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演讲稿
老地方整理的校庆演讲稿(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庆演讲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同志们、朋友们:
金秋十月庆盛事,卫水扬波迎佳宾。在全市人民满怀豪情,喜迎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和20xx年“农行怀”全国跳伞锦标赛暨冠军赛刚刚闭幕之际,今天,古城卫辉又迎来了一大盛事:卫辉一中隆重举行百年校庆,邀请一中校友和关心支持卫辉建设与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欢聚一堂,共叙乡情,增进友谊,同贺一中百年校庆,共图桑梓腾飞大业。
首先,我代表卫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48万父老乡亲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心、支持这次活动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市一中广大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连日来为办好这次活动而奔波忙碌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
卫辉市一中秉承百年积淀,历史源远流长。始建于1902年,前身为“淇泉书院”改建而成的`“卫辉府官立中学堂”是全国最早的中学堂之一;195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88年,汲县撤县建市后,更名为“卫辉市第一中学”。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和时代的步伐,卫辉一中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其中最为卓著的有:原中组部副部长聂真;河南省原副省长、郑州大学校长、著名哲学家高为炳;当代软件工程专家崔俊芝;著名作家、《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当代著名诗人王绶青等。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10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所哺育了数以万计中原儿女的学校,可以想到,那苍桑的容颜铭刻着多少风和雨的记忆。慈母有心皆透赤,园丁无爱不垂青,而昔日莘莘学子走出校门之后,依然以一颗赤子之心关心母校建设,惦记故土发展,为一中和卫辉的发展做了大量贡献。美不美、江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你们这份纯真的感情让我们为之而深深感动,在此,我代表卫辉市、卫辉市一中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希望你们继续为故土的振兴贡献力量,为母校的腾飞献计献策,你们的功绩将铭刻在一中建设的历史丰碑上,家乡的父老乡亲也永远不会将你们忘记。
让历史告诉现在,让现在预示未来。我们深信,卫辉一中只要坚持与时俱进,一如既往地保持和发扬优良的教风和学风,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尽讲台写春秋,一中的明天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校庆演讲稿 篇2
记得《北大往事》里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分别,就是文科生踩在银杏落叶上有感觉,理科生则无动于衷。" 我不知道别人是否赞同这句话,我倒觉得理科生踩在落叶上应该有更多的感觉,因为整日埋头于书本的我们走路时能用脚感受一下情趣,不也是很难得的吗?--我说用脚,是因为耳朵、眼和手还得用来记公式和背单词呢。
这或许是个笑话,却反映了一种看法。在不少人看来,我们理科生的燕园生活要比文科的同学单调得多。当我刚进入北大时,我也是这样想的。甚至我们的班主任也是这样想的,记得他在第一次班会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代数,人情练达即分析。"
后来的生活似乎证明了这一点,我面对的是每周30多节的必修课,厚厚4大本的习题集,放下的是写了5年的诗集,读了10年的红楼。我们学了3个月,总算明白了一个300年前的定理,而此时在昌平园的同学来信已大谈特谈"我是杯清水,北大是坛老酒,爱情就是酒药"了。我不觉有些不平衡了,彷徨中我写了一封信给我高中时的班主任,---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我报考了北大而且填了"全部服从"。他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北大精神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是啊,北大精神是做出来的,当我们在清晨第一个进入自习室,当我们在深夜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当我们熄灯后打着手电继续寻求一个公式的另一种证法,当我们为一个定理的强化条件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我们不都在实践一种北大精神吗?
我们没有能力舞文弄墨,却能用我们的语言---数字谱写诗篇。这诗篇比一切推敲之作都精炼,也比一切朦胧诗都朦胧,---不信你来读读看?
