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总结范文 > 正文

高一地理知识点

2024/12/29总结范文

老地方整理的高一地理知识点(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知识点 篇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自然灾害的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发生频率、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

(二)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湘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四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知识点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六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九月,雨带迅速南移;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

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

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高一地理知识点 篇2

教学目标:

1、说出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含义。

2、据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3、对比分析、说明我国1949至改革开发前与改革开发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根据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教学思路:

学时建议:2学时

教学资源建议

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4、相关网站:

5、生活经验:

1、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

2、调查本区(县)近几年人口迁移状况。

教法与学法策略

1、人口的迁移

(1)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图、相关图片,根据图说明人口的迁移状况,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即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含义。

(2)社会调查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得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因素:

(1)讲授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图像,对比分析讲授国内及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意义。

(2)读图分析探究法: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及图像,分析、说明我国、美国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内人口的迁移规模、特点、原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评价建议:

1、调查、收集并整理本市或本区(县)有关人口迁移的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根据视频资料讨论:“民工潮”讨论:民工流动的方向、原因。

高一地理知识点 篇3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15°/小时

线速度:赤道,向两级递减

公转运动

太阳自西向东

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归年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慢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

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

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

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日的时间间隔。

…………………………………………23°26′N

………………………………………23°26′S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晨昏线晨线:由到

1)产生昼夜更替昏线:由 到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使地面白天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产生地方时

①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特点:东早西晚15°/时4°/分钟

③计算公式: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西“—”)

④区时:

①定义:每一时区,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区时。

②计算公式: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西“—”)

③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

3)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偏移规律:沿运动方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偏转

4)地球呈椭球体也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

5、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高一地理知识点 篇4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

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