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利工作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县水利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县水利工作总结 篇1
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局领导班子的积极务实谋划下,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克服困难、群策群力、勤奋工作,按照“以改革保稳定、以项目促发展、抓管理促和谐”的总体思路,圆满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水利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创了水利工作的新局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常规水利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我县水土保持工作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防治,生物、工程、农耕三大措施相结合。按照玉溪市水利局下达新平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务8平方公里,经过新平县多部门的`共同努力,XX年全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8.15平方公里,占市下达任务的101.87%。其中水保林219.7公顷、经济林195.6公顷、种草18.5公顷、封育治理381.2公顷,完成投资1110.7万元,收取水保两费31.26万元,占县下达任务数13.2万元的236.8%,为我县实施生态立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改造中低产田6500亩,完成市下达任务的3.25倍,完成总投资572.3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措施完成:①水利措施完成[1#沟(小抱脑沟)、2#沟(中寨沟)、3#沟(坝达沟)、4#沟(甘蔗田沟)]4条沟的扩建,沟总长8.04公里,完成主要渠系建筑物97座,其中:拦河坝3座,背水桥5座,农作桥89座。埋设管道0.28公里,人畜饮水管道6.62公里,完成计划139.11%。②农业措施共修建6条机耕路,机耕路总长 15.05公里,路面宽为3.5米~7.5米,配套沟渠13.42公里,完成计划104.01%。③科技措施完成技术培训4000人次,示范推广1900亩;完成土壤改良1100亩。完成计划100%。④配合农开办开展XX年新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相关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XX年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已经全部完工。
3.认真做好水资源费征收工作。根据《水法》、《取水制度实施办法》和《云南省取水许可规定》,组织开展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地下机井取水、玉溪矿业公司大红山西部矿段地下机井取水及马鹿河电站水资源论证工作,对家用水户发放了取水许可证;截止XX年11月20日,共组织征收水资源费115万元(其中:地税代征电力企业水资源费85万元,水利局征收30万元),占市下达任务105万元的109.5%。
4.完成水电投资12200万元,到11月底,完成发电量4.02亿度,占市下达年度计划3.1亿度的129.68%。
5.到12月8日,完成蓄水量8826.67万立方米,占市下达任务9360立方米的94.3%。
6.渔业工作成效显著。我县渔业工作认真谋划、提早准备、扎实工作,广大承殖户和养殖农户积极生产,充分利用各类养殖水面搞好水产养殖,在苗种生产、成鱼养殖、渔业管理方面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XX年,全县生产各类鱼苗1850万尾,大规格鱼种80余吨,各类水面养殖面积达3344亩。实施“稻鱼扶贫”项目,动员项目参与农户970户,推广稻田高产养殖,组织农户实施工程化稻田养鱼XX余亩,投放规格鱼种29吨,带动推广常规稻田养殖面积8000余亩。开展种各类农村水产养殖培训,共举办培训33期,培训1348余人,发放宣传材料XX余份。完成水产品总产量880吨,全面完成年计划。
县水利工作总结 篇2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圆满完成水利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支撑保障水平。一是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建设。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为带动,投资4500多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5万亩,新建、维修各类水源工程155处、小型泵站74处,新增蓄提水能力290万方。完成了上庄镇水厂改造和26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新打机井54眼,解决了3.7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突出抓好生态水利建设。分别完成了小落河治理一期和治理二期工程,治理总长6.1公里,完成总投资3923万元,治理后防洪标准均达到20年一遇;对29条河道沟渠进行了治理,治理总长50公里;对镇村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面积0.39平方公里。三是突出抓好安全水利建设。对45座病险塘坝和74处水毁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和修复完善。投资533万元,新建各类雨量、水位监测站点42处,共享监测站点25处;投资100万元,新增海水入侵观测点9处。四是突出抓好民生水利建设。重点实施了高端产业园南拓供水、海洋高新产业园供水、成山六中至成山头调水以及城西至荫子调水工程,已敷设供水管道16公里。
(二)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全面做好防汛准备。先后4次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严格落实基层防汛预案制定、指挥机构、抢险队伍、物资储备、汛前检查等准备工作,组织举办了全市防汛抢险实战演练和防台风桌面推演,提高了防汛抢险应急处置能力。二是严格规范水资源管理。大力开展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被省水利厅授予全省首批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县;投资80多万元,开展后龙河水库规范化建设,成为地区第一家“省一级规范化管理单位”;加大规费征收力度,共征收各类水利规费256万元。三是狠抓河道采砂治理。集中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活动,共取缔非法采砂点11处,清理采砂船5条,大型机械7台。四是全力盯促招商引资和争资立项。总投资20xx万元的川汇钢构项目已经开始基础施工;总投资3000万元的新能源研究所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规划,总投资3000万元的海带提取项目正在洽谈当中。积极跑省进京,多方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实际到账1334万元。五是大力开展包村扶贫工作。筹资30万元,为包扶村硬化主干道700米,投资4万元,组织机关干部栽种各类树木1000多棵。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诚信创新建设水平。一是扎实开展两个全覆盖活动。