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总结范文 > 正文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总结

2024/07/27总结范文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总结 篇1

这次培训使我终身受益,老师的精彩讲解,学员间的集体讨论,使我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也将促使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次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我们学习了创建与管理自己的网络空间、教育技术、网络教育资源的检索与管理、用Flash制作动画、微课的制作、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各专题的学习,这些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在网上的共享,加强了老师们的教学交流,提高的教学效率,更有利于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

二、提升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聆听曾友立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

通过张葵老师和黎建强老师手把手的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的教学和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应用方面的知识太落后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更新了教育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并深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中。

四、开阔了交流空间,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 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其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困惑,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真正的学有所获。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

这次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 “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 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己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贡献。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总结 篇2

根据中心学校的工作安排,乡中心小学于12月组织了学校教师课堂教能力评价活动,共计10节公开课,历时2天。活动旨在希望以公开课活动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贯彻自主教育理念为前提,引领全体教师在追求上一堂好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评定工作领导小组

为规范有序组织好此项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徐辉光为组长,以王海洪、詹平、熊开华、黄晓芳为成员的评审小组,具体负责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等级的评定。

二、积极开展活动

确定参评对象后,学校作出工作安排,要求参评教师在12月14日集中讲课接受评定。参评教师积极备课,有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有的准备导学案、小黑板更是人人在用;讲课中,评委认真观课,主要考察教师教学基本功和实施自主教育能力;课后,讲课教师进行了说课和反思,徐辉光、王海洪、詹平、熊开华、黄晓芳评委分别主要对王绍平,薛小丽、杨溪、蒋立朝、黄晓芳、余秀丽、林霞、王莹、梅钟爱、常开的课进行了点评。本次活动中的亮点可以通过指导、设计关注、手段、评价五点加以概括:指导上课的多数教师较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法指导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以及主动探究的意识。例如,杨溪老师在讲《数学广角》一课时,一开始就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节日街头的景象(彩旗、灯笼、鲜花),通过多媒体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这是这堂课的“魂”,抓住了这一灵魂,就抓住了这节课的关键。再如,林霞老师的课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巧妙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题,以多种方式进行,并由易到难,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表现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力度。设计。这次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无论从三维目标的确定到授课步骤的设计,从教学情境的创设再到拓展练习的选材,都做到了精细化。不少教师除了备教材还备学生,除了备知识还备方法。大都能把各知识点疏理成有序的层次,并注重知识难易的层递性。他们有这么几个共同点:一是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有些教师真正达到了: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不绝。二是脉络清楚,体现了层次性。一环扣一环,一节连一节,有章有法,有条不紊。三是灵活多样,具有动态性。有的教师有意安排一定时间,使课堂处于宁静状态,让学生去思考、体会和领悟。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4、关注。以前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培养了极少数牺牲大多数的教育。这次参赛教师都能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成长需求、发展需求入手,课堂上教师拒绝学生旁观,注重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唤醒学生的激情,教师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让学生个性张扬、学会了如何促进学生品质生成。

5、手段。参赛教师大多能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教具。从图片、玩具到电脑多媒体的使用都恰如其分,不做作、不夸张,不仅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而且可以帮助教师突破难点;有效的创设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感官刺激再现文本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评价。在课堂上,参赛教师更多的是采用正面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教学始终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一句肯定、鼓励的话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教师不要吝惜我们优美的语言,在课堂上多用鼓励、肯定、关怀的话语,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三、评定结果

讲课王绍平薛小丽教师讲课87.4得分教学质量暂定等次等次92.3,暂不定合格优秀合格合格合格优秀暂不定暂不优等次定等秀次

四、毫无疑问这次参评教师的课是有充分准备的,但也有些教学细节值得我们去反思

反思一:课堂模式单一

少数公开课,在教学设计上打的是新课程的旗号,行的是传统教学的老路,课堂教学未能体现“以生为本,结构优化,方法先进,效率快捷,实效突出”的目标,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反思二:课堂设疑或浅或深

我们有的老师也十分关注课堂训练,但有不少的课例,过浅,学生感到兴味寡然;也有的课例过深,学生积极性受挫。殊不知,挫败感有时也是一种教育。还有的设问生硬,缺少衔接与过度,这就是艺术性的问题。

