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经典报告 > 正文

气象实习报告

2025/04/10经典报告

老地方整理的气象实习报告(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气象实习报告 篇1

一、气象要素的观测与气象测量仪器的使用

1.气温的观测

气温是由太阳辐射、地表性质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决定的,是一项重要的气象和气候要素,测量结果是研究气候特征的基本资料。通过气温观测实习,可使学生了解基本测温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气温观测的仪器有: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等。实习中需要学生掌握普通温度表的使用和基本原理。

普通温度表由感应部分和显示部分构成。感应球内装水银液体,显示部分由毛细管、刻度板、外套管等组成(见图5-1)。

普通温度表用途广泛,一般情况下使用时,垂直悬挂在蔽阴背风处即可使用。

2.气压的观测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亦称大气压力。气象学中作为气压单位的是毫巴(mb)。世界气象组织决定,气压单位统一使用“百帕”(hPa),亦就是100个“帕”(Pa)正好与1毫巴相等,即lbPa= 1mb。

测量气压常用3种测量仪器:动槽式(福丁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寇乌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

普通

其中空盒气压表是一种轻便的测压仪器,携带方便,多用于野外观测。它是利用金属的弹性形变和大气压力相平衡的原理制成的。空盒气压表可分为三部分:

(1)感应部分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圆形空盒,内部近似真空,其上下面有圆波皱纹,以增加空盒的弹性,用弹簧片和它平衡。

(2)传递放大部分由传动杆、水平轴、长杠杆等组成.当外界气压变化时,金属空盒和弹簧片随之压缩或膨胀,通过传递放大,把伸缩运动通过传动杆传给指针。

(3)指示部分由指针、刻度盘和附属温度表组成F外界气压变化通过传动杆带动指针,指针在有刻度的圆盘面上转动指示出气压读数。

用观测空盒气压表观测气压的方法:打开盒盖,先读附温,精确到0.l℃。然后轻敲盒面(克服机械摩擦),待指针静止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垂直于刻度面,读取指针尖端所示的数值,精确到0.1百帕。复读无误后关好盒盖。

3.风的观测。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空气水平运动时,既有方向也有速率。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地面风向用16方位表示。风速是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测风方法主要有目测法和仪器法。

(1)目测风速通常是依据风力等级表进行算的。风力等级是依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制定的。

风速和风级的数学关系,其计算式如下:

式中为N级风的平均速度;N为风的级数,可查表定级。

风力等级表

等级及名称

风速

陆上状况

海上状况

0无风

0~0.2

静,烟直上

海面平静 42

1软风

0.3~1.5

烟随风飘动

海面起微浪,渔船略觉摇动

2 轻风

1.6~3.3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微响

小波,波峰平滑

3微风

3.4~5.4

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止,旌旗展开

小波加大,处处起白浪花,渔船渐觉簸动

4和风

5.5~7.9

尘土风起,小树枝摇动

小白浪颇多;渔船满帆时,可使船身倾向一侧

5清劲风

8.0~10.7

小树摇晃,内陆水面有小波

中浪,很多白浪;渔船缩帆(即收去帆的一部分)

