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技术工作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技术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技术工作总结 篇1
新课程改革意在构建体现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打破旧的传统课程背景下不论学生基础与潜质,不顾学生兴趣与特长,忽视个性差异的弊端。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空间,让学生在不断选择中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学会规划人生。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已根深蒂固,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当初许多东西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有边学习、边总结、边实施。因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经过探究、总结,取得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教训。
一、学习新课改理念,制定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改革,在实施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与困难。思想决定行动,观念更新是前提,科组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班,学习新课改理念,明确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方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通过学习,改变观念,达成共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新课程试验改革中教学的变化
(一)课堂教学发生可喜的变化
1、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逐步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教师结合实验教材的诸多优势,课堂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有机结合,更注重情感体验和人文性。教师的思考由课改刚启动时重形式转向了重内容实质的研究。课堂教学内涵的改变反映出当前教学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施得更为深刻。
2.课堂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动场景。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激活,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课堂不再只是知识的交流,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多了思考的空间,教师成了学生学习中的伙伴、朋友。学习变成了一种交流、讨论和对话,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
3.重视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课堂上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训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中开发课程资源,搭建进行实践活动的平台,注重知识的积累与感悟,教学活动更为丰富多样,课堂中有了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可喜尝试。基本能力各科开足可齐课时,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从而真正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4、课后实践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材设计了分层内容,教师设计了分层实践内容等,使学生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变化
1.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种全新的彻底的教育改革,在实施中要想真正落实实施好,作为实施者教师必须对新课改思想理念有一定把握。新课改意在什么?如何实施新课改?这一切教师都不是很清楚的。通过岗前培训学习使教师们理解、认同课程改革方案的基本理念,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好充分准备。由于新课改对教材的知识体系做了很大调整,首次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概念引入课程领域,并以此构筑新的课程体系及结构。这一切对于教师而言,既陌生又不适应。特别是旧课程体系教了多年感到得心应手,更感到对新教成的不适应,因而,教师要在岗前通过培训学习,对新课程知识内容结构体系,设置理念目的有个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新的课程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必须做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艺术更新、专业知识更新、文化知识更新,真正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
2.教学设计的变化。
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中,教师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抓住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能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时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念在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实验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再次,依据课标、兼顾多版本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三、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新教材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新形势下,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而应该以新思路新方法,以学生为本,从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学生信息素养的高度去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和谐课堂。
在以前的信息技术课堂,就好象是微软系列软件的培训班,注重讲解操作方法,通常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安排什么操作,学生就做什么,这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要以生为本,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差异大的特点,设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在课程实践中,尝试“研究性”学习模式,“协作式”学习模式。
(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把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仅作为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和学校要求,从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大胆地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构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习变得有趣,使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不知不觉间拉近了。
(三)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有所增强,多数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互助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
(四)信息技术实践中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小学生的特点,联系新课改理念,科组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作为探讨与研究。
1、游戏互动模式目标分析选择游戏学学玩玩总结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适合于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我校从三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三年级的小朋友对学用电脑有着强烈的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讲“图标、任务栏”等枯燥又难于理解的概念,肯定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做法是淡化概念的讲解,注重操作技能的习得,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学与玩中强化“电脑是学习工具”的意识。
