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艺实习报告
老地方整理的电子工艺实习报告(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 篇1
一、目的意义
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通过收音机的通电监测调试,了解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过程,初步学习调试电子产品的方法,培养检测能力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
二、原理
天线收到电磁波信号,经过调谐器选频后,选出要接收的电台信号。同时,在收音机中,有一个本地振荡器,产生一个跟接收频率差不多的本振信号,它跟接收信号混频,产生差频,这个差频就是中频信号。中频信号再经过中频选频放大,然后再检波,就得到了原来的音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功率放大之后,就可送至扬声器发声了。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机振荡频率(其频率较外来高频信号高一个固定中频,我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一一变频,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一个新频率即通过差频产生的中频,中频只改变了载波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好地得到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并滤除高频信号。再经低放,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三、安装调试
1、检测
(1)通电前的预备工作。
(2)自检,互检,使得焊接及印制板质量达到要求,特殊注意各电阻阻值是否与图纸相同,各三极管、二极管是否有极性焊错,位置装错以及电路板铜箔线条断线或短路,焊接时有无焊锡造成电路短路现象。
(3)接入电源前必须检查电源有无输出电压(3v)和引出线正负极是否准确。
初测。
(4)接入电源(注意、—极性),将频率盘拨到530khz无台区,在收音机开关不打开的情况下首先测量整机静态工作总电流。然后将收音机开关打开,分别测量三极管t1~t6的e、b、c三个电极对地的电压值(即静态工作点),将测量结果填到 (3)统调(调敏捷度,跟踪调整)
2、目的
使本机振荡频率始终比输入回路的谐振频率高出一个固定的中频频率“465khz”。
3、方法
低端:信号发生器调至600khz,收音机低端调至600khz,调整线圈t1在磁棒上的位置使信号最强,(一般线圈位置应靠近磁棒的右端)。
高端:信号发生器调至1500khz,收音机高端调至1500khz,调c1a’,使高端信号最强。
在高低端反复调2~3次,调完后即可用蜡将线圈固定在磁棒上。
四、总结
问题分析:在电焊收音机得时候,焊接最需要注意得是焊接得温度和时间,焊接时要使电烙铁得温度高与焊锡,可是不能太高,以烙铁接头得松香刚刚冒烟为好,焊接得时间不能太短,因为那样焊点得温度太低,焊点融化不充分,焊点粗糙容易造成虚焊,而焊接时间长,焊锡容易流淌,使元件过热,容易损坏,还容易将印刷电路板烫坏,或者造成焊接短路现象。
焊接顺序:
一、焊接中周,为了使印刷电路板保持平衡,我门需要先焊两个对角得中周,再焊接之前—定要辨认好中周得颜色,以免焊错,千万不能一下子将三个中周全部焊再上面,这样以后得小元件就不好按装
二、焊接电阻,测好电阻的阻值然后别在纸上,我门要按r1——r8的顺序焊接,以免漏掉电阻,焊接完电阻之后我门需要用万用表检验一下各电阻是否还和以前得值是一样(检验是否有虚焊)。
三、焊接电容,先焊接瓷介电容,要注意上面得读数,紧接这就是焊电解电容了,特别要注意长脚是""极,短脚是"—"极。
四、焊接二极管,红端为"",黑端为"—"。
五、焊接三极管,—定要认清"e","b","c"三管脚(注意:[v1,v二,v三,v四]和[v五,v六]按放大倍数从大到小得顺序焊接)。
六、剩下得中周和变压器及开关都能够焊了。
七、最需要细心得就是焊接天线线圈了,用四根线一定要按照电路图准确无误得焊接好。
八、焊接印刷电路板上""状得间断部分,我门需要用焊锡把他门连接起来。
九、焊接喇叭和电池座。
