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单位的年终工作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地质单位的年终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单位的年终工作总结 篇1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是我工作以来压力最大同时也是我取得较大进步的一年。首先我对地质所的各位领导、同事和师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在你们的大力帮助下,通过以老带新和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我的业务水平才取得这样的进步。下面我就这一年来的工作、思想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向领导、各位同事简要汇报一下。
一、在思想上,我没有放松思想政治学习,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增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的自觉性的同时,全面提高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本领。有针对性地查摆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边学习边提高,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净化与提高,大局意识和负责任意识得到增强。积极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时时把握动态形势,始终紧密跟随党中央的步伐。
二、在工作中,我本着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以学技术、长本领为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我勤勤恳恳,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
(一)面临着孤岛地区严峻的勘探形势,我和同事们一起自觉加压,为管理局地质勘探论证会作出积极准备。其间,大家日夜加班奋战了二个多月的时间,精细作出了各区块目的层构造图六幅,落实了探井井位目标10口,为孤岛地区的`勘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论证会的全方面接触,使我自己工作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特别的和同事一起奋战的时间里,我深深感受到了集体中团结奋斗的巨大作用。
(二)在接手孤北地区的勘探工作以来,通过对基础资料的不断积累、消化和吸收,对所管区块的地质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工作中把握好每次学习的机会,一边不断消化前人所做的工作成果,整理已有的相关资料,从中得到启发,另一方面不断向室内师傅学习他们工作中所得的经验,以供自己借鉴。工作中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常与他们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断思考,勇于探索,目前已基本能够独力开展各项勘探工作。今年组织并参与的《孤北斜坡带xx街组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及勘探技术研究》项目获采油厂科技进步一等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下步该区滚动勘探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业余时间里,面对地质所着重脑力劳动、以电脑为主要工具的特殊工作环境和超负荷工作量,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我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以增强个人体质。专业方面,我也主动加压,积极与同事探讨geoframe、landmark等行业软件的应用技巧,为顺利开展地质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同时经常对自己进行充电,不断学习当前热门的勘探方法原理,使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以适应将来的行业竞争,更好的为油田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当然,我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还不能灵活应用,有时生搬硬套,贻笑大方;其次是刻苦钻研的精神还不够,很多工作只是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实质,没有去把握事物的根本;再次是进取心还不够,有时安于现状,妄自菲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多看、多想、多问、多干,尽快尽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地质单位的年终工作总结 篇2
科研部自20xx年成立以来,在校区(学院)“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学校总体战略、校区发展定位和工作部署,按照“一二三”工作思路要求,热情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外联,积极寻求合作;创新工作,加强科研资源整合;规范管理,充实工作,使校区(学院)的科研工作在基础比较薄弱、实力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明显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增强校区(学院)办学实力和提高教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和亮点之一。
一、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加强政策引导管理服务到位
