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6、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7、计划免疫、意义: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2
1、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它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鼠细胞核移植实验说明了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2)多利羊的实例:《指导书》P34:24
例如:A羊取细胞核,B羊取去核卵细胞,融合在一起,植入到C羊子宫里,产出多利羊,多利羊的性状与A羊一致,说明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产生多利羊的生殖方式叫克隆,属于无性生殖。
(3)生物学家发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一般还成对的.存在。例如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如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是单条存在的。例如认得精子和卵细胞有23条染色体。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化会影响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1)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它有蛋白质和DNA组成,其中最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是双螺旋结构。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叫做基因。
3、遗传性状的概念
(1)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
4、生物相对性状的实例
(1)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如长头发和短头发是一对相对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有豌豆的皱粒和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等。
(2)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是隐性基因,则表现出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性状。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3
1、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2、所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己视觉。
3、眼球结构: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瞳孔(光线的通道)、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脉络膜(色素细胞)、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视神经、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4、胶卷:成像=视网膜,暗室:脉络膜,镜头:折射光线,调整焦距=晶状体,光圈:光线的通道=瞳孔
5、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6、如果说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7、近视眼用凹透镜加以矫正。
8、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
9、耳的结构:外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内耳(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前庭,耳蜗),咽鼓管(由鼓室通向咽)
10、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至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11、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做噪声。
12、挖耳朵,避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避免引起中耳炎。
13、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14、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15、概括地说,脑和脊髓是社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16、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17、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18、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皮肤、肌肉等处。脑和脊髓还有通向内脏器的神经。
19、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0、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1、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个复杂的网络就是人体内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
22、五部分:接受信息(受刺激器官)传输信息(感觉神经)处理信息(脊髓)传输反应(运动神经)接受反应(肌肉)23、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25、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6、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7、在完成这个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
28、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29、简单反射:生来就有;复杂的反射: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通过大脑皮层特定的神经中枢。
30、睾丸、卵巢等都是内分泌腺。它们与唾液腺、汗腺不同,这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31、人体的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32、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等)、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乖)
33、缺少甲状腺素会患呆小症。缺少胰岛素,会患糖尿病。生长激素不正常会患侏儒症或者巨人症
34、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35、王应睐于1965年制成结晶牛胰岛素。他被被称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36、目前已经有动物150万种。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37、鱼能够在水中生活,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8、鱼的体形呈流线形,可减少水中阻力。
39、胸鳍:前后运动,腹鳍:上下运动,背鳍:上下、左右运动,尾鳍:左右,运动方向,前进的运动。
40、胸鳍、腹鳍、背鳍能保持身体平衡。
41、模拟实验。模拟实验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42、鱼的体表常常被有鳞片(有侧线,可判断水流方向的缓急),用腮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3、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海葵、海蜇、珊瑚虫)
4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乌贼、章鱼、河蚌、蛾螺、扇贝)
45、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水蚤、是、蟹)
46、树上:爬,草原,森林:跳跃、奔跑,沼泽,花丛:飞行,极地:爬行
47、际生环境:复杂多样(发达的神经系统)、比较干燥,湿度低(防止水分散失结构)、温差大(保温结构)、缺少浮力(发达运动器官)、气态氧(用肺呼吸)
48、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一头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
49、蚯蚓的呼吸要靠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50、身体分节可使蚯蚓的身体运动灵活。
51、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52、具有胎生的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53、哺乳类和鸟类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这们都是恒温动物。
54、免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55、虎狼等肉食性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
56、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鸭嘴兽),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
57、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鸟类的祖先是(始祖鸟)
58、鸟类具有适合飞行的特征:体形呈流线型(减少风阻)、体表前肢变成翼,有羽毛、胸肌特别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骨骼轻而坚固,有利于减轻体重(空心、薄)、有气囊,可进行双重呼吸(吸气和呼气都进行气体交换)、消化能力强,为飞行提供足够能量、大肠短,粪便随时排出,有利于减轻体重、心脏搏动能力强,为飞行提供足够氧分、体温高而恒定(气囊可帮助散热)
59、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60、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书籍的种类超过100万种。
61、昆虫的身体玢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
62、昆虫的特征:翅和翼的运动依靠翼的收缩和舒张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动力、翅和翼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翅和翼都具有轻薄大的特点、足翅肌肉发达。
63、翅对昆虫的觅食、求偶、繁衍、避敌、寻找栖息地有重要意义。
64、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是、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保护胸部,防止水分);足和角角分节。
65、两栖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66、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67、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6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骨密质,骨疏质)、肌肉(肌腹(肌肉中部),肌腱(肌肉两端))和关节组成的。
69、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窜、关节软骨
70、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71、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做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活动的。
7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3、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4、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75、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76、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77、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78、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物质,并且具有特殊的气味。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结合。
79、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0、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8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82、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3、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84、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选,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种物质。
85、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86、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87、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以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88、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89、培养细菌或真菌:培养基(营养物质、水、适宜的温度)、灭菌处理、接种、同一个环境培养(温度、湿度)
90、红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91、细菌是单细胞体,没有成型的细胞核。(DNA,细胞膜、细胞壁、荚膜、细胞质、鞭毛)
92、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3、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
94、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95、细菌分布广泛的特点:芽孢,抵抗恶劣环境、分裂生殖,速度快、个体微小,极易被媒介携带。
96、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97、青霉和曲霉的菌本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它们都是多细胞的生物,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98、真菌中除了多细胞的蘑菇和霉菌外,还有单细胞的种类,如酵母菌。
99、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或出芽来繁殖后代。
100、细菌和真菌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101、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分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102、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103、你自己的肠道中也有大量的细菌,其中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你的身体有一定益处。
104、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制作食品、食物保存、防治疾病、环境保护
105、含有大量的酶,可以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粮:曲霉;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制作馒头或面包: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乳酸菌;制醋:醋酸菌;酿酒:洒曲;做馒头或面包可以用干酵母。
106、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107、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
108、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109、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也需要根据它们的特征来进行。
110、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将生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的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111、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法中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112、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13、我国是生物中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苔鲜、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14、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115、保护生物的本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必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16、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污染,人类破坏,生物入侵
117、金丝猴、白鳍豚(2500万年前,目前存200~300头)、朱(目前达200多只)、扬子鄂(1亿年以上,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珙桐(又称中国鸽子树,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18、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4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6、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7、计划免疫、意义: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