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数学教学方案

2025/04/11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数学教学方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使用称来测量体重,感知数字大小与轻重的关系。

2.开动脑筋、团结合作,用“耍赖”的方式使自己获胜,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有过测量体重的经验,知道称的正确使用方法。

2.材料准备:音乐、PPT、体重秤、沙桶、玩具箱、沙包、书、积木和获胜者的奖牌等。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

小朋友们上午好,谁能告诉我刚才你们贴的这些数字是代表什么意思?对是我们刚才测量的体重的数值。

小朋友们都会测量体重,也会读出称上的数字,我们一起来读出每个小朋友体重是多少千克?

那我想问一问你们每个人的体重是一样么?能告诉老师哪个小朋友最重么?读出相应的数字。最轻的是哪个?读出相应的数字。为什么说这个小朋友是最重的,而这个小朋友是最轻的呢?

教师总结:也就是数字越大就越重,数字越小就越轻。

二、幼儿尝试操作

1.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放在称上称重(通过对比最初体重使幼儿感知负重,可以增加重量,在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方法)。

小朋友都知道人的体重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增重的,要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又高又重,小朋友就要多运动,多吃有营养的食物,要营养均衡。但是要注意不要发展成肥胖哦!

现在这名小朋友是你们当中最重的,现在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的重量超过他或者接近他的重量呢!

有点耍赖哦,但今天咱们玩的就是耍赖的游戏。

2.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物品,如果只允许你选择一件来使自己增重,你要选择什么物品?为什么?

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几件物品哪个重一些,哪些轻一些?

(1)已有经验,积木比较重。

(2)大小,体积,多少。

教师选择几件物品,说明问题,请小朋友们过来试一试,认真的掂一掂。

告诉老师大的不一定沉,小的不一定轻,体积大的可能很轻,同样的容器,也可能不一样的重量哦,所以小朋友们,千万不要被表面迷惑哦。

那老师有个问题要问了,如果遇到两件物品的重量差不多,用什么测量工具能够告诉我们哪件物品轻一些,哪件物品重一些呢!对,就是称,称能告诉咱们更准确的重量。那么小朋友就可以分别拿着这两件物品到称上,称一称。数字大的说明所拿物品就重一些,数字小的说明所拿物品就轻一些。

3.老师今天给每组小朋友们都准备了称,从现在开始老师就领小朋友玩”耍赖”的游戏,给每个小朋友一次机会,让你的重量接近或者超过他的重量,你可以在老师准备的物品里面选择一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小朋友们可以挑一挑,拎一拎,然后到称上去称一称,把你称得得最大的数字写到前方白板上,当老师说停止的时候,你要告诉我你选择的是什么物品?(提醒幼儿每人选择一件物品)

好了,我们来看一下,上面是小朋友的真实体重,下面这一排是小朋友选择一件物品后的称重重量。

老师要找几个小朋友告诉我,你的真实体重是多少,拿了一件物品之后的重量是多少?拿的是什么物品?

是不是每个小朋友的重量都增加了呢!

咱们看看拿了一件物品后谁的.重量最重?

你拿了什么物品使自己增重的?

你在选择的过程中是直接拿那件物品的么?

为什么选择这件物品?

那么我们也要像他学习,再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称得得数字更大。

4.个人赛,选三件物品,本次比赛将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1名小朋友参加终极决赛。(使幼儿感受到多件物品使自己更重,掌握耍赖的方法)

小朋友如果想让自己在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有什么办法呢!

刚才老师允许小朋友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接下来老师允许你们每人选择三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这次比赛老师会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一名小朋友,作为自己组终极比赛的参赛选手哦,比赛前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想一想,如何让你选择的三件物品变得更重,这三件物品可以填充重物,也可以更换填充物哦。

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老师准备了更多的物品供小朋友们选择。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否我们拿了三件物品后的重量,比拿了一件物品的重量增加了呢!

先找出每组负增长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选择了三件物品后反而没有选择一件物品重了?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

有什么办法能让你选择的物品变重呢!

找出每组最重的小朋友,让他们分享一下经验,教师总结,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什么拿了两件,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既让你能拿得住,又最终使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件数不是重要的,选择的物品的重量才是重要的)

恭喜这三名小朋友,你们将作为自己组终极决赛的参赛选手。

5.接下来,到了我们的终极比赛环节(角逐“重王”)。

组员配合参赛选手选择多件物品或者人来帮助参赛选手增重。注意,所称的物品或者人一定都在称的上面,离开地面。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看三组的数字大小,哪组数字最大?那今天谁是我们的“重王”?

请你们组分享一下成功经验吧!你们很会 “耍赖”嘛!可以到前面还原一下刚才的场景么?