(一)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没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就会面临严重的瓶径制约,学科建设和名校建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条件。然而,校区(学院)成立及之后的几年中,科研工作所面临的现实是基础薄弱,实力相对落后,与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反差。面对这一现实,科研部成立伊始,按照校区(学院)领导的具体部署和要求,对校区(学院)的科研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排查分析,进一步摸清了家底,认清了现状,找准了差距。一致认为,的差距是教职员工科研意识的差距,的不足是教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动力的不足。为此,科研部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营造科研氛围、调动和激发科研工作积极性的措施和做法,主要有:(1)通过印发并组织学习学校的科研管理文件,使广大教师了解掌握有关政策要求和制度办法的规定;(2)通过对教师职称任职业务条件的学习宣传,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科研目标和任务;(3)通过科研例会及其他会议形式,积极进行动员引导,使广大教师不断强化科研意识,增强开展科研活动的紧迫感;(4)通过多次邀请在科研管理、项目申报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作专题讲座,使广大教师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各类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渠道、申报时间、申报材料要求以及申报技巧,调动了教师开展纵向科研的积极性,等等。采取这些措施和做法,有效地营造了校区(学院)的科研氛围,强化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调动了科研积极性,激发了开展科研活动的动力。
(二)科研部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校区(学院)的实际,及时起草制定了适合校区(学院)实际状况的科研管理制度办法,先后出台“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科研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科研发展基金使用管理(补充)办法”、“科研工作量补贴办法”等相应政策,建立了校区科研发展基金,对有重要学术价值或良好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预研后可能申报纵向项目或争取较大横向科研项目的前期研究进行扶持,校区成立以来已立项资助校区自选课题13项,资助学校“春蕾计划”指导性项目40项,扶持青年教师进行研究工作;对上级立项的无资或小额纵向项目及自选课题的成果鉴定给予资助,扶植成果鉴定工作;资助教师外出参加重要学术会议;对发表的重要论文给予适量的版面费补贴;对获奖成果、授权专利和被国际、国内收录的高水平文章给予奖励,引导教师出高水平的成果;实行按纵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计算工作量,引导教师申报纵向课题等。一系列的扶持激励政策,引导、支持和鼓励教师重视科研,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三)按照“热情服务,加强外联,创新工作,充实”的基本思路和工作宗旨,科研部在人员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到位的前提下,明确了一个共同的首要职责就是竭诚为教职员工的科研活动服务。五年来,科研部全体人员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科研部的同志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老师们提供方便、排忧解难的事例不胜枚举,赢得了广大教职员工的一致赞许和好评;在热情做好服务的同时,科研部对内着力加强科研规范化管理,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健全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办法,对外充分利用毗邻各矿区、周边企业多的区位优势,主动出击,下厂矿、跑现场,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寻找科研课题,为教师科研立项铺路搭桥;科研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不断改善资料查询和信息收集等方面的条件,创新了服务方式和方法,为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给予了全力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二、科研立项逐年增加科研经费连年攀升科研规模跨越发展
科研部紧紧围绕“科研上水平、开发上规模、学科建设上台阶、科研管理上档次”的工作目标和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校企科技合作的新形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对接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和推介学校的科技成果,通过多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搭建了学校科技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的平台,科技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科研立项逐年增加,科研规模快速增长,科研经费连年攀升。
(一)纵向立项项目数量和科研经费逐年增加。校区(学院)成立初,纵向科研基础相对薄弱。通过加强政策引导,调动了教师开展纵向科研的积极性;适时进行业务指导,有效挖掘教师潜能,使教师了解如何选题,如何准备材料,尽快掌握了申报流程和申报技巧,申报纵向项目的成功率逐年提高。
(二)横向科研实现跨越式发展。xx年,校区(学院)横向立项总数仅有67项,合同总经费499.7 万元。面对横向科研基础薄弱的现实,科研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到有关厅局主管部门和厂矿企业走访,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沟通交流,着力组建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所等科研团队或科研平台,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间的科技合作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横向科研立项数、合同经费数、到账经费数等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横向科研呈现如下几个特点:(1)增长速度快,立项数年均增长17.7%,总经费年均增长55%;(2)承担大项目的能力逐年增强;(3)服务的行业面逐年加宽,除煤炭行业外,还涉及到了机械、电力、建筑、交通、信息、金融等;(4)涉及地域广,除山东外,还拓展到了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安徽、四川、宁夏、内蒙、陕西等。
