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期末的工作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学校期末的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学校期末的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依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继续围绕着"小脚丫课程"建设和"学为中心"课堂建设召开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工作,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为出发点,进一步挖掘教师适应目前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潜力,下面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工作内容
(一)师德培训:打造积极向上的职业氛围。
本学期紧紧围绕着师德建设这一核心,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这样一个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开展集体活动,如拓展活动,在活动中让教师意识到团队的力量和作用,学会合作;同时利用教师会的时间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并为教师购买让教师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通过学习、交流、纠正不良教育行为,树立爱岗、敬业、爱生的职业精神,重塑二十一世纪教师的新形象,加强了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学为中心"示范班级评比:提高"学为中心"课堂执教能力。
延续上学期的校"学为中心"示范教师评比活动,本学期开展"学为中心"示范班级的申报、过程引导和最后评审及课堂教学展示的评比活动。这样活动通过以点带面,以评带研促进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如自学、合作、交流、质疑等等习惯。同时配合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推出典型的"学为中心"的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有所得。
(三)多种科研载体: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1、依托教研组活动、做成一件事,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进行行动研究的能力。
本学期无论是教研组活动,还是教师申报的做成一件事都需要围绕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开展行动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依托"三类文体"促进教师反思能力。
在学期末,每位教师依据本学期工作,选择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一件事写成经验总结、专题调查和教学改进案例,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反思,吸取经验和教训。
3、依托市各项评比,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
本学期,我们在依托市精品课程评比活动,在校内开展校内精品课程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依托市论文及学习指导案例评比,提高教师写作能力。
(四)开展读书沙龙:形成学校读书氛围。
本学期,结合我校"学为中心"课堂建设,我们为教师买了许多相关书籍,同时本学期重点推荐教师阅读《第56号教室》一书,读书之后,教师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并举行读书沙龙。通过读书——撰写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促使学校教师之间读书氛围形成。
(五)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理论修养。
围绕学校"小脚丫课程"建设主题,学校聘请多个专家,如华东师大周文叶博士来校讲座,市教研院陈素萍主任来校讲足,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以及课程理论方面的知识。
二、工作特色
(一)围绕学校主题开展多种形式校本培训。
学校本学期主要工作是"小脚丫"课程建设和"学为中心",围绕这两个主题学校开展读书、做成一件事、教研活动、讲座、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校验活动,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以及执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能力。
(二)以评比促发展。
学校统筹各个层次的评比活动,本学期评比活动有课程评比、学习指导案例评比、新常规新设计评比、三类文体评比等等,我们没有就评比而评比,而是把评比做成一个过程,首先是传达通知,发动教师——过程跟踪——上交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师修正——上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奖状,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
(三)依具体的"载体"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总是学校管理者最美好的愿望,但如何真正的实现都是管理者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而我们学校寻找了具体的载体,把抽象的科研能力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载体身上,通过一系列的载体有序的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同于理论工作者,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主动培养的教师的问题意识、行动研究和反思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把每项具体的科研能力依托具体的载体来实现。如在做成一件事中让老师自己去选择一件自己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且有意义、有价值,这有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在教师课题立项中,我们紧紧把关教师选择的问题是否是真问题,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不是听评课,而是在学期初,每个教研组围绕着"学为中心"大课题,结合学科特点和年段特点,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使得教师都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无论教师是在做成一件事过程中还是教研组教学研讨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依据问题——行动——反思——发现新问题——再行动——再反思——,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我们每个学期的三类文体,促使着教师进行反思,我们每个学期的各类论文、案例评比,促使着教师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成效
1、依托"新常规"促"学为中心"课堂落地。
