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生产工作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烤烟生产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烤烟生产工作总结 篇1
我们村是全乡最大的一个村,全村共有13个自然屯,858户3912人,耕地面积4428亩,其中水田2484亩,旱地1944亩。近几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的指引下,我村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烤烟生产,并不断总结历年来的经验教训,种植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由原来的插花面积多、管理不规范、科技含量低等向良种化、规范化、区域化、土壤风化、肥料腐化转变,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上等烟比例一年上一个台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带动全乡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新突破。今年全村共有13个自然屯307户种烟,种烟面积2510亩(含地烟58亩),虽然碰到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有收面积仅为2058亩,但总交售干烟达5984.23担,比去年增加1090担,总产值332.5万,比去年增加112.3万元,创特产税59.2万,平均价为5.55元/斤,比去年每斤增1.39元,亩产量达2.9担,亩产值达1616.2元,比去年增加449元,上等烟比例占52,比去年提高23.1个百分点,中上等烟占98.6,种烟户户均收入10834.6元,比去年增加3928.4元,人均收入2391.2元,比去年增加1007.2元;其中收入5000元到10000元的有107户,比去年增加4户,收入10000元到15000元的有84户,比去年增34户,收入15000元到20000元的有30户,比去年增20户,收入2万元以上的有33户,比去年增24户。收入50万元到70万元的有4个屯,10万元到30万元的有5个屯。
我村的烤烟生产之所以取得这样高的效益,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面积的落实
我们抓住去年的烤烟生产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许多烟农种烟得到了实惠这个契机积极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了不论在哪里都听到他们谈烟论烟的'氛围,使广大群众对烤烟生产有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情。针对县、乡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召开支部、屯干、组干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村干包片包屯,屯干、组干包到户的责任制,并配合好党委政府逐屯召开群众大会,认真总结烤烟生产的成功经验,介绍典型,宣传典型。由于认识提高,宣传到位,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不仅低洼田、秧苗田都种上了烤烟,还扩大地烟58亩,是历年来种植面积最多的一年。
二、提高单产,主攻质量,向质量要效益
在种出优质烤烟,提高上等烟比例方面,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抓“三早”——早计划、早备耕、早沤肥。
我村一直按“三化”标准种植,这两年更加认识到土壤风化和肥料腐化的重要性。烟田提前翻土过冬,让土壤充分风化,为烟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去年11月底全村基本上完成一犁,改变以往临近移栽才犁耙的现象;同时备足农家肥、磷肥、麸肥提前沤制一个月以上,让其充分沤熟腐化,保证烟株不受肥害。
2、选择最佳播种期和移栽期,种植密度合理化。
培育壮苗是烟叶生产的基础,所以要培育出壮苗好苗,就要选择最佳播种期和育苗方式,我村在去年12月下旬播种,全部采用斯美地消毒和漂浮育苗,所以能够保证成活率。移栽大田后,抗逆性强,无病虫害,返苗时间短。同时做到烟田合理密度,保证每亩1100到1200株,这样能够促使烟株个体发育好,群体结构合理,促进烟叶正常发育。
3、科学配方,平衡施肥。
按配套肥料施肥,是生产优质烟的关键,所以我村全部按1:2:3比例使用氮、磷、钾,麸肥每亩用15——20公斤,硝酸钾每亩按5——10公斤追施,还增加一定的微量元素,根据烟田地块不同肥力等因素进行条施、深施、液施。
4、抓好大田管理。
按大田管理前促、中稳、后控的原则,我们在大田管理方面,一是采取还苗后追施提苗肥的方法;二是做到中耕小培土,揭膜高培土,保证上中部位烟叶充分开吉开片;三是做好防治病虫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四是做到彻底打顶抹芽,根据长势和施肥水平,每株烟留有效叶18——20张,并做到顶无花,腰无芽,收后一根桩;五是旺长期间灌足旺长水,做到每块田地灌水三次以上,保证田间水分达80。
5、坚持成熟采收和科学烘烤。