三、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动日益活跃
推动校区(学院)科研的发展,离不开与地方政府、企业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科研部积极整合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与泰安市高新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启动服务泰安行动方案和全面合作计划;组织近300位师生参加山东省科技活动周暨中科院院士泰安科技咨询活动,我校师生的良好表现得到泰安市政府的好评,树立了科大良好形象;组织学生积极申报“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申报项目数量逐年增加,质量显著提高,受到泰安市科技局良好好评价和高度赞扬;与山钢集团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设立产学研基地;与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校区(学院)常务副主任蒋金泉同志担任“泰安市泰山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副会长,加快了与岱岳区政府、企业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步伐,推进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组织近20多位专业教师参加了泰安市岱岳区“矿产资源集约利用、深度开发研讨会”,考察了大汶口石膏科技创业园区,并全面介绍了校区(学院)的科研概况、科研实力、科研优势、成熟的技术成果等;与济宁高新区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为将来与高新园区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与肥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产业项目合作,开展产业技术联合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发展,加强技术转移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重大决策咨询,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等。
以上合作交流大多是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进行的,合作项目的最终成果必将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与地方政府、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校企双赢。
四、科技产出硕果累累成果质量明显提高
在科研规模实现量的突破的同时,科技产出、科技奖励和科研成果等也实现了质的提高。近五年的科技产出和科研成果统计结果显示,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上升。五年来,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7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60余篇,SCI收录7篇,EI收录64篇,CSSCI收录12篇,ISTP收录7篇,SCD收录6篇。鉴定成果3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获各类科技奖励94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41项。
以xx年为例,组织申报各类科技奖励15项,获奖10项,其中,省部级奖2项。鉴定成果16项,授权专利6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登记批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科技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95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50篇,被SCI收录4篇、EI收录55篇、ISTP收录2篇、CSSCI收录8篇、SCD收录2篇。
地质单位的年终工作总结 篇3
地质专业在野外工作主要就是两大块,地质测绘于地质钻探,两者相辅相成测绘指导于勘探,勘探是对地质工作的深化并对测绘有验证作用。
在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钻探工作更凸显重要,根据一段时间工作感受总结出如何改进勘探工作的一些想法:
1、责权明确:谁钻探谁出报告,谁盖章签字。目前勘探工作中存在分包、转包,到最基本的勘探机组人员和编录人员,他们自我意识成了做一份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下意识的劳动而已。所以最终变成地质组和机组、编录甚至和勘探地质单位之间在玩猫抓老鼠的游戏。
2、利益下放:勘探中的利润搞这行业的都清楚,一台钻机运气好的话一年就可以挣回4台钻机的钱,所以搞这行的,没有搞过这行的,只要有一点机遇都进这个市场,现在市场混乱程度可想而知。勘探行业中的利益与权利之间的勾当。。。一切都在使勘探变得更加混乱。自己感觉单位如果允许地质人员自己拥有钻机,自己对自己钻机负责,这样一是便于质量追究管理,二是有效益有压力,对质量管理更加可控。在未来几年铁路市场萎缩的情形下还可保证本单位在勘探市场有竞争力。
3、建立长效约束机制:近些年勘探工作量很大,与大量其它勘探单位合作也是形势使然,但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在不同的工地遇到许多合作勘探单位,他们钻机主要来源本单位职工挂在项目上(一般钻机拥有者在其它项目上),部分长期合作私人钻机、部分为当地市场寻找的,钻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缺少约束的钻机队伍都想尽办法偷工减料,现场就抓到过一些孔就在孔口画个圈,在边上摆几块土就报终孔!与其钻无用孔不如不钻孔!对合作单位需要对其所做的项目有个总体监管,如上某项目合作单位有多少长期合作钻机能进场,勘探单位有多少技术人员能到位,技术人员的组成是否能适合这项工作......
4、钻机工人和编录人员的约束:钻探工人是在地质工作的.第一线,最基本的地质资料都要从他们的辛勤工作中获得,由于钻探工人素质普遍较低,就需要现场编录人员能尽职尽责把钻探中的情况完整的进行纪录、分析、整理,一份优良的钻探报表需要钻工和现场编录一起努力付出辛勤的汗水,但如果缺乏监督,纪录人员和钻机老板容易纠结在一起,钻孔质量难以保证!现场发现许多编录为非地质类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在此打工,对土石这些基本地质体都没有概念,更有甚者不学无术,一脸油滑腔,对现场指出的问题满口应承,一回头继续他的偷工减料。本人觉得一家勘探单位需要有一批质量可靠的合作钻机老板,需要有长期合同的编录人员,这样才能对最基本的质量可操控。如果像现下流行的城管打人,一查是临时工这种现象发生在勘探行业,是多么可笑可悲!