我们学校的课堂变革不是落在口头上,在课堂变革的探索中,我们推出了教、学、研新常规,对教师的备课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了新的规定,从而使"学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每一节日常课堂中。我校开出的的许多公开课,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肯定。通过"学为中心"新课堂建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逐步养成。
2、构建了学校"小脚丫"课程体系。
在经过多次培训和研讨,学校构建了"小脚丫"课程体系,把学校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在基础性课程中,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开发,如数学课程开发了数学活动课,英语开发了沉浸式英语,语文开发了大阅读,科学开发了家庭实验室,美术、育和音乐实施1+1课程模式;同时教师开发了60多门拓展选修课程。
3、学校教师读书学习的氛围在逐步形成。
由于我们有主题、有序的组织读书沙龙活动,带动了教师买书、读书的意愿,教师的读书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校园里教师的读书学习的氛围在逐步形成。
四、问题反思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我们的校本培训内容虽然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但我们的研修项目比较单一,更多的是围绕着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上,应该根据学校需要,围绕更多的主题开展校本培训,使研修项目丰富化。而我们每个项目的培训内容还不够系统。
第二个问题:
教师层次比较单一,教师的层级发展做的不够。
小学学校期末的工作总结 篇2
一、用瑞英精神凝聚学校。
精神属于人文范畴,学校精神是学校团队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学校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果实。人要有气质才有魅力,学校要有精神才有凝聚力。因此,我们认为在整合几间不同类型的学校过程中,只有加强学校精神建设才能将不同教育理念的教师群体、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群体真正融合为一体。
瑞英小学是一所老校,她有近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若干代师生在多年的教与学的经历中积累了不少“精髓”,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瑞英小学也是一所新校,她在近九年的校本课题研究中形成了不少瑞英教育“理念”,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正是这种传统的精髓和现代的理念才酿出了可贵的瑞英精神。这种瑞英精神就是:务实负责的传统精神、科研兴校的时代精神、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活泼多元的进取精神。
1、用务实负责的传统精神凝聚学校。这“实”、“责”两字尽显瑞英教育的人文关怀,是瑞英小学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实”是指瑞英小学努力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责”是指瑞英小学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了发扬这种精神。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反对教师侵害学生权益备忘录》执行情况、班级建设六个民主化要求落实情况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促进教师关爱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们还两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以落实学校有关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学生是否实实在在得到成长。在低年我们开展了游戏课间的探索活动,在三个校区我们推行了大课间活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
2、用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凝聚学校。整合说到底是人的整合,即不同校区的师生能互相认同,而开放包容是认同的前提。瑞英小学在近几年的科研中培育了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如打开校门请进各路专家、学者、同行,走出校门学习各方先进教育思想与经验,吸取各种不同教育理念为我所用……正是这种精神才使瑞英小学加快了理念更新的步子,站到了新教育研究的行列之中。在整合中这种精神加快了校区间的认同。首先我们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给有不同意见的人有发表的机会。然后我们分别进行交流,沟通。最后大家都理解、认同了。
虽然这个过程长了一点,但是瑞英人开放包容的“大丈夫”胸怀还是令人感动的。在这方面教师代表、教代会、工会、学校和校区领导做了大量的工作。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合唱训练,它为我们开放的包容精神的传递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的心在歌声中相应了,我们的情在演练中相融了,我们的人在笑语中相识了。可以说一首《放下三棒鼓、扛起红樱枪》把我们几个校区唱到了一起。
3、用活泼多元的进步精神凝聚学校。为儿童成长服务的瑞英校园一直为创造一所活力四溢、活泼多元、朝气蓬勃的校园而努力。因为这样的校园才为儿童所向往,才有凝聚力。为此在整合中我们继续为此而努力。本学期我们成功地开展了体育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召开了整合后的第一届校运会。成功地举办了艺术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如唱“三歌”比赛、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等。特别是一台“缤纷瑞英,欢乐校园”的艺术节暨迎新春联欢晚会为瑞英的家长、教师、学生带来无限的欢乐。
在“瑞英精神大家谈”的讨论会上,全体教师对瑞英精神作了许多的补充,使其内涵更丰富。有的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如何体会与落实瑞英精神;有的谈建议学校如何在学校工作发扬瑞英精神;有的谈如何使瑞英精神与当代教育新理念相结合。瑞英精神的提出是对瑞英教育的一种完善,一种提升。我们相信,在共同校园精神的感召下,我们一定会战胜整合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新的瑞英小学务必再造辉煌。
二、用瑞英理念提升学校。
整合学校是为了提高质量、提升学校,否则学校整合就变得没有意义了。瑞英小学的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尤其是桂馨校区),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发展瑞英的特色教育理念),而这确实任重道远,异常艰难。面对整合,一边是领导的要求、社会的期待,一边是综合质量降低、优质生源缺乏。我们的整合能成功吗?但只能成功!面对这些我们瑞英人没有自卑、更没有放弃,一学期来我们从领导到教师在收入降低、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扎扎实实地苦干了一个学期,在瑞英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本学期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是加强学藉管理。教师对学习落后学生的转化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是差生的数量,二是落后的程度。如差生面太大教师的辅导就很难符合个体的形成与内化规律;如果差生的程度很深促进其形成与内化的时间就会增长。正因为如此,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内化已成为共识,有条件地地区与学校都在推行小班化教学。桂馨校区的教学质量质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班额偏大、基础不好、条件差的情况下没有原则的过多地接收插班生,不断地加大差生面。所以本期我们严格了插班生管理制度,坚持由学校统一管理,对班额偏大的班原则上不安排插班生,对没有特殊理由的而且成绩差的学生也原则上不予接收。学校对学藉实行网上统一管理,杜绝了管理漏洞,严禁任何人私自安插学生的情况发生。
