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师工作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新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师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师工作总结 篇1
时间的脚步在无声无息中走到了xx,回首过去的一年,感觉自己碌碌无为,日常的繁琐事务常常让自己身心疲惫,偶有空闲,也很难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下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是时候该好好地反思总结一下了。
首先,关于我的阅读实验。
几年前,我心中都有一个想法,最初是源于山东的韩老师,她用她的“海量阅读”实验让我们所有人由衷佩服,她向我们证明了:孩子是读书成长的,不是做题长大的。想想7年前,我带了一年级,虽说自己工作了十几年,不是个“新手”了,但一年级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记得当时,我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想法,每天跟在以前带过一年级的老教师身后,她上一课,我听一课,然后到自己班级来“移植”。每天“照葫芦画瓢”,还要应付那么多琐事,忙得不亦乐乎,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去思考些什么!
就这样,转眼之间,六年过去了,送走了一届孩子,我想:难道就这样教下去吗?用六年前的那点书本知识来应对六年后的孩子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对自己说,不能!今年我36岁了,在我40岁之前的这几年里,我想搏一把!我想走一条自己的路,一条崭新的路!也许一路上会有众多的荆棘与困难,但既然选择了,我会走下去!
于是,在今年的暑假,我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申报了徐州市级个人课题《小学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与路径》,我决定从《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入手,来开启孩子启蒙阅读的那扇大门。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一个民族,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思考层面和创造层面上,那它的复兴已有希望;反之,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匠艺层面上,那它的衰势已无可避免。”
我想: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的层面,终极目的是让孩子们“厚积薄发”,为他们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真正让学生的成长受益,让孩子们把文化的厚重感诉诸于文字,做一个真正“有根”的人。
基于以上的思考,今年的9月份,我自己主动到校领导处要求带一年级。人人都知道一年级孩子多,事情琐碎,又累又苦,但一想到自己心中的“宏伟梦想”。我所有的付出都不算什么!
“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教师要做适当指导。首先我从诵读入手,每天利用晨读、午读,充分激发孩子的读的兴趣,辅以讲述里面的经典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孟母三迁”等,一方面帮助孩子记忆《三字经》,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其次,开展“师生同读、同背比赛”。说实话,作为孩子们的老师,《三字经》我也只是会背前面的一点点,在每天的教授中,我也在不断地学习,每次,当我与孩子比赛背的时候,孩子的积极性别提有多高了。
再次,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亲子诵读”,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现在,孩子们经过一个学期的书本学习、背诵《三字经》、诵读古诗文,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的汉字,就在最近,我已经开始着手引导孩子读整本的书,第一本便是《小猪晞里呼噜》,现在家长们通过网上购买,已经达到人手一本,进展比预想的好。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而有效的方式,获得传统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我想,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应该是终生受益的。
第二、关于读书。
案头的.几本团队发的书已经搁置很久了,早在暑假之前就发狠说一定在暑假里读完的,但一个学期过去了,才刚刚读完两本,一本是《我与地坛》,史铁生的,一本是《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都是些与教学无关紧要的闲书)
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惰性。人说,有志的人立长志,无志的人常立志。我就是属于后者。每每外出学习,总觉得心中有一股热血上涌,就暗下决心,回来后一定怎样怎样,但一旦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被班级、学校的日常事务所累,当初的那一点“雄心壮志”很快就被抛到脑后,总想着,哎,太忙了,等等吧!谁知,这一等,一年的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难怪朱自清感叹“匆匆”啊!
第三,关于写作。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是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如果说“思”是指“心”上有块“田”,那么反思就是“田”上有颗“心”。不断地反思就是指在心田上长出更多的“心”,从而产生“心心”向荣的“心”气象,创新也就信手拈来。
应该承认,我反思自己教学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有的时候,在自己的课堂上,或在听别人的课时,会有一些“灵光”闪现。但,真正用文字记录下来时,方感到自己语言的枯竭、理论的缺失。有时,写了一个开头,却再也写不下去。整天跟孩子讲“读写结合”,自己却因读得太少而使写作成了“无源之水”!以后要多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要多对照教育理论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新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师工作总结 篇2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首走过的路,虽是平平凡凡,还算充实快乐,能尽力做到一个教师的本份。
首先在教学方面:
一、备课
开学初,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年段的同事一起制定教学计划。然后根据要求,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虚心向同年段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有时也上“老百晓在线”逛逛,择取某些环节,用起来倒也顺手,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倒是值得坚持的做法。
二、上课
做好了课前准备,上课主要是关注学情,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反思,找出不足。
三、作业
我除了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把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当作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从不布置简单重复的机械性作业,一般一个词语只写两遍,再通过听写检查,错的写三遍。然后,通过先组词,再说话等各种形式的习题练习,不断再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我深知,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让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我做到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订正。每次作业都坚持先批改再讲评,因为监督及时,学生拖欠作业的现象几乎得到了杜绝,完成作业的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鼓励学生学习写话,评出优秀习作在班级朗读,只要得“优”的就在单元试卷中加分,在期末评出“写作之星”,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四、辅导
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书写糊涂的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给予恰当的鼓励。随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以便在家里进行辅导。同时,我更注重和家长一起配合督促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家长会上就先让家长明白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明确提出需要家长配合的要求,教给家长正确的督促方法。如今,学生已经基本能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做好预习工作,书写较认真。班级里那几个学习有困难,家长无法加强辅导的学困生,在我和“小老师”的努力下,基本上也能跟上班级进度,最大限度的掌握本学期该掌握的知识。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注重人文化,把老师对学生的爱渗透到方方面面,尽量做到师者父母心。但很不好意思的是,孩子进行值日扣分较多,这里当然有我监管不力的原因,下学期当勤说勤查,力争上游。另外在学生的礼貌待人方面,我勤说勤教,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我做到。在班级纪律方面,发现学生的不良做法及时制止,好的行为及时表扬,让孩子在乐观,积极的形态下约束自己。
