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经典美文
老地方整理的中秋经典美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经典美文 篇1
中秋节又快到了,月饼蠢蠢欲动,又开始纷纷招摇上市。北京现在卖的月饼花样翻新,但南风北渐,大多是广式或苏式,以前老北京人专门买的京式月饼中,只剩下了自来红自来白,冷落在柜台的角落里,有一种叫做翻毛月饼的,更是已经多年不见踪影。
翻毛月饼类似现在的苏式酥皮月饼,但那只是形似而并非神似。赵珩先生在《老饕漫笔》一书中,专门有对它的描述:“其大小如现在的玫瑰饼,周身通白,层层起酥,薄如粉笺,细如绵纸,从外到内可以完全剥离开来,松软无比,决无起酥不透的硬结。馅子是枣泥的,炒得丝毫没有糊味儿,且甜淡相宜。翻毛月饼的皮子是淡而无味的,但与枣泥馅子同嚼,枣香与面香混为一体,糯软香甜至极。它虽属酥皮点心一类,但上下皆无烘烤过的痕迹。”
这是我迄今看到过的对翻毛月饼最为细致而生动的描述了,最初看到这段文字时,立刻回到当年中秋节吃翻毛月饼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父亲一只手托着翻毛月饼,另一只手放在这只手的下面,双层保险,为的是不小心从上面那只手中掉下的月饼皮,好让下面这只手接着,当然,这可以见那时老辈人的小心节省,也足可见那时翻毛月饼的皮是何等的细、薄、脆,就如同含羞草一样,稍稍一动,全身就簌簌往下掉皮。赵先生说的“薄如粉笺,细如绵纸”,真的一点不假。
只有曾经吃过翻毛月饼的人,才会体味得到赵先生所说的皮子的特点,这是区别于苏式月饼最重要之处。苏式月饼的皮子也起酥,但那皮子是浸了油的,是加了甜味儿的。翻毛月饼的皮子没有油,也不加糖,吃起来绝不油腻,入口即化,而且有一种任何馅也压不过的月饼本身最重要的原料——面粉的原来味道,这是来自田间的味道,是月饼最初的本色,现在的月饼做得越来越花哨、越来越昂贵,已经离本色越来越远。由于皮子没有油,翻毛月饼放几天再吃,皮照样的酥,苏式月饼就不行,放几天,皮就硬了。翻毛月饼皮子到底是怎样做的,充满谜一样的迷惑和诱惑,只献身,不现形,英雄莫问来处似的,只把余味留下,便潇洒而去。好多年不见翻毛月饼卖了,也不知道现在这手艺传下来没有?
中秋经典美文 篇2
今夜,注定了你的月亮在北方,注定了我的月亮在南方。
今夜,你说你北方的月亮很圆、很亮,照彻山河、辉耀大地、情满人间……
今夜,我的月亮没有出来,没有出来,它躲在厚重的雨云背后,似乎是不想看到成都淅淅沥沥的中秋,又仿佛是不想听到成都滴滴答答的秋寒。
今夜,在成都,举头望见的,尽是灰蒙蒙的云天,尽是窸窸窣窣的秋雨。云天背后的圆月,我看不见它,一点也看不见,它独自在天庭,行走在乌云之上,超然于思念以外,不再照料成都今夜的缠缠与绵绵。在这样的雨夜,圆月亦看不见我,不知在云层下面的下面,还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在一次次祝福着你北方的秋月。今夜,成都的秋月独自躲在阴沉沉的云层后面,它是否也寂寞如我?秋愁如我?孤清如我?
今夜,我一个人打着雨伞,行走在成都潮潮湿湿的中秋夜里,桂花的芬芳依然很桂花,月饼的香甜仍旧很月饼,惟有伞沿上悄然滴落的秋雨,点点又滴滴,冷冷还清清,犹如一粒粒情人泪,伤感而迷离。
今夜啊今夜,今夜那轮灿烂过李白的月亮,已经消逝在唐朝的山山水水间了;今夜那轮撩拨过苏轼的月亮,已经不能再一次让我们千里共婵娟;今夜惟有李清照的月亮,还依然那么孤独与寂寞,还照样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是一个没有中秋月的中秋夜啊,没有中秋月的中秋还叫中秋吗?没有中秋月的中秋,满腹的思念又由谁来传递?那轮千里共婵娟的明月,真的是随苏轼的远去而远去了吗?