测试与检测:测试是一个非常艰难而又需要耐心得任务,可是他得目得和意义是零分重大得。我门要通过对收音机得检测与测试,明白—般电子产品得生产测试经过,初步学习测试电子产品得办法,培养检测能力及—丝不苟得科学作风。首先我门要检查焊接得地方是否使印刷电路板损坏,检查个电阻是否同图纸相同,各个二极管、三极管是否有极性焊错、位置装错以及是否有电路板线条断线或短路,焊接时有无焊接造成得短路现象,电源得引出线得正负极是否正确。第二,要通电检测—再通电状态下,仔细调节中周,—定要记下每次调节经过,如果调节失败,再重新调回带原来得位置,实再不行就请老师帮忙!不过再整个经过中我们—定要有耐心。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对于日益发达的21世纪来说,电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也俨然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和电工操作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电工工具及仪表,并要求掌握一些常用开关电器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才能不落后与时代的步伐。通过两周的实习,我们加强了对电子产品及其制作的认知,充分了解了工艺工作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掌握锡焊技术的同时,注意在培养自己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从第一节的理论课开始,老师通过视频让我们熟悉了各种不同的电子元器件及其不同的功效,同时了解到任何电子产品,都是由基本的电子元件器件按电路工作原理,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连接而成的。焊接方法也有很多种,使用最广泛的及是我们着重练习的锡焊技术。而一个电子产品,焊接点少则几个,多则成千上万,因而保证焊点的质量,成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基本环节。现代焊接技术飞速发展,焊接方法设备不断推陈出新,但小批量生产研制和维修仍广泛使用手工焊接。所以我们此次工艺实习也旨在培养手工焊接的技能,同时明白相应的电路原理。
二、实习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焊接知识以及简单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流程;同时通过本次实习能够熟练掌握手工焊接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要领;完成直流充电器的焊接安装和调试,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再通过后期电路的绘制,掌握Protel99电路制作软件的基本制版方法。
三、实习过程:
1、电路的焊接要领:
1)焊接姿势 :焊接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一般烙铁头的顶端距操作者鼻尖部位至少要 保持 20cm以上,以免焊剂加热挥发出的有害化学气体吸入人体、同时要挺胸端坐,不 要躬身操作,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电烙铁的拿法 :电烙铁一般有正握法、反握法、握笔法3种。
a、正握法适用于中等功率电烙铁或带弯头电烙铁的操作;
b、反握法动作稳定,长时间操作不易疲劳,适用于大功率电烙铁的操作;
c、握笔法多用于小功率电烙铁在操作台上焊接印制电路板等焊件。
3)焊锡丝的拿法 :焊锡丝的拿法根据连续锡焊和断续锡焊的不同分为两种拿法,焊锡丝一般要用手送入被焊处,不要用烙铁头上的焊锡去焊接,这样很容易造成焊料的氧 化,焊剂的挥发。因为烙铁头温度一般都在300℃左右,焊锡丝中的焊剂在高温情况下 容易分解失效。焊锡丝成分中,铅占一定的比例。而铅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故焊 接毕后要洗手,避免食入。
2、焊接的操作步骤:
焊接操作的步骤一般分为准备施焊、加热焊件、填充焊料、移开焊丝、移开烙铁五步。 一般称为 “五步法”:
1)准备施焊。备好电烙铁和焊丝,此时烙铁头应保持干净且吃上锡。一般是右手拿电烙铁, 左手拿焊丝,做好施焊准备。
2)加热焊件。将烙铁头放在焊接点,使焊接点升温。这时应注意准确掌握火候,操作要敏捷、熟练。也就是必须在有限的几秒钟内熟练地将被焊件加热到最佳焊接温度,然后迅速判断“何时”向“何处”填充多少焊料为宜。若烙铁头上带有少量焊料,则可使烙铁头上的热量较快地传到焊接点上。
3)填充焊料。在焊接点的温度达到适当的温度时,应及时将焊锡丝放置到焊接点上熔化。
操作时必须掌握好焊料的特性,充分利用它的特性,而且要对焊点的最终 理想形状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形成焊点的'理想形状,必须在焊料熔化后,将依附在焊接点上的烙铁头按焊点的形状移动。
4)移开焊丝。当熔化一定量的焊锡后,应迅速将焊丝拿开。
5)移开烙铁。当焊料的润湿状态和光泽、焊料量等均合适并无针孔时,应迅速将电烙铁拿开。拿开电烙铁的时间、方向、速度,对焊点的质量和外观起关键作用。一般应使烙铁头沿焊点水平方向移动,在焊料接近饱满,尚未完全挥发时快速使烙 铁头离开焊接点,以保证焊接点光亮、平滑、无毛刺。
3、焊接注意事项:
1)烙铁头的温度要适当;
3)焊料和焊剂使用适量;
