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名家写劳动节散文

2023/11/24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名家写劳动节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名家写劳动节散文 篇1

“五一”假日里,儿子跟随老公去旅游,就近去了我们修武的云台山。旅行的景点大概有茱萸峰、猕猴谷、小寨沟等。老公计算这几个景点转下来大概有三四十里地。这样的行程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应该是个挑战,我担心儿子腿疼、太累,受不了,但没想到旅行回来的他什么都没抱怨,而且兴致很高。让我不敢相信,这就是我那不愿走路上学的孩子,不愿下楼买馍的孩子。

旅游回来后的当晚,儿子就倒头大睡,第二天上学就又早早的起床上学去,我看不出他累得迹象了。当他下午放学后,有了空闲时间,就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开始给我讲他们旅途的见闻。儿子讲的时候声音洪亮,介绍了他们去的景点,先去的哪,再去的哪,哪里的阶梯陡峭,陡峭到啥程度儿子还给我做了比划,讲解的很细致。儿子在旅行中得到了快乐,我看着高高兴兴的儿子同样也感受到了快乐。儿子在旅行中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我相信旅行会给儿子带来更大的收获。出外旅行,是孩子的喜好,也许是想亲近自然,也许是男孩爬高上低的天性使然,儿子对旅行感兴趣。不怕苦、也不怕累了。这也许就是兴趣给人的力量.

延伸儿子的兴趣,让有益的兴趣去锻炼、去塑造一个快乐、自信、勇敢、坚强的小男孩,不困于书本,走向大自然,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名家写劳动节散文 篇2

五一,一个让人期待又令人痛苦的假日,休息或是远行?都是一个横档在人们面前的两难选择。

不可否认,在我国,除了正规的企业外,平时能有休息时间的公司可以说寥寥无几,有一点工作常识的人心里都清楚,双休放假常回家看看,与家人团聚或者与朋友聊聊之类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那遥不可及的幻想。

在网上也许会有人说这是一个不常回家看看的借口,我清楚对于经济能力不拮据的家庭来说不是问题,但站在万千的农民工一族角度来看,这群人占据了我国富人的多少比例?说句难听而又现实的话:高昂的路费,一个来回就能让他们一个月的辛苦化为流水,甭说还要养活一家老小那沉重的生活负担。

五一,让人期待,是因为终于可以有一个法定强制时间可以休息,不用长时间地因为上班而忘却了还有好好休息这个词,可是行业的特性让本可以休息的我们,只能无奈在睡觉之中渡过,唯一的安慰就是终于停下手上工作,和朋友一起吃顿饭或者联络下感情。

五一,令人痛苦,是因为本想出门旅游,无奈车堵,人多,说好听一点叫出行旅游,难听一点无非是在风景名胜区内数人头,呼吸着令人窒息的空气,然后回来之后在网上或者其他方式吐槽:高速路上如何如何堵;某地某个景区宰客;与其说是去旅游,还不如说是出门去活受罪更为恰当,这已经不是新鲜的新闻,而是我国假日方式的一个恼人悲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工作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加班可以理解,辛苦可以接受,至少还能保持一个民族的生存与活力,如若在无所事事的安逸中度过,那么离民族灭亡也不远了。

诚然,我不是鼓励无休止的上班、过度加班的工作方式,需知枯泽而渔以至时有发生的过劳死的现像已经造成了多少家庭悲剧,成为当今社会所垢病的根源。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家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执法部门为劳动人民保驾护航,让工作更加顺畅,让生活更加美好。

名家写劳动节散文 篇3

五一节,我没有回家。

一个人漫无目的地穿梭在繁华的长安大街,看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奢侈品,看旋转咖啡厅里一对对浪漫的情侣,看钟楼地下通道里跪着、爬着的行乞人,看城墙上随风招展的古色古香的旌旗,看这个沉浸在节日气氛里的众人的狂欢和冷冷漠漠的自己的孤单。

围了钟楼一大圈的花坛里,簇拥着红色、紫色,蓝色,淡黄色的花儿,朵朵儿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迎接着古城节日的浓浓氛围,而我,只是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无心细赏,只是瞥见了那修剪得分外整齐的枝叶,像一个个理着平头的男孩手拉着手。

穿过熙熙攘攘地东大街,我径直走进了十字路东南拐角的钟楼书店……

当我的双脚蹋进,我恍若是那误闯了桃花源的山人,那种静谧,似乎把门外中空的骄阳都降温了多度。

一楼是国学经典和旅游书籍,多半是一些头发花白的老者,或伫立,或坐地,抑或循着食指在书架前蹑手蹑脚地前行,我怕扰了他们的兴致,踩着电梯,来到了我最喜欢的二楼文学作品区。

新书推荐的展台上,有张小娴的新作,也有高建群的长篇,有最新版本的国外名著,也有包装精美的诗歌合集。由衷地心里一喜:这才是我想要的节日的礼物啊!

