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总结 篇1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务委员会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安排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要求,担当实干,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完善领导机构。今年机构改革之后,调整完善了由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下设7个专项推进小组,分别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先后组织有关单位、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到浙江、贵州、灵丘、阳曲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解放思想,拓宽思路。
二是专题会议部署。年初召开了全县经济农村工作暨脱贫成效提升会议,提出聚力质量兴农,推进提质增效,在乡村振兴上实现新提升。围绕研学旅行、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设美丽乡村等内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三是加大财政补助。今年县财政投入20xx万元,用于产业提质增效、村社一体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或贫困边缘户新发展产业及花椒连翘加工转化营销项目。同时,县财政预算28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奖补。
(二)坚持规划引领,绘好施工蓝图。乡村振兴,规划先行。选聘山西农大农村区域经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乡宁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xx-20xx年)》,同时有关部门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体制机制创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要求,高标准完成了6个专项规划。
(三)坚持典型引路,推进示范创建。全县确定1个示范乡镇和29个示范村,其中,市级示范镇台头镇投资3685万元实施5项工程;29个示范村投资8111万元建设78项工程,燕家河等5个市级示范村投资1555万元,实施15项工程。通过精心打造示范点,示范引领乡村振兴。
(四)围绕特色发展,推进产业振兴。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核桃产业主导、若干特色并进、畜牧养殖同步、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发展思路。三年累计投入7236万元,新发展林果业1.7万亩,中药材1.97万亩,抚育连翘天然林0.68万亩,食用菌106万棒,畜牧养殖26万头只,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4.6万亩,中药材提质增效2.2万亩。全县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35万亩,农民人均1.75亩,千亩以上的“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60个,占总村数的33%,农业特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4+x新型产业发展思路,以特色创基地,以基地促产业,以产业塑品牌。
产业基地建设方面:
一是投资6421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4.05万亩;投资20xx万元,打造枣岭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强镇;投资1.29亿元,分三年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是建立十大县级现代产业园,促进种植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发展,推动特色农业提档升级。
三是建设30个优质产品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以产业龙头带动的无公害核桃,绿色酿酒葡萄,有机苹果、玫瑰、花椒、翅果油树、功能茶、食用菌、特色养殖等基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
品牌塑造方面:
一是突出地域优势,打造乡宁区域公用品牌。成立了山西云丘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云丘山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为龙头,打造乡宁农业“金字招牌”。
二是突出品牌认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坚持绿色有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在品牌认证上求突破,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基地面积4.92万亩,产品认证数量15个。
3、突出龙头引领培育产业新业态。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为引领,建设形成特色产业集聚效益。正在申报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2个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和30个县级龙头企业。
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突出全面带动。在规模发展方面: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3个、家庭农场39个;培育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10个,县级1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市级2个、县级7个。
在新业态培育上:在全市率先挂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成立了农民专业联合社2家;在品质提升方面:对“空壳社”及违法违规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清理整顿,共清理合作社127个。对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及会计进行专题培训,加强合作组织规范化管理。
4、以研学旅行助推产业发展。把研学旅行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国一流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今年围绕云丘山、戎子酒庄等现有优势资源,建设3个营地、3个基地和8个研学点,目前投资500余万元,完成规划可研和课程落地。
(五)突出环境改善,建设宜居乡村。
一是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对标《乡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五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向纵深拓展。拆违治乱上,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残垣断壁169处,农村生活垃圾1.2万吨,村内河渠沟塘垃圾4823吨,农业生产废弃物1.5万吨。垃圾治理上,完成53个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启动建设6个垃圾中转站和1个可腐烂垃圾沼气化综合处理试点。污水治理上,启动建设光华镇、台头镇、西坡镇、枣岭乡4个乡镇污水处理站。户厕改造上,按照“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年计划建设改造户用厕所20xx所,目前建设完成437所。卫生乡村创建上,已确定申报省级卫生示范乡镇2个,省级卫生示范村4个,省级卫生村40个。
二是持续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打造美丽家园。17个示范村投资939万元,实施49项工程建设,其中,发展产业6项,完善基础设施15项,村容村貌改善28项。
(六)繁荣农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二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村民文化服务中心、休闲健身广场、农村图书室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深化“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活动。
三是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农村文化健康发展,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今年举办了云丘山“中和文化”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四是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实施文明村镇创建行动,选拔评选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明村”。组织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选树活动,引导农民讲文明、树新风。
(七)夯实基层基础,完善乡村治理。
