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经典报告 > 正文

学生调查报告

2025/04/04经典报告

老地方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部分中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中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中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中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中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中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

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中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中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前言

临近毕业之即,许多大学生对日后毕业方向一片茫然,不知所措,难以抉择。大学三年过去,安逸久了,对于以后,该何去何从,如何选择呢?这是目前大多数同学苦恼的。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该做什么,更不知道到哪里去发展,去创业。就在校的大学生,我们做了相应的一些调查,全面了解大学生心里所想,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就业分析,为日后大学生就业方向做相关的指导与帮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目标,可是永远都是在心里想象,无法付出行动,因为没有方向,没有计划,只是彷徨。为增强大学生就业方向指导,附有良好的就业心态,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指导教育,因此我们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调查。

一、调查目的

1.全面了解大学生就业去向,以及相关方面心里的想法等各种情况,为调查做一个周全的计划。

2.了解大学生就业意向,针对现在考研族、创业族和打工族所占比例以及以后事业发展方向,以便指导大学生合理选择以后方向。

3.弄清大学生对自己就业方向的观点、看法,以及发展规划。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方向全方面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里动态以及就业方向的相关要求,展现出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为了深入调查与研究,我们在学校对在校大学生做一些访问,通过他们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就业意向。

1.大学生对今后就业意向的要求

适合自己发展的,上升空间大,可以学到专业知识。

为今后生活带来动力,可以提供给自己努力的方向。

2.就业方向的选择

要去哪里,为什么去哪,去哪干什么。

今后发展目标。

3.大学生关于就业去向个人的一些观点

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

怎样适应城市的发展步调,影响自己选择的因素。

三、调查方法与方式

1.抽样方法

为准确得出调查结果与提高调查效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男女宿舍每层各选几间。

2.进行问答以及问卷的方式进行。

四、调查程序以及时间安排

1.对即将要去调查的人员做一些本次调查的相关主要目的与要求的讲解,做到调查的真实、合理。

2.针对性调查,以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学生进行调查,使调查更有效。

3.做好调查前安排,准备好调查资料,相关文件,以及要提问的问题。安排好那些人员调查那几间宿舍,不要重复调查,在调查工业中,可以记录相关信息。

4.谈话人员要做好主导方向,把握调查重点。

5.调查人员到寝室进行调查要文明,讲礼貌。向宿舍人员说明用意,不愿接受调查的不要勉强,对被接受调查的人员要有耐心。

6.调查工作完后,要求被调查人写上自己姓名,手机号,宿舍号,以便以后问卷复核。

7.调查卷按时收回,整理好,使调查工作更好的进行。

8.尽量选择学生们空闲时间期间进行调查,比如中饭,晚饭后,合理利用好时间,也可提高调查效率。

9.最后,也可以通过网上资料查询,使调查更丰富。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一部分同学选择往沿海城市发展,因为经济发展的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发展快,机会大,发展空间也大,有利于自己发展。

2.大部分同学把未来的发展方向想得太过于美好,不切实际,出发点是好的,有点虚化。

3.还有一部分同学,太过于茫然,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往哪里发展,没有计划。

4.也有同学安于现状,在自己熟悉的城市发展,即使是小城市,也有自己努力发展的空间。像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一些城市是好,但竞争激烈,压力大,怕自己适应不过来。等自己有一定经验再去闯也是可以的。

5.小部分同学决定自己创业,从事自己喜欢的是最重要的,即使再辛苦再努力也是值得的。

分析: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每个梦都是美好的,当你觉得为之付出的时候就是最幸福的时候。不管怎么选择,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好。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也没有必要茫然于未来之中,就业的方向自己寻找,按照心的方向走,总会找到属于自己成功的彼岸。

最后,就业方向可以听取一些学长,前辈们的建议,前车之鉴,供自己参考。找到一个对的方向,对的地点,对的人,去做对的事。

六、结论与建议

调查完成,此次调查深刻掌握了大学生们的心里思维,以及对就业方向的认识,看法。对学生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就业方向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好的发展方向。即使大学生活再无趣,让自己变的再堕落,当踏入社会的那一刻,每个人都会想很多的,心中都会有个蓝图,在心里去想象。我觉得学校可以安排一些活动,做更多的调查,走进学生的心里,给学生更好的指导、教育。这样更利用激发学生的斗志,为日后就业方向提供完美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不再迷茫,不再彷徨,在毕业之即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目的

零食可能是每一个孩子的最爱,甚至连大人都对它痴迷。可是大家有没有关注到过这些你们平时食不离手的零食的危害呢?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它,使我们大家不再受到它的危害。

方法:

