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工作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建筑技术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技术工作总结 篇1
从事建筑事业已久,建筑施工中,必须要坚持建筑施工的程序,组织工程进行施工,作为一个施工员就要将工程施工中的所有流程都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组织施工,保质保量。将管理与施工相结合。 走经济质量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施工,不只是一项简单的施工技术,要而是将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都要紧抓,合理布局,合理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得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保修阶段和保修期。在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就要编制项目的建议书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作为施工员,对于施工的准备工作要做到提前、到位。掌握施工坚实工程的特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要求,了解施工的客观条件,合理的不知施工力量,从技术、物质、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等。这是坚持施工程序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我就以商业街项目为例总结如下:
施工最基础的就是土方工程,它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分布工程,这就包括场地平整、基坑与管沟土方的开挖等等。要仔细的阅读图纸,根据地质情况,图纸开始最简单的场地平整工作,以备放线、进行土方的开挖,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挖土方及运土方机械的协调,还要拟定好土方的施工方案。合理的确定场地的设计标高,对于减少挖填方数量、节约土方运输费用、加快进度都有重大的意义。
基坑的挖完就开始监理的验槽,等验槽完成后,根据图纸的要求开始放线(包括独立柱、伸缩缝、条基等)。然后开始基坑独立柱、伸缩缝、条基支模板。处打砼垫层,并及时的做好垫层的养护工作,接着就是条基砼浇注工作。
以上步骤完成后,就开始了条基放线,这是就要结合结构施工图中,把每一个构造柱都要放出来,还要注意需要预留的洞口,接着就是砖砌的大放脚(无地下室)查阅相关的图集,要时刻查看图纸中要求的标高,砖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允许干砖上墙,要提前做好砖的浇水湿润工作。构造住处,构造柱的钢筋要在砌砖钱就要做好,砌砖时马牙槎要留置正确。都完成后,为了防止砖的腐蚀破坏,要做防潮层均根据图纸的要求。
就主体结构施工工程做详细的总结。
模板工程:安装的要点,在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砼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应有积水。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刷涂隔离剂。
钢筋工程:要提前做好钢筋的下料工作,将钢筋切好,在模板支好厚边进行钢筋的绑扎工作。钢筋隐蔽工程是现在钢筋砼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钢筋原材料质量的好坏,钢筋规格数量是否与设计相符,钢筋接头是否合格,都是与结构质量、安全息息相关的关键所在,所以做好钢筋隐蔽的'检查验收是必不可少的。把好钢筋隐蔽检查验收关,是确保主体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但在实践中发现,质量检查人员往往偏重于检查钢筋的数量和间距,忽视对钢筋的构造要求,因而返工现象时有发生,或有疏漏时则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钢筋偏移的水平距离越大,斜率越大,弯折的纵向筋在受力时,对柱根部表面剪力分力也越大,从而造成柱根部混凝土的裂缝。对此,应按纵向筋的偏移大小,作如下不同处理。
(1)纵向钢筋偏移不大时,可将下筋按折角坡度(斜率)≯1/6平缓地弯折到上柱后搭接绑扎。
(2)纵向筋偏移较大且已变成弓型,返工难度又较大时,经设计单位同意,可在搭接长度范围内,用Φ8箍筋加密绑扎,并将该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以增加钢筋弯折处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及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在柱根部增设封闭箍筋,如同环筒一样,当桩承受荷载时,可以有效地提高被约束混凝土的变形抗力,推迟钢筋弯折处混凝土的劈裂,保证柱中纵向受力筋充分发挥其强度。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节点是各构件的交汇点,受力复杂。在抗震设防地区,各柱梁端必须采取加密箍筋的抗震措施。但是,不少施工单位往往少放或漏放,造成节点处柱子内很长一段呈无箍筋状态,一旦发生地震,柱的纵向筋由于缺少箍筋的约束,首先会被压曲,并加速节点区混凝土的破坏。因此,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应是质量检查的重点。施工再难,也要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间距设置足够数量的箍筋。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为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班,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近五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建筑技术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科学技术处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提升科研实力为目标,推动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通过全校教师、科研及科技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以优良的工作业绩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尤其是助推更名大学工作圆满完成。学校科研工作取得较大的进步:科研经费大幅提高,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突破,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现,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校地、校企、校所合作及服务社会成效明显。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科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发挥了“科研兴校”功能,为建设高水平建筑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深入贯彻国家科技发展方针政策
