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1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如何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 造为在教师教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过程;把教学 活动由重视教师讲解课本知识,改造为更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好奇心,开发学生的学 习潜能的过程;把教学活动中教师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改造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 创造民主、平等、自由地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没有精神压力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的 过程。为此,笔者在近五年的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探索,取得 了一些经验。
1 科学合理的分组
课堂教学的面授式是必要的。但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学习 能力的形成,特别不利于后进生的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我把每5人编为1组,分组根据学习 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或混 合编组或自愿结合编组,每组学生围坐在一张课桌周围。这样,学生不再只面对教师,也可 以面视同伴。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它为每位小组成员创设 了均等的发表见解的环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 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扩大了信息量,在学习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展了思 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
2 创建民主和谐的氛围
面授式的课堂教学,学生面对授课的教师,往往自然而然地产生被动感,加之学生素质参差 不 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向于活泼开朗、擅长表达的学生,而忽示了性格内向、语言 表达能力不强的同学,从而限制和压抑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 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发表每个个体的主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完整的 、较理想的结论,使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过个体的力量,自己与小组不可分割。在 这无任何心理负担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也能 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教的生物学科没有出现其他科目特差生的现 象,即使有些学生其它科目成绩很差,但其仍对生物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堂、课外活动 、考试中积极表现自己。这正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鼓励的结果。
4 鼓励求异思维
好奇心是初中生的天性,也是求异思维形成的基础。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在民主和谐的氛 围中时,当他们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学习时,他们的求异思维会异常活跃。例如,在"根的结 构 "实验教学中,在回答"根毛区细胞的'特点是什么?"时,有的小组回答:"有根毛的表皮 细胞没有细胞核"。这说明这组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是认真的,提出问题是实际的,这时,不 要马上断然否定这一结论,应简要地补充介绍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指出细胞核所在的位置 ,然后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5 激发竞争意识
合理的在小组间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小组间的表述发 言、实验效果、标本制作、课堂辨论的评分,生物知识的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的展评等活动 ,极大的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动物学 》的脊椎动物亚门5个纲的代表动物的教学中,我要求每个组对代表动物的心脏和血液循环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内容进行比较,不限制所采用的形式,看哪个组又快又好的得出结 论,学生们开动脑筋,采用的列表、图解、衍射、叙述等方法进行比较,采用的形式之多大 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最后每个组均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这些动物在结构上是逐渐趋向复杂 ,在功能上是不断地完善的。由于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的结论,所以同学们都很珍惜自己 的劳动成果,在我采用列表方式进行总结时,许多同学还把小组的比较过程记在书上。引入 竞争机制后,小组成员都把小组的荣誉看作自己的荣誉。为了小组的进步,在学习上,尖子 生帮助后进生。在课外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更拥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以往的面授 式教学活动,改造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 ,开启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2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如何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 造为在教师教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过程;把教学 活动由重视教师讲解课本知识,改造为更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好奇心,开发学生的学 习潜能的过程;把教学活动中教师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改造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 创造民主、平等、自由地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没有精神压力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的 过程。为此,笔者在近五年的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探索,取得 了一些经验。