选择了较重的物品。

选择的每件物品里面都装有重物。

用背、提、挎、咬、抱、背、脚下放的方式,还借助了同伴帮忙使自己组最终获胜。

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你们是当之无愧的“重王”

有请 “重王”小组到前方来,请给我们的“重王”鼓掌。

老师为胜利者戴上“重王”奖牌。(音乐:豪勇七蛟龙)祝贺你们!

三、还能怎么比(比合作精神)

1.(音乐:豪勇七蛟龙)(请获胜的冠军组站在比赛区域)这组小朋友动脑筋使用了各种方法,机智地获得了比赛的胜利。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组员的共同努力。冠军们,拥抱一下你们的同伴吧!

2.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了,但“耍赖”只限于今天的活动,过期作废哦。以后在测量体重的时候可不能耍赖,这样才能得到真实正确的结果。

在活动结束之前,老师留给小朋友们一个小小的任务,那就是回家动脑筋思考一下,如果再给你一次比赛的机会,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超过“重王”呢!开动你的小脑筋,明天咱们一起再比一比。

数学教学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能够进一步熟悉数字1、2、3。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鸡蛋、小筐、数字1、2、3,小鸡宝宝。

活动过程

1.律动《小小蛋儿把门开》引起宝宝的兴趣。

2.复习数字1、2、3。

“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要来我们班做客,瞧!它们坐着小汽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几个数字宝宝呢?”

“有数字1、数字2、数字3。”

“这是数字1的家,这是数字2的家,这是数字3的家。”

“现在数字宝宝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藏猫猫的游戏,哪个数字出现在小朋友的眼前,就请小朋友拍一下这个数字宝宝,然后告诉大家这是数字几。”

3.通过情景游戏,让宝宝知道数与量的对应。

(1)发挥宝宝主动性,帮助蛋宝宝找家。

老师:“宝宝们,你们听是什么声音?”

咯咯哒、咯咯哒、老母鸡真能干,又捉虫子又下蛋,哇!下了一个蛋!

老师:“那一个蛋应该送到数字宝宝几的家呢?”

宝宝:“送到数字‘1’的家。”

老师:“那找一个宝宝来送吧”

(请一个宝宝来送,并引导宝宝边送边说一个鸡蛋送到数字宝宝“1”的家)

小结:一个鸡蛋到数字“1”的家,两个鸡蛋送到数字“2”的家,三个鸡蛋送数字“3”的家。

(2)宝宝积极参与,进一步练习1-3数与量的对应。

老师:“鸡妈妈要准备孵小鸡了,可是这么多蛋,自己可孵不过来,鸡妈妈呀想请大家来帮忙,哪些宝宝想来帮忙呢?

(老师请三个宝宝上来孵小鸡,引导其他的宝宝来喊1、2、3加油—)

老师:“鸡妈妈真能干,我们来看看这只鸡妈妈孵出来几只小鸡?”

宝宝:“一只。”

老师:“那一只小鸡应该送到数字宝宝几的家呢?”

宝宝:“送到数字‘1’的家。”

(请宝宝来送,并引导宝宝边送边说一只小鸡送到数字‘1‘的家)

小结:一只小鸡送到数字‘1’的家,两只小鸡送到数字‘2’的家,三只小鸡送到数字‘3’的家。

(3)今天我们还给这群可爱的小鸡准备了玩具呢!快来看看都准备了哪些好玩的玩具呢?

小结:一个玩具送给一只小鸡,两个玩具送给两只小鸡,三个玩具送给三只小鸡。

4.放松环节

鸡宝宝今天好开心,你们开心吗?我们一起带着鸡宝宝们一起出去玩玩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我们一起玩纸圈

[主题由来]

在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时,幼儿为争着玩滚动的圈,哭闹、告状的现象时常发生。特别是幼儿园四个大型塑料圈,更是小朋友们最急于争抢的。为了满足幼儿玩圈、探究圈的欲望。我们激发幼儿想一想家里有什么材料可以做成圈,让大家一起玩一玩。预设“我们一起玩纸圈”的主题在幼儿的强烈欲望中产生了。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装羽毛球的纸筒、品客薯片纸筒、茶叶等各种纸筒,收集礼品袋子,香烟盒子等,师、幼一起制作纸圈。

[主题目标]

1、幼儿尝试探索纸圈的多种玩法。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在玩纸圈的活动中整合有关数数、分类、比大小、长短等知识。

4、尝试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白、黑色、大小、长短不同的纸圈。

[活动过程]

(一)探索若干较小、较短,颜色不同纸圈的玩法。

师:我是猫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妈妈会变魔术:一个圈、两个圈……变出许多圈。这些圈也会“变魔术”,可以玩很多种游戏。小猫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大家一起玩。(猫妈妈把圈扔出去)呦!这么多圈,我们轻轻地过去玩圈吧!(幼儿分组玩圈,教师进行指导。)

A组:

师:你们这样玩像什么?