科技处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认真学习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创新驱动,突出示范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国家和安徽省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处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学科
交叉,鼓励科技创新,注重点面结合,坚持重点突破,以质取胜的原则,精心组织各种渠道科研项目的申报。
20xx年,组织申报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通过积极主动地沟通与联系,全年有50多项课题批准立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 安徽省自然基金9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0项,教育厅优秀人才重点项目10项,全年科研课题立项数和批准经费数完成了计划指标。组织完成了100多项课题的结题验收和100多项课题的中期检查;组织完成了15项科技成果的鉴定和20多项科技成果申报国家、省、市级奖励。学校纵、横向科研项目到帐经费5000余万元,较上年增长30%。
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工作。20xx年,科技处共组织申报国家、省部级及厅局级人文社科项目涵盖二十多个类别,申报总数达113项。立项数目44项,到账经费42.9万。其中,我校法政学院范海洲博士申报的一般项目“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风险研究”获20xx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批准号:13BJY079),项目经费18万元;外语系徐春山博士申报的一般项目“汉语依存距离的计量与认知研究”获20xx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批准号:13YJC740112),项目经费7万元。
三、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加快政产学研合作步伐,在深化与安徽省住建厅、合肥市、铜陵市、池州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及中建四局等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战略合作的同时,先后与
我省庐江县、岳西县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省住建厅合作的“安徽省村镇规划员”培训已进入常态化,为地方城镇化科学发展储备人才,提升我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认可。学校在建筑节能、建筑与地下空间结构、工程防灾和减灾技术、城乡建设与绿色建筑技术、先进建筑材料以及水污染控制等重点领域的成果广泛应用,服务于地方经济,为推动区域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四、合理布局,构建较为合理的科研平台体系
20xx年,学校紧密结合节能降耗发展战略和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对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投入20xx余万元,发挥科研资源的集聚效应,有力的促进了学术团队建设,增强了科研综合竞争实力。
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切实提升学校创新能力,推进“高水平建筑大学”建设,学校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xx计划”)和《安徽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精神,联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池州市人民政府、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城镇化建设、汇聚创新资源,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创新人事管理体制,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
之间的互动形成协同创新机制,“政产学研”协同,提升我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助推我省城镇化进程。
五、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优秀科研成果产出。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年轻教师等手段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充分发挥我校的土建类人才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优势,明晰科研发展目标,积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些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研究与成果应用,促进了安徽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效的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的综合实力。
学校不断改善科研条件,紧紧围绕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支撑,为企业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六、学报工作
《学报》是反映学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20xx年,学报编辑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团结协作,兢兢业业,以提高学报整体质量、扩大学报社会影响为目标,主动向国内、省内的著名教授、专家约稿,向重点课题的科研人员约稿。同时,优化制定出版计划,加强审稿人队伍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学报工作任务。截至20xx年12月10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已出版5期(第6期的文章正在校对中,将在12月底按期出版),已出版总页数516页,已发表文章123篇。已发表文章中来自于国家和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的论文45篇,其他基金资助的18篇,基金论文比达51.2%。
七、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效能。