我们没有心情浅斟低唱,却能在科学中发现自然界最深刻的美。对哥德巴赫猜想,我的一位同学是这样想的:
"哥德巴赫说/两人之爱,总可分成两部分/我爱你,你爱我/无数人想去证明/可无人能够证明/只因为你我的爱/永远也分不开!" 我们没有条件花前月下,不要紧。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吸引别人的最好方法是充实自己。
其实,文科生和理科生是北大的两只眼睛,角度不同,看到的却是同一个北大。就让我们用这另一只眼来看看北大吧。
学了地理学,我们知道,北大是一条河,前进时难免泥沙俱下,但进入社会的大海时,泥沙终将沉淀。但如果这条传统的河在某个重要地点淤塞了,就将腐败发臭,毒害而不是清洁靠近它的人。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更要发展传统,才能让北大之河奔腾不止。
学了生态学,我们知道,北大是片森林,只有保持多样性,才能永葆生机。所以我们要坚持兼容并包的传统,才能让北大之林永远茂盛。
学了物理学,我们知道,能量越低越稳定,结构越规则越稳定。所以北大的同学们,请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严谨吧。
学了相对论,我们知道,速度越快,时间越慢,也许这就是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北大人永葆青春的奥秘吧。
学了化学,我们知道,北大是个大化工厂,用知识之料、实践之火,将我们百炼成钢。而其中核心的催化剂,也就是北大精神,正是北大这最高学府的商业机密。
学了统计学,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北大的.一个样本,别人往往就通过我们来认识北大。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我就代表北大!" 两只眼或许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但必将比一只眼睛看得清楚。北大的两只眼都是明亮的,就更具有敏锐的目光。正是用这两只眼,我们首先看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首先看到了马克思主义,首先看到了人口问题,首先看到了股份制---但是文理科不仅仅是北大的两只眼睛,还是北大的两只耳朵、两只手、两半大脑---而让这两只眼永远明亮、两只耳永远敏锐、两只手永远灵巧、两半大脑永远清醒的,是一颗永远跳动的共同的北大心,是一种永远传承的不变的北大魂。这北大精神到底是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也许它只是一个元素的众多同位素,一种单质的同素异形体,一个晶体在阳光下灿烂的色彩,而那元素的名称,那单质的分子式,那晶体的真正结构,永远没有人能够说得清。也许有人要问了:那你今天来这儿干嘛?我的意思是:我们来到北大,就像一张张软盘,到北大这台计算机上来拷走了知识,也拷走了精神。四年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们面对的却是全国最大的硬盘。我们应该把探寻北大精神的工作留给象在座的各位评委这样的专家和除我而外的选手这样的未来专家去做,我们该作的是抓紧时间拷走我们该带走的,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解压缩。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传染上自由散漫、眼高手低的北大病毒?在拷走的同时,我们还要问问自己,我给北大留下了什么?
从红楼到燕园,百年北大,谱写了壮丽的一页,在历史的坐标系上画下一道光辉的轨迹,这条北大函数线是处处连续的,纵然有起有伏,却终于保持了向上的趋势。我希望,在下一个百年,这条线能长有正的斜率,换句话说就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校庆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硕果满枝、丹桂飘香,在这全国上下欢度中秋、国庆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塘曲中学建校xx周年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作为高校代表,也作为塘曲中学的校友,我非常高兴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分享这个难忘的时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京大学及兄弟院校,向塘曲中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同时,我也要以一个校友和毕业生的身份,向母校塘曲中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十一甲子,六十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天命之年”,成熟之际,贡献之时,而对于塘曲中学来说,这六十年则是风雨兼程、开拓创新的六十年;六十年时光荏苒、六十年自强不息,六十年春华秋实,一代代的曲中人在这里启迪智慧,起步人生。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母校为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已经发展成为南通和江苏基础教育的排头兵。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塘曲中学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持“一等人品、一等学识、一等体魄”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优良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教育质量享誉省内外,成为我国中学教育的知名品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天,我再次回到母校,看到母校新的发展,激动之情油然而生。回首中学时代,塘曲中学的校训校风,塘曲中学的师长前辈,都是我特别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塘曲中学和南京大学都是我求学过的地方,两所学校都是我的精神家园。作为一位身在南京大学的教育工作者,让我感到高兴和自豪的是,塘曲中学和南京大学一直保持着着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塘曲中学是南京大学非常重要的优质生源基地,近年来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学子进入南大深造,他们表现出的素质优、基础实、能力强的整体特色和优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也要代表南京大学,向多年来大力支持南大人才培养工作的`塘曲中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性、先导性的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教育大国发展到教育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在座同学们的学长,我们欢迎将来有更多塘曲中学的学弟、学妹到高等学校特别是南京大学求学致知、塑造品格,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做好准备;同时,作为塘曲中学的校友,我们愿为母校的发展尽到最大的力量、发挥最大的作用。希望塘曲中学能与包括南京大学在内的各个高校一道,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良性对接与协同,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一道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愿我敬爱的母校塘曲中学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祝塘曲中学与南京大学友谊之树常青!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事业发达、生活幸福!
