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环境创设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创设总结 篇1
第一章 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简述幼儿园数学的心理特点P19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自从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后,这已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 ① 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例如“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随着幼儿动作的逐渐内化,他们才能够在头脑中进行这样的对应。 ② 幼儿表现出的这些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这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对于那些表现出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幼儿,也需要给予他们充分摆弄的机会,这既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①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的作用即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 ②但把表象的作用无限夸大也是不适当的做法。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而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却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所以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①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幼儿学习数学,最终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但幼儿头脑中往往只是保存着一些具体的经验,要使之变成概念化的知识,则需要符号体系的参与。 ② 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幼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内化外部世界,同时也建构着新的知识。
二.简述幼儿教育的原则P24
1.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 ①具体应表现在数学教育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 ②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数学 ③ 引导幼儿用数学,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2.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 “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是指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指向幼儿的思维结构的发展。
3.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幼儿主动建构):
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就是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建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幼儿自己建构起来的,而且这个建构过程也是幼儿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 4.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提出“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的'依据是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每个幼儿都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这既表现在每个人尤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还表现在每个人的脾气性情和态度倾向性各有不相同。
第二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简述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科学领域的目标P36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简述幼儿园各年龄班数学教育内容(小、中、大班)P48
小班: 1. 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 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 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 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 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 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7. 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8. 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学习判断两个物体之间明显的上下关系,说出什么在什么上面。什么在什么下面 9. 在教师引导下,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
中班: 1. 认识1~10以内的数字,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 2. 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学习10以内序数;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 认知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4. 学习用各种几何体(积木或积塑)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5. 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6. 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顺序 7. 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8. 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9. 学习区
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学习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学习按指定方向运动 10. 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等
大班: 1. 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学习顺着数和倒着数 2.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3.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学习用加减法解答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4. 能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5. 学习按物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进行分类;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 6. 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关系 7. 认识几种常见的几何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8. 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量 9. 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10. 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学习一些表示时间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注意时间长短和更替,知道要爱惜时间 11. 认识角、元、2元、5元、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否相同
第三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简述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P62
1.数学操作活动设计 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技能的要素转化成幼儿可以独立操作学习的活动。 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由目标、材料、规则、形式、指导、评价这6个要素所组成。
①目标:活动目标的制订与表达要具体,以便于教师的把握,使其能观察、评定幼儿活动的情况,可操作性。