2)焊接时间要适当(一般在3秒内完成焊接);
4)焊接过程中不要触动焊点;
6)不能烫伤周围的元件。
5)防止焊点上的焊锡道出流动;
4、Protel99软件的使用:
1)原理设计图的绘制:
a、设计图纸大小,首先要构思好零件图,设计好图纸大小。图纸大小是根据电路图的规模和复 杂程度而定的,设置合适的图纸大小是设计好原理图的第一步。
b、设置Protel设计环境,包括设置格点大小和类型,光标类型等等,大多数参数也可以使用系统默认值。
c、根据电路图的需要,将零件从零件库里取出放置到图纸上,并对放置零件的序号、零件封装 进行定义和设定等工作。
d、利用Protel提供的各种工具,将图纸上的元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原理图。
e、将初步绘制好的电路图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更加美观。
f、文件保存及打印输出。
2)网络表的生成:
网络表是电路原理图设计(SCH)与印制电路板设计(PCB)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是印制电路板设计中自动布线的基础和灵魂。网络表可以由电路原理图生成,也可以从已有的印制电路板文件中提取。
3)印制电路板的生成:
a、启动印刷电路板设计服务器 执行菜单File/New命令,从框中选择PCB设计服务器(PCB Document)图标,双击该图标,建立PCB设计文档。双击文档图标,进入PCB设计服务器界面。
b、规划电路板根据要设计的电路确定电路板的尺寸。选取Keep Out Layer复选框,执行菜单命令Place/Keepout/Track,绘制电路板的边框。执行菜单Design/Options,例如在“Signal Lager”中选择Bottom Lager,可以把电路板定义为单面板。
c、设置参数参数设置是电路板设计的非常重要的步骤,执行菜单命令Design/Rules,左键单击Routing按钮,根据设计要求,在规则类(Rules Classes)中设置参数。
d、装入元件封装库 执行菜单命令Design/Add/Remove Library,在“添加/删除元件库” 对话框中选取所有元件所对应的元件封装库,例如:PCB Footprint,Transistor,General IC,International Rectifiers等。
e、装入网络表 执行菜单Design/Load Nets命令,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Browse按钮,再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电路原理图设计生成的网络表文件(扩展名为Net),如果没有错误,单击Execute。若出现错误提示,必须更改错误。
f、元器件布局 Protel 99 SE既可以进行自动布局也可以进行手工布局,执行菜单命令Tools/Auto Placement/Auto Placer可以自动布局。布局是布线关键性的一步,为了使布局更加合理,多数设计者都采用手工布局方式。
g、自动布线 Protel 99 SE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无网格、基于形状的对角线自动布线技术。执行菜单命令Auto Routing/All,并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Route all按钮,程序即对印刷电路板进行自动布线。只要设置有关参数,元件布局合理,自动布线的成功率几乎是100%。
h、手工调整自动布线结束后,可能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可以手工调整, 把电路板设计得尽善尽美。
i、 打印输出印刷电路板图执行菜单命令File/Print/Preview,形成扩展名为PPC 的文件,再执行菜单命令File/print Job,就可以打印输出印刷电路板图。
四、实习收获:
这次工艺实习虽然只有短短里两周,但我从这短短的两周中学到了不少很实用的东西,比如电阻上的那些色环奥秘,怎样分辨二极管的极性以及其它的一些简单电工知识,非常容易混淆。以前都是在纸上谈兵,见到实际的元器件真的有点手足无措,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第一次课老师并没有让我们直接上手制作,而是观看视频,通过视频这样直观的方式了解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以及电子产品在制作技术,在老师的讲解下大家都被这次实习自身所散发出的强大的实践性与趣味性深深地吸引。接下来的一节课,我们做一些基本工的练习,练习如何用电烙铁去焊接元件,如何将焊接错误的原件拿下来。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焊接的电器,所以我有着极大的兴趣,也很认真地对待这练习的机会,但由于看视频是不是很认真,没能注意到要领,将手烫伤,不过何时无法住址我的澎湃的激情的!