如,三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会开关机后,以小组互助的方式用拼图、纸牌接龙等游戏来练习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用桌面游戏来练习操作鼠标的技巧;用具有游戏性质的CAI软件如《恬恬与小旋》来练习启动退出、前进后退、打开关闭等基本操作,了解菜单、了解菜单中命令项的作用和用法;用《动物百科》、《千奇百怪的海底世界》等声像读物来熟练鼠标的基本操作。当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些操作后,再给这些操作“正名”,使概念的获得有着顺理成章、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2、任务驱动模式
作品范例任务驱动操作实践成果交流传统的计算机教育过于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包含很多细节的完整操作,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采用培训式的教学方式,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学习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应用,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前学后忘、印象淡薄。而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侧重学生信息素养及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应打破本位主义,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学习应用软件本身,而是要以应用软件为媒介和手段,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尝试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
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使下提高学习的热情,在对可预见的成果展望中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务驱动”模式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如自主探索、小组互助、寻求指导等。
比如,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文字处理时,我们就采用了任务驱动模式,总任务是:使用WORD设计制作一本学生自己的作文选。具体做法是:事先,每个学生选出5篇写得较好的作文,各自完成文字的输入,保存在软盘中(这一任务提前一个星期布置,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在学习WORD的过程中,3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把3个人的作文合编在一起,用WORD进行修饰、排版,做成一本漂亮的作文选。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内可进行即时的协作交流。WORD的教学绝不能面面俱到,学生若能完成每节课的具体任务,就掌握了最基本操作,至于一些操作细节问题,则作为任务的拓展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究,可自主解决亦可寻求教师指导。最后,选出一些优秀作品或在全班交流,或链接到校园网上,或打印成稿在橱窗内展出,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自主学习模式
建立平台明确任务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这一模式较适合操作性不强的学习内容。信息技术课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便利性,加大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容量,构造具有层次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已掌握的信息技术来适应和完成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打下基础。
比如,我校三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这部分内容时,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用一节课的时间学完了教材中两课时的内容。教师事先在做好一个名为“大眼晴看计算机世界”的课件,上课时教师讲解3分钟,明确一下学习任务,其余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小组间可以协作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用“在线测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老师也可以通过及时反馈的测试结果来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并决定哪些学生需要个别辅导。这种学习方式机动灵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能上网,课内课外、随时随地都可以调出网上的课件来学习,这对一些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尤其适合。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决定阅读哪些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中提供的相关链接查阅Internet上的泛资源。
四、课程改革中评价制度的变化
1、教师评价:我们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完善教师成长档案袋,提出“以教师发展为目标,以过程评价为主线,以教师自评为基础,以全面评价为内容”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事业型、研究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2、过程评价:我们建立了以过程性发展评价为主,分阶段综合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在过程评价中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内容包括“我的个人综合情况记录”、“我的进步”、“我受到的赞扬”、“我的获奖情况”、“我的成长足迹”
及“同学、老师对我说”、“家长对我说”等,各项内容以记录表及成果原件收录在成长档案袋中。
3、课堂即兴评价:课堂教学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评价,或教师评价或学生自评互评,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质疑、发言、作业、参与小组学习等学习环节中的表现尽可能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表情、姿态评价学生,即使是否定的评价也要先找一个肯定的支点,再提出希望和期盼,在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时,引导学生要学会赏识别人,先找优点,再提不足,让学生在赏识、宽容中品尝成功的快乐、美好的同学情。
4、学业评价:我们拟定了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的“成长乐章”,在学科评价结果呈现上取消“百分制”,采用形式多样,方式灵活,内容宽泛,体现教育功能的评价方式进行。
5、开展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强调终结性评价,难以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我们注意到,评价学生不能只关注期末考试成绩,而更应该注意学生在模块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果都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节课的表现,都记录在册,一学期积累下来,便能综合地评价一个学生。过程性评价能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在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个体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学生成长。对于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模块学习水平成绩占60%,包括上机操作成绩和期末自查考试;过程性评价占40%,学生行为过程评价包括四方面:学习态度占10%,平时测验占10%,平时作业占10%,实验动手能力占10%。通过综合性的评价,特别关注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我们的收获与困惑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以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图文并茂,而且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体现出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因此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强。教师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各种方式获取知识,这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一)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下,新课程实验工作比较扎实,进展情况良好,主要体现在:
1、理念得以更新。通过广泛的宣传,深入地培训和积极的实践,有效地更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的教师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
2、教师正在成长。教师普遍认同新课程,课改实验热情高,自我反思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了,教师间合作交流的现象经常出现了,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正在成长。
3、课堂更趋活跃。课堂正由封闭走向开放,从重教案到重生成,从重传授知识到重学生发展,从重教学结果到重活动过程和情感态度,从重文本到重生本,师生关系更趋和谐,学生主体更显突出。
4、学生兴趣浓厚。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变化、教法的改变、学法的更新,使实验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情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实践体验让学习走向生活,合作学习使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尝试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二)在课改实施中,我们也碰到不少问题,主要有:
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和追求个性化学习之间的矛盾;大班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和个性化教学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基础与创新的关系;课堂活跃与课堂常规之间的矛盾;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自主的发现学习之间的有机融合等。教师观念转变不够,仍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左右摇摆;教师工作压力大,可用空间少;小学生心理、生理不够成熟操作难,对实行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困难;社会和学校尝未形成综合活动强烈的意识;在新课本中插图的合适使用,及教材内容的本地化,以求更能适应学生的认识基础等问题值得探讨。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还发现学生评价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课程的改革,成为课改中的一大焦点。
今后工作的几点措施,简单的说,首先,要加强学习,进一步巩固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端正教师观念,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第二,形成具体、科学、可操作的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第三,加强活动过程管理,辅导教师进入实践活动角色。第四、学校领导层要真正介入新课程改革,促进课改的正确推进,加快对教师从知识理念转变成实际行动理论。第五、在评价问题上,建议上级主管部门采取具体措施改革评价方法,是否可以把评价学生的权利还给学校,甚至一线的教师。
小学技术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服务开展,坚持以网络和其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科研、教育资源建设为重点,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统领课程改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服务课程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逐渐提升我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组织教生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
1、组织教师进行ftp使用培训。ftp是局域网文件传输与管理的重要技术,对学校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培训,教师基本掌握了文件的上传和下载,使教师平时用微机进行文件的远程交换能做到正确熟练,已成为学校有关部门的文件交换平台。
2、组织老师参加20xx年11月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做好报名、培训、考试工作。参加考试的老师100%成绩合格。
3、组织老师参加课题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了教师的参与意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和研究水平。为了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我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各教研组积极探索和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并以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等形式进行大胆实践和创新,既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广泛运用,又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质量和效果。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挑战的能力。
4、利用每天课外时间,有组织地安排各年级学生进计算机房上网阅读电子图书和期刊。组织学生参加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信息类兴趣活动。参与班级电子小报设计比赛。在学校博客上完善并及时更新班级网页,展示班集体建设成果。组织教师、学生参加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电脑制作活动、信息技术应用竞赛等项活动。进行远程教育实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进电教管理
1、对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在进行培训的基础上正确应用,提高使用率,及时填写记载簿,实时反映使用情况。
2、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急教师之所急,供教师之所需。日常计算机的各种故障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经常监控网络运行状况,只要是内部网络问题,也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教师日常电教设备的使用尽量提供帮助。
三、推进课程整合
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学生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
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方式的研究》进入中期评估,为此除了严格按要求完成日常研究工作外,还要梳理研究思路,不断调整研究目标,及时上传相关资料,完善过程性材料。不断加强课题研讨活动的针对性,提高研究质量。
四、推进学校校园网建设。
本学期在区电教中心的统一部署下,为各校又进一步追加了学校网络建设的相关设备,使各校的网络硬件设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如何用好这些装备,就成了当务之急。我校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参加校园网评估验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检查评估中,获得了评估组领导的肯定。
五、认真贯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目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我校在三到六年级继续开设信息技术课,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虽然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还不丰富,各种教学平台还需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还需不断加强。我校将加大工作力度,使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小学技术工作总结 篇3
本人在20xx年12月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自20xx年12月转评为中学二级教师以来一直从事英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同时担任教导主任。几年来,我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成绩虽小,感慨良多。下面我就对自己这几年来的工作作一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思想方面: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政治态度端正,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修养,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采,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积极教书育人,对不良现象敢干批评,勇于奉献,曾多次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和学校的表彰。