6强风

10.8~13.8

大树枝摇动,举伞困难,电线呼呼有声

大波浪开始形成,水花飞溅;渔船加倍缩帆,捕鱼须注意风险

7疾风

139~17.1

全树摇动,顶风行走困难

轻度大浪,碎浪或白沫沿风向呈条状,渔船停泊港中,在海者下锚

8大风

17.2~20.7

小树枝折断,顶风不能行走

中度大浪,浪头破碎,形成水烟,所有近海淦都要靠港,停留不出

9 烈风

烈风

20.8~24.4

风掀开屋瓦,吹倒烟囱

狂浪,浪头崩溃坠落;汽船航行困难

10狂风

24.5~28.4

树木连根拔起,房屋损坏严重

狂涛,海面一片白;汽船航行颇危险

11暴风

28.5~32.6

陆上少见,有广泛损坏

异常狂涛,很少见水烟;汽船遇之极危险

43

12飓风

32.7~

陆上绝少见,摧毁力极大

(2)用仪器测定风向和风速

轻便风向风速表体积小、轻便,适用于野外流动观测,是地理工作者进行野外小气候考察的必备仪器。

仪器构造由三部分组成(见图):A风向部分(含风向标1、方位盘3、制动小套4);B风速部分(含十字护架、风杯5、风速表6);C手柄8

仪器使用方法:当压下风速按扭7,启动风速表后,风杯随风转动,带动风速表主体内的齿轮组,指针即在刻度盘上指示出风速。同时时间控制系统也开始工作,待一分钟后自动停止计时,风速指针也停止转动。指示风向的方位盘是一磁罗盘,当制动小套管4打开后,罗盘按磁子午线的方向稳定下来,风标随风摆动,其指针2即指出当时风向。

观测时应注意:

A.将仪器带至空旷处,由观测者手持仪器,高出头部并保持垂直,风速刻度盘平面与风向平行;

B.观测者应站在仪器的下风向。

C.测风向时首先将方位盘的制动小套管4向下拉并向右转一个角度松手,启动方位盘使方位盘自由旋转,在地磁场的作用下指针在磁子午线的方向上稳定下来,注视指针2两分钟,取其最多风向记录下来。

D.在观测风向的同时,待风杯旋转约半分钟,按下风速按钮7,启动测风速系统,待一分钟后指针自动停转,在表盘读其风速示值(m/s),将此值在本仪器风速鉴定曲线图上查出对应的实际风速(取一位小数)记录。

E.观测完毕,将方位盘制动小套4向左转回,慢慢松手,借助弹簧弹力,小套管弹回上方,固定好方位盘。

F.维护方法:保持仪器清洁干燥,若被雨雪打湿,使用后要用软布擦拭干净;避免碰撞和震动。非观测时间仪器要放在盒内,切勿用手摸风杯;平时不要随便按风速按钮,计时机构开始工作后,也不得再按该按钮;各轴承和紧固螺母不得随意松动;仪器使用120小时后须重新鉴定。

44

5 3 6 1 2 4 7 8

图4-3 轻便风向风速表

1. 风向标; 2.风向指针; 3. 方位盘; 4. 制动小套;

5. 风杯; 6. 风速表刻度盘; 7. 风速按钮; 8.手柄

4.空气湿度的观测。

空气湿度是表征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空中的水分是成云致雨的物质来源。因此空气湿度是重要的气象观测项目之一。通过实习,可使学生熟悉观测湿度的仪器,了解其构造原理,掌握观测湿度的方法学会湿度表的查算方法。

常用的测湿度的仪器有:固定式干湿表、通风干湿表、毛发湿度表、湿度计等。其中通风式(阿斯曼)干湿表(见图4-4)是在野外测定空气湿度的良好仪器,具有携带方便、精确度较高等优点。

通风式(阿斯曼)干湿表的工作原理:由两只相同型号的温度表组成。一支球部包有湿润脱水纱布的叫湿球温度表,另-支叫干球温度表。当空气中的水汽未饱和时,湿球上的水分就不断蒸发,蒸发消耗的热量从湿球周围的空气中得到,所以湿球温度就低于干球温度。这个差值的大小取决于空气的湿度。如果空气已经饱和,干湿球温度相等。因此根据干湿球温度可以查算出空气湿度。通风式干湿表上有一些特殊装置:一是通风装置。通过上紧发条带动风扇转动,使两支温度表球部有自由大气流过,可迅速测得湿度。二是具有防热辐射的双金属外壳,以便在阳光直射下使用。

通风式(阿斯曼)干湿表的使用方法:

(1)选择空旷通风的地点,悬挂好仪器,仪器高度视观测目的而定。在观测前4---5分钟用滴管湿润湿球纱布,然后上紧发条。

(2)站在仪器的下风向,接近仪器正确读数。若风扇转速减慢或停止,重新上弦后,两分钟后再读。

(3)若气温低于零度,湿润纱布后30分钟再读数,读数前4分钟再通风一次。

图5-4 通风式(阿斯曼)干湿表

1.挂钩;2. 钥匙; 3. 通风器; 4. 风扇;

5. 干球温度计; 6.湿球温度计; 7. 防风罩; 8;保护管.