5、干一行爱一行,钻机机组人员也好、编录也好、勘探项目管理人员抑或是主体勘察设计单位人员,干这行工作时如果更多心思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最大获得好处时,工作质量都无从谈起!一个钻工干了一辈子如果没有理论的提高、一个编录只是坐在远处偶尔到岩芯边写几行岩土描述、一个勘探项目管理人员考虑进度、进尺。一切只能导致勘探行业畸形发展!其实勘探要做的合格、良好并不算高深的工作,但要做得精益求精又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土、石、结构、构造以一孔推全貌要做好谈何容易!
钻机工人体力劳动辛苦,工作环境差;现场编录工作环境差,枯燥;勘探项目部事情繁杂,又考虑效益质量平衡;地质组事情繁多,工作压力大,尤其在职人员太少,只感觉分身无术;每个环节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整个勘探就会顺畅起来,但这是需要从基础往上的过程,每次去现场到处要求补样补标贯,一天下来自己也身心俱疲!哪天要是看过的孔都基本能按要求那样做,做梦都会开心笑了!
若是做房屋勘查。在布孔的时候需要仔细推敲一下,野外钻探则需要有一个负责的管理者和负责的机组。不攀比进尺,不一心想着在一个工地上发家。而应将信誉和口碑做好!做到让被人肯定,做到下次有活别人还会找你!
一个人,不管怎么样做出来的东西需要对的起良心,对的其自己的获得,对得起养育我们的身边的人和脚下的这片土地!所以我想做一个小小的现场管理者,好好的工作,希望能够有机会接到一个小小的工程,我定当好好的尽全力将它做好!
地质单位的年终工作总结 篇4
科研部自20xx年成立以来,在校区(学院)“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学校总体战略、校区发展定位和工作部署,按照“一二三”工作思路要求,热情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外联,积极寻求合作;创新工作,加强科研资源整合;规范管理,充实工作,使校区(学院)的科研工作在基础比较薄弱、实力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明显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增强校区(学院)办学实力和提高教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和亮点之一。
一、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加强政策引导管理服务到位
(一)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没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就会面临严重的瓶径制约,学科建设和名校建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条件。然而,校区(学院)成立及之后的几年中,科研工作所面临的现实是基础薄弱,实力相对落后,与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反差。面对这一现实,科研部成立伊始,按照校区(学院)领导的具体部署和要求,对校区(学院)的科研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排查分析,进一步摸清了家底,认清了现状,找准了差距。一致认为,的差距是教职员工科研意识的差距,的不足是教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动力的不足。为此,科研部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营造科研氛围、调动和激发科研工作积极性的措施和做法,主要有:(1)通过印发并组织学习学校的科研管理文件,使广大教师了解掌握有关政策要求和制度办法的规定;(2)通过对教师职称任职业务条件的学习宣传,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科研目标和任务;(3)通过科研例会及其他会议形式,积极进行动员引导,使广大教师不断强化科研意识,增强开展科研活动的紧迫感;(4)通过多次邀请在科研管理、项目申报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作专题讲座,使广大教师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各类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渠道、申报时间、申报材料要求以及申报技巧,调动了教师开展纵向科研的积极性,等等。采取这些措施和做法,有效地营造了校区(学院)的科研氛围,强化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调动了科研积极性,激发了开展科研活动的动力。
(二)科研部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校区(学院)的实际,及时起草制定了适合校区(学院)实际状况的科研管理制度办法,先后出台“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科研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科研发展基金使用管理(补充)办法”、“科研工作量补贴办法”等相应政策,建立了校区科研发展基金,对有重要学术价值或良好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预研后可能申报纵向项目或争取较大横向科研项目的前期研究进行扶持,校区成立以来已立项资助校区自选课题13项,资助学校“春蕾计划”指导性项目40项,扶持青年教师进行研究工作;对上级立项的无资或小额纵向项目及自选课题的成果鉴定给予资助,扶植成果鉴定工作;资助教师外出参加重要学术会议;对发表的重要论文给予适量的版面费补贴;对获奖成果、授权专利和被国际、国内收录的高水平文章给予奖励,引导教师出高水平的成果;实行按纵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计算工作量,引导教师申报纵向课题等。一系列的扶持激励政策,引导、支持和鼓励教师重视科研,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三)按照“热情服务,加强外联,创新工作,充实”的基本思路和工作宗旨,科研部在人员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到位的前提下,明确了一个共同的首要职责就是竭诚为教职员工的科研活动服务。五年来,科研部全体人员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科研部的同志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老师们提供方便、排忧解难的事例不胜枚举,赢得了广大教职员工的一致赞许和好评;在热情做好服务的同时,科研部对内着力加强科研规范化管理,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健全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办法,对外充分利用毗邻各矿区、周边企业多的.区位优势,主动出击,下厂矿、跑现场,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寻找科研课题,为教师科研立项铺路搭桥;科研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不断改善资料查询和信息收集等方面的条件,创新了服务方式和方法,为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给予了全力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二、科研立项逐年增加科研经费连年攀升科研规模跨越发展
