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 篇1
如果让你选一种颜色来代表过年的色彩,你会选什么?我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会选红色。因为中国红不仅在国内,是种传统的颜色,代表喜庆,在国外也被公认为是中国的代表色。你看,那路边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那墙上贴着的红对联,和人们手中派发的红包,不都是红色的吗。
但若让我选一种颜色来代表过年,我会选黄色。你看,到过年,街上不到处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吗?还有过年必吃的小吃,比如煎堆,虾片也都是炸成一片片的金黄色。黄色也是最接近泥土的颜色。每逢过年,人们出去踏青,见到的不都是黄澄澄的土地吗?就连近年来人们墙上挂的灯笼,也由大片大片的红色红色,转变为标新立异的黄色。
而黄色对于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我还小的时候。每逢过年,爷爷总会在楼下生火,揉好面粉和糯米粉,拌上糖。放在竹子做的屉子里用小火慢慢蒸。等香气飘满整个屋子的时候。揭开锅一瞧,那屉子上就铺满了橙黄橙黄的甜板。有时还没瞧仔细,那甜香味就充斥着整个鼻子,让人还来不及细瞧,就想下筷,卷起一片甜板入腹。而爷爷总会叮嘱贪吃的我们不要吃太多,因为这东西吃多了容易撑肚子。但我们每次都会把爷爷的叮嘱抛之脑后,大快朵颐,直到吃到根本吃不下了,才恋恋不舍的放下筷子。一个个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大呼满足。
而今天,随着爷爷当年龄逐渐增大。再也无法像以往一样早早做好一大块一大块的甜板,而外面买的甜板,不知怎的,就是没有这么好吃。所以这种美食只能成为我的回忆。直到现在,每逢过年,爷爷做的黄灿灿的甜板总是会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散不去。
黄色,代表了我童年的春节,金黄又绚烂。
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 篇2
岁月匆匆,流年绕指柔。然而藏于时光深处的那抹儿时记忆,仍温馨如初,永不消逝……伴随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那首童谣常在耳边萦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时候最盼过年了。一过年可“热闹”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家老少欢聚一堂。贴春联是我和妈妈的活。妈妈刚把浆糊抹在大门上,调皮的弟弟一把抢过我手中的福字,贴在门上。“贴倒了,你认字不?羞羞羞……”“我故意把“福”字倒贴。用你管。”嘴里还念念有词:“福”到啦!“福到啦!"扯开大嗓门直喊。妈妈用手直戳他脑门:“就你故多!”“爸爸爸爸,你看妈妈打我!”撒娇的躲到爸爸身后藏起来,一个劲的扮鬼脸。“大过年的别打孩子。”爸爸总是护着他。说话间爸爸已把大红灯笼绑在一个高高的木头杆子上挂好。“过年了,过年了!”弟弟一蹦三尺高撒欢地在院子里跑……
夜幕降临,大红灯笼照亮了小山村。妈妈准备着年夜饭,餐桌上少不了小鸡炖榛蘑、柳蒿芽、蕨菜……青一色的“山珍"纯绿色食品,贼拉好吃!
快十二点,妈妈将一盖帘胖乎乎的饺子倒在锅里,热水中这些元宝似的饺子欢快地翻滚着……我站在旁边,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锅里,不知咽了多少口水……
爸爸和弟弟找了一根长木棍,把一挂长长的“大地红”炮仗挑起来,弟弟生怕我和他抢,早就迫不及待地从锅底抽出带火星儿的木棒冲出去,爸爸一声令下。“放鞭炮啦!”我大喊一声,双手捂着耳朵躲进屋里,趴在门缝往外看。只见弟弟一手拿着火棒,一只手捂着耳朵,慢慢的伸向鞭炮捻儿,手有些哆嗦,半天没点着。爸爸在一旁催促:“儿子,快点,饺子快出锅啦!"