今夜,我不知道成都云层上面的中秋月是否还是那样圆、那样亮?是否还是嫦娥奔去的那一轮,是否还是吴刚伐桂的那一轮?云层太厚,雨点太冷,秋风太急,成都呵,你什么要用如此的雨云来把中秋月遮掩?你为什么要用如此的阴沉把思念阻拦?成都的所有情事与怀想,在今夜,统统化作云愁雨恨的瑟瑟秋夜、蒙蒙秋风。今夜的夜,没有边儿,仿佛如创世纪那样一种荒蛮、一种凄凉。
今夜,你说你北方的月亮圆似银盘、亮如白昼,可是,我一点也看不见,我只能看见一街橘红的路灯,在秋雨中昏暗地闪闪烁烁。它们洒下的微光,冷冷地、潮潮地、寂寂地,把人影模模糊糊地悄然拉长,又默然压短,压短了又拉长,仿佛拉成了一幅阴冷的鬼影,在长街上悠悠晃晃。在压短与拉长的反反复复中,我独自打着雨伞,行走在这个没有中秋月的中秋夜里。
我不知道要行走向哪里,我不知道脚下的路是否可以通往你的北方。我只知道你的北方是有长城的北方,是有月坛的北方,是有圆明园和紫禁城的北方啊!你的北方我来过,那是在五月,在一个开满鲜花的五月。我是悄然地来的,又悄然地离开了。我担心我的突然造访会惊扰你的北方,怕你那开满鲜花的五月会在我是鲁莽中突然消失。我默然地来了,又默然地离去,你北方的五月开满了鲜花,蜂蝶翻飞,没有了忧伤。
如今,那些香艳过你北方的五月的鲜花,已经凋谢了,凋谢在我悄然离去之后,凋谢在今年的中秋月升起之前。今夜,此刻,你的北方,是否也金桂飘香,是否也秋菊绚烂?还有你窗外的那轮明月,是否依然是“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今夜,你的中秋月在北方,或者在北方以北,又或者在北方以东,总之,它是在一片明澈的秋空里,浑圆又灿然,明晰又爽朗。我猜想,在那轮圆月下,你也在遥望我南方的中秋月,但是,今夜南方的秋空雨云太厚,秋雨太急,你望着的南方的中秋月,依然躲在云层背后,没有一丝儿月意。
今夜,你的北方是那么遥远,隔着千山,更隔着万水,还隔着我头顶无边无际的厚厚雨云。今夜,我们注定不能在圆月上相聚,注定不能将思念托付给圆月来传递。今夜的中秋月,不叫中秋月,不叫中秋月了。
是的,今夜,注定是一个人的中秋,注定要在没有中秋月的夜晚暗自神伤,注定要写下这些苦涩而伤怀的文字。此刻,我独自打着雨伞,任昏暗的路灯把我孤清的影子拉长、压短、再拉长、再压短、再长长又长长地拉长啊影子……在这样的境况里,我走过长街,向着那个叫家的地方无言地走去,走在中秋月的虚无与遗忘里……
中秋经典美文 篇3
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调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须断开,乃能取出宝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古人又相信其与女人生活有关。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日月光病,仿佛与日射病可以对比似的。这说法现代医家当然是不承认了,但是我还有点相信,不是说其间隔发作的类似,实在觉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贝,了会生影响,正是可能的事罢。
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口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黄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曝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它简直是一个妖怪,别的种种异物喜欢在月夜出现,这也只是风云之会,不过跑龙套罢了。
等到月亮渐渐的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只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向来传说的忠爱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总之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中秋经典美文 篇4