组织58名机关干部,对2290户群众进行了走访,收集反馈各类问题28条,对13条涉水问题意见进行了妥善答复处理,满意率达到100%。二是深入推进机关精细化管理。全面梳理科室职能和工作流程,严格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定完善机关规章制度19项,下放镇区行政审批事项4项,取消1项。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突出抓好防汛工作。切实做好主汛期值班巡查、指挥调度、抢险救灾、信息反馈、工程维修等防汛工作,确保全市水利工程安全度汛。二是抓紧完成水利建设收尾。重点盯促供水调水工程、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以及爱莲湾防潮堤建设按计划推进,确保按期完工。三是超前规划水利项目。计划完成20xx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全国中小河道治理重点县、农村饮水安全、农村规模化供水、小落河治理二期,三期、治理四期以及西霞口和石岛集团防潮堤项目规划,为开展冬春水利建设做好准备。四是加强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不断加强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大对汛期河道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五是加大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力度。重点落实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道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计划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700万元。落实川汇钢构项目按期完工,全力促成新能源研究所项目落地实施,继续加大对海带提取项目的跟踪洽谈力度。六是深入开展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深入开展“两个全覆盖”和“百家企业问卷调查”活动,认真做好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取得实效。
县水利工作总结 篇3
本年度,我处在市水利学会领导下,积极工作,开拓创新,忠诚服务于水利建设和水利经济的发展,为促进生态水网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一定成绩。现将20xx年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精细化管理,发挥生态水网工程最大效益
我处主要负责全市生态水网工程的管理和运行,为科学调度好水源,确保生态水网运行安全,特别是针对今年全市地上水蓄水量严重不足的事实,精心制定方案和预案,实行从严调度,组织人员随时进行检查,较好控制了水利枢纽和渠道水位;严格科学调度全市水源,确保供水秩序良好和安全。
今年是生态水网运行以来形势最严竣的一年,水源最紧张的时期,岳城、东武仕两大水库蓄水量仅分别为5400万m3、4840万m3,水源紧缺形势较20xx年有过之而不及。为保证生态水网正常运行,为确保全市工农业生产安全,全处一是树立“水比油贵,不可浪费”的理念,精心调度,科学管理,滏阳河系除农灌高峰期外,一直坚持高水位低流量运行,甚至在警戒水位左右运行。二是为有效利用好雨洪资源,充分发挥好沿河的张庄桥、莲花口等闸涵枢纽的作用,运用灵活的调度手段,将水源节节拦蓄,有效使用。三是针对严竣旱情,进行广泛宣传,要求群众改变种植结构,多播种抗旱作物。全年水网实现灌溉农田135万亩次,其中控制管理的干、支渠以下灌溉50.45万亩,68万亩次,为确保全市农业丰收做出了贡献。
二、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积极组织全处相关干部职工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专业业务培训班,参加了会计师、会计、法人代表、人事等方面的各种培训,自身通过处务会、处全体会等形式,进行调水、用水、管水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处干部职工也纷纷通过自学、函授等参加水文水资源、会计方面的学习“充电”,并结合海委漳卫南水文测验培训进行乐水文测量的专门培训。通过系统学习,全面提高了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为新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再上新台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加强技术基础与创新管理,推进水网管理科学化。
在加强生态水网工程管理的同时,积极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在农业灌溉最为紧张的时期,指导开展农业灌溉及水费征收工作,并加强节水宣传,鼓励各县使用节水新工艺、新设备,使有限水资源发挥出了最大效益。
同时,我们及时转变思路,从生态水网工作角度入手,创新管理观念,指导帮助各县做好县域水景观建设工作,特别是从观念上、技术上给予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并在关键时期给予水源上的最大满足,重点指导临漳县完成七子湖景观水面建设、成安县完成环城水景观建设、鸡泽县完成毛遂公园水景观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城镇环境面貌,东部各县均高标准实施了水景观工程,在三年大变样活动中成为各县亮点工作,受到各县的欢迎,实现了市县双赢。 积极组织会员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科技创新,本年度由我处撰写的《邯郸市滏阳河综合治理建设思路及措施》在河北省水利学会主办的《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上发表,并结合自身工作,从水源工程、灌区工程、蓄水工程、排水工程、测水工程、调度管理等方面,已经编制完成了《生态水网管理手册》,为今后生态水网科学管理提供了较翔实的基础资料。 20xx年,我处将继续在市水利学会的的领导下,结合“十二五”规划,针对引黄入邯、南水北调等工程的实施,我市将新增数亿立方米的水源,如何有效调度管理,造福全市百姓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认真做好调水工作,发挥生态水网的最大作用。
县水利工作总结 篇4
佛山市位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现辖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个区,面积3813.64平方公里,人口338.98万,20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68.66亿元。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我市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水、内涝和台风,全市95%以上的人口、耕地和工农业总产值都依靠堤防工程捍卫,水利建设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至为关键。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依靠工程措施已不可能完全有效解决当前复杂的水问题。