弟弟看准炮仗捻儿轻轻一杵,鞭炮就“噼噼啪啪”响起来,吓得他把火棒一扔,捂着耳朵钻进屋。顿时,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首雄壮的交响乐,响彻整个节日的上空。
外面的鞭炮声响个不停,屋里桌上早已摆好酒菜,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让人看着垂涎欲滴。妈妈忙活完了,一家人围在桌前,妈妈坐下来说:“我包的饺子里放钱了,看谁能吃到。”弟弟马上端起一碗,狼吞虎咽的吃下去,只可惜……“哎哟”我吃到钱了。接着爸爸妈妈也吃到。弟弟撸胳膊挽袖子来劲了,又端起一碗吃起来,可惜…撑得肚子已经溜圆了,妈妈赶紧阻拦:“别吃太多,晚上不活动容易肚子疼。”可弟弟偏不信邪,一副吃不到钱不罢休的架式:“不嘛,不嘛,我就要吃!”妈妈只好左挑右选,终于挑到一个夹给弟弟:“吃吧,这个一定有钱。”弟弟看了半天,半信半疑,然后迅速的放入嘴里一嚼,“嘎嘣”一声,“耶!我吃到钱了!今年我要发财啦!”弟弟高兴的在炕上翻了好几个跟头。看着弟弟,我们一家人开心的笑了,那笑声充满着幸福、甜蜜,在除夕之夜久久回荡……
时光飞逝,日影消移。那时的日子是单一的,有爱陪伴,再单调也是丰盈的,幸福满满在心中荡漾。儿时的记忆如一杯酒,越久远越香醇,越香醇越美好。
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 篇3
“哈哈哈”看着电视中的小品,吃着手中的零食,除夕过去了,春节到来了!虽然小品相声令我时时发笑,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是缺少了什么呢……
小时候住在湖南老家,每到除夕夜,各家各户聚在后面小院里,生一堆火,聊一整宿。这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是极好的。拿出各自的,堆在一起,在前院进行“军事演习”。我们的种类可丰富了,有“飞天神鼠”、“雷王”、“糖果炮”之类的。“雷王”是最多的,也是最好玩的,放在地上,点火,“呼啦”一下冲上天,接着放出雷一般的响声。我们在空地上肆无忌惮地玩着,闹着。
回想着那时候,我玩得多么开心埃在深圳这个大都市里,不能够肆无忌惮地放炮仗,哎。
“咚咚咚”,有客人来了,我去开门,原来是刘叔叔和小虎哥哥,紧随其后的是王阿姨。他们一进来就派给我一个红包。妈妈泡了几杯茶,端了上去。要是在老家,绝对比这时更热闹。
“新年好,新年好”“恭喜发财”“好,给你一个红包,哈哈”。每到这时,许多亲戚朋友都会赶来拜年,家里总是热闹非凡。而我们这些小孩子似乎比大人们更高兴,不仅因为红包多得数不过来,更因为有奶奶拿手的春节小菜。那香味,使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啊!因为要等客人到齐后才可以开饭,我只好盯着大圆桌,抹了抹我的哈喇子,不情愿的走开了。吃完饭,有些人开始打牌,有些人开始“修长城”,有些人开始拉家常,我则看着电视节目,大家其乐融融。
又有客人来了,妈妈让我和小虎哥哥玩儿会电脑,爸爸就和他们打起牌来。
在老家,最好玩的就是晚上在广场上看戏了。我和爷爷出门,顺着东风路直走,再左转就到了广场了。
首先是一个魔术师出来,表演了一阵魔术,有变鲜花,变鸽子,我看得津津有味。照例就是休息一阵,然后就是爷爷最爱看的戏剧了。有黄梅戏《女驸马》、皮影戏《武松打虎》、京剧等。我最爱看《武松打虎》了。在广场的一角,几十个,几百个大红灯笼挂在高悬的线上,这就是猜灯谜了。
吃罢午饭,客人们都回去了。
多么希望可以再过那样一个春节啊!