谢谢!
校庆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各位历任老校长、老同志,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的谷里小学,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家欢聚于此,隆重庆祝谷里小学建校八十年华诞暨新大楼落成,共话光荣历史,畅叙昔日情谊,展望美好未来,此情此景,激动人心,可喜可贺!此刻,我和孙科长受区教育局领导委派参加这一集会,并郑重转达领导们对谷里小学八十华诞最热烈的祝贺;转达领导们对辛勤工作的谷里小学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历任校长、离退休老教师们的亲切慰问;转达领导们对长期关心支持谷里小学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衷心感谢!
回首过去,谷里小学的昨天令人骄傲!八十个春秋,是谷里小学用文化润泽乡里、用知识点亮人生的灿烂历程。八十年前,地方先贤余佑卿先生在现代教育发轫伊始,就在这灵山秀水的谷里创办了谷里小学,把“教育强国、开启民智”的思想,借助朗朗的书声回荡在这一片山水之间;用自己投身公益的行动,诠释着教育“利他、树人”的真谛!
八十年来,谷里小学始终坚守使命,传承薪火;八十年来,谷里小学风雨兼程、克难前进。一任任校长,一茬茬老师,勤勉工作,与时俱进,令人感佩!春风沐桃李,杏坛育英才!建校八十年,学校秉承育人至上、治学严谨的宗旨,为众多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知识启蒙,使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这所老校改变了万千学子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对这些学生的家庭、对谷里乃至更广阔的区域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一切都折射出谷里小学“百年树人、奠基生命”的荣光!
凝视当下,谷里小学的今天令人欣慰!全体“谷小人
”以澎湃的激情投入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洪流之中,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不断追求着让谷里学子享受优质教育的美好愿景。学校“生命教育”的主张,凸显了特有的人文关怀;以安全教育为代表的'校本课程,正逐步形成特色;“友善用脑”改革逐步促成富有个性的课堂;全区的现场会选择这里;外地的同行们慕名而来;孩子们荣获了全省啦啦操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少儿锣鼓敲得有板有眼、震天动地??谷里小学伴着时代发展的旋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赋予教育以时代内涵,实现了教育品质的日益提升。
放眼未来,谷里小学的明天令人期待!今天的校庆,既是学校回望八十年办学历程的欢庆时刻,更是学校再创时代辉煌的崭新起点。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崭新的综合楼已然矗立眼前,学校的条件将随之得以进一步改善。今天的谷里,绿水青山已变成了金山银山;谷里已走向“谷外”、面向世界!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衷心祝愿谷里小学能以八十校庆为契机,牢牢抓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机遇,高位谋划学校未来发展蓝图,凝练办学精髓,发扬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谷里的未来发展,为孩子们圆梦人生,贡献应有的力量。
悠悠八十载,绵绵教育情。在这共叙深厚友谊、同绘事业梦想的时刻,真诚祝愿谷里小学新的征程更加壮丽!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校长、老同志、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