二、教学工作方面:在教学工作中,坚持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备好课,讲好课,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向每一堂课要质量,及时批改好作业,课外多辅导学生。本人教学成绩优异,所授的学科成绩合格率95%以上,优秀率30%以上。本人所教学生的英语中考成绩远远高于全县英语的平均水平。
1、严谨教学。在教学中本人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没有丝毫的马虎应付。按照新时期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的特点,以及所授教学班级任务的实际,认真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2、认真备课。备课就如一出戏,没有详实而细致的剧作和精心的策划,那这出戏是“苍白无力”的。本人首先紧抓课程标准,对每一节里各个知识点在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对具体了解,理解掌握等各个层次都了如指掌,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然后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班,因各个教学班英语知识的整体水平不同,备课时都应心中有数,包括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等。然后参考一些教育教学参考书,补充课本中的一些遗漏和不足,作更深层次的理解。“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本人时刻没忘记这句话的道理,所以在备课阶段,强制自己要多看些课外资料,多涉及和参考课外书籍。在这几年来,本人坚持研读《中学英语》、《英语教学研究》等课外杂志,还经常上网查阅教学最新发展动态。本人深刻体会到,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本人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深刻地认识到把好备课前,是课堂教学充满自信,充满激情,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潜能的基础。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俗话说“教无定法”,本人人认为,不但是指不同教师对不相同或相同的内容有不同教学,就是同一教师对同一内容也都有不同的教法,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到每个班,每个章节,采用多种形式如启发式、讨论式、谈话式、实验、比较法、探究法等,在教学中切实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思维尽情地、自由地发挥,直至把教学问题弄清弄懂。在这几年里,本人经常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甚至电脑课件等,把课本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创造情境,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本人也注意对所授知识的及时总结,及时从学生中得到反馈,使每一个节课都有提高,并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些记录补充。
4、重视实验、实践教学。本人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力争开足课堂实验,并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锻炼了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研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本人一直重视教研教改活动。一是可以使自己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特点,建立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教研组活动,经常与同事探讨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虚心学习、请教。我还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大胆承担“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公开试验课,积极研讨,改进教法。20xx年我主持参加了七年级“英语单词快速记忆与巩固”教学方法的探究,该课题于20xx年1月通过市课题专家组鉴定,准予结题,同时我个人撰写的《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一文获市级课题个人成果三等奖。得到领导和老师的好评,被学校评为“教研积极分子”。
四、班主任工作方面在班主任工件中,能以德育为纲,注重育人为本,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按照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去开展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工作能做到勤、严、细、实,特别注重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所任的班级班风、学风良好,被学校评为“文明班”。同时我个人获得总校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做一个让学生、学校、家长满意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三个“心”:尽心、耐心、爱心。所谓“尽心”就是挖尽心思,做事要周密计划,详细安排,应尽心思去考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品行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等,做到疏而不漏。所谓“耐心”就是对后进生转化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所谓“爱心”就是对学生要有仁爱之心。几年来,我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一点成绩,汇报如下:20xx年我主持参加了七年级“英语单词快速记忆与巩固”教学方法的探究,该课题于20xx年1月通过市课题专家组鉴定,准予结题,同时我个人撰写的《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一文获市级课题个人成果三等奖。
小学技术工作总结 篇4
新课程改革意在构建体现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打破旧的传统课程背景下不论学生基础与潜质,不顾学生兴趣与特长,忽视个性差异的弊端。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空间,让学生在不断选择中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学会规划人生。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已根深蒂固,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当初许多东西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有边学习、边总结、边实施。因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经过探究、总结,取得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教训。
一、学习新课改理念,制定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改革,在实施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与困难。思想决定行动,观念更新是前提,科组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班,学习新课改理念,明确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方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通过学习,改变观念,达成共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新课程试验改革中教学的变化
(一)课堂教学发生可喜的变化
1、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逐步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教师结合实验教材的诸多优势,课堂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有机结合,更注重情感体验和人文性。教师的思考由课改刚启动时重形式转向了重内容实质的研究。课堂教学内涵的改变反映出当前教学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施得更为深刻。
2.课堂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动场景。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激活,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课堂不再只是知识的交流,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多了思考的空间,教师成了学生学习中的伙伴、朋友。学习变成了一种交流、讨论和对话,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
