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香味的散文

2023/02/12经典文章

关于香味的散文(精选12篇)

寻着香味找到年

文/胡俊芳

顺水河的冰面是一张白纸,捕鱼人是写在上面的黑色文字,文字的内容却是鲜活生动——用冰钎子凿出或方或圆的洞,把自家编织的渔网鱼篓放进去,被冻得有些木讷的鱼和虾就会被捞上来。大一点的鱼回家放进水缸里养,等捕捞的多了再到城里赶集;小虾直接煮了,青白色的虾变得鲜红透亮,然后挑着担子串村沿街吆喝着叫卖。那时,就是我们打牙祭的好时候,有买二分的、有买五分的,用旧报纸包了捏在手里,一尾尾细嚼慢咽,满嘴都是河鲜的清香。

入冬以后,田野一下子变得空旷静寂,一场场的雪落下又悄悄融化,高高矮矮的树木远远近近的杂草都像圣诞老人一般把自己包裹得臃臃肿肿,但那儿依旧是我们的乐园。坡坡坎坎上的黑枣树、杜梨树总会挂着没有掉下来的果实,颜色发黑形状干瘪,摘下一些丢在嘴里,涩过之后还有一种别样的甜。绕着大树玩“捉小鸡”,瞅着谁不注意,就使劲朝他身边的树身踹上一脚,晶莹的“树挂”刷拉拉落下来,洒了树下的人一头一脖子,从头顶嘴巴一直凉到脚心。干草垛和闲置的场院也是我们乐此不疲的去处。将柴草垛掏了洞,藏在里面玩“躲猫猫”,或者在打麦场上的秸秆堆里用木棍支起筛子,再系上一条绳子,逮进来吃食的鸟儿。鸟雀我是不吃的,可是有人用泥包住了烧着吃,据说味道还不错。偶尔发现有跑窝的鸡将蛋下到草窝里、闲院里,就像捡了宝贝一样交给母亲。芝麻换香油喽……小商贩的吆喝声在半个街道里流淌。母亲一高兴,就会用碗小心地挖一点芝麻,再给我们一个瓶子去打香油。从系在房梁下的竹篮里拿一个窝头,放几粒大盐,滴几滴香油,简直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

家乡的鞭炮闻名山西陕西,也是一笔不小的副业收入。农闲的日子也就成了最忙的日子。春天里种下的大麻,在七月末长得最精神的时候割倒,削了侧枝,捆成一个个麻个儿,一层层放进水坑里沤泡。大麻的皮剥下来做绳子,秸秆晾干后放到简陋的土窑里闷烧,就成了鞭炮最基本的原料草木灰。春天里刮碱土制作的硝盐也用碾子碾碎了,和草木灰掺在一起就成了黑火药。白天,兼做炮房的饲养场里人来人往,裁草纸的、打炮捻的、系炮盘的、锥炮眼的、栽炮捻的、砸炮眼的,咯吱吱、哒哒哒的声音响成一片,大人孩子都是忙得不可开交,时不时还会为了抢炮盘子一类的小事争争吵吵。夜晚,一家人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将散鞭炮封成长短不一的鞭挂,有壮劳力的人家搓炮筒子,系在老屋大梁下的搓炮机发出沉重的轰隆声。远道而来拉鞭炮的山里客一般都是在夜里装车,人们忙着看货验货,牲口拴在老柳树下就地饲喂,马铃声叮叮当当,寒冷的夜晚也变得热闹起来。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试炮的时候,啪啪的鞭炮声不绝于耳,“二起脚”的咚嘎声此起彼伏,“起火”呼啸着冲上天空,将夜空炸出一片灿烂,硝烟特有的味道顺着窗棂钻进鼻孔。哦,年的脚步近了。