成熟采收是提高烟叶质量的核心环节。坚持成熟一片采收一片,由户籍管理员发放采收证,按烤完下部烟后停烤7——10天,烤完中部烟后停烤10——15天,上部叶5——6片叶一次性采收的原则。并按“三段式”烘烤方式,坚持做到低温变黄,稳升温定色,控制干筋期温度,提高黄烟率。
6、做好烟叶分级和存放。
分级扎把是烟叶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干烟脱杆后即进行分级扎把,另炉存放,以免部位混放,并配合好技术员到各屯做好分级现场培训,力求做到部位清楚,等级分明。
我村今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能满足于现状。明年,我们将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取烤烟生产再创佳绩,为全乡小康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烤烟生产工作总结 篇2
我们村是全乡最大的一个村,全村共有13个自然屯,858户3912人,耕地面积4428亩,其中水田2484亩,旱地1944亩。近几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的指引下,我村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烤烟生产,并不断总结历年来的经验教训,种植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由原来的插花面积多、管理不规范、科技含量低等向良种化、规范化、区域化、土壤风化、肥料腐化转变,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上等烟比例一年上一个台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带动全乡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新突破。今年全村共有13个自然屯307户种烟,种烟面积2510亩(含地烟58亩),虽然碰到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有收面积仅为2058亩,但总交售干烟达5984.23担,比去年增加1090担,总产值332.5万,比去年增加112.3万元,创特产税59.2万,平均价为5.55元/斤,比去年每斤增1.39元,亩产量达2.9担,亩产值达1616.2元,比去年增加449元,上等烟比例占52,比去年提高23.1个百分点,中上等烟占98.6,种烟户户均收入10834.6元,比去年增加3928.4元,人均收入2391.2元,比去年增加1007.2元;其中收入5000元到10000元的有107户,比去年增加4户,收入10000元到15000元的有84户,比去年增34户,收入15000元到20xx0元的有30户,比去年增20户,收入2万元以上的有33户,比去年增24户。收入50万元到70万元的有4个屯,10万元到30万元的有5个屯。
我村的烤烟生产之所以取得这样高的效益,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面积的落实
我们抓住去年的烤烟生产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许多烟农种烟得到了实惠这个契机积极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了不论在哪里都听到他们谈烟论烟的氛围,使广大群众对烤烟生产有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情。针对县、乡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召开支部、屯干、组干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村干包片包屯,屯干、组干包到户的责任制,并配合好党委政府逐屯召开群众大会,认真总结烤烟生产的成功经验,介绍典型,宣传典型。由于认识提高,宣传到位,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不仅低洼田、秧苗田都种上了烤烟,还扩大地烟58亩,是历年来种植面积最多的一年。
二、提高单产,主攻质量,向质量要效益
在种出优质烤烟,提高上等烟比例方面,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抓“三早”——早计划、早备耕、早沤肥。
我村一直按“三化”标准种植,这两年更加认识到土壤风化和肥料腐化的重要性。烟田提前翻土过冬,让土壤充分风化,为烟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去年11月底全村基本上完成一犁,改变以往临近移栽才犁耙的现象;同时备足农家肥、磷肥、麸肥提前沤制一个月以上,让其充分沤熟腐化,保证烟株不受肥害。
2、选择最佳播种期和移栽期,种植密度合理化。
培育壮苗是烟叶生产的基础,所以要培育出壮苗好苗,就要选择最佳播种期和育苗方式,我村在去年12月下旬播种,全部采用斯美地消毒和漂浮育苗,所以能够保证成活率。移栽大田后,抗逆性强,无病虫害,返苗时间短。同时做到烟田合理密度,保证每亩1100到1200株,这样能够促使烟株个体发育好,群体结构合理,促进烟叶正常发育。
3、科学配方,平衡施肥。
按配套肥料施肥,是生产优质烟的关键,所以我村全部按1:2:3比例使用氮、磷、钾,麸肥每亩用15——20公斤,硝酸钾每亩按5——10公斤追施,还增加一定的微量元素,根据烟田地块不同肥力等因素进行条施、深施、液施。
4、抓好大田管理。