5.云的观测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一定高度的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或二者混合的可见聚合体,是重要的天气现象。云的成因不同,特征各异。云的观测包括判定云高等3项内容。

(1)判定云状云按高度分为低、中、高3族,又根据云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特点分为10属29类。观测时要注意云的连续变化,对照《中国云图》中的图例,从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高度,以及伴随出现的天气现象,通过认真细致的综合分析,最后确定出云状。

(2)估计云量云量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我国采用10成制。云量观测又分为总云量和低云量两种。空中被所有的云遮蔽的总成数,为总云量;低云量是指天空被低云遮蔽的成数。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就积累了“出门看天气” 、“鸡鸣早看天”的丰富经验。可在实习中安排练习看云测晴雨的内容。主要谚语有: (1)天气晴朗,是个好天气。“天上鱼鳞云,地下晒死人;天气鱼鳞斑,吃过饭上山;今晚花花云,明日晒死人;瓦块云,晒死人”。 (2)午后出现雷暴雨。“鱼鳞天,不雨也风电”。 (3)不久就要下雨了。“天上其棉花,地下踩粥渣”。 (4)有雨的预兆。“天上虾须云,三日雨淋淋。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打人”。 (5)很快有雨。“云掩天边月,雨水跨天渠;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里雨倾盆”。 (6)夏天的早晨,东方如果出现乌云,当天将会刮风下雨。“早上云如山,黄昏雨连连;早起乌云现东方,无雨也有风;黎明乌云拦东,不落雨也吹风”。 (7)会天晴。“云绕山腰天不坏”。 (8)第二天可能有雨。“日落云吃火,明天下雨无处躲”。 (9)有范围较宽广的雨层云。“天上灰布点,细雨定连绵”。 (10)能出现晴好的天气。“日落火烧云、明朝晒死人”。 (11)有可能下雨。“日处红云暗,东风雨即见”。

二、气象要素测量结果的分析

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山地气候特点分析;二是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如日温差、空气湿度、温度、等)。

(一)海陆风

在海滨地区,只要天气晴朗,白天风总是从海上吹向陆地;到夜里,风则从陆地吹向海上。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叫做海风;从陆地吹向海上的风,称为陆风。气象上常把两者合称为海陆风。

海陆风和季风一样,都是因为海陆分布影响所形成的周期性的风。不过海陆风是以昼夜为周期,而季风的风向却随季节变化,同时海陆风范围也比季风小。

白天,陆地上空气增温迅速,而海面上气温变化很小。这样,温度低的地方空气冷而下沉,接近海面上的气压就高些;温度高的地方空气轻而上浮,陆地上的气压便低些。陆地上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它上空的气压比海面上空气压要高些。因为在下层海面气压高于陆地,在上层陆地气压又高于海洋,而空气总是从气压高的地区流到气压低的地区,所以,就在海陆交界地区出现了范围不大的垂直环流。陆地上空气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从上空流向海洋;在海洋上空,空气下沉,到达海面后,转而流向陆地。这支在下层从海面流向陆地,方向差不多垂直海岸的风,便是海风。

夜间,情况变得恰恰相反:陆地上,空气很快冷却,气压升高;海面降温比较迟缓(同时深处较温暖的海水和表面降温之后的海水可以交流混合),因此比起陆面来仍要温暖得多,这时海面是相对的低气压区。但到一定高度之后,海面气压又高于陆地。因此,在下层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上,在上层的空气便从海上流向陆地。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垂直环流的流动方向,也变得和前面海风里的垂直环流完全相反了。在这个完整的垂直环流的下层,从陆地流向海洋,方向大致垂直海岸的气流,便是陆风。

一般海风比陆风要强。因为白天海陆温差大,加上陆上气层较不稳定,所以有利于海风的发展。而夜间,海陆温差较小,所波及的.气层较薄,陆风也就比较弱些。海风前进的速度,最大可达5-6米/秒,陆风一般只有1-2米/秒。滨海一带温差大,海陆风强度也大,随着远离海岸,海陆风便逐渐减弱。