反思三:提倡中老年教师传帮带

这次公开课主要中青年教师“自主创新”,忽视了中老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同时也未能充分发挥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这样就很难使公开课成为教学的探究课或示范课,也就很难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学水平有大的提高。

五、不成熟的建议

1、关于复习课:

我认为,复习课与新授课的落脚点不同,复习课应做到纲要突出、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要具有概括性、系统性的特点。复习课的形式可以创新,要注意创设情境,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个别教师训练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知识点零散,问题设计缺少梯度,讲述只是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

2、关于学生

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有几堂课,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不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教师预设的问题多,学生机械记忆的知识多,课堂生成的问题少。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表现缺少有效的评价。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有些问题脱离了学生生活,只做理论上的讲解。

3、关于后续工作:一轮听评课活动结束了,而我们的教研活动还在继续,各教研组应当认真归纳整理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多组织教师尤其是本组教师走进

那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只有这样,我们的教法才会更丰富更实效,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完美。

六、建议

是硬性规定按2:4:4认定优秀、合格、不定等次随着申报人数的自然下降而让矛盾愈加凸显。

所以,随着确认等级的增加而导致新申报评定的人数减少的实际情况,扩大优秀、合格等次所占的比例。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总结 篇3

十一月份第一场的讲座使我印象深刻,让我有了方向感。在这学期我的工作和学习方向如下:

一、接手新的一个年级,看着学生期盼的眼神,我要努力地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个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及时记录课堂得失,写下随笔,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要提高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真正地做到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专业书,重点要重温语法,避免课堂口语的随意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利用业余时间多欣赏美文,开阔自己的心胸,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并及时在博客上撰写心得和随想感悟。

三、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路是靠你自己走出来的”,希望收获季节来临时能够硕果累累,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坚持,坚持,在学习、工作、反思中过充实的每一天。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勤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最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一)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

2.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3、以“赛”激趣促学

(二)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让音乐与生活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搜集整理中创造出来的。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的.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在语文教学中我本着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收效很好。另外,我还研究了小课题学低年级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总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总结 篇4

20xx年8月28日至8月30日,我院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听了院长、教授、教授的讲话后我深受启发,深刻的认识到了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严峻形势,了解了我院今后的发展方向;观摩了骨干教师的讲课比赛后,学习了优秀教师的先进课程设计理念,找到了差距;听了典型教师的发言,了解了其他高职院校的优秀案例和我院课程改革的成果,这三天的学习时间虽短,但是我受益匪浅。

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载体。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一些共同的弊病:

一、生师比不合理

生师比平均为15/1,15所院校中8所院校的生师比均超过15/1,其中绝大多数为民办院校,生师比最高学院为19/1。因此目前整体师资量缺口较大,教师的工作量超负荷。专业教师的缺口更大。

二、双师比例太低

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比例)只有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学校刚好达到优秀标准;平均为40%,6所院校均低于平均值,其中最低的学院仅为15% 。

三、高级职称比不符合要求

高级职称比例(占专任教师比例)平均为33%,其中10所院校均低于平均值,最低的学院仅为17%。且高级职称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基础课的退休教师中,而专业课的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却很少

四、兼职教师比例各院校不平衡;平均为37%,其中较高的学院为66%,较低的学院为12%。公办院校中兼职教师占的比例较低,民办院校中为了降低师资的工资成本,兼职教师占的比例较高。

五、年轻教师比例不合理:(占专任教师比例)平均为50%,其中硕、博比40%以上,在整体专任教师中。新、老教师呈两极分化,其中中5所院校新教师比例高于70%,还有3所院校的老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而具有专业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却很少。

调查发现我市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a.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两头大中间小呈哑铃状

b.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缺乏现代职教理念

c.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按照学科体系的传统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离。

d.教师缺少针对性、持续性的业务培训和相应的培训制度的保障。

一所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明确之后,最重要的发展因素就是师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但是,从不少学校的发展现状来看,最大的瓶颈问题就是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科教育,它培养的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环节上,强调的是传授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工作流程,而相对减少了对学科理论的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探寻关注。二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模式上常常不是演绎型的,往往采用由真实职业任务引领的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换句话说,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师的设计带领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反馈和评价。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们要做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以岗位群为基点进行制定,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也要以

岗位需求为基准,另外课堂教学模式也由有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式教学转向学习方法的教授以及实践经验教授,坚持育人为本,加强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为社会培养实用的人才、有职业道德的人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