按大田管理前促、中稳、后控的原则,我们在大田管理方面,一是采取还苗后追施提苗肥的方法;二是做到中耕小培土,揭膜高培土,保证上中部位烟叶充分开吉开片;三是做好防治病虫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四是做到彻底打顶抹芽,根据长势和施肥水平,每株烟留有效叶18——20张,并做到顶无花,腰无芽,收后一根桩;五是旺长期间灌足旺长水,做到每块田地灌水三次以上,保证田间水分达80。
5、坚持成熟采收和科学烘烤。
成熟采收是提高烟叶质量的核心环节。坚持成熟一片采收一片,由户籍管理员发放采收证,按烤完下部烟后停烤7——10天,烤完中部烟后停烤10——15天,上部叶5——6片叶一次性采收的原则。并按“三段式”烘烤方式,坚持做到低温变黄,稳升温定色,控制干筋期温度,提高黄烟率。
6、做好烟叶分级和存放。
分级扎把是烟叶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干烟脱杆后即进行分级扎把,另炉存放,以免部位混放,并配合好技术员到各屯做好分级现场培训,力求做到部位清楚,等级分明。
我村今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能满足于现状。明年,我们将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取烤烟生产再创佳绩,为全乡小康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烤烟生产工作总结 篇3
一年来,我办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干群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从烟人员的努力奋斗和全镇广大烟农的大力协作,今年较好地完成了市镇两级分配的烤烟生产种植任务,收购均价名列全市第一,完成种植烤烟面积7200亩,涉及13个村,337户,全镇累计收购烟叶19142担,均价14.69元,总产值3082万元,烟农亩平产值达到4559元。完成基本烟田土地整改项目1000亩,项目建设工程款300多万元,实施单位为农大社区,为我镇稳定烤烟生产规模、完善烟水烟路等基础设施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完善了全镇780座烤房的维修及检修,共投入资金30万元。改善了全镇7000多亩烟田的土壤,投入石灰下田消毒资金26万元。**市金卫烟农专业合作社今年已经通过**省示范合作社验收。烟草站、烤烟办、合作社齐心协力组织成立了站外专业化分级队伍,设立了29个分级小组,分级人员200多人。分级工作按照专业化分级方案层层管理分工,大家互相帮助,克服困难。把散烟专业化分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全市的站外专业化分级推进会议在我镇召开。会议指出了专业化分级的必要性、必然性和重要性,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行的高度好评。今年又新投入烟夹和农机具共计360多万元,很好有效缓解了广大烟农翻耕阶段和烘烤阶段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体现了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工作;较好地完成政府分配的各项联村工作和群工站联系工作,做到部门、政府中心工作两不误。今年的烤烟生产虽然面临着恶劣天气的影响,但通过全体从烟人员的辛勤努力和艰辛付出,烤烟生产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方反响良好,特别是外来烟农户,认为我办烤烟生产技术服务周全,新技术和新政策宣传和落实,做到了及时到位,结合烟站实行全封闭和低线收购,真正让利烟农,效益保障较好。现将一年来的烤烟生产工作作如下汇报:
改变服务态度,优化生产环境,引进外来烟农户来我镇种烟去年冬季以来,考虑本镇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由我办带头,大力引进外来烟农落户**种烟,主要在服务工作和土地流转工作上下功夫,不管是外来烟农的吃和住,还是生产上的一大堆麻烦事,我办全体人员都能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做到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越的服务落实外来烟农种烟,充分发挥金卫专业合作社的服务作用,从育苗、机耕、植保、采收、烘烤、调制和分级等工作,组织有经验的农民工为外来烟农进行一条龙式的服务工作,做到收费公平,不误农时,很好地解决了外来烟农因人生地不熟和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遇到的特殊困难,如:请工难、请工贵和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对全镇780多座烤房进行了全面维修工作,除辖区村烤房维修外,另外增加烤房维修经费30多万元,保证了广大烟农的烤房紧张问题,全年引进外来烟农17户,种植烤烟面积1300多亩,占全镇种烟面积的20%,为今年的烤烟种植任务完成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动作用。甚至还起到了带动本镇烟农种烟的积极性,给来年的烤烟生产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烟叶刚刚结束,烟办全体人员一行到贵州余庆县进行外来烟农户和走访和了查工作,组织了20多人的贵州烟农户,以兄弟般的形式召开座谈会,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来**种烟和积极性特别高,现已落实种烟的10户,11月10日左右,贵州烟农全部开往**,进行20xx年的烤烟种植面积落实和机耕起垄工作,而且还带来大批的新队员过来种烟。掀起了来年烤烟冬翻工作的新高潮。