海陆风交替的时间随地方条件及天气情况而不同。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夜里,海洋温度高于陆地。陆地温度高于海洋的时间,一般为下午2-3时,这时候的海风最强。此后温度逐渐下降,海风便随着减弱,约在晚上9-10时,海陆温差没有了,海风也就停止了。夜里,陆地温度降得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下降得慢些,因此,在晚上9-10时以后,陆上变冷了,海上反而暖些。海陆温差的趋向改变了,海陆风的方向也改变了。从晚上9-10时的一度平静无风之后,接着微弱的陆风就开始了;这以后,海陆温差逐渐增大,陆风也越来越强;大约夜里2-3时左右,温差最大,这时的陆风也最强。天亮后,陆地渐渐暖起来,海陆温差越来越小,陆风逐渐,减弱;约在上午9-10时左右,海陆温差又消失了,陆风随着终止。

(二)山谷风

住在山区的人都熟悉,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叫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这种风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山谷风的形成原理跟海陆风类似。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

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谷风的平均速度约每秒2-4米,有时可达每秒7-10米。谷风通过山隘的时候,风速加大。山风比谷风风速小一些,但在峡谷中,风力加强,有时会吹损谷地中的农作物。谷风所达厚度一般约为谷底以上500-1000米,这一厚度还随气层不稳定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一天之中,以午后的伸展厚度为最大。山风厚度比较薄,通常只及300米左右。

在晴朗的白天,谷风把温暖的空气向山上输送,使山上气温升高,促使山前坡岗区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早发芽、早开花、早结果、早成熟;冬季可减少寒意。谷风把谷地的水汽带到上方,使山上空气湿度增加,谷地的空气湿度减小,这种现象,在中午几小时内特别的显著。如果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夏季谷风常常会凝云致雨,这对山区树木和农作物的生长很有利;夜晚,山风把水汽从山上带入谷地,因而山上的空气湿度减小,谷地空气湿度增加。在生长季节里,山风能降低温度,对植物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块根、块茎植物的生长膨大很有好处。

气象实习报告 篇2

姓 名:

学 号: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实习成绩:

年 月

一、实习目的

该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性质所引起的小气候变化进行观测,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农林业生产活动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反过来也引起的局部小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对小气候的影响,如砍伐森林、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对城市小气候产生的影响;人类活动释放热量对小气候的影响等,掌握各种小气候形成的机制和规律及可能对农林业和城市生活的影响。要求掌握常规气象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了解气象观测基本环节和原理,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打好基础,也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实习,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

1.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新的知识;

2.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习方案的设计,并初步掌握气象学实习研究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

3.通过实习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1)通过观测各种气象要素,了解和掌握各种气象仪器的构造原理,安装规范,观测方法

和观测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表的制作以及各种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

(2)气象观测要求: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3)要求正确读数,规范做记录,要制作适当的数据处理图表,然后分析和比较观测数据,

并将分析结果与要素原来特有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进行比较;

(4)了解并掌握不同森林类型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比较产生差异的原因;

(5)了解掌握地形在水热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比较不同地形产生不同小气候的原因。

(6)了解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对小范围内形成的小气候的影响, 产生冷热差异的原因;

(7) 了解现代气象台站设施与气象观测;

(8) 了解小气候观测方法,掌握不同立地条件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使学生能独立掌握 比较分析产生的差异及其原因的方法

(9)做好实习报告,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二、实习时间及组员

(一)实习时间 6月20日——6月27日

(1)前期实习工作准备:6月20日——6月24日

(2)不同林型小气候观测:6月25日——9:00~10:00

(3)不同坡向气候观测:6月25日——10:00~11:00

(4)不同的下垫面小气候观测:6月26日——11:00~12:00

(5)城市与郊区小气候对比观测:6月26日——9:30~11:00

(6)日射观测:6月27日——10:30~11:30

(7)小组讨论与数据处理:6月28日——15:00~17:00

(8)撰写实习报告:6月29日

(二)组员

组长:

组员:

三、实习单位

(1)实习动员与分组教学实:*****;