进了腊月,外出的人陆续回来,村子里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卖各色年货的小贩也把摊子摆在了街角街口,就像一台大戏的前奏,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角色。男人忙着把埋在地里的白菜挖出来,将红薯和红白萝卜从窖里提上来。红薯红萝卜煮熟了打成渣,抓紧喂猪催肥赶着在年根卖一个好价钱,锅里剩下的汁水父亲再用文火慢慢地熬,待到只剩下糖汁的时候就成了“糖稀”。折两根高粱棍,把糖稀缠在棍子上,扯扯拉拉间,汁水似的糖稀变得粘稠,颜色由原来的红褐色变成了金黄色,在我们的眼里就成了一件舍不得吃的艺术品。杀猪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圈里的猪嚎叫着躲避,却难敌众人之手,待到七手八脚将猪按在案板上,请来的师傅挽起袖子,瞬间将长长的尖刀捅进猪的脖子里,猪血伴着猪的嘶鸣声哗哗流出来。猪肉是舍不得让吃的,一点煮熟的血豆腐也是一种享受。这时节最忙的自然还是女人。发了面粉,烫了黄米,煮了豆子红枣,一个正月要吃的东西都要赶着做出来,炊烟明灭,热气蒸腾,满院子弥漫的都是新粮甜醇的香气。到了小年时候,猪肉要剁,白菜要剁,果子要炸,豆腐要煎,萝卜要擦,粉条要浆,叮叮当当的剁菜板声这家响了哪家响,烹大酱的香气一处更比一处浓,走在昔日清寡的街道上,仿佛走进了味道的长廊。等到腊月三十天色黑下来,鞭炮四鸣,张灯结彩,家家都开始煮饺子,煮好的饺子先敬神,再送给老人送给邻家尝尝鲜,各种味道和感情也在彼此的交换间实现了共享。

年是什么味道?是四季果蔬和鸡鸭鱼肉的味道,是红红春联和鞭炮硝烟的味道,是家固有的团圆温馨的味道,是暂缓了忙碌的脚步和亲朋好友叙说家长里短的味道。循着这个味道找过去,就能找到年,就能找到乡愁。

八月桂子香

文/叶韵竹

晨起锻炼,行至一半时候,忽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转顾左右,并未看到什么花开,一下子也没想到是什么植物散发出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花香,因为是那样的清新自然,并非人为脂粉香味可以比拟。再往前走,才觉得香味愈渐浓郁和明朗,这时候才看到路边一排的桂树整齐挺拔,恍然大悟是桂花开了。

都说八月桂花香,我却愿意称呼它为桂子。因为它实在跟一般的花区别太大——就那么小小的一粒一粒结成一簇一簇,隐藏在深绿的浓叶中,不仔细看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一眼瞧得见。想那倾国的牡丹太眩目,那火红的石榴太耀眼,那荼靡的山茶太俗气,让人的眼睛目不暇接,应接不暇,并不耐看。反而是这桂子,深藏不露,更添一份神秘感。

回来的路上,又看到前面有一株白色花开得正闹,看样子好似栀子花,又好似茉莉,一走近都不象。空气中弥漫的仍然是那桂子的淡香,并不夹杂其他味道。起初不相信这么欢闹的花没香味,可就是凑了鼻子去闻,也是闻不到半点香味,这时候想起来有句话不是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觉得也可以套用一句——“花不在大,散香则迷。”

联想到人和物,觉得也是如此。先说人的装扮。并不是浓装艳抹才最美丽,那样不免俗气。实下都流行一种化妆方法叫“裸妆”,也就化妆的最高技巧是看不出来化过妆。而化妆的境界最高的则是生命和灵魂的化妆,也就是“以内养才外,由内而外”。你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打扮的不好看么,单单是首饰是一满头,可她实在太恶毒和凶悍,那贾琏才会去找什么多姑娘,才会去偷娶尤二姐姐,才会更喜欢小妾平儿。而书里的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位女主人公,都是“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典型代表。林黛玉自然不用说了,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还记得薛大小姐也是极素雅的一位,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就是这样的她也曾经让宝玉稍稍开了对林妹妹的感情的小差,动了动情。我想若是她打扮的跟王熙凤一样招摇,宝玉心里更没她的半分地位了,因为那样她跟一般的庸脂俗粉也没什么区别了。

还有为人处事,深沉内敛往往比咄咄逼人更有杀伤力。因为他们深藏不露,不显山露水的,人们不容易抓住他的弱点,而他们却能因为对方的胸无城府而“知己知彼”从而“百战不殆”。

小溪的哗哗流淌,泉水的汩汩喷涌,大河的滚滚流逝,都是大自然动人的风景,但那宽广无边,深邃博大的海洋更是我们心中绝美的向往,一如那桂子,有一种更深沉的吸引力,让人动容。

又闻家乡腊肉香

文/苦寒香来

按农历风俗,还有一个多月又要到腊月间了,老百姓家家户户喜迎春节的气氛也逐渐浓厚起来。

你看,农村好多人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当然,腊肉是其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了。顾名思义,腊肉就是专门在腊月间吃的肉,既代表对过去一年丰收的喜庆,又代表对新春的向往祝福。腊肉已被赋予了川东地区所特有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浓浓的生活韵味。过年了,其他可以少,但腊肉绝对不能少!