科技处在学期期初、期中均召开了全校性的科研工作会议,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检查、落实各有关单位科研工作,提前谋划、狠抓落实,进一步推进下一阶段科研工作。20xx年根据学校要求,开展了科研文件的清理、修订和完善等工作,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满足建设高水平建筑大学发展的需要。
20xx年,科技处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创新驱动,突出示范引领,以“建设高水平建筑大学”为己任,进一步凝练特色,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科学研究实力,力争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材料等领域打造较强的科研团队,培养科研人才,提升我校科学研究整体实力,充分发挥“科研兴校”的职能。结合我校的实际,20xx年,科技工作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以完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构筑科技创新体系。突出重大科研项目、高水平成果、科研基地及成果转化平台等重点,提升科学研究整体水平。
2、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形成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科技开发和科技产业协调发展的科研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加强考核评估,扶持有前景、有特色的前期科研项目,设立专职科研编制,组建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协作,实现科技项目、高层次人才培养和
建筑技术工作总结 篇3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加入项目部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回顾近半年来的工作历程,感慨良多,体会颇深。闲暇之余,总结了工作中的经验、收获,有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我是20xx年项目部的,可以说从最早临建的搭设到今年主体结构封顶,一直见证着我们工程的一点一滴。期间我一直担任项目部土建技术员,通过现场实践工作的锻炼和学习,在项目部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我的工作有了快速的提升,在此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及同事们的支持。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我摸索出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此对我个人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请领导指导与纠正:
一、工作思想
在这半年多的实践工作中,我从现场施工员转变为技术员,思想上有了巨大的转变。在之前施工员的工作中,由于大环境过分强调进度,曾将工作重心放在进度的控制上,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对规范图集的加深理解,虽然原本的专业素养使我对质量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强,但仍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没有吃透规范,在之前工作中出现了错误。
新项目,我端正了思想,以宏观、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细节入手,从质量、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类项目施工方案的编制,加深了对规范的理解,结合之前对施工的认识,指导日常的施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岗位职责
1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技术工作。
2负责编制各类施工方案,初审其他专业分包单位报来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协助质检部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检查验收,直到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3编制各类施工技术交底,指导现场施工工作。
4掌握熟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和质量检查验收评定标准,编制总施工进度计划,协助控制施工进度。
5及时发现不按图纸施工、不按规范施工的行为,减少返工、消除安全、质量隐患。
6提出构件加工单,产品订货单及相关质量标准。
7协助资料员、试验员解决在取样、送检、资料中的问题,保证各类资料无缺失,相互交圈。
三、具体工作
我工作的重心是项目的方案编制,由于本工程地处市中心,场地狭窄,周边环境复杂,工程本身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基坑深度深,各层构造差异大,涉及专业繁复,装修类型多且复杂,种.种难点要求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做到技术先行,将工作做细致,将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解决,为第一线的施工人员排忧解难。
由于特点鲜明、难点多,很难使用常规的技术措施或方案来处理本工程遇到的技术问题,如高压线防护的搭设,由于场地狭小,高压线既不能占用场外过多的道路,影响交通;又不能占用场内仅有的堆放材料、浇筑混凝土的位置,采用常规的门式硬顶防护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经过现场实地考察,对围墙及场地的测量,改进了方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说想做好技术工作,做出切实可靠、方便易用的方案,必须密切结合现场,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本工程的层高变化多,形式不规则,因此在一些方案的编制中,很难用以往模式化的算例,需根据工程的特点,重新计算模板支撑、外脚手架、卸料平台、基坑防护等,计算繁复,需根据现场情况重新设计、绘制施工详图。之前工作积累的经验,使我能熟练掌握cad的制图,为这项工作提供了便利;通过对规范的细致学习,重新梳理了各类的计算的程序,掌握了各方案的计算,在技术工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工作中,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在方案中标记容易出错和忽视的部位,切实指导施工,平时多去施工现场,结合方案、施工规范,发现现场施工的问题,也为自己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平时做到多看、多问、多听,认真仔细的.工作,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坚持做工作笔记,将自己工作遇到的一些难点及易错点进行总结,将一些工作时的心得和经验记录下来作为以后的工作参考!逐渐总结出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的几率!
