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人才培养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才培养总结 篇1
卫生事业要快速发展,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人才;事业的承前启后,更要培养选拔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我院一直把人才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人尽其才,学有所用,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技术人才素质。只有拥有一批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和创造能力的技术人才,医院才能办出成绩,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科学水平。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制度健全
我院现有在职职工171人,卫技人员142人,占83%,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3人,占卫技人员23%。近年来,我院始终将知识分子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人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健全了人才工作制度,建立了由院党政领导组成的我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由院办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为我院人才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二、大力弘扬先进,营造工作氛围
医院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并通过院报、公示栏、晨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对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优秀知识分子,先进个人,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三、走出去、引进来坚持两条腿走路
1、重视人才培养,在医务人员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快外出进修培训速度,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外出北京、上海和省级医院进修深造。近年来,医院共选派出各科优秀人员外出进行脑外、手外、微创外科、心血管内科等专科到上海华山医院、无锡手外伤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院进修,并分批组织近30名医务人员外出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各专科的诊治水平。对外出学习人员给任务、加压力,学习结束必须能够独自开展一项所学新项目。医院所有医疗技术人员每五年进修轮转一次,对五年内没有一次进修的,医院给联系进修单位,送出去进修。对拒绝参加进修人员,医院将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
2、为了培养短、平、快的急需、特需人才,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来院查房、门诊,对本院中青年医师传、帮、带。由医务科组织定期、不定期邀请省、市级医院不同专业专家到我院进行相关科室讲课。事实证明,这种形式见效快,受益面广。
3、支持医务人员在职考研,并制定了有关政策,以利于吸引读研毕业后继续回医院工作。近年来医院考取3名研究生。鼓励自学成才,对专业对口的自考毕业人员在全院职工大会上给予表彰和奖励。目前,提高原有学历取得各专业毕业文凭的`医护人员有50多人。
四、生活关心照顾,主动排忧解难
我院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在临床医疗一线。医院领导十分注意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尽可能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1、效益分配倾斜:为了更好地调动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院坚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效益分配向一线倾斜力度加大,行政后勤人员,最高时的收入也只有一线人员的三分之一。
2、关心身心健康:院领导十分注意关心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每年医院都组织体检;在抓文化技术学习、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同时,利用现有的职工之家,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经常进行篮球、乒乓球、台球等活动比赛、联欢会等活动。
3、解决后顾之忧:院领导关心职工生活,在这方面,只要有可能,总是想尽办法努力去做。如对于我院引进的人才,医院着手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集中为他们安装有线电视、办理保险、帮助解决他们的户口及子女入托、入学问题,为他们解决两地分居问题。
由于我们全院上下重视,积极工作,我院的人才工作扎实并富有成效,通过我们的努力,赢得了广大知识分子的信任,增强了他们对医院的感情,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无私的奉献,为我院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我院会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一如既往将知识分子工作当成关系到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继续把关心、爱护、尊重知识分子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将我院人才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一个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人才培养总结 篇2
一、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模糊笼统
在《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全面的英语基本理论和知识、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一定的商务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商务、教育、旅游、新闻、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从这一目标看,其并没有突出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可以套用在任何一种专业培养目标上;其对于学生基本功或知识面方面的要求过于泛泛,并没有提出具体标准;其培养目标与英语专业的培养内容不相符合。这会影响英语专业教学目标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致使教学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教学要求无法确定以及教学内容无法与教学目标统一。
2.专业设置雷同和共质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的推动下,很多院校进行了合并、升格及转型,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据统计,我国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中有90%的院校设有英语专业,并且大多数院校对英语专业的设置并未考虑本学校的特色,各院校之间专业设置雷同,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过剩、就业难等恶果。其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所有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基本上是照搬照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没有体现出本学校特色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点。
3.课程设置脱离实际
课程设置是一个专业建设的基石。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我国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据调查,语言技能训练课程在英语专业总学时中占了三分之二(67%),其他专业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分别只占15%和18%。这就使英语专业学生很难在语言技能之外真正拥有一门“专业”,也就很难在人才市场中拥有竞争力。这种严重脱离实际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在校的大量时间在研修英语专业知识,而缺少拥有一种实际应用的技能的机会,这也是造成大多数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4.学生能力单一,就业面窄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仍是传统的模式,过于强调外语专业知识的传授,只注重外语语言基本功的培养,缺乏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能力单一,毕业后就业面窄。
二、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知识全面的外语人才却极其有限。因此,外语专业的学生不应只局限于词法、语法等语言技能的学习,必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丰富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使自己成为懂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由于人才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而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大量需求,我国教育体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无论英语专业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应与市场接轨,着重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最后,近几年英语专业的严峻就业形势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自1999年各大高校扩招,英语人才激增,而传统的就业行业近于饱和。近几年,英语专业已被列入高失业率专业之中,单纯性人才几乎无法找到对口职业。因此,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英语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学生在拥有外语这门语言能力之外同时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增加择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应首先在教职员工中更新观念,确定现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转变原来培养英语教师和专门翻译人才的单一目标。
