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同课异构活动方案(精选6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1
为探索教学教研一体化,推动ms_eepo有效教学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数学教研组拟在全校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
一、内容
各年级备课组制定教学内容。
二、活动方式
eepo教学模式,实行小组个别备课、听课、评课。
三、活动环节
1.备课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学生的情况,编写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制作多煤体课件辅助教学。
2.上课
做到备教一致,要求使用多xx教学。
3.评课
上完课后,集中组织教师评课,首先让上课教师说课或者作课后小结,然后其他老师进行互动评课,认真做好教研活动记录,注意过程内容完整,评点内容详实。最后总结了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4.写课后反思
课后,每位授课老师要写出教后反思,听课老师写听评课感想,为撰写教学案例积累材料,也作为教研组活动的资料。
5.总结
总结教研活动,总结经验教训。并以发展变化的眼光、以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新的问题,找到新的研究方向。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2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土壤,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其中“比教学”即是从教师的基本素养、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比学习、重研究;比历练、提素养;比师能、促提高。为深入落实活动中的“比教学”,我们学校以“同课异构”为主要活动形式,为了把活动开展好,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一对一结对子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
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步骤
1、选定同一课题。年级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与年级教师合作,选择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研究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评议。课上完后,由教研组授课教师利用教研的形式进行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xx,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参与形式
1该年级组的所有教师都参与了研究,而其他年级组的教师则根据自己的班级调整了他们的参与。
2学科带头人和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努力参与到整个过程中。
四、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6日至20xx年9月27日
五、具体安排:
自本学期第四周9月16日开始。教学办公示将提前一天公布教研组的课题、时间和地点。
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课堂教学详案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3
一、 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指导纲要》和《3-6周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为指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教学领悟能力,从而达到优质高效。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3—5月14日
三、活动形式
采取“同课异构”形式,各年龄段教师按照规定的内容选取不同的切入点,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四、活动步骤
1、评比对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
2、评比内容
(1)活动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效而富有个性,领域特征体现明显。
(2)活动目标定位具有适切性,能贯穿《纲要》、《指南》的精神,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3)教学过程具有游戏性和创造性,并与目标相匹配。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实用、有效;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直观性、灵活性、多样性,并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活动设计富有新意,体现知识的.整合性。
3、同课异构内容
大班:三年的变化(社会)
中班:空气变变变(科学)
4、活动结束后,形成过程性资料,分享交流。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思想认知,丰富教学研究案例。
二、活动目标
“同课异构”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语文学科:部编版教材培训,了解教材编写体系,掌握阅读单元和习作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以学定教,探寻高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数学学科:优化课堂结构,注重课堂互动,探讨问题设置、环节层次与作业有效训练等话题。
英语学科: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大胆创新,应用新媒体新技术,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艺体学科:流程规范,教学环节层层推进,课堂指令清晰,探索可应用推广的教学模式。
三、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四、活动时间:
11月
五、参与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以及艺体学科
六、参加范围:
全体教师
七、活动程序
1、设计教案
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教研组,汇总到教导处(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要求上课老师参照“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备课、上课,构建学习小组,授课体现精讲精练。
2、教学观摩
由三位以上的老师执教同一个教材内容,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评课记录。
3、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4、教学总结
通过观摩了多位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将这些感受和收获总结成文,便成了一篇一篇的教研论文。
青蓝工程的师徒结对,师傅要求全程跟踪,辅导青年教师撰写教学设计,参与研课磨课,参加点评,总结得失,督促完成教研论文。
八、机构设置
1、成立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刘新生
副组长:王春明孙爱留江义林王季初
组员:江月娥刘方芳朱晓芬袁翠兵汪亿桑叶桦李奇兵陈玲程顺风
2、组织实施
教务处牵头,“同课异构”与青蓝工程教研工作,双线并轨,具体由语数英艺体各教研组负责落实。
九、活动安排
时间
午别
科目
课题
授课人
地点
备注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5
一、活动主旨: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在上学期常规听课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的教研活动的新形式,也是提升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共同进步,指导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研讨策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研组教研的质量,为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期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我组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级部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活动环节:
1、选定同一课题。年级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集体评议。课上完后,由教研组组织集体评议,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活动安排:
评课活动程序:上课教师说课(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等)——听课教师评课(评优点、说不足、谈感想等)——总结。
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课堂教学详案,课后完成说课表;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认真记录听课内容,听课后完善评课表。课堂教学详案、说课表、评课表在评课活动结束后立即上交教导处;听课记录作为学校作业备课检查的重要内容,要达到《章丘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中规定的听课要求。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生命线,加速教师专业成长;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促进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教学领悟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开创我校教研工作新局面。
二、预期目标
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年级教师“选定同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再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
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组织领导
1、机构设置组长:组员:
2、成员分工
组长负责“同课异构”活动的宏观指导;负责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负责数学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开展。负责多媒体教室会场的布置及活动相关材料的'整理归档。
四、活动内容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由教导处牵头制定“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并积极向教师宣传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正确认识“同课异构”对提高我校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处,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之中。
2、第二阶段:课堂教学实施阶段
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语数两教研组具体安排各自小组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施。
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再议互助提高”的环节加以实施。教导处在开校下发授课教师安排表,教研组组织授课教师做好准备。讲课前,教师将课题报教研组长处,“同课异构”授课教师的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教师的评议等在教研活动结束后一并上交教导处。
3、第三阶段:“同课异构”参与教师进行阶段总结
针对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引导上课教师提出自己参与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4、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根据一学期来,各教研组针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得失,不断总结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五、保障措施
1、本次教研活动要求全员参加,教研活动的开展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课后评议活动的时间定为教研例会时间,地点在各教研组活动场地,由教研组长安排活动相关事宜。
2、各教师要按时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做好记录。
3、各教师除参加本教研组的听评课等活动外,及时安排时间参与其他教研组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4、定期进行组内研讨交流,并做好阶段总结。
5、做好相关材料的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