1 科学合理的分组
课堂教学的面授式是必要的。但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学习 能力的形成,特别不利于后进生的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我把每5人编为1组,分组根据学习 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或混 合编组或自愿结合编组,每组学生围坐在一张课桌周围。这样,学生不再只面对教师,也可 以面视同伴。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它为每位小组成员创设 了均等的发表见解的环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 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扩大了信息量,在学习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展了思 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
2 创建民主和谐的氛围
面授式的课堂教学,学生面对授课的教师,往往自然而然地产生被动感,加之学生素质参差 不 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向于活泼开朗、擅长表达的学生,而忽示了性格内向、语言 表达能力不强的同学,从而限制和压抑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 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发表每个个体的主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完整的 、较理想的结论,使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过个体的力量,自己与小组不可分割。在 这无任何心理负担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也能 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教的`生物学科没有出现其他科目特差生的现 象,即使有些学生其它科目成绩很差,但其仍对生物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堂、课外活动 、考试中积极表现自己。这正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鼓励的结果。
4 鼓励求异思维
好奇心是初中生的天性,也是求异思维形成的基础。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在民主和谐的氛 围中时,当他们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学习时,他们的求异思维会异常活跃。例如,在"根的结 构 "实验教学中,在回答"根毛区细胞的特点是什么?"时,有的小组回答:"有根毛的表皮 细胞没有细胞核"。这说明这组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是认真的,提出问题是实际的,这时,不 要马上断然否定这一结论,应简要地补充介绍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指出细胞核所在的位置 ,然后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5 激发竞争意识
合理的在小组间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小组间的表述发 言、实验效果、标本制作、课堂辨论的评分,生物知识的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的展评等活动 ,极大的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动物学 》的脊椎动物亚门5个纲的代表动物的教学中,我要求每个组对代表动物的心脏和血液循环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内容进行比较,不限制所采用的形式,看哪个组又快又好的得出结 论,学生们开动脑筋,采用的列表、图解、衍射、叙述等方法进行比较,采用的形式之多大 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最后每个组均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这些动物在结构上是逐渐趋向复杂 ,在功能上是不断地完善的。由于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的结论,所以同学们都很珍惜自己 的劳动成果,在我采用列表方式进行总结时,许多同学还把小组的比较过程记在书上。引入 竞争机制后,小组成员都把小组的荣誉看作自己的荣誉。为了小组的进步,在学习上,尖子 生帮助后进生。在课外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更拥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以往的面授 式教学活动,改造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 ,开启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3
在班内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已比较长,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不会合作学习的状况。针对个别学生不会合作的状况,我又对小组的合作做了更具体的整合。通过这一学期的实验,我觉得整合后的效果更明显,现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 明确小组的合作内容
(1)讨论材料下边作出标志的问题:对材料中给出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作出标识,小组讨论时目标明确。
(2)相互补充自己没有找出的问题:
(3)将找出的问题及答案小组讨论统一,如意见达不到一致,做出标志。请教其他小组。小组展示时只展示你们认为最好的问法或答案。
(4)讨论出所展示问题中的重点问题。
(5)讨论问题的展示形式 :讨论出该问题是用口语表达,还是用歌曲、辩论等形式来表达 。
二、 分组方法
我按照学业水平、性别、个性特点、守纪情况、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组4人。小组之间基本是同质的,而组内又是异质的,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小集体。选取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固定的组长,由组长选择一名副组长协助工作,汇报活动成果。
三、 小组内部的分工
小组互动活动大多是在2人或4人之间开展的,因此根据学科的特点我又把小组分为两个2人小组。我们把4名组员从①-④依次编号,1号为综合素质最好的学生,2号为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被设为小组长、副组长。两个小组长分别负责3号、4号。这样设置的小组相对比较固定,容易被同学和老师记住,也避免了学困生常常被排除在活动之外的状况。
同时小组也要把成员展示的顺序分好工,小组内每次起来展示的成员不能重复。这就避免了只有少数人参与的弊端,给大多数人锻炼的机会。
四、 小组活动的方式
1、小组内活动的方式
(1)自由发挥小组问题讨论式