其次是加强年段达标过关验收制度。瑞英教育理念认为优与劣、好与坏都有一个形成过程,都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内化。智能素质的形成与内化更要落实到各阶段,形成阶段达标验收制度。学校的质量管理要落实到各年级,各学科,各位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个差班、产生一个弱科就会影响一个学校的声誉,就会影响一个学生或一批学生的一生。所以说:教育的错误是不可以原谅的。我们的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这个班不能差在我手里,这个学科不能差我手里。为此本期我们反复强调要尽快制订质量过渡标准,进行阶段质量达标验收,逐渐增强了教师们的这种意识。为此我们还分校区、分科组开展了如何提高瑞英教学质量的大讨论,让教师们分析自己的教学、提出自己的设想。
再次是分类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生命个体,他们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根据他们的个性进行学习,“形成与内化”的效果才理想。本期我们分类型召开学生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情况,激励他们学习。在桂馨校区召开学生座谈会时,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考虑到桂馨校区的.差生面大,我们专门制订该校区的学生辅导计划,从辅导的时间、家长的配合、学校的参与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指引,应该说桂馨校区的大部分教师在本学期花了大的精力对学生分类辅导,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效果。具体情况学校进行了检查评估。另外对一些特殊学生学校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要求学校及校区主要领导对亲自参与各校区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最后就是加强了英语教学的管理。英语科来说三个校区都有没有优势,一直是影响学校综合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学期学校与教师根据英语学习的特点做了不少的工作。狠抓紧了听力与综合训练,更换了用于听力训练的录音机,改变了以前单一的听力训练方式,重视了综合训练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慎重地选择了综合训练内容,更重要的是加强英语教学的领导力量,提出了有效的英语教学管理工作意见。还专门召开了桂馨校区的英语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些要求,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2、努力提升教育理念。瑞英的理念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素质形成与内化服务,即从支配学生学习到服务学生学习。为此我们提出了:“走近儿童”的德育策略与“让位.引悟”的教学策略。
第一,努力提升“让位·引悟”的教学策略。为了让花溪校区的教师准确地掌握“让位.引悟”教学策略,为了让桂馨校区的教师完整地了解“让位.引悟”教学策略,学校在召开英语、语文、数学教学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强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设品牌学科
铸就瑞英特色——关于加强语文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意见》、《改革数学教学建设特色学科——关于加强数学教学
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意见》等三个指导性的意见,比较全面地将学校关于三个学科教学的新理念与新策略作了一个全面的介绍,这是学校“形成性内化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的成果性的东西,进一步提升了瑞英教学理念。
同时还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研讨,分别开展校长课、主任课、中层骨干课等不同形式的实验示范课,这些课集中地体现了学校教学新理念,尤其是一些跨校区借班上课的研讨课所起的作用更大。各科组的教师也按照科组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研讨。学校为了总结课堂教学研讨的情况,在期末以科组的优秀课调研的形式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每个科组一堂课共六节,经过评比有三节课获得一等奖,三节课获得二等奖。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了不少好的课,更为可喜的是一些青年教师成长很快。
大科组活动对传播与提升教学理念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考虑到校区距离较远每周的教研活动都集中在一起有困难,为此本学期学校施行了每月一次的大科组活动,即每月集中搞一次跨校区的教研组活动。这些活动或听课评课,或集体学习,或专题研讨等。桂馨校区的教师说:整合后学习机会多了,特别是能经常听到许多很实际但又是很好的课。
按照学校实验工作的常规要求,本学期我们继续抓了教师的专业专题学习。语文教师是学习文学常识,数学教师是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英语教师是学习即兴口语表达,综合科组教师是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经过期末组的教师期末考试,教师们的学习成绩非常理想,高年语文教师人平94.5分,最高分99分,最低分85分,低年语文教师人平90.4分,最高分96分,最低分77分;数学教师花溪校区人平95.8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8分,桂馨校区人平90.1分,最高分99分,最低分73分;英语教师人平83.8分,最高分88分,最低分75分。综合科教师人平分84.6分,最高分93分,最低分76分。教师带头学习,教师用学习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是学习的示范者,要做学习型教师是瑞英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学习特长得到激励,兴趣得到培养。开展的竞赛有语、数、英综合能力竞赛,阅读竞赛、计算能力竞赛、作文竞赛、单词竞赛等。另外,学校还开展读经典的活动。读经典能滋润儿童的心田,同时能教育儿童不忘中华文化的根,这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努力提升“走近儿童”的德育策略。“民主化教育”是学校走近儿童德育策略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学期为了让民主教育走进班级,走近儿童,学校每月进行一次专项民主教育问卷调查。这项工作拉近师生的距离,改善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
激励教育是儿童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本学期开展了瑞英之星现场报告会和大队干部竞选活动。报告会从瑞英之星中选出三名代表到三个校巡回演讲,即为同学们提供一学习榜样,也激励了报告者。大队干部竞选活动是实现竞争激励的好方式,用特长表演、竞选演讲等形式进行竞选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活动,本学期花溪校区通过竞选产生了新一届的大队干部,以后其它校区也要开展。本学期请残疾行者尹小星来校为学生做专题报告的活动是一大亮点,一个残疾人现场以身说教,事迹感人,极大地激励了各校区的学生,报告后不少学生争相购买尹小星的专著就是一个说明。以后要多为学生举行类似的“名人报告会”。
