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总结范文 > 正文

乡村振兴工作队个人工作总结

2024/12/07总结范文

老地方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个人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工作队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坚持把本土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的“先行军”,着力在“引、育、用”上下功夫,描绘出“千里马竞相奔腾在基层田野”的美好图景,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广开门路“引”,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放宽视野、主动出击,按照德才兼备标准,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本土人才寻访推荐”活动,突破学历、年龄和职称等限制,将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种养能手、经商致富能手和文体艺术人才等,纳入本土人才信息库,逐人建档。打好“乡愁牌”“乡情牌”,持续开展“能人回村”“引燕归巢”等行动,通过“物质吸引+感情牵系”吸引人才、感召人才、集聚人才,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退休干部等群体返乡就业创业。针对能够推动本县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特殊机制,确保高层次人才来得顺心、干得舒心,不断汇聚乡村振兴人才合力。

蹲苗壮骨“育”,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产业引领、精准培养”思路,深入实施“雪都雄鹰争锋”和“雪都雏鹰展翅”等工程,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保障。针对不同类型本土人才特点,邀请优秀企业家、技术专家、非遗传承人等,通过“观摩式”“订单式”“点餐式”等形式,按需施教、因才施训,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本土人才队伍。依托本地“万驼园”“益康面业”等企业,实施“企业帮带培养”行动,采取企业负责人、业务骨干等一对多指导、实地观摩锻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一批能力素质过硬、具有战略眼光、富有开拓精神的产业发展“领头雁”。

各尽其能“用”,搭建人才干事平台。

尊重人才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坚持“创业有目标、发展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原则,将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作为各类人才作用发挥的主战场,聚焦阿勒泰地区“牛羊马驼禽,水草药果奶”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搭建人才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平台,推行“政策扶持+跟踪指导+团队服务”一体化模式,扶持本土人才发展猫窝客栈、马产业、采摘园、农区畜牧业等产业项目。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绩效挂钩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奖金补贴、职称评定等政策倾斜的方式,加大对人才发挥作用的激励力度,及时帮助优秀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安居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确保人才安心工作、专心创业。

乡村振兴工作队个人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以来,县人力社保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切实发挥人力社保职能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创业富村帮助农民增收创富。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就业惠村行动,借力三大平台促进就业助推“乡村振兴”。一是积极搭建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发挥基层服务平台作用,加强基层平台人员业务能力,促进充分就业。加大就业托底帮扶机制建设,积极开发村(社区)公益性岗位,大力开发便民服务、治安、保洁、治水、保绿等村级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低收入农户就近就地就业。

(二)开展创业富村行动,实施“雁归”返乡创业引领计划。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员到农村创业并带动就业。积极推进创业优惠政策落地,加快创业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电商精准服务活动。

(三)开展工匠兴村行动,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打造“乡土人才”培训培育机制。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和多元化经济发展实际,开发乡村振兴的创业培训项目和专项职业能力项目。继续深入实施培训“百千万”计划,充分发挥培训带动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挖掘乡土人才,选拔培养一批技能精湛、素质优秀的.“乡村工匠”,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开展社保安民行动,积极落实社会保险扶贫政策。强化部门联动机制,简化参保手续。加强困难群体信息数据共享和比对工作,精确掌握本地区符合参保条件、应代缴的困难群体人数和人员名单,建立工作台账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征缴政策落实到位、到人,免除特困人员跑腿的麻烦。规范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农民工工伤待遇。进一步精简流程,统一办理参保和缴费登记手续。

乡村振兴工作队个人工作总结 篇3

20xx年文创项目启动之初,屏南有近八成农村人口外出,面对这一全国普遍困境,一方面,屏南县着力于“引进高人、引回亲人、引来新人”,并注重把引来的人“留下来”。为实现“三引”目标,屏南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不拘一格用人才。同时通过修缮古民居、古建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级医疗站点、复办村级小学,为新村民发放《居住证》等方式,吸引了大批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新村民”定居乡村。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创新建立“中介式”流转机制,由村委会建立中介平台,从祖居户中流转旧民居,再按一定标准租赁给“新村民”,该模式既有效避免流转中出现哄抬租金、权益纠纷等无序现象,也解决了传统村落古建筑“保”与“用”的难题,改变过去农村资源流转自发、无序、混乱状态。在此基础上,创新古村修缮模式,注重活化利用古村落元素,建立“新村民”出资、驻创艺术团队设计、村委会代为建设的运作模式,按照“修旧如故”“一屋一特色”的修缮理念,以较低成本实现技艺传承、老屋保护、就业增收、舒适宜居“四赢”局面。