(2)不同林型小气候观测:*****8;

(3)不同的下垫面小气候观测:*********

(4)不同的地形小气候观测:*******

(5)城市与郊区小气候对比观测:******

(6)日射观测:*****

四、实习主要内容

(一)、观测内容

(1)日射观测:1. 太阳总辐射;

2. 太阳直接辐射;

3. 太阳散射辐射。

(2)不同林型小气候观测:

1.森林中的温度状况;

2.森林中的湿度状况;

3.森林中光照度状况;

4.森林中的风。

(3)不同的下垫面小气候观测:观测对比森林、水域边、水泥地、草地和农田等不同下垫面所引起的小气候(温湿度、风、光照等)差异。

(4)不同的地形小气候观测:1.地形对日照的影响;

2.地形对湿度的影响;

3.地形对温度的影响;

4.地形对风的影响。

(5)城市与郊区小气候对比观测: 观测城市与郊区小气候(温湿度、风、光照等)差异。

(6)教学实习课堂讨论:针对实习中的`主要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二)、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1、动槽式水银气压表

(1)气压观测原理

气压观测是测定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以百帕(hPa)为单位,精确到0.1hPa。

测量气压的仪器主要有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自记投奔计。通常用水银气压表测量气压。

水银气压表原理:水银气压表是一个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真空玻璃管,其下端浸在盛有水银的杯中,大气压力作用于水银杯中的水银面上,使水银升入真空玻璃管中,水银柱就能随大气压的高低而上升或下降,其水银柱的高低,可借玻璃管外面的一个金属套管上的标尺及游标尺读出mmHg的数值,测量单位为mmHg。再换算为kPa。1mmHg=0.133kPa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根据托里拆利原理制成,主要由水银柱内管、含读数标尺的外部套管、水银槽三部分组成。水银气压表安装在温度少变,光线充足的室内,垂直悬挂,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的水银柱内管是一根直径约8mm,长约900mm的玻璃管,顶端封闭,底端开口,管内灌满纯净水银后开口端插入水银槽内。

(2)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的观测方法如下:

①观测附属温度表(附温表),读数精确到0.1。C。

②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调整时旋动槽底调整螺旋,直到象牙针尖恰好与水银面相接。用手指轻敲套管,使水银面处于正常位置。

③调整游尺与读数记录。先使游尺稍高于水银柱顶,再慢慢下降游尺,直到游尺下缘与水银柱凸面顶点刚刚相切。此时,游尺下缘零线所队标尺的刻度即为整数读数,再从游尺刻度线上找出一根与标尺上某一刻度相吻合的刻度线,则游尺上这根刻度线的数字就是小数读数。

④读数后,旋动槽底调整螺旋降低水银面,使其离开象牙针尖约2~3mm。

2.通风干湿表

(1)温、湿度测定原理

任何物体的的变化,都会引起自身特性的改变。热胀冷缩反映了物体物理特性(体积大小)与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我们可以利用物质的这种特性来测量研究对象的温度大小及其变化。

温标是用于衡量温度大小量度的标尺。制定温标时,常以标准大气压力以下纯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蕨点,再把这两点之间等分为若干份,每份为一度。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绝对温标,我国的气象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均采用摄氏温标。三种温标的换算公式关系如下:

摄氏温标(C):t(C)=5/9[t(F)-32]

华氏温标(F):t(F)=9/5(C)+32

绝对温标(K):T(K)=273.16+t(C)

测定温度的仪器有: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曲管地温表。

湿度是表示物体内部水分含量的多少,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通常有:饱和水汽压、饱和差、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湿、露点。林业上常用相对湿度来衡量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0000000