农家腊肉的制作,程序相当复杂。要先请屠工宰杀喂肥的年猪,再按部位分割成小块,分别抹上提前准备好的盐巴、生姜、花椒等作料,然后装在大盆子或大木桶里存放几天,让作料充分进味,再分别在每块肉的一端穿孔,用棕树叶搓成的绳子挂起来晾干水分,最后再用柏树桠枝进行熏烤,这里很有技巧,绝对不能燃起明火,只能用底火烤出柏树桠枝的烟雾来进行熏制,如果再丢上几块柑橘皮则更好。三五天、八九天过后,那具有特殊烟熏香味的、油浸浸的腊肉就会让你食欲大振。腊肉的品种很多,不光是腊肥肉、腊廋肉,还有腊猪蹄、腊耳朵、腊排骨、腊猪嘴、腊尾巴、腊猪肝、腊香肠,每一样都可以单独做成一道菜。

川东的腊肉和川西坝子的腌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味的食品,腊肉的工艺复杂讲究得多,其香味那是腌肉远远无法相比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准备熏腊肉,那时小学已放了寒假,我自告奋勇要帮妈妈上山砍柏丫,于是拿起一把镰刀就跑到屋后自留山上,爬上一棵大柏树,抓住柏丫举刀就砍,结果一不小心砍在左手食指上,鲜血直流,痛得我急忙哭喊着跑回家,妈妈一看心痛忙了,赶忙把我抱在怀里去拿白酒消毒,涂上一点云南白药,用一根蓝布巾巾包扎起来。妈妈对哥哥妹妹说:“今年的腊肉要让江娃儿多吃点哈,为了砍柏丫把手指拇都砍了……”我一听可以多吃腊肉,也一下子忘记了痛不再哭了。那时侯有句谚语说:“大人想挣钱,细娃儿想过年”,其实就是有腊肉的诱惑。过年那天,我们三姊妹都跑到厨房去看妈妈煮腊肉,那个香味哦简直不摆了,我们那个嘴馋得哦直吞口水,妈妈从锅中捞起一块腊肉放在菜板上,慢慢切成薄片,我们三姊妹早就忍不住了,几次把手伸向菜板都被妈妈打了回来,然后妈妈专门切了三块腊廋肉给我们,我们抢在手中,飞跑到院坝里香香地吃起来……

现在的腊肉制作得更精良了,形成了川东特色的地方产业,小块腊肉,专门包装,还注册了商标,真正成为了特色商品,宣汉县的“樊哙”老腊肉和万源市的“万硒”腊肉早已飞出农家,飞出巴山,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家乡腊肉的香味。

炕山芋

文/徐学平

秋风乍起,天气却早就转凉了。小城的大街小巷,一夜间不觉就多了几个炕山芋的摊点。一面硕大的油桶改装成的炉子,里面燃了红红的炭火,将山芋一块块架在炉壁上,让温润的炉火慢慢地炕,炕熟了的山芋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

炕山芋,可以说是一种最原始而又最简朴的吃法了。童年的乡下,家家户户都用砖砌的灶台做饭,而燃料则以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的秸秆为主。庄户人家过日子总讲究个精打细算,饭熟之后,灶膛里的余烬还红旺着哩,用水熄了太可惜,于是细心的母亲便拣几个山芋埋进去煨好。放晚学的孩子回到家中就饿虎下山似的到处找吃的,碍于田间劳作的父亲还未收工,这时候,母亲就会扯着嗓子嚷开了:“锅灶里炕了山芋,先吃了垫垫饥。”

从灰烬里扒出山芋,剥开乌黑的焦皮,露出黄澄澄的瓤儿,顿时,散发出阵阵香味,放嘴里咬一口,软酥酥、甜润润的,那个香,就甭提了。剥过山芋的手上粘满了黑乎乎的炭灰,稍不注意,就会弄到脸上、鼻子上。每每这时,母亲总是扭过头笑着,然后快速捏一下我的小鼻子,半斥半嗔地道一句:小馋猫!