3.重视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课堂上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训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中开发课程资源,搭建进行实践活动的平台,注重知识的积累与感悟,教学活动更为丰富多样,课堂中有了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可喜尝试。基本能力各科开足可齐课时,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从而真正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4、课后实践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材设计了分层内容,教师设计了分层实践内容等,使学生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变化
1.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种全新的彻底的教育改革,在实施中要想真正落实实施好,作为实施者教师必须对新课改思想理念有一定把握。新课改意在什么?如何实施新课改?这一切教师都不是很清楚的。通过岗前培训学习使教师们理解、认同课程改革方案的基本理念,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好充分准备。由于新课改对教材的知识体系做了很大调整,首次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概念引入课程领域,并以此构筑新的课程体系及结构。这一切对于教师而言,既陌生又不适应。特别是旧课程体系教了多年感到得心应手,更感到对新教成的不适应,因而,教师要在岗前通过培训学习,对新课程知识内容结构体系,设置理念目的有个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新的课程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必须做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艺术更新、专业知识更新、文化知识更新,真正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
2.教学设计的变化。
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中,教师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抓住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能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时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念在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实验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再次,依据课标、兼顾多版本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三、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新教材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新形势下,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而应该以新思路新方法,以学生为本,从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学生信息素养的高度去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和谐课堂。
在以前的信息技术课堂,就好象是微软系列软件的培训班,注重讲解操作方法,通常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安排什么操作,学生就做什么,这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要以生为本,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差异大的特点,设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在课程实践中,尝试“研究性”学习模式,“协作式”学习模式。
(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把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仅作为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和学校要求,从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大胆地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构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习变得有趣,使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不知不觉间拉近了。
(三)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有所增强,多数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互助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
(四)信息技术实践中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小学生的特点,联系新课改理念,科组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作为探讨与研究。
1、游戏互动模式目标分析选择游戏学学玩玩总结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适合于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我校从三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三年级的小朋友对学用电脑有着强烈的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讲“图标、任务栏”等枯燥又难于理解的概念,肯定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做法是淡化概念的讲解,注重操作技能的`习得,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学与玩中强化“电脑是学习工具”的意识。
如,三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会开关机后,以小组互助的方式用拼图、纸牌接龙等游戏来练习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用桌面游戏来练习操作鼠标的技巧;用具有游戏性质的CAI软件如《恬恬与小旋》来练习启动退出、前进后退、打开关闭等基本操作,了解菜单、了解菜单中命令项的作用和用法;用《动物百科》、《千奇百怪的海底世界》等声像读物来熟练鼠标的基本操作。当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些操作后,再给这些操作“正名”,使概念的获得有着顺理成章、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2、任务驱动模式
作品范例任务驱动操作实践成果交流传统的计算机教育过于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包含很多细节的完整操作,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采用培训式的教学方式,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学习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应用,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前学后忘、印象淡薄。而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侧重学生信息素养及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应打破本位主义,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学习应用软件本身,而是要以应用软件为媒介和手段,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尝试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
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使下提高学习的热情,在对可预见的成果展望中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务驱动”模式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如自主探索、小组互助、寻求指导等。
比如,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文字处理时,我们就采用了任务驱动模式,总任务是:使用WORD设计制作一本学生自己的作文选。具体做法是:事先,每个学生选出5篇写得较好的作文,各自完成文字的输入,保存在软盘中(这一任务提前一个星期布置,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在学习WORD的过程中,3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把3个人的作文合编在一起,用WORD进行修饰、排版,做成一本漂亮的作文选。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内可进行即时的协作交流。WORD的教学绝不能面面俱到,学生若能完成每节课的具体任务,就掌握了最基本操作,至于一些操作细节问题,则作为任务的拓展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究,可自主解决亦可寻求教师指导。最后,选出一些优秀作品或在全班交流,或链接到校园网上,或打印成稿在橱窗内展出,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自主学习模式
