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总结大全 > 正文

初中研究性学习总结

2024/07/31总结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初中研究性学习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1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坏节,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学生的知识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获得的。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跟编导设计节目一样要通盘考虑编出使观众赏心悦目的好戏。也就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演好课堂教学这出戏,除了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外,还必须通过老师美的设计,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问题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识是经由学生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为方便,不易遗忘,并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问题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得出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干预,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这种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判断推理能力;能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久而久之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笔者在《植物的矿质营养》中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是同一个过程的教学时采用此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提出问题: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同一个过程,那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量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吸水量与吸收矿质元素的量是成正比。两者是否存在这种关系呢?

2、学生做实验:配制培养液,测出培养液中各矿质元素的起始浓度。将一植物幼苗放入培养液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出培养液中各矿质元素浓度。

3、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分析培养液前后浓度的变化,得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是同一个过程。

二、引起学生的兴趣

长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容易记祝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脖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七世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儿带去了血友玻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脖。趣闻讲完了,教者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究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电脑已进入每一个家庭,这也为我们的教育普及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模拟等手段于一体,尤其适用于生物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是生物教师的好帮手。

电化教育作为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次激烈的冲击和深刻的革命。教育工作者当然应该更新观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只有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过去我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我还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当过一段时间测验这一内容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准确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这就启示我们:电教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

四、追求教学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广大生物学教师也要追求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借鉴学习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张扬了自己个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千万不可套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画地为牢。这样不仅东施效颦,而且出现邯郸学步,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只会黯然失色。我们要正确地学习其中的`精髓,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有人说,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自然学科,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东西不是很多,讲起来学生不爱听,乏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有教学气质。.这种教学气质不仅体现在衣着与外貌上,而且可通过一个人的眼神表现出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走进课堂,总是精神振奋,庄重亲切,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殷切的期待。教师充沛的体力和感情就会给学生良好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情绪和教学效果,这种气质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爱听老师讲课到爱学这门课的兴趣迁移,出现所谓的“爱屋及屋”的效应。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要有逻辑性,这主要和掌握教材的熟练程度有关,一个连教材都不熟的教师是很难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抑扬顿挫、语调流利的语言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幽默也是一个人的应有的素质,风趣而不失严谨,动人而免于庸俗,从而活跃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气氛。教师的体态语如手势也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气质的作用,去感染学生。

其次,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还体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上,即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去教。对一名生物学教师来说,大自然给予我们丰富多彩、斑光陆离的生物素材,由这些第一手的材料,我

们就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或直接运用这些材料在教学课堂设计上独具匠心,充分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以便形成灵活开放、创新发展的课堂机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阔步向前、富于创新的开拓者。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定能成为优秀的冲浪高手,创造出和谐、自主、个性、创新、合作的新型课堂。

初中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2

一、调查背景

很多初来乍到的寄宿生对我校的食堂总是不太满意,无论是高校或是中小学校,学生对食堂的笑料或评判层出不穷,近年来食堂问题也接连不断,十分有必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引子

20xx年,国内各地上半年学校接二连三发生了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海南省连续发生了12起中毒事件,其中学校食物中毒占7起,学校中毒人数占了中毒总人数的七成;暑假开学前后,江苏省共有10所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300余人有消息说,今年卫生部收到的重大食物中毒报告在发生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方面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学校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几乎每一次学校食物中毒的调查结果,都会出现“食堂卫生存在多种隐患”类似的字眼。校食堂引进社会化管理后,饭菜的品种确实丰富了,这是现实。对食堂饭菜质量的不满,导致了不少学校的学生外出“觅食”,这使得许多学校周围的小饭店和小饭摊繁荣昌盛,生意异常红火。然而,这些饭店和露天小饭摊,大部分的卫生状况极其糟糕,也许是另一次食物中毒的起源地。

三、收集资料

1、通过寄宿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校食堂的评价;