小时候的记忆是无价的,时光会带走我们的忧伤,但同时也会抹去美好的记忆。从前再熟悉不过的一些东西,经过岁月的洗礼也会变得陌生。那个时候的中秋节我们在外婆身旁听嫦娥奔月,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吴刚伐桂。这些都是我们心底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我们以为忘记了,其实它还一直停留在那里。而如今的中秋之夜总有人坐在电脑前排遣寂寞、寻找共鸣,很幸运我的网络文章也有不少的读者。坐在电脑前我送走过许多个日暮晨昏,我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认识了一些朋友,他们通过这样的平台慢慢地与我靠近,成为不见面的朋友。有的短暂停留,然后擦肩而过。我很珍惜每一次相遇的机会,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这样的相遇总能够带给我温暖。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你过得好吗?与谁共度花好月圆?似乎关于中秋佳节的美好记忆我都定格在童年时代,那个时候每到中秋节父母就会买好月饼和水果,在不富裕的年代能够吃到与平日不同的饭菜,我觉得是幸福的。在中秋的傍晚父母会把月饼摆在院子里的小桌上,那个时候的月饼是一筒筒的,不像现在卖的包装比月饼还贵。工作后我很少再吃月饼了,除了太甜太腻还有更严重的是上火,但曾经香甜的记忆却铭记于心。
中秋节是一个表达怀念和爱的节日,能够表达的人很幸福,但怀念着的人却有些孤单。和月亮有关的歌曲数不胜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不胜枚举。时间在圆缺当中默默地溜走,而我们的年华也在一天天的老去。我们过着日子忘记了时间,很多往事越来越黯淡,像月光一样不再夺目。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有些可怜,抬头可能会看见闪烁的霓虹,月亮在霓虹的映衬之下变得不那么明显。以至于许多诗词当中提到与月亮有关的思绪,现在的孩子已经体会不到。但我想我们是不是把月亮有点过度的解读了,以至于让我们沉溺在月亮的美丽温柔当中、沉溺在月亮给我们带来的片刻安详之中……
从古到今圆月都寄托了太多的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些离家的孩子只要能团聚的还是尽量回家团聚吧!我知道望着圆满的月亮,想起千里之外的故乡,心酸就不禁地涌起,但这也是岁月留下的印迹。在异乡飘泊的游子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家的方向思念远方的亲人,我明白游子的思乡之心,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路终究是要一个人走,有美好就一定有过眼云烟的那一天,孤独要一个人撑。也许熬过去了就是天堂,眼泪和委屈都会被遗忘。人生没有所谓的真正失去,只是经过而已。月亮存在的时间比我们久,不是我们拥有它,而是它在关照着我们。所以所有的经历都会变成经验,用一颗旁观者的心去看待自己的人生,这样一切得与失都会变得像是风景。我们都是在不断前行的人,每一个打拼的生命都值得去喝彩。
中秋经典美文 篇5
圆月通过窗,用一半的温柔照着一些人的团圆,或者,她也该用另一半的苍凉点亮故乡等待的篝火吧。
袅袅剪风,轻送花香。故乡的月是格外的圆吗?
在这样的夜里,总是特别怀念故乡的月,故乡呼啸的风。月华清练,照着故乡的路。你看,那随风飘散或直或弯的烟雾就是游子缕缕的乡愁;一地的清辉,浅浅地照着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那里饱含思念,爱与牵挂。
屏息聆听,那一首有关家乡月的乐曲便汹涌而出。听得出,思念,比弦长;心,恐已经走进了遥遥的家门。穿过流水,穿越距离,你会看见,牵挂,始终别在妈妈的心上。
踏云啸月,彼岸花会开,拽一丝祝福抛向满月的夜空,这样的飞舞,因心中有爱,有挂念而格外灿烂!隔日清晨,你会看见叶上的露珠承载着一滴晶莹。那么美丽的凝聚,总是让人不忍。因为,那是今夜的仰望感动了月,那是月的泪,比夜短,比心长。
今夜,望月,你会发现:无论水远山高,心与家的距离,永远只有牵挂那么远,那一条回家的路,永远笔直而平坦。
那么,在今夜。让我们静静地望着远方。让我们举杯,对月,一饮而下。你会发现,在举杯放手之间,月华会照着你,我,他,还有家。
·望月·
月亮起来的时候我还醒着,我喜欢看月亮,就像喜欢看水一样。月圆月缺,潮起潮落,有相关,有默契。我始终认为,水与月本就是一种灵魂的相通,既遥远,也近。
水中有月,月下有舟,舟中有莫愁。带着琴弦弄月,听有些凄切的蝉声,有一种叫做希翼的翅膀,隐约煽动着水之涟漪,如同心里一圈又一圈的梦,做了醒,醒了再做。
远远地望,或者抚着楼台的月华如水,很多尘世的喧嚣便悄然退场了。这时候没有喧嚣,没有忙碌,只有天空静静地绽放着一轮美丽,淡然而安静。
喜欢这样的夜晚站在楼台,把着金樽望月,有时候想着一些不关己的故事,有时候思考这人生,这世界,这日月恬淡。月缺月华,安静而高洁。其实,人有时候可以如这月一样,可以惨淡凄冷,可以阴晴圆缺,但,一定要高贵。不是浮华,不是做作,是超然,是出世般的从容。