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 篇4
新年不知不觉地已经过去了,今天大部分人已经进入到工作状态。从开始放假到过年再到回来,感觉也就是几天的事,现在过年真的很没意思吗?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开始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场景。
那时候总是等不及过年,记得会提前一个月把新衣服买好,每天都会拿出来看一看,但是又不舍得穿,新衣服当然要新年第一天才穿,于是心里多么希望明天就是新年啊……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进入到年前准备阶段,二十三糖瓜粘、祭灶爷,每次都会听奶奶讲为什么祭灶要吃芝麻糖。可是这几年,家里再也没有在二十三这一天祭过灶,因为妈妈说家里人没回来完,不能祭灶,会被挡在外面。二十四扫房子,每年的卫生都是爸爸打扫,在我大一点的时候,也开始帮助爸爸一起打扫卫生。二十五一直到二十七是采购年货的时间,买活的鸡鸭鱼回家,爸爸再一一处理,我特别喜欢蹲在爸爸旁边看他杀鱼,帮爸爸端盆水,拔鸡毛什么的,感觉特开心,处理完之后还要炸、煮、蒸。我印象最深的是啃大骨头,因为家里人比较多,客人也多,每年都会煮一大锅肉,肉留着做腐乳肉或炒菜用,我们每人拿根骨头啃,狗儿也可以大餐一顿。
二十八妈妈开始发面蒸馒头,爸爸会再准备一些素菜,比如鸡蛋卷,凉拌酥藕,这样的话,等来客人时,就不用那么慌张了。二十九,贴上喜气的对联,该准备的也都差不多了,去洗个澡,洗洗衣服,把一年的疲惫和晦气都洗掉。三十上午大家坐在一起包饺子,聊聊家常。因为我们那里枣树特多,每年还会去树林里找小枣树,带回家装扮一下,扎上颗颗红枣,等到初一一早打落,寓意来年是个丰收年,都弄完之后就开始出去找同学玩。三十下午吃饭特别早,一般四点就开始断断续续有人放鞭炮下饺子吃了,吃完饺子之后,挑着新买的小灯笼先去村里转一转,看谁家买的烟花多,先去凑凑热闹。等快到八点的时候,就一路放着炮跑回家等着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守着电视,一块儿打打麻将,说说笑笑,气氛特别融洽。不过小时候最开心的还是能有压岁钱。结婚后,因为老公家的兄弟姐妹少,再也没有这么热闹的场景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抱怨过年没意思了,也许并不是年味变了,而是我们的心境变了。网络时代的发展,把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电子产品上,现在过年聚在一起,都是拿着手机抢红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大家出门的时间少了,年也就变了味。
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 篇5
春节临近,看到人们忙忙碌碌购置年货,总会勾起我对童年春节的回忆。
在那生活条件差,吃穿都不能满足的年代里,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了,因为过年才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过年就这么简单。
记忆中的春节特别有年味,家家贴春联,户户放鞭炮。那时进了腊月就有年味了,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空中乱舞,鞭炮的火药味弥漫了整个腊月,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离春节还有二十几天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按照习俗,廿三祭灶、廿四扫房,廿五、廿六蒸年糕,还要赶集买年货,那个年代,年货不是很丰富,无非就是刀鱼,红糖、芹菜,还有肉。只有家道殷实的人家,才会杀鸡宰鹅的。但几乎每一家都会在那有限的鱼和肉上大做文章,炸刀鱼,做丸子,煮猪头。
除夕晚上我们家通常是煮猪头炖蘑菇。平时很少卖肉,要想实打实地解一会馋,也就是等着过年了。我们家兄弟四个,都是“吃饭没饱”的岁数,光吃猪头肉未必够我们打牙祭的,只好在肉里多加蘑菇。做好后,盛上一大海碗端上桌,香喷喷地扑面而来,我们便迫不及待大吃起来,这就是年复一年的除夕团圆饭了。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的清晨,家家户户一定要早起煮饺子,还要放鞭炮。当热气腾的饺子端上饭桌我们就像几天没吃饭一样一连吃上两三碗。吃过饺子穿上母亲、姐姐们做的新棉袄便跟在大人们后面挨家挨户拜年了。最大的收获就是鼓鼓囊囊的两口袋瓜子糖果。拜年回来整天会捂着耳朵放鞭炮,忘记了天冷,玩得不亦乐乎。
