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总结大全 > 正文

数学个人研究总结

2024/09/27总结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数学个人研究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个人研究总结 篇1

根据期初的工作安排,脚踏实地的进研究工作,并把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圆满完成了本阶段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提高初中数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实践研究”这个主题,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导向,以促进我与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我组教育水准、提高办我组耀眼的品牌并形成特色。

二、了解课题研究的对象、任务、目标及内容

1、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数学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

2、本课题的研究任务是:

(1)把握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的学习意向,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努力建构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背景要求且尽可能科学、客观、具体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

(3)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促进深入学习数学教学理论,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转变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

3、本课题的研究的目标是:

(1)构建数学课堂“先检—再教—后测”的有效教学模式。

(2)力争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并设计多样化的课堂,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3)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有效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授课能力,力争成为一个观念新、能力强、务求拼搏的初中数学教师。

4、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即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2)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研究:即充分发挥各教师集体智慧力量,使教学设计更有效。

(3)提高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4)形成评定数学课堂是否有效的标准:设置有效的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作业设置。

三、工作目标与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我利用实验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有效性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

2、强化电子备课。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分年级商讨产生共案后,再由自己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个案进行教学,力争做到备课的有效性。

3、把研究落实到课堂中。注重课前有效性设计、课中有效教学行为设计及课后反思有效性,初步形成“先检—再教—后测”教学模式。

4、正确使用错题集和错题订正本。在作业有效性方面,我先设置八年级错题集,设计出本章节中易错、易混习题,即先给学生打错题的预防针,然后通过练习、作业、考试等形式再让学生完成错题订正本上相关信息并写出反思等;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牢固掌握易错、易混习题的错因及正解。

20xx年xx月

数学个人研究总结 篇2

回首之间,一个紧张、充实、有序的学期又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工作,作如下小结:

我认为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教学情感和工作态度都是的学习资源,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必须要有宽广和厚实的业务知识。因此,根据期初制定的计划,做到:

1、每周一下午组织课题组教研活动,鼓励每个实验教师认真地做好笔记,完成每周所讨论的问题或具体工作。

2、注意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以及手抄报。

3、期中考后每个实验教师完成制定一份《学生学习评价单》,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反映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一些情况。

4、认真做好教学手记,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好心得体会。每一次的研讨活动,能联系教学实践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5、参加北师大学科带头人研修学习,接触最前沿的教育信息。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我能结合研究课题“关注生命,有效引导,促进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

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引导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除了关注学科知识,更应关注人,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追求人的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能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对学生出现的良好资源制定对策,进行精心的整合、开发,规避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实现学生思维、情感推老师走的情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我除了能认真上好研究课外,平时,积极参加市级、校级的听课活动,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提高得更快。

此时,回顾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付出的努力,觉得不仅积累了几分经验,同时也增多了几分收获。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我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体会到了课题研究所带来新的教育生活经历和体验,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还有太多的困惑。我愿更加努力地付出,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研究水平。

数学个人研究总结 篇3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提供学生发问的前提条件,是培养提问题能力和养成提问习惯的有效措施。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会创新的切入点。如何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呢?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儿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实际内容(直观情景)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上册的《有几瓶牛奶》时,我就以笑笑数完牛奶遇到了难题,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做为导入,让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左边有5瓶牛奶,右边有9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方式新颖,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被带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中去了。又如元仙妹老师上的《9的乘法口诀》,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屏幕显示校园,接着又看到一辆汽车运来了许多花卉。师:看到这些花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思考提出了:这些花有什么用?有几种品种?买来多少盆花?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会引起好奇心,开启思维,引发探索,为下面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架起了桥梁。

(二)、教给质疑方法,防范于未然提问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情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发质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解决,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地调动他们不断探索真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质疑,进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让学生掌握结构,明确质疑方向

教师要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教材结构入手,把握知识之间联系,以此作为指导学生质疑的重点,做好示范提问,教给质疑的方法,为今后学生学法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例如:“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中的笔算部分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五个知识点:乘数是两位数积不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积有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师在教“乘数是两数积的进位的乘法”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例题的特征、运算顺序、部分积的定位、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质疑,为后面学习多位数乘法质疑做好铺垫。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就可以对照“乘法是两、三位数乘法的质疑方法进行类推,从而懂得从例题的特征、计算顺序、商的定位、怎样试商、被除数中间不够除怎么办、被除数末尾不够除怎么办等方面提问。

2、让学生把握要点,提高质疑水平

学生明确质疑方向,通过正确迁移,已具备了一定质疑能力,并不意味着每个问题都能问在重点处、点子上或问得恰到好处。因此,还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要点。一是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为值得怀疑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二是已经理解的学生可以提问,考考教师和同学;三是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即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四是在知识的“结合点”上质疑,即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五是在“认知冲突”中找疑点,即新知识同自身原有认知结构矛盾冲突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六是大胆猜想、联想、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七是从课题、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定律和公式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样一来就为学生提供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人机会得到锻炼,从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氛围的课堂里,就会为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而自豪,学习的积极性势必倍增。

