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总结范文 > 正文

高一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2024/11/09总结范文

老地方整理的高一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篇1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没有忽略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工作很琐碎,但是如果用心去做,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我被安排到高一(17)班担任实习班主任。初次见面时,我就向原班主任了解班里的情况。全班61人,男生37人,女生24人;内宿42人,外宿19人;正取生44人,择校生17人。大部分学生都是初次离开家里来到学校生活,学业水平普遍较低,通过多种途径还了解到这里的学生大部分家庭背景都有些复杂,或抱养,或来自单亲家庭,或双亲外出打工的,或是存在家庭矛盾与纠纷的。但是经过八周的相处,我发现这里的学生很纯朴、可爱,都渴望别人的关怀。因此,我会从细微处关心学生,也会从整体出发,协助员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1、做好班主任常规工作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是比较繁琐的。每天都要跟班,铃声一响,总是出现在教室,看学生早晚读、课间眼保健操,记录学生考勤情况,督促学生搞好班级及公地卫生,检查仪容仪表等。其余时间都是在办公室里办公。从早到晚,日复一日,不断重复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感觉很充实。

为了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我向原班主任要了一份名单,尽快熟悉名字。早晚读时,还不时地在课室里走动,一方面督促他们读书,另一方面是熟悉每一张脸孔,尽快把学生与名字对上号。非上课时间我会跑到教室,和学生闲聊,了解他们的近况。此外,我还会与原班主任一起下宿舍,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找个别学生聊天

从学生的周记或作文,或者从学生的平时表现,了解到一些学生的烦恼。他们正处于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很多事情都还没有适应,出现了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或是学习上的烦恼,或是家庭的压力等等。他们不敢与父母老师交流,害怕无法得到他们的理解;来到新环境,他们对同学不是很信任,羞于与同龄人倾诉,畏惧他们的嘲笑。而我们作为实习生,与他们年龄相近,亦师亦友的身份,他们更乐于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内心想法。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或是调皮捣蛋、无心学习,或是文静,或是自卑,或是努力学习的学生,我都找他们单独谈话,关心他们,给他们一些建议或指导。学生也很信任我,把内心的真实想法都告诉了我。

从多次的谈话中,我发现学生很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与理解,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我会制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班里的活动,让他们知道,老师是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方面。我从来不因为成绩不理想就怀疑学生的能力,因为才能是多方面的,相信很多学生还没有挖掘到自己的潜能。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我绝不训斥他们,而是耐心地教育他们,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症下药。班上两位学生和老师闹矛盾,原班主任在办公室里怒气冲冲批评两个学生,一学生态度很不好,另一学生则不吭声。刚好给教导主任遇上了这一幕,对他们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教育。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也大概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由于双方的情绪不好而闹僵了。等老师们走后,我就分别找了那两个学生聊天。我没有训斥她们,而是让他们把事情的经过向我陈述一遍。女学生觉得很委屈,很孩子气说不想读了,但在我慢慢的开导中,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乐于向老师承认错误。男生是个很叛逆的人,吃软不吃硬,越是大声呵斥他,他就越反抗。我抓住了这一点,平心静气地跟他谈话,真心关心他,信任他。他意识到自己错误了。此外,我还跟原班主任说了一些事情,向她提出了一些建议,老师也意识到自己过于激动,把事情严重化了。后来,老师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学生也会受感动,也承认了错误。双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化解。

从中我也深深意识到,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训斥,扣分,罚扫地,而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作为一个老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勇于承认自己的小错误。

3、开展主题班会和第二课堂活动

据我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很多学生都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方法不恰当。针对学生这一的学习状况,我开展了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的主题班会。形式很简单,主要是指导他们如何充分合理地分配时间。课后有些学生还来向我倾诉关于学习上的困惑,我都很乐意帮助他们。此外,我还开展了以“团结合作,创建和谐班集体”主题的班会。这一次通过游戏导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每一次的班会,我都会上网找搜集材料,精心准备,力求发挥最大效果。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我和其他队友组织了三次课外活动——打篮球、拔河比赛和趣味运动会。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八周的实习工作已经结束。回想起来,在和平中学的一切历历在目。在这一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情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去做好一名教师。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队友们的关心与帮助!

高一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篇2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nbs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高一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篇3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找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高一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篇4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

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

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