②材料:材料的提供应注意一下几点:①提供的材料应充分②提供的同一类活动的材料应有实物、图片、符号三个层次,不同层次,具体→抽象③在学习同一概念或同一关系时,所提供的材料应多样化
③规则:指幼儿操作活动的要求和完成活动所必需的步骤,使幼儿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怎样使用材料。
④形式:指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有三种方式:个别操作、两人或多人(小组)操作、集体(全班)操作
⑤指导:指教师如何向幼儿讲解、说明活动材料和活动规则,以及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的要求,包括对个别幼儿的指导。
⑥评价:指评定活动的教育效果,即幼儿是否达到活动目标,幼儿活动中是否有多进步。评价的目的既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也是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改进教师的教学,使数学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简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哪些教学内容P66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有时还包括活动建议、活动延伸。
①活动名称:数学活动的名称。一般有两种取法: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
②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到达的具体教育效果,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 活动目标中关于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概念的学习、认知能力的学习、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教学活动目标表述方式: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所做的事来表述;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常用
③活动准备 (1)学习经验的选择 (2)幼儿的经验准备,教师可采用任务分析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 任务分析包括两方面的情况:首先,分析进行这一学习活动,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环节有多少。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环节越多,则难度越大,对幼儿学习的要求也越高;其次,要分析幼儿在进行这一学习活动时,已具有哪些知识技能,具有哪些能力,他们还缺少什么;最后,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条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获得学习经验。 (3)数学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 A. 教具、学具的选制、运用要有助于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过分新奇) B. 教师选制的教具、学具,应尽可能使其具有多种用途,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使用价值 C. 教师在选制、运用教具、学具时,要注意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④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活动开始: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 活动进行:幼儿可分组进行不同的操作活动 活动结束:教师可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④ 活动建议和活动延伸活动建议:一般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活动延伸:是指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数学活动之间的联系。
三.什么叫操作法?运用操作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P88
1.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2.运用操作法注意的问题: 1. 明确操作目的(给儿童积极探索的空间) 2. 要向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3. 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 4. 要帮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探索的方向(并非操作方法) 5. 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观察儿童的表现,并给予一定的引导 6. 要引导幼儿整理归纳操作结果 7. 操作材料及要求可尽量体现差异性、层次性
四.什么叫比较法?比较法有哪几种分类方式?运用比较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P88
1.比较法:是通过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他们在数、量、形等多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教学方法
2.分类 按比较性质:简单的比较和复杂的比较 按比较的排列形式:对应比较(重叠比较,并放比较,连线比较) 非对应比较(单排比较,双排比较,不同排列形式的比较)
3.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在充分观察基础上进行比较 2. 视觉比较和操作法相结合 3. 在比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 4. 在运用重叠、并放、连线等比较形式时,应注意引导幼儿理解对应的含义并掌握正确进行对应的技能 5. 比较形式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具体水平来确定 第四章 幼儿集合概念的教育
一.简述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阶段P118
1.笼统感知阶段 2.感知集合界限的阶段 3.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 4.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
二.简述引导幼儿学习集合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21
1.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关注幼儿对“一样”的理解
2.“掌握求同和分类的技能”包括:①通过外部动作达到的运算技能②通过心里旋转达到的运算技能
3.“初步形成集合概念”是指幼儿能在经验的层面上对事物进行的一种概括和归纳,入按物体的一个特征或两个特征做集合,得出红颜色或红颜色的园的经验
4.“对集合元素进行比较和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则包含了对“1”和“许多”的理解、集合间元素多、少、一样多的判断,集合的多种属性及集与子集相等和包含关系的体验等 具体到各年龄班的集合教育要求:
小班幼儿集合概念教育的要求: 1.知道自己和与自己相关物体的归属,体验物体的共同属性 2.体验“1”和“许多”及其关系 3.能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做
环境创设总结 篇2
《创设温馨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课题总结“环境是幼儿的老师”这句话明白的告诉我们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就如《纲要》所指出的: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因此,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在这学期开展了这个课题后,我认为适宜的环境除了要健康、舒适、温馨、真实、自然、有秩序以外,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为幼儿营造一种整合化、生活化、活泼化的学习氛围。
一、孩子的自主学习
我们班的孩子有一部分是年龄月份不足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其中大年龄幼儿的优势,以大带小,鼓励年龄大的幼儿主动帮助年龄小的幼儿,并且充当活动的领导者,为其他幼儿做出榜样;同时年龄小的幼儿可以自动向年龄大的幼儿学习,在大年龄幼儿的工作中产生学习的愿望:
上午10:30左右,孩子已经开始区域工作了。和往常一样,毅玲对比她大的孩子的工作产生了兴趣。于是她来到沈宇航、蔡淼的桌边,看他们进行“神秘袋”的工作。
老师:“毅玲,要不要自己选一份工作?”
毅玲:“我想看看这个。”
(当毅玲正专注于其他孩子的工作而拒绝我的建议时,我尊重了她的选择,而在一边关注着她的'举动。)
大约过了10分钟左右,老师也选了一份“神秘袋”来到香香身边。
老师:“毅玲,愿意和我一起做这个工作吗?”
毅玲看看老师手上的袋子,笑着点了点头。
(通过对毅玲的观察,我发现香香对“神秘袋”的工作产生了兴趣,于是选择了适合毅玲年龄的、装有小球、小陀螺、小鸭子、小剪刀、小鞋子等一些小物件的实物神秘袋,在淼淼、宇航即将结束工作前,再一次邀请了毅玲。这一次,毅玲接受了我的建议。)
于是老师和毅玲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来,简单介绍了工作的名称后,老师请毅玲闭着眼睛伸手到袋里去取一样东西。
(当毅玲将小手伸入袋子触摸这些物件时,她的表情也在不断的变化——一会儿笑眯眯,一会儿又好像在想着什么……看着鼓动的袋子我可以猜想到毅玲的小手正在轮流触摸、感受着袋中不
同的物件。)
老师:“你摸到的是什么呀?”
毅玲笑眯眯地眨巴着眼睛,好像还在感觉着。过了一会儿——
毅玲:“我摸到了一个圆圆的东西。”
老师:“圆圆的,会是什么呢?”
毅玲:“像是小球一样的。”
老师:“真的吗?”
