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 篇1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 篇2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
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 篇3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 篇4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