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

2023/11/28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 篇1

今天,我乘公共汽车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了夏商时期的青铜器。

刚到里面,环顾四周,“哇!这里有这么多青铜器!估计有几百块。”走着走着,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这些青铜器,它们是用来喝酒、做饭、煮肉、洗手和制作武器的。

印象最深的是《达丁》。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这个丁原来是一个厨师的,他的名字叫柯。这个三脚架高931 cm,重201.5 kg。里面有290个字。真的很壮观!这么大的三脚架,厨师恐怕搬不动。接下来,我们还听到了最完整的侧钟敲出美妙的音乐,看到了动物图案和鸟类图案的立体雕刻工艺。

青铜时代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我们被当时人类的智慧所惊叹!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 篇2

天空万里无云,我的心情也像今天的天气一样灿烂。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了我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之行。

步入展厅的大门,一幅壮观的壁画便映入我的眼帘。气势磅礴的黄河好像要喷涌而下,似乎能够听听到滚滚的河水不断翻腾的声音。

战国出土的金怪兽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个怪兽真是长得太奇怪了。它那两只长长的犄角分别有四个叉,每个叉上又好像是一个鹰的头,就连尾巴也是像这样的鹰头。怪兽低着头,长着像鹦鹉一样的嘴巴,那两只眼睛更像是鸟类的眼睛了。它的身上雕刻着一圈圈像云朵一样的图案,而四只蹄子就像是山羊的蹄子一样。

唐代是我国历史鼎盛时期,在历史博物馆里有很多出土的唐代文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鸳鸯莲瓣纹金碗”,那碗散发出金灿灿的光泽,十分耀眼,那层层叠叠的莲花瓣塑成一只碗的形象,碗的外壁上,每个莲花瓣里都有能工巧匠细细雕刻的各种怪兽,栩栩如生。听讲解员介绍说这金碗是在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非常珍贵。

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大开眼界,是一次文物知识的恶补,让我领略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历史文化,激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博物馆,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以后我要多去各种博物馆看看,多了解我们勤劳聪明的中国古代人民!多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 篇3

一大早虽然烈日炎炎,但难挡我们的兴奋心情,因为今天我们的幸福作业要来到陕西省著名的自然博物馆,这里有我们最期待的神秘大恐龙……我们买好票,在门口激动地等待活动的开始。

等大家都来齐了,留了影,就赶快排好队,在讲解员叔叔的带领下进入了展厅。一进展厅,生物馆里好多的古生物化石映入眼帘,各式各样,有恐龙的、哺乳类生物、食肉的食草的、还有杂食性的生物。讲解员叔叔让我们仔细观察大厅中央的一副骨架,我走上前,骨架旁边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黄河象骨,发掘于甘肃省,门牙长3米,又名剑齿象,比非洲象大。它竟然比非洲象还大,要知道,非洲象可是目前为止现在陆地上存在的最大的生物呀!我们随后又去了昆虫馆,昆虫馆里有很多昆虫的标本,有螳螂、有蜜蜂、有蝴蝶、有蜻蜓……形态各异,五彩斑斓,太美了,真是奇迹!我们又参观了秦岭里的动物和植物标本,有老虎、小浣熊、金丝猴……我还看见了钻石、水晶、金子、还有一桌美美的石头宴……。

穿过电视塔我们来到了科普广场,这里简直是科技的世界!特别有趣,其中有多米诺骨牌、高科技机器人、音乐喷泉、科普电影院……等近20个科普项目,其中最有趣的是科普穹幕电影院。走进大厅,灰黄色的屏幕占据了天花板、左、右以及前面的墙,形成了一个向内凹的圆幕。我们舒服的躺在椅子上,影片开始放映了,放映的是美国儿童科普片——《恐龙》,影片主要讲了肉食恐龙怎样捕食、已发现的恐龙化石和恐龙可能是怎样灭绝的,让我们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恐龙发展历史上,让我知道了恐龙是在三叠纪的末期出现,到侏罗纪的繁荣,又到了白垩纪末期的灭绝。它们灭绝的原因有人说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有人说是因为火山爆发,还有人说是大陆漂移,种种原因造成恐龙们的食物没有了,最后终于灭绝。

幸福作业活动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不禁浮想联翩,想到了恐龙灭绝是因为生存环境变化造成的。地球已经经历了六次物种灭绝,没有一次不是由于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可想而知,环境对地球生物的重要。现在地球上平均每天就有一种生物灭绝,很多都是人类的行为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的,所以我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居住家园更加美好!”