通过这次实习,增强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从课本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能运用到实际当中,使自己不仅能在实践中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还能通过实践去发现新的问题以弥补自己知识积累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电工电子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设计、制作。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 篇3
前言:
任何电子设备,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往往要经过千百道工艺的生产过程,一个工厂的工艺壮况正是该厂生产管理状况的概括。工艺工作是企业生产技术的中心环节,是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电子设备结构和装联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电子设备设计制造概要,整机机械结构,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电子设备的防护及电磁兼容性,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造,电子设备的组装工艺,焊接技术,电子设备的调试工艺及整机技术文件等。为了使我们学习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认识和理解电子工艺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树立起电子工程意识,学校组织安排了为期两周的电子工艺实习,以我们自己动手,通过51单片机学习板的焊接、调试,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对电子工艺有深刻的认识。
通过本次电子工艺实习,我熟悉了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了用电烙铁焊接的技巧和开发板调试技巧,锻炼了我与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开发板的调试也是我对开发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终,我成功地完成了开发板的'焊接与调试,通过烧入程序验证开发板各功能实现良好。手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学习板,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激动。本次电子工艺实习不仅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过程,更留下了这段值得回忆的难忘经历。短短的两周时间,我们从理论走上了实践的光辉大道。我们学到了不仅仅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毅造了我们一种精神,一种耐力,一种创新,一种挑战!
一、 实习目的
1、学习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认识和理解电子工艺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树立起电子工程意识。
2、 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
3、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 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识别简单的电子元件与电子线路,按照图纸焊接元件,组装一块51单片机学习板,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5、初步了解印刷电路板制作流程,本次实习主要是学习了PCB板的制作,对于现阶段实验室的条件只能在实验室做些简单的单层板。
二、 实习要求
1、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焊接知识以及电子产品的生产流程;
2、熟练掌握手工焊接的方法与技巧;
3、完成51单片机开发板的安装、焊接以及调试。
三、实习内容
电子工艺实习是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巩固。本次实习主要内容有:
1、练习手工焊锡技术,掌握手工焊接的操作及技巧。
2、学习识别简单的电子元件与电子线路并初步了解单片机学习板的工作原理,按照图纸焊接元件,组装一块单片机学习板,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3、初步了解印制电路板(PCB板)的制作。
四、实习器材及介绍
1、 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2、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一块电路板,用于练习焊接;铜丝,用于练习焊接模型。
3、万用表:开发板调试时测量电压、电流等数据,进行学习板的调试与检测。
4、松香和锡,由于锡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布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5、印制电路板刷锡膏、载流焊烤箱等一系列仪器。