2.改革专业教育体系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体系大多分为三个层次,即专业教育层次、通识教育层次以及综合教育层次。专业教育主要包括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即语言、文学、文化类课程);通识教育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综合教育包括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以及体育达标之类的课程。笔者认为在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应该加大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的分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由此,建议建立以下三大模块:专业教育模块、文化修养教育模块以及教育实践模块。 " 文化修养教育模块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文化素质和修养。此阶段可开设英美概况、英文文学作品选读、欧洲文化入门以及希腊罗马神话等课程。并且,考虑到学生毕业后要作为语言中介角色进入社会工作,所以不仅要了解西方文化历史,更应该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内涵,所以这阶段应同时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当代文学以及民俗研究等有关中国语言文化课程。同时,建议开设西方礼仪、中外音乐文化视听、外语影视赏析等课程,以培养学生个人文化修养。
教育实践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的工作能力。主要课程除了开设毕业论文、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等,还应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如英语角、口语协会、翻译协会、外国语言文化艺术节、语音训练小组和自主学习中心等,以及举办各种英语竞赛,包括英语戏剧、英语配音、英语演讲和英语写作等,并开展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外事接待、社区志愿者家教或到工厂翻译实习等机会。
3.实行供需结合培养模式
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紧密合作。现今,很多院校试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一些高校与企业携手,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企业提出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并提供学生实践实习机会,高校按需组织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阶段不仅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时在就业前就已经了解企业文化、生产流程等方面内容,节省了企业培训时间,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这样,为企业和学生“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为各企业提供了很快能进入“角色”的优秀人才,一举两得。
4.辅修第二专业学位模式
(1)主修加辅修方式。是指本科生在学习主修专业(本、专科)的同时,辅修另一跨学科的其他专业知识,如外交、贸易、法律和管理等,修满规定学分后,可获辅修证书。这个方式与多专业方式的区别在于无需修满第二或第三专业所有课程,只需选修其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获得外语专业以外的专业知识,这是一种实用、高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
(2)选修课方式。选修课的优势是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社会、政治和经济等环境需求以及个人兴趣,选修自己感兴趣的非外语专业的课程。选修课是目前操作最容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
(3)考取资格证书方式。职业资格证书是持有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员工的主要依据,应该鼓励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多种资格证书。学生在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的准备复习过程中,会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培训自己,经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最高效、最实用的方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可采取国内外进修方式培养教师。外语专业教师可以借助国家留学基金等方式到国外进行相关专业进修,还可以到国内各高等院校进行国内访问学者的交流,向有较多经验的高校学习、交流,了解其他院校是如何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
其次,可采取校内交流方式培养教师。在高等院校内部,各个院系之间可以实行资源共享,外语学院可以和其他学院合作开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充分利用校内的其他资源,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课程,聘请其他院系的教师承担课程,对外语系学生进行更专业的复合型的知识教育。
人才培养总结 篇3
根据《河南城建学院关于制(修)订20x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豫城院文[20xx]119号),结合环境设计教研室专业的现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说明如下:
一、对学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教研室专业教师对原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学习,并对我系的环境专业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制定了有关的措施和办法,形成了如下意见:
(一)严格按照河南城建学院办学精神,过去4年严格了执行艺术设计专业统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根据环境设计专业新的框架体系结构制定新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始实施。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实施性方案的制定说明
根据我系目前的专业结构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际情况,在艺术系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上制定了环境设计教研室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按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学科目录和院课程改革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原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总结,对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解和整合,在制定过程和实施中作出了如下的调整:
(1) 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组建环境设计专业,取消原艺术设计专业,新的环境设计专业分为室内和景观两个专业方向。制定新的景观方向的培养方案。
(2)公共基础课按学院统一要求安排。在一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课中进行教学,32学时。
(3) 室内方向的培养方案在原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取消室外课程《园林植物学》《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造价,保留了室内部分课程。室内方向新开设《文学欣赏》、《装饰雕塑》、《美学原理》,为加强平面设计,开设《编排设计》课。
(4)专业课程在课程名称及学期安排方面,按照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
当的调整。室内方向《电脑辅助设计3DMAX》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X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X及渲染》,为了理清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展示设计》原来的第5学期调到第6学期。
(5)考虑到我校特色,加强了解装修工种之间的关系、了解工程承接的业务,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课程。
三、对培养计划制定说明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思想政治、英语等基础课课时的要求,符合师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方案在省著名专家团的指导、建议下,在走访市场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的业公共基础课程占44%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占20%左右,专业课程占20%左右,专业限选课占6%左右、专业任选课占5%左右、公共选修课程占5%左右。这一点符我校20x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的指导原则。
1、培养方案阶段实施目标
大一为公共基础和专业课程,大二为建筑和规划课程,大三为专业方向知识,大四为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2、基础课修订后实施总结
新的培养方案分为室内、景观两个方向,突出专业性,对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更为有利,更为科学。开设《文学欣赏》《美学原理》,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知识培养的重视;开设《编排设计》课,弥补了往届学生平面排版能力的欠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正视当代大学生学生心理问题,把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电脑辅助设计3DMAX》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X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X及渲染》,理清了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加强学生装修工种之间关系的知识,增强了学生未来承接工程业务的能力。