这次幸福作业开展的很成功,既大开眼界,又增长了知识,还让我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有所感悟,有所理解,真是一举四得!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 篇4

今天,我们参观了著名的陕西自然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两部分,北面是科学广场,南面是自然展览馆,中间是一座高约100米的电视塔。首先,我们走进了自然展览馆。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大厅中央的一具骷髅。我向前走,在骨架旁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黄河象骨,甘肃出土,门牙长3米,又名剑齿象,比非洲象还大。看完这个木牌,我很震惊,心想:现在的非洲象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象,但是中国有比非洲象还大的大象,真是奇迹!

穿过电视塔,我们来到了科学广场,这是一个机械的世界!科普剧场、音乐喷泉、科普影院等科普项目近20个,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科普影院。进入大厅,灰黄色的屏幕占据了天花板、左、右、前墙,形成一个凹圆。过了一段时间,电影开始上映,开始上映美国儿童科普片—《恐龙》。影片主要讲述了食肉恐龙是如何狩猎、发现恐龙化石以及恐龙可能是如何灭绝的。

从恐龙发展史的介绍来看,我知道恐龙出现在三叠纪晚期,繁荣于侏罗纪,然后灭绝于白垩纪晚期。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行星撞击地球而灭绝,一些人说恐龙因为火山爆发而没有食物,一些人说大陆漂移了。恐龙真是一个奇妙的物种。

参观结束,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象着恐龙灭绝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地球经历了六次大灭绝,都是环境变化造成的。可以看出,环境对地球上的生命很重要。我们正处于第七次大规模灭绝时期,平均每天有一种灭绝,其中许多是由人类行为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的。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呼吁大家:“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这次访问真的很好。不仅让我大饱眼福,还增长了见识。也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真是一举两得!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 篇5

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同行,翻越千山万水的遥远路途,抵达历史气息浓郁的古都西安。这个地方出过许多文物和皇帝的陵墓,不论是临潼伟岸的秦兵马俑,还是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凄丽的夫妻合葬墓,它们藏身在城市之下,仿佛温柔的巨兽,对我轻诉岁月的耳语。

进了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展厅,每个展厅分别摆放着不同的历史文物。走进第一个展厅,门口摆放着一个墩实的大罐子,我便灵机一动——这个展厅的文物一定和罐子有关。果然被我猜中了,不出意外展台上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罐子与盘子。虽然在土里埋了几千年,依然可见当年古朴的韵味。最显眼是一个有趣的瓶子,下半身是锥形的,上半身是圆的,旁还有俩"小耳朵“,书上说过,这种瓶子是古代人拿来当打水用的,我告诉爸爸:“这是用来盛水的工具,先用绳子在那俩耳朵上打个结,然后用手托住放入水中,水会慢慢流进去,等水满了整个瓶子,最后托出水来。就有水喝了”。爸爸笑着拍了拍我的头。我们继续往前走,又一个美丽的盘子把我吸引住了。这个盘子真特别呀!盘子下镌刻着几只动物,金光流丽,华贵无比,想来定是王家贵族的私藏吧,连盘子都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尊贵气场。若有缘,真希望也能亲身体验一把这风流贵族家呀!就来到了第二个展厅,看到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和石碗。我不禁惊疑:天啊!这是碗吗?倒是几分像鸟巢呢。看看展板上的介绍:先用藤条辫起来,粘上泥土,放到火里烧,一个碗就做成了。可是,似乎不是很牢固,看起未像我们现在的陶碗。继续往前,看到了北京猿人的头骨,跟正常人的头骨相比,似乎是用哈哈镜把它变了形状,但所有的头骨结构都很明显,眼睛、鼻子、嘴巴和牙齿,格外分明。继续走,我看到了一个石盔甲,哎哟!像是一件用砖头串着的衣服——穿上它的人是倒了什么霉呀!这可有多重呢。爸爸告诉我:“上面的石片啊即使一片也要花费两三个月的工夫,就算上面有四百片,也要好几年呀。这需要很坚韧的毅力,值得我们去学习。”继续住右拐,我们看了武器:剑和匕首。那剑依然很锋利,刀刃淬出银光,肯定是一位上将的随身之物,虽然剑柄已不见,但依然威风凛凛。还有匕首,像是缩小版的剑,一定是某位英勇刺客的暗器。我还看了兵马俑和陶马。人都说兵马俑千人千面,没有一个是一样的,各个样子都不同,动作也不一样。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其实,兵马俑有颜色,而且我发规了兵马俑好像有女性。我还参观了一个小人脸,非常精致与娟秀,用放大镜才看清楚,看了玉婵和玉蚕,至于是干什么用,还要细细研究。前面有几个大鼎,都是青铜制作的,或许它们,才配得上风华绝代一词吧。