3、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出学生混淆的题型,以错误形式出现,这样既可以加深印象有可以防范于未然。

(三)、引导、类推、迁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质疑和释疑的关系。质疑是一种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学生有了质疑的能力后,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生成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步骤,才能逐渐独立地策划学习活动,自己学习同类知识,从而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例如:在面积公式的推导方面,当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除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矩形知识,懂得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面积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运用化归的思想,动手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找到新图形(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相应等长关系,从而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一旦有了化归的思想,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会主动地提出能不能也把三角形割补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来计算。另外还要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探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又能拼出已学过的什么图形?从而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就会利用类推、迁移、化归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用一个梯形可割补成已学会的图形,从而懂得可用多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旦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学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数学学习能力,那么在此后学习类似的圆面积、圆柱体体积等等的计算时,他们就能自己主动地、有的放矢地探索,化圆为方,推导出圆面积、圆柱体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教材中在类同关系的内容很多,如“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表内乘法”、“多位数的读法”、“多位数的加减法”等等,都可以这样举一反三,找出规律,高效率地学习,解决问题,而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就会信心百倍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四)、交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现在的`学生普遍成在懒动脑。对于问题的出现他(她)们不知道如何下手,远远不能跟新课标结轨。 再 加上老师们只注重数学知识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注重方法而忽略数学思想,从而导致学生只能按方法解题而不能按思想解一类题。我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的教学,交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一是由已知条件入手去分析问题;二是由问题入手去分析问题。特别是二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大多数数学老师忽略了。

(五)、加强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多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经历体验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真正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①结合学具制作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课前让学生充分制作好一套学具:圆锥与圆柱等高等底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还有既不等高也不等底的几组学具。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先猜测,圆锥的体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生:与圆柱体积有关)。接着让学生用每组学具量一量沙子,发现每组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并把发现的事实填在老师预先发的表格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自己得出圆锥体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从而导出圆锥体积公式v=1/3sh。②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参与生活实践。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知识后,让学生制作一个装密饯的圆柱体。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公式后,算一算本班教室的面积。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或其它的形状行不行?为什么?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作为数学老师要有激趣的数学语言;要有设计出学生质疑的数学问题;要有创造性地使用驾驭数学教材的能力;要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知的数学头脑;要树立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方法的数学理念。学生就会从数学题海中走出来,就会爱上这一科。

数学个人研究总结 篇4

一年多来,本人在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帮助支持下以及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下,对研究课题进行的非常顺利,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己重点进行了阅读、研讨、备课、示范、总结、撰写等活动。对学生重点进行了搜集、调查、统计、测量、绘画、制作、设计等实践操作活动。现将研究工作中的实施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设计多变,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一)作业设计兴趣化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形式新颖,充满情趣,吸引学生。例如:制作物品可以与传统的节日相结合,制作的物品除了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和赞同外,最终可以写上祝福的语言送给父母或亲人,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家长的认可,让学生的内心更兴致。

(二)作业设计层次化 。

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为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该有所侧重。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进行层次化作业设计。例如:根据学生个体的能力设计“阶梯式”作业,让“吃不了”的同学做简易的,让“吃不饱”的同学做复杂一点的。

(三)作业设计多样化 。

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开发活动资源,博采众长,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实践,参与学习。例如:周日的调查统计与“数学周记”同时进行。

(四)作业设计综合化 。

1.课内外联系。

小学教材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相对固定。因此,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理解、应用和趣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校内外沟通。

在布置作业时,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操作体验,培养学生做生活的主人;让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网洛等现代视听手段扩展数学学习的渠道,让他们丰富数学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设计者。当今社会各种信息发达,小学生应从这里入手,收集资料,组织材料,写“数学周记”、“小论文”,去设计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大作业”,去开发应用广泛的“大数学”。

二、展现实践性空间,发展学生

1.以数学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实践性作业由于没有基本的模式约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集体智慧自由地完成作业,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丰富的`实践过程中,蕴藏着众多的创新因素,学生必须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这样就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2.以实践性作业为学生开发自由探索的空间。

实践性作业因其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广泛和可伸缩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生活经验,结合自身的条件选择练习的内容。在灵活、自主的氛围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善于生活的能力。

3.以数学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传统的作业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实践性作业需要进行观察、操作、制作、调查、估算、分析、归纳和整理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数学实践性作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可能要涉及许多数学以外的知识,并需要合理地运用这些知识实现实践活动的目标。另外,由于数学实践性作业已经跨出了课堂,仅仅依靠思维能力是无法完成作业的,还必须通过与人交流、寻求合作等活动方式来完成,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