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建设工作总结优秀
老地方整理的效能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效能建设工作总结优秀 篇1
今年以来,区委政法委认真贯彻落实区级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增速、促转型、惠民生”主题,结合政法机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等三项重点工作,积极呼应民意,主动服务民生,扎实开展了“城中村”、南环桥批发市场、塘湾里杂船等一系列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xx年,全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上年分别下降28.1%和43.8%,今年1—6月,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7.8%和11.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连续两年达到98分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认识,理念观念到位
我们把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具体行动,尊重民意,服务民生,实现了整治效果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排查整治的目的是减少治安乱点,增强社会和谐度。但因牵涉诸多利益群体,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因此,我们坚持换位思考,充分体察民情、尊重民意,及时出台惠民利民政策,实实在在地给群众出路,为群众办事,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对抗。
2、坚持依法整治的工作原则。综合整治的定位是保护合法、取缔非法、查处违法。因此,整治本身就必须在法律框架和程序范围内运行。工作中,我们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认真研究消防、供电、河道管理等法律法规,梳理执法依据、明确执法主体。执法过程中,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原则,并主动邀请新闻媒体、检察院、监察局等单位全程监督,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
3、坚持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集中整治只能解决当前问题,要取得长治久安,必须在长效管理上下功夫,实现标本兼治。工作中,我们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打击与疏导的关系,对一些久治不愈的治安顽疾开展深入的调研分析,积极主动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以有力的举措巩固整治成效。
4、坚持统筹联动的工作方法。区综治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优势,全面整合调动各种资源,努力实现综合效能最大化。属地政府充分发挥整治主体作用;公安民警、城管执法、社区骨干、社会管理等各种力量统筹使用;公安、消防、城管、工商、卫生、水务、供水、供电等职能部门各种法律法规用足用好;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宣传、监督等手段综合运用,形成了强大的整治工作力量。
二、加强领导,目标责任到位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整治工作方案。
1、建立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区综治委主任任组长,区综治、公安、工商、文体、卫生等15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排查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重点整治日常事务工作。镇(街道)相应成立党(工)委决策、政府(办事处)牵头负责,公安派出所、城管、工商等职能部门齐抓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由行政一把手兼任办公室主任,分设信息研判、整治推进、综合执法、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四个工作小组。各村(社区)成立具体工作机构,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2、明确职责分工。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和吴中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工作方法,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杂船整治由区综治委牵头,“城中村”整治由属地政府牵头,南环桥市场明确由市场主办方为责任主体。在各项整治工作中,区综治办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工商部门依法查处无证经营,城管全面整治市容环境,交通、文体、卫生等部门牵头开展“黑车”、“黑网吧”、“黑诊所”等专项整治,切实形成整治合力。
3、加强协调督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采取边检查边指导、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一线掌握工作进度,跟踪落实整改措施。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合力解决,确保各项整治任务有序推进。
4、严格奖惩考核。区综治委把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职责实绩档案,作为单位评先评优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按照整治工作要求,镇(街道)分别建立了村(社区)干部、村民小组长日常工作制度,实行村(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双向绩效测评机制,并将考核绩效与经济报酬直接挂钩。
三、周密组织,办法措施到位
针对治安重点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滞后、无证经营泛滥、安全隐患突出、治安形势复杂的实际,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科学制定整治方案,确保整治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1、深入排查摸底。紧紧依靠村(社区)干部、片长、村民小组长、社区民警、户口协管员等队伍,采取入户调查、上门暗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区治安状况较差、外来人员聚居的地区开展了全面摸底排查,共排摸出10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其中3个由区综治委牵头整治,7个由各镇(街道)综治委牵头整治。