毅玲取出小球:“你看。”(这时毅玲的表情是兴奋的、得意的。)
(当我问毅玲摸到了什么时,毅玲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继续用手在感觉,然后她选择了最容易表达的小圆球,在这个过程中,我给了毅玲自己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所以当毅玲快速地取出小球给我看时,她的表情是得意的、自信的。)
好奇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孩子,喜欢摸摸、看看。今天这项工作的进行,起源于毅玲对宇航、淼淼正在进行的“神秘袋”工作的好奇,也可以说是环境给了毅玲启发,而我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毅玲想学习的愿望,并选择了适合毅玲年龄和发展阶段的材料。通过与老师一起进行“神秘袋”的工作,不仅毅玲的触摸觉得到了发展,同时她的语言能力、敢于尝试、探索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可见,为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想做的事,能让孩子以自己的动力与环境互动,从而得以自我成长。
二、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学习
教师除了要为幼儿预备丰富且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还要善于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契机,让孩子有机会练习所学的各种技能:
老师:“今天我们班有3位小朋友请假,那现在坐在这里的有多少小朋友呢?”
王宝宝:“数一数嘛,就可以知道了。”
老师:“那你们会不会用逢双数的方法来数呢?”
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我会!我会!”
(点名确认出席情况是每天的例行活动,今天我利用这一活动的用意是想给幼儿多一次感受数的机会,让孩子在数数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经验来感受数量。)
我请了郭子琪来数。
郭子琪边点边慢慢地开始数:“1、2、3、4、5、6、7、8、9、10、1……”
“不对了!不对了!”孩子们又一次纷纷举起了小手。
卢雨田:“王老师,郭子琪数错了,10后面是11,不是1。”
“对,是11,应该数11。”有些孩子跟着说。
(我选择了在班中能力相对较弱的郭子琪来数,也是别有用意的。子琪在数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孩子们对数的掌握情况。)
这时的郭子琪被大家这么一说,显得有些紧张,涨红了小脸,停了下来。
老师(对郭子琪):“要不要再来一次。”
郭子琪点点头,又重新开始慢慢地数:“1、2、3、4、5、6、7、8、9、10(停顿了一下)11、12。”
(被卢雨田劈头指出错误的郭子琪这时显得有些尴尬,我轻轻地一句“要不要再来一次。”使郭子琪不致于感到沮丧,受到鼓舞的她又一次小心翼翼的开始数数,我觉得她今天不气馁的表现也是值得称赞的。)
“是29,29个人呀!”王智源、董凝等幼儿都抢着说。
(看来,已有较多的孩子能熟练的掌握数量了。)
老师:“是吗?那我们和郭子琪一起再来数一次好吗?”
孩子们:“1、2、3、4……28、29。”
(对于还没能熟练掌握数的郭子琪来说,能随着同伴一起数,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她不仅多一次练习的机会,还体验了“只要多练习,我也会数的。”这对于增强她的自信是很有帮助的。)
在这个活动中,我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互动的环境,还扮演了推手的角色,让孩子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在有秩序及轻松的学习氛围互动下,使学习变得更愉快更有意义。
以上两个案例给我这样一个启示,即儿童的发展离不开“有准备的环境”。为幼儿预备一个适合的环境,提供幼儿自发性探究与自我调整的教具教材、设计多种难度不同的活动,让幼儿以自由选择的方式选择自己想要的教具、教材及活动来从事;以自己的学习步调来学习,是教师应有的义务。同时,协助孩子在环境中探索、让幼儿在轻松的活动中与环境中的物体、事件和人之间相互互动,并通过这些互动慢慢建构自己的知识,也是教师应有的义务。
教师作为环境的重要因素,将在观察、了解、评估和指导的过程中,成为儿童适时发展的“辅导者”,也可以说是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扮演“学习催化剂“的角色,帮助及支持孩子自发的活动,协助孩子探索、实验、寻求知识的方向。
就如《纲要》所指出的: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发展与人格,应善于利用人、事、时空等各种要素,努力创设利于儿童发展的各类环境,教师必须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在的发展的可能性,给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
环境创设总结 篇3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透过创设结构合理、卫生安全、美化、儿童化、教育化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自然接触中认识各种事物,获得各种感受,理解各种现象,让幼儿生活在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里。经过这学期,我班以“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属于他们的天地。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着重从以下几下方面进行小结。
一、为幼儿带给有效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的环创设由老师带给材料,幼儿理解学习逐渐演变为依靠幼儿亲身实践进行发现学习,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在为幼儿创设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能树立“以儿童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逐渐提高自己把高层次的教育目标转化为低层次教育目标,向教育目标的资料与要求物化在操作材料中过渡。为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我们对各区域的材料设置进行分类,分量投放;从而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重在支持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操作和充分体验,调动与激励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用心、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发展。
三、让孩子自主创设“孩子的世界”。
过去我们的环境创设是由老师单方面策划、制作的,幼儿只占小部分的参与。环境布置好后,让幼儿充当观赏者,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被动的。虽然所创设的环境均称得上结构布局合理、色彩和谐悦目,但无论从环境创设的高度、意图等到方面都未能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精神。经过反复的学习、讨论、尝试、改善,秉承上学期的研究探索成果,一改往日创设环境的方式,本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共同与孩子创造一片欢乐天地,我们也最后尝到了成功的甜蜜。此刻各班活动室创设的方式是:大部分贴在墙上的作品是幼儿透过剪贴出来的图画或由幼儿收集的一些活动资料,自由装饰所布置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幼儿努力的成果,老师设计背景,幼儿想象具体资料等多种形式并用。既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促进了全体幼儿的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又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满足了幼儿的喜好、需要和情趣,从而让幼儿享受一种美的熏陶,提高幼儿的审美的潜力。
教室的环境创设整体布局的改观更加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只要我们心中有了一个前进的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为孩子创设更好的生活环境。我相信,幼儿的环境创设工作必须为取得更好的成绩。
环境创设总结 篇4
一、引言