不知不觉陕西历史博物馆已经走到了尽头。我站在门口,细听风声,仿佛呼啸而过的历史岁月在耳边奔腾,从过去,一直延伸到没有尽头的未来……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 篇6

树叶,一年四季似乎都不缺乏它的身影。可是,春天的树叶绿的过于浮华,夏天的树叶笑的过于激烈,冬天的.树叶又沉的过于呆板。唯有秋天的树叶,无论朝夕,你只要在匆忙间看它一眼,就无法不被它独特的静所吸引,它的静,不是一声不作的静,它是有声音的,偶尔一阵风刮过,它立刻“簌簌”的回应,这声儿,静的纯粹!

秋天,无论是哪里的落叶,它的姿态永远是告别、是挥手、是留念、是沉默、是无语凝噎!

在冷冽的风中,你只惊鸿一瞥,它那小小的身影,“呼”的就从某根枯黄的枝桠上飘摇而下,那短暂的舞姿,独自在风中陶醉。我猜想在飘零之前,树叶应是把告别的话儿都说完了吧?或者前一秒还在谈论着天长地久,下一秒竟是连道别都未说出口,两两便只能“来世再见”。

学校也有着许多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粗细不一的树。春天到来自然是万枝吐绿,一派生机;但是到了秋天,你更能看到的是万籁俱寂,焜黄华叶衰的落寞。无论它之前有多么的光鲜华丽,但是看到它如今的惨淡,你也不能不为之扼腕叹息。有很多树我叫不上来名字,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春天来临的时候便是开怀大笑,到了秋天便是满脸愁容,毫无泰山崩于前而心不惊的稳重,泯然众人矣!而松柏虽然老成稳重、四季常青,却也未免有点墨守成规的无味;而枫叶虽是一名越战越勇的猛士,在狂风中仍是血气腾腾的摇曳,但在秋容惨淡的时段里,却也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银杏则是秋天的诗人,一袭金黄,静默在风中,不争不扰,遗世独立。

银杏叶的叶面呈扇形,叶子的边缘不是平整的弧,而是少女弯弯的眉,是山间蜿蜒的小路,是波心荡漾的湖。扇面在深秋的时候早已是金黄色,有的上面还存有三星两点的红色斑点,小巧玲珑、可爱至极!无论是仍在树枝上摇曳的还是飘零在地的皆是点点留心、片片留情,就这样的一点点、一片片连接在一起,便成了一个完整的秋天。