总体说来,比较顺利的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使个人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加深,工作能力,包括组织协作能力、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展望20xx年下半年,工作中将会有更多的新的挑战,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更加积极的工作,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
建筑技术工作总结 篇4
本人于2002年7月毕业于XXXX职业技术学院城镇规划专业;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工作,在所从事的建筑设计、工程施工、技术业务实践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先后参与或负责完成了近十万平方米使用功能各异、不同结构形式的工程项目设计与建设,并在多个项目中担任负责人的职务。就这一阶段的专业技术工作作一小结:
一、思想和态度
任现职以来,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服从领导安排,忠于职守,团结同事。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我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从做好本职工作和日常工作入手,从小事做起。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在设计任务紧的情况下,能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按时按质的完成各项任务,表现出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发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钻研业务、解决施工技术难题方面
本人从事设计工作以来,不断学习各项施工规范、规定,接触新技术、新工艺,参加技术培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工作过程中,本人尽职尽责,一方面做到采取措施,防止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做到发现问题积极提出处理方案和建议。现简单对自己的技术工作作一些介绍:
(一)建筑结构计算部分:
1、确定合适的结构体系
多、高层结构计算首先要根据具体建筑的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考虑其适宜的结构体系。
2、确定合理的结构计算参数
1)结构计算参数有时根据不同的建筑部位计算结果的需要进行选定。
如在活荷载的折减选择上,在进行墙柱设计时:活荷载不折减;
在进行基础设计时: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
2)结构计算参数有时根据结构体系的复杂程度进行选定。
在高层复杂不规则结构计算时,要考虑结构的偶然偏心与双向地震任用;在高层简单规则的结构计算时,可以不考虑结构的偶然偏心只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3、核查计算结果输出文件
结构计算完成以后,要对计算结果输出文件核查,特别是仔细核查周期、位移和内力输出文件。结构位移比越大,结构扭转越大,控制位移比就能控制结构扭转。所以要把位移比控制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
所以在进行结构布置时,要想很好的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和刚度要均匀分布;在总体的刚度上:a、削强;b、补弱;
2、抗侧力构件布置要求:a、平面均称性;b、加强外圈刚度。
(二)地基基础部分
1、确定合适的基础形式
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上部结构的类型及使用要求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进行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形式。
2、在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础要特别注意超前钻资料
1)冲孔桩桩长的确定
对冲孔桩进行一桩一孔的超前钻探,根据超前钻资料进行桩长的计算,对于可能性出现溶沟的复杂地质情况或出现地质情况异常的地方要补勘超前钻,再确定桩长。
2)冲孔桩桩身配筋率
3、画桩位图时,应将轴力图放在一起,并且永久保留,以便日后校核。
4、桩的种类(直径)不宜过多,无论是预制桩还是钻孔桩,否则给施工和设计都带来很大的麻烦。相对来讲,钻孔桩可以各类多些,预制桩不宜超过两种。
(三)上部结构部分
1、设计坡屋顶时,梁配筋后,必须自校梁底标高,算出其净高,看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楼梯等入口处。
2、写字楼、商场等8m跨梁,取300×800的梁不好,应取350×700,对于一些大跨度的建筑物,梁宽应适当加大,应取300以上,最好取350、400,因为:
A、梁宽加宽,抗剪有利,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
B、350宽的梁,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径减小;
C、主梁加宽,有利于次梁钢筋的锚固。
3、对于高层建筑,顶层板考虑到刚度突变很大,宜加厚到150mm,应充分分析计算结果,判断结构类型。
4、梁配筋时,应注意腰筋的设置,单侧腰筋应大于0、1%bhw、。
5、柱配筋时,应同时满足配筋率、箍筋、主筋、角筋、最小体积配筋率的要求。
6、当框支梁上的弯矩和剪力很大时,宜在框支梁下加腋处理。
7、在写字楼、商场等存在大量大跨度梁的结构平面上,梁纵筋的强度等级宜采用HRB400,可以适当降低建筑成本。
三、困难和挑战
取得的业绩和成果是建立在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统战部市场运作住宅项目是我设计的第一个高层建筑设计项目,此项目总层数为28层,一层架空,二层、三层停车库,其中设置转换层位于三层。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是最基础的,而到了实际工作当中又是另一个层次,它所要求的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从熟悉各种设计规范和法律法规入手,以确保设计的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得到最大的保障。接着,我虚心向单位里资深的前辈请教学习,做到不耻下问,把心中的疑难问题一一解决。通过学习他人的设计构思,仔细研究揣摩,取长补短。最后,才根据项目的要求、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地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在作图中体现出来。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同时,它也为我以后的设计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完成新项目设计工作的同时,我还要开展许多设计的后续工作。比如要对审图公司的审查意见逐一答复;对于施工队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项目的建设顺利进行。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为了不影响正常运转,我不畏困难,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意和同事加强沟通、协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制定出项目的出图时间表,按时按质地完成了各项设计任务,得到了领导、同事以及建设单位的赞扬和肯定。
四、学习和创新
战胜困难和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决心来自于不断地学习。在学习方面,我相信收获与付出是成正比的,所以我一直注重业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把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建筑材料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一直都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领域,进行知识更新。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而且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充实及加固自己专业技术知识,更充分了解和掌握多元化的专业理论,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