2、注重分类施治。认真分析治安重点地区的成因和问题所在,科学制定方案,分类组织实施。木渎镇针对治安重点地区多为自然村的特点,建立了“属地化、网格化、小区化”的管理模式,即:把职能部门的关口前移至村(社区),以镇、村、片、组、家庭等“五个层面”为管理基础,以村(社区)为管理主体。城南街道针对治安重点地区多为拆迁安置小区的特点,探索出了一套以社区化管理为目标,公寓式管理理念为指导,疏堵结合为手段的小区化管理思路。
3、舆论引导先行。以舆论宣传为切入点,提升广大群众对整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公告、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同时,由片长、村民小组长逐家逐户上门走访,对私房出租户、“涉恶”经营户和占道摆摊者讲道理、论责任、谈危害,开展思想转化工作,教导出租户主动与“涉恶”经营户退约,责令“涉恶”经营户在规定时限内自行关停,劝导占道摆摊者退道入市。
4、疏堵结合兼顾。坚持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的理念,灵活把握政策,在推进整治工作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投入650万元建成了8000多平方米的经营疏导点,引导1100余户占道摆摊经营户退道入市,并降低门槛为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营造合法、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投入400余万元回购杂船,为船民就近提供设施完善的集宿楼,解决其子女就学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
5、防范打击同步。健全专职巡防队负责重要路段、保安联防负责小街小巷、物业管理负责内部保卫、治安中心户长负责村前屋后的四级巡防网格,推行警用汽车包巡防区、警用摩托车包责任区、徒步行走包城中村的“叠加式”巡防模式,提升社会面整体防范实效。同时,切实加大对涉恶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了“黑网吧”、“黑诊所”、“黑旅馆”、无证废旧收购、路面摊点等专项整治,坚决铲除滋生违法犯罪、引发矛盾纠纷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土壤。整治以来,共取缔“黑网吧”393家、“黑诊所”149家、“黑旅馆”61家、无证废旧收购站点330家、其他无证经营800余家;破获刑事案件49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xx人、抓获网上逃犯272人;挤压高危人员994人。
四、着眼长远,服务管理到位
排查整治难,巩固成效更难。我们坚持务实创新,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有力地保障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区综治委每月、镇(街道)综治委每半月、村(社区)综治办每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整治重点,解决难点问题。各地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根据联席会议安排,开展针对性整治行动,确保管理制度化、常态化。
2、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服务民生的理念,对“城中村”污水管道进行改造,配备保洁人员,切实为群众营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根据地理位置、道路状况、居住习惯等实际,通过砌建、修补围墙,对“城中村”进行封闭式改造,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出入口设立门岗,派驻保安、城管等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看护,对辖区居住、暂住人员以及车辆办理通行证件。在复杂地段、人员密集场所、主要出入口等场所布建治安监控点,在警务室设置分控中心,与派出所监控室联网。据统计,自开展整治以来,全区共投入“城中村”改造经费8200余万元。
3、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积极推广出租房屋“三色三级”管理模式,即根据出租房屋租住人数、人员成份和从业情况,分为重点户、一般户、放心户,分别以红、黄、蓝色标注,建立一户一人一档,实行分级管理,确保租住人员底数清、情况明、管控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警务室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贵重物品寄存服务;司法部门组织开展送法进工地、进工厂、进民工子弟学校等活动;劳动部门积极为流动人口开展就业培训,半年来,共举办就业培训班11期,现场招聘会193期,达成就业意向64150人,通过劳动争议仲裁为外来务工人员追索工资、经济补偿金、工伤医疗等费用415万元;教育部门放宽政策,吸收20509名外来工子女到公办中小学就读;卫生部门为5603名外来儿童免费接种疫苗;计生部门为外来务工妇女提供免费B超、各类妇科专项服务14218人次。
4、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各镇(街道)全面建成“5+X”模式的综治工作中心,各项制度完善、运行机制顺畅。全区建立了148个以实战型警务室为主体的村(社区)“五位一体”综治办,配齐配强专职力量,切实筑牢排查整治的第一道防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探索组建了治安中心户长、警企联合巡逻队、社企义工巡逻队、党员义务服务队、维稳妈妈队等队伍,形成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守望互助、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效能建设工作总结优秀 篇2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效能建设相关精神,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和打造优质服务为抓手,紧紧围绕改善全县环境质量,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和服务意识,有力地推进了行风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强化措施,软环境建设上台阶
我局以“程序更简、效率更高、服务更优”为标杆,以“群众满意、客商满意、社会满意”为要求,以“公开、公平、公正”为要求,围绕“促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中心,按照“支持发展不动摇,环境标准不降低”的要求,严格执行“六零八无”政策,做到了“帮忙不违规、服务不添乱”,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提高思想重视,强化组织保障。一是制定并印发了《20xx年度XX县环保局效能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局属各科室、单位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巩固作风建设中取得的良好成效,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履职尽责水平。