五、实习步骤
5.1 插接式焊接(THT) 操作步骤
首先准备好焊锡丝和烙铁。电烙铁的初次使用需要给烙铁头上锡:将焊锡丝融化并粘在烙铁头上,直到融化的焊锡呈球状将要掉下来的时候停止上锡。 然后将电烙铁预热,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接着将焊锡丝和烙铁同时移到焊接点,利用烙铁的温度使焊点预热,当焊件加热到能熔化焊料的温度后将焊丝至于焊点,焊料开始熔化并湿润焊点。当熔化一定量的焊锡后将焊锡丝移开。当焊锡完全湿润焊点后移开烙铁。
操作要点: 在手工烙铁焊接中,焊件往往都容易被污染,所以一般需要进行表面清理工作,手工操作中常用砂纸刮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去除焊接面上的锈迹、油污、灰尘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质。在焊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松香来促进焊接,使之能更加好的焊接,但是也不能使用过量。合适的焊接剂应该是松香水仅能浸湿的将要形成的焊点,不要让松香水透过印刷版流到元件面或插孔里。使用松香焊锡时不需要再涂焊剂。在焊接的过程中,烙铁头容易氧化形成一层黑色杂质的隔热层,使烙铁头失去加热作用。所以我们需要用一块湿布或湿海绵随时擦去烙铁头上的杂质。在焊接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焊锡的量的适量,同时在焊接的过程中我们要固定好焊件,在撤离烙铁头的时候要快速,防止产生毛刺。完成内容: 用手工焊的方法,利用导线在万能板上焊接出字体,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手工焊的基本操作方法。
5.2 锡膏丝网印刷、贴片与载流焊 操作步骤
将PCB板按规定方向放在刷锡膏仪器上,利用刮刀均匀地将锡膏刷在PCB板对应的矩形块中,按照图纸标识,将电阻、电容、二极管、芯片等微小器件放在涂好的PCB板上的相应位置,贴片完毕后平放入载流焊仪器中,待加热一段时间后,用镊子拿出,并检查贴上的小器件是否平整的焊在PCB板上,以及芯片管脚是否有粘连等情况,如存在此种情况,则利用电烙铁热熔相应的小器件并摆正。
操作要点:向PCB板上刷锡膏时用力要均匀,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贴片时要特别注意方向,切勿贴反贴倒;移动时要平稳,尽量不产生震动,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来回走动,以免将贴好的器件碰掉或移位;贴完芯片后要再次仔细检查是否已全部贴好,以及是否贴在了对应位置。
完成内容:将所有微小器件或芯片贴在相应位置,并利用载流焊完成焊接,以及解决纠正部分存在偏移、芯片管脚有粘连的情况。
5.3 单片机开发板其余器件的手工焊接
进行完单片机开发板的贴片工作之后,接下来就开始了手工焊接任务。 在前面提到的焊接材料当中,有很多的器件都是有方向性的。因此在焊接的时候必须注意元件的方向,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在焊接时也一定要注意焊接元件的顺序,基本上秉承着方便性原则,先焊接小部件,在焊接大部件,焊接元件管脚多时(双排40脚排针)要注意焊接工艺,尤其注意的是在焊接芯片插槽时切不可把芯片连到插槽上一同焊接,因为焊接时过热的温度会烧坏芯片,一定要把芯片插槽焊接完毕之后,再把芯片插到插槽中。焊接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不仅会烧毁元气件、而且易使焊点容易脆裂。
另外,焊接时不可将烙铁头在焊点上来回移动或用力下压,要想焊得快,应加大烙铁和焊点的接触面。增大传热面积焊接也快。特别注意的是温度过低烙铁与焊接点接触时间太短,热量供应不足,焊点锡面不光滑,结晶粗脆,象豆腐渣一样,那就不牢固,形成虚焊和假焊。反之焊锡易流散,使焊点锡量不足,也容易不牢,还可能出现烫坏电子元件及印刷电路板。总之焊锡量要适中,即将焊点零件脚全部浸没,其轮廓又隐约可见。焊点焊好后,拿开烙铁,焊锡还不会立即凝固,应稍停片刻等焊锡凝固,如未凝固前移动焊接件,焊锡会凝成砂状,造成附着不牢固而引起假焊。焊接结束后,首先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焊,搭焊及虚焊等现象。虚焊是比较难以发现的毛病。造成虚焊的因素很多,检查时可用尖头钳或镊子将每个元件轻轻的拉一下,看看是否摇动,发现摇动应重新焊接。
每次焊接完一部分元件,均应检查一遍焊接质量及是否有错焊、漏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可保证焊接器件的一次成功而进入下道工序。
5.4 整板系统调试
调试过程所遇到的故障以焊接和装配故障为主;一般都是机内故障,基本上不出现机外及使用当造成的人为故障,更不会有元器件老化故障。对于新产品样机,则可能存在特有的设计缺陷或元器件参数不合理的故障。
整板系统测试主要有以下几步:
(1) 将拨码开关K23,K24打开,K25,K26关闭,按下电源开关。
(2) 静态数码管检测及按键检测。按K1,蜂鸣器发出“滴”声,静态数码管中间一段亮。然后按K1-K16,蜂鸣器发出“滴”声,静态数码管对应显示0-F。
(3) 8路流水灯检测。按复位按钮,对单片机复位。按K2,蜂鸣器发出“滴”声,八路LED会闪烁发光。
(4) 动态数码管检测。复位单片机,按K3,蜂鸣器发出“滴”声,动态数码管会显示12345678。
(5) 继电器检测。复位单片机,按K4,蜂鸣器发出“滴”声,继电器会一秒吸合一秒切断,对应指示灯会闪烁。
(6) DS18B20测温检测。复位单片机,按K5,蜂鸣器发出“滴”声,动态数码管后三位会显示“---”,等待DS18B20初始化后,动态数码管后三位显示温度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 篇4
一、课程设计目的
