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诗句
老地方整理的气氛诗句(精选165句),共8篇。
气氛诗句 篇1
1、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3、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4、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5、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6、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7、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8、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9、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0、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11、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2、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3、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4、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5、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16、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17、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8、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19、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20、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气氛诗句 篇2
1、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2、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6、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7、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8、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9、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0、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1、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12、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13、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明·文徵明《除夕》
1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1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6、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17、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除夜》
18、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高适《除夜》
19、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宋·梅尧臣《除夕》
20、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21、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22、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气氛诗句 篇3
1、新年到,老幼尽开颜。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守夜不思眠。——春堤晓星《忆江南·新年》
2、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3、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4、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____戴复古《除夜》
5、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____皇甫冉《春思》
6、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8、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9、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0、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1、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2、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3、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4、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5、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6、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17、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8、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9、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20、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21、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气氛诗句 篇4
1、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2、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玉钩斜傍西南挂。——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4、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5、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6、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8、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9、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0、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夜雪》
11、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12、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4、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5、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6、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7、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8、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19、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20、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21、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22、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23、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气氛诗句 篇5
1、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2、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3、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4、大雪南飞雁,一字冲天,龙年好景福禄传。万水千山难相见,祝愿无边!秦宋过千年,汉武执鞭,神州处处留遗篇。辞岁迎新更万象,春满人间。——《浪淘沙·贺新年》
5、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6、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7、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9、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郭应祥《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
10、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11、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1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3、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4、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15、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16、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17、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1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9、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0、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21、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气氛诗句 篇6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3、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4、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唐·张说《钦州守岁》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7、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8、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范成大《卖痴呆词》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0、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11、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12、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3、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14、绕梁年稔白芦葭,爆竹声中兑酒茶。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醍醐夫子争饕餮,稼穑苍生搁耜耙。儿女归来添盛馔,潇潇雾笼富农家。——闫旭辉《新年贺岁》
15、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6、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7、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____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8、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19、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唐·高适《除夜作》
20、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郭应祥《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
气氛诗句 篇7
1、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4、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5、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6、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7、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唐·孟浩然《除夜》
8、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高适《除夜》
9、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10、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____文天祥《除夜》
11、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2、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1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4、绕梁年稔白芦葭,爆竹声中兑酒茶。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醍醐夫子争饕餮,稼穑苍生搁耜耙。儿女归来添盛馔,潇潇雾笼富农家。——闫旭辉《新年贺岁》
1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唐·高适《除夜作》
16、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郭应祥《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
17、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18、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____刘长卿《新年作》
19、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唐·孟浩然《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20、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21、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____苏轼《守岁》
2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3、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气氛诗句 篇8
1、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3、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玉钩斜傍西南挂。——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5、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6、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8、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9、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10、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1、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12、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3、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14、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5、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