要求各科室、单位制定本科室室、单位效能工作方案和工作台账,理清工作思路明晰工作职责,提升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二是成立了局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小组组长,各副局长担任小组副组长,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员,对效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对工作不力、服务不良、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的处室、单位、个人严格进行追责问效,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团结实干、务实创业、履职尽责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以依法行政为前提,规范机关行为。坚持依法行政、照章办事、规范行为,对有悖于环保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修订的抓紧修订完善,努力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开展寻找服务盲点、廉政风险点,建立防控措施和制度体系,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规范从政行为,确保职能到位。
(三)以窗口服务为平台,提高行政效率。围绕“效率、公正、廉洁”的目标,按照“分步推动、先易后难”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着力提高审批项目审批率,增强行政审批流程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加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切实为群众和企业解决“审批难、审批烦”等问题,积极打造优质示范窗口。
(四)以效能活动为载体,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规范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外延、标准程序,有效治理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态度生硬,吃拿卡要等机关弊病,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五)以完善体系为手段,强化监督机制。我们在全县范围内聘请5名行风监督员,对环境污染和行风建设情况进行双重监督。把行风评议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深入群众、深入企业等方式,主动征求和听取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反映。
(六)以经济调节为措施,完善奖惩机制。对在创优发展软环境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经济奖励,同时狠抓损害发展软环境反面典型并进行公开处理。对工作人员被群众举报或被县环境办督查到因“不作为、乱作为”和不按照有关规定正常在岗的,经查实坚决停职待岗,给予3000元经济处罚,扣发局内所发的所有福利和奖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也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党政纪处分。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局今后的软环境建设工作中查漏补缺,扎实推进该项工作:一是将结合这次调查,再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水平;二是适时召开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服务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对软环境行风建设进行回头看,切实把软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效能建设工作总结优秀 篇3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效能建设相关精神,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和打造优质服务为抓手,紧紧围绕改善全县环境质量,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和服务意识,有力地推进了行风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强化措施,软环境建设上台阶
我局以“程序更简、效率更高、服务更优”为标杆,以“群众满意、客商满意、社会满意”为要求,以“公开、公平、公正”为要求,围绕“促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中心,按照“支持发展不动摇,环境标准不降低”的要求,严格执行“六零八无”政策,做到了“帮忙不违规、服务不添乱”,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提高思想重视,强化组织保障。一是制定并印发了《20xx年度XX县环保局效能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局属各科室、单位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巩固作风建设中取得的良好成效,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履职尽责水平。要求各科室、单位制定本科室室、单位效能工作方案和工作台账,理清工作思路明晰工作职责,提升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二是成立了局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小组组长,各副局长担任小组副组长,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员,对效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对工作不力、服务不良、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的处室、单位、个人严格进行追责问效,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团结实干、务实创业、履职尽责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以依法行政为前提,规范机关行为。坚持依法行政、照章办事、规范行为,对有悖于环保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修订的抓紧修订完善,努力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开展寻找服务盲点、廉政风险点,建立防控措施和制度体系,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规范从政行为,确保职能到位。
(三)以窗口服务为平台,提高行政效率。围绕“效率、公正、廉洁”的目标,按照“分步推动、先易后难”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着力提高审批项目审批率,增强行政审批流程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加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切实为群众和企业解决“审批难、审批烦”等问题,积极打造优质示范窗口。