幼儿园提供的环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他们不仅具有适应环境、选择环境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改造环境与创设环境的能力。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环境已远远不能满足开放性、多元化课程模式发展的要求。要让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情绪、言语、活动和习惯形成的环境空间,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宰,使幼儿全面、独立、富有个性地成长、发展。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遵循的原则“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十分重要。如何达到让墙壁说话,使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发展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安全性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
③发展性原则;
④动态性原则;
⑤互动性原则。
二、孩子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人
(一)领导高度重视,增强教师的环境意识
优美、和谐的环境是幼儿理想的学习、生活场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互动作用。在环境创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使环境教育深入人心,就要任务落实在教师身上,因为教师不仅是教育资源的集大成者,要负责组合各种资源实施环境教育。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幼儿。帮助教师树立新的环境创设理念,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白如何让“环境与幼儿对话”,“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二)努力为幼儿构筑一个美丽宽松,充满生机活力的户外环境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体育活动环境,用自然、无毒、无害材料为幼儿设置了钻、爬、攀登、平衡、翻滚等锻炼的大、中、小型活动设施是孩子们的最爱;室外活动器械、玩具材料种类要丰富、数量要充足,要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而且要有效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和乡土材料,制成了各种玩具,如“纸球”、“稻草绳”等。
三、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要使幼儿健康成长,必须抓住机遇,为幼儿学习语言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要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培养。要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使幼儿充分感受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具有语言能力,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学会举一反三,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其次,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就是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如给幼儿听故事,邀请幼儿谈话,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声音,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多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交谈;并注意给每个幼儿说话的机会,在交谈中,教师要让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要启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第三,要教导幼儿礼貌用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重点是教育幼儿会问早、问好,道别,会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教育孩子讲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等等,使孩子拥有良好的语言礼貌,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另外,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努力做孩子的模范和榜样。
四、幼儿园绿色环保环境的创设
(一)以教师自身的环保行为和良好行为习惯,带动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关心周围的环保状况,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另一方面,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以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看见废物主动捡、看见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管,这样,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会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寻找、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鲜活的教育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而通过游戏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最易接受。二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掌握粗浅的知识,可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思维、记忆及语言表达能力。这需要教师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提高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三是从自然角观察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小窗口。经常带领幼儿去实地调查,让幼儿听马路上的喧哗声、市场上的叫卖声和朗朗的儿歌声、优美的音乐声,通过比较、感受,了解噪音污染对人们情绪及听觉带来的影响;到马路边观看车水马龙的情景,让幼儿知道废气的来源;组织幼儿拾落叶、扫垃圾、为花草树木浇水、整理图书、玩具等,慢慢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五、创设多元化环境促进孩子快乐成长
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要以这种理念作为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以幼儿为本,努力为孩子营造舒适、安全、互动、自然的幼儿园环境,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所谓幼儿园环境创设就是师生共同围绕着教育目标,创设能促进幼儿成长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环境在教育过程中以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备受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在开学初都会将班级环境布置一新,让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美。有的老师将环境的主体设计好后,再请幼儿画一些画,做一些手工,丰富到已有的环境之中,体现出一种师生共创的理念。近年来,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纲要》新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非同一般的作用。在实践中,应尝试着以“多元化原则”来创设幼儿园室内环境,让孩子们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学习,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