一是完善自治。西坡镇探索推行了“五事共商”村民说事评议工作法。赵院村申报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75个行政村完善了一事一议制度。
二是抓好法治。持续开展普法教育,通过法治文化长廊、普法短剧、微信公众号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不断健全,有效遏制基层矛盾。
三是强化德治。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八)强化民生保障,提高生活质量。
一是从促进创业务工上抓增收。紧抓就业创业援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帮扶、小微企业补贴、高校毕业生援助四个重点,转移农村劳动力1.7万人次,新增就业2920人,发放补助473万元。
二是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投资791万元,完成村组道路建设37公里;投资1090万元,实施水利扶贫工程111处,解决1.17万户安全饮水;投资488万元,为1492名贫困学生进行教育扶贫,减轻贫困家庭经济压力。
三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继续免费为农村妇女进行“两癌”筛查;为城乡怀孕妇女进行产前筛查;为0—6岁儿童进行残疾筛查;继续实施健康扶贫“双签约”和“三保险、三救助”政策,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四是完善城乡居民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政策,不断完善特困人员、农村低保、临时救助等各项保险制度。
(九)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有效保障。
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175个村委清产核资工作全部完成,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录入全部完成。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做好股权设置、折股量化和股权管理工作。
二是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组织发放20xx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地方特色产业(苹果、葡萄)保险予以县财政补贴,今年县财政共补贴82.38万元,补助苹果保险14991亩,葡萄保险5603亩。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稳定。近年来,虽然我们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加大,但从整体来看,农业产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较弱。去年发生的大面积冻灾、非洲猪瘟,今年上半年的长期干旱天气,对农业产业影响较大。
2、产业培育效果不明显。经过多年努力,全县经济林规模逐步形成,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产业规模大而不强,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等问题,虽然有15万亩核桃,7.8万亩花椒,4.5万亩苹果,但是并没有形成叫得响的自己特色品牌。
3、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缺乏深加工增值、缺少品牌效应带动,同时宣传、营销等手段跟不上,销售仍以包装或初加工为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价格低,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存在有量无价、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4、龙头带动能力不强。目前,全县仅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与其相关的产业仅为酿酒葡萄和翅果油,30家县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环节薄弱。比如,全县占主导的核桃产业,仅有两家家庭作坊,加工能力、辐射带动范围有限,大部分核桃以原始干果或简单包装出售,没有下游产品,经济效益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
5、产业服务水平有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虽然建立,但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水平还很有限,农户获得农产品供求、种养业实用技术等信息量少面窄。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生产、购销、加工、运输等环节组织化程度不高,出售难或低价销售现象普遍存在。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撑作用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
6、建设融资的渠道不够宽。当前乡村振兴的建设资金主要靠县、乡、村与社会的投入,作为煤炭大县,长期开采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形成很多农田和村庄沉陷,治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7、环境整治任务比较艰巨。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滞后,农民环卫意识差,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脏乱差等问题仍未得到较好解决,人居环境改善任务十分艰巨。
8、要素投入机制不健全。虽然财政对“三农”投入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城镇建设投入仍显不足。农业固定资产投入总体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强化主体责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在政府、关键在乡镇、基础在村组、主体在农户。要坚持政府主导,以乡镇为组织主体,以示范村为实施主体,明确分工、整合资源、聚焦重点、全力推进。
2、拓展融资渠道。一是向上争取省、市财政补助项目;二是鼓励企业与农村合作共建,互利互惠;三是创新农村金融,引导金融资本进入乡村振兴建设。
3、加强舆论宣传。进一步加强典型引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创建。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4、抓好农民增收。一是从确保农业丰收上抓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从深化农村改革上抓增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从产业提质上抓增收。加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力度,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四是从保障农民充分就业上抓增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支持农民返乡就业,提高非农收入。
5、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十大县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0个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枣岭乡湾里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以“云丘山”农业大品牌为引领,打造乡宁特色农业“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在质量上下功夫,在品牌认证上求突破。
6、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多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并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有效盘活农村各项资源。
7、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统防统治、技术服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机种机收、信息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8、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推行西坡镇“五事共商”村民说事评议工作法,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力度。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总结 篇2
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仙河镇立足区域实际,整合油地军港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
一是推进现代畜牧业、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现代畜牧业方面,继续保持仙河澳亚、神州澳亚两大万头奶牛牧场满栏生产,实现存栏奶牛2.5万头,泌乳牛1.1万头,上半年累计产销鲜奶7万吨。奥克斯—澳亚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项目进展顺利,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富友联合乳制品加工厂正式投产,酸奶、布丁等高端乳制品陆续下线销售,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高端乳品基地初具规模。海洋渔业方面,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海参、贝类共计投苗养殖12.8万亩,工厂化养殖55000立方米,预计水产品年产量可达到5000余吨。
