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总结范文 > 正文

课程建设总结

2024/09/17总结范文

老地方整理的课程建设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建设总结 篇1

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 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估等活动开支。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分三批划拨,第一批为启动经费20%,在项目立项后划拨;第二批为建设经费50%,在中期检查后根据评估结果划拨;第三批经费在验收后30%,根据验收结果划拨。实施本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案与精品课程的评估与检查工作等。

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

精品课程的建设采取精品课项目负责人制,课程建设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运作、自评等工作。精品课程的责任人应根据《安徽省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评审指标和内涵》中各项评审标准和指标体系的要求制定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每学期末进行自查,向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并写出书面材料,学校对全校精品课程进行检查,并召开精品课程建设会议,总结交流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三、精品课程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是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不足之处。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但是校级精品课程评审后所达到的效果和最初的设想存在差距,特别是示范和辐射作用不足。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让精品课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以上就是我校在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课程建设总结 篇2

校本课程设置,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中的一部分,是国家、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我校本着“强队伍、优课堂、重质量、创特色、树品牌”的办学目标,从实际出发,开展了相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让校本课程融入到常规管理中

1、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完善。

2、切实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建立了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配备专任教师,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学校决策把关,课程教师组织实施,为课程开设奠定基础。

二、勇于实践,让校本课程扎根于日常教学中

我校在贯彻落实国家、地方两级课程管理基础上,依据校情,把课程开发目标定位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在日常管理中做到“四有,两保证,一体现”,即有专任教师,有校本教材、有教案、有课表;保证课堂教学时间,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体现校本课程教学成果阶段性展示。由于教材定位准确,目标明确,使学生学习兴趣浓,从学生的体会中可以看出,教师工作热情高,出现了人人关心、参与校本课程的良好局面。

三、注重研究,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不竭动力

校本课程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及实施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不断提高校本意识

通过学习、培训、观看典型案例。

2、开展活动,提升教师探究能力

积极开展以反思、公开课、观摩等为主题的校本研究,定期召开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会,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反思、随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举行校本课程探究课,及时进行评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并把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课题,使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互助发展,同步并进。

四、搭建平台,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科研兴校、培养特长”的办学理念,把校本课程特色创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更进一步凸显了我校立足校本、悦性怡情、飞扬个性、潜心育人的办学特色。

1、《米贴工艺》、《形体课》、《泥塑课》深入开展

在原有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内容,形体课中女生加入瑜珈动作,男生编制了搏击操。

2、读书活动常抓不懈,开发《赏阅与练笔》

几年来,我校把读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做到了三个结合,即读书与写心得相结合,读书同活动开展相结合,读书同净化学生心灵相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读书人物、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拓展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文化内涵。《赏阅与练笔》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已开展起来。利用周一读书班会和作文课开展赏析、练笔与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教师选择优秀篇目供学生赏析,教师撰写下水文,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在第七届全国希望杯作文大赛中有157人获奖。

3、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根据学校实际和场地优势,做到因地制宜,创编了第三套韵律操《炫舞青春》,足球基地训练活动常抓不懈。

4、人文环境独具一格

学校绿树成荫,树种达22种,映衬出宁静典雅、内蕴深厚的人文气息,教学楼内富有特色的大厅设计,走廊、班级、办公室的名人字画,学生米贴、剪纸作品、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等,校园展室,汇集了历届学生优秀作品,所有这些,构成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经过实践,我们感到,虽然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我们还需积极努力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把我校校本课程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强。

课程建设总结 篇3

校本课程设置,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中的一部分,是国家、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我校本着“强队伍、优课堂、重质量、创特色、树品牌”的办学目标,从实际出发,开展了相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让校本课程融入到常规管理中

1、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完善。

2、切实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建立了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配备专任教师,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学校决策把关,课程教师组织实施,为课程开设奠定基础。

二、勇于实践,让校本课程扎根于日常教学中

我校在贯彻落实国家、地方两级课程管理基础上,依据校情,把课程开发目标定位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在日常管理中做到“四有,两保证,一体现”,即有专任教师,有校本教材、有教案、有课表;保证课堂教学时间,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体现校本课程教学成果阶段性展示。由于教材定位准确,目标明确,使学生学习兴趣浓,从学生的体会中可以看出,教师工作热情高,出现了人人关心、参与校本课程的良好局面。

三、注重研究,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不竭动力

校本课程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及实施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不断提高校本意识

