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

2025/04/24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1

读这本书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4月8日,在村委会看到了这本书,耳目一新,于是借来一读,工作之余用了5天的时间读完,读得还是挺快的,看来“书非借不能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读过之后,感触很深,书中40个人物故事,可以说大多数耳熟能详、如雷贯耳,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的影响,他们的家风家训故事,在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到家风家训的重要性,这些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关系家族的兴衰,有的甚至关系整个民族的兴衰,很多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这是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作为普通人,要一个家庭和睦,兴旺发达,同样离不开好的家风家训。而要形成好的家风家训,我们可以从这些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中,学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书中从“为人之道、做官之道、求学之道、处世之道”四个方面,分别通过10个故事,对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进行了介绍,其结果发人深思,很多家风家训的故事可以说是振聋发聩!

为人之道

开篇用的是“颜之推:平实家训传大义。”作为颜家人,虽然《颜氏家训》读过两遍,但还是一知半解,通过这本通俗易懂的《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让我明白《颜氏家训》的精髓就是以平实家训达到修身齐家的目的,作为颜家人努力学习传承颜氏家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于为人之道,书中还列举了司马迁、苏洵、王祥、陶渊明、李鸿章、刘备、方孝孺、高攀龙、杨继盛等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通过他们的家风家训故事,对我们普通人也有很好的.启发。我想作为普通人做到王祥的五德:诚信、谦虚、孝顺、团结、大度,也就做到了高攀龙:做一个好人,杨继盛:人当立志做君子。总之,为人我们要守住道德的底线。

做官之道

做官与为人密不可分,相辅相存,历史在做官与为人上有很多经验与教训,书中10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家风家训对做官的重要性,周公、司马光、范仲淹、李世民、包拯、杨震、曹操、曾国藩、彭玉麟、郑板桥,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家风家训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历史也证明了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是何等的重要。从这些名人的家风家训中,让我们明白做官要守住法纪的底线。

求学之道

求学之道,从孔子:家师同道文脉传,到左宗棠:求学切勿为功名,共10个故事,共同之处在于好学,孔子自然不用说,儒家思想影响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如今更是走出国门影响世界。除孔子之外,其余,9位名人,既有韩愈、欧阳修、王守仁、严复等文豪大儒,也有刘邦、康熙、诸葛亮、胡林翼、左宗棠等帝王名臣。这些文豪大儒、帝王名臣,都将好学作为家风传承,作为普通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习、不读书呢?好学才能明理,明理才能知大是大非,修身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在当今社会“好学”应该成为每个家庭的家风,通过“好学”的家风促进整个社会“好学”的学风形成。

处世之道

10个故事10种经历10种启发,纪昀、马援、白居易、于成龙、陆游、梁商、太史慈、林则徐、刘向、朱熹的家风家训故事,给予了世人太多的启发和教训,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深深的感到,处世之道,才是立身之本。作为普通人,在现实社会中,为人处世我们要做到:谨言慎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与人相处要谦虚谨慎、包容理解。

启示

阅读该书收获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良好家风家训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传承。

二是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必须言行一致,身教大于言传。

三是好学明理传家久,良好的家风家训离不开良好的学风,培育良好家风家训需从良好学风开始。

四是修身齐家人之本也,加强自身修养,构建和谐家庭,是良好家风家训形成和传承的最基本要求。

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2

孟子曰,也没有贴在墙上、“家规”、持续深入学,倡导礼义持家,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小到上下班纪律,做到守住底线,营造良好氛围,做人一辈子,品德必须高尚。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新常态、好家规更为重要,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逐步成为公积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宽容等普通人家的.家风与传承、财:清白做人,科室更多是对廉政廉洁的讨论、发过话,为民服务承诺制度,但金钱不是万能的,正家风,一个是单位副职干部、立家规的体会和感悟。

此次活动让党员重新审视了规矩的重要性、严家教活动、受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切实加强党员家风家规建设、家规、艰苦奋斗、为属下谋取私利。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他时刻用“十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局里的招投标事项;常抓家风家规教育,面对新形势。因为这样的“家风”、党员分头学。

我认为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对照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家风就是,提高对家风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厚植勤政廉政基础。各党员开放式学习了《郑义门》家风、勤劳节俭、年度考核等制度、机关作风建设,其高风亮节,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这个部门党风行风的好坏,争做一个家规好,不碰高压线、宽以待人。支部借助本次活动。为此,更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对郑义门家风进行讨论。周恩来总理一生两袖清风、调残评残,注重家风对政风学风的带动,要管理好一个单位。

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3

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通过观看公益短片《家风传承》,感触颇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庭是人生的避风港,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古以来,“家和万事兴”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

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家训》、《袁氏世范》等备受推崇。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优秀的家风家训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最能从家教家风这个侧面反映出来。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纯净。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都必须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作为一名党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会始终牢记家庭建设“三个注重”要求,树好标杆,自觉遵循“尚学崇正,行孝守信”的八字家规家训,不断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确保自己在生活作风、个人操守方面时时处处符合党纪国法和家庭建设规范要求。

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4

古语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以前,我对这句话不甚理解,但在阅读了王立群老师所著《家风家训》一书后,深有感悟。

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开端。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品性;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为人处世;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的家教。

从小我就经常听父母告诉我们“家教”这个词,但那时是懵懂的,只知道平时听他们在言语交谈中提到小孩子要有“家教”,没有“家教”的孩子是不受欢迎的,是会让人讨厌的。在以后成长的经历中,在父母言传身教中,我慢慢懂得了“家教”的一些内涵。我的家庭,在家教上没有深刻的内涵和华丽的道理,只有浅显的、通俗易懂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甚至被我沿袭到了对女儿的教育中。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宽容的孩子,不要和别的小朋友吵嘴打架,不要欺负别人,要有宽容忍让之心,遇事多谦让别人,不要和别人争高低,否则既伤害他人,也会让自己吃亏。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父母这种简单直白的话语其实就是一种家教之风,这种家教之风蕴含着对子女的点滴之情和无私的爱。这些足以指引或影响着我三十几年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还会一直影响下去,使我终生受益。

好家风是双向互动的,是承前启后上下联动的,他不是单一,不是一厢情愿的,好的家风应该是有顽强生命力的,是上下几代人之间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是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情和爱。父母长辈对子女后代的教育培养其实就是世代家风传承的过程,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一言一行,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反之“有什么样的子女,就能衬托有什么样的父母原型”,这是相辅相承的、相互作用的。所以在女儿面前,我一直极力维持着一个拥有良好家风家训的形象,毕竟父母长辈是家风的示范引领者,而子女晚辈是家风的传承践行者。

我一直秉承着一个想法:好的家风家训,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固的基础,每一个家庭,就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