两列整齐的银杏树的中间是一条小石子拼成的小路,平时的小路被银杏树挡住了光,所以看起来幽幽的,但是此时小路上已经覆盖上了厚厚一层“黄金甲”,脚踩在上面柔柔的,没有那种“沙沙”声,但是秋天的梦已经化作片片金黄色的银杏叶融在你的心里。小路两旁设有两根长椅,椅子上面也落着几片银杏叶,我不知道它们此刻是在望着天空遐想还是在附身沉思,我知道我应该悄悄走过去,不再打扰这似梦的景。小路的尽头有一个女孩站在画板后面拿着画笔思索着,那画里有我吗?我想着,一边加快了脚步,回到寝室泡了杯茶坐下,看着茶杯里的雾气缓缓蒸腾,想到了刚刚那幅画,那画中会有我吗?我心中给出了答案——不,不应该有!我摇头笑着。

这时候,从我头上滑下来一片银杏叶落在了茶杯的旁边,灿灿金黄、小巧可爱,我轻轻将它拾起,小心的用纸擦拭干净,夹在了我心爱的那本诗集里。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 篇7

在一片广阔且有些偏僻的田野上,如果有公园、温泉洗浴、五星级酒店……还有可供游人游览的古建和田园风景,是不是可以算做一个好去处。

如果在这样一个所在,还有学校、医院、宽敞的马路……以及可供游人临时居住的别墅群,是不是可以又添几分世外桃源的情调呢。

实际上,沿107国道,从荣乌高速徐水引线一路西行,我们就很快能够到达这样一处所在——大午城了。

大午城,又即有名的徐水大午集团所在地。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片在3000多亩土地上,形成的一处有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医疗养老、民办教育等多行业并存,共同发展的集合体。

但我要说,这里是美丽的。站在高处看大午城,大午城布局格外鲜明,不同形式的建筑错落有致又五彩纷呈,尤其坐落于西北角的中华孙氏文化园和大午体育馆两座建筑,一古一今,更是给人一种古典与现代鲜明对比的美。

如果是在清晨,抬头西望,又可见相距二十里外的太行群山,连绵起伏,在晨光斜照下,尤如无数条叠加起伏的长龙,更仿佛一幅金碧辉煌的山河画卷,悬挂于眼前,看去是那么亲切和气势磅礡。

当然,在我的感觉里,大午城的美,又不在这里,又在行走其间,待田野清新之风吹来,给人的那种身在城中,又置身大自然的心旷神怡的美感和情调。大概也正是这样一个缘故,每天慕名前来的游客都多达上万人。

不过,来大午城的次数一多,又会发现,在大午城旅游,其实能够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又不仅仅是这里的休闲旅游设施和环境,还有一种摸不到但能够强烈感受到的东西,那就是这里所特有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发展模式了。

或者说,如果在大午城作休闲旅游,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和放松的事情,那么在休闲放松之余,再细细寻访和品味一下大午城所特有的企业文化、理念和模式,其实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在大午城,沿一条直通东侧公园的甬路走去,在公园一角,不但能够很快寻访到一处五千年画廊和一座敬儒祠。如果再穿过一条往西延伸的宽敞马路,与公园遥遥相对的北侧位置,还能寻见到一处民俗画廊。

准确说,在大午城,作为一名游客,我就是首先寻访过这些文化景观,然后才认识大午企业文化的。

来过大午城的游客都知道,大午五千年画廊,展示的是从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画作。敬儒祠里敬奉的又是孔子、关公还有岳飞的塑像。而大午民俗画廊呢,展示的又是当地人几百年上千年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风土人情。

欣赏过这两处文化景观,如果再往西行,在大午城西北角的位置,又可见两处彼此相邻,而风格又迥然不同的大型建筑。它们一处是中华孙氏文化园,另一处则是大午国学院。

说来这又算得上两个更加有趣的去处。在中华孙氏文化园里,除建有可供国内外孙氏宗亲进行交流和纪念活动的场地外,文化园里还分别建有革命先驱孙中山纪念馆、三国吴帝孙权纪念馆、“药王”孙思邈纪念馆,还有“兵圣”孙武孙膑纪念馆。而相邻的国学院,又主要是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儒、道两家人士提供学术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不过,行走在这些所在,我又慢慢清楚,这些文化景观,其实又不只是为游人提供的,它更是大午集团精神内涵的一种集中体现。