轻轻地,我捧起手边的一本,从装帧看起,从中页的书香嗅起,从窗外喧哗的世界走进故事的情节里,只带一颗心,一颗安静的心,去到那些久远的岁月里,去到人物的日常琐碎里,去到作者包含着万千思绪和寄托的情感长流里……耳边萦绕着书店里播放着的二胡独奏《梁祝.化蝶》。

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好不容易在节日里得以稍微地缓解,我想,就应该在如此的墨香里,让身心好好地来一次洗礼,让紧绷地神经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得以舒展,何必顶着节日,暴晒在街头拥挤的人流中;何必在东也堵西也堵的高速路上走马观花地进行一次没有意义的旅行;何必在那充斥着铜臭的商场里,绞尽脑汁地用大把大把辛苦钱作为炫耀的资本?

其实,在好不容易能让脚步慢下来的日子,为何不在知识的海洋里彻底地“冲浪”一回?

整整一个下午,我沉浸在路遥先生那部早年的中篇里——《你怎么也想不到》。

你怎么也想不到,我的五一,竟会是如此的静谧?!

名家写劳动节散文 篇4

你不曾想到,你所向往和希冀的事情,会变成你所厌倦的事,明明时时刻刻盼望着,现在却不由的讨厌起来,于是你又开始怀念一种你原本所讨厌的事,你觉得很奇怪,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翘首以盼的也会令自己难过?是的,你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需要你经常想象的东西,得不到的才是美好的,得到了你发现根本不想设想中那么美好,或者时间一长你就会同样感到厌倦。人们并不是缺少什么,而是害怕一味的反复,人们并不缺少任何东西,缺少的只是新鲜感。

口口声声宣扬自由,想要自己来安排时间,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想要一个独自的环境静静一个人相处,你非常喜欢这样想着,恨不得失去一切来换取自由自在。好了,你现在自由了,五一劳动节三天假期来了,你终于有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了,你是自由之身了!你可以真正的自己了!你可以随心所欲了!假期来了,你过得好吗?是否正如你所预期的那样开心?是否享受放假带来的乐趣呢?是否体会到一个人的妙处呢?

放假了、放假了!多少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在这之前就有很多早早期待着了,不少还早早做好了打算,准备去哪个著名景区去游玩,准备回家看看父母,准备和朋友好好聚餐聊聊,准备好好看看几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准备去市区逛街海淘,准备一个人在家放松放松,还有不少其他的打算,每个人这样或那样的想象着打算着,好像那便是自己的最大的快乐,于是假期慢慢的近了,本身时间的节奏并不慢,只是因为等待和期待而仿佛放缓了一样。时间的快慢都不要紧,只要确定了日期,总会迎来你期待的那些日子。

计划并不意味着执行,计划常常被变化打乱计划,五一假期来了,不少人却没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活动,因为自己的原因,或者别人的原因,或者是天气的原因,不管什么原因,计划泡汤了,所有的计划都得重新计划,就算计划没有被大的打乱,多多少少也有了些影响,你的心境和心情也会变的。最可怕的不是饭不好吃,而是明明感觉到饭要开始美味了,突然告诉你别痴心妄想了,继续享受那难以下咽的米饭吧,给了你希望,然后希望破灭,这才是难过的根源。

当然很多人还是按照计划行事的,因为生活的那点变化,对自己的计划影响不大,也许根本就没什么影响。如果生活按照自己的预期而来,也许不如设想的那般美好,也不至于太失望,因为最起码生活已经对自己够眷念的了,没有把你的梦从云霄摔到山谷,你还站在山巅,可以一览众山小,可以接近蓝天白云,可以俯视着那些仰望你的人。生活虽然复杂,但也有它的规律可循,今天是对昨天的继承,我们永远活在今天,明天还属未知,还可以美美的想象。