那时候经济条件不好但过年那几天,也显得异常慷慨。桌上的笸箩里摆着花生、瓜子、糖,但是,许吃不许往外拿,这对于惦记着吃,又惦记着玩的孩子们来说,无异是极大的遗憾。只好趁家长不注意,抓一把,揣到口袋里,溜出去疯跑,吃完了,回来再偷一把。更美好的是,平时惹了祸、淘了气,少不了挨一巴掌、踹上一脚,而到了春节,家长们和气了许多,对你有什么不满,也基本上采取宽大处理的豁达态度,顶多瞪你两眼。邻居们见面也比平时亲切多了,拜年时各个脸上笑容可掬,把所有的不快和郁闷都暂时搁在一边,你就觉得春节那段时间,空气是清爽的,天空是明亮的,人是自由的……。
过完除夕,春节过了一半,后一半就开始走亲访友或者接待客人了。从正月初二开始背上苑斗,放上几个饽饽去三姑六姨家拜年 。饽饽通常是不会少的,中午能吃上一顿好饭就心满意足了。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初六,年也过得差不多了。
现在觉得年味不如以前了,关键是生活条件好了,渴望过年的心情也没有过去那么迫切了,尤其是小孩子,以前过年盼着有新衣穿,有好东西吃;现在呢,天天像过年,所以过年的味道也逐渐淡下去了。童年的春节是美好的,是终生难以忘怀的。
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 篇6
难得的.一个节日——5.1劳动节,我爸爸妈妈回来了,你们可知道,他们很难回来一会。
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呵呵”或者拥抱他们,为什么这么简洁呢?没有什么激动感,似乎知道他们要回来似的,就算不知道,他们这么晚回来一回,为什么感觉很冷静呢?好像习惯了他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而妈妈回来玩了不到一天就回去上班了,爸爸明明说在妈妈走了的那天的下一天走,可他却跟妈妈一起走了,走之前说:”我去看看有没有车,有就走了,在家听话,没车我就回来。“说那句话时为什么我那么伤心,伤心得快哭出声来,说那句话的时候,你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吗,亲爱的爸爸。当你走出门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大哭了一番,哭累了,哭痛了,哭够了,我擦掉眼泪,带着隐约的顽强,去玩了,后来的1小时,我试着把你,把这件事忘掉,可我却怎么也忘不掉,眼泪再次流了出来。后来的那个电话让我不再流泪,不在伤心,而是擦掉眼泪,坚强的涌起笑脸,因为,你没赶到车,正要回来,我怀疑,是不是因为,你去送妈妈时,告诉妈妈我哭了,而妈妈同情我,让你回来陪我呢?希望不是这样,你是真心要回来的吗?还是带着遗憾回来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是舍不得你们的,是舍不得你们与我分离的。
我很舍不得明天,明天,你又要离我远去,明天,你又要头也不回的走掉,明天,你又要带着那伤感的语气对我说“再见”我不要,我不要你走,我不要明天,我不要伤心!
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 篇7
刺骨的寒风吹在我的脸上,新年的钟声也在这寒冬里敲响。响起的钟声勾起我过往的回忆,感叹时光、年华的飞逝!静静聆听着新年的钟声,把最美好的祝愿和快乐在此时此刻送出,让彼此都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快乐!
几多感慨,凝聚成最真诚的祝贺,几多祈愿,把最温馨的祝福传播。回望走过的岁月,多少跋涉的脚步,多少感动的故事,都是沉甸甸的收获,一年的付出,赢得春夏秋冬的欢乐。
这个冬天虽然寒冷,但在这新年的日子里,却到处弥漫着热热闹闹的场景,处处洋溢着活跃的气氛。严寒的冬景于人们忙于喜庆的场景中,一动一静,构成美丽的风景,为寒冷的冬日平添了一份温暖,此情此景,想想大雪纷飞的飘逸,想想灯火通明的景致,大地银装素裹,真是美到极致。
在这座北方的小城里,冬天被寒冷占据着全部,我们的心灵盼望着春天,其实我们内心的激情就是心灵的春天,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在迎接即将到来的那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季节。让我们时刻用心去铭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次心灵深处的触动,都能给文字以生机,给我们以灵感。
时光如梭,岁月无痕,经过岁月的洗涤后,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美好的祝愿,美好的记忆在我们内心深处留下深深地烙印,无法抹去。年终岁末,感叹太多,把千言万语化成美好愿望送给工作了一年的朋友们,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 篇8
“老板,要一杯菊花茶!”
“收钱!”
“加水,快点!”