1.了解电话机的基本知识,通过具体的电路图,初步掌握焊接技术,简单电路元器件装配,对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以及对电话机原理工作的一般原理。
2.熟悉电子装焊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焊接技术并装焊一台电话机。
3.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学习安全操作要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养好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正确的劳动观与人生观,也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课程设计内容
1.元器件的识别
对于此次电话机装配中所用到的所有元器件,如色环电阻、二极管、稳压管、三极管、瓷片电容、涤纶电容、电解电容、变压器、单片机及其他各种所用到的器件都应该能很好的识别。
2.元器件的插装
元器件在焊接前,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插装,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电话机组装成败与否。对于器件的插装,要求我们能在正确识别元器件的基础上,认真,小心,对照元器件清单表,不漏插,不错插。
3.元器件的焊接
在进行元器件的焊接前,要求我们首先掌握正确的焊接工艺,这就需要我们在掌握焊接理论的前提下,进行大量的焊接练习。焊接时,要做到快、准、稳。
4.电话机的测试
在完成了电话机的焊接以后,我们并不能急着进行整机的装配,还要先对其进行测试,以便确定我们的电话机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的寻找原因,并加以改正。
5.整机装配
装好电话机剩下的零件,接受检验。
三、课程设计(收音机或电话机)原理
元件认知电话是通信中实现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用户设备。由送话器、受话器和发送、接收信号的部件等组成。发话时,由送话器把话音转变成电信号,沿线路发送到对方;受话时,由受话器把接收的电信号还原成话音。电话机一般分为磁石式、共电式和自动式三类。磁石式电话机,用磁石式手摇发电机作振铃信号源并配有通话电源。它对线路和交换设备的要求低,通话距离较远,机动灵活,使用方便可不经过交换机直接通话。因此它适用于野战条件下和无交流电地区的电话通信。共电式电话机,由交换设备集中供给通话和振铃信号电源。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户间通话由人工转接。自动式电话机,是在共电式电话机上,加装拨号盘或按键盘等部件组成的。它通过拨号或按键发送选号信息,控制交换机进行自动接续。使用简便,不需要人工转接,但自动交换设备较复杂。
电话机的功能由五大功能部件完成:送受话器,叉簧,拨号,振铃,电话回路。送话器是一个装着碳粒的小盒子,小盒子的后面有一个固定电极,前面有个振动膜,当对着送话器讲话时,振动莫随声音的大小变化做幅度不等的振动,使碳粒时而压紧(电阻减小),时而放松(电阻增大),从而使两个电极之间的电流也跟着变化,使得声音大小的'变化转变成为适合在电路上进行传输的电信号的强弱的变化。
受话器的主体是一个绕有线圈的永久磁铁,对方传来的话音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一个磁场,吸引磁铁前面的薄铁片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振动的大小决定电流的大小,进而还原成不同的声音信号。
打电话时,第一个动作是摘机,这时,电话机上承载送受话器的部分(叉簧)就会弹起来,使电话机与交换机之间的电路联通,如此时交换机有空,便向电话机送去一个连续的拨号音,表明可以拨号了电话机拨号时,不论是摁建式还是旋转式,送出去的是直流脉冲或双音频信号,它的作用是控制电话局里的交换机,让它去完成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的连接。若被叫电话空闲,交换机便向他发送一个振铃电流,使对方的电话机响铃。实习元件认知:电话机元件主要有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发光管、稳压管、振铃集成模块,拨号集成模块,晶振、ic等。
电阻的阻值是通常是通过它上面的色环表示的,因此我们要知道色环到底代表什么。色环颜色: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银、金分别代表1、2、3、4、5、6、7、8、9、误差10%、误差5%。其中常见是四色环和五色环电阻,四色环的电阻前两位表示数值,第三位表示十的次方数,第四位表示误差,五色环的电阻是前三位表示数值,第四位表示十的次方数,第五位表示误差。另外像二极管、三极管这类元器件都是有极性的,在插装的时候一定注意不要插反,再者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时间不要太长,以免温度过高损坏元件。
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值远大于其正向电阻值,据此则可判断出它的正极和负极。将万用表的量程开关拨至r×1k档,两枝表笔分别接在二极管的两端,依次测出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和反向电阻值。若测得电阻值为几百欧姆至几千欧姆,说明这是正向电阻,这时万用表的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 篇5