要知道,大午城的主体——大午集团早在创立之初,就把儒家文化作为了企业的主要文化,并同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当代法制思想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作为了自己的治企思想。而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更成了员工必须坚守的作人准则。

在大午城,有一首歌就是这样在员工中被广泛传唱的:“进了大午门,要做大午人,大午公司有精神,扑素诚实勤奋,敬业守信创新,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做一个勤恳实在的大午人……”

据说,这是一首在大午集团被传唱了近三十年的厂歌。而与这首厂歌一同诞生的,还有“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发展为目标,以共同富裕为归宿”的大午集团发展理念。这个理念,在大午集团,据说一坚守也是将近三十年。

应该说,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守,才使集团上下的思想越来越统一,才让他们的目标越来越一致,才使他们的经营活动越来越有生机和活力。一座大午城也正是在这种生机和活力中,从无到有快速形成了规模。

不过,当我们真正有意识地走近她时,又会清晰地看到,在这种特有理念和文化力量的推动下,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私企立宪”制,也恰恰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诞生的。

这是一套能够很好地解决民营企业“三权”问题和企业传承问题的的制度。因为它的首创和实验成功,据说,作为这套制度的一部分,仅每两年一次的董事会选举,和每四年一次的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选举,都会引来国内许多著名经济界和学术界的人士前来围观。

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我还一直没有机会目睹到这一盛况,不过,在大午城,偶尔读到的一段文字,却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制度的成功和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大午集团自2004年施行‘私企立宪’制度以来,经过十多年实践,集团从七个子公司,年产值1亿远发展到十八家子公司,年产值20亿元,不仅完美解决了企业传承问题,还为企业培养出一批勇于负责,敢于创新的年轻干部。”

所以,行走在大午城这片土地上,我要说,这是一个休闲旅游的所在,更是一片充满活力的所在。如果在大午城休闲旅游是一种享受,那么,在大午城,能够亲身感受一下她特有的企业文化、治厂理念和发展模式,甚至有机会能够亲耳聆听一下大午城的创建人孙大午先生对大午城建设的一番见解,应该又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 篇8

从教以来已经十多年,我深切地感受到历史难教,学生也认识到难学,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教好历史课程,一直是我多年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一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也是比较难学的,被看做是“枯燥、没意思的课”,相当于理科中的物理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理论性太强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百家讲坛、讲述历史典故外,也可以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或者让学生表演一些历史情景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体会历史课无穷的魅力。 二 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亿的基础上,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用历史思维,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 。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 ,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语文课文中的有关的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 前后知识的联系、贯通。如,引导学生把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失败与希特勒攻打苏联失败联系起来,从宏观上了解各地历史的联系。 还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了解真实情况。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影响比较大的革命而非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三 课堂创新探索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实现,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所以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 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重新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学情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五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时政热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将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讲完美国的“西进运动”后,我简单地介绍了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然后请学生比较一下:“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西部大开发”的滚滚浪潮,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他们非常感兴趣。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分别从时间、迁移的人员、规模、目的、方式、影响等多方面去进行比较。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到了环保的问题。最终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泪史,而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将是中国西部人民的一首“幸福歌”,是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新起点。我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去思考:我们能为“西部大开发”做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去书写这段历史?短短的几分钟,学生的思维从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美国跨入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从学习历史知识转到了思考自己将来如何书写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 篇9

仰望十月的天空,瓦蓝的天际,白色的流云,簇拥在大气层中,化为瑰丽的画卷。

今年十月的阳光,暖暖地,没往昔灰暗的底色。伸出手,留金色在手心处停留,看点点光集的交错,赏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结合,看到十月的阳光在我的掌心里像花朵一样闪亮而灼热地盛开着。我喜欢在阳光里自由徜徉,拥有奢侈的时间和漫无边际的遐想。而十月给了我这样快乐的时光,刹那的目光里似乎总是有感动的情景出现,偶尔回头看一看,一瞬间,已经感慨万千了。

