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6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又具有文学色彩。
课文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了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接着又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描写了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它的性格特征——驯良。而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是在渡水时表现出的智慧,二是警觉性,三是通过储存粮食过冬展现的聪明,四是动作轻快,五是丰富的感情。列举搭窝经过就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以及什么时候换毛,而且它也很喜欢洁净。
二、学情分析:
因为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而且作者将小松鼠写得也很传神,正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学生年龄毕竟小,在阅读理解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指导。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松鼠的特征的特点。
2、通过阅读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3、激发学生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五、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二)指导、合作探究
1、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特征?
2、哪些语句体现了松鼠的漂亮?
3、对比阅读,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填空小练习)
松鼠小小的面孔上有一对眼睛。身体较长,四肢强健,趾有锐爪。它的尾长而粗大,尾毛密而蓬松。
4、漂亮的松鼠非常讨人喜欢,那么作者又如何体现它驯良的特征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文中又是如何说明小松鼠乖巧的?(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6、自读第5自然段,进一步了解松鼠。
(三)畅谈收获
(四)小结
作者笔下的松鼠漂亮又有价值,很讨我们的喜欢。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动物,我们也应该充满爱心——关心它们,爱护它们。
(五)作业
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班级内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松鼠(布封)
【师生合作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二、 读文关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三、 识字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四、 回文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五、 写字
到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六、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⑴认识淑、撅、叟、涤4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⑶⑶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索溪峪吗?索溪峪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是张家界的一个主要风景区,它以奇特风光而著名。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课文,随作者一同去感受一下索溪峪风景区奇丽的风光。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索溪峪的野,知道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吗?看峪怎么写?溪字很容易写错,请你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那课题中的野字为什么加引号?为什么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在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如果不知道,那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野在文中的意思。
(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雕饰?)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由地、快速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样的印象?
3、文中哪些段能概括全文意思?还有吗?哪些地方在进行具体描写?知道这种写法吗?(首尾呼应)文章是什么结构?(总──分──总)
4、现在,我们来看看刚才自学的情况?
出示课件:我来读读。
老叟、荡涤、撅屁股、断壁悬崖、拔地而起、胆颤、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旁逸斜出、崛起、窈窕淑女。
5、能理解这些词语吗?你知道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默读课文,想想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
课文通过那几个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浏览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抽答: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
山、水、动物、人。2、以四人组选择喜欢的一部分,研读、交流、讨论、再勾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抽4人组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也可以一起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⑴赏析山是野的:
①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看图(课件3),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②从图上可以出山有什么特点?山惊险在哪儿,用笔在书上画出能突出惊险的词语。读句子,学习描写方法。这段话作者怎么来描写山的特点,老师范读这部分,学生读,喜欢这部分的学生再读。
③图上的山给人什么印象?能用书上的词说吗?这是一种怎样的美?(磅礴),抽读,小组读(齐读)。再看这段话作者又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④从图上看,这些山的形态怎样?谁来读读这段话?女同学再来读一读,其余同学体会一下,这段话写出了山的什么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再来看看作者又是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描写的。
⑤小结:
(从高而陡的角度体现一种惊险的美,从山峰绵亘蜿蜒体现一种磅礴的美,从山的形状怪异多变的角度体现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作者采用抓特点,先总的概括再具体描写的方法。对索溪峪的山进行形象的描写。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要求描写。)板:总──分。
用一句话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说说:索溪峪的山真是──,板:姿态各异。
刚才我们用了哪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部份内容?
⑵用刚才学习方法,感受水的野:
①抽4人组代表说本组划出最能体现索溪野的句子。
出示课件5:索溪峪像一个去了。
男孩子跟他(她)一起读这个句子,全体再读一次看图课件6。
②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在常人眼中这溪水是什么样子?(溪水弯弯曲曲,一路朝前流去)为什么读课文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引导体会表达效果:抓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写),你会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个句子吗?
③这段话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想象?
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哥哥,树木是它大叔,石头是它弟弟。
④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说说索溪峪的山真是──(板:蜿蜒变化)
⑶体会野物的野:
浏览第4自然段,拿笔用──划出体现野趣的句子。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猴子不惧怕人类与人类有着特殊感情?(板:自由自在。)
⑷体会人的野:
人们亲自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也变得野了。
同桌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
板:
返朴归真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人们,会在俗气。
怎样理解返朴归真这个词?
