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总结范文 > 正文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07/28总结范文

老地方整理的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1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1.概念及其反应式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2)“─”不能写成“=”。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2.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生物进化方面:

一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二是O2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臭氧(O3)吸收紫外线,减弱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为水生生物到达陆地提供了可能;

三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有机物为较高级异养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2.现实意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应满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内部条件——植物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积(适当密植),外部条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适宜的光照、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2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初态”。在反应的任何一瞬间反应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态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这一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一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是焦/摩尔,单位符号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同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点: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5)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3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考点2根据CO

释放量和O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特别提醒】

1.CO2释放量、O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考点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2.外因——环境因素(1)温度

①温度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②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2)O2的浓度

①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如图)

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2

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CO2浓度升高到1%~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如图)

(4)水

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

考点4实验面面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实验流程

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

提出问题:条件下进行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

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作出假设: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特别提醒】

1.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1.对比实验:不设置对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这样的对照方法也叫相互对照。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通过两个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2.对照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一般是已知的,对照组主要起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等作用。常用的对照方式有:(1)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是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2)条件对照:指虽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3)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向一组实验对象施加一个或数个因子,然后测量其前后的变化,这种实验又叫单组实验法。

(4)相互对照:不设对照组,通过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这种实验也就是对比实验。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4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考点2根据CO

释放量和O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特别提醒】

1.CO2释放量、O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考点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2.外因——环境因素(1)温度

①温度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②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2)O2的浓度

①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如图)

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2

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CO2浓度升高到1%~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如图)

(4)水

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

考点4实验面面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实验流程

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

提出问题:条件下进行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

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作出假设: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特别提醒】

1.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1.对比实验:不设置对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这样的对照方法也叫相互对照。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通过两个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2.对照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一般是已知的,对照组主要起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等作用。常用的对照方式有:(1)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是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2)条件对照:指虽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3)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向一组实验对象施加一个或数个因子,然后测量其前后的变化,这种实验又叫单组实验法。

(4)相互对照:不设对照组,通过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这种实验也就是对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