通过学习、培训、观看典型案例。

2、开展活动,提升教师探究能力

积极开展以反思、公开课、观摩等为主题的校本研究,定期召开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会,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反思、随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举行校本课程探究课,及时进行评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并把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课题,使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互助发展,同步并进。

四、搭建平台,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科研兴校、培养特长”的办学理念,把校本课程特色创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更进一步凸显了我校立足校本、悦性怡情、飞扬个性、潜心育人的办学特色。

1、《米贴工艺》、《形体课》、《泥塑课》深入开展

在原有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内容,形体课中女生加入瑜珈动作,男生编制了搏击操。

2、读书活动常抓不懈,开发《赏阅与练笔》

几年来,我校把读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做到了三个结合,即读书与写心得相结合,读书同活动开展相结合,读书同净化学生心灵相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读书人物、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拓展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文化内涵。《赏阅与练笔》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已开展起来。利用周一读书班会和作文课开展赏析、练笔与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教师选择优秀篇目供学生赏析,教师撰写下水文,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在第七届全国希望杯作文大赛中有157人获奖。

3、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根据学校实际和场地优势,做到因地制宜,创编了第三套韵律操《炫舞青春》,足球基地训练活动常抓不懈。

4、人文环境独具一格

学校绿树成荫,树种达22种,映衬出宁静典雅、内蕴深厚的人文气息,教学楼内富有特色的大厅设计,走廊、班级、办公室的名人字画,学生米贴、剪纸作品、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等,校园展室,汇集了历届学生优秀作品,所有这些,构成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经过实践,我们感到,虽然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我们还需积极努力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把我校校本课程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强。

课程建设总结 篇4

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课程建设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一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教师教学质量责任意识的不断提升和教学工作的长期积累,形成了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20xx年和20xx年,我校“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焊接”两门课程先后被评为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实施程序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实行精品课程建设责任制,形成学校主导、系部主抓、负责人主建、教研室主管的“四主”运行体制。学校通过专题会议,不断出台各项改革举措,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系部通过切实有效的落实和不断改进建设工作,确保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2.统筹规划,确保建设预期。按照国家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先后制定《船体识图与制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船舶焊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主要包括师资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等内容。同时,明确了项目资金预算、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

3.不断总结,加强过程控制。负责人根据建设规划,组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合理安排使用建设经费,每个季度定期开展建设工作总结,进行自我评价和学校考核,确保课程的总体建设水平和实施进度。同时,学校和系部积极协调解决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宣传、展示课程建设成果,推广课程建设成果的应用。

(二)建设情况

1.总体情况。根据《船体识图与制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船舶焊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按照建设进度高质量的完成了建设内容,履行了建设承诺。

2.教学队伍建设情况

(1)团队结构不断改善。两门课程建设组分别增加了1名和2名教师,其中新增海外留学硕士1人。团队成员中已有4人职称得到晋升。

(2)教师“双师素质”不断提升。课程组11人次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TIFE学院职业教育培训;8人次赴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和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习;23人次到、沪东中华、广船国际、江西江州、九江同方、芜湖恒泰、九江金等船舶制造企业和设计所顶岗锻炼;19人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培训;6人取得船舶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2人取得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质量监督考评员证书。

(3)教师教改水平不断提升。团队成员共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与课程建设有关的论文3篇;团队成员主持、参与校级以上课题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人被评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西省名师;2人被评为江西省技术能手,1人被评为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2人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1)紧密依托江西江州、九江同方江新等区域骨干造船企业,与江西省造船工业行业协会紧密联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通过船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校和企业课程带头人的带领下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基于船舶建造过程”的新课程体系,创新了“四学段校企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全新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国家示范性建设成果的形式,由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

(3)由于船舶建造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其工作必须符合并按照国家、行业标准与规范进行。课程建设组将《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企业造船质量标准》及船舶特有工种技能操作规范融入到教学当中,突出教学内容的岗位针对性。

(4)通过引进江西江州船厂、九江同方江新船厂的120xxDWT多用途船和800T油船的实际生产设计任务和建造任务作为教学载体,教学过程则按照船舶建造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使学生规范操作形成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其中,新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29个,90%以上的教学环节安排在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

(5)课程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团队形式共同实施完整的学习性项目,项目教学以国家、船舶行业标准和规范为依据,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组织教学,项目实施则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针对不同的教学项目,有意识的将职业素质养成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如:参照企业环境布置校内实训场地、以企业标准要求和管理学生。