影响。

测定湿度的仪器有:百叶箱干湿表、通风干湿表、毛发湿度表和毛发湿度计等仪器来进行观测。

林业野外测定温度和湿度通常用通风干湿表进行测定。

通风干湿表又称“阿斯曼”,是野外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常用仪器。通风干湿表的测湿原理和百叶箱干湿表相同,其构造如下图。通风干湿表利用机械装置进行强制通风,保证温度表感应部分周围的通风速度稳定在2.5m/s。干湿球温度表的感应球部装在双重金属护管内,护管通过三通管和中央圆管与通风器相通。仪器附件在有湿润纱布用的吸储水橡皮囊,挡风罩等。由于通风干湿表表面镀有反射性能很好的镍或铬,同时温度表感应球部又处于能防止热传导的双重护管中,所以它可以在太阳光下进行观测。但由于有金属机械部分,故不能在雨天使用,以免机械生锈。

(2)通风干湿表的安装使用方法如下:

①固定测杆——测杆采用木质材料,漆成白色,直径4cm左右,长约220~240cm。将测杆下端插入土中30~50cm,以牢固固定。

②调节挂钩高度——调节测杆上挂钩的位置,使通风干湿表挂在挂钩上时,干湿表感应球部距地面的高度为所要测的高度。为了观测方便,我们采用1m的高度,通风干湿表采用竖挂。

③适应环境——在观测前,先将通风干湿表挂在测杆上暴露一段时间,以适应环境,消除温度表感应部分与环境空气之间温度差异。通常暴露10min以上。

④湿润湿球纱布——将通风干湿表竖直放置,感应部分朝下,用橡皮囊吸满蒸馏水(水温应当同当时气温相近) ,管口向上,轻捏橡皮囊,使玻璃管中水面升到离玻璃管口约1cm,将玻璃管插入湿球感应球部的护管内,8~10s后抽出。每湿润一次纱布,白天可维持8~10min,夜间可维持20min左右。

⑤上发条通风——给通风器上发条,使风扇转动。上发条时不要上得过满,以免折断发条。

⑥悬挂——将通风干湿表悬挂在测杆的挂钩上,感应部分处在所要测量的高度,使通风干湿表适应环境,逐渐反映出该高度的空气温、湿度。大约4min后即可进行读数。当风速大于4m/s(相当于3级风)时,应将挡风罩套在通风器的迎风面上,并使罩的开口部分顺着风扇旋转的方向。

⑦读数——先读干球,后读湿球。读数时切忌用手接触双重护管,身体也不要与仪器靠得过近。

在一次观测中,一个通风干湿表可以用来观测几个不同高度的空气温、湿度。当一个高度观测完毕,移到另一高度时,要先上3~4圈发条让其通风1min后才能读数。必须注意的是:观测时一定要待温度表的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如果通风器风扇转速有所减慢,须再加。

气象实习报告 篇3

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吸引着人们去探索求知,到今天,我们人类已经掌握到越来越多跟气象气候的规律,并且已经能预测到3天以内的天气状况,这是我们科技进步的裨益。这次实习,我们班和农信班一起去参观了位于花都区的气象局,然后还去了附近的秀全驿站骑自行车春游。

其实在之前的课程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气象站主要观测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湿度和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雪温),雪深,浅层和深层地温,辐射等等,其中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可以通过百叶箱中的干湿球温度表直接或间接得到,用照度计和光量子仪测辐射的方法我们也都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了,并且参观了校内的观测场。但是我们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始终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次实习让我们有更多和气象知识接触的机会。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地面气象观测站,这个气象站建在山顶上,且是一块平整的不受遮挡的场地。我们可以看到场内的仪器摆放整齐,而且看到了一个貌似避雷针的针。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我了解到这是一个实时的地面观测站,所有观测到的数据都被实时地传给气象局的电脑上,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后来她还解释说,那个貌似避雷针的'东西是一个测雷电的装置。

参观的下一站是位于山底的展厅,里面有用一些比较创新的设备展现出的气象知识,比如说球形的电子显示屏,“怒发冲冠”,模拟翻书等等。在一个知识性的问答中,我知道了原来一年里大概有13个台风登陆广州,了解了避灾的一些知识,复习了一下引发台风的原因。总之,这些设备主要是将气象学知识变得更有趣味,激发人们的学习欲望。不过最让我心动的是,位于顶楼的天文望远镜,还有工作人员拍到的一些照片,不过可惜的是当天有云,我们看不到什么。