2、通过县里的学生了解各县食堂作为对比;

3、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四、研究过程

(略)

五、建议

1、卫生管理待加强;

2、清理校内小卖部,校外饮食小档应严管;

3、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加强卫生检查。

4、每周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食谱,既要适合学生的口味,又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取和吸收。

5增加花色品种,提高学生的食欲。

6、不断推出新款菜肴。

7、面向全体、照顾个别。

六、总结

校园无小事,学校食堂卫生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相对于他们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其它都必须退居其次。一次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就等于敲响一次警钟:改变校园食堂“营养不良”的状态,加大对食堂卫生的监管力度,已变得异常紧迫。

让全社会都关心校园食堂吧!我们只从小方面上进行调查研究,不到之处或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出!谢谢!

初中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3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坏节,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学生的知识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获得的。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跟编导设计节目一样要通盘考虑编出使观众赏心悦目的好戏。也就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演好课堂教学这出戏,除了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外,还必须通过老师美的设计,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问题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识是经由学生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为方便,不易遗忘,并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问题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得出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干预,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这种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判断推理能力;能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久而久之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笔者在《植物的矿质营养》中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是同一个过程的教学时采用此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提出问题: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同一个过程,那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量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吸水量与吸收矿质元素的量是成正比。两者是否存在这种关系呢?

2、学生做实验:配制培养液,测出培养液中各矿质元素的起始浓度。将一植物幼苗放入培养液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出培养液中各矿质元素浓度。

3、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分析培养液前后浓度的变化,得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是同一个过程。

二、引起学生的兴趣

长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容易记祝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脖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七世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儿带去了血友玻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脖。趣闻讲完了,教者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究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电脑已进入每一个家庭,这也为我们的教育普及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模拟等手段于一体,尤其适用于生物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是生物教师的好帮手。

电化教育作为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次激烈的冲击和深刻的革命。教育工作者当然应该更新观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只有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过去我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我还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当过一段时间测验这一内容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准确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这就启示我们:电教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

四、追求教学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广大生物学教师也要追求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借鉴学习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张扬了自己个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千万不可套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画地为牢。这样不仅东施效颦,而且出现邯郸学步,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只会黯然失色。我们要正确地学习其中的精髓,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有人说,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自然学科,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东西不是很多,讲起来学生不爱听,乏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有教学气质。.这种教学气质不仅体现在衣着与外貌上,而且可通过一个人的眼神表现出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走进课堂,总是精神振奋,庄重亲切,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殷切的期待。教师充沛的体力和感情就会给学生良好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情绪和教学效果,这种气质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爱听老师讲课到爱学这门课的兴趣迁移,出现所谓的“爱屋及屋”的效应。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要有逻辑性,这主要和掌握教材的熟练程度有关,一个连教材都不熟的教师是很难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抑扬顿挫、语调流利的语言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幽默也是一个人的应有的素质,风趣而不失严谨,动人而免于庸俗,从而活跃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气氛。教师的体态语如手势也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气质的作用,去感染学生。

其次,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还体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上,即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去教。对一名生物学教师来说,大自然给予我们丰富多彩、斑光陆离的生物素材,由这些第一手的材料,我

们就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或直接运用这些材料在教学课堂设计上独具匠心,充分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以便形成灵活开放、创新发展的课堂机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阔步向前、富于创新的开拓者。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定能成为优秀的冲浪高手,创造出和谐、自主、个性、创新、合作的新型课堂。

初中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4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绍嫫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如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内容时,就可把此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做,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学生会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样的重要,从而理解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如《洋河的污染与治理》这一课题的解决,常常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知识,通常需要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这种形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活动课内容相对较多的特点,可以适当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少而精地绍嫫一些研究课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习惯,以便学生能逐步适应这一过程,到八年级可以适当增加一定的课时,但是一般七年级一个学期安排一到两个课题为宜,八年级以一个学期不超过四个课题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