三天假期长吗?出远门的人嫌它太短,坐火车、坐汽车、走路、等待、沿途观光已经需要大把时间,怎么到达远方呢?又能到多远的地方呢?所以要紧凑的安排时间,不然时间肯定不够用;宅在宿舍的人,嫌三天假期太长,睡觉吧,一天时间也就够了,看电影吧,一直看电影也没什么意思,第一天在家里看电影,第二天逛街,第三天好好睡觉,这个主意看似不错,不过这也太没劲了吧,没有多大的乐趣,放假了得出去玩玩,放松放松,也顺便开阔一下眼界,对了去哪里玩呢?这里去过了啊,那里也去过了啊,哦哦,那个地方好像没去,听说还不错,去看一看吧,邀上三五个朋友一起去吧,人多点乐趣也就多点。

如果你不是你一个善于安排时间的人,偶尔放假的时间会让你无所适从,你想该做点什么呢,生活节奏一旦打乱,你反而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了,因为你觉得放假了就布衣柜和平时做一样的事,如果和平时做一样的事,那还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不放假!平时已经够机械的生活了,难得放假有时间,为什么不做一些不一样的事呢?生活不一定需要刺激,但一定需要新鲜,就像新鲜的蔬菜会更有营养,新鲜事让你觉得有趣,生活的乐趣就是偶尔换个方式生活。

五一三天,你做了哪些事呢?是和平时并无两样呢?还是有所新的尝试呢?我觉得生活应该偶尔改变一下,也许你会不习惯不适应,但事后回忆你一定记得很清楚,而且很怀念当时的生活,因为那时有点不同,所以你印象深刻一些。如果是寻常巷陌的时光,谁又会念念不忘呢?又有什么值得念念不忘呢?生活是重复而单调的,我们重复着自己的生活,也重复着别人走过的道路,有时候你觉得今天的自己活得和昨天的自己没什么两样,只是日期不同罢了,偶尔你读到一本书,你发现书中主人公的经历类似于自己的经历,树叶的确没有两片相同的,相似的事物却那么多。

相似的面孔,相似的经历,相似故事,而这些却在不同的人身上上演,或者在一个人不同的时候上演相似的经历。生活注定了缓慢的前行,是为了让你深深的感受。如果有机会,你应该尝试一下不一样的生活,发现更多未知的可能,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乐趣,最起码回忆时是美好的。五一劳动节,放了三天假,你做了那些事,不管你做了什么事,是否是重复平日里的生活,还是有了新鲜的体验,只要你享受假期的时光,那么放假就是美好的,不管做什么事,快乐是最重要的,给自己找点小乐趣,最好也能给他人带来快乐。一个人的快乐,尽管是快乐却是孤单的,一群人的快乐才是热闹的欢乐。

名家写劳动节散文 篇5

今天是国际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凡是从事工作的每个人都是劳动者。我理解,按过去的意义上讲,劳动是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各级领导干部、各企业老板,甚至知识分子都不属于劳动者。如今科技发展,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越来少,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劳动者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如今既使是公务员,也属于劳动者范畴了。

劳动的实质是付出。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需要付出体力或脑力,各行各业,一切一切的收获,都来源于人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劳动的过程是创造。众所周知,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一切。虽然劳动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但一切劳动的过程都是在进行创造或创作。

劳动的目的是收获。任何劳动的目的都是要得到收获,如果没有收获,那就是无效劳动。劳动收获的成果不同,有物质产品,有精神产品,还有服务产品,有有形的成果,还有无形的效果,这些都是收获。

劳动的意义是快乐。人们在劳动时应当是快乐的,因为有劳动就有比拼,有竞赛,人们都在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热火朝天,其乐无穷。这本身就是快乐的。如果认为劳动是痛苦的事情,那就失去了劳动的意义。

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因为学习需要付出,也是创造,还有收获,更有快乐。热爱学习的人一定热爱劳动。尽管付出是辛苦的,但是只有肯于付出的人,才会有创造,会有收获,会有快乐。

名家写劳动节散文 篇6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名家写劳动节散文 篇7

张晓风

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坏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似乎浑淹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

花的美在于它的无中生有,在于它的穷通变化。有时,一夜之间,花拆了,有时,半个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议。我喜欢慎重其事地坐着昙花开放,其实昙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种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给人的沙漠联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带给人的悼念,但昙花的拆放却是一种扎实的美,像一则爱情故事,美在过程,而不在结局。有一种月黄色的.大昙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颤开一分,便震出轰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蕊丝,顿时也就跟着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视——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说法。

我常在花开满前离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开始。

有一天,当我年老,无法看花拆,则我愿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为收报机,听百草千花所打的电讯,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乐。