家庭教育远离儿童是教育的重要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此本学期学校在整合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家庭教育也进行整合。首先是成立了新的家长委员会。本届家长委员会来自于各校区的家长代表,共三十六人组成。经过选举还产生正副主任十名(其中名誉正副主任三名)。本学期还成功地举办了一场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由陈忠联教授主讲:《将成功传给下一代》。报告会收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一个半钟的报千告会鸦雀无声,时不时还响起掌声和会声的笑声,会后几百本资料一购而空。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听课,参加座谈会。家长们非常积极地参加,总体上比历届开放日活动参加的家长要多。不少家长向学校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建议,校长室将这些建议分类进行了整理,《来自家长的赞赏》给了学校与教师极大的鼓励,《来自家长的建议》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工作不足。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接受了不少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与社会效应。
本学期学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主题是:家长眼中的优秀班主任。会议上由三位家长代表作了发言,他们联系孩子所在班的班主任谈了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想法,效果很好。一是由家长来肯定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比较自然,在一定角度上来讲排除了学校的习惯势力干扰。二是会增强班主任接受家长监督的自觉性。
有理念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新一代,有理念的教育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瑞英教育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理念,亮出自己的关于教育的独到观点,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用瑞英制度规范学校。
因原各校区各属于不同的学校,必然会有不同的学校管理制度。整合后作为一个学校这些基本的制度必然要统一,这样才能实现规范管理,才能叫做学校整合。在制度统一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一步到位,会引起不良的排斥反应,结果是适得其反。本学期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类制度的建设。
1、教学与学习的制度优先推进。学校以教与学为中心,教学与学习方面的制度属工作范畴,重要且因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无直接关联,认同心理比较强,所以推行起来比较容易。为此学校在开学不久就制订与推出了《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瑞英小学教师课堂守则》、《瑞英小学学习常规》等制度,并在之后不久就下到课堂进行检查。这样很快就统一了教师与学生的要求,使教学工作尽快走上了规范化、一体化的轨道。瑞英的教学与学习的管理理念就在这些制度的推进中渗透到了各校区,受到了家长的好评。与此同时我们将《瑞英小学形成性内化教育实验研究操作手册》发到每个教师手中,这些软性制度由于需要更新理念才能理解与认同,所以本学期只做隐性推行,不做显性检查。
2、评价与工资的制度民主推进。这些制度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且在整合之初教师们对这方面又特别敏感,所以采取民主式的弹性推进策略。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因为各校区整体上都是在教育组的原则下制订的,因此差异不大,但对比起来原瑞英小学的分配制度不同类型的教师之间差别相对小些,有利于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因此从十月份起就按这个分配标准统一了三个校区的教师工资分配方案。虽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但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事关评价方面的制度本学期有两项:一是桂馨校区教学质量过渡标准,二是优秀教师评比方案。这些制度是经过民主程序推进的:校长室写出初稿,交行政会议多次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然后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基于多种原因,这些制度各方面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表决时没有通过。为此学校由工会出面,将教工代表按校区分成两组,各组民主选出正副组长三人,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由组长提出书面意见稿。在接到各项小组的书面意见之后,校长室进行了讨论,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并再次与各组长进行沟通。由于教工代表的各条建议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纳,又是以试行的形式成文,因此达成了共识。在其它有关福利制度方面学校也是坚持民主协商的原则,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方案,再与各方面沟通。
3、安全管理方面制度正常推进。按照上级要求学校选派了一名安全注册主任参加培训,目前注册安全主任已持证上岗。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完善了层级责任制度,健全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对学校的安全设施进行了多次自查;加强了学校内的交通安全管理,规范了校内车辆行驶与停泊制度;开展了消防安全进校园的教育活动;健全了学校安全重大活动检查与会议记录;聘请了学校法制副校长;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学校安全”专栏;积极开展了传染病的防治、专题教育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食堂卫生管理工作。因此学校在多次上级安全工作抽查中获得了好评。
但:学校总务工作有待加强;校区间教学质量差异仍然很大;队伍建设工作任务还很重;复合型校区的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教师待遇在整合之后下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新学期学校工作的基本设想:
一是继续抓好学校整合工作。为三年内实现初小部与高小部分设两个校区的目标整合目标做好准备,并使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是继续抓好科研兴校工作。特别是按照“小学素质教育的教育载体设计与实现方式”课题研究纲要的要求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并通过这项研究不断地深化形成性内化教育实验课题研究,丰富瑞英教育理念,提升瑞英教育质量。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的建设,为学校整合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四是以课堂为中心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是推进新校区的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校区的各项配套建设,搞好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