二是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依托澳亚两大牧场、周边万亩青贮地及乳制品加工厂资源,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项目位于仙河镇镇区东部,孤北干渠以东,长江路北,兴港路以南,项目计划总投资1.49亿元,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景区出入口、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奶业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总体规划及道路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
三是支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渔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渔村进村路两侧,占地面积700亩,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正在招商和做详细规划;实施海星村经济林项目,项目位于海星村东养殖场路两侧,占地面积300亩,规划建设苹果、桃、杏、无花果等经济林带,在林下发展特色种养殖,目前已种植果树150亩。整合辖区军地资源,依托济军基地九分场玖红林果合作社,打造“军垦小镇”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标准化果园500亩、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葡萄大棚10亩、特色民宿12间、农家乐1处,建成集采摘、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
(二)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推动人才振兴。
一是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抓手,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人群,突出培训重点,开展各类人才培训25期、1753人次;针对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党员人才队伍;结合镇域实际和群众需要,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技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外来流动居民,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文明素质。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黄河三角洲学者以及河口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奖项申报工作。对接镇域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各类人才的吸引作用,紧紧围绕全镇石油化工、畜牧养殖、海产品养殖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主动上门等形式招揽各类急需人才,加大现代农业领域高端专家引进力度。
三是招才引智并举。树立“借脑”发展理念,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大力引进“候鸟式”人才。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参加各类招才引智会议暨人才高峰论坛3场,达成初步意向1个。四是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以“人才强镇”战略为支撑,强化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了重要依托。
今年来,澳亚人才团队利用“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体外胚胎生产实验室,测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牛头数达到5000头,种子母牛群规模达到100头,开启了优秀种质规模化精准培育新模式。澳亚(中国)牧草检测中心为各类组织机构开展实验检测1000余次,出具检测报告72份。两大人才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达350万元。
(三)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
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提高村支部书记境界水平。组织召开镇级层面乡村振兴培训6次,邀请专家授课2次,组织赴江苏、青岛、寿光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和农村供给侧改革3次。
二是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强化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研究制定《仙河镇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实施方案》,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集中学习方案内容,并签订《知悉书》。各支部根据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条件分类管理,建立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台账,明确考核标准,利用各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得分情况公示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带头服务群众等情况公开公示,规范党员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素质提升。
三是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仙河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联合包村组、各站所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探索制定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探索发展路子,聘请农科院统一规划设计,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加文化加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大旅游与大生态、大健康、大服务、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仙河镇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生态振兴。
一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上半年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公里,完成天然气“村村通”改造93户,新建海星村综治中心1处,完成渔村文化广场、振东村、卫东村文化大院建设,村居环境及配套设施显著改善。
二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对镇区、各行政村、三团棚户区及渔村周边插花地卫生保洁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招标,新购置洗扫车、洒水车4台,安排专业保洁队伍不间断清扫卫生、清运垃圾,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排名较去年显著提升。
三是强化水气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镇村两级河长制建设,辖区6条主要河流全部明确镇级、村级河长及河管员,及时巡查、制止向河道倾倒污水、垃圾及沿河私搭乱建行为。实施农村污水集中收集改造,目前全镇4个行政村,其中3个村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渔村通过旱厕改造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开展镇区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拆除10吨以下燃煤蒸汽锅炉23台。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辖区至今未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开展土小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与公安、土地、油区以及济军基地成立联合执法检查队伍,定期对镇区外围、辖区边界以及油田空置院落进行巡查,今年来共查处小化工、小作坊5家,现已全部拆除设备并予以关闭、取缔。
(五)树立正确导向,推动文化振兴。