随着人们参差不齐的叫喊声,我来到了拥有浓浓重庆味道的百年茶馆——交通茶馆。
走进喧闹的茶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茶馆的屋顶。支撑房顶的梁柱由青砖构成,梁柱上的横梁是中国传统的木头搭建,顶上由青黑色的石棉瓦铺成,屋中间原有个天井,后来天井上也搭了一层石棉瓦棚,盖住了天井。
顺着一位面色焦黄,尖耳猴腮,身着深色上衣的茶倌的指引,我坐在了茶桌边。只见茶桌呈棕色,由五块光滑的方木连接而成,中间有很大的缝隙,如果茶一不小心打倒了,茶漏了出来,就会顺着缝隙流到地上。除此以外,这五块方木下面还有一块又大又薄的木板,这是为了防止瓜子等小物掉到地上。环顾四周,全是从外地来的人,只有角落里几个老爷爷有说有笑地打牌,一听便知是本地人。
我们坐下来不久,一位穿着粗布黑衣裳的叔叔拿着一个盘子,上面有六个茶盏。他一张黑黄黑黄的尖脸上,挂着乐观开朗的微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前方。
茶水放到了面前,掀开茶盖,只见那茶略显青色,细细的茶叶组成一个圆圈。茶水散发着淡淡轻香,尝一口,又热又苦,虽富有浓浓的中国味,但难喝至极。
我们开始听张老师讲述:“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很旧很脏呢?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沉默了一会儿,见没人回答,张老师又说:“其实呢,当年这家茶馆本来都要倒闭了,但有位川美教授经常来这里喝茶、写生,他眷恋过去的旧物,不想让这个老店倒闭,就每个月出一些钱来资助茶馆。这些事情被很多川美学生知道了,也纷纷来到这里,并将茶馆的消息传播了出去,感动了很多人。久而久之,这家店便成了家网红店,许多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但要装修这家店支出很大,他们还是无法承担。”
接着,老师让我们自己到处去看一看。
我首先来到了“鸟类展览区”(其实只有两只鸟)。一只皇冠鹦鹉,身体黄黑相间,腹部灰色,两颊红色。只见那鸟头上有一撮黄色,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鸟儿可以自由伸缩的冠形羽毛。这鸟不但长得美丽无比,而且性情十分温顺,只要你靠近它,它便会将头低下,伸到你面前,任你抚摸。如果不小心弄疼了它,它也只会叫叫,一会儿便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茶堂里,地上痰迹随处可见。我顺着堆积如山的瓜子壳、烟头……来到了地下室。地下室有两间,第一间只有一张黑黑的桌子,第二间是一个麻将室,向上望,可从一个小洞里看见上面的房间,真是好玩有趣。
过了中午,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交通茶馆,我的身体虽已离去,但我的心却久久地留在了茶馆里,那古老的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
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 篇9
母亲患眼病住进了油田总医院,我在陪护的时候认识了两位小病友,都是七岁的小男孩,因为是由他们的妈妈陪护,所以都住进了女病房。
他们的眼睛都是外伤,也都是来自农村。来自大同区的小男孩是自伤,在玩摔瓶子的时候扎伤了自己的眼睛,父母认为是别人造成的伤害,忙于查找而耽搁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让区的小男孩是别人误伤的眼睛可又无能力承担住院的费用四处筹钱才来到医院,——不同的原因使两个孩子同样失去了最好的救治时间。
大同区的男孩家境不错,病床前的小柜子里装满了水果点心,可孩子还在不停的要这要那。
让区的小男孩很乖巧懂事,当一听到大同区的小男孩要吃香蕉巧克力的时候,总是用手摸一摸眼睛上的纱布,抿抿嘴说:“俺不谗,俺不要。俺家用钱给俺看眼睛。”
两个男孩同一天做手术,大同区的男孩排在前面,医生说必须全麻醉,因为孩子小配合不了医生。当医生征求两个孩子的家长的时候,让区的小男孩的爸爸妈妈听医生说全麻醉会对孩子的大脑有影响,费用也有差别。他就去做孩子的工作:“你在做手术的时候如果坚强不怕疼,不动不哭,几天咱就可以回家。你也能早些去喂你的小牛犊,你姐姐在家也不会害怕了,眼睛好的快。你长大呢也能当解放军。”小男孩用力的点着头。
我们大家都持怀疑态度,可医生却同意了家长的意见,手术采用局部麻醉。
大家的心都被吊了起来,两个小时在大家焦急的等待中过去了。手术室的门一打开,大家把目光都齐刷刷的集中在推出来的手术车上,小男孩安静的躺着,头上都是汗,护士不时的给他擦着,我发现医生的眼睛红红的。
医生来到病房,用特佩服的口气说:“这孩子真的很坚强,当他疼的难以忍受的时候,我说还是给你全麻吧。小家伙说,不用,俺能行,俺能坚持。谁给俺讲个故事就行。我又特意安排个护士给他讲故事,这孩子啊,长大了准错不了,是个男子汉。”
两个小病友都要出院了,让区的小男孩接过我送给他的礼物,并给我描绘他家的小山羊小牛犊大公鸡。听着他稚嫩的叙述,我真的喜欢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几年过去了,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祝他一生平安!