名家写劳动节散文 篇8

香溪如歌如诉地前行。五过香溪,有两次直抵它的源头。越看越对它感到亲切并赞赏它特异的风格。

光绪年间为"汉昭君王嫱故里"立的碑,与"楚大夫屈原故里"碑,并立在秭归南门,昭君村却在现在湖北的兴山县城东北七里的山台上。从那里到与长江西陵峡相接的香溪口,不足七十里。这段香溪虽也从山中来,却较平坦宽阔,以往通船,现在有了车道,就任它飘行在云山之中,深处湛蓝凝碧,浅处清流澈见底,秀水青山记叙着昭君出门的行程,乡亲们不尽的思念。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不仅是唐代杜甫的见闻,至今二千多年,沿溪而立的口碑,犹如昭君还活动在香溪之畔。她原是贬官王穰之女,这位老人大约志在山水之间,他的乡亲至今还以这块"宝坪"(原名)自豪。村前的清河是香溪中最深最宽的,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一凹凹的田畈,终年常绿,除小麦而外,玉米一年两熟。河边的丛林,山前的核桃,也一样地苍翠茂盛。

六月十日我们专访昭君村。从西岸渡舟过去,不过五十公尺,东滩一片绿林,也在河床之内;滩上还有浅浅的水塘,镜面似地闪烁着。一叶长舟和婀娜多姿的树枝,它们的倒影在清水中摇曳,我们小心地在石块上颠步,不仅没有踏浅水中的树影,连我们自己也入了香溪水中的画面。

因为是去看昭君的,眼里满是优美的印象。对她的后裔,也不免仔细端详。果然从那村里走出来的都姓王,三年级小学生王光华,一幅精灵的样子,他忙着给我们推船,跟我们走了一段路,又依依难舍地在山士。

凹口看我们。要是他看到将要上演的《王昭君》,准会亲切地叫一声"姑"吧!在半山腰里看见的王喜燕,只有十岁,她说她还有个姐姐,跟她长得一个模样。她们的秀丽之中还有我们时代的健美。山村前面的玉米地里,几个女社员跟我们详细介绍玉米两造的安排,捋着绿油油的玉米叶子,锄着它脚下的杂草,那么动人地伺侯着她们的庄稼。那时,三只小山羊从山上冲下来了,可它们嘴上套着她们的庄稼。那时,三只小山羊从山上冲下来了,可它们嘴上套着笼头,对着这片青纱帐,茫然望了一会,这才是昭君永远的纪念。

昭君村赭青瓦,有哪国画中描写的那样。但它瓦棂栉比,在绿丛中崭露头角,显得更仓劲雅致。村上几十户人家守着这块宝坪,勤劳而团结,这村子也始终保留着兴盛的面貌。村头楠木井焕然一新,最近重新做了井圈,于立群同志的题字,为它立了碑记。它附近的兴山县,现在完全成了一个新兴城市,它是山货的集散地,这里的蘑菇和桔子,名闻中外。

从楠木井开始到得溪埠头,就全是关于昭君的传说了。照君村前那口古井,原是泉水汇聚的地方,一泓清水,常年供人们饮用。还是照君在家的时候,有个老汉做个梦,说井里的一条龙要飞走了,人们去跟昭君商议,看怎么办?昭君想到用楠木去拦,于是他们抬来楠木做了井栏。二千年来山灵水活,那条喷泉的苍龙,大约一直栖身在昭君村上。如今做了石井圈以后,楠木还藏在水里,它象活物一样,说不定就是那条苍龙吧!

昭君离家上京的当儿,是那样姗姗而行。两岩的乡亲都为她送行。过了兴山,遇到第一道山沟,一共走了十里路,她就下轿对着青山拜了又拜,乡亲们知道她的心思,这条山沟现在叫做"小礼溪",潺潺的流水,还带着昭君告别的声音。又向西走了八里半,右边又遇到一条大山沟,溪水流瀑带得一身洁气,一泻而下香溪河,然后随着大江东去。昭君感到她也有辽远的.路程,离家又远了一些,她又下了轿,把这家乡有溪流引为知音,她朝着孕育这条溪水的深谷下跪了,虔戾地行了大礼,后人称为"大礼溪"。现在在石缝里渗出的涓涓细流莫不是她离乡时的泪痕?

走不多远,照君到香溪洗手,她把珍珠丢在河里,那里现在还有一处深潭,称作"珍珠潭";早先过往的行人,向它讨一杯仙水治病,或是向它丢一块石子,看投中与否,以卜徒刑男还是生女。

这里长长的流水,都象镜面一样,也许照君水止一次在这里对水梳妆,她的脂粉成了香溪的来源。三月桃汛,河面浮游着一群群的"桃花鱼",轻得象白色的泡沫,但在碧波之上艳如桃花,人说这就是照群的胭脂。三月一过,"桃花鱼"倏然不见了。那么,三月,该是昭君回来省亲的时期吧?唉,这动人的香溪与照君却是多么近呵!