幼:我这样玩像照相机,老师,我帮你拍照 ,喀嚓,喀嚓!

幼:我的圈像手镯。

幼:我的圈像钥匙。

幼:老师,我的像望远镜。

师:是你玩的圈像望远镜还是你像望远镜,应该把话讲完整,大家才能听明白。

幼:哈哈哈!我玩的圈像望远镜。

师:你们玩的圈是什么颜色的?

幼:我的照相机是黑色的,还有红色的、还有绿色的,很多颜色。

幼:我的手镯是红色的。

幼:我的钥匙一个红的一个黄的。

师:你们玩的圈一样大吗?

幼:一样大。

幼:我的钥匙一个大一个小

师:再想一想,还有别的玩法吗?

B组:

师:哇!你们的手臂上有这么多的圈(5、6)

幼:我是机器人。

幼:我是机器人的爸爸,我的圈比他大。

师:你的圈比他的圈大吗?拿下来量量看。

幼:一样大。

师:那你怎么觉得自己的圈比他的圈大呢?数一数你们的圈一样多吗?

幼:我有6个圈,他有5个圈,我的圈多一个。

师:你的圈比他的圈多一个,套在手上是比他的圈长还是比他的圈大。

幼:我的圈比他的圈长,不是比他的圈大。

幼:呜,我的火车开了。蔡老师快上车呀!我载你去动物园玩。

师:哪里有动物园?

幼:厦门有动物园。星期六,我在动物园里看见了雅洁和他的爸爸妈妈呢!

师:噢!你想载老师去动物园玩。你的火车是怎样拼的?

幼:我把红色的圈排在一起,前面加上一个大大的火车头就好了。

C组:

师:你们在做什么?

幼:我们在建幼儿园。我做了一朵花(玩5个圈)

师:这朵花真漂亮,你能把它变得更大吗?

幼:(想了一会儿,)多放一个圈。

幼:真笨,换大的圈才变得更大呢!你看,我用大圈盖大教室呢!(叠圈)

师:讲话要有礼貌,不要随意嫌别人笨,让花变大的办法很多,你们两的办法都对。来,看看你盖大教室的圈一样吗?

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就掉下去了。

幼:不对,不一样大的圈就藏起来了。你看“兰的圈藏在绿圈里了。”藏起来的圈真像幼儿园的转椅。

师:你能藏了几个圈?

幼:1个、2个、3个、4个、5个圈。

师:五个圈的颜色一样吗?

幼:不一样,这是红的、黄的、白的、绿的、兰的。

师:外面一圈是什么?

幼:外面是围墙。几个孩子一起回答。

幼:蜗牛,一只蜗牛跑来了。(一名孩子趴在地上吹圈,身体随着圈向前爬行。)

幼:蜗牛没有腿不会跑,用爬的。

师:回家后,我们一起想办法

找只蜗牛瞧一瞧就清楚了。小猫快来看呀,这里有个花花的圈真漂亮!噢,还有这么大,这么长的圈,小朋友们动动脑筋一定能玩出更多的游戏。

(二)、探索较大、较长的圈。

D组:

幼:老师,我像裙子。

师:什么像裙子,要把话讲完整、讲清楚。

幼:有带子的圈像裙子。

幼:我也穿裙子。

幼:羞、羞,男孩也要穿裙子。

幼:我是机器人。才不像你们穿裙子呢!

幼:你的手臂不像机器人,套个圈才好看。

幼:脚也要穿上圈。

师:再戴顶帽子更像机器人。(许多孩子也在打扮机器人)

幼:我是孙悟空,我有金箍棒。(玩即时贴中间的硬长圈)

师:你的圈怎么会像金箍棒呢?

幼:你没有看过电视吗?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长长的。

师:你有两根金箍棒吗?

幼:不是金箍棒,是拐杖,我的脚摔伤了。

师:噢,那可要小心,别再摔倒了。

E组:

师:你们在做什么?

幼:我在烧饭(圈上横放着圈)

幼:我在开大炮。(大圈上横放长圈)

幼:我是大力士(举大圈)

师:玉梅的圈飞起来了。我们也来比一比谁能让圈飞得最高。(幼儿尝试向上抛圈)

幼:蔡老师,我的圈不见了。

师;你的圈是什么样的?

幼:我的圈有皮卡丘。

师:你的圈怎么会有皮卡丘呢?

幼:我刚才贴上去的。(粘贴贴图)

师:大家帮他找一找有皮卡丘的圈吧!

幼:蔡老师,电风扇上有一个圈。

师:噢!原来圈飞到电风扇上了。够不着,怎么办呢?