走在清幽的十月,看绿色在眼前幻化为昨日一点一滴的记忆,曾经装点梦境的碧绿,倏忽间渐被黄色装饰,炫灿的黄色在视野极处灵飘落舞。踩着细柔的碎碎的树叶,一人独步在秋日的午后,金色的光阳泻进每一片树叶的缝隙,暖暖地照在深秋的丰硕的大地。

喜欢这个季节,不但是因为她鲜艳的色彩,还有丰收的讯息。承载的梦想和希望在这个季节透出的那份难掩的喜悦,一点点刻在人们的脸上,透在他们舒心的笑容里,在扬起的金色颗粒中高傲地挂在老屋的南墙上,串串红红的辣椒典雅了此季的.屋檐,把溢蜜的笑颜写进金色和红色的杯盏。

爱上这个季节,还有那十月柔柔的风,缓步走在清净的街道上,静静思虑过往的点滴画面,一阵微风迎面而来,在指尖默默流淌,轻轻地抚慰我的发梢,扬起的刘海和着风的方向而去,把过往的心绪飘至九霄。感受着十月轻柔的呼吸,融进心底最深处的记忆。十月的风习惯于把舞蹈的脚尖停下来,看着平静的河面有一粒尘埃沉入水中,是通体透明的绿色。我知道,风有时会改变路的方向。

十月里,回首走过的时光,一些想要抓住的东西终究还是没能抓住,我的手在十月又回到了最初的姿势,令我怀恋曾经有过的温暖。也许,有些东西只是偶然地遇见,却像注视着注定无法触摸的东西,心不禁会疼,而我终归没有低下头,出现在我身边的一些人和事物离我远去了,跟我走着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风景,最终消失。然而,时间让我变得成熟、含蓄、真实。我明白了,我只是单纯地想念一些时光,像想念对我很好的一些朋友一样,想念。十月最初的时光里,我重逢如花的你,十年的离别,在十月最初的渡口你我相逢,那一刻我心释然,那一刻,我泪流满面,那一刻,我感谢鎏金的十月。

在赏阅 “自古逢秋悲寂寥”文人墨客对秋的注解后,赏灵飘的落红,看金色的旋舞,苍凉其实已走出我的视野,凋零的片片黄色,其实是来年美好的希望,那是落叶对根的情谊。 “生如夏花般灿烂”应是秋最好的解说。缤纷的落英,夕阳下的枫红,正浓的菊黄。是最诗意的锦绣,使十月显得丰美。看遍洒黄色的大地,迎着迟暮相携走来的金婚伴侣,随风而舞的银发在金色的那一抹夕阳下,相依相偎的身影留在暖暖的深秋大地上很久很久。

薄薄的雾开始笼罩着秋的黄昏,我习惯秋夜里在窗前细细的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偶尔儍儍的笑,偶尔伤感流泪,也喜欢在繁星密布的时候,去从中寻找那颗最爱的星星,去感受它似乎对我眨着明亮的眼睛。 默默地立于窗前,品着淡淡的清茶,读着曾经的过往,万千心绪在一铭茶香中氤氲升腾。视野极处是仲秋的雾霭弥漫,层叠的山峦,灵飘的落红,溢满此刻的杯盏。 悉数品读他乡遥远的祝福,溢蜜的笑靥掩映在杯盏,馥郁在此地蔓延。在秋天的梦里寻觅诗歌的模样,任风,摇摆着纯白的清凉,我如叶飞翔,缓缓的。缓缓飘落在窗前的诗笺,亮一盏灯,凭窗听雨,品一杯香茗,今夕何夕。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典散文 篇10

春的柔暖,春的温馨,春的痴情,弥漫了滇南侨乡的山山水水。春滋润着万物,春美化着人间。我闲步在春的思潮中,吮吸着春的芳香,感受着春的浪漫。

春的那种“纯情”,使我经受不住她的诱惑,不知不觉地融入她的怀抱,慢慢地,慢慢地醉了,是柔情似水的春情陶醉了我?还是清新凉爽的春水浴醉了我?不,是春的思想让我醉了,是春的柔力让我醉了。

