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经典报告 > 正文

小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2025/04/15经典报告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生社会调查报告(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篇1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很多家庭、学校和老师都对课外阅读有一个良好的推进意识。课外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育、家庭、社会三个维度做一些什么工作,让孩子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丰盈人生的底蕴。笔者最近利用金数据发放了一个调查问卷,收到答卷192份,剔除无效答卷,有效答卷为171份。

一、数据分析

在教育部制定的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并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据了解小学课文内的篇目,大概只有40万字左右。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如果每个学期能达到5本,六年的阅读量总数是可以达到的。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最底线的要求,现实是如果仅仅达到5本的量,孩子的阅读量肯定是不足的。因为低年级对书籍的吸收量是不足的,而小学1-3年级是形成语感和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就不利于语文能力的形成。

从数据看,70%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够达到预期量,这个数据可以让人欣慰。

家长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模式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些数据中,不读书的数据占了2.9%,如果摒弃网络阅读,纯粹纸质书的话,这个数据或许会更大一点。5本以下的家长占比60%,应该说一年读五本以下,几乎是没有读书,对孩子的熏陶和示范严重不足。

家长和老师比,不算教育的专业化人员,因此家长期待教师推荐阅读图书,这可以理解。但是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自我选择的概率太小,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少,这不利于孩子形成自己的阅读偏好,缺乏自我选择的能力。由此会造成阅读面篇窄、阅读兴趣不强的状况。

从数据看,作文、文学类占比一半不到一点,可以看出很多家庭在指导孩子阅读中,有一定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里面,为了考试而读书的思想一定程度得意体现。漫画书的占比偏高了,不利于孩子抽象思维的发展。最另人担忧的是对人文历史类书籍的涉及,小学阶段实在偏少,这和我前期做过一个讲座的直观感觉一致,参与讲座的孩子是60名,期间对唐代李白生活的朝代有所了解的只有2位学生。历史知识的贫乏,从一个侧面看出孩子的阅读面狭窄,阅读兴趣不强,自主阅读和选择能力不足。

从数据看,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家长有明确的阅读要求,会给孩子一定的方法指导,并有一个良好的反馈。有4%的家长对孩子没有阅读的明确要求,更侧重于做好作业就行。还有七成多的家长,有要求读书,但是对读书的推进没有良好的规划,没有具体的行动。这组数据比较让人担忧,家长的意识缺失、行为缺失,会对小学阶段形成阅读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

该组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认同家长、家庭是促进孩子读书的关键要素,对老师推进课外阅读并有督促也抱有较高的期待。同时家长认为,社会组织文化机构在推进在校生课外阅读上应该发挥一定的作用。其中,有家长建议类似于“百家讲坛”类的文化推进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量不足。将近四分之一的孩子阅读量不足,尤其是低段孩子因为识字量不足,阅读的量更为少,在调查问卷中得到一些体现。

2.阅读的面不广。阅读更多的是立足于和教学直接相关的内容,如作文、文学类的书籍阅读。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书籍阅读几乎很少涉及。这对于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无疑是有危害的。孩子将来走入社会,需要五谷杂粮,需要各种知识的补充,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其中,对漫画阅读,虽然是孩子的最爱,但是快餐式阅读和画面阅读,一定程度上比例过高了。

3.家庭引导出现一定问题。首先是家长对阅读什么、如何阅读已经对阅读的反馈缺乏一个良性的机制思考。还有些家长更侧重于书本知识的习得,不注重自己给孩子的示范作用。

4.存在依赖心理。家长对孩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更多的是依赖老师的推荐和辅导,对家庭阅读没有计划,没有思考,没有机制。

我的建议

1.加强早期阅读。

0-6岁阶段,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用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出90%以上,即“阅读力”。因此,从早期的`父母朗读书籍、讲故事,到学前阶段的看图说话等训练,是家庭的第一档“阅读力”培养重任。

2.注重阅读力培养。

阅读力培养,注意持续性和连贯性,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扼杀了!

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3.改变一个观念。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要以阅读为主,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孩子本已经全天在学校跟着老师听课、做题,晚上还要加班完成大量的作业,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同入海捞针,实在得不偿失。不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读名著如同满山种树,最后收获的是一片森林,其效果远高于入海捞针,即便捞到了也只是一根针.。

之所以说,小学阶段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是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4. 制定家庭阅读计划。

没有谁能带你渡过知识的海洋,舵手应该是父母。很多父母依赖老师,不容讳言,现代的老师的生存状态是很差的,一教学工作繁忙,他们自己都没有阅读的时间,如果做个问卷调查,每年能超过阅读10本书的老师并不多,他们也缺乏推荐阅读书籍的能力;二是每个老师的知识结构是受到限制的,更需要家庭及社会各界为孩子提供“菜单”,才不至于营养单一。制定一个家庭阅读计划,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是营造氛围,和孩子一起成长的需要。