香溪有六十里在湖北的林业特区--神家架境内。沿着这条溪流来回,我目不转晴,怡然而视,除了惊叹,两次都说不出一句话来。神家架本是高山林区,香溪的水源犹如自天而下,有时在山峦的峰部挂着一匹白练,悬流为瀑;有的流入山边的石槽,好象一条青龙,曲折回肠,终于汇集发电站的水闸中喷放出来;有的通过天沟散落一串串水珠;艳阳映照之中,凌空出现五彩的虹。

溪河里的石头如巨象,小如卵石。有的垒石成坝,有的自陷为潭,水态。因石而异它冲击巨石,回流迸发;它经石坝自成水帘,急流勇进;有在矗石四周环行,有从迭石中穿行;遇到一段比较平坦的石滩,它们滚滚而去。深处见其绿,浅处如白酒一般,飞溅的水沫如白絮银丝。溪水因地而歌,有如松涛,有如竖琴,雷鸣倾盆之声,铮铮淙淙之音,响彻山林之间。

六月八日到木鱼坪,傍晚,我特地去看看溪的源头,洗涤衣衫。这是村后的山溪,我在发电站附近清凉的雨雾中到河边去走到一顶小桥下的石坡上。一钩新月挂在山上,山顶的茅屋里也有了灯火。我深情地望着对面半山而下的溪流正朝我涌来,在黄昏时,它还是那样清白。白水在我站立的两石之间穿过,我抓着衣领,任一股急流,冲涤我衣衫上的汗水。也让泼出石面的清水,漫上我的脚面。我是这样畅快而兴奋,仿佛看到了出塞时的照君,她的性格的另一方面,我终于从这香溪的畅流中,有所领悟。这时我恍惚看见上流一个苗条的少女,向我投掷一把花束,它很快流到我的身边,那是一束洁白的栀子花还有别的鲜艳的野花,我捧在手里闻一闻,就让它随流飘去。好久我都觉得香溪始终带着栀子花的香韵。第三天我到香溪口登舟的时候,这香味还飘散在大江之上。

名家写劳动节散文 篇9

武汉夏天的热,好像尽人皆知。到底有多热?热到什么程度?热得有多么难受?武汉人倒没有外地人表达得传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问我:现在武汉的夏天热吧?我答:热。于光远先生说:热得怎样?我答:摄氏42度的高温连续几个星期。

于光远先生笑着摇头,讲述了这么一段往事:1956年的夏天,于光远先生应邀去武汉作报告。武汉三镇,数武昌凉快一些,有偌大的东湖,有几十所大专院校,校园都搞绿化,因此武昌比汉口汉阳都要凉快。报告就安排在武昌讲。那个时候,大礼堂一般都没有空调设备,电扇也不多,吹出来的还是热风,所以报告就安排在室外进行。到了作报告的时候,于光远先生一看,是在东湖的游泳池里。于光远先生坐在游泳池边沿讲话,听报告的人黑压压一片,都站在游泳池里。听的人倒不错,唯独热坏了于光远先生一个人。于光远先生走遍天南海北,如今已八十多岁,所经历的最热也就是武汉的这一次了。

另一个朋友,北方人,大夏天不幸被派到武汉出公差。临行前害怕武汉的热,找到武汉人打听,去了武汉住哪里比较凉快?人告诉他如果是出公差住不起大饭店,最好就住长江边的招待所,江边总是比较凉快的。朋友来到武汉,果然就寻到长江边上的一家招待所住宿。到了晚上,又热又闷,人躺下不一刻,草席上就是一个人的印迹,汗水洇的。电扇打开,热风烫面,只好关掉,一夜辗转,痛苦难当。

第二天的晚上,朋友困极累极,来到长江边上,只见江边坐满了乘凉的人,他也试着坐坐,不行,依然是热得要命,且还有蚊虫叮咬。万般无奈,朋友急中生智:到长江里头去睡。朋友寻来一段绳索,再连接上自己的皮带,一头系在江岸的铁锚上,一头套住自己的脖子,人就坐进江水里,在水面露出鼻孔呼吸,这样才迷迷糊糊地得以打几个盹。天亮之后,朋友不顾一切,仓促北逃。

从此,一提起武汉的夏天,有如谈虎,必然色变。他这一辈子,无论如何,是绝对不会在夏天来武汉的了。

名家写劳动节散文 篇10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很。)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