最后,在配合学校的德育及各项工作中我是全力以赴。各种安全工作不仅是挂在嘴边时常给学生讲,更是落实在行动上,保证了班级的每一个孩子平平安安的过了一学期,孩子们的文明礼仪也是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动。11月份成功召开家长会,很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达成共识。书香班级活动的开展更是带领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为他们奠定了多读书,读好书的坚实基础。阅读比赛,写字比赛的开展更给孩子注入了写好字,读好书的美好理想。
总之,就我个人来说,在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提高。紧张有序的工作的同时我也在收获,虽能力有限,但从不懈怠,我相信勤能补拙,一学期的工作我选“勤”字来总结,新学期的工作我也将用“勤”字开始。
新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师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以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仁们的大力协助下,我终于圆满的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工作,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我班的某同学刚开学的一个月里不安心学习上课睡觉、搞小动作、说话,下课就往外跑不打铃不回班,经常被正教扣分,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其原因,我了解到孟宪男同学在他家住,就安排他俩一座,并同其家长联系共同做他的'思想工作,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他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现在邓子千同学学习成绩大副度提高,其他的毛病相对就减少了。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室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光阴似箭,转眼间进入永中一小已将一年,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领导的信任鼓励下,让我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回顾这一年,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有满意和不足,但无论怎样,都需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人。
新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师工作总结 篇4
时间的脚步在无声无息中走到了xxxx,回首过去的一年,感觉自己碌碌无为,日常的繁琐事务常常让自己身心疲惫,偶有空闲,也很难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下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是时候该好好地反思总结一下了。
首先,关于我的阅读实验。
几年前,我心中都有一个想法,最初是源于山东的韩老师,她用她的“海量阅读”实验让我们所有人由衷佩服,她向我们证明了:孩子是读书成长的,不是做题长大的。想想7年前,我带了一年级,虽说自己工作了十几年,不是个“新手”了,但一年级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记得当时,我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想法,每天跟在以前带过一年级的老教师身后,她上一课,我听一课,然后到自己班级来“移植”。每天“照葫芦画瓢”,还要应付那么多琐事,忙得不亦乐乎,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去思考些什么!
就这样,转眼之间,六年过去了,送走了一届孩子,我想:难道就这样教下去吗?用六年前的那点书本知识来应对六年后的孩子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对自己说,不能!今年我36岁了,在我40岁之前的这几年里,我想搏一把!我想走一条自己的路,一条崭新的路!也许一路上会有众多的荆棘与困难,但既然选择了,我会走下去!
于是,在今年的暑假,我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申报了徐州市级个人课题《小学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与路径》,我决定从《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入手,来开启孩子启蒙阅读的那扇大门。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一个民族,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思考层面和创造层面上,那它的复兴已有希望;反之,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匠艺层面上,那它的衰势已无可避免。”
我想: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的层面,终极目的是让孩子们“厚积薄发”,为他们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真正让学生的成长受益,让孩子们把文化的厚重感诉诸于文字,做一个真正“有根”的人。
基于以上的思考,今年的9月份,我自己主动到校领导处要求带一年级。人人都知道一年级孩子多,事情琐碎,又累又苦,但一想到自己心中的“宏伟梦想”。我所有的付出都不算什么!
“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教师要做适当指导。首先我从诵读入手,每天利用晨读、午读,充分激发孩子的读的兴趣,辅以讲述里面的经典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孟母三迁”等,一方面帮助孩子记忆《三字经》,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其次,开展“师生同读、同背比赛”。说实话,作为孩子们的老师,《三字经》我也只是会背前面的一点点,在每天的教授中,我也在不断地学习,每次,当我与孩子比赛背的时候,孩子的积极性别提有多高了。
再次,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亲子诵读”,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现在,孩子们经过一个学期的书本学习、背诵《三字经》、诵读古诗文,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的汉字,就在最近,我已经开始着手引导孩子读整本的书,第一本便是《小猪晞里呼噜》,现在家长们通过网上购买,已经达到人手一本,进展比预想的好。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而有效的方式,获得传统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我想,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应该是终生受益的。
第二、关于读书。
案头的几本团队发的书已经搁置很久了,早在暑假之前就发狠说一定在暑假里读完的,但一个学期过去了,才刚刚读完两本,一本是《我与地坛》,史铁生的,一本是《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都是些与教学无关紧要的闲书)
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惰性。人说,有志的人立长志,无志的人常立志。我就是属于后者。每每外出学习,总觉得心中有一股热血上涌,就暗下决心,回来后一定怎样怎样,但一旦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被班级、学校的日常事务所累,当初的那一点“雄心壮志”很快就被抛到脑后,总想着,哎,太忙了,等等吧!谁知,这一等,一年的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难怪朱自清感叹“匆匆”啊!
第三,关于写作。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是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如果说“思”是指“心”上有块“田”,那么反思就是“田”上有颗“心”。不断地反思就是指在心田上长出更多的“心”,从而产生“心心”向荣的“心”气象,创新也就信手拈来。
应该承认,我反思自己教学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有的时候,在自己的课堂上,或在听别人的课时,会有一些“灵光”闪现。但,真正用文字记录下来时,方感到自己语言的枯竭、理论的缺失。有时,写了一个开头,却再也写不下去。整天跟孩子讲“读写结合”,自己却因读得太少而使写作成了“无源之水”!以后要多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要多对照教育理论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