六是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现代教育步伐,尤其是多媒体平台的建设。
小学学校期末的工作总结 篇3
一、用瑞英精神凝聚学校。
精神属于人文范畴,学校精神是学校团队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学校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果实。人要有气质才有魅力,学校要有精神才有凝聚力。因此,我们认为在整合几间不同类型的学校过程中,只有加强学校精神建设才能将不同教育理念的教师群体、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群体真正融合为一体。
瑞英小学是一所老校,她有近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若干代师生在多年的教与学的经历中积累了不少“精髓”,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瑞英小学也是一所新校,她在近九年的校本课题研究中形成了不少瑞英教育“理念”,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正是这种传统的精髓和现代的理念才酿出了可贵的瑞英精神。这种瑞英精神就是:务实负责的传统精神、科研兴校的时代精神、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活泼多元的进取精神。
1、用务实负责的传统精神凝聚学校。这“实”、“责”两字尽显瑞英教育的人文关怀,是瑞英小学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实”是指瑞英小学努力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责”是指瑞英小学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了发扬这种精神。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反对教师侵害学生权益备忘录》执行情况、班级建设六个民主化要求落实情况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促进教师关爱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们还两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以落实学校有关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学生是否实实在在得到成长。在低年我们开展了游戏课间的探索活动,在三个校区我们推行了大课间活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
2、用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凝聚学校。整合说到底是人的整合,即不同校区的师生能互相认同,而开放包容是认同的前提。瑞英小学在近几年的科研中培育了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如打开校门请进各路专家、学者、同行,走出校门学习各方先进教育思想与经验,吸取各种不同教育理念为我所用……正是这种精神才使瑞英小学加快了理念更新的步子,站到了新教育研究的行列之中。在整合中这种精神加快了校区间的认同。首先我们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给有不同意见的人有发表的机会。然后我们分别进行交流,沟通。最后大家都理解、认同了。
虽然这个过程长了一点,但是瑞英人开放包容的“大丈夫”胸怀还是令人感动的。在这方面教师代表、教代会、工会、学校和校区领导做了大量的工作。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合唱训练,它为我们开放的包容精神的传递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的心在歌声中相应了,我们的情在演练中相融了,我们的人在笑语中相识了。可以说一首《放下三棒鼓、扛起红樱枪》把我们几个校区唱到了一起。
3、用活泼多元的进步精神凝聚学校。为儿童成长服务的瑞英校园一直为创造一所活力四溢、活泼多元、朝气蓬勃的校园而努力。因为这样的校园才为儿童所向往,才有凝聚力。为此在整合中我们继续为此而努力。本学期我们成功地开展了体育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召开了整合后的第一届校运会。成功地举办了艺术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如唱“三歌”比赛、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等。特别是一台“缤纷瑞英,欢乐校园”的艺术节暨迎新春联欢晚会为瑞英的家长、教师、学生带来无限的欢乐。
在“瑞英精神大家谈”的讨论会上,全体教师对瑞英精神作了许多的补充,使其内涵更丰富。有的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如何体会与落实瑞英精神;有的谈建议学校如何在学校工作发扬瑞英精神;有的谈如何使瑞英精神与当代教育新理念相结合。瑞英精神的提出是对瑞英教育的一种完善,一种提升。我们相信,在共同校园精神的感召下,我们一定会战胜整合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新的瑞英小学务必再造辉煌。
二、用瑞英理念提升学校。
整合学校是为了提高质量、提升学校,否则学校整合就变得没有意义了。瑞英小学的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尤其是桂馨校区),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发展瑞英的特色教育理念),而这确实任重道远,异常艰难。面对整合,一边是领导的要求、社会的期待,一边是综合质量降低、优质生源缺乏。我们的整合能成功吗?但只能成功!面对这些我们瑞英人没有自卑、更没有放弃,一学期来我们从领导到教师在收入降低、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扎扎实实地苦干了一个学期,在瑞英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本学期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是加强学藉管理。教师对学习落后学生的转化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是差生的数量,二是落后的程度。如差生面太大教师的辅导就很难符合个体的形成与内化规律;如果差生的程度很深促进其形成与内化的时间就会增长。正因为如此,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内化已成为共识,有条件地地区与学校都在推行小班化教学。桂馨校区的教学质量质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班额偏大、基础不好、条件差的情况下没有原则的过多地接收插班生,不断地加大差生面。所以本期我们严格了插班生管理制度,坚持由学校统一管理,对班额偏大的班原则上不安排插班生,对没有特殊理由的而且成绩差的学生也原则上不予接收。学校对学藉实行网上统一管理,杜绝了管理漏洞,严禁任何人私自安插学生的情况发生。
其次是加强年段达标过关验收制度。瑞英教育理念认为优与劣、好与坏都有一个形成过程,都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内化。智能素质的形成与内化更要落实到各阶段,形成阶段达标验收制度。学校的质量管理要落实到各年级,各学科,各位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个差班、产生一个弱科就会影响一个学校的声誉,就会影响一个学生或一批学生的一生。所以说:教育的错误是不可以原谅的。我们的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这个班不能差在我手里,这个学科不能差我手里。为此本期我们反复强调要尽快制订质量过渡标准,进行阶段质量达标验收,逐渐增强了教师们的这种意识。为此我们还分校区、分科组开展了如何提高瑞英教学质量的大讨论,让教师们分析自己的教学、提出自己的设想。