幼:站在椅子上。

幼:打开电风扇。我的沙包飞到电风扇上,爸爸一开电风扇开关,唆的一声就掉下来了。

师:这个办法很快就拿到圈,但电风扇有电很危险。以后,记住不要把东西抛到电风扇上。咦,我的圈也不见了

幼:在衣服里,老师的衣服鼓鼓的。

师:我们来玩《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小猫把圈藏起来,让妈妈找不到好吗?幼儿:好的。(幼儿藏圈,教师找圈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用纸圈来满足幼儿争抢玩塑料圈的欲望,达到了出乎

我意料的效果。在操作探究活动中,幼儿的语言、经验交流比平常多,互相学习、共同合作的机会也多,想象力得到充分地发挥,人人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纸圈的探究活动使我感到:随机教育已向我们每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精心地呵护幼儿的求知欲望,为幼儿创设探索的条件,才能和他们一起在愉快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更丰富多彩的知识与经验。

[评析]:本活动,教师能以解决幼儿争抢玩具的矛盾为切入点,启发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纸圈,体验了自制玩具的快乐,满足了幼儿玩圈、探索圈的共同愿望,贯彻落实了新《纲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的有关精神。

在玩圈的探索实践.活动中,该教师贵在于,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共同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材料,提供了充分自由的探索机会,激发幼儿大胆想象,积极交流分享经验,并在小组活动中整合各领域的教育内容,如:分类、比较、数数等,促进不同水平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较好地实践了我园“实践 探究 开放;体验 分享 快乐”的课改理念。

数学教学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学习,认识梯形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掌握提醒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特征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两张 小熊图片一张,

2、每人一份红色的长方形纸和黄色的梯形纸,一根小棍,图形纸每人一张(印有各中物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以参观小猫表演的口吻,引起幼儿的思考,理解平行的`概念。

教师播放课件,两只小猫跑步比赛

提出思考问题:两只小猫跑到终点时,它们的碰到一起了吗?为什么?"

2.小结:因为小猫跑的路线是平平的,他们永远碰不到一起。

像这样的象第一座小桥这样的上下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一样长,就叫平行。

二、展开

1、幼儿操作感知

请幼儿观察,你桌子上有几张纸?是什麽形状的?将两张纸重叠起来,看看他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不同点:长方形的两条对边平行而且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另一个图形的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但是不一样长,另两条边是斜的。

2、请幼儿根据老师讲的再次操作感知。提醒幼儿用小棍量一量,比一比。得出老师的结果。

并再次告诉幼儿,如果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都一样长,我们说这两条边是平行的。

3、小结梯形的概念:有四条边、四个角,只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而且不一样长,

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梯形。

4、巩固认识梯形,出示以下图形: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后说出图形的名称,为什么?

三、结束

幼儿涂色:请幼儿将图中的梯形涂上喜欢的颜色。

数学教学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教学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等),每个学生准备两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看一看,老师拿出来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出示:牙膏盒、魔方、易拉罐、乒乓球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出示三棱锥,问:你认识这个图形吗?(这个图形叫三棱锥,它也是立体图形)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图形?(学生自由说)教师把这些物体一字排开,让学生从左到右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

二、认识平面图形。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摸一摸,问:你有什么感觉?摸的的面是什么形状?师:谁来摸一摸,老师手上长方体的长方形在哪?(学生找出长方形)

2.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上找图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指名说,教师把学生找到的图形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来,贴于黑板上,师:这些图形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4.让学生说说: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5.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画到一张纸上吗?请学生演示各自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沿长方体的一个面画出长方形。师:你会画吗?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画出并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各2个。

6.师:请根据这些图形的形状,把样子很像的放在一起。让学生给各种形状找家,把相同的图形贴在黑板指定的地方。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指名答)

7.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边想边在空中画教师说的形状。

8.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若干,让学生快速辨认形状,以抢答形式进行。

三、联系生活实际师: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或三角形的?学生自由说。

四、发展练习

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组合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展示出来。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谈收获。

数学教学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3-3比较概念 3-4比较概念 3-5比较概念

2、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课件:3-3比较概念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图画物体的不同点:

两栋楼房,一栋楼房高,一栋楼房矮。

两座房子,一座房子高,一座房子矮。

两个厨子,一个厨子高,一个厨子矮。

两个梯子,一个梯子高,一个梯子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

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课件:3-4比较概念

让幼儿判断物体最高、最矮。

三栋楼,哪栋楼最高?哪栋楼最矮?

三棵树,哪棵树最高?哪棵树最矮?

3.课件:3-5比较概念

看一看图片上有谁?

公鸡,狗,长颈鹿,猫,小鸡。

比一比它们谁最高?谁最矮?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

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

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

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

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

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

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幼儿实践操作

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或三栋楼等)。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