科研部紧紧围绕“科研上水平、开发上规模、学科建设上台阶、科研管理上档次”的工作目标和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校企科技合作的新形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对接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和推介学校的科技成果,通过多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搭建了学校科技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的平台,科技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科研立项逐年增加,科研规模快速增长,科研经费连年攀升。
(一)纵向立项项目数量和科研经费逐年增加。校区(学院)成立初,纵向科研基础相对薄弱。通过加强政策引导,调动了教师开展纵向科研的积极性;适时进行业务指导,有效挖掘教师潜能,使教师了解如何选题,如何准备材料,尽快掌握了申报流程和申报技巧,申报纵向项目的成功率逐年提高。
(二)横向科研实现跨越式发展。xx年,校区(学院)横向立项总数仅有67项,合同总经费499.7 万元。面对横向科研基础薄弱的现实,科研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到有关厅局主管部门和厂矿企业走访,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沟通交流,着力组建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所等科研团队或科研平台,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间的科技合作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横向科研立项数、合同经费数、到账经费数等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横向科研呈现如下几个特点:(1)增长速度快,立项数年均增长17.7%,总经费年均增长55%;(2)承担大项目的能力逐年增强;(3)服务的行业面逐年加宽,除煤炭行业外,还涉及到了机械、电力、建筑、交通、信息、金融等;(4)涉及地域广,除山东外,还拓展到了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安徽、四川、宁夏、内蒙、陕西等。
三、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动日益活跃
推动校区(学院)科研的发展,离不开与地方政府、企业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科研部积极整合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与泰安市高新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启动服务泰安行动方案和全面合作计划;组织近300位师生参加山东省科技活动周暨中科院院士泰安科技咨询活动,我校师生的良好表现得到泰安市政府的好评,树立了科大良好形象;组织学生积极申报“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申报项目数量逐年增加,质量显著提高,受到泰安市科技局良好好评价和高度赞扬;与山钢集团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设立产学研基地;与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校区(学院)常务副主任蒋金泉同志担任“泰安市泰山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副会长,加快了与岱岳区政府、企业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步伐,推进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组织近20多位专业教师参加了泰安市岱岳区“矿产资源集约利用、深度开发研讨会”,考察了大汶口石膏科技创业园区,并全面介绍了校区(学院)的科研概况、科研实力、科研优势、成熟的技术成果等;与济宁高新区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为将来与高新园区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与肥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产业项目合作,开展产业技术联合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发展,加强技术转移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重大决策咨询,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等。
以上合作交流大多是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进行的,合作项目的最终成果必将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与地方政府、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校企双赢。
四、科技产出硕果累累成果质量明显提高
在科研规模实现量的突破的同时,科技产出、科技奖励和科研成果等也实现了质的提高。近五年的科技产出和科研成果统计结果显示,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上升。五年来,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7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60余篇,SCI收录7篇,EI收录64篇,CSSCI收录12篇,ISTP收录7篇,SCD收录6篇。鉴定成果3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获各类科技奖励94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41项。
以xx年为例,组织申报各类科技奖励15项,获奖10项,其中,省部级奖2项。鉴定成果16项,授权专利6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登记批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科技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95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50篇,被SCI收录4篇、EI收录55篇、ISTP收录2篇、CSSCI收录8篇、SCD收录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