而野外炕山芋,体现的则是一种野趣了。

秋风里,收获后的田野满眼稻茬,平展展的一大片,于是,天也高了,地也阔了,人们的心情也开朗了。孩子们呢?更是撒欢地乐,三五成群地挎个淘米箩跟在大人后面拾稻穗、捡豆颗,随即,田地便被叫唤声、欢唱声,还有你争我夺的奔跑声淹没了。不知啥时候,我们却悄悄溜走了,三两个小伙伴儿相约跑到到处弥漫成熟味道的野坡里寻寻觅觅,捡那些不慎被埋于土中或是被遗弃在地头的山芋。

在避风的田埂上掏个简易的小土坑,再寻些干焦的树枝、枯叶塞进洞里,点上火,孩子们欢呼着雀跃着,火光映着红扑扑的脸蛋儿。过一阵子,将山芋一块块扔进去,用红彤彤的余烬掩埋起来慢悠悠地炕。待山芋焦糊了,赶忙把它从坑里拨弄出来,往地上摔两下,褪去皮。大口咬着冒着油的瓤儿,于是,乡村的烙印就只留在胃部——风中的丝绸一样细腻华美,恋人的亲吻般百转千回,大地的余香般似有还无,顺着喉咙滑下去…… 心灵和胃一起跌至最妥处。

远离乡村的日子里,记得我曾向打小就生活在城里的妻子提及过此事,不料她却是一脸的茫然,经过我的再三解释,她才恍然大悟,说,就是“烤红薯”呗!听到她这样文绉绉的称呼,我倒又生出许多陌生来了。也许,对于故乡的风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那种土生土长的味道、原汁原味的风情吧。

文祖豆腐香

文/隗学芹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眼看着腊八节过了,我还真馋起了文祖的豆腐。这不,婆婆知道我喜欢吃文祖的豆腐,刚给我们送来了一大块。其实,婆婆是借豆腐希望我们天天幸福,被幸福围绕着,被幸福兜着。因为文祖的豆腐还有一个吉祥的说法叫“兜福”。

说起豆腐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颇有些传奇色彩,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在炼丹时意外所得,当时被称为“离奇”。大概得之很奇特之故吧。元?郑允端诗云“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将豆腐的色香味描述的淋漓尽致。清代胡济苍的诗词“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写豆腐的高风亮节,把豆腐和高尚的人格联系在一起,把“豆腐文化”提高了一个档次。

豆腐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炒着吃,可以炸成豆腐皮炖菜吃,还可以切成长方形薄片,用椒盐腌透了,挂上薄薄的一层鸡蛋面糊,下油锅炸,不失一道美味。夏天里,最受青睐的就是小葱拌豆腐,或者香椿拌豆腐了,清口,在汗透的夏天,格外提起人的食欲。民间传说大年初一吃上豆腐素馅水饺,一年素净。

最初,听老公说章丘的豆腐唯有他们文祖的好吃,对此,我开始有些不屑,认为他太地方主义。及至真的吃到当地豆腐时,我才信了他的话不虚。

文祖的豆腐紧实,透着豆的清香,无论炒,还是拌,都不失豆的浓香味。而且,豆腐紧实,不容易炒碎。比起其它地方的豆腐,好吃多了。以往从市场买豆腐,有私家出的,也有大的豆腐坊大量批发卖的,但那些不仅又硬又板,没有豆香味,而且有时候买的豆腐怎么吃都有一种老百姓说的烟呛味,特别倒胃口。

老公那里的豆腐之所以好吃,我想或许和他们那的水有关吧。因为是山区,喝的水是很深很深的地下水。那水,经过层层岩石的过滤,喝着格外清甜。这样的水质,做出的豆腐自然也是甘美的。和其它地区做的膏豆腐相比,文祖的山水豆腐真是豆腐中的“战斗机”了。何况山里人种豆子,从来不用化学肥料,所以种的庄稼也是纯绿色的了。经过了充足的日照,生长期又特别长,豆香味也十足。

豆腐有很多种吃法,这里不再赘述。但是最能吃出味道的,莫过于把豆腐切成条,在锅里大火煮透,然后把山韭酱用麻油调了,直接蘸酱吃,味道清香。这里还得提提山韭。山韭,是山上的天然野韭菜。每年春秋季节,人们都到山上采摘野韭菜,把韭菜花和韭菜叶分开来,然后洗净,待控干水分,就到石碾上碾成细细的韭花酱,然后调上姜末、盐,腌透了,装在玻璃瓶里,吃一年都没问题。虽然都叫韭花酱,但人们是不舍的把韭叶和韭花掺和在一起的。纯韭花酱是香味浓郁的,而韭叶做的酱就清香里带点辛辣。吃白水煮豆腐蘸韭花酱,那是最清口又不油腻的。或者热热的豆腐蘸了酱,卷上煎饼,这一口,绝不次于章丘名吃煎饼卷大葱了。

自从和老公结婚后,我这个吃饭很挑剔的人,也随了老公的口味,特别爱吃韭花酱豆腐。因此,每次回家,婆婆都会给我们买上好多豆腐。韭花酱当然是春雨过后采摘的新鲜野韭菜做的了。

文祖豆腐的好吃,以我这样拙笔,写不出二三,你若喜欢,还是亲自来品尝吧,绝对让你不虚此行,兜着福走!