这些做法不仅带动了人气、盘活了村庄、兴旺了产业,还破解了一度作为经济滞后县的“空心村”难题。比如,该县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龙潭村转变为小康明星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庄常住人口从180多人恢复到600多人,还吸引了来自香港、北京、上海、江西、深圳等地20多户新村民定居,他们将租赁房进行改造,发展创作、研学、图书、展览、手工等各种业态,同时还让“外流”的原村民300多人返乡,仅20xx年就吸引了2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一是屏南实践“用文化唤醒乡土,以创意激活乡村,让宜居重归乡村”,通过提升乡村价值,改变长期以来对乡村“落后、衰败”的偏见,同时努力激发新老村民的内在潜能,使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园、发现乡土和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乡土社会的凝聚力和价值自信。

二是在此过程中,积极倡导乡村的`新价值与新生活方式。随着生态文明和城乡融合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资源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没有多少价值可言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逐渐被重新赋予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屏南的空间生态资源被引进的艺术家们充分发掘,乡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重价值正逐步得以显现,并带动出人的审美和精神追求,以形成更为丰富的创意题材,同时促进乡村振兴要求的产业发展。

当前,人们对于优质生活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们竞相涌入城市,到如今的“逆城市化”相辅相成,乡村正逐渐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另一种选择”,成为城里人“向往的生活”。乡村文创一方面应该发挥优势,通过艺术和文化的介入,赋予乡村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以新手段和新方式加以活化利用,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另一方面,应加强“文创”与“乡村”的融合与互动,从“下乡”到“回乡”,处理好“外来”与“本土”的关系,以整体性思维将乡村文创、村落活化及城乡融合结合起来,把乡村打造成可以承载新生活方式和新创业方式的优质空间。

乡村振兴工作队个人工作总结 篇4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教育资助、学校改善等工作,顺利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现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将扶贫部门的.贫困家庭信息库与学生学籍库进行数据比对,确定受资助学生范围。同时,结合扶贫信息库动态调整的特点,组织各乡镇中心校对区域内贫困学生不间断进行排查,提高受资助学生信息核对的准确率,让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确保资助无遗漏。xx学年纯农牧民子女就读大中专学费资助xx人,资助资金xx.x万元;建档立卡特别(中职)资助学生共计xx名,共计资金xx万元。

二是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按照“六长”责任相关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摸底排查机制,加强对各乡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请假进行摸排;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做到“一生一案”,确保做到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

三是加大改善办学条件力度。xx年投入资金xx.x万元,新建xx县第二幼儿园、宜牛乡中心校教学楼、续建xx县洛须九年一贯学校等项目;针对我县冰冻期长、雨季长、施工期短等制约工程建设的弱点,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我局明确提出“学校校长为学校项目工程现场负责人”,并安排局机关干部职工到学校担任项目工程现场代表,监督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

四是落实普惠性幼儿园支持力度。现有单设幼儿园x所,附属幼儿园xx所,均属于公办幼儿园,村级教学点xx个;xx年投入幼儿保教费xx万元,实现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

二、下步打算

一是扎实开展资助政策宣传。通过宣传手册、明白卡、宣传栏、致学生及家长资助政策一封信、主题班会等多形式、多维度进行宣传,确保全社会对政策全知晓。

二是建立教师“一帮一”帮联制度。安排教师与每一名贫困学生、农村低保、孤儿、残疾学生等学生进行“一帮一”联系帮扶,定期进行走访,向家长宣讲政策,及时了解学生就学情况和受助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三是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学校倾斜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学装备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师资水平,大幅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农村学校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