(四)以效能活动为载体,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规范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外延、标准程序,有效治理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态度生硬,吃拿卡要等机关弊病,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五)以完善体系为手段,强化监督机制。我们在全县范围内聘请5名行风监督员,对环境污染和行风建设情况进行双重监督。把行风评议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深入群众、深入企业等方式,主动征求和听取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反映。
(六)以经济调节为措施,完善奖惩机制。对在创优发展软环境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经济奖励,同时狠抓损害发展软环境反面典型并进行公开处理。对工作人员被群众举报或被县环境办督查到因“不作为、乱作为”和不按照有关规定正常在岗的,经查实坚决停职待岗,给予3000元经济处罚,扣发局内所发的所有福利和奖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也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党政纪处分。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局今后的软环境建设工作中查漏补缺,扎实推进该项工作:一是将结合这次调查,再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水平;二是适时召开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服务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对软环境行风建设进行回头看,切实把软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效能建设工作总结优秀 篇4
今年以来,区委政法委认真贯彻落实区级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增速、促转型、惠民生”主题,结合政法机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等三项重点工作,积极呼应民意,主动服务民生,扎实开展了“城中村”、南环桥批发市场、塘湾里杂船等一系列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xx年,全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上年分别下降28.1%和43.8%,今年1—6月,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7.8%和11.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连续两年达到98分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认识,理念观念到位
我们把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具体行动,尊重民意,服务民生,实现了整治效果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排查整治的目的是减少治安乱点,增强社会和谐度。但因牵涉诸多利益群体,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因此,我们坚持换位思考,充分体察民情、尊重民意,及时出台惠民利民政策,实实在在地给群众出路,为群众办事,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对抗。
2、坚持依法整治的工作原则。综合整治的定位是保护合法、取缔非法、查处违法。因此,整治本身就必须在法律框架和程序范围内运行。工作中,我们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认真研究消防、供电、河道管理等法律法规,梳理执法依据、明确执法主体。执法过程中,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原则,并主动邀请新闻媒体、检察院、监察局等单位全程监督,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
3、坚持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集中整治只能解决当前问题,要取得长治久安,必须在长效管理上下功夫,实现标本兼治。工作中,我们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打击与疏导的关系,对一些久治不愈的治安顽疾开展深入的调研分析,积极主动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以有力的举措巩固整治成效。
4、坚持统筹联动的工作方法。区综治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优势,全面整合调动各种资源,努力实现综合效能最大化。属地政府充分发挥整治主体作用;公安民警、城管执法、社区骨干、社会管理等各种力量统筹使用;公安、消防、城管、工商、卫生、水务、供水、供电等职能部门各种法律法规用足用好;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宣传、监督等手段综合运用,形成了强大的整治工作力量。
二、加强领导,目标责任到位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整治工作方案。
1、建立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区综治委主任任组长,区综治、公安、工商、文体、卫生等15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排查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重点整治日常事务工作。镇(街道)相应成立党(工)委决策、政府(办事处)牵头负责,公安派出所、城管、工商等职能部门齐抓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由行政一把手兼任办公室主任,分设信息研判、整治推进、综合执法、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四个工作小组。各村(社区)成立具体工作机构,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2、明确职责分工。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和吴中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工作方法,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杂船整治由区综治委牵头,“城中村”整治由属地政府牵头,南环桥市场明确由市场主办方为责任主体。在各项整治工作中,区综治办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工商部门依法查处无证经营,城管全面整治市容环境,交通、文体、卫生等部门牵头开展“黑车”、“黑网吧”、“黑诊所”等专项整治,切实形成整治合力。