一脉落花香

文/马亚伟

黛玉的《葬花吟》中说:“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落了,真的会红消香断吗?

落花也是有香味的,你信吗?初春时我买回一盆风信子,不久后就开花了,花瓣明艳,花香馥郁。每天下班后,一推门就会闻到满室馨香。可是,花期有限,风信子凋谢了。一位朋友看到后说:“花谢了,香味也没了。”我凑上前去,闻了闻萎谢的风信子,竟然有了惊喜的发现,对朋友说:“落花也有香!真的!不信你闻闻。”落花的香味不再那么浓郁,有植物之香,只那么轻轻浅浅的一缕,仿佛美人离开时飘落在身后的丝带。落花香是淡泊的,清远的,如同繁华过后返璞归真。

朋友闻了闻风信子,摇摇头说:“我闻不出香味来。”我说:“落花不是没有香味,而是缺少发现香味的鼻子!”我们俩都笑了。

我想,这个世界上,任何落花都是有香味的吧。很多花落了,花瓣都是鲜活的,香气犹存。即使花落成泥,依旧香味如故。

我很喜欢桃花、梨花、杏花。花落的时候,花瓣轻盈如蝶,飘逸如风,仿佛一场浪漫的花雨,很适合做唯美爱情电影的背景。

可是,多少年里,落花总是带着惆怅伤感色彩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无可奈何花落去,落花隐喻不可挽回的逝去。落花容易让人想到青春逝去、容颜衰老,也容易让人想到世事凋零、人生无奈。

其实,落花何曾知道人强加给它的这些感情色彩?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落是洒脱和诗意的。花落不是一种逝去,而是花朵们与时光的流水达成的一种共识:彼此要追逐着对方的脚步,一生相依,不离不弃。

远郊有个“桃花节”,游人大都在花开得正盛时去游赏,我却偏偏喜欢在“桃花节”临近尾声时去,去收留那最后一脉落花香,感觉别有情趣。落花漫天,粉红色的花瓣铺天盖地,壮观又奇幻,世外桃源一般让人着迷。

花是美丽的、馨香的,人也如花一样。那次朋友把她母亲从年轻到老年的照片排列在一起,让我们看岁月改变的容颜。忽然间,我觉得那一张脸,就像一朵花,先是静静地绽放在时光的花枝上,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然后不动声色地收起绽放的花瓣,不动声色地老去,直到凋谢。即使谢了,她留给这个世界的芬芳还在。

花如人,人如花。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季节最后的一朵落花,唯愿,能在岁月的路口留下一脉花香。

难忘那辣酱的香味

文/茉莉花开

花,会接受凋零;风,会接受追寻……地球每天都转动着,从来不会为谁停一停。时光的年轮飞速地旋转,我们的生命是一只华丽、唯美的舞蹈。但是,它流过的,却再也追不回来了!

多么希望时光倒流,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奶奶在一起啊!那是二00五年的一个春天。花,依旧绽放的那样美丽;树,依旧屹立的那样潇洒;阳光,依旧那么灿烂……

那天,我们一家快乐地玩儿着,学习着,吃着奶奶做的辣酱。奶奶做的辣酱非常好吃,街坊邻居都爱吃。奶奶也常常送一些给我们。谁也没有想到几个小时后发生的事情!