再次是分类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生命个体,他们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根据他们的个性进行学习,“形成与内化”的效果才理想。本期我们分类型召开学生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情况,激励他们学习。在桂馨校区召开学生座谈会时,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考虑到桂馨校区的差生面大,我们专门制订该校区的学生辅导计划,从辅导的时间、家长的配合、学校的参与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指引,应该说桂馨校区的大部分教师在本学期花了大的精力对学生分类辅导,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效果。具体情况学校进行了检查评估。另外对一些特殊学生学校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要求学校及校区主要领导对亲自参与各校区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最后就是加强了英语教学的管理。英语科来说三个校区都有没有优势,一直是影响学校综合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学期学校与教师根据英语学习的特点做了不少的工作。狠抓紧了听力与综合训练,更换了用于听力训练的录音机,改变了以前单一的听力训练方式,重视了综合训练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慎重地选择了综合训练内容,更重要的是加强英语教学的领导力量,提出了有效的英语教学管理工作意见。还专门召开了桂馨校区的英语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些要求,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2、努力提升教育理念。瑞英的理念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素质形成与内化服务,即从支配学生学习到服务学生学习。为此我们提出了:“走近儿童”的德育策略与“让位.引悟”的教学策略。
第一,努力提升“让位·引悟”的教学策略。为了让花溪校区的教师准确地掌握“让位.引悟”教学策略,为了让桂馨校区的教师完整地了解“让位.引悟”教学策略,学校在召开英语、语文、数学教学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强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设品牌学科
铸就瑞英特色——关于加强语文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意见》、《改革数学教学建设特色学科——关于加强数学教学
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意见》等三个指导性的意见,比较全面地将学校关于三个学科教学的新理念与新策略作了一个全面的介绍,这是学校“形成性内化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的成果性的东西,进一步提升了瑞英教学理念。
同时还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研讨,分别开展校长课、主任课、中层骨干课等不同形式的实验示范课,这些课集中地体现了学校教学新理念,尤其是一些跨校区借班上课的研讨课所起的作用更大。各科组的教师也按照科组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研讨。学校为了总结课堂教学研讨的情况,在期末以科组的优秀课调研的形式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每个科组一堂课共六节,经过评比有三节课获得一等奖,三节课获得二等奖。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了不少好的课,更为可喜的是一些青年教师成长很快。
大科组活动对传播与提升教学理念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考虑到校区距离较远每周的教研活动都集中在一起有困难,为此本学期学校施行了每月一次的大科组活动,即每月集中搞一次跨校区的教研组活动。这些活动或听课评课,或集体学习,或专题研讨等。桂馨校区的教师说:整合后学习机会多了,特别是能经常听到许多很实际但又是很好的课。
按照学校实验工作的常规要求,本学期我们继续抓了教师的专业专题学习。语文教师是学习文学常识,数学教师是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英语教师是学习即兴口语表达,综合科组教师是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经过期末组的教师期末考试,教师们的学习成绩非常理想,高年语文教师人平94.5分,最高分99分,最低分85分,低年语文教师人平90.4分,最高分96分,最低分77分;数学教师花溪校区人平95.8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8分,桂馨校区人平90.1分,最高分99分,最低分73分;英语教师人平83.8分,最高分88分,最低分75分。综合科教师人平分84.6分,最高分93分,最低分76分。教师带头学习,教师用学习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是学习的示范者,要做学习型教师是瑞英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学习特长得到激励,兴趣得到培养。开展的竞赛有语、数、英综合能力竞赛,阅读竞赛、计算能力竞赛、作文竞赛、单词竞赛等。另外,学校还开展读经典的活动。读经典能滋润儿童的心田,同时能教育儿童不忘中华文化的根,这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努力提升“走近儿童”的德育策略。“民主化教育”是学校走近儿童德育策略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学期为了让民主教育走进班级,走近儿童,学校每月进行一次专项民主教育问卷调查。这项工作拉近师生的距离,改善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
激励教育是儿童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本学期开展了瑞英之星现场报告会和大队干部竞选活动。报告会从瑞英之星中选出三名代表到三个校巡回演讲,即为同学们提供一学习榜样,也激励了报告者。大队干部竞选活动是实现竞争激励的好方式,用特长表演、竞选演讲等形式进行竞选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活动,本学期花溪校区通过竞选产生了新一届的大队干部,以后其它校区也要开展。本学期请残疾行者尹小星来校为学生做专题报告的活动是一大亮点,一个残疾人现场以身说教,事迹感人,极大地激励了各校区的学生,报告后不少学生争相购买尹小星的专著就是一个说明。以后要多为学生举行类似的“名人报告会”。
家庭教育远离儿童是教育的重要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此本学期学校在整合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家庭教育也进行整合。首先是成立了新的家长委员会。本届家长委员会来自于各校区的家长代表,共三十六人组成。经过选举还产生正副主任十名(其中名誉正副主任三名)。本学期还成功地举办了一场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由陈忠联教授主讲:《将成功传给下一代》。报告会收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一个半钟的报千告会鸦雀无声,时不时还响起掌声和会声的笑声,会后几百本资料一购而空。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听课,参加座谈会。家长们非常积极地参加,总体上比历届开放日活动参加的家长要多。不少家长向学校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建议,校长室将这些建议分类进行了整理,《来自家长的赞赏》给了学校与教师极大的鼓励,《来自家长的建议》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工作不足。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接受了不少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与社会效应。