人才培养总结 篇4
一、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模糊笼统
在《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全面的英语基本理论和知识、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一定的商务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商务、教育、旅游、新闻、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从这一目标看,其并没有突出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可以套用在任何一种专业培养目标上;其对于学生基本功或知识面方面的要求过于泛泛,并没有提出具体标准;其培养目标与英语专业的培养内容不相符合。这会影响英语专业教学目标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致使教学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教学要求无法确定以及教学内容无法与教学目标统一。
2、专业设置雷同和共质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的推动下,很多院校进行了合并、升格及转型,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据统计,我国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中有90%的院校设有英语专业,并且大多数院校对英语专业的设置并未考虑本学校的特色,各院校之间专业设置雷同,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过剩、就业难等恶果。其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所有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基本上是照搬照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没有体现出本学校特色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点。
3、课程设置脱离实际
课程设置是一个专业建设的基石。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我国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据调查,语言技能训练课程在英语专业总学时中占了三分之二(67%),其他专业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分别只占15%和18%。这就使英语专业学生很难在语言技能之外真正拥有一门“专业”,也就很难在人才市场中拥有竞争力。这种严重脱离实际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在校的大量时间在研修英语专业知识,而缺少拥有一种实际应用的技能的机会,这也是造成大多数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4、学生能力单一,就业面窄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仍是传统的模式,过于强调外语专业知识的传授,只注重外语语言基本功的培养,缺乏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能力单一,毕业后就业面窄。
二、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知识全面的外语人才却极其有限。因此,外语专业的学生不应只局限于词法、语法等语言技能的学习,必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丰富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使自己成为懂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由于人才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而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大量需求,我国教育体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无论英语专业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应与市场接轨,着重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最后,近几年英语专业的严峻就业形势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自1999年各大高校扩招,英语人才激增,而传统的就业行业近于饱和。近几年,英语专业已被列入高失业率专业之中,单纯性人才几乎无法找到对口职业。因此,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英语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学生在拥有外语这门语言能力之外同时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增加择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应首先在教职员工中更新观念,确定现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转变原来培养英语教师和专门翻译人才的单一目标。
2、改革专业教育体系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体系大多分为三个层次,即专业教育层次、通识教育层次以及综合教育层次。专业教育主要包括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即语言、文学、文化类课程);通识教育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综合教育包括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以及体育达标之类的课程。笔者认为在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应该加大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的分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由此,建议建立以下三大模块:专业教育模块、文化修养教育模块以及教育实践模块。 "文化修养教育模块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文化素质和修养。此阶段可开设英美概况、英文文学作品选读、欧洲文化入门以及希腊罗马神话等课程。并且,考虑到学生毕业后要作为语言中介角色进入社会工作,所以不仅要了解西方文化历史,更应该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内涵,所以这阶段应同时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当代文学以及民俗研究等有关中国语言文化课程。同时,建议开设西方礼仪、中外音乐文化视听、外语影视赏析等课程,以培养学生个人文化修养。
教育实践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的工作能力。主要课程除了开设毕业论文、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等,还应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如英语角、口语协会、翻译协会、外国语言文化艺术节、语音训练小组和自主学习中心等,以及举办各种英语竞赛,包括英语戏剧、英语配音、英语演讲和英语写作等,并开展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外事接待、社区志愿者家教或到工厂翻译实习等机会。
3、实行供需结合培养模式
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紧密合作。现今,很多院校试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一些高校与企业携手,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企业提出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并提供学生实践实习机会,高校按需组织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阶段不仅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时在就业前就已经了解企业文化、生产流程等方面内容,节省了企业培训时间,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这样,为企业和学生“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为各企业提供了很快能进入“角色”的优秀人才,一举两得。
4、辅修第二专业学位模式
(1)主修加辅修方式。是指本科生在学习主修专业(本、专科)的.同时,辅修另一跨学科的其他专业知识,如外交、贸易、法律和管理等,修满规定学分后,可获辅修证书。这个方式与多专业方式的区别在于无需修满第二或第三专业所有课程,只需选修其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获得外语专业以外的专业知识,这是一种实用、高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
(2)选修课方式。选修课的优势是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社会、政治和经济等环境需求以及个人兴趣,选修自己感兴趣的非外语专业的课程。选修课是目前操作最容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
(3)考取资格证书方式。职业资格证书是持有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员工的主要依据,应该鼓励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多种资格证书。学生在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的准备复习过程中,会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培训自己,经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最高效、最实用的方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可采取国内外进修方式培养教师。外语专业教师可以借助国家留学基金等方式到国外进行相关专业进修,还可以到国内各高等院校进行国内访问学者的交流,向有较多经验的高校学习、交流,了解其他院校是如何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
其次,可采取校内交流方式培养教师。在高等院校内部,各个院系之间可以实行资源共享,外语学院可以和其他学院合作开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充分利用校内的其他资源,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课程,聘请其他院系的教师承担课程,对外语系学生进行更专业的复合型的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