在参观完这些之后,我们就出发去秀全驿站了,这里有一个小湖,湖上有一个小凉亭,伫立在凉亭上的时候可以纵观湖的大部分,视野很开阔,也依稀看的到湖对面的人们钓鱼的身影。我们骑车经过了从林,和颜色质朴骑起来却噼里啪啦响的桥,还有山坡跟烧烤场,最后回来的时候,我还跟同行的小伙伴探讨了一下怎么拍摄这些盛开在路边的花儿,同样的一朵花儿,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美感,好像人生中的许多看似无解的问题,换个角度就能得到解决一样。

很久没集体出来过,这一次在大自然中舒缓身心的体验,着实让我心情畅快了一把。由于时间有限,所以玩得还没尽兴,我们就要回学校了。

回学校并不意味着实习的结束,接下来,我们还要在校内的气象观测场实习,这个主要是对百叶箱内的温度表,以及地温表进行观测记录,让我们体验学习了气象观测中对几个气温和辐射的的观测步骤及方法。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专业方面的知识,还有了一次接近大自然的机会,总之是收获颇丰啊。

气象实习报告 篇4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对一定范围内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的是对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有所了解,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气候与气象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观测和研究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气候与气象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

20xx年5月7日上午9时,在信阳师范学院城环学院副院长刘明华副教授的带领下,20xx级地理科学1班的学生前往信阳气象观测站进行地面气候要素的综合观测,并且近距离观看了测量仪器,与气象站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

三.实习内容、过程及完成的任务。

1.信阳气象观测站简介

信阳气象观测站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东北方向(北纬32°08",东经114°08"),海拔高度114.5米,建立于1951年1月,为信阳市两个国家基本气象站之一,担负着区域和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我国天气气候网中的主体组成部分。

2.地面观测场实习

在地面观测场进行观测,实时观测并发布即时气象信息,提供进行天气预报必须的气象要素数据。气象观测站的主要测量项目包括云量测量、温度测量、湿度测量、蒸发量测量、降水量测量和风向风速测量。这里的观测场设备齐全,自动化和人工化一同发展,由各种传感器将各种收集到的数据经处理后送往终端。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主要由传感器、

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等组成,随着气象要素值的变化,各传感器的感应元件输出的电量产生变化,这种变化量被CPU实时控制的数据采集器所采集,经过线性化和定量化处理,实现工程量到要素量的转换,再对数据进行筛选,得出各个气象要素值。经过处理的气象要素数据按规定的格式编排,经资料发送装置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传回数据中心,有的是存贮在临时的介质上,由工作人电定期回收。气象站的自动观测项目包括风速和气温,数据采集频率较高,每 分钟采集并存储一组观测数据。

3.气象数据采集处实习

气象观测站将收集到的地温、草温、气温、风速、风向、气压、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发往信阳市气象台。几台计算机汇聚了信阳市气象观测站历年的气象数据,卫星云图、气压线、等温线等图的各要素的数据、符号都在上面显示、记录。一进去我们就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气象站的内部数据网查看着昨晚到今天的天气图,观察着一张一张的卫星云图、雷达图,一圈又一圈的等压线,五颜六色的温度分布图、降水分布图,一撇又一捺的高压低压槽中,一堆又一堆填充着“F”的风向图,并合所有的图和数据分析和探讨着未来的天气状况。我们虽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显然还不够扎实,所以看这些图的时候才会依然犹如看天书,我们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工作人员获得的实践数据进行了融合,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于气象学的知识的了解。在这里我们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实物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气象采集处的有主要几个工作,分别是各种气象要素的收集;然后是通过交流和自己收集的数据,用专业的符号绘制各种气象图;接下是分析气象图,进行判断;随后是进行天气数据预报;最后是天气会商。

四.实习体会

感谢学院为我提供了这么一次宝贵的实习机会,通过了这次气象观测站实习,我们与气象工作人员进行了零距离接触,他们热情亲切,为我们讲解了很多专业的知识,使我们的气象学知识在巩固中得到了提高,熟悉了气象业务的整个工作流程,对天气要素收集工作的辛苦也深有体会。实习中,看到工作人员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而又熟练的操作,使得众多机器稳定的运转,天气要素有条不絮的收集,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所必须的天气预报而努力工作,感到自己的渺小。 使我懂得了气象工作需要必需的重要性和严谨性、科学性。我们也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有更严禁的学习态度和研究精神。