一、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很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只有做到了这样一点,才能使我们在今后的求职生涯和社会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所学的是材料物理,因此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学校为了提高我们的能力,特别为我们安排了这次实训,希望我们可以将自己所学的东西用于实践。我们这次的实训内容是收音机的调试与安装。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会装收音机,还要去研究这样修收音机。现在特把此次实训的内容及过程介绍如下,敬请大家阅读,并提供广大的意见。
二、实习目的
(1)接触电子产品生产实际,了解和掌握一般电子工艺知识和技能;
(2)常用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类别、型号规格,主要性能及简单测量;
(3)熟悉电子焊接工艺基本知识和原理;
(4)了解电子产品制作工艺流程,并装焊一台正规的电子产品;
(5)建立起对电子产品的感性认识,对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习原理
(1)锡焊原理
锡焊技术采用以锡为主的锡合金材料作焊料,在一定温度下焊锡熔化,金属焊件与锡原子之间相互吸引、扩散、结合,形成浸润的结合层。外表看来印刷板铜铂及元器件引线都是很光滑的,实际上它们的表面都有很多微小的凹凸间隙,熔流态的锡焊料借助于毛细管吸力沿焊件表面扩散,形成焊料与焊件的浸润,把元器件与印刷板牢固地粘合在一起,而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锡焊接的条件是:焊件表面应是清洁的,油垢、锈斑都会影响焊接;能被锡焊料润湿的金属才具有可焊性,对黄铜等表面易于生成氧化膜的材料,可以借助于助焊剂,先对焊件表面进行镀锡浸润后,再行焊接;要有适当的加热温度,使焊锡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才可以达到焊牢的目的,但温度也不可过高,过高时容易形成氧化膜而影响焊接质量。
(2)色环电阻表示法
色标法:是指不同颜色表示元件不同参数的方法。
颜色 第一位有效值 第二位有效值 乘数 偏差
黑 0 0 1
棕 1 1 10 ±1%
红 2 2 100 ±2%
橙 3 3 1000
黄 4 4 10的4次
绿 5 5 10的5次
蓝 6 6 10的6次
紫 7 7 10的7次
灰 8 8 10的8次
白 9 9 10的9次
金 0.1 ±5%
银 0.01 ±10%
无色 ±20%
在电阻器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标称值和偏差色标法可以分为:色环法和色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色环法。
色环电阻器中,根据色环的环数多少,又分为四色环表示法和五色环表示法。 四色环表示标称阻值和允许偏差,其中,前三条色环表示此电阻的标称阻值,最后一条表示它的偏差。
五色环表示法,精密电阻器是用五条色环表示标称阻值和允许偏差,通常五色环电阻识别方法与四色环电阻一样,只是比四色环电阻器多一位有效数字。 判断色环电阻的第一条色环的方法
1.对于未安装的电阻,可以用万用表测量一下电阻器的阻值,再根据所读阻值看色环,读出标称阻值。
2.对于已装配在电路板上的电阻,可用以下方法进行判断:
(1)四色环电阻为普通型电阻器,从标称阻值系列表可知,其只有三种系列,允许偏差为±5%、±10%、±20%,所对应的色环为:金色、银色、无色。而金色、银色、无色这三种颜色没有有效数字,所以,金色、银色、无色作为四色环电阻器的偏差色环,即为最后一条色环(金色,银色除作偏差色环外,可作为乘数)。
(2)五色环电阻器为精密型电阻器,一般常用棕色或红色作为偏差色环。如出现头尾同为棕色或红色环时,要判断第一条色环则要通过方法(3)、(4)。
(3)第一条色环比较靠近电阻器一端引脚。
(4)表示电阻器标称阻值的那四条环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为等距离,而表示偏差的色环(即最后一条色环)一般与第四条色环的间隔比较大,以此判断哪一条为最后一条色环。如图所示。
在识别色环电阻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色环表中的标称阻值单位为欧姆 。
2.当允许偏差为±20%时,表示允许偏差的这条色环为电阻器本色,此时,四条色环的电阻器便只有三条了,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对于一些功率大的色环电阻器,在其外表将显示出它的功率,图示色环电阻表面上的数字2表示为此电阻的功率为2W。
(3)ZX620收音机(CXA1691芯片)原理图
(4)收音机的原理
就是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检波(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送到耳机或喇叭变成音波。由于科技进步,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如果把这许多电波全都接收下来,音频信号就会像处于闹市之中一样,许多声音混杂在一起,结果什么也听不清了。为了设法选择所需要的节目,在接收天线后,有一个选择性电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号(电台)挑选出来,并把不要的信号“滤掉”,以免产生干扰,这就是我们收听广播时,所使用的“选台”按钮。 选择性电路的输出是选出某个电台的高频调幅信号,利用它直接推动耳机(电声器)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它恢复成原来的音频信号,这种还原电路称为解调,把解调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就可以收到广播。
