的方向安装电池。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都知道,怎样去安装电池,电池的“ ”要对着电池盒的“ ” ,电池的“ ”要对着电池盒的“ ” ,下面我们就让电动城里的玩具和物品动起来吧。
4、再次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小学,初小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熟悉校园环境、教师和学生,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激发幼儿入学的向往之情,不断加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二、活动时间:20xx年6月18日
三、参加对象:全体大班幼儿、大班老师、保育员及行政后勤、保教处成员
四、活动地点: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
五、活动准备:
1、对幼儿进行参观前的谈话活动。
2、返园路上各路口安排后勤人员值守。
3、与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联系参观事项。
六、活动流程:
1、7:30—7:50全体人员准时在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大门口集合,分班列队
2、7:50排队进入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
3、8:00—8:10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校长给小朋友讲话
4、8:10—8:20分班上厕所
5、8:20观看升旗仪式和广播体操。
6、8:35—9:15(第一节课)幼儿分班进入一年级教室旁听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7、9:15—9:25(课间十分钟)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
8、9:35在小学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分班参观小学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电视台、厕所、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食堂等地,了解各设施的功能以及学生应遵守的公共规则,知道这些地方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9、10:50与小学老师、哥哥姐姐们告别,请小朋友向小学老师说表示感谢的话。
10、11:00全体人员集中,安全返园。
(返园路线: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幼儿园)
11、延伸活动:回园后,各班组织幼儿围绕“我向往的小学生活”展开讨论,讲讲自己在小学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七、注意事项:
1、请家长在7:50前准时将孩子送到良小门口本班老师手中。
2、各班做好拍照存档工作。
3、在小学老师带领下进行参观。
4、在参观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听从老师安排。
(2)有礼貌,专心听老师解说。
(3)排好队,上下楼梯靠右边。
(4)参观时不拥挤,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
(5)爱护花草树木,不摘花,不踩草坪。
(6)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7)跟随班集体,不个别行动。
5、全体人员一起返园,返园时一定要清点好人数,教育幼儿过马路要注意安全,跟好老师和伙伴不掉队、不擅自离队,路上不喧哗不吵闹等。后勤人员在各个路口值守。
八、应急备注
1、活动中安全第一,如遇安全情况,一切以幼儿为先,注意相关协调工作。
2、如遇下雨天气,参观活动时间顺延。
3、参观活动的有效性,注意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整合相关经验,达成发展目标,实现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