中秋经典美文 篇6
赏月。不知哪来的错觉,却看到了去年今日的自己,黑暗里,木然的坐着,任数只蚊子鱼肉。多想回去对她说,不怕。多想让她明白,这世界很大,明天到底是要来的,天涯海角不过是个谎言。可是不能,可是没有,唯独闭眼过去,永难补救。 身边的人说,看月亮,那一刻,我竟很难过。
白天走了很长的路去拜佛,站在佛前却不知有何大心愿可许,无所求。倒是山间凛冽的风,吹得刚从人声鼎沸中脱离的自己一身清凉。 在那所并不摩天的楼里,在每天来来往往的路上,自己看自己,都像隐形人。像鱼缸里的金鱼,带着仅有的7秒记忆摧枯拉朽的游。有人说,我是个很难有满足感的人,看不见甜甜圈,只看见中间的空缺。 小朋友问我爱是什么。笑。爱于我而言实在算不得与生俱来的天赋,却固执的认为,当从一个人身上学会如何去爱,便是再也不爱这个人的时候。一个人会消失的,世界很大,我们适逢其会,却又难免离别。很多以为下半生可以慢慢完成的心愿,会在一夜间落空,可即便一个人,即便可惜,仍然要走下去。
日子淡如水,每天给自己做早餐,开会,上班,学习,历练,虚与委蛇,每晚熬到面膜后一关灯便毫无遐想轻松睡去。周末踩着拖鞋去购物,或在难得的假期跟家人围着大桌子吃饭聊天。抬头看绿油油的大树,偶尔调戏狗狗,喝杯咖啡,听一些旧音乐,发呆,青苔从脚趾漫延到眉宇。
朋友说,怎么感觉你从去年喝醉后,就一直迷迷糊糊不曾醒来。难不成是另一个盗梦空间?若果真如此,我只怕醒后不记得,那场自编自导的游戏。想从这剧情中复审自己,却发现荒谬如刻舟求剑,舟如何停留,水如何逆流。我的剑早已生锈,那道坚韧的锐已然乌有,事如春梦了不痕,人生左不过遇见什么,就是什么。
彼一时再笃定的眼神,也逃不过时间编剧的手。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青春到底被胡乱消耗,记忆忽老,岁月把拥有写成失去,把河流写成山川,把曾经写成不过汕然一笑。
中秋经典美文 篇7
我牵着你的手,你拥着我的肩,我们相依相伴着,走在人生的旅途间。
回首往事,你我已经朝夕相处了三十二年。曾经的美好岁月,曾经的青春年华,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三十二年前的中秋之夜,你手捧玫瑰来到我的身边。向我敞开心扉,许下了爱的诺言。我也承诺:爱情之花,要用我们的心血浇灌。
又是一年中秋夜,我们相拥着登上南下的列车,开始了婚姻的蜜月旅行。从虎丘到西子湖畔,还有繁华的上海滩。南京的雨花台和青岛的海岸边。都留下了我们幸福甜蜜的足迹,见证了今生我们牵手的誓言。
中秋——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就在中秋,我们相识相恋;就在中秋,我们喜结连理。三十二年的相濡以沫,我们已是半百中年。虽然不再激情澎湃,但爱情之花依然娇艳。我们共同用心呵护,用今生谱写永恒的浪漫!有你在我的身边,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相亲相爱到永远!
中秋经典美文 篇8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中秋经典美文 篇9
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小、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新鲜时香甜美味;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今天是中秋节,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赛诗的事,便请了妈妈做裁判,并给爸爸讲了比赛规则:每人只能说带有‘月’字的诗,谁接不上就算谁输。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一马当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说:“不行,这首诗太简单,重背一首。”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爸爸说:“你只会背这种短诗,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背完,我还挑战的看了爸爸一眼。爸爸沉思了一会,还是一个字也没吐出,我得意极了,和妈妈一起数:“5、4、3、2、1,时间到。”“天舒赢了。”妈妈宣布。我高兴的蹦起来,抬头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冲我笑,祝贺我取得胜利。
下一次中秋节赏月时,一定还要来一次赛诗大会,我也一定要保持冠军这个称号!