(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课文中怎样写游人返朴归真?用自己话说。
⑸齐读最后一段,要求有感情朗读:
作者在这样境界是完全被感染了,感觉此时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最能说明作者这时的感觉?(荡涤)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让我们随着摄像镜头,再一次来欣赏索溪峪的野(出示课件)
五、总结(出示课件)
啊,索溪峪确实是野的,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它的野荡涤着作者的胸怀,你感受到了它的野吗?这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天然的美。
板:
天然美现在你们知道课题中的野是什么意思了吗?
(不经过人工雕琢,一切顺其天然,返朴归真。)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作者怎样的描写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前后照应)还学到了什么?知道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通过描写索溪峪奇丽的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在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的风景名胜,很多美丽的地方,如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神秘而质朴的西藏,还有咱们美丽的炉霍,愿你们有时间用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已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的美!
【板书设计】
山姿态各异
索溪峪的野水蜿蜒变化天然美
动物自由自在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实施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概况
1.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像课14学时,网上辅导9次。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
本课程的目的
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的要求
⑴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教育技术意义的认识,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改革观念。
⑵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
⑶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
⑷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意识理念、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⑸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2.本课程的办学形式
本课程的办学形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属于“开放教育试点”课程;二是它属于中央电大与地方电大的合作办学的课程。前者决定了它必须在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后者决定了它与地方电大必须紧密合作。
3.本课程的学习对象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是我国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在职进修为主。学习对象的主要优势是:学习动机普遍强烈,愿意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明确,渴望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知识能力和学历层次的提高;有着足够的教育工作经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较强。但他们也有着明显的劣势,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因经济状况较差,学习资源亦相对匮乏;工作和生活担子较重,因而学习时间缺乏;因为年龄较大,记忆力相对减弱。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建设及具体实施中,对学习对象的这些优势和劣势都应通盘考虑、制定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的举措。
4.本课程的媒体资源
本课程采用三种教学主媒体和其他多种辅助媒体。主媒体即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和形成性作业等。文字教材是在教和学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依据,是学习的尺度和标准。录像教材帮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理清知识思路和要点,减轻学习的难度。IP提供较新的信息,教学指导等。不同教学媒体有自己的教学功能,“各有侧重、优化整合”,共同构成本课程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以支持完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本课程每学期组织提供9次网上学习指导,包括:教材章节的学习引导、测验和学习资料;同时按学习进度在期末举行一次直播课堂(复习辅导)。
二、学习模式
作为“开放教育试点”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强调以下两点:一是突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的优势和特色;二是寻找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和规律。据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拟将教学与研究共同推进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使之展开积极的双向互动,目的是为“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即教学过程,它强调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描述教学的一般过程,它是学习本课程的外在程序。学习过程模式更侧重于教学管理的指导。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注册登记,领取学习材料(文字教材、录像教材或VCD光盘、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等);
(2)接受学习指导(如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明确学习目标;
(3)接受学习支持服务,实践学习过程:(自学→小组协同学习→面授辅导)(平时成绩考核)+实践环节(平时成绩考核)→期末复习→参加期末考试。
(4)毕业或结业。
2.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即学习实践模式,它强调的是从学生学习的内在程序来描述学习过程,是学习过程模式的内化和具体实践。学习实施模式更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方法和方法论学科体系,许多概念和理论涉及多个的学科,学生自学会感到很困难,教师要加强辅导、帮助学生自学。
在对学员进行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辅导时,应要求学员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的知识结构、基本理论与心理规律要在了解、理解上下功夫,认真钻研,善于分析与概括教材的要点、重点与难点;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心理规律、原则与方法要做到联系实际学会应用。
学生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以自主学习法为核心学习各种学习材料(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教材、期末复习提要等)认真作好学习笔记;
(2)以合作学习法为核心参加小组协同学习;
(3)以辅导交流学习法为核心参加教师的集中面授辅导;
(4)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各种教学服务(如信函、电话答疑、电子语音信箱、直播课堂、电子邮件等);
(5)以实践学习法为核心参加集中实践环节的各种活动。
三、学习支持服务策略
1.中央电大(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
与以上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模式、学习实施模式相对应,中央电大(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主要是:
(1)提供本课程的各类指导性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实施方案等。
(2)提供本课程的'学习材料,主要是多种媒体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习的主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认真学习文字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字教材为方便学生自学,将教学和导学合一,
设计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本章小结、思考练习题、案例介绍。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清楚文字教材的结构、思路和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式。
录像教材(14学时)是重要的助学教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理清知识要点、提示重点,减轻学生学习难度,强化自学、指导复习。