按照“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思路,近年我市在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建设,特别是加大力度推动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在水利部、省水利厅、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有力促进了各项水利工作的开展,加快了我市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20xx年4月,“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被省科委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系统网站被国家防办列为重点推荐的网站。20xx年3月,该系统被广东省水利厅列为全省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一个平台,四个支撑点,两个完善提高”的建设项目之一。20xx年市三防办被省信息产业厅列为信息化示范单位。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汇报一下我市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一、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建立了 “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
我市的水利信息化工作始于“九五”期间,首先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步引入了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顺德水利局于1995年开始了“顺德水电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于1996年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基于DDN帧中继技术的水利综合信息网,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作为覆盖佛山全市范围的“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于1997年开始筹建,1999年12月实现了佛山市三防信息在因特网上发布,继而全市各级水利系统先后共投资65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子系统。其中顺德水利局于20xx年底建成“顺德防汛指挥系统”,具备提供防汛指挥所需的各种信息的管理、查询和决策分析支持功能,对其余各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启发和示范作用。近年来我市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尝试,对我市的水利工作起到较大促进作用,其中“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水利、防汛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水情、雨情、风情等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接收、处理,为全市各级防汛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信息进行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为指挥防汛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我市三防系统虚拟局域网已连接到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禅城区等区一级水利单位,并与军分区、市直属单位、水文分局等11个主要防汛单位构成虚拟局域网。各区水利局建立了相应的局域网,配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卫星云图接收、大屏幕投影及大型水雨风实时情况自动电子显示牌等,并利用防汛专用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加装水位遥测设备建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对各辖区各镇进行江河水位的遥测和报送,通过水情遥测软件把实时水位及时发布。其中,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的光纤网络已联接各基层水利机构,目前全市49个基层水利单位中已有30个单位联接了光纤,基层水利单位的网络覆盖率达到61%。全市目前建立了近百个水位、雨量遥测站点,综合运用天眼20xx防汛信息系统、热带气旋信息系统、卫星云图接收系统等,对水、雨情、气象状况、台风路径进行实时监测,并提供水位、流量、降雨量、水势及台风情况预测。所有水、雨、风等信息均可通过WEB方式进行查询。
2、构建多层次的防汛通讯系统。
在虚拟局域网的基础上,我市利用专用光纤网络建立“网上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与各主要防汛单位进行网上会议、可视通话和网上图、文传输。“佛山市三防网上视频会议系统”目前设有8个会议点,其电视会议管理中心设在市三防指挥部信息中心,下设7个分会场,能同时实现16个点的多点电视会议的召开。 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通过该系统向各区水利局、三防办进行视频直播及图文直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会议不仅是全省首个地级市召开的水利信息化的会议,而且也在全省地级市中创下网上视频直播及图文直播的先例,赢得了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初步建成“佛山市三防IP电话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采用光纤进行传输,实现网上通话。系统配置100个IP电话,并可根据需要配置各种中继分别与电信公网和现存的PBx交换机连接,方便地实现通讯。
建立了网络技术与移动电话相结合的“移动短信中心系统”,通过“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的服务器定时向有关领导和水利系统职工发送我市主要水文站的水情及三防信息,有关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点播查询指定站点水情。
3、建立了佛山市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运用GIS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建立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点击电子地图中的工程设施(如堤围、水闸、船闸、电排站、水库、险段等),即可显示该工程设施的基本参数、有关文字资料、图片及动态图像。通过电子地图,可及时了解出险堤段或水利设施的设计、地质等资料,以及出险堤段、水利设施附近的防汛物资储备情况,为防汛抢险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4、初步建成了相关专业资料数据库。包括水、雨、风情信息库、气象信息库、工情资料库、法律法规库、防汛抢险知识库、历史资料和图片库、行政管理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构成支持决策系统的基础,并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享。
(二)建立了三防、水利信息网站