强化忧患意识,积极组织力量,确保烤烟生产新胜利。我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从烟人员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坚定了烤烟种植规模的决心和信心,通过下村入户、召开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积极组织各涉烟村,科学划分烟区,积极流转土地给外来烟农户种烟,合理安排任务,充分利用长流二号烤房和烤烟烟夹进行烘烤烟叶,做到不空一座长流二号烤房,尽量普及烤烟烟夹,切实落实新技术和新力量,尽量减少广大烟农的劳动强度,为烟农减工降本和提质增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围绕有大烤房的村组进行多种烟,尽量发动有多年老经验的烟农多种烟,尽量利用优质田块多种烟;改善种烟环境,充分利用农机具工作,有效缓解烟农的劳动强度,通过多种有效措施的激励,最终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种植计划任务。
我们烟办、烟草站把烟农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从宣传发动到备耕育苗再到择优品种,从大田管理到集中烘烤再到专业分级等,除集中举办培训班外,还要求专干技术员逐户逐丘精心指导,强化服务措施,应对自然灾害,尽可能帮助烟农减少损失、增加收入。派出所、农电站、农商行**支行、烟草站等部门在生产和收购过程中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维护了烟农生产效益。积极协助烟农进行土地流转,为全镇烤烟生产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全力为外来烟农户提供后勤保障和土地流,保证了外来大户顺利落户、安心生产和优质服务。在镇政府和烟草部门多项措施的激励下,烟农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种植烤烟的热情高涨。在今年灾难重重,严重减产的情况下,我办组织全体从烟人员,及时堪察灾情,稳定烟农情绪,引导烟农做好灾后挽救工作,在提质增效方面,主要从大田管理阶段的优化烟叶结构做起,坚决让一切不能进站收购的烟叶消除在田间,为烟农减工降本起到良好的作用。今年我镇种植烤烟30亩以上的大户58户,其中本镇30户以上的45户,亩平产量、亩平产值、收购均价都分别达到了市镇两级规模示范户的标准。
在经过了站外专业化分级的工作后,很好地缓解了外来烟农户因请工难、请工贵的分级和打捆工作,做到烟叶进站后不需再进行分级,有较地节省了烟农和合作社的人力和物力。烟办、烟站精心组织送售,烟草部门放低收购眼光,共同营造了良好收购氛围,100%的烟农对今年的收购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总之,今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烟办、烟草局正确指导、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各涉烟村组和相关部门艰辛付出、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镇广大烟农辛勤劳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是认识不够到位 有的干部对烤烟产业还认识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烟叶质量和产量滑坡现象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镇现代烟草农业的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二是烟叶受灾严重 受自然灾害影响,规模户每亩减产50公斤以上,连续长时间的降雨和病虫灾害造成2000多亩烟田不同程度受灾减产。三是设施维护不及时 主要表现在实行了烟水配套工程的烟田,水利设施缺乏应有的维护,影响了烟田的排灌。四是质量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烟农凭经验办事,未按烟草专用配方施肥,特别是外来烟农,只讲节省肥料,不注重产量。没有完全落实烟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技术,降低了烟叶质量。五是土地流转不到位 部分村干部在土地流转工作上不讲究成效,没有时间观念,严重影响到外来种烟户的农事操作季节,造成了全镇好几个大户,严重减产和收益减少。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思考、加强管理、积极应对。**是农业大镇,除耕地以外,没有太多的资源优势,传统的水稻种植,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无法彰显效益,农民增收渠道不多。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途径,增加农业效益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烤烟生产的战略意义,坚定信心,确保全镇烤烟这一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们要抓住上级对**加大关注和支持的机遇,进一步强化对现代烟草农业的认识,稳规模、提速度、高层次推进我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多措并举,坚决完成明年烤烟生产任务