3、加强协调督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采取边检查边指导、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一线掌握工作进度,跟踪落实整改措施。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合力解决,确保各项整治任务有序推进。
4、严格奖惩考核。区综治委把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职责实绩档案,作为单位评先评优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按照整治工作要求,镇(街道)分别建立了村(社区)干部、村民小组长日常工作制度,实行村(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双向绩效测评机制,并将考核绩效与经济报酬直接挂钩。
三、周密组织,办法措施到位
针对治安重点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滞后、无证经营泛滥、安全隐患突出、治安形势复杂的实际,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科学制定整治方案,确保整治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1、深入排查摸底。紧紧依靠村(社区)干部、片长、村民小组长、社区民警、户口协管员等队伍,采取入户调查、上门暗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区治安状况较差、外来人员聚居的地区开展了全面摸底排查,共排摸出10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其中3个由区综治委牵头整治,7个由各镇(街道)综治委牵头整治。
2、注重分类施治。认真分析治安重点地区的'成因和问题所在,科学制定方案,分类组织实施。木渎镇针对治安重点地区多为自然村的特点,建立了“属地化、网格化、小区化”的管理模式,即:把职能部门的关口前移至村(社区),以镇、村、片、组、家庭等“五个层面”为管理基础,以村(社区)为管理主体。城南街道针对治安重点地区多为拆迁安置小区的特点,探索出了一套以社区化管理为目标,公寓式管理理念为指导,疏堵结合为手段的小区化管理思路。
3、舆论引导先行。以舆论宣传为切入点,提升广大群众对整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公告、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同时,由片长、村民小组长逐家逐户上门走访,对私房出租户、“涉恶”经营户和占道摆摊者讲道理、论责任、谈危害,开展思想转化工作,教导出租户主动与“涉恶”经营户退约,责令“涉恶”经营户在规定时限内自行关停,劝导占道摆摊者退道入市。
4、疏堵结合兼顾。坚持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的理念,灵活把握政策,在推进整治工作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投入650万元建成了8000多平方米的经营疏导点,引导1100余户占道摆摊经营户退道入市,并降低门槛为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营造合法、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投入400余万元回购杂船,为船民就近提供设施完善的集宿楼,解决其子女就学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
5、防范打击同步。健全专职巡防队负责重要路段、保安联防负责小街小巷、物业管理负责内部保卫、治安中心户长负责村前屋后的四级巡防网格,推行警用汽车包巡防区、警用摩托车包责任区、徒步行走包城中村的“叠加式”巡防模式,提升社会面整体防范实效。同时,切实加大对涉恶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了“黑网吧”、“黑诊所”、“黑旅馆”、无证废旧收购、路面摊点等专项整治,坚决铲除滋生违法犯罪、引发矛盾纠纷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土壤。整治以来,共取缔“黑网吧”393家、“黑诊所”149家、“黑旅馆”61家、无证废旧收购站点330家、其他无证经营800余家;破获刑事案件49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xx人、抓获网上逃犯272人;挤压高危人员994人。
四、着眼长远,服务管理到位
排查整治难,巩固成效更难。我们坚持务实创新,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有力地保障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区综治委每月、镇(街道)综治委每半月、村(社区)综治办每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整治重点,解决难点问题。各地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根据联席会议安排,开展针对性整治行动,确保管理制度化、常态化。
2、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服务民生的理念,对“城中村”污水管道进行改造,配备保洁人员,切实为群众营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根据地理位置、道路状况、居住习惯等实际,通过砌建、修补围墙,对“城中村”进行封闭式改造,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出入口设立门岗,派驻保安、城管等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看护,对辖区居住、暂住人员以及车辆办理通行证件。在复杂地段、人员密集场所、主要出入口等场所布建治安监控点,在警务室设置分控中心,与派出所监控室联网。据统计,自开展整治以来,全区共投入“城中村”改造经费8200余万元。
3、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积极推广出租房屋“三色三级”管理模式,即根据出租房屋租住人数、人员成份和从业情况,分为重点户、一般户、放心户,分别以红、黄、蓝色标注,建立一户一人一档,实行分级管理,确保租住人员底数清、情况明、管控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警务室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贵重物品寄存服务;司法部门组织开展送法进工地、进工厂、进民工子弟学校等活动;劳动部门积极为流动人口开展就业培训,半年来,共举办就业培训班11期,现场招聘会193期,达成就业意向64150人,通过劳动争议仲裁为外来务工人员追索工资、经济补偿金、工伤医疗等费用415万元;教育部门放宽政策,吸收20509名外来工子女到公办中小学就读;卫生部门为5603名外来儿童免费接种疫苗;计生部门为外来务工妇女提供免费B超、各类妇科专项服务14218人次。
4、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各镇(街道)全面建成“5+X”模式的综治工作中心,各项制度完善、运行机制顺畅。全区建立了148个以实战型警务室为主体的村(社区)“五位一体”综治办,配齐配强专职力量,切实筑牢排查整治的第一道防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探索组建了治安中心户长、警企联合巡逻队、社企义工巡逻队、党员义务服务队、维稳妈妈队等队伍,形成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守望互助、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