(6)专业课程的教学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课程综合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实操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考核方式分自评、互评及专兼职教师评定。

4.教学条件建设情况

(1)教材编写。新出版《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材料与焊接》两本国防“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劳动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编写了《船体识图与制图实训教程》和《船舶焊接实训教程》。

(2)实践条件建设。新增船体结构制作、船舶CAD/CAM两个实训室和1个船舶焊接实训车间,购置了价值200万元的世界主流造船设计软件1套,新增工业焊接设备35台,实训场地面积新增1200m2,实验实训条件在船舶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校外实习基地新增12个,与松下焊接公司、美国PTC公司达成了校企共建协议。

(3)网络资源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站,丰富课程资源,两门课程既能满足课程教学,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其中,新增和修订教学课件17个,新增和修订实习实训项目32个,新增教学录像4个,并对课程标准、情境讲义、情境任务书、教学动画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改版。

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

(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工作环境布置,实训场地按照船体加工流程布置实训设备,配置投影和扩音设备。其次是岗位设置,也就是实训室按照企业岗位设置情况为学生定岗,学生必须佩戴岗位标识并按岗位要求进行学习,不允许“串岗”和“脱岗”。然后是运作管理,课程学习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把学生分配到各个“项目小组”完成实训项目,并指定一个“项目负责人”进行带班管理,既发挥了每个成员的优势,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

(2)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师生辩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6.教学效果

(1)经过多次对学生的调查,95%以上的学生增强了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两门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2)校外专家对两门课程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成效给予了教高评价,造船企业从业人员对课程的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成效与基本经验

(一)建设成效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两年来专业共启动建设了8门课程,其中“船体装配”、“船体放样”、“船体构件加工”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新出版《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材料与焊接》两本国防“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劳动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编写了《船体识图与制图实训教程》和《船舶焊接实训教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关课程建设的教研论文3篇;课程团队主持、参与校级以上教研课题4项,其中,“校企合作创新船舶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课题获20xx年江西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船舶军工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课题获20xx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xx年,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20xx年,“船舶建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江西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中有2人被评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江西省技术能手,1人被评为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

(二)教师参与情况

两门精品课程在学校和企业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校企共同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和课程教学工作。

1.参与两门精品课程建设的学校专任教师共13人,企业兼职教师11人,其中新增教师3人,1人为海外留学硕士。

2.通过参加国内外教育培训,赴高校进行专业进修,到船厂顶岗锻炼,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教师“双师素质”不断提升。通过深入造船企业参与工程项目,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教师整体素质和执教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3.课程建设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任务分工明确,主讲和助教老师教学配合默契。双师授课,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三)学生受益情况

1.两门课程分别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船舶动力与装备技术、船舶检验三个专业开展了教学实施。其中,“船体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班级22个,“船舶焊接”课程教学班级14个。

2.通过课程教学,课程考核通过率分别达到99.6%和99.5%;1179人参加了国家计算机绘图员职业资格鉴定,1167人合格,通过率达到99.2%;727人参加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船舶焊接职业资格鉴定,721人合格,通过率达到99.1%。

3.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造船0601班学生李志高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江西省专科院校第八届职业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学生参加“正保杯”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25人获奖。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就国家精品课程而言,数量较少,而且过于集中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原因是院系发展不平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精品课程虽然都有自我评价的说明,但缺少网络课程实时教学评估(评价)系统。课程应当加强完善在线评测,一方面学习者可以就学习的效果进行点评,另一方面,课程建设者也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回馈实时了解课程使用情况,为精品课程的改进提高参考依据。

3.精品课程建设有时过于重视网络技术,陷入了“高科技”“网络化”教学误区。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建设主体应该是课程本身,精品课程网站是课程教学体系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建设精品课程网站时应该以课程自身为核心,以如何便于表达课程体系为主要立足点,注重实效,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避免盲目追求技术,要把有限的资源、有限的经费花费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4.精品课程教学的研究立项还不够,部分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效果低于预期结果。学校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使国家的投入能得到最大的回报,防止课程建设形式化,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四、进一步推进在建项目的有关建议

1.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以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来促进教学建设,不断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人才培养质量。

2.在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与同类高校和船舶制造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使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扩大学习者的受益面。

3.发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积极推广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带动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质量的提升。

4.争取更多的课程教师培训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执教水平。力争教材申报列入国家“十二五”教材规划,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课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