20xx年,我办坚决以镇党委、政府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将贯彻“稳规模、提质量、强特色、增效益”为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确保种植烤烟万亩以上,收购烟叶2万担以上,进一步提升烟叶产量和质量,提升烟农种植效益。
一是鼓励规模种植 今年烤烟收购工作结束后,镇烟办、烟站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30亩左右的适度规模经营户烟叶产量和质量水平与全镇平均水平基本一致,又能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因此,要着力培养种烟30亩左右的适度规模户,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一类种烟户重点关注、重点支持、重点服务,引导烟农向规模化效益,逐年增加30亩左右的适度规模户,使之成为我镇种烟的主要群体。
二是提升质量意识 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产量求效益、以技术稳规模”。技术员、辅导员、专干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培育新型烟农,牢固树立科技意识和质量意识,对病虫害多发不宜种烟的水田,对劳动力等条件不够的农户,不盲目发展种烟。引导烟农科学种烟,做到烟田早备耕、病虫早预防、施肥重方案、操作依规范,丰产保质量,优质争高效。
三是推广机械作业 在工资逐年上涨、劳动力相对紧缺的形势下,要保证种烟的可比效益,只有提高烟叶生产的机械化应用水平,才能做到“减工、降本、增效”。金卫烟农专业合作社,要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国家烟草局全程机械化推广的优势,大力推广成熟实用的生产机械,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机耕、植保、烘烤和分级等环节统一起来,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做到“种植在户,服务在社”,使烟农朋友特别是种烟大户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
四是抓好冬翻备耕和面积落实工作 当前是决胜来年烤烟生产的关键时刻。我镇确定20xx年必保收购烟叶2万担以上。各村(社区)要迅速召开烤烟生产专题会议,拿出具体方案,配套具体措施,将任务分解到组,落实到户。要全面发挥党小组长、烟农组长、妇女组长、老协会长的作用,帮助广大烟农了解政策,下定决心多种烟、种好烟。各村(社区)要正确认识冬翻冻坯对烟叶提质增效的作用,切实抓好落实。基础较好的村不可盲目乐观,必须考虑各种不利因素,谨慎对待;压力较大的村要沉着应战,充分利用当前冬翻有利天气,引导烟农同步做好堆置火土灰和清沟沥水等前期农事准备工作,抓住当前关键时段,掀起冬翻高潮,夯实来年基础。
五是严格考核兑现 为切实抓好明年任务的落实,我办在镇烤烟生产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到各级联动、任务到村、责任到人、包干负责,考核到人,奖罚兑现。凡未能完成种植任务的镇专干一律实行绩效考核,因态度不端正、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得力等主观原因造成任务完不成的要严肃追责。
总之,为确保**烤烟生产万亩乡镇的地位,需要我们一以贯之的努力。我们相信,有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有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体镇村干部的团结协作,有全镇烟农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20xx年度烤烟生产任务,把我镇建设成为全省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烤烟生产工作总结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志:
首先,非常真诚地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对我镇烤烟的关心和扶持,对我镇烟农的关注和厚爱,并且今天给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让我在这里向大会作汇报,我无非是无数默默无闻为镇雄烤烟事业奔波劳累的代言人,我的汇报无非是各位烤烟工作基层干部职工的心声,也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我将我镇如何壮大烤烟产业支柱,打造以勒烤烟品牌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以勒镇是镇雄县主要的种烟乡镇之一,20xx年县下达种植面积17030亩,收购数量306万斤,位居全县第二。