本学期学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主题是:家长眼中的优秀班主任。会议上由三位家长代表作了发言,他们联系孩子所在班的班主任谈了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想法,效果很好。一是由家长来肯定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比较自然,在一定角度上来讲排除了学校的习惯势力干扰。二是会增强班主任接受家长监督的自觉性。
有理念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新一代,有理念的教育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瑞英教育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理念,亮出自己的关于教育的独到观点,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用瑞英制度规范学校。
因原各校区各属于不同的学校,必然会有不同的学校管理制度。整合后作为一个学校这些基本的制度必然要统一,这样才能实现规范管理,才能叫做学校整合。在制度统一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一步到位,会引起不良的排斥反应,结果是适得其反。本学期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类制度的建设。
1、教学与学习的制度优先推进。学校以教与学为中心,教学与学习方面的制度属工作范畴,重要且因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无直接关联,认同心理比较强,所以推行起来比较容易。为此学校在开学不久就制订与推出了《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瑞英小学教师课堂守则》、《瑞英小学学习常规》等制度,并在之后不久就下到课堂进行检查。这样很快就统一了教师与学生的要求,使教学工作尽快走上了规范化、一体化的轨道。瑞英的教学与学习的管理理念就在这些制度的推进中渗透到了各校区,受到了家长的好评。与此同时我们将《瑞英小学形成性内化教育实验研究操作手册》发到每个教师手中,这些软性制度由于需要更新理念才能理解与认同,所以本学期只做隐性推行,不做显性检查。
2、评价与工资的制度民主推进。这些制度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且在整合之初教师们对这方面又特别敏感,所以采取民主式的弹性推进策略。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因为各校区整体上都是在教育组的原则下制订的,因此差异不大,但对比起来原瑞英小学的分配制度不同类型的教师之间差别相对小些,有利于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因此从十月份起就按这个分配标准统一了三个校区的教师工资分配方案。虽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但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事关评价方面的制度本学期有两项:一是桂馨校区教学质量过渡标准,二是优秀教师评比方案。这些制度是经过民主程序推进的:校长室写出初稿,交行政会议多次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然后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基于多种原因,这些制度各方面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表决时没有通过。为此学校由工会出面,将教工代表按校区分成两组,各组民主选出正副组长三人,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由组长提出书面意见稿。在接到各项小组的书面意见之后,校长室进行了讨论,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并再次与各组长进行沟通。由于教工代表的各条建议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纳,又是以试行的形式成文,因此达成了共识。在其它有关福利制度方面学校也是坚持民主协商的原则,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方案,再与各方面沟通。
3、安全管理方面制度正常推进。按照上级要求学校选派了一名安全注册主任参加培训,目前注册安全主任已持证上岗。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完善了层级责任制度,健全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对学校的安全设施进行了多次自查;加强了学校内的交通安全管理,规范了校内车辆行驶与停泊制度;开展了消防安全进校园的教育活动;健全了学校安全重大活动检查与会议记录;聘请了学校法制副校长;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学校安全”专栏;积极开展了传染病的防治、专题教育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食堂卫生管理工作。因此学校在多次上级安全工作抽查中获得了好评。
但:学校总务工作有待加强;校区间教学质量差异仍然很大;队伍建设工作任务还很重;复合型校区的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教师待遇在整合之后下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新学期学校工作的基本设想:
一是继续抓好学校整合工作。为三年内实现初小部与高小部分设两个校区的目标整合目标做好准备,并使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是继续抓好科研兴校工作。特别是按照“小学素质教育的教育载体设计与实现方式”课题研究纲要的要求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并通过这项研究不断地深化形成性内化教育实验课题研究,丰富瑞英教育理念,提升瑞英教育质量。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的建设,为学校整合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四是以课堂为中心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是推进新校区的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校区的各项配套建设,搞好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
六是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现代教育步伐,尤其是多媒体平台的建设。
小学学校期末的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依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继续围绕着"小脚丫课程"建设和"学为中心"课堂建设召开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工作,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为出发点,进一步挖掘教师适应目前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潜力,下面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工作内容
(一)师德培训:打造积极向上的职业氛围。
本学期紧紧围绕着师德建设这一核心,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这样一个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开展集体活动,如拓展活动,在活动中让教师意识到团队的力量和作用,学会合作;同时利用教师会的时间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并为教师购买让教师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通过学习、交流、纠正不良教育行为,树立爱岗、敬业、爱生的职业精神,重塑二十一世纪教师的新形象,加强了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学为中心"示范班级评比:提高"学为中心"课堂执教能力。