一是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结合仙河镇实际,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在各村宣传栏张贴《“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倡议书》,下发《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倡议书》、《关于提倡文明节俭制止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倡议书》等文件,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发动。各行政村均建成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办事程序等,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评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做好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好人线索推荐工作,及时挖掘、发现好人线索120条。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网上祭英烈”及“小手拉大手—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营造浓厚氛围。
三是提升文化内涵。利用农村文化大院、电子书屋、学校道德课堂等载体,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评议交流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公民思想道德规范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新建海星村村史馆1处,绘制文化墙400㎡,将村规民约、法律法规、村民移风易俗文明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上墙,进一步提升村文化内涵。
四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要求,对镇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剧场等基础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康器材室等进行更新维护,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
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海星村春节晚会,参加全区元宵节活动,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与孤东、桩西、社区等部门结合,组织消夏晚会,开展篮球、乒乓球联谊赛,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
二、存在问题
总结上半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仙河镇作为一个油区工矿小镇,农业产值占比不高,农村建设长期滞后于镇区发展,部分党员干部认为仙河的优势不在于农业农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满足于被动应付上级安排,等靠思想严重。
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约。仙河镇无集体土地,除海星村依托海星集团有较为稳定收入外,其他村集体经济均较为薄弱,农民创收渠道单一,各村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和长远打算。
三是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联动发展不充分。仙河镇城镇人口多,工业、服务业较发达,这些优势条件均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但受历史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限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各类要素向乡村聚集效应仍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仙河镇将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乡村振兴发力方向,开创发展新局面。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为主线,继续巩固畜牧、渔业高效农业产业地位,提高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渔业产业体系。围绕海洋渔业、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农业实体教学点堡垒作用,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构筑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实施“青年家庭农场主”创业计划,举办“村官班”,加快家庭农场等新业态形成,丰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发挥工业强镇优势,明确东营港服务基地的功能定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拉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换挡,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依托澳亚两大牧场资源,强化澳亚—奥克斯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建技术支撑,努力打造中国放心奶生产基地和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示范区,加快实施牧场小镇项目,20xx-20xx年主要建设景区入口打造、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全域旅游文化品牌。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海上仙河”战略,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规范和提升四大渔业基地标准化水平,鼓励引进开发高端养殖技术,完善水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体系,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推进渔村休闲农村游乐园、海星湿地参观采摘园、镇东农产品集售物流配送园及二团九分场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形成集采摘、观光、旅游、民俗、餐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典型示范基地。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契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镇东花苑党群服务中心及村民休闲广场建设,加快推进渔村、镇东花苑“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以拆违治乱为契机,加大排查和惩处力度,持续推进港城起步区、滨港路、兴凯湖路沿线和济军三团棚户区的集中整治;依托神仙沟流域综合整治,推进孤北干渠沿线养殖区、棚户区拆迁,实施神仙沟强排站及周边区域整体改造,实现乳制品加工厂、澳亚牧场、神仙沟湿地路网联通;建立完善镇村联动、共建共管机制,争创“无违建乡镇”,逐步实现存量和新增违法建设“双清零”。
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总结 篇3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20xx年县工信委挂乡扶村暨美丽乡村建设帮扶点为县乡村委会。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委挂乡扶村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的不懈努力,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地处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以谢姓为主,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31户,总人口2407人,党员63人,参加新农保人数95%以上,享受农村医疗保险人数达100%,60岁以上年龄老人享受领取养老金,因家庭成员有患重病拖累生活困难家庭8户,乡、村都给予适当的困难救助,耕地面积2091亩,林地面积1万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以碳酸钙加工、建材大理石、物流运输为主。该村碳酸钙资源储量丰富,全村共有重钙厂2家,大理石厂1家,米砂子厂3家,物流公司2家,重点企业水泥公司、建材公司落户本村。全村有小车30余部,运输货车26部,运力达700吨,村民生活较富裕。
二、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工信委帮助和指导下,
一是协助成立了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健全村规民约,对全村土地资源进行重新盘整盘活,规划了五大门楼点的空心村改造区、港神下二组点新建,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积极性,采取有力措施狠抓“20字方针”落实,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帮助村道、排水设施和资金预算,预计总投资约250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16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61万元,建成“生育文化大院”,完成村道路4800米水泥路铺设,巷道2000米,水沟已完成4000米,另有500米正在修建中,完成示范点自来水改造,村级活动场所正在筹建中,完成村口候车亭建设,村内环境得到改善。
三是今年开春组织党员干部挤出资金3000元帮助困难户备耕备种,出资720元帮助村委会征订党报党刊、科技书籍,年终又挤出7000元解决困难群众生活条件。四是在我委协同下,化解了该村与水泥的放炮震动村民房屋开、公路排水沟阻塞、水沟小桥建设等矛盾纠纷,全年实现村民零发案、群众零犯罪、事故零发生、矛盾零上交总体目标。