最简单收音机称为直接检波机,但从接收天线得到的高频天线电信号一般非常微弱,直接把它送到检波器不太合适,最好在选择电路和检波器之间插入一个高频放大器,把高频信号放大。即使已经增加高频放大器,检波输出的功率通常也只有几毫瓦,用耳机听还可以,但要用扬声器就嫌太小,因此在检波输出后增加音频放大器来推动扬声器。 高放式收音机比直接检波式收音机灵敏度高、功率大,但是选择性还较差,调谐也比较复杂。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放大几百甚至几万倍,一般要有几级的高频放大,每一级电路都有一个谐振回路,当被接收的频率改变时,谐振电路都要重新调整,而且每次调整后的选择性和通带很难保证完全一样,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现在的收音机几乎都采用超外差式电路。 超外差的特点是:被选择的高频信号的载波频率,变为较低的固定不变的中频(465KHz),再利用中频放大器放大,满足检波的要求,然后才进行检波。在超外差接收机中,为了产生变频作用,还要有一个外加的正弦信号,这个信号通常叫外差信号,产生外差信号的电路,习惯叫本地振荡。在收音机本振频率和被接收信号的频率相差一个中频,因此在混频器之前的选择电路,和本振采用统一调谐线,如用同轴的双联电容器(PVC)进行调谐,使之差保持固定的中频数值。由于中频固定,且频率比高频已调信号低,中放的增益可以做得较大,工作也比较稳定,通频带特性也可做得比较理想,这样可以使检波器获得足够大的信号,从而使整机输出音质较好的音频信号。
(5)无线电广播和接收概述
声波:声波声音是辐射振动产生的疏密波。人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共振,并以340米/秒的速度向四周传播,称为声波。
声波频率:声波频率在20Hz—20kHz范围内,人能够听到。
声波传递途径:声波只有依赖媒质传递,在不同的媒质中传递的速度不同。 声波在媒质中传播产生发射的散射,声音强度随距离增大而衰减,因此,远距离声波传送必须依靠载体来完成,这个载体就是电磁波。
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振荡电路产生的,通过天线传到空中去,即为无线电波。电磁波的传送速度为光速(3×108米/秒)。当无线电波在地球表面传送时,其延时效应微乎其微。因此,选择电磁波作为载体是非常理想的。
无线电的发射:声波经过电声器件转换成声频电信号,调制器使高频等幅振荡信号被声频信号所调制;已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经放大后送入发射天线,转换成无线电波辐射出去。
无线电广播的接收: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收到空中的电波;调谐电路选中所需频率的信号;检波器将高频信号还原成声频信号(即解调);
调制方式:利用无线电波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装载方式。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 、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
1.2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广播节目的发送是在广播电台进行。广播节目的声波,经过电声器件如话筒等转换成音频电信号,并由音频放大器放大,经音频放大器放大后送往调制器,对高频载波信号进行调制,从调制器输出的调副或调频信号再经过高频放大器放大后送到发射天线,将载有声音“信息”的无线电波发出,就形成无线电广播。优点:
1.抗干扰能力好;
2.频带宽,音质好;
3.频道容量大,解决电台拥挤问题。
音频信号加载到载波信号上的过程,称为调制。根据调制方式不同,分成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无线电广播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实现的。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收到空中的电波;调谐电路选中所需频率的信号;检波器将高频信号还原成声频信号(即解调);解调后得到的声频信号再经过放获得足够的推动功率;最后经过电声转换还原出广播内容。可见,在无线电广播和接收过程中,无线电波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
利用无线电波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装载方式。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
1.3 振幅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
所谓调幅,就是使载波的振幅随着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其实质就是将调制信号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两侧的频率搬移过程。经过调制后的高频已调波,其波形和频谱都与原来的载波不同,因此调制过程也就是波形和频谱的变换过程。 调幅波的特点是载波的振幅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其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的周期相同,而振幅的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
设调制信号为 UΩ(t)=UΩmcosΩt式中, UΩm调制信号电压振幅
Ω为调制信号角频率(Ω=2π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