延续上学期的校"学为中心"示范教师评比活动,本学期开展"学为中心"示范班级的申报、过程引导和最后评审及课堂教学展示的评比活动。这样活动通过以点带面,以评带研促进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如自学、合作、交流、质疑等等习惯。同时配合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推出典型的"学为中心"的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有所得。
(三)多种科研载体: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1、依托教研组活动、做成一件事,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进行行动研究的能力。
本学期无论是教研组活动,还是教师申报的做成一件事都需要围绕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开展行动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依托"三类文体"促进教师反思能力。
在学期末,每位教师依据本学期工作,选择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一件事写成经验总结、专题调查和教学改进案例,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反思,吸取经验和教训。
3、依托市各项评比,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
本学期,我们在依托市精品课程评比活动,在校内开展校内精品课程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依托市论文及学习指导案例评比,提高教师写作能力。
(四)开展读书沙龙:形成学校读书氛围。
本学期,结合我校"学为中心"课堂建设,我们为教师买了许多相关书籍,同时本学期重点推荐教师阅读《第56号教室》一书,读书之后,教师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并举行读书沙龙。通过读书——撰写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促使学校教师之间读书氛围形成。
(五)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理论修养。
围绕学校"小脚丫课程"建设主题,学校聘请多个专家,如华东师大周文叶博士来校讲座,市教研院陈素萍主任来校讲足,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以及课程理论方面的知识。
二、工作特色
(一)围绕学校主题开展多种形式校本培训。
学校本学期主要工作是"小脚丫"课程建设和"学为中心",围绕这两个主题学校开展读书、做成一件事、教研活动、讲座、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校验活动,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以及执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能力。
(二)以评比促发展。
学校统筹各个层次的评比活动,本学期评比活动有课程评比、学习指导案例评比、新常规新设计评比、三类文体评比等等,我们没有就评比而评比,而是把评比做成一个过程,首先是传达通知,发动教师——过程跟踪——上交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师修正——上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奖状,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
(三)依具体的"载体"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总是学校管理者最美好的愿望,但如何真正的实现都是管理者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而我们学校寻找了具体的载体,把抽象的科研能力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载体身上,通过一系列的.载体有序的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同于理论工作者,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主动培养的教师的问题意识、行动研究和反思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把每项具体的科研能力依托具体的载体来实现。如在做成一件事中让老师自己去选择一件自己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且有意义、有价值,这有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在教师课题立项中,我们紧紧把关教师选择的问题是否是真问题,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不是听评课,而是在学期初,每个教研组围绕着"学为中心"大课题,结合学科特点和年段特点,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使得教师都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无论教师是在做成一件事过程中还是教研组教学研讨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依据问题——行动——反思——发现新问题——再行动——再反思——,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我们每个学期的三类文体,促使着教师进行反思,我们每个学期的各类论文、案例评比,促使着教师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成效
1、依托"新常规"促"学为中心"课堂落地。
我们学校的课堂变革不是落在口头上,在课堂变革的探索中,我们推出了教、学、研新常规,对教师的备课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了新的规定,从而使"学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每一节日常课堂中。我校开出的的许多公开课,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肯定。通过"学为中心"新课堂建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逐步养成。
2、构建了学校"小脚丫"课程体系。
在经过多次培训和研讨,学校构建了"小脚丫"课程体系,把学校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在基础性课程中,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开发,如数学课程开发了数学活动课,英语开发了沉浸式英语,语文开发了大阅读,科学开发了家庭实验室,美术、育和音乐实施1+1课程模式;同时教师开发了60多门拓展选修课程。
3、学校教师读书学习的氛围在逐步形成。
由于我们有主题、有序的组织读书沙龙活动,带动了教师买书、读书的意愿,教师的读书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校园里教师的读书学习的氛围在逐步形成。
四、问题反思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我们的校本培训内容虽然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但我们的研修项目比较单一,更多的是围绕着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上,应该根据学校需要,围绕更多的主题开展校本培训,使研修项目丰富化。而我们每个项目的培训内容还不够系统。
第二个问题:
教师层次比较单一,教师的层级发展做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