以勒镇种烟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一度处于低谷时期。20xx年以来,原以勒镇党委书记廖仕松、镇长朱兴兰带领一班人马,团结全镇上下,苦拼实干,使以勒镇烤烟“以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夯实了扎实的烤烟基础,迈出了建设“兴烟强镇”的可喜步伐,成功地把“以勒属于不适宜种烟地区”那段不幸的历史扔进了故纸堆,迎来了20xx年种植省优质样板烟2000亩,市优质样板烟2500亩的承办机遇。烤烟一直是以勒镇的“重头戏”和支柱产业,为了抓好这一支柱,今年党委政府进一步提出“壮大烤烟产业支柱,打造以勒烤烟品牌”的响亮口号。抓住承办省市优质样板烟的机遇,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烟草公司、县烟办、农业局和挂钩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生产到收购各个环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铸就了以勒烤烟历史上的辉煌。全镇种植面积实际量测19085亩,占县下达任务17030亩的112%,完成收购数量324.83万斤,占县下达指令性任务306万斤的106.15%,超出任务的绝对数18.83万斤,位居全县第一,烟农收入1565.66万元,户均纯收入4225元,种烟大户中有的收入高达3.8万元,人均纯收入845元,实现斤烟均价4.82元。在等级结构上,桔黄色烟叶比例占16.7%,上等烟叶比例占21.8%,下等烟叶比例控制在16%以内。
一、在生产措施上,呈现“八个新突破”。
20xx年,县下达以勒镇指令性种植任务17030亩,收购数量306万斤,这个历史性的突破和超越,比20xx年180万斤增加了126万斤,为全面完成这一任务,党委政府认真分析研究,及时成立烤烟生产领导组,进一步完善烤烟生产意见和考核办法,牢固树立“种好烟,才能收好烟”的观念,注重解决烟农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各项生产措施落实上呈现了“八个新突破”。
(一)择优布局、规划地块上有新突破
认真搞好规划种植,实现50亩以上连片种植,做到90%以上的种烟地块属于中上等地,控制了林边烟、坡地烟、瘦地烟和不适宜种出好烟的地块、零星分散户以及插花户。对局部地区的小麦种烟地块一律实行“6.1”规格,大规模做到白地种烟,达到规范化、一体化种植,对不服从规划的烟农一律不给签订种植合同,在规划地块内无能力的农户,腾出地块由村统一规划,合理调配。轮作面积达到85%以上,在布局和规模上明显好于去年,其中100亩以上连片48片8312亩,500亩以上连片2片1129.5亩,1000亩以上连片2片2460亩。
(二)把好节令、确保适时上有新突破
对部分商品化集中陆地育苗严格在2月15日前育苗播种结束,4月10日前假植结束;大面的漂浮育苗,尤其是省市优烟样板,提前做好准备,适时播种。4月20日前预整地结束,起垄盖膜结束,5月5日前,样板移栽结束,5月15日前移栽全面结束。10月1日前采烤全面结束,10月10日前收购全面结束。
(三)精心选种、培育壮苗上有新突破
在精心选种上,一律按照烟草公司的要求种植K326优良品种,全镇无一株杂劣品种。育苗上,集中统一地块,统一管理人员,做到适时剪叶,掐叶露杆促根和有足够时间炼苗,提高壮苗的比例,达到壮苗的标准和适时要求,省市优质样板烟的规划地块,实行100%的漂浮育苗,并且达到一流的育苗水平,确保苗株保证供应地块,确保移栽在5月5日前完成。
(四)抗旱整地、缓解劳力上有新突破
正值整地时期,恰好干旱连续一个多月,为不延误农时,县委田书记、马县长、李副书记、朱副县长等县委、人大、政府、纪委几家班子的领导在百忙之中亲临我镇庙埂、以堡、瓜果、毛坝等烟区现场指挥镇村组干部群众抗旱整地。在粘性土壤无法牛耕的情况下,时任县农业局局长的王翼及时指派县农机站采用购买、租借等方式给以勒送来微耕机7台,并把农机站的'技术人员全部派到地块,指导帮助烟农翻犁烟地;县烟办主任鲁绍延筹措2万多元资金,从贵阳购买了微耕机4台运到地块;烟草公司经理罗友权适时到现场指导检查,并在物资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镇长杨正坤为了指挥搞好移栽攻坚战,连续20天未离开以勒,人大主席邓仲书、分管领导朱绍贤、班子其他领导日日坚守岗位,寸步不离地块;烟站站长杨剑带领烟站职工起早贪黑,脸上的皮,晒脱了层,家中老父老母和妻子多次打电话催他回家,他都没有回去。烟草公司和烟站技术人员以及镇村干部取消了“五一”长假,深入地块,指导烟农整地、起垄、定位等一系列操作程序。群众换人不换机,人闲机不闲,点起灯笼火把,24小时翻犁地块不放松,缓改了紧张的劳力,腾出了多余的时间干事。做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旱,不误节令的移栽,形成了众志成城与天斗与地斗的动人场面。烤烟工作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离不开各位领导和同志,在这里,我谨代表以勒镇党委政府,代表全镇61809名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和同志的关心、帮助、辛劳、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五)技术推广、样板带动上有新的突破