五.重要数据一览

信阳气象观测站在1950——20xx年60年观测年间,重要观测数据如下: 气象观测基本要素:温度、气压、湿度

海拔:114.5米

建立:1951年1月

纬度:北纬32°08",东经114°08"

风速:最大值—1994年3m/s,最小值—1979年1.5m/s

温度:最大值—1998年16.3℃,最小值—1954年14.1℃

降水量:最大值—1955年1650mm,最小值—1967年600mm

气象实习报告 篇5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班级:xx级1班

姓名:李刚德

学号:10xx26

指导老师:马保国

一、实习目的:

1. 通过对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降水、风、日照、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熟悉仪器的使用,了解这些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

2. 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

3. 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

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

这是我们本学期第一次的实习,周五上午我们到达中国邯郸气象观测站。有秩序进入观测站后,工作站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邯郸观测站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给我们讲解啦观测站的设施,使我们大致了解各设施的作用与使用方法。而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园内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边讲授边操作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各设施情况。

三、实习内容:

1. 自动气象站的介绍及降雨量的测量 当天,经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了解到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任务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为积累气候资料按规定的时次进行定时气象观测。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0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 行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二十四次按表1.2的规定进行人工定时观测。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

自动气象站是一种无人操作,能自动定时观测、发报或记录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有多种类型,其结构基本相同,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系统电源、通信接口及外围设备(计算机、

打印机)等组成。具有实时监测风速、风向、雨量、温度、湿度、气压、太阳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九要素气象参数的功能。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具有气象数据采集、实时时钟、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参数和气象历史数据掉电保护等功能。并介绍赵苑的气象站是20xx年第一批自动站。

气象上研究的天气现象有34种,如雨、云、风、闪电、雷等常见的天气现象和霾、霭等不常见的'天气现象。还有一些民间谚语及对应的天气现象。比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是一种卷积云,预示着雨的降临;“瓦块云,晒死人”、“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说的是透光高积云或透光层积云,预示着天气晴好少变;“鱼鳞天,不雨也疯癫”说的是大片层状云,预示着风雨来临。老师还分析了当天的云为透光高积云。

之后我们进入气象观测场,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自动雨量计包括多种,常见的有虹吸式自动雨量计、翻斗式自动雨量计等。虹吸式自动雨量计能自动连续地把降雨过程记录下来。内部结构如图。其工作原理:与水从承水器流入容器内,期内的浮子随着水面上升,由连杆带动自记笔在附于时钟的记录纸上画出曲线。当容器内的水面升到虹吸管的喉部时,容器内的水就通过虹吸引管排至储水瓶,与此同时,自记笔亦下落回原点,以后再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上升。从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记录纸上,可以确定出降雨的起讫时间、雨量大小、降雨强度等的变化过程,是推求降雨强度和确定暴雨公式的重要资料。工作人员然我们看了记录纸上线,因为这几天都是晴天,我们看到的是几条直线。

2. 百叶箱测量空气温度与湿度和在地温场对地温进行测量

(1)、百叶箱测量空气温度与湿度

介绍完雨水测量后,我们观测啦百叶箱,百叶箱中虽然设备不多但是有很多讲究与说法。首先是读数,先读干球再读湿球,然后读最高、最低温度表。最读数时先读干球的小数部分,再读整数部分。因为在打开百叶箱箱门的时候,温度表感应很快,外界条件会影响温度表。其他温度表也一样,且动作要迅速。观测记录好后要百叶箱的箱门关上,以避免往后时间的数据的错误。观测完这些就去观测自记温度继和自记湿度计。自记计可以记录下每个时间的温度和湿度,河南天气。看自记纸上的曲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天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还可以和人工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检测出人为记录的错误。

(2)、地温场对地温进行测量

地面气象观测场应为东西、南北向,大小为25m*25m。观测场应平整,场内应保持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