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2025/04/16演讲稿

老地方整理的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感恩教师。

九月金秋,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感恩的季节,更是一个属于教师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明天,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9个教师节。在此,我先向每一位同事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祝愿你们身心健康愉悦,合家幸福美满!

教师节-----这是一个令人激动而神圣的日子,因为教师节不仅仅赞美教师,更重要的是,她在讴歌一种灿烂的、塑造灵魂的职业。

教师,一个普通的名字,但是在今年这个名字却显得格外的厚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多么神圣的字眼。这个名字赋予我们的实在太多太多……每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和更新,无不饱含着老师的.辛劳和奉献。解决疑难,教师是书;传递文明,教师是桥;科教兴国,教师是帆。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功,无不浸透了老师们的心血与汗水,无不来源于老师们的栽培与辛苦。是老师的手在引导,是老师的目光在鼓励,是老师的声音在指正,是老师的心在呼唤,是老师的人格在感召。

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教师不是伟人,但教师的身上凝聚着学生滚烫的目光。教师职业是崇高的,教师职业是无价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红烛,燃烧着自己,明亮了别人,甘作人梯,呕心沥血,献身教育,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智慧的年华,培养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和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兴教育人,笔尖耕耘桃李地,墨水浇开智慧花。同学们,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为老师们送上自己内心深处最真诚的祝福吧,也许是简简单单的几句温馨话语,也许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教师节卡片,也许是集体为老师们开一个简短晚会。赶快动手吧,用自己的话语送去发自内心的祝愿,让鸿雁带走我们的祝福,飞往我们亲爱的老师的心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会懂得去关心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相信同学们多姿多彩的想法,可以为这个特殊的节日增添更绚丽的色彩,让我们用同一旋律,谱写同一个心声:老师,您好!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篇2

大家好!

我是大四班的陆志远。今天由我来进行国旗下讲话。首先,请大家猜个谜语:"小树干,五个杈,不长叶,不开花;会洗脸,会刷牙;会穿衣,会吃饭;要问谁的本领大,世界第一就属它!"小朋友们,你猜对了吗?谜底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一双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别看它又细又小,它会做的事可多了!不信,那就赶快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在家里,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每天我回到家,就把鞋柜上的鞋摆得整整齐齐。吃饭前,我又帮全家放好了筷子和汤勺。妈妈收衣服了,我赶紧当起了小助手:取夹子、叠衣服、放袜子,忙得不亦乐乎!周末时,我又和爸爸一起大扫除......爸爸妈妈夸我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在学校里,我也有一双勤劳的手--帮小朋友们分牛奶、分碗筷、收本子。不乱扔果皮和纸屑,看到垃圾捡起来立刻投进了垃圾桶......老师说我是个得力的.小助手。

我用这双勤劳的手,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了他人的事情帮着做。小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人人练就一双勤劳的双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快乐吧!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筑牢家国精神”。

常言道:“有国才有家。”筑牢家国精神,是筑牢“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既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国家使命与精神的结合。

国是家的先决条件。中华上下五千年用历史证明:有国才有家。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使国家支离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又有几家能够独善其身,正如“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几家能够。”林觉民正式意识到了这点,毅然写下《与妻书》与妻子诀别。先护国,然后才有家。

家齐而后国治。要先使家族中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然后才能谈到家国治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想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先要使自己的家庭和睦,战乱年间固然要先国后家,但在和平的现如今,连自己的家庭都治理不好的人,谈何去治理国家。

仁爱是家国的组成部分。古时儒家强调仁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家国精神的一种体现,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着眼于家中的柴米油盐,更要放眼于大家,如卢永根“心唯大我育青禾”,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经世报国是家国精神。青少年要关心国家时政,关心社会问题,聚焦家国局势,即使我们不能如过往的`毛泽东“指点江山”,但我们可以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许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但许多个我们汇集起来就是很多很多。

关爱同胞也是报国。渺小如我们,也可以为家国的发展助力,疫情当下,有人主动请战,不计生死与病魔较量,有人在各行各业为灾区加油,有人在外国也送来物资,我们处在同一片蓝天下,都是人类同胞,筑牢人类共同体意识,关爱同胞,展现大国担当。在疫情紧迫的当下,我们也能做一些小事来彰显家国精神。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篇4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中,始终高悬着一轮亘古不变的中秋圆月,并化为一种厚重的精神寄托。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时间大多是定在农历八月十五。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期,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盛行不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统节日文化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节日,特别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以中秋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记忆“活的灵魂”,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文化中国的代表性“表情”。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审视节日的背后,中秋佳节与现代生活有机耦合,不仅给漂泊的人们提供了团聚的契机和理由,更映照着大家对佳节所深蕴的文化价值的认同。这是心的回归,也是心的自信。它重千钧、值千金,擦亮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寄托的是我们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中秋讲究团圆,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幸福美满,是远在他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是迎接金秋收获的甜蜜憧憬。然而,中秋不只是孤寂的狂欢,也是思接千载的心灵约定;节日不只是简单的聚会,还是品味传统的文化盛宴。节日不仅仅意味着假日,只有激活共同记忆、引起精神共鸣,过节才更有韵味、更值得铭记。

立足这样的时间节点,金樽对月、抚今追昔、共享祖国70华诞的盛景,给人的记忆最深刻、最鲜活,最能促人在思考中品味传统节日的价值意义,并使之成为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文化基因。

千百年来,一轮圆月寄托了一代代中国人丰富的情思,今天的我们不应只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伤春悲秋,更多地则应由家庭的团圆推而至国家的富强,希望我们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如此,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自然就能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中播撒传承、延续绵延。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在此预祝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桃李芬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