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动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班活动方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活动方案 篇1
晨间活动:
1、接待幼儿入园、晨检。
2、安排丰富多彩的自选活动供幼儿选择。准备大型户外积塑和各种教师自制的体育用具:小兔键、拉力球、软棒、飞鼠、降落伞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用具,自主开展游戏。
3、进行“放松呼吸操”,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为顺利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打下铺垫。
集体中教育活动(一):趣味手指游戏
活动准备:
1、大型积木搭建的动物园造型。
2、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以一则轻松的手指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教学。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从大拇指到小指按序转动,幅度尽量大些,然后再从小指转到大拇指。伴随音乐,反复进行。
2、展开并发展活动。
(1)手的用处。让幼儿自由讨论,说出手的各种用处。
(2)学用手作小动物造型。
(3)教师用手指动物造型自编一个简短、生动的小故事。
(4)请幼儿用刚刚学的青蛙等手指造型或已经掌握的造型来自编小故事练习讲述、表演。教师注意倾听,并在倾听过程中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3、游戏“送小动物入园”。
以“送小动物入园”的游戏,来丰富、巩固幼儿手指动物造型。
小班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不随意走动,有事先举手
2、认真听讲,不打断别人的话
3、懂秩序,守规则,起坐轻便,离座时,桌椅、物品要归位,轻开门窗
活动准备:
1、挂图:《轮流说话》
2、录音机、较活泼的`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在乐曲声中讲故事。
——利用集体讨论时间,一边播放活泼的乐曲(音量要大一点),一边给幼儿讲故事。
——请幼儿回答:可以听清楚老师讲的故事吗?为什么听吧清楚呢?
2、 将乐曲关掉,重新讲故事。
——引导幼儿比较两次听故事的感受有何不同。
——问幼儿:别人说话时,我们该怎样呢?
3、 与幼儿一同欣赏挂图《轮流说话》的内容,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讲述图片内容。
——不随意走动,有事先举手
——认真听讲,不打断别人的话
——懂秩序,守规则,起坐轻便,离座时,桌椅、物品要归位,轻开门窗
小班活动方案 篇3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民俗,吃粽子,吃咸蛋、吃“五黄”,戴五色线,佩戴香囊,赛龙舟等。为了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感受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使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单薄的现代儿童重新认识、接受、喜爱过传统节日,并希望从小为孩子一生的`文化向往奠基,扎下传统文化的根。我们小班年级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各班开展了实践动手操作活动《打扮蛋宝宝》。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学习用“滚贴”的方式,大胆进行装饰活动。
2、感受参与创造性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教育幼儿学习整理物品,注意个人整洁。
三、活动准备:
1、空蛋壳、记号笔、油画棒、即使贴、剪刀
2、装饰好的三个彩蛋。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马上要什么节日到来了?(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这一天很特别,大家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像吃粽子、咸鸭蛋等……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有三个打扮一新的鸭蛋宝宝也来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二)欣赏彩蛋,了解装饰彩蛋的方法
1、出示三个彩蛋,幼儿欣赏
提问:你喜欢这些彩蛋吗?它们分别是怎么打扮的?
2、尝试用“滚贴”的方式装饰蛋
a:交代要求:
(1)第一步,在蛋宝宝的身上滚上胶水,要求每个地方都要沾上胶水,但不能太多。
(2)让蛋宝宝躺在装满彩色纸头的盘子里,翻个身,滚一滚跳个舞,让彩纸均匀地贴在蛋宝宝的身上。
b: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班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师: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四、拓展交流
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小班活动方案 篇5
小班主题“我的一家”,此阶段进行有关爸爸的活动,今天的体育活动课即为:穿爸爸的鞋。
孩子们每人带一双爸爸的鞋,活动开始时一个个拎着爸爸的鞋下楼,一手拎鞋一手扶墙,这对他们来说是个考验,但孩子们都不简单,能顺利地走到了操场上,新学期,孩子们还真是大了一岁,能力强了不少呢。
到操场后每人穿上爸爸的鞋,在操场上自由地走动,体验穿大鞋的感觉,适应穿着大鞋走的节奏,然后进行穿大鞋走赛跑,孩子们穿着大鞋努力地提高速度走着,小男孩儿佑摔下来了,趴在地上一会儿,老师鼓励着:“没关系,爬起来。”他慢慢地爬了起来,看着走远了的同伴,他又跨着大步赶了上去,脸着挂着开心的笑容,真有意思。
小女孩儿昕娇滴滴的,但是今天摔下来之后,她一点也没有哭,老师看看她,眼神里充满着鼓励,她马上爬了起来,继续前行,最后换鞋时,自己的鞋有些紧,但她坚持换着,慢慢穿,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鼓励她:“昕,你今天真了不起,摔下来不哭,现在还能自己穿鞋。”她自豪地说:“我长大一岁了。”哈哈,好个可爱的孩子!
有几个孩子没带爸爸的鞋,老师提议向已经穿着爸爸鞋跑过了,不想再跑了的朋友借一借,不少孩子还真借到了鞋,穿着别人爸爸的鞋走在操场上,也开心极了。
细想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活动中孩子们在体能、自我服务、互助等方面均得到了发展。
1、运动能力得到加强。穿大鞋走路不方便,但是孩子们很开心、很努力地走着,他们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尤其是穿大鞋快速赛跑的时候,更是对孩子们的一个挑战,不少孩子经过慢走之后掌握了技巧,跑得很快。
2、体育精神在此孕育。穿大鞋走路尤其是跑步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些本身走路都不太稳的孩子,还得穿个很不方便的大鞋走,他们是很勇敢的尝试者。当他们摔跤之后,能马上爬走来,继续走,这也是一种不怕困难,不服输的体育精神的体现。
3、互助情感得以萌发。种种原因,部分孩子没有带大鞋,为了不让这些孩子失望,老师提议让他们自己向朋友去借,那些已经跑过的孩子,看着同伴也想跑,能够慷慨地将自己的鞋借给同伴,让他们一起感受运动的快乐,此活动中,孩子们的互帮互助的'情感得以萌芽。
4、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孩子们在换爸爸的鞋和换回自己的鞋的过程中,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基本都不用老师帮助,能独立换鞋,虽然有些孩子将鞋左右穿反了,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他们能及时更换过来,在这试错与纠错的过程中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说起积极体验式学习,其实这就是一种积极体验式学习,爸爸的鞋调动了孩子们运动的积极性,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活动中能不怕困难,不怕失败,这都源于大鞋体验带给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在此兴趣支撑下他们快乐地运动着,能力得到提高,体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