下午一点二十分左右,大娘打电话来,说奶奶脑出血,情况不太乐观。我们立即回到老家绥化的市中心医院。在病房里,我看到了奶奶。她闭着眼睛,瘦弱单薄的身上套着一件病服,奶奶趁睡着。很多人都在病房里。我看着奶奶,伤心极了,走上前哽咽着说:“奶奶,您还记得我吗……”我说不下去了,这时,我分明看到奶奶的眼角流下了几滴眼泪。

我们静静地在病房里,说话也只是轻声细语,生怕震到奶奶让她失去生命。晚上,我们小孩子去睡觉了,大人留在病房里。

可是,病魔却并没有收回它可怕的双手。晚上十一点五十三分,病魔夺去了奶奶宝贵的生命。

早上我醒来,跑到病房去看奶奶。可是晚了一步,奶奶已经被送走了。大人们个个红肿着眼睛。外面风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好像也在为奶奶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

奶奶,你怎么走了呢?为什么不再看我一眼呢?但我知道,您并没有忘记我,在您的记忆里,依然有我的影子。我愿做一朵小花,再为您去另一个世界的路上做点缀;我愿做一棵大树,在另一个王国为您遮阴避暑;我愿做一只蝴蝶,一直在您身边陪伴着您!

那扇红色的小门再也不会打开了吧?那金色的阳光再也不会照到屋里了吧?我再也不会吃到您做的辣酱了,再也不会闻到那辣酱的香味了吧?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可是,那辣酱的香味儿却让我回味至今。

奶奶,另一个世界美丽吗?您是不是因为有鸟儿的歌唱、花儿的笑脸、天使的爱心而过得快乐呢?愿我的祝福化作一眼清泉,滋润您心灵的田野;愿我的祝福化作一块手帕,擦去您身上的汗水;愿我的祝福化做辣酱的调料,请您再给我做一些。因为,我忘不了那辣酱的香味。看到辣酱,我便会想起您,想起您的每一个笑容!时光之轮虽然不会回转,但是我的心中时时刻刻都有您的影子。奶奶,您与我同在!

树叶的香味

文/叶以恒

这是一片碧绿碧绿的森林。树是香的,叶是香的,空气也是香的。

清晨,叶子小米出门游玩,它遇见了一个小女孩,小米非常喜欢这个女孩,带她一起去游玩。它们飘到天空中,遇到了小鸟,小米就问:“小鸟,小鸟,你能教我飞行吗?”“对呀,对呀!你能教我们飞行吗?”小女孩说。小鸟叽叽喳喳地说:“好呀,好呀!”它们从这飞到那,从那飞到这,可开心了!

突然,小鸟焦急地说:“对不起,我妈妈说早上7点我必须回家,拜拜。”小米和小女孩也跟着说:“拜拜。”

它们又来到了一个池塘,小鱼看见了说:“Hello,欢迎来到我们的城堡。”小米看见了更是喜笑颜开:“你们能教我跳水吗?”小鱼兴奋地说:“好,好。”它们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是谁在池塘中洒下一把把色彩绚丽的鲜花。过了一会儿,小鱼们说:“我们得去吃午餐了,不能和你们玩了。拜拜!”说完,它们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走了。

小米和小女孩吃完午饭来到山坡上。小猴孙小圣看见了,兴奋地邀请它们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小米和小女孩答应了。孙小圣可是玩捉迷藏的高手,它一会窜到这里,一会窜到那里,让小米和小女孩玩得兴致盎然。突然,一阵“滴滴”声传来,原来是小猴的手机响了。小猴对小米和小女孩说:“对不起,我妈叫我回去吃桃子,后会有期。”说完,小猴一溜烟跑了。

最后,它们又来到树下,遇见了大富翁——小松鼠。小松鼠说:“你们是来做客的吗?”小米和小女孩回答道:“是的。”小松鼠又说:“那就请进来吧。”说完,它们跟着小松鼠走进了华丽的宫殿。小松鼠说:“现在是下午茶时间,我们一起吃松果吧!”小米和小女孩答道:“好。”说完,它们一颗又一颗地吃了起来。

晚上,小女孩准备回家了。小米说:“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认识了那么多的小伙伴,还吃到了美味的松果,我非常开心。森林之旅结束了,该回家了!”小女孩说:“谢谢你带我旅行。”这时,森林里的树、叶、空气似乎更浓郁了!