对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委的挂乡扶村暨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挂乡扶村和美丽乡村工作是一项比较生疏的工作,没有实践体会更没有经验,只能边做边探索,加上村委会人口众多,2407人一村一委,起点高,需要大量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资金紧缺,村级经济增长和培育特色产业方面还有差距,这是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也是我们今后帮扶工作努力的方向,努力协助指导,该村打造成为开放、繁荣、秀美、幸福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总结 篇4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务委员会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安排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要求,担当实干,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完善领导机构。今年机构改革之后,调整完善了由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下设7个专项推进小组,分别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先后组织有关单位、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到浙江、贵州、灵丘、阳曲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解放思想,拓宽思路。
二是专题会议部署。年初召开了全县经济农村工作暨脱贫成效提升会议,提出聚力质量兴农,推进提质增效,在乡村振兴上实现新提升。围绕研学旅行、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设美丽乡村等内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三是加大财政补助。今年县财政投入20xx万元,用于产业提质增效、村社一体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或贫困边缘户新发展产业及花椒连翘加工转化营销项目。同时,县财政预算28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奖补。
(二)坚持规划引领,绘好施工蓝图。乡村振兴,规划先行。选聘山西农大农村区域经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乡宁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xx-20xx年)》,同时有关部门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体制机制创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要求,高标准完成了6个专项规划。
(三)坚持典型引路,推进示范创建。全县确定1个示范乡镇和29个示范村,其中,市级示范镇台头镇投资3685万元实施5项工程;29个示范村投资8111万元建设78项工程,燕家河等5个市级示范村投资1555万元,实施15项工程。通过精心打造示范点,示范引领乡村振兴。
(四)围绕特色发展,推进产业振兴。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核桃产业主导、若干特色并进、畜牧养殖同步、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发展思路。三年累计投入7236万元,新发展林果业1.7万亩,中药材1.97万亩,抚育连翘天然林0.68万亩,食用菌106万棒,畜牧养殖26万头只,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4.6万亩,中药材提质增效2.2万亩。全县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35万亩,农民人均1.75亩,千亩以上的“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60个,占总村数的33%,农业特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4+xx新型产业发展思路,以特色创基地,以基地促产业,以产业塑品牌。
产业基地建设方面:
一是投资6421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4.05万亩;投资20xx万元,打造枣岭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强镇;投资1.29亿元,分三年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是建立十大县级现代产业园,促进种植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发展,推动特色农业提档升级。
三是建设30个优质产品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以产业龙头带动的无公害核桃,绿色酿酒葡萄,有机苹果、玫瑰、花椒、翅果油树、功能茶、食用菌、特色养殖等基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
品牌塑造方面:
一是突出地域优势,打造乡宁区域公用品牌。成立了山西云丘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云丘山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为龙头,打造乡宁农业“金字招牌”。
二是突出品牌认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坚持绿色有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在品牌认证上求突破,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基地面积4.92万亩,产品认证数量15个。
3、突出龙头引领培育产业新业态。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为引领,建设形成特色产业集聚效益。正在申报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2个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和30个县级龙头企业。
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突出全面带动。在规模发展方面: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3个、家庭农场39个;培育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10个,县级1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市级2个、县级7个。在新业态培育上:在全市率先挂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成立了农民专业联合社2家;在品质提升方面:对“空壳社”及违法违规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清理整顿,共清理合作社127个。对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及会计进行专题培训,加强合作组织规范化管理。
4、以研学旅行助推产业发展。把研学旅行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国一流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今年围绕云丘山、戎子酒庄等现有优势资源,建设3个营地、3个基地和8个研学点,目前投资500余万元,完成规划可研和课程落地。
(五)突出环境改善,建设宜居乡村。
一是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对标《乡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五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向纵深拓展。拆违治乱上,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残垣断壁169处,农村生活垃圾1.2万吨,村内河渠沟塘垃圾4823吨,农业生产废弃物1.5万吨。垃圾治理上,完成53个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启动建设6个垃圾中转站和1个可腐烂垃圾沼气化综合处理试点。污水治理上,启动建设光华镇、台头镇、西坡镇、枣岭乡4个乡镇污水处理站。户厕改造上,按照“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年计划建设改造户用厕所20xx所,目前建设完成437所。卫生乡村创建上,已确定申报省级卫生示范乡镇2个,省级卫生示范村4个,省级卫生村40个。
二是持续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打造美丽家园。17个示范村投资939万元,实施49项工程建设,其中,发展产业6项,完善基础设施15项,村容村貌改善28项。
(六)繁荣农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二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村民文化服务中心、休闲健身广场、农村图书室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深化“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活动。