中秋经典美文 篇10
中秋节并不是一个容易写的主题,因为它所包含的东西太多了,甲可以说几千年前那位原始部落的射日英雄对奔月妻子的牵肠挂肚,乙可以提《长生殿》中唐代的皇帝与那位杨姓的美人在圆月下的相拥而泣,而极力想要让那可怜的伐桂之人在这中秋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也大有人在。可是,在我们远至远古,近至当代的生生不息的文明中,“中秋”作为一个传统佳节,无论它多么复杂,人们也总是持一种无由的巨大宽容,仿佛什么故事相加在它身上都毫无关系,反而更添一丝神秘:那轮熠熠生辉的月亮啊,你到底藏了多少秘密在心里?
我是个俗人,所以我的中秋节也免不了的要落入俗套:傍晚满屋子满院的桂花香味,一盅颜色金黄的桂花酒摆在家中大人的面前,平时小孩子,尤其是我这样的女孩子家,从来都是不准沾一滴酒的,但在中秋节似乎一切禁忌都溶化在月光里了,父亲会特许我尝一点这对我来说颇有几番神秘的酒液。一开始,在父亲眼前,只是拿筷子头沾一点,放进嘴里吮一吮,咂咂嘴,好像没尝出什么味儿来;又是一筷子,嗯,有点甜;再想伸手出去,却被父亲用筷子在手背敲了一下,他什么话都没说,但这意思已经分明:够多了,不准了!我只好把手又缩了回来,嘴上道个歉,当下里只好“认栽”,其实等父亲走开,爷爷,或者奶奶都会背着父亲给我在碗底浅浅地倒上一点,就算被父亲撞个正着也没关系:“喏,过节嘛,桂花酒又对女孩子好的。”
中秋节的高潮大多是在晚上,一轮圆圆的满月挂在天上,月光像雾似的,浓得化不开,就这么黏黏稠稠地裹了你起来,可又不觉得闷,反而一阵秋风吹过来,更吹走了几分睡意。中秋节晚上吃月饼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的,虽说意境美妙,但像我,月饼盒子一打开,就觉得已经有一块甜腻的五仁馅翻滚在喉咙间,于是顿觉一阵恶心,赶紧啪得关上盒子。然而大家团座在一起赏月的时候手里手边都或多或少的有月饼放着,唯我身边空空荡荡,也要觉得不甘心。只好跑进大厅,抓来一把花生塞进口袋,又急急忙忙地跑出去。边跑边喊:“你们聊慢点儿,等等我……”
乡下总是民间故事传承的好地方,一些已经泯灭在高楼大厦之间的或浪漫或悲戚的故事,可以在萤火虫盘旋的低矮草丛间获得重生:爱侣带着泪死去转而化作蝴蝶;修炼了千年的白蛇因为一个人可以自甘堕落;死了丈夫的女人居然哭倒长城……从先辈那里听来,也不晓得到底是谁编了它们,我们便管这叫做故事。中秋节不缺故事,常常的,月亮会成为这些故事中的主角。我对这些亦真亦幻的故事的认知都从爷爷那里得来,爷爷有的是故事,但中秋节当天是不讲故事的,因为到底还是赏月分月饼来得重要。爷爷的故事,通常发生在夏末,搬来两把竹椅(我的那把常常要高一些,又带着扶手),在院子里坐好,头上是沙沙作响的橘子树,枝上都挂着一个一个小的青橘子,东面有一阵阵风吹过来,在我们头顶打着转,仿佛是想把橘子树的香气都卷走似的。爷爷的声音也卷在这风里,于是“嫦娥”、“吴刚”、“西王母”便也一同被卷了走。光剩下我和爷爷,还有一声慢悠悠的“在中秋节呀……”
中秋节,由民俗学家写到纸上便是几句空空的“传统佳节”、“历史悠久”、“传说众多”,但这是纸,不是我们的中秋节。中秋节应当是活的,它不应当成为一纸空文,让后人只能从文字来体会这番佳节滋味。从我们的手里,我们的脚里,我们的头里,从我们身上各个地方,传达出一句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我们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