为确保省市级优质烟样板的实施起到示范辐射作用,500亩和1000亩以上的地块在选点上都具有优质烟叶生产条件,属于轮作地、空闲地、上中等肥地,布点都在公路沿线。样板上按照拉绳起垄、啤酒瓶定位、双层环形施肥、打点栽烟的要求,采取挖大塘,深移栽的方法,完成了地膜覆盖,墒饱墒直、行向统一,横看纵看一条线的任务,基本做到卫生栽烟,整齐有秩。并在样板上召开了大中小型的现场会23次,统一了全镇的规格标准,使样板辐射大面,有力地推动整体移栽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六)地膜栽培、覆盖质量上有新突破
以勒镇属立体性的高二半山区,地膜烟栽培势在必行,烟农接受率逐步上升,一是地膜烟面积由20xx年的4000亩上升到10128.9亩,占总面积的53%,形成了白哗哗的壮观场面。二是在样板上采取高起垄、挖大塘、施好肥、先盖膜、后栽烟的程序,集中时间,重点解决盖膜不及时的问题;在大面上烟农基本做到了一边栽烟一边盖膜,栽烟膜口破得小,两头两边用细土压严、压实、不透风、不透气,盖膜质量上有很大的突破。
(七)生产投入、科技培训上有新突破
为保证县委政府下达指令性任务完成,全镇共得到上级投入资金和本级投入资金493万元,其中省优质样板烟投入54万元,市优质样板烟25万元,大面烟投入175.02万元,现场培训费2.8万元,人工防雹投入1.2万元,打击烟贩子投入1.8万元,肥料和燃煤补助91.85万元,烟区道路维修11.4万元,良种补贴129.93万元。在科技培训上,先后召开了烤烟育苗、预整地、揭膜培土等工作现场会,有效地解决了烟农的技术“瓶颈“问题,并针对K326品种的特性,开展了移栽、施肥、烘烤、扎把等的现场培训,并进一步规范“宽行窄株”的种植规格。
(八)中耕管理、成熟烘烤上有新突破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在说不假,烤烟生产结束后,烤烟生产领导组组织镇村组干部、烟草职工、烤烟辅导员,在“管”上下功夫,开展了田间薅锄、理沟排涝、追肥培土、人工防雹、病虫害防治、揭膜培土等中耕管理工作,运用好烟水配套的功能,强化指导,责任到人、到农户、到地块。按照“科技兴烟”的方法、措施,留足叶片,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使大田烟株长势整体一致,茁壮喜人,烟叶从下而上逐片发黄,收效良好,真正实现“顶无烟花,腰无烟杈,地无杂草,沟无积水,采烤结束一棵桩”。为减少烤房挂灰烟、火红烟、黑桃叶、蒸片烟的出现,敦促辅导员挨家逐户检查指导各烟农的立式热风炉,整改烤房85%以上,保证了烘烤不出异常现象,并指导成熟采烤和分级扎把等工作,使烘烤和分级扎把,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确保烟叶交出质量。
二、在收购措施上,着重下好“六步棋”。
细节决定成效,必须从简单的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如果不掌握烤烟收购的细节、方方面面,就会直接影响全镇烤烟收购的工作的有序推进,影响指令性任务的圆满完成,更无法调动镇村干部和广大的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在收购措施上我们着重下好“六步棋”。
一是领导靠前。党政主要领导把烤烟收购纳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牢牢把握烤烟收购工作的主动权,分管领导和烟站站长不仅亲自抓、重点抓、而且全身心地抓,镇村组干部并肩配合,协调作战,做到层层有责任,事事有人管,未出现“空白”和“盲点”。
二是统一眼光。统一确定收购眼光,衡量周边县、乡收购水平,加强组织管理,帮助烟农弄清是非,引导烟农在指定站点交售,主动交售、自愿交售、心悦诚服的交售,在转变烟农“听风就是雨”的思想上,加大资金调度力度,及时兑现烟农烟叶款,没有“白条”现象发生。
三是服务为上。收购期间,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外出请销假制度,镇村两级干部不准外出,党委班子适时召开班子和站点长会议,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分析查找收购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切实为烟司和烟农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胸有成竹。盘清家底,掌握情况,组织镇村干部、烟站职工和烤烟辅导员深入种烟小组、协会会员、农户家中和种烟地块,查看烟农烟叶库存情况、交售情况,掌握每一户烟叶数量,大田剩余烟叶情况,一边搞好政策宣传,一边进行核产定量,随时掌握烟农情绪和交售烟叶信息,提供党委政府及时研究决策,做到盘清家底、胸有成竹。
五是步步为营。把住“入户预检”到“贷款结算”收购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合同收购”,实行“阳光收购”,急烟农所急,想烟农所想,提高服务水平,杜绝“人情烟”、“关系烟”等里应外合、内外勾结、坑农害农的现象发生。
六是落子有声。强化烟草专卖管理,打击非法经营、贩卖、囤积、运输烟叶的行为,表现为早打,发现苗头就打,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让其形成气候;快打、快侦、快处,不留隐患,做到查处一桩,教育一片;严打,就是在经济上重罚,抗拒执法的行为坚决依法打击,总体来说,查处13桩,教育了170人次,经济罚款13500元,处理交通车辆7辆,做到了看好自己门,管好自己人,收好自己的烟。
三、在考核措施上,严格“三准三奖惩”。
党委政府在制订考核办法时,就考核内容,规定种植面积,以移栽后的实际量测为准,收购总量,以收购结束定案数为准,样板,以省市优质样板烟的考核办法为准的“三准”措施。在奖惩措施上实行三种类型的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