建立平台明确任务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这一模式较适合操作性不强的学习内容。信息技术课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便利性,加大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容量,构造具有层次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已掌握的信息技术来适应和完成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打下基础。
比如,我校三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这部分内容时,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用一节课的时间学完了教材中两课时的内容。教师事先在做好一个名为“大眼晴看计算机世界”的课件,上课时教师讲解3分钟,明确一下学习任务,其余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小组间可以协作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用“在线测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老师也可以通过及时反馈的测试结果来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并决定哪些学生需要个别辅导。这种学习方式机动灵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能上网,课内课外、随时随地都可以调出网上的课件来学习,这对一些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尤其适合。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决定阅读哪些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中提供的相关链接查阅Internet上的泛资源。
四、课程改革中评价制度的变化
1、教师评价:我们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完善教师成长档案袋,提出“以教师发展为目标,以过程评价为主线,以教师自评为基础,以全面评价为内容”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事业型、研究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2、过程评价:我们建立了以过程性发展评价为主,分阶段综合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在过程评价中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内容包括“我的个人综合情况记录”、“我的进步”、“我受到的赞扬”、“我的获奖情况”、“我的成长足迹”
及“同学、老师对我说”、“家长对我说”等,各项内容以记录表及成果原件收录在成长档案袋中。
3、课堂即兴评价:课堂教学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评价,或教师评价或学生自评互评,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质疑、发言、作业、参与小组学习等学习环节中的表现尽可能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表情、姿态评价学生,即使是否定的评价也要先找一个肯定的支点,再提出希望和期盼,在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时,引导学生要学会赏识别人,先找优点,再提不足,让学生在赏识、宽容中品尝成功的快乐、美好的同学情。
4、学业评价:我们拟定了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的“成长乐章”,在学科评价结果呈现上取消“百分制”,采用形式多样,方式灵活,内容宽泛,体现教育功能的评价方式进行。
5、开展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强调终结性评价,难以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我们注意到,评价学生不能只关注期末考试成绩,而更应该注意学生在模块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果都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节课的表现,都记录在册,一学期积累下来,便能综合地评价一个学生。过程性评价能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在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个体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学生成长。对于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模块学习水平成绩占60%,包括上机操作成绩和期末自查考试;过程性评价占40%,学生行为过程评价包括四方面:学习态度占10%,平时测验占10%,平时作业占10%,实验动手能力占10%。通过综合性的评价,特别关注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我们的收获与困惑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以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图文并茂,而且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体现出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因此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强。教师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各种方式获取知识,这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一)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下,新课程实验工作比较扎实,进展情况良好,主要体现在:
1、理念得以更新。通过广泛的宣传,深入地培训和积极的实践,有效地更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的教师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
2、教师正在成长。教师普遍认同新课程,课改实验热情高,自我反思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了,教师间合作交流的现象经常出现了,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正在成长。
3、课堂更趋活跃。课堂正由封闭走向开放,从重教案到重生成,从重传授知识到重学生发展,从重教学结果到重活动过程和情感态度,从重文本到重生本,师生关系更趋和谐,学生主体更显突出。
4、学生兴趣浓厚。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变化、教法的改变、学法的更新,使实验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情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实践体验让学习走向生活,合作学习使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尝试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二)在课改实施中,我们也碰到不少问题,主要有:
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和追求个性化学习之间的矛盾;大班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和个性化教学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基础与创新的关系;课堂活跃与课堂常规之间的矛盾;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自主的发现学习之间的有机融合等。教师观念转变不够,仍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左右摇摆;教师工作压力大,可用空间少;小学生心理、生理不够成熟操作难,对实行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困难;社会和学校尝未形成综合活动强烈的意识;在新课本中插图的合适使用,及教材内容的本地化,以求更能适应学生的认识基础等问题值得探讨。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还发现学生评价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课程的改革,成为课改中的一大焦点。
今后工作的几点措施,简单的说,首先,要加强学习,进一步巩固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端正教师观念,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第二,形成具体、科学、可操作的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第三,加强活动过程管理,辅导教师进入实践活动角色。第四、学校领导层要真正介入新课程改革,促进课改的正确推进,加快对教师从知识理念转变成实际行动理论。第五、在评价问题上,建议上级主管部门采取具体措施改革评价方法,是否可以把评价学生的权利还给学校,甚至一线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