分别采访大人和孩子们。

结果: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人明显地比孩子知道的多,了解的也多,自我控制欲也比较强。但从访问的学生中可以看出,明显的是说一套做一套,道理都懂,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总是抵不住诱惑。

结论:应该从小培养我们这些孩子的自我控制欲,尽量少吃零食,做到无忧童年。

零食的危害:吃零食会影响我们一日三餐的饭量和胃口,乱吃零食会使我们的肠胃“不工作”而导致消化不良,还会增加脂肪和含糖量……

关键词:零食、健康意识

校园里,总是三令五申之后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的同学们拿着一袋袋的零食明目张胆地吃着,随后的零食塑料袋便漫天飞舞了。虽说是学校中隔三差五教育我们,但有些学生却无所事事、若无其事地继续吃着。

针对以上现状,我对大人们和孩子们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结果如下:

二、对访问的分析

(1)有许多人不喜欢零食,认为它很不健康,带进校园也很不卫生。很多孩子都会关心食品的.卫生状况。

(2)也有许多人对零食确实痴迷无比,似乎没了它就不能生活似的【和我一样】。

(3)有将近一半吃零食的学生们因吃了零食而导致身体受到危害。

(4)许多孩子还认为这些零食、膨胀物品对人体无害。

三、调查结果分析:

许多学生还是说是一套可做的又是一套,还是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零食欲。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好奇心的结果

有些学生看到另外的同学们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零食的时候,好奇心使他们也行试试它们的味道,不知不觉中迷上了零食。

2、娇生惯养的结果。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很苦,吃不饱,非常艰苦地才走过这段路,于是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不受这些委屈,便给他许多钱,要他们自己另外也要温饱。

3、撒谎的原因

有些学生们完全沉迷与零食,无法自拔。便想尽各种办法拿到钱。便向父母撒谎,说买另外用到的东西,但钱拿到之后却是拿去买零食了。

四、友情建议:

家长们也要做好自己的本职,早餐尽量自己给孩子做,而且要做一些有营养的食物,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一天的学习中做到精力充沛、专心致志。

学校以及周边的有关部门,也要有所措施,对学校周围的治安管理要加强,对那些卖零食的小商贩们实施治理,让他们不再卖这些危害人体的食物。学校也要积极配合,多多教育学生们不买零食,更不能吃零食,要说明零食的有害性。

学生们更要自我控制,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杜绝零食,为自己和家人撑起一片蓝天!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中学生既有别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在身体形态和心理上均发生一系列的“质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是一个不断碰撞而又不断调试的过程,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滋生各种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堪学业等诸多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于这些,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以及面对。

首先是自卑心理。这是普遍出现在青春期青少年身上的现象。具体体现在“我成绩不如某某某的好”“我能力不如某某某的强”“我家没有某某某有钱”“我长得实在是强差人意”等等方面。而这就造成了青少年不敢去让自己的才华,自己真正的实力展现出来。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个方面,我们需要正确的去认识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见自己发光点看见自己长处,只有这样全面的立体的判断自己才能得到稳步提升与发展,一味的自卑只有走下坡路。

然后是孤独心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条件都太优渥了,所以他们有一大堆的时间来捏造自己莫须有的孤独。我们要看见社会上那些衣衫褴褛的工人讨不到工资一脸尘土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孤儿院里孩子们笑容背后没有父母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年事已高无人照料的老人拾荒时的孤独,认识到这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孤独根本就不值一提。我们可以敞开心扉与朋友老师家人面对,用知足来化解莫须有的孤独。

然后是有关嫉妒心理,这个多是出现在女孩子身上,有关别人的衣服比自己的好看,别人比自己人缘好,别人有男孩子喜欢,别人家境优渥,而面对这种正常的心理我们应当用正常的方式去处理。要知道好的条件不能靠父母不能靠先天,要靠自己去一手创造。嫉妒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要看到发展的一面而不是去嫉妒别人哪里比自己优秀哪里比自己条件好。

唯我独尊心理出现在和家人的相处里。认为家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认为自己是皇帝是公主,不可一世,什么要求都必须要满足,要比别人好,人家都要听我的。这种心理要去多体会别人的感受,换位思考,就能解决唯我独尊的'病态心理了。

厌学心理的人往往没有远见,他们贪图一时玩乐,今宵有酒今宵醉,完全就没有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几十年人生。需要别人去开导他们走出象牙塔,了解到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幸福,要远见到几十年以后自己脱离父母独立了靠的是满腹经纶去闯这个社会,通过学习去计划自己的美好人生,才能摆脱鼠目寸光的厌学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在此例举几种。希望大家能够反思自己,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去提高改变自己,顺利成功的走过我们人生的花季,不要在将来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心理活动后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