5.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在网络中、社区中,都会有一些热爱读书,并对读书有独到见解的人士,可以经常沟通,形成一个阅读的网络,形成一种合力。

后记

阅读,乃智慧之根。在孩子沉迷于题海的时候,我们父母是不是应该抬起头来,看看我我们的孩子要的是什么?能增长孩子智慧的是什么?我们父母应该改变认知世界的方式,让书承担起更大的推进作用,让孩子不在未来的某一天,落后于这个时代。

我们需要行动。

小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严重地出现了“白色污染”。人们十分讨厌它,于是便纷纷植树造林,把“垃圾世界”变成“绿色家园”。可是,有些不懂关于植树造林的知识的人,就扛着他那锋利的斧子,来到树林里,乱砍乱伐,却不想想树木有多疼。于是,我就做了一次关于植树造林的`社会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阅读报刊,查找书籍,了解植树造林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2、上网浏览,乱伐树木会引起怎样的后果。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绿化祖国等,它还能制造氧气供人们吸收,吸进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植树造林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消除噪音等功能。树木的分泌物能杀死细菌,空地每平方米空气中有3,4万个细菌,而森林里只有3,4百个。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2、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会破坏森林和草场,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沙尘暴频繁出现。不合理的开发、占用土地,使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五、提议

现在,我已经了解了植树造林这么多的好处,我要呼吁全世界人民更要自觉履行植树造林的义务,为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奠定基础!

小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篇3

当前的社会,市场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但在这些好的前景面前,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经过我初步了解,我知道主要有以下的三个方面:1.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2.工厂缺少很多有技术的工人,3.大量的印染工厂污染了环境。

1.大学生就业难。现在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有几千万。而真正能就业的不是之夸之一,原因在于20xx年来了一场大型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长达3到6年,会让人民收集了苦头,这是因为美国。经济势力倒退,然后播散到世界各地,使我国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那是因为有些人很笨,公司为了让自己在这个社会当中生存下去就不把那些很笨得人不管他了,然他讨饭去……等许多事,就转收有学问的人,让这些人在公司为他(她)干活,好让自己生活下去!

2、工厂缺少很多有技术的工人,是因为:有些人在少年时很贪玩,不管做什么都做不好(出去穿鞋、穿身上的东西、刷牙洗脸,手上的活都做不来),考进了不好的高中和初中,现在就业的学生十分的困难(我是说那些学洗不好的同学),相反那些好的同学一个个被入取了,而那些不好的同学只好讨饭、讨钱……!有些人在家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我是说那些学洗不好的同学),使公司不要让他(她)们做工人说以工厂里面技术的人愈来愈少了,造成了工厂缺少很多有技术的工人!

3、大量的印染工厂污染了环境。是因为工厂的废弃物太多了、塑料纸太多和排出黑色的雾气,我们先来了解废弃物和塑料纸是怎样污染河水?印染工厂把大量的废弃物和塑料纸一天一天的扔进河里,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小河里的鱼渐渐变少了,河水也变得浑浊不清,最后河里的水渐渐的变少了,最后没了!雾气污染是工厂里排出黑色的雾气不断的上升,污染了大气层,还会臭氧气层破裂!人们多闻了会的黑死病!可能的事就都会发生!一旦发生防不可防,会死去很多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考个好初中,也要提倡大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小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目的

了解小学生什么时候说话不文明及他们说不文明语言的起因。

二、调查时间

xxx年7月至9月。

三、调查范围

xx小学六年级学生50名。

四、调查方法

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

2)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五、调查结果

1)小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

(1)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会口不择言,一般都是发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一些不雅的绰号。

(3)很多小学生说不文明语言都是出于一种反抗的情绪,对某件事情不满的时候,甚至难过的时候。

(4)还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语言是从长辈、周围人的嘴里听来的,有的是看电视、电影学来的,不自觉就讲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2)小学生讲不文明语言后心理表现或想法:

(1)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时边说边大笑,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

(3)听到周围的人讲过文明语言,所以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3)小学生什么时候会说话不文明:

(1)玩的时候:做游戏时有些人会赖皮,然后互相用语言攻击。

(2)公共场合:一个同学在很多人面前让另一个人出洋相,被讥笑的那方就开始了语言攻击。

(3)暗地里:和某人关系不好,不敢当面说,就在背地里说有损于他的话。

六、分析

1)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不文明语言是从家里、社会上听来的,还有的是从同学那里学来的。在不文明的环境里,小学生的语言、举止都会受到影响。

2)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表现为用一些不太雅的语言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发泄的方式。有时并无恶意,但造成的影响很不好。

3)高年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讥笑同学,这也是讲不文明语言的原因之一。

4)现在的独生子女的脾气、度量不算大、吃了亏,嘴上一点也不饶人,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现代中国人,应该发扬光大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担负起建设文明、繁荣祖国的重任,必须在各方面全面发展。我觉得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首先就要做个文明的小学生。我建议我们的长辈们,所有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请你们以身作则,给我们树立起榜样来,让我们一起营造文明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