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于1999年12月开通,按照汪恕诚部长提出的“宣传水利,促进发展,增加透明,提高效率,增进沟通,服务社会”的宗旨,经过三次扩充和改版,目前我市的水利信息网已成为内容全面、信息实用、更新及时的水利网站,系统网页包括我市水、雨、风、旱情的最新气象卫星云图、三防紧急通知及我市的水情、风情、旱情等实时资料,为社会各界提供气象、水文、突发天气预报等有关信息。网站采用“TRS网络新闻采编发系统”进行每日新闻更新,开辟了水利新闻、水利专题、水利论坛、法规制度、水资源公布、三防资料等栏目,共登载全球、全国各地的水利新闻及行业行业论文近1.5万条,国家、省、市的.水行政法规100多条,水利图片、录像500多张(片)。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为社会各界和有关领导查阅资料,掌握信息提供了快捷有效准确的服务,受到了各界的好评。据记录,佛山市三防、水利公众网自1999年底正式运行以来,已有近33万人次对该网进行浏览,并于20xx年被授予“市直十佳网站”的称号。我市各区水利局及相关单位均建立了网站向社会提供水利信息服务,全市水利系统网站的浏览人数累计达到60万人次,这些水利网站已成为面向全社会宣传水利建设成就和方针政策、普及水利知识和提供水利信息服务的有力工具。
(三)积极推进市局机关办公自动化进程
我市水利局机关的办公自动化从20xx年的5月份开始试运作。通过宽带城域网(机关专网)和电子公文交换平台系统,实现政府系统跨部门、跨平台的资源共享以及政府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的自动化和网络化。该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子系统、公文管理子系统、行政管理子系统、公共信息子系统、个人信息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短信管理等八个子模块。为推广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市水利局及区水利局基本实现每人一台计算机用于日常办公及上网使用,每台机都安装了内外网隔离卡、双硬盘及双操作系统,实现了内外网的物理隔离,保证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各级水利工作人员在文档管理、远程通讯、工程设计等日常办公工作中广泛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效率甚至是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全市水利系统机关的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四)建成多个水利工程集群控制试点
我市的水利工程集群控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监控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以水闸、船闸、电排站为监控对象,以各街道办(镇)水利会为中心建成一套远距离集中监控系统,将辖区内水(船)闸的日常启闭和管理集中在控制中心进行远程监控操作,实现工程运行控制集中化、管理信息化、日常维护专业化,达到闸(站)无人值守,精简人员。水闸(站)和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采用光缆连接,提供点对点的通信管道,形成专用网为主公共网为辅的通信网络。通过现场操作箱和可编程控制柜,实现水闸(站)接收、执行控制中心发出的遥控命令,也可以手动就地控制,并将现场的状态和数据实时上送控制中心。
佛山市的首个示范点顺德区伦教集群监控工程于20xx年10月实施,20xx年8月中旬全部完成,工程实现了分布在伦教20公里堤围上的8座水(船)闸的集中监控。继顺德区实现伦教水闸集群控制后,我市的水利工程集群控制的试点还包括南海区官山水系水资源合理调配、自动化控制系统,四乡联围自动化调控系统,以及顺德区容桂、大良、北滘水利闸站群监控系统。目前,我市的共有6个水利工程集群控制试点实现了水闸、船闸、电排站的集中控制,统一管理,提高了运行管理水平,使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防汛抢险时的联合调度创造了基础。
目前,远程视频工程无线监控系统正在建设之中。该系统可实时监测河道、水坝的水位情况及水库、坝区的周边环境。监控中心能对远程现场的云台和摄象机进行控制,用户还可以通过因特网来浏览各监控点的监控图象。该系统结合了微波技术与远程监控技术。
二、三防、水利信息化建设体会
(一)关键是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领导重视
近年来,水利部、国家防总对水利、三防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汪恕诚部长在谈到水利信息化工作时,要求把水利信息化作为推进和实现水利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广东省水利厅也多次召开会议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近期佛山市也召开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要把握机遇,巩固领先优势,加大推进力度,全力以赴建设信息市。结合水利工作思路的转变,我市各级领导充分认识水利信息技术将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统一管理和有效保护的基础工作和基本手段,水利信息化势在必行,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从上至下提高认识,做到领导重视,积极落实资金,加大水利信息建设的投入,使我市水利信息化得以迅速推进和发展。
(二)高起点规划,精心设计,分步实施。
在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时,根据我市三防水行政部门的职能、组织机构、现有系统资源配置及系统信息需求关系等实际情况,确定系统必须以高新技术和高标准为起点,以使用操作方便和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标,以高可靠性和实用性为设计原则,以《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总体设计大纲》、《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及《佛山市信息化建设指导书》的建设要求为依据,严格遵循信息工程建设规范,力求实现“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及具备可扩充性”等特点。在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采用局域网与广域网相结合的技术,在实施中则采用“先建局域网——再联接广域网——不断完善”的分步实施方案。
以培训为基础,应用为目的,大力推广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一是举办多个“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培训班,通过针对性强、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提高了全局、及水利系统的职工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二是加大网络终端设备的硬件投入,市水利局和各区水利局已实现每人一台计算机,基层水利单位平均每两人拥有一台计算机,用于日常办公及上网使用;三是在文档处理、远程通讯、工程设计等日常办公工作中广泛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市水利局全体工作人员于20xx年5月份开始全面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南海区、顺德区水利局也相继启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经过三年多的推广和应用,操作计算机和应用网络已成为我市水利职工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包括领导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了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快了三防、水利信息建设的步伐。
三、三防、水利信息化工作设想