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散文 篇10
今年的清明恰逢连日阴雨,于是都冒着雨撑着伞,赶往墓地,于往年不一样的是,少了姹紫嫣红的杜娟,迎风飞扬的白幡也少了不少,由于人们刚挂上竹杆便被雨水冲掉了。杜娟的少见,那是由于现在的生活燃料改变了,很少有人用柴燃烧煮饭,绝大部份人家都在用液化气了。山上因此而茂盛了,树木成林了,再也难看到原来的小灌木丛了。小小的杜娟也就自然的隐入了树林里,不入人们的视线了。
现如今雨天上坟倒也方便,以前泥泞的路也少见了。墓也不同于以往的墓,除了公墓,山上的零星墓也已用水泥砌了起来,不像以前的墓要砍草和堆泥。不需要用砍刀和锄头修坟了,只要用竹杆挂上幡再烧一些纸钱就可以了。
从去年开始,公墓不能烧纸钱了,改为墓地管理处送一束鲜花放在墓上。在墓地的进口处交警依然在维护秩序,同时有近百名志愿者在阻拦人们往墓地带纸钱,并送上一束鲜花。理由是烧纸钱污染了空气,我不知这理由是否牵强,这千年的习俗真的有那么严重的污染么?如果说管理处怕打扫卫生,这我倒会相信!如果说不准开车上坟,一律改为步行,这一来减少了空气的污染,二来也使这扫墓更显得虔诚。不过,这只是我的说说而已,政府的官员们是绝对不会支持的,步行对他们而言,只是在空闲时的锻练而已,上班或些小事步行那是绝对失面子的事。步行,这是专属老百姓的。
为了躲避“志愿者”的查询,二妹将纸钱藏在了包里,偷偷的带上了墓地,这倒也让我避开了与“志愿者”的争执。以我的不良脾气是很可能为此与人发生争执的。总不能为此将父亲的骨灰带离此公墓?
去祖父母的墓地,傍边种的一些毛竹,一年不见也已成林了。可惜的是这种植的老板也太倒霉了。从前年始,地方政府为了【美丽乡村】不惜牺牲地方的`支柱产业,对毛竹的加工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如此一来,毛竹的身价直线下降,山区农户赖以生存的根基发生了变化。大概该老板也已意识到了这不利的变化,路傍已种上很多的大型树根雕,进行人工护养。我从心底对该老板感谢,由于祖父母的坟就处在他的领地之中。多年来,他也没有为此发过言论。也没有对祖父母的坟地有任何的丁点侵占。
离开了祖父母的坟地,最后去了三伯的墓地,说是墓地,实际上是一户农户的院墙外,为此该农户还专门让出了一小块地。每年也会送上一挂白幡。曾经听堂姐说起过,三伯是被国x党抓壮丁当了通信兵,一次回家时由于穿了军装,被日本兵抓住了,就地枪决,那时三伯还未成亲,祖父母就将他埋在该地。由于三伯没有后人,所以每年的清明,我们全家上坟时,三伯的墓是必须去的一处。去年,国家在为抗战死去的老兵安扶,而我们没有任何三伯当时的资料,所以这也无从说起。也曾想将三伯的坟迁移,但该农户说此地可能会折迁,让我们到时再说。再说,三伯是为国x党抗战,无人问冿也属正常,记得一九九0年,我去宁夏二伯处,当时二伯拉住我的手疼哭,说他当年的抗战,我当时就说,这没有用的,你是为国x党抗战!确实,人生就是如此,一样的事,可是你的队伍不对,那么你的一切功劳也就会付之东流了。三伯就是最好的说明,他就是那样默默无闻的在那儿沉睡了,而且是永远的沉睡!
扫墓归来,当天还要烧香供祭祖先,点香上烛,这也是我——家中唯一的男丁的义务吧!但愿祖上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