三是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农村文化健康发展,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今年举办了云丘山“中和文化”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四是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实施文明村镇创建行动,选拔评选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明村”。组织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选树活动,引导农民讲文明、树新风。
(七)夯实基层基础,完善乡村治理。
一是完善自治。西坡镇探索推行了“五事共商”村民说事评议工作法。赵院村申报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75个行政村完善了一事一议制度。
二是抓好法治。持续开展普法教育,通过法治文化长廊、普法短剧、微信公众号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不断健全,有效遏制基层矛盾。
三是强化德治。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八)强化民生保障,提高生活质量。
一是从促进创业务工上抓增收。紧抓就业创业援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帮扶、小微企业补贴、高校毕业生援助四个重点,转移农村劳动力1.7万人次,新增就业2920人,发放补助473万元。
二是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投资791万元,完成村组道路建设37公里;投资1090万元,实施水利扶贫工程111处,解决1.17万户安全饮水;投资488万元,为1492名贫困学生进行教育扶贫,减轻贫困家庭经济压力。
三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继续免费为农村妇女进行“两癌”筛查;为城乡怀孕妇女进行产前筛查;为0—6岁儿童进行残疾筛查;继续实施健康扶贫“双签约”和“三保险、三救助”政策,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四是完善城乡居民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政策,不断完善特困人员、农村低保、临时救助等各项保险制度。
(九)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有效保障。
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175个村委清产核资工作全部完成,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录入全部完成。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做好股权设置、折股量化和股权管理工作。
二是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组织发放20xx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地方特色产业(苹果、葡萄)保险予以县财政补贴,今年县财政共补贴82.38万元,补助苹果保险14991亩,葡萄保险5603亩。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稳定。近年来,虽然我们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加大,但从整体来看,农业产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较弱。去年发生的大面积冻灾、非洲猪瘟,今年上半年的长期干旱天气,对农业产业影响较大。
2、产业培育效果不明显。经过多年努力,全县经济林规模逐步形成,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产业规模大而不强,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等问题,虽然有15万亩核桃,7.8万亩花椒,4.5万亩苹果,但是并没有形成叫得响的自己特色品牌。
3、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缺乏深加工增值、缺少品牌效应带动,同时宣传、营销等手段跟不上,销售仍以包装或初加工为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价格低,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存在有量无价、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4、龙头带动能力不强。目前,全县仅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与其相关的产业仅为酿酒葡萄和翅果油,30家县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环节薄弱。比如,全县占主导的'核桃产业,仅有两家家庭作坊,加工能力、辐射带动范围有限,大部分核桃以原始干果或简单包装出售,没有下游产品,经济效益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
5、产业服务水平有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虽然建立,但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水平还很有限,农户获得农产品供求、种养业实用技术等信息量少面窄。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生产、购销、加工、运输等环节组织化程度不高,出售难或低价销售现象普遍存在。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撑作用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
6、建设融资的渠道不够宽。当前乡村振兴的建设资金主要靠县、乡、村与社会的投入,作为煤炭大县,长期开采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形成很多农田和村庄沉陷,治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7、环境整治任务比较艰巨。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滞后,农民环卫意识差,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脏乱差等问题仍未得到较好解决,人居环境改善任务十分艰巨。
8、要素投入机制不健全。虽然财政对“三农”投入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城镇建设投入仍显不足。农业固定资产投入总体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强化主体责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在政府、关键在乡镇、基础在村组、主体在农户。要坚持政府主导,以乡镇为组织主体,以示范村为实施主体,明确分工、整合资源、聚焦重点、全力推进。
2、拓展融资渠道。
一是向上争取省、市财政补助项目;
二是鼓励企业与农村合作共建,互利互惠;
三是创新农村金融,引导金融资本进入乡村振兴建设。
3、加强舆论宣传。进一步加强典型引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创建。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4、抓好农民增收。
一是从确保农业丰收上抓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从深化农村改革上抓增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是从产业提质上抓增收。加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力度,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
四是从保障农民充分就业上抓增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支持农民返乡就业,提高非农收入。
5、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十大县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0个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枣岭乡湾里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以“云丘山”农业大品牌为引领,打造乡宁特色农业“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在质量上下功夫,在品牌认证上求突破。
6、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多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并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有效盘活农村各项资源。
7、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统防统治、技术服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机种机收、信息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8、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推行西坡镇“五事共商”村民说事评议工作法,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力度。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