秋景

文/凤禧

今天的晚霞很美丽,它几乎染红了整个天空,非常的迷人,我情不自禁的来到了花园,顿时,一阵带着清香的凉风迎面袭来,寻着香味走去,几棵银杏树映入了眼帘,金灿灿的,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子。这恐怕不是香味的源头吧,我这样想到。只稍在银杏树旁边停留了一会,我便向前继续走去,没过多久,远处便呈现梦幻般的大片粉色,恐怕香味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想着我向那粉色的地方走去,不知不觉,周围的金黄已被粉红所代替,我不禁赞叹道:花园里的秋景果然是美丽的,更何况在如此美丽的夕阳西下之时。

漫步在布满清香的小道上,几片海棠花瓣被微风吹落,缓缓地,轻轻地飘落下来,不时还转两个圈,似乎是想展示展示她的舞姿。淡淡的清香钻入了我的鼻子,这可不是一朵花所能散发的香味,那是成千上万朵才能发出的味道,很好闻,比那些昂贵的香水好闻多了,这可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味道。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花园中心,也是花香最浓郁的地方,最迷人的地方,这里的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花瓣,如同地毯一般,十分可爱,真是有些不忍踏过去,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满地的花瓣也被带了起来,又缓缓地落下,有时,风稍大些,这些花瓣便被卷上了高空,又如同带着香味的雨滴,从天而降。往前看去,前面有数棵开得很旺盛的海棠树,每一个枝头都开满了花朵,花儿们争先恐后,好似生怕赶不上最后一趟秋的末班车,开得那样旺盛,不留一点缝隙,看着它们,我不禁露出了恬静的微笑,赞叹秋的美丽,心里默默地问道:难到秋是魔术大师,竟能变出如此迷人的美景。

走出了花园,天空中那大片大片的晚霞已经暗淡了,不再那么火红,想必是因为夜晚将要来临了吧!真不知这迷人的景色何时还能一见,不过也罢,能有幸见到一次美景,已是求之不得的了。这样想着,我已经离花园远去……

迎着阳光,一路桂花飘香

文/素笺倾心

走在秋雨后的路上,湿漉漉的,还有丝丝的凉意,东方的天边已开始泛着红晕,一阵微风吹来,一股蜜一般的香味迎面飘来。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桂花的香气,奥!秋天了!我四处寻找,希望可以找到这些香气的来源,仔细一看才发现,在小区的绿化带里,隔不远便有就是桂花树,这些树虽然看起来很小,在大大的叶子下,却开满了淡黄的小花,这满园子的香味就是从这小小的花里散发出来的。伸手摘一束捧在手心,顿时这股香味甜进我的心里。

太阳已呈现出一个半圆的轮廓了,还有一小半尚不在我的视线之内,这些微弱的光撒在我的身上,显然它还不能给我温暖的感觉,我眯着眼看向那些光撒过来的地方,嘴角轻轻上扬。迎着阳光,一路桂花飘香。我每天迎着初升的阳光上班,下班后又看着晚霞,送走夕阳,在上班的两个月里,日子如是的过着,我一直在循着一个步伐慢慢前行,可我不知道还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叫命运,时常为难着我。

记得昨夜的雨下了一晚,一直没停,打在窗外的叶子上,莎莎的响,猛然想起一句话,雨打芭蕉相送还,打在芭蕉上的是深深的情,送还的却是顺着叶心落下的泪,是雨水太殷勤,还是芭蕉不懂得挽留,那些落下的,从此便再也不会有了。曾经那个一滴泪就能摧毁你底线的人,为何如今已不再记起,是伤了吧!也痛了吧!但最后还是忘了。

不知从何时起,竟患上了黎明早醒症,明明离起床的时间还很早,可就是再也无法入睡,直折腾到天明。听着雨滴落在地上的声音,可以想象那安静的水面定被激起一层层涟漪,自此接二连三,便再也无法平静。

云在天外,心在海,莫说无云,便是碧海蓝天,殊不知天越蓝,云越稀,天越高,心越小。看到这久违的阳光,似乎少了黑夜的恐慌,但终究还是照不到那最阴暗的地方,是在黑夜里,也在心里。还好这桂花香是甜在心里。

在长长的等待里任凭时间苍老,我想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至少我还有所期待,怕的是我连期待都有了,有时候,我们是在开心快乐中迷失,然后又在悲痛中坚强。要学会坚强是那么困难,纵然找到一千个一万个理由,然而迷失却是那么容易,稍微一停留,便再也找不到下一个出口。每一个人生的当口,都是会有一个孤独的时刻,四顾无人,只有自己,于是不得不忍受孤独,学会坚强,然后才真正的看清自己,自己的****,自己的梦想,也找到自己的方向。

不着急,也不用奔跑,就这样一路慢慢的走,不用在站牌下翘首张望,不用在公交来时拼命拥挤,只需在十字路口等候,等到红灯被绿灯代替,踩着规律的斑马线匆匆走过。然后放松心情,缓步走着,尽情的享受这个充满桂花香味又撒满阳光的早上。