根据水利部、省水利厅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今后我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抓好三防、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编制工作
针对我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的状况,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已编制的《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化建设指导书》,使各区的水利部门能够在技术标准统一、便于全市联网、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和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稳妥有序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实现六字方针,即“修路、造车、送货”
1、“修路”是基础,就是要修建信息化高速公路。
我们所说的“修路”就是指要完善全市水利系统网络干线建设, 争取建成覆盖全市重点防洪地区及基层水利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目前,佛山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已基本覆盖各区水利局和市直属有关单位,成为佛山市政府办公网的一部分。但各区辖下的部分基层单位尚未能与市局联网,未能构成覆盖全市重点防洪地区的光纤网络。十五期间我市计划将目前网络光纤的覆盖率由61%提升至100%。构成覆盖全市各级水利机构的通信网络,提高水、雨情测报和传输的及时性、可靠性,实现20分钟内完成全市重点报汛站的水、工、旱、灾情信息收集的目标。同时实现各单位内部和各单位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
2、“造车”是关键,就是要建造我市水利业务应用系统,构建水利信息公用平台。
首先要在市及区级水利机关全面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初步建成具有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接口技术的水利政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务信息交换电子化,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开展水利信息公用平台的建设工作。包括信息源的开发、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同时加强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继续抓紧制订各类信息的代码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议与规范,初步形成水利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体系,为平台建设做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第三是建设水利信息化九大系统。主要包括:防汛减灾指挥系统(防汛减灾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控与管理系统、水利政务信息系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水利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等九大应用系统。
3、“送货”是重点,所谓送货是指将网络资源通过上述“修路、造车”的有利条件,实现资源的共享,并能进行更有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送到全市水利系统和社会相关部门,使之成为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全系统要消灭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的现象,使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效益的良性循环,使其成为佛山水利人的财富。
“修路、造车、送货”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通过实现上述六字方针不断完善我市的三防、水利信息系统。
(三)继续推广水闸(站)群控工程建设
“先进实用”是我市水利信息化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经过近几年尝试和实践,我市在水闸(站)群控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防汛抢险的联合调度发挥重要作用。今后我市要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继续逐步推广闸(站)群控建设,更好地发挥工程防洪排涝作用,实现水资源优化调度。
(四)结合行政区域调整,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三防、水利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今年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市进行了行政区域的调整,实施撤市(县级市)建区工作,设立了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行政职能得到重新落实,大佛山的格局初步形成。佛山市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全市水利信息化建设也面临新的形势——要针对各区发展水平不平衡,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运用、应用系统的整合、完成和完善水利公用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按照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我市将在最近一段时期内开展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力求达到统一安排、树立典型、鞭策落后、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的目的,力争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我市三防、水利信息化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在视察佛山大堤时对我市提出“以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的要求,佛山市各级水利部门正致力积极实践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目前与先进的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大量工作要完成,希望水利部、省水利厅、省防总及各兄弟单位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今后我市将按国家、省、市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加快我市的水利信息化网络建设,通过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动我市三防、水利现代化,为把佛山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城市作出水利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