我漫步在春情激荡的田野中,一望无际的绿色让我充满无限的希望。小草长出了绿芽,萌发出诗意;青蛙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时而发出娃娃的叫声,让平静的春水增添无限的思绪,唤醒万物的复出;一群群村民在春的田野里开始耕耘播种,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我喜欢春天里的和煦阳光,喜欢春天里的温暖春风,喜欢春天里的绿叶红花,喜欢春天里的梯田杨柳,也憧憬着大自然中去呼吸春天里的新鲜空气、去领略春天中的无限风光。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阵阵春风,飘飘渺渺,带着几分温柔,几分婉约,几分相思,更带着盎然怒放的生命,挽着一缕清新的空气,给江南侨乡浅浅的春色,涂抹一丝淡淡的韵味,犹如温柔的侨乡少女,羞涩间消消地伸出她那暖洋洋的手,抚摸着我被寒冬和风霜僵硬着的脊梁,让我带着美好的憧憬,尽情品味这春天的气息和快乐。

在春风中徜徉,有一份宁静,一份浪漫,一份惬意,还有一份朦胧的、淡淡的遐想,那是我生命不息的海洋,那是我澎湃心海的震颤跳跃,在晨雾暮霭里绵延、伸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场春雨,像是一曲优美的音律,把春天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吟低浅唱出来,又仿佛是一个懵懂的侨乡少女,带着一丝羞涩,一丝婉约,揣着满怀的思恋,淅淅沥沥如丝如缕的飘落下来,洒落在滇南侨乡的每个角落里,丰富了这个季节的斑斓和美妙,铺展的是生命的放歌,描摹的是人生期盼和追逐。

漫步滇南侨乡迷蒙着厚厚水气的青石板路,那青灰的屋檐,滴水的檐角,爬满青苔的墙角,无不散发着春雨的气息,在雨中,品尝一份难得的宁静,一份舒适的悠游,感觉灵魂似乎从身体里飘飞出来,轻舞飞扬。漫步雨中,一切都因雨而变得朦胧,一切也因朦胧而变得美丽,所有的尘埃都在雨中消失殆尽,留下一片生命的绿,一片纯净的蓝,一片洁净亮丽的心情。

“花开花落三月天,草长草绿醉春风”,春天,就像一双充满艺术灵感的巧手,默默地为滇南侨乡画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卷,桃花、梨花开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尽情地绽放着独特的香,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姹紫嫣红。而我对侨乡那纯静的樱花情至所爱,漫山遍野的樱花饱吮着雨露的滋润,在春风的轻抚中缓缓舒展,春意盎然的气息丝丝飘洒,虽是闹春时节,却让人感觉不到一点的喧嚣之意,满山的樱桃花如此静默地开着,守着一方静土,那鲜艳欲滴的朵朵樱花,就象美丽动人的侨乡少女,形成了迎风怒放、喜迎八方游客的诱人风景线。

万物沐浴着春风和煦的阳光在萌芽中重生,大地贪婪地吮吸着甘露,敞开宽广的怀抱,哺育着一个个生灵,云朵在高而蓝的天穹下游动着,它们轻盈的从头顶飘过,宛如天边的精灵,就连云雾缭绕的哈尼梯田,已经微微漾起清波,调皮的小鱼儿在梯田里不时跃出水面,炫耀自己的白肚皮,杨柳树饱蘸暖暖的清波,刚刚探出头儿的那些嫩芽儿,似乎一出生就善解风情,每当春风拂过,荡起婀娜悠扬的舞姿,恰似侨乡少女的长发一般迷人,一幅“柳树婀娜映梯田”的美景映入眼帘。

每个时节里,都有一段最美的风景,每个时光里,都有一处最绽放的姿态。躺在春天的怀里,用最美的心胸姿态去欣赏春雨,去品味最美的风景,让我融入春的世界,走进春天的希望。