蒲香伴年

文/郭华悦

过年前后,走在老家的乡间小路上,处处都能闻到沁人心脾的香味。

那香气,丝丝缕缕,钻入鼻尖,撩人心弦。细细一闻,有八角等调料的香气,有肉糜的香味,还有一股淡淡的草香,那是蒲草的香气。种种香味,混合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这无异于在向人宣告,哪家又在做蒲包肉了。

蒲包肉,那是老家人的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老家,蒲草再常见不过了。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蒲草的踪迹。孩子们回家,常常会顺手采点,编成蒲包。大的蒲包,有箩筐那么大,用来装虾蟹;小的蒲包,只有巴掌大小,则用来做蒲包肉。

蒲包肉,那是每个老家人的美好记忆。蒲包肉的原料,用的是猪肉,讲究肥瘦相间。都是精瘦肉,味道单一,层次单调,做出来的蒲包肉味道好不了;太肥了,则过于油腻,同样不佳。以瘦肉为主,适当杂以肥肉,肥瘦相间,方是首选。

将肉剁成肉泥后,与调料一起塞入蒲包中。调料的选择和分量,因人而异。有的喜欢咸一点,有的喜欢咸中带甜,不一而足,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蒲包肉要做的好吃,关键在于调料。一些专门出售蒲包肉的老店里,靠的就是祖祖代代研究出来的秘方,常常令人赞叹叫绝。包好后,把口子扎紧,再用细绳拦腰扎紧,煮熟后就成了葫芦状。

对于每个食客来说,蒲包肉就像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故事,不到最后,绝不会知道答案。很多卖蒲包肉的店铺,主打的口味不同,有的主打咸味,有的是甜味。如今,蒲包肉更是推陈出新,各种调料和馅料,早已远远超出了咸和甜两种口味。只有打开蒲包后,咬上一口,浓浓的香气涌入口中,才知道那究竟是何等吸引人的美味!

也正因如此,每年从过年前,到正月里,蒲包肉都是必备的美食。自家品尝,其乐融融;送送亲友,也大受欢迎。有蒲香相伴,这年也过得格外有滋味了。

又闻艾叶香

文/赵建红

近几天,大街上到处弥漫着艾叶的香味,人们围着卖艾叶的小贩,买回一簇簇一捆捆的艾叶。原来,端午临近了。

在家乡,有端午节门头上插艾叶的习俗,为的是驱瘟避邪保平安。这个习俗什么时候开始盛行的已无从考究了,只知道现在我们仍然延续着。看着那绿油油的艾叶,闻着那浓郁的香味,小时候采艾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采艾之事,是带有一些神秘的意味的。端午节当天的黎明时分,天刚蒙蒙亮,采艾人就出门了。按俗约,采艾者逢人不能说话。我小时候也曾随大人们去采艾,腕上挎一个竹篮,手握一把镰刀,神秘兮兮地跟着大人们往野地里走去。当天空渐亮之时,只见四野里人影幢幢,那齐膝的艾草挨挨挤挤铺满田头地角,远远望去泛着隐隐的银色光亮,走近一瞧却透着油绿和翠色。蹲在艾草丛中,毛茸茸的艾叶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香气,我们挥廉便割。割回的艾叶被我们高高地挂在院子和堂屋的门楼上,以此“避邪”。

长大后到城市生活,采艾之事只在记忆中出现过。只是,每逢端午节前夕,我们还会买回几捆艾叶,或插在家门口,或放置于阳台上。夏天有蚊虫叮咬或遇皮肤过敏时,取几片艾叶,置于盆中,用开水烫开,这时艾草的香味也会随着水蒸气散发出来,十分好闻,等水温适宜时,反复洗咬伤或过敏部位,皮肤就会痊愈。

记得儿子小时候皮肤容易过敏,特别害怕蚊子的叮咬,一个叮咬处就是一个明晃晃的水泡,我们看遍各个医院也没有找到治疗的方法。母亲知道后,从老家带来几捆艾叶,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儿子洗了几次,果然见效。以后每年,母亲都会采集大量的艾叶,晾干后给我们带来,以备不时之需。自此,儿子再也没有受过蚊虫的叮咬之苦。

如今,到处都有出售的艾叶,母亲也不用从遥远的乡下送艾叶,但那艾叶的香味却一直包围着我。就像今天,在端午节前夕,我又闻到了艾叶的香味,和记忆中的一样,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