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磨课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磨课总结 篇1
一节好课是需要不断打磨的,正如一篇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一样。每一次磨砺的过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新的收获。在参与此次磨课中,我们一起经历了三次备课两次讲课的全部历程。与刘桂芳、陈娜两位老师的共同磨课中,我从这两位老师,以及参与磨课的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磨课让我学会了深思熟虑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学情特点、找准文章的重难点,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合理分配师生活动时间,教给学生识字、阅读或写作的方法,把握课件和板书呈现时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保证课堂练习时间等。因此,课前教师的预设一定要充分合理,各方面都考虑比较细致周全,课堂上才会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磨课让我学会了课堂观察
以前,我听公开课或教研课,总是很随意,而且喜欢面面俱到,无论什么都关注,结果什么都不精,什么都不强。一节课下来,试问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明显感觉不知所以然。通过磨课活动,我知道教师带着自制的观课量表进入课堂,包靠小组观察课堂,从而有针对性地参与观课评课活动。教师观课评课都可以更专业一点,不致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而顾此失彼,同时也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
三、磨课让我学会了团结协作
磨课是群组性的备课、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总结研讨活动,需要万众一心的团队精神和九九归一的小组凝聚力。拿我们小组来说吧,我们组内所有成员,经常会聚在两位讲课老师的办公室,讨论教学方式,一起解决问题。经常就一个小问题展开讨论,直到解决为止。为了保证整个磨课计划任务有序进行和有效传达,我们有正式的观课备会、观课分工会、课后评议会。每天,我都像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但累有所值,累有所乐,每天总是过得很充实。
四、磨课让我学会了美丽转身
磨课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我这次没有承担具体的上课任务,但每天的课堂教学,我从不敢马虎大意、得过且过,总是力求在教学目标上大胆变革,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在课堂导语上有所创新,在问题设计上讲究层次,在师生活动上有所侧重,在练习设计上有所预设。磨课,让我关注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不再拘泥于完成“教课文”的教学任务,让我更加从容、优雅地朝着“教语文”的方向转身,再转身。
磨课总结 篇2
接到磨课通知后,我们语文组老师立刻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学校有关磨课的要求,课题确定后,我们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拿出了最佳授课方案,集体制作课件,为磨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一磨”结束后,老师们都觉得教学过程流畅,结构层次分明,环节布局紧扣教学的重难点,但教师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时间较紧张等,林老师主任提出了一个让师生互动的建议,又花了很多时间帮我们改进课件。针对这些情况,“二磨”的教师调整了教学结构,加大了课堂容量,把课堂设计为展现学生能力的舞台,师生互动操作恰到好处。课堂环节有条不紊,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本次磨课,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揭开教材的高度。
经过磨课,我感触颇多:
一、点滴收获:
1、感悟磨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其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2、感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由于新教材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弹性较大,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有较大的空间。在磨课中,我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灵活处理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
二、需要努力的地方。
1、教学旧模式的惯性定势还在教学中出现。
2、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3、备课中备学生没有备教材处理得好。
4、教学中的“问题”意识还需加强,提高提问艺术。
磨课总结 篇3
经过三周的磨课历练,我们的磨课已经接近尾声,为了更好的内化我们的学习成果,强化我们学习的理念,我们举行此次磨课总结会议。在会议中每个参与磨课的成员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与收获,真正把磨课作为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来做,通过磨课我们每一个成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将大家的发言整理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理论先导,为磨课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研修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参加组内的磨课活动,我们一起对磨课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为高年级阅读教学明确了方向。在参加前面六个专题学习的基础上,我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反复研讨。于是,组内每位老师都自我加压,主动学习,晚上有时忙到半夜,QQ交流,手机短信息随时联系,为磨课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磨课过程规范,研修效果明显
磨课伊始,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我们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磨课内容进行反复研讨,经常聚会碰头,探讨遇到的问题。组长每天检查磨课进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整个磨课过程,全组教师群策群力,开展的扎扎实实,即使周末期间,老师们也没有休息,一直坚持磨课。正是有了这样规范的磨课过程,才会有良好的研修效果。
三、以课例为引导,磨课活动促发展
为了保证研修的正常规范的进行,研修开始我们就如何开展研修进行了详细全面的会议,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检查督促,保证了每位成员都按时完成任务,积极参与其中。
我们经过研究决定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少年王冕》作为我们磨课的课文,把高年级阅读教学作为我们研究的内容,经过我们不断地研究确定了本课了重难点为: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然后我们全组对刘老师的初次备课进行修改研讨,把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为:由画导入多音字处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感悟王冕的良好品质拓展阅读。第一次试讲,感觉老师讲的有点多,有的环节设计不够明了,然后进行修改,第二次试讲,效果明显好于第一次,但是还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结尾部分好像有点牵强,第一次读书时出示什么问题最合适,重点放在什么地方等,我们又进行了修改,第三次试讲比较成功,整体流程比较顺畅。
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四、科学观课,推动磨课纵深发展
我们在观课时设计了不同的观课量表,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课堂性质三个维度进行设计观课量表,然后每位老师用观课量表进行观课,然后写出观课报告,更加科学的分析这堂课出现的问题,让执教者真正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也让每位观课者得到提示,注意以后自己的教学不能犯类似的错误。一篇篇分析透彻的观课报告,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高效生本的课堂。
总之,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
磨课总结 篇4
转眼间,磨课工作已进入尾声,回首这段时间以来的研修历程,感觉既紧张又充实。因为今年接手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许多习惯要培养,所以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自然要多说多做更辛苦一些。但是对我来说珍贵的研修就像是免费的加油站,又怎能轻易放过?所以一处理完教学方面的工作,我就激情满怀一头扎进工作室去吸收营养大餐,一直忙到深夜不舍得离开。
在群组磨课环节,我们组刘明红老师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一课,从选题到备课、上课、评课、反思各个环节我们组老师积极参与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一个个难题,打造成一节精品课,不仅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了新知识,更加感受了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通过本次课例打磨,我对一堂好课又有了新的认识。从过程来讲需要着力打造以下三个环节:
一、精彩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来说,导课环节能抓住同学们的兴趣,激发思维的热情,就算是一个成功的开端,这样的一个环节就已经能让师生从心理上轻松愉快的进入后面的探究环节,可以说是取得了成功的一大半。本次的磨课环节,刘老师对烙饼策略做的导入设计,就很好的展示了这样一种导入。
二、夯实过程。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合作探究问题。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讲,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从错到对,从不会到会,学生的错误可以看成是课堂生成的宝贵资源,使教师的引导更加有的放矢。我们群组磨课,刘老师安排学生对重点的突破完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让学生对思维冲突充分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再次利用小组合作巩固、引用最佳烙饼方法,并探索多张饼的.不同烙法。得出规律并应用规律,指导生活。整个过程完整连贯。
三、巧妙练习。通过本次磨课学习,我认识到了,今后的练习绝不能像以前那样完成几道练习题就是达到目标了,应该注意通过巧妙地设置练习不仅让学生巩固技能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例打磨充分突出了学生感受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这也是我今后课堂上努力的方向。总之,在本次的研修学习中尽管忙碌,但是忙碌中满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