IP教材(2学时)分为4个专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自主选择使用。
(3)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班。为了减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难度,在开学初,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班,聘请教材主编或主讲讲解教材思路、结构、重点及难点。
(4)提供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指导性意见和交流性信息,如开课前、后及其中间运用直播课堂、VBI、计算机网页、有关课程教师的业务培训会等形式对学习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教学管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交流。
(5)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以及期末考核工作。 本课程主持教师:中央电大师范部李小林
联系电话:(010)66490662;E-mail:lixiaol@crtvu.edu.cn
2. 学习进度及方法提示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现将学习进度和相应媒体及学习方法提示给大家,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参考使用。
四、地方电大的职责与任务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地方电大是执行部门,其职责与任务主要是:
(1)根据中央电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提供的各种指导性文件,联系实际制定本地的实施性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招生。
(2)提供学习本课程所必须的硬件条件,诸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面授辅导及小组讨论教室等。
(3)确定本课程的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其职责为:对本课程学习过程诸环节的介入以及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提出实施性意见,指导学生展开自学、小组学习、参加面授辅导以及运用远程教育的学习方法使用多种媒体教材和多种教学支持服务手段,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
(4)帮助学生做好期末复习和考试准备工作。
(5)组织实施实践操作教学环节。
五、“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一)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各章节的实践性学习的任务,采用上机操作、练习作业和实践考察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中一些实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内容也可供有选择地重点学习。
2.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将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具体情况与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具体要求是:
⑴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做好课程作业,尤其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认真完成好各学习单元后所附思考与练习和“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中的论述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儿。
2.体会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并在迷人的张家界一课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3.品读描写颐和园美丽景色的句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读81页单元导读,思考:
本单元围绕什么主题来写?
我国的世界遗产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颐和园》。
板书课题
介绍: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今天的颐和园已成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朗读感知学习前呼后应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词语是?——美丽。翔这样文章前后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就叫前呼后应,也叫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前后呼应,可以使文章更完整结构更紧密,我们在写游记时就可以用上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读文章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颐和园》紧紧围绕美丽来写,为了突出表现颐和园的美丽,作者游览了颐和园内的哪些景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2.作者在游览这些景点时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游览的,而且非常注意用词和词语的连接,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出描写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学生汇报
总结方法:像这样按照游览顺序边走边看,并且依次写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表达方式就叫移步换景(移动脚步,变换景物)。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游记,比如描写我们的学校,就可以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找出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好能说说一说美在哪里。
汇报
小结:刚才大家都很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读,来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四、拓展阅读
师:我们领略了颐和园的美,下面我们走进另一处自然景观张家界。
在颐和圆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开头点出美丽,结尾呼应美丽。现在我们来看《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用到首尾呼应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2.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读课文,你觉得文章通过哪些景物写出了张家界的景色如人间仙境?
3.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遗产名录的景点——颐和园和张家界。欣赏了美丽的景色,学习了首尾呼应、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丛书上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 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绘制简单三视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 “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在这里起到一个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 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 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但学生的空间 思维还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难发散思考一些个别现象,处理个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 提高,如不可见部分和重叠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三视图的作图过程,体验技术图样的魅力
(2)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态度。
4、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5、教学难点:
(1) 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准备
准备积木,利用塑料胶纸和泡沫制作多个的模型。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分享—互助提升)”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1、通过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导学,激发学生对“技术语言的种类”进行回顾和复习以及注意在技术活动中选用恰当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机、立体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学生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体模型、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学生使用实物展台投影机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