“自由发挥”式,即小组成员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经验知识为完成小组任务自由地发表看法、见解和观点。让小组成员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小组成员彼此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融洽顺利。如:初二第十四課第二框题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我认为这一框题形式上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是本課的教学难点,因为科技方面的专业术语比较多,象微电子技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CPU”芯片的诞生)、光电子技术(激光)、成像技术(数码相机)、显示技术(电视屏幕的改变)、数字化(清晰)、高速化(信息高速)、网络化(宽带)、集成化(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智能化(机器人)等等,在理论上难以理解。针对这一状况,老师让学生在自学时将专业性的词语对应上实物的形式,如果不能对应的,作上标识,在讨论的环节主动提出,小组其他成员只要知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小组成员能达到认知上的共识。
(2)轮流发言式
这一方式是指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小组在任务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初二第十一课养成亲社会的行为这一框题,线索很条理,问题也很简单。我就把“学会谦让、分享、助人”这一问题设为中心议题,要求每个学生搜集古人谦让、分享、助人的典故,自己谦让、分享、助人的事例,总结怎样做到谦让、分享、助人,然后在组内轮流发言,让每个人在发言中感受自己的荣耀,感受谦让、分享、助人带给自己的快来。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相互补充,得出了更好的答案。之后开展小组间竞赛,评出优胜组。这样小组成员不仅掌握了知识,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
(3)分工合作角色表演式
对于一些复杂的活动任务,像社会热点事件调查等,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每个组员的分工协作和群策群力,更能体现小组之间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小组成员相互认同、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的过程。因此,定期举行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4
在班内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已比较长,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不会合作学习的状况。针对个别学生不会合作的状况,我又对小组的合作做了更具体的整合。通过这一学期的实验,我觉得整合后的效果更明显,现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 明确小组的合作内容
(1)讨论材料下边作出标志的问题:对材料中给出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作出标识,小组讨论时目标明确。
(2)相互补充自己没有找出的问题:
(3)将找出的问题及答案小组讨论统一,如意见达不到一致,做出标志。请教其他小组。小组展示时只展示你们认为最好的问法或答案。
(4)讨论出所展示问题中的重点问题。
(5)讨论问题的展示形式 :讨论出该问题是用口语表达,还是用歌曲、辩论等形式来表达 。
二、 分组方法
我按照学业水平、性别、个性特点、守纪情况、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组4人。小组之间基本是同质的,而组内又是异质的,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小集体。选取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固定的组长,由组长选择一名副组长协助工作,汇报活动成果。
三、 小组内部的分工
小组互动活动大多是在2人或4人之间开展的,因此根据学科的特点我又把小组分为两个2人小组。我们把4名组员从①-④依次编号,1号为综合素质最好的学生,2号为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被设为小组长、副组长。两个小组长分别负责3号、4号。这样设置的小组相对比较固定,容易被同学和老师记住,也避免了学困生常常被排除在活动之外的状况。
同时小组也要把成员展示的顺序分好工,小组内每次起来展示的成员不能重复。这就避免了只有少数人参与的弊端,给大多数人锻炼的机会。
四、 小组活动的方式
1、小组内活动的方式
(1)自由发挥小组问题讨论式
“自由发挥”式,即小组成员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经验知识为完成小组任务自由地发表看法、见解和观点。让小组成员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小组成员彼此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融洽顺利。如:初二第十四課第二框题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我认为这一框题形式上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是本課的教学难点,因为科技方面的专业术语比较多,象微电子技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CPU”芯片的诞生)、光电子技术(激光)、成像技术(数码相机)、显示技术(电视屏幕的改变)、数字化(清晰)、高速化(信息高速)、网络化(宽带)、集成化(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智能化(机器人)等等,在理论上难以理解。针对这一状况,老师让学生在自学时将专业性的词语对应上实物的形式,如果不能对应的,作上标识,在讨论的环节主动提出,小组其他成员只要知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小组成员能达到认知上的共识。
(2)轮流发言式
这一方式是指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小组在任务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初二第十一课养成亲社会的行为这一框题,线索很条理,问题也很简单。我就把“学会谦让、分享、助人”这一问题设为中心议题,要求每个学生搜集古人谦让、分享、助人的典故,自己谦让、分享、助人的事例,总结怎样做到谦让、分享、助人,然后在组内轮流发言,让每个人在发言中感受自己的荣耀,感受谦让、分享、助人带给自己的快来。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相互补充,得出了更好的答案。之后开展小组间竞赛,评出优胜组。这样小组成员不仅掌握了知识,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
(3)分工合作角色表演式
对于一些复杂的活动任务,像社会热点事件调查等,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每个组员的分工协作和